第7章 善缘伏之
青儿将眼睛贴在门缝上使劲往外一瞧,敲门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手里还领着个豆芽菜似的小孩儿。
她心里拿不定主意,悄悄回屋喊母亲出来作主。
陶格斯将信将疑,只开了个门缝。
那妇人见开门的人是个衣着体面的女子,料定是主事的,连忙抓着身边的小豆芽子跪下磕头。陶格斯大惊失色,忙探出头见四外无人,才叫青儿把他们扶了起来,请进院里来,领着他们进了倒座北房。
青儿这才瞧出来,那是一个小男孩儿,这样寒冬腊月里,居然连鞋子都没穿,两脚冻得青里发紫。
陶格斯用火棍捅了捅几乎看不到火星的炉子,那一对母子紧紧围在火炉边,一点儿也不在乎炭灰是不是呛人。
“二位是......”
陶格斯终于开口,她心里大致知道这对母子的来意,只是他们太过褴褛,连穿衣吃饭都费劲,学念书又有什么用呢?
那个妇人又“扑通”一下跪在陶格斯面前,她身子渐重,也懒得搀扶,只见那妇人扑簌簌滚下一脸热泪:“夫人,求求您,把这孩子收下吧!不求别的,只开开蒙,学几个字也好!”
青儿风一样地转进门,不仅拎来一壶热茶,还把自己小时候的棉靰鞡也掏出来,忙着要给那个孩子套上,惊得那对母子连连磕头。
陶格斯干咳了一声,青儿回头一瞧母亲铁一般的脸孔,只好扔下东西,识趣地站回母亲身边。
“我们确实是给上不起学的孩子念点儿书的,可是,您......”
“啊......”
那妇人忽然有些无地自容。低头瞧了瞧自己和孩子的窘迫样子,搓了搓衣服角,咬着牙沉默了半晌,忽然抬手捋了捋头发,正色道:
“不瞒您说,孩子他爹家姓林,原也是做买卖的。我的贱名不值一提,曾是庄子上教书先生的女儿,识得一些字......”
“那?怎么不自己教孩子呢?”
妇人苦笑道:“您瞧我这样子,领着个孩子到处做工,人家嫌弃不说,给他吃上口饭都已经费劲了心思,哪里还能学什么识字......前日在别人家浆洗的时候,听一个大姐说您家收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夫人,我实在是命不好,他爹到库伦跑买卖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沾上了抽烟,这东西,一沾上,除了倾家荡产,没有一个能停下来的,家里的产业早就让典卖净了,现在他爹除了在家里抽,是见到东西就要卖......我们娘儿俩,不知道哪天就被......”说着又滚下泪来,“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求求您了,我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地做活,攒下一些散碎银钱,我知道不值什么,您放心,再过几日,还会再有的......”
那小孩儿似乎终于从寒冻之中缓过来,听着母亲的哭诉,也流下泪来。
青儿在一旁瞧着,心里疼得要命,自她懂事,虽然祖母总是冷眼相对、父亲也没有正经差事,可从未缺衣少穿到这个地步......她牵了牵母亲的袖子,见母亲似乎也内心微动。
“好,您快请起,喝口热茶暖和暖和吧。我是做不了主的,这事儿还得问问先生的意思,您稍等片刻。青儿,给他们倒茶,一会儿再拿个汤婆子来。”陶格斯随即转身出门。
那对母子听了,感恩戴德,伏在地上连连磕头,不肯起身。青儿连拖带拽,终于把他们请到炕上,又拿来厚厚的棉被,暂且取暖。
青儿照应得十分停当,只是母亲去了半天,也没有回来。这倒座北房离书房太远,也根本听不见他们的动静。青儿好好安顿了这对母子,一溜烟跑去书房门口听音儿。
“咱们家是什么地方?是寺院吗?都那样了还上什么学啊?你也是,让那种人进来做什么?”
“着实是可怜,你看,就当做一件善事,积些功德?”陶格斯轻轻将张书生的手放在自己孕育着孩儿的肚子上,诚恳地望着他。
张书生感觉到,她腹中的孩儿似在伸展着手脚,一跳一跳的,顿时心下一软,深深叹了口气:“你呀……”
陶格斯一推门,刚好瞧见青儿在廊檐尽头消失的身影,心下一凛。于是迅速回忆了一下刚才的对话,发觉似乎没有把腹中孩儿的事直接说出来,才松了一口气。
青儿兴高采烈地冲进北房,炕上只剩下小豆芽一个人,他母亲却不见了踪影。
还不等青儿回神,陶格斯掀开帘子走进来,方要开口,女儿惊异的脸先映入眼帘。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终于发现了那位可怜母亲的失踪。
陶格斯本想大怒一场,好不容易求丈夫发善心收留下的,结果大人一声不吭就跑了,光留着孩子在这儿,成什么?转念一想,或许在这地方是暖和,可是多呆一刻,便多耽误一刻工时……她摸了摸肚子,心里那些不快忽然烟消云散了。
青儿已经上去照顾那个可怜兮兮的小男孩,只见他怀里塞着一个十分讲究的荷包,青儿想拿过来看看,那孩子却死抓着不放,青儿有些讶异,但也温声问道:“这是你娘给你的吗?”
