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霞簇秀,旭日明辉,苇叶渡口,一只客船正在候客。李元夕步下码头,刚要登船,却无跳板,遂道:“船家——”

    一个轻快的男声道:“稍等,等我祭了船。”

    闻言,李元夕在石阶立定,举目眺望,江水粼粼,水天辉映,甚是开怀解乏。

    她是昨日傍晚赶到这金鸿县的。

    整整三日,人马疾奔,累得不行,遂寻个客栈歇下,今日早起,跟店家打听清楚路径,径来访查,可喜苇叶渡不远,她便步行前来,令青鬃马歇脚养力。

    很快,她的视线落在船头,那里烟气升起,火光焰焰,却是一个年轻艄公在烧纸钱。

    烧完,那艄公过来放下跳板,请客人登船。

    “船家,今日祭船,是何种习俗?”李元夕拿块碎银付了船钱,故作好奇道,一面止住艄公不用找钱,多的打酒喝。

    艄公喜道:“求个平安。客官有所不知,这西江多有水鬼,人若不敬,必来缠闹,轻则船翻,重则丢命。每日出船前,烧些纸钱,水鬼手里满了,心中高兴,自然无事。”

    哦,还真是百里不同俗。李元夕恍然道:“既如此,何不弃船经商,就像江员外那样,水鬼再厉害,也上不了岸。”

    艄公一愣:“什么江员外?”

    “就是十五年前在此摆渡的江霆贤啊,他现在在博州府,家大业大,听说他把渡船卖了,作为本钱,盘下米店,不到三年就挣到了千金。”李元夕道。

    “他呀——”艄公含酸道,“他的买卖一般人可做不来。”

    “不就是经营米店吗,有何难处?他也只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并无特别。”李元夕不解道。

    “你不知道,客官,行行有门道,不是说谁想做就能做的。别的不说,单这本钱,一艘渡船才几个钱?开店做生意,没有几百两银子,休想。”艄公无奈道,“他江霆贤,不过是运气好,可别忘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话中似乎别有深意,李元夕刚要再问,却有客人上船,她遂打住话头,借故下船。艄公要找还银子,她摆摆手,跳上码头,已去得远了。

    穿街绕巷,抄近避远,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李元夕很快找到了制炉高手张一炉的家,一座二层小楼,楼前一只细犬,见有人来,呲牙竖毛猛吠。

    “豹子,休得无礼。”一个沉厚的声音从门内传出,“请进,如老夫不能迎候。”

    闻声,细犬立刻收声,让开门前。李元夕遂推开贴有神荼郁垒的木门,道声“叨扰”走了进去。

    一个雪发银须老人正围炉品茗,茶香袅袅,暖气袭人。

    “客官可是要打炉?”老人往火炉里添了块碳。

    “在下特来拜会张匠师,想请您帮看个炉样。”李元夕注意到老人身侧的鸠头杖,知道他正是张一炉,当地人提醒过,老匠人腿疾严重,行动不便。

    “请坐。”张一炉斟茶,请客人自取竹椅落座。

    李元夕取出图样,双手递到茶桌对面,趁其端详之机,迅速打量楼内。空空落落,只墙上挂着幅《钟馗斩鬼图》。

    好寡淡,难道是上了年纪不爱收拾之故,但也不至于此吧。李元夕暗自咂摸,目光落在侧首的楼梯围栏上,栏杆断了四根,断茬齐整,像是一刀斫断。

    这时,张一炉开口道:“姑娘,这图样,你是从何得来?”

    “敢问老匠师,这可是您的作品?”李元夕不答反问。

    张一炉点头道:“不错,是老夫拙作。还请姑娘告知,从何处得来?”

    “这是失物,我奉命追寻,但怎么也寻不见,想着实在不行,就请您再打一只。”李元夕亮出腰牌。

    “你是博州府捕快,”张一炉道,“这炉可是博州府江家丢的?”