小豆芽轻轻点了点头。
“真好看啊!”青儿见荷包上面绣的是很漂亮的百蝠纹样,是他母亲期望他永远有福吧?
陶格斯慈爱地抚了抚小豆芽的额头,顺势瞥了一眼荷包,只觉绣工精致,绝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便问:“是你娘亲手绣的吗?”
小豆芽摩挲着已经沾染污渍的花样,上面有母亲的温度。
陶格斯顺势捏了捏荷包,里面确实有些散碎钱财,不知道是他母亲攒了多久才攒下的。
“你娘说,你家姓林,你有名字吗?”青儿刚把他后脑勺的干草棍儿都挑下去,又开始拽他前额的树叶。
小豆芽一抬头,对上青儿清澈温暖的眼。
“我叫林清。”
青儿惊喜得瞪大了眼睛:“你叫林清?我叫青儿,咱们俩同名诶!”
男孩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由于张书生很嫌恶豆芽菜似的小林清,不让他去学童们平日里待的后院,只让他住在阴冷的北房。青儿看不过,几番恳求父亲,才把他带到自己屋子旁边的小耳房去住。张书生还徜徉在当教书大先生的美梦里,瞧都不瞧小林清一眼,敷衍着让青儿教几个字了事。
青儿对父亲的做法很是不满,但又无法职指责,便自力更生起来,不仅把小林清的起居收拾得妥妥当当,还把自己过去的袍褂给他穿上,打扮得利利索索。
“可别小瞧我,我比先生还要厉害,每一个来这儿的孩子,都得先经过我考试,我说谁好,谁才能到先生那儿念书,过不了我这关可不行哦!”青儿不忍心告诉他是先生不愿意教,免得伤了这孩子本就可怜的心。
林清认真地点了点头。
“你几岁了?”
“七岁。”
“七岁?”青儿上下打量着他又瘦又小的模样,看着也就四五岁大,转念一想,是虚岁也说不定。
“写几个字瞧瞧,会拿笔么?”
林清长满冻疮的手艰难地握了笔,颤巍巍地写下两个字,是自己的名字。
“林清?啊,原来是清水的清啊,和我不是一个字呢。还会写别的吗?”
林清摇了摇头,默默搁下了笔,“就这两个字,还是我娘教的,在地上用木棍写,捡主人家不要的纸墨写……”想起他娘,仿佛又要落下泪来。
青儿慌忙岔开话题,“没关系,在这儿能学的多着呢!咱们先来念念百家姓吧!”
“姐姐,百家姓我早会念了。”
“那千字文呢?”
“也念过一些……姐姐,能不能教我记账、打算盘?”
望着林清急切的脸,青儿愣住了。她懂事以来,父亲都只教诗词歌赋、焚香品茶这一套文人风雅,包衣旗人女孩那些管家算账的活计一概不让学。若说记账、打算盘,这可难住她了……
正巧,陶格斯送茶果进来,见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只觉可笑。听闻林清要学算账,也觉疑惑。
“夫人,姐姐,我这样的人,学作诗、学经书,都是没有用的,我必须要学算账,一直学到经商理事才行。”
陶格斯忽然想到他母亲说的,他家原也是做生意跑货的,只是因为烟而败落下来。想必这孩子跟着明事理的母亲,也懂得了一些家族兴旺的道理,想靠自己重振家业吧?看着他紧握的小拳头,冻疮青一块紫一块的,陶格斯不落忍,命青儿取来她的算盘和账本儿,亲自教小林清打算盘的本事。
自那以后,林清起早贪黑地背算数口诀,天不亮就起来给全家烧火,陶格斯每次到厨房来照应早饭,却见这个豆芽菜似的小孩早已把火烧热,把水缸挑满,不觉有些心酸。
转眼已近年关,陶格斯的身孕也已有半年,幸而口外冬日严寒,不论内外都得裹上厚重的棉袍,所以即便已经显怀,也在冬衣的层层包裹下看不分明。
这一日,她照常来厨房准备早饭,却没有见到灶台前那个熟悉的瘦小身影,想是冬日早起难捱,那么小的孩子,起不来也是常事。
她没想那么多,照常准备好早饭,送到青儿屋里,便回去休息了。
不一会儿,只见青儿连大氅都来不及穿,慌慌张张地破门而入。
“小豆芽,小豆芽他不见了!”