    “您怎么知道?”李元夕惊道,端着茶盏的手悄悄捏紧。

    “苍天有眼,十五年了,十五年呐。”张一炉说着,双目闪动,泪花盈闪,“李捕快,你是公人,老夫要出首,还请你替我呈上诉状。”

    他把图样放在小茶桌上,从怀里取出一叠纸,递给李元夕。

    李元夕打开,见起首写道:金鸿县匠户张一青,为告舟人江霆贤谋财杀人事,特此上状。

    江霆贤!李元夕眸色一紧:“老匠人,请把此事,原原本本讲给我听,若是推官问起,我好应对。状子虽清,口述也要紧。”

    这只是其一,请其复述,也是核对,若是凭空编造,必然会口不对词,漏洞百出。

    “此事说来话长。”

    张一炉清清嗓子,望着炉中火焰,慢慢开口:“十五年前,济州盐商尚贞夫妇来金鸿县卖盐,因雪大难行,留下过年。其间,他们带儿子尚志来订做了一只手炉。那尚志特别喜欢稼轩词,特别要求在炉底刻上‘一夜鱼龙舞’五个字。

    “手炉是在正月十二做好交讫的,尚家人付完尾款就此别过,说过完灯节就要启行归家。

    “不料,正月十六一早,我刚开门,就见尚志浑身湿漉漉地跑来,说他父母与两个伙计都被船家所害,弃尸西江,请我帮帮他。

    “我问明白后,就带着尚志去了县衙。谁知,县尹并不听信,说黄口小儿一面之词,不足为凭,且无见尸首,也无凶器等物证,并不准告。

    “之后,我又带着尚志去过几次,都被乱棒打了出来。——之后便搁下了,这一搁就是十五年,现在好了,既有物证,青天老爷们总该准状立案。”

    李元夕却不乐观:“只是一只手炉,还不足以立案。再者,您非苦主,出首的动机,令人猜疑。弄不好,别人说您是贼喊捉贼。”

    “岂有此理。”张一炉怒道,“我张某人,清白一世,诚信行事,说我是贼,简直笑话。”

    “您别急,有几个问题,您得说清喽。”李元夕给他斟上茶。

    “那尚志既说他父母与伙计都被害,那他是怎么逃出来的?尚志只说是船家,您又是怎么知道是江霆贤的?还有,抛尸西江,就没捞到吗?现在,尚志人在何处?他是正经苦主,怎么不出首,反推在您老身上?”

    “不,尚志没有推脱,这十五年来,我相信他时刻不能忘记。你是没见过他,他是个好孩子,一定会替爹娘伸冤雪恨的。”

    张一炉叹道,“我急着出首,是怕来日无多,耽搁不起啊。你先递上这状子,再找到尚志不就行了吗?”

    “他在哪里?”李元夕立刻问道。

    “不清楚,他没告诉我,只说四海游荡,做些小生意。对了,这是他年前带来的茶食。”张一炉指着茶桌上的江米条道。

    李元夕眨了眨眼睛,确实是江米条,糖霜很厚,她小心地拿起一根,放在嘴里轻咬,甜中带苦,不觉蹙眉。

    张一炉以为她不信,又道:“你放心,我现在回来住了,他肯定还会来的。到时我让他去找你就是。”

    闻言,李元夕想到了另一件事:“老匠师,您为何不在此安居,而要外出呢?一走十多年,真是为了见识风土人情?”

    “一个跛子,可能吗?”张一炉恨道。

    “我是住不下去了,不得不走哇。就在我跟尚志去县衙举告后半年,家里突然来了几个恶汉,连砸带杀,我老婆、徒弟都给杀死了,我后心也吃了一刀,昏死过去。醒来,我仔细想了,这是灭口哇,我个炉匠,何曾结怨,唯一得罪人的便是同尚志出首——那江霆贤是何人,他可是西江一霸。当年他在苇叶渡,再无第二家渡船,但凡过江,只能坐他的船。”

    原来如此。李元夕不觉攥紧了双拳。

    张一炉继续道:“可他再霸道,也大不过天去。天公有眼,早晚让他偿报。尚志从他刀下活命,就是明证。——他以为七岁孩子落江必死,却不知尚志水性甚好。尚家留下这根苗,就是来降他的。”

    李元夕的心拧了一下,疼跳跳的:“您老远行,那尚志呢?他只有七岁……”

    “唉,多亏了大慈禅师,将他收养在大悲寺。”张一炉道。

    “大悲寺?”李元夕重复道,“可是青云山的大悲寺?”

    张一炉道:“正是。我们第四次被打出来,遇到化缘归来的大慈禅师,他就把尚志带走了,让我专心打炉。”

    连上了。

    李元夕抿唇,曙光乍现,要淡定,更要仔细,一个偏差就会屈杀一条人命。

    现在需做进一步确认。念及此,她收好诉状与图样,辞别张一炉,回客店牵了青鬃马,赶往青云山。

    青云山在金鸿县东北八十里,挥鞭即到。

    苍翠映目,钟声贯耳,李元夕见山路宽缓,即策马直上,径到寺门,门前两尊叱咤金刚。

    “马兄,你自己小心点儿,不要惹怒二位护法。”李元夕拍拍马头,步入寺中。

    迎面走来一个头陀,蓬发浓须,横眉嗔目,裂声道:“可是李檀越?”

    李元夕暗惊,对方如何知道自己姓氏,莫非——,她警觉地按住剑柄,顾目四望:方方正正的院中,两株巨柏,大雄宝殿前的石香炉里,香烟袅袅……

    那头陀又道:“方丈让我在此等你,他下山做法事,明日才得回来,让你在寺中歇息一晚。你跟我来。”

    “可是大慈禅师?”李元夕问道。

    那头陀睁眼道:“大悲寺还有第二个方丈?”言外之意,多此一问,好不晓事。

    但出门在外,警惕总不是坏事。李元夕坚持,嘴上客气得很:“多谢师父,麻烦您了。”

    一刻钟后,李元夕在客寮用饭,白菜豆腐萝卜米饭,清汤寡水,却好吃得很。

    难道这就是传说的斋饭异香?不,是饥了吃糠甜如蜜。李元夕揉揉咕咕直响的胃袋,竹筷不停,一气吃个干净。

    小僧送上清茶,收走碗筷,请她歇息。

    “小师父,贵寺的龙吟潭在哪儿?听说用那潭水洗目,到老不花眼,我需试试。”李元夕道。

    “在后山,很远,檀越要去,可得快些,天黑前务必回来。”小僧叮嘱毕,又指点了通往后山之路径。

    李元夕答应着,两杯茶后,就溜溜达达地转出寮舍,去寻龙吟潭。

    确是不近,那石径弯来绕去,李元夕走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听见水滴声。

    原来这龙吟潭上有一石涧,涧水嗒嗒,正落潭中。

    那潭水清洌无比。李元夕掬起一捧,慢慢喝下去,甘润柔和。

    好水。她喜道,双目却是紧紧搜寻,很快,在潭碑石后丈远处,一丛绿草吸引了她的目光:长尖尖的叶子,蔓藤藤的条柄,叶间粒粒黑果——正是胡蔓草。

    这胡蔓草也开黄花,不熟悉的人,会认为是金银花。

    凶手在江恺的金银花茶里混入胡蔓草,想来对此十分了解。

    还真是处心积虑,但千虑一失。

    李元夕盯住那胡蔓草,看起翠绿喜人,宜林宜山,杀起人来,立竿见影。

    凶手也是此种人吗?

    这个念头一起,她立刻打个寒颤,老话讲的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有道理的,毕竟人心叵测。

    忽然,鼓声传来,隐约还有马嘶声。

    忘了,还有马兄。李元夕立刻返身回赶,可是等她奔至寺院时,寺门已关,门外静悄悄的。

    “马兄,马兄,你在吗?”李元夕喊着就要提身上墙,这时身后传来一个粗喊:“你那马在侧院,有草有水,你折腾什么?”

    是那个头陀,手提戒刀,要不是早见过,还以为是个夜叉。

    “多谢师父。”李元夕真心实意地见礼,又问清了路,便急急去看青鬃马。

    青鬃马正就着灯光饮水,见主人来,甩甩尾巴以为致意。

    李元夕冲它笑笑,转身去草棚里拿豆秸。

    不妨草棚里有人,她一退五步远,手按上剑柄:“谁?”

    一个老僧踱步而出,笑道:“如此胆小,吃佛祖莲子时的无畏何在?”

    噫!从前糗事突然被翻出,李元夕惊恼之余,欢喜顿生:“莫非是大净禅师?”

    那老僧道:“梅子酒香熟,敢饮两栀否?”

    这大悲寺敢饮酒的再无他人,李元夕抱拳:“大净禅师,别来无恙,小仵作这厢有礼了。”

    “不敢当,大捕快。”大净道,说完,两人同时大笑,一如初遇时节。

    五年前,青云山发现了一具男尸,李年丰奉命前来验看。当时金鸿县的仵作中暑不起,县尹申报到博州府,新上任的夏伯渊就点派了李年丰。

    李年丰赶到驿馆,下车时一个不妨,踩空梯凳滚了出去,好巧不巧,右手扑上路边乱石,扎的鲜血淋漓。

    受伤不要紧,误了公事才是罪过。李元夕甚是了解父亲,遂提出由她主验,父亲在旁协力。

    其时她已跟着父亲习看多年,虽未正式入行,但博州府人都知道,李家有女初长成,不爱脂粉爱尸虫,有那调皮嘴快的,直接喊她“小仵女”。

    李年丰思前想后,这是最便宜的法子,毕竟天热尸变甚快,越早验看越好。于是应允,李元夕也不负父望,利落地验看完了那句腐烂不成形的男尸,系失足滑落伤及太阳穴而亡,属意外,非他杀。