她心里拿不定主意,悄悄回屋喊母亲出来作主。
陶格斯将信将疑,只开了个门缝。
那妇人见开门的人是个衣着体面的女子,料定是主事的,连忙抓着身边的小豆芽子跪下磕头。陶格斯大惊失色,忙探出头见四外无人,才叫青儿把他们扶了起来,请进院里来,领着他们进了倒座北房。
青儿这才瞧出来,那是一个小男孩儿,这样寒冬腊月里,居然连鞋子都没穿,两脚冻得青里发紫。
陶格斯用火棍捅了捅几乎看不到火星的炉子,那一对母子紧紧围在火炉边,一点儿也不在乎炭灰是不是呛人。
“二位是......”
陶格斯终于开口,她心里大致知道这对母子的来意,只是他们太过褴褛,连穿衣吃饭都费劲,学念书又有什么用呢?
那个妇人又“扑通”一下跪在陶格斯面前,她身子渐重,也懒得搀扶,只见那妇人扑簌簌滚下一脸热泪:“夫人,求求您,把这孩子收下吧!不求别的,只开开蒙,学几个字也好!”
青儿风一样地转进门,不仅拎来一壶热茶,还把自己小时候的棉靰鞡也掏出来,忙着要给那个孩子套上,惊得那对母子连连磕头。
陶格斯干咳了一声,青儿回头一瞧母亲铁一般的脸孔,只好扔下东西,识趣地站回母亲身边。
“我们确实是给上不起学的孩子念点儿书的,可是,您......”
“啊......”
那妇人忽然有些无地自容。低头瞧了瞧自己和孩子的窘迫样子,搓了搓衣服角,咬着牙沉默了半晌,忽然抬手捋了捋头发,正色道:
“不瞒您说,孩子他爹家姓林,原也是做买卖的。我的贱名不值一提,曾是庄子上教书先生的女儿,识得一些字......”
“那?怎么不自己教孩子呢?”
妇人苦笑道:“您瞧我这样子,领着个孩子到处做工,人家嫌弃不说,给他吃上口饭都已经费劲了心思,哪里还能学什么识字......前日在别人家浆洗的时候,听一个大姐说您家收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夫人,我实在是命不好,他爹到库伦跑买卖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沾上了抽烟,这东西,一沾上,除了倾家荡产,没有一个能停下来的,家里的产业早就让典卖净了,现在他爹除了在家里抽,是见到东西就要卖......我们娘儿俩,不知道哪天就被......”说着又滚下泪来,“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求求您了,我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地做活,攒下一些散碎银钱,我知道不值什么,您放心,再过几日,还会再有的......”
那小孩儿似乎终于从寒冻之中缓过来,听着母亲的哭诉,也流下泪来。
青儿在一旁瞧着,心里疼得要命,自她懂事,虽然祖母总是冷眼相对、父亲也没有正经差事,可从未缺衣少穿到这个地步......她牵了牵母亲的袖子,见母亲似乎也内心微动。
“好,您快请起,喝口热茶暖和暖和吧。我是做不了主的,这事儿还得问问先生的意思,您稍等片刻。青儿,给他们倒茶,一会儿再拿个汤婆子来。”陶格斯随即转身出门。
那对母子听了,感恩戴德,伏在地上连连磕头,不肯起身。青儿连拖带拽,终于把他们请到炕上,又拿来厚厚的棉被,暂且取暖。
青儿照应得十分停当,只是母亲去了半天,也没有回来。这倒座北房离书房太远,也根本听不见他们的动静。青儿好好安顿了这对母子,一溜烟跑去书房门口听音儿。
“咱们家是什么地方?是寺院吗?都那样了还上什么学啊?你也是,让那种人进来做什么?”
“着实是可怜,你看,就当做一件善事,积些功德?”陶格斯轻轻将张书生的手放在自己孕育着孩儿的肚子上,诚恳地望着他。
张书生感觉到,她腹中的孩儿似在伸展着手脚,一跳一跳的,顿时心下一软,深深叹了口气:“你呀……”
陶格斯一推门,刚好瞧见青儿在廊檐尽头消失的身影,心下一凛。于是迅速回忆了一下刚才的对话,发觉似乎没有把腹中孩儿的事直接说出来,才松了一口气。
青儿兴高采烈地冲进北房,炕上只剩下小豆芽一个人,他母亲却不见了踪影。
还不等青儿回神,陶格斯掀开帘子走进来,方要开口,女儿惊异的脸先映入眼帘。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终于发现了那位可怜母亲的失踪。
陶格斯本想大怒一场,好不容易求丈夫发善心收留下的,结果大人一声不吭就跑了,光留着孩子在这儿,成什么?转念一想,或许在这地方是暖和,可是多呆一刻,便多耽误一刻工时……她摸了摸肚子,心里那些不快忽然烟消云散了。
青儿已经上去照顾那个可怜兮兮的小男孩,只见他怀里塞着一个十分讲究的荷包,青儿想拿过来看看,那孩子却死抓着不放,青儿有些讶异,但也温声问道:“这是你娘给你的吗?”
小豆芽轻轻点了点头。
“真好看啊!”青儿见荷包上面绣的是很漂亮的百蝠纹样,是他母亲期望他永远有福吧?
陶格斯慈爱地抚了抚小豆芽的额头,顺势瞥了一眼荷包,只觉绣工精致,绝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便问:“是你娘亲手绣的吗?”
小豆芽摩挲着已经沾染污渍的花样,上面有母亲的温度。
陶格斯顺势捏了捏荷包,里面确实有些散碎钱财,不知道是他母亲攒了多久才攒下的。
“你娘说,你家姓林,你有名字吗?”青儿刚把他后脑勺的干草棍儿都挑下去,又开始拽他前额的树叶。
小豆芽一抬头,对上青儿清澈温暖的眼。
“我叫林清。”
青儿惊喜得瞪大了眼睛:“你叫林清?我叫青儿,咱们俩同名诶!”
男孩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由于张书生很嫌恶豆芽菜似的小林清,不让他去学童们平日里待的后院,只让他住在阴冷的北房。青儿看不过,几番恳求父亲,才把他带到自己屋子旁边的小耳房去住。张书生还徜徉在当教书大先生的美梦里,瞧都不瞧小林清一眼,敷衍着让青儿教几个字了事。
青儿对父亲的做法很是不满,但又无法职指责,便自力更生起来,不仅把小林清的起居收拾得妥妥当当,还把自己过去的袍褂给他穿上,打扮得利利索索。
“可别小瞧我,我比先生还要厉害,每一个来这儿的孩子,都得先经过我考试,我说谁好,谁才能到先生那儿念书,过不了我这关可不行哦!”青儿不忍心告诉他是先生不愿意教,免得伤了这孩子本就可怜的心。
林清认真地点了点头。
“你几岁了?”
“七岁。”
“七岁?”青儿上下打量着他又瘦又小的模样,看着也就四五岁大,转念一想,是虚岁也说不定。
“写几个字瞧瞧,会拿笔么?”
林清长满冻疮的手艰难地握了笔,颤巍巍地写下两个字,是自己的名字。
“林清?啊,原来是清水的清啊,和我不是一个字呢。还会写别的吗?”
林清摇了摇头,默默搁下了笔,“就这两个字,还是我娘教的,在地上用木棍写,捡主人家不要的纸墨写……”想起他娘,仿佛又要落下泪来。
青儿慌忙岔开话题,“没关系,在这儿能学的多着呢!咱们先来念念百家姓吧!”
“姐姐,百家姓我早会念了。”
“那千字文呢?”
“也念过一些……姐姐,能不能教我记账、打算盘?”
望着林清急切的脸,青儿愣住了。她懂事以来,父亲都只教诗词歌赋、焚香品茶这一套文人风雅,包衣旗人女孩那些管家算账的活计一概不让学。若说记账、打算盘,这可难住她了……
正巧,陶格斯送茶果进来,见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只觉可笑。听闻林清要学算账,也觉疑惑。
“夫人,姐姐,我这样的人,学作诗、学经书,都是没有用的,我必须要学算账,一直学到经商理事才行。”
陶格斯忽然想到他母亲说的,他家原也是做生意跑货的,只是因为烟而败落下来。想必这孩子跟着明事理的母亲,也懂得了一些家族兴旺的道理,想靠自己重振家业吧?看着他紧握的小拳头,冻疮青一块紫一块的,陶格斯不落忍,命青儿取来她的算盘和账本儿,亲自教小林清打算盘的本事。
自那以后,林清起早贪黑地背算数口诀,天不亮就起来给全家烧火,陶格斯每次到厨房来照应早饭,却见这个豆芽菜似的小孩早已把火烧热,把水缸挑满,不觉有些心酸。
转眼已近年关,陶格斯的身孕也已有半年,幸而口外冬日严寒,不论内外都得裹上厚重的棉袍,所以即便已经显怀,也在冬衣的层层包裹下看不分明。
这一日,她照常来厨房准备早饭,却没有见到灶台前那个熟悉的瘦小身影,想是冬日早起难捱,那么小的孩子,起不来也是常事。
她没想那么多,照常准备好早饭,送到青儿屋里,便回去休息了。
不一会儿,只见青儿连大氅都来不及穿,慌慌张张地破门而入。
“小豆芽,小豆芽他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