    检看已毕,正是晌午,身为保人的大慈禅师请他们父女入寺歇息。李元夕痛快冲了个凉,把尸臭洗净,换上干净衫裙,便去殿中游看。

    走到大雄宝殿时,见廊下一桶莲蓬,便坐下剥吃。夏日新莲,嫩嫩甜甜,甚是适口,她正开心,就见一小僧急急赶来,说这莲蓬是供佛的,吃不得。

    吃都吃了,还能吐出来不成。就在她欲辩无词之时,大净禅师出现了。

    “你是没瞧见你那时的表情,急躁躁的,像个小皮猴,哈哈——”大净禅师斟上梅子酒,跟小朋友满饮一大碗。

    “我不知道嘛。那莲蓬放在廊下,又没在殿中,也没放香案上,我以为就是给人吃的。那小僧还不信,说我不告自取是为贼,这罪名扣的也太大了。”

    李元夕笑道,“多亏您信我,才没争到方丈面前,不然我且得吃我老爹的罚呢。大恩不言谢,我再敬您一碗。”

    两人碰碗,一干而尽。

    李元夕道:“禅师,后来怎么办的?我留银子您也不要,说莲蓬自会有,这大悲寺又不种荷花,哪里来?”

    “自有人送。就是那送莲蓬的施主,他听闻莲蓬被你吃了,立刻又遣人送了十二桶上来,供佛用不了,全寺上下连吃了四天。”

    大净禅师道,“这可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还有这等施主,好人呀。”李元夕慨叹一笑,刚要说“若得见面”,就恍觉全无可能,茫茫人海,你来我往,熟人尚且难聚头,何况一陌生人?

    于是扯开话题,说些旧事前闻,说着说着,李元夕道:“听说大慈禅师收养个小孩,是哪个小师父呀?可得了方丈真传?”

    “尚志那个小崽子,你问他作甚?”大净禅师道。

    “这不是闲聊嘛。能入大慈禅师慧眼之人,定是慧根匪浅。”李元夕一脸好奇,“哪像我,朽木不可雕也。”

    “错了。你块璞玉,加以雕琢,定成美器。那小崽子不成,尘念太深,师兄领回来时,我就断言,他守不得青灯古卷,果不然,连带发修行都做不到,非要下山。”

    大净禅师道,“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可惜师兄的一片心呐!”

    “他叫尚志呀,好名字,好男儿志在四方。只不知他可一展抱负否?”李元夕给禅师斟上酒。

    “尚志却下作,陷在钱眼里。不过,他倒是挣了几个铜板,年前来寺里,一出手就是五百两,——都是命,手握金钱痣,家缘不可计。”

    闻言,李元夕立刻道:“什么金钱痣?我能点个不?我也想发财。”

    “天生的掌心痣,男左女右主大富,点画哪儿成?”大净禅师道,“你个捕快,不一心破案,也爱这铜臭气?”

    “捕快也得吃饭呀。饿着肚子也没法破案不是?”李元夕笑道,“您不知道,破案也得用银子,可费银子了,我正想寻点外快呢。这尚志经营有道,我得跟他取取经,就是不知他在哪儿?”

    说着,眼巴巴地望着大净禅师。

    “我也不知道。那小子四年前下山,至今就回来这一次,只说在外行商,至于做什么,一概不涉。”

    “真人不露相啊。”李元夕叹道,忽然话锋一转,“他这么有钱,须得请人看家护院,我去怎么样?”

    大净禅师摆手道:“用不着。你可别打这主意,那尚志自有护身之法。”

    “他会功夫呀?可大悲寺不是非佛门子弟不授八卦拳吗?”李元夕追问道。

    “唉,师兄心软,教了他防身暗器——梅花袖箭十连发。”说完,大净禅师立刻压低声音,“这是秘密,不可告知别人,我也是在后山偶然撞见那小崽子练习,才知道的。我这师兄呀,嘴还真严。”

    对上了,必须赶快找到尚志。

    李元夕决定一早下山,不料是夜下起了雨,雨势甚大,无法行走,她只好耐着性子等,一等又是一日一夜,正月十三清晨,雨终于停了。僧人都言是天公作美,故意留吉时给世人赏灯。

    李元夕也不再耽搁,牵马下山,加鞭疾奔,奔回博州府。

章节目录

一夜鱼龙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金花秋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花秋白并收藏一夜鱼龙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