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
第章大明第一个亲王
“微臣冒死进谏,万不可封王啊,现在不可,将来仍然不可啊。”陈怀义跪在大殿上,痛心疾首道。
如果是昨天见杨宪之前的朱元璋,这陈怀义怕是早就给叉出去了。
可今日之朱元璋早已放眼世界,格局已然打开。
陈怀义说的也是老生常谈那一套,朱元璋耳朵早就听出茧子来了。
他瞥了陈怀义一眼,开口道:“你先听咱把话说完,到时候如果还有意见,再说不迟。”
“咱重新制定了皇室宗亲法,诸皇子的封王是既定国策,断然不会改变。可他们的封地,不是现有的大明疆土,咱这个天下,大半是靠着兄弟、义子、义侄们打下来的,从我起兵那天起,多少人跟着我,多少人流了血,走了多少个兄弟子侄,我一直记到了现在。没道理就这么让他们直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
“想要封王,可以。那就凭自己的能力,打下属于自己的地盘,为咱大明开疆拓土,这才是咱的龙子龙孙!”
接下来朱元璋将杨宪提的皇室宗亲法,当场宣读颁布,最后开口道:“因此咱决定,先册封皇四子朱棣为蒙王,驻漠北,统三镇精兵,守护边疆,保国安民。”
“儿臣领旨谢恩!”朱棣当即跪下谢恩。
旁边几个皇子看着朱棣,眼里露出艳羡的目光。
“皇上英名!”
新的皇室宗亲法和分封准则下来后,淮西那些将领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一个个眼里满是感激。
朱元璋方才那一番话,可是着实让他们在心里感动了一番,好似又回到了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日子。
而朱元璋讲的新的封王准则,也非常合理,让人找不出错漏。
而且看这样子皇上是要再起刀兵了,到时候还是要用他们这帮子老弟兄,届时将会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跪在地上的陈怀义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反驳,他还想开口,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渐渐被四周“皇上英名”的声音所吞没。
散朝后。
“恩相,实在是太可惜了,就差了一步。原本能够借着陈怀义这个机会,好好打击一下浙东党的气焰。”胡惟庸开口叹气道。
李善长没有搭话,他脑子里一直想着朱元璋在朝会上提出的新的封王政策。
他想不明白。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这次分封诸王,朱元璋绝对会把他那些成年的皇子们挨个封个遍才是。
而如今竟然只封了一个蒙王朱棣。
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这其中究竟发了什么变故。
另一对师徒这边。
刘伯温看着杨宪,开口道:“希武,皇上态度突然发生转变,是因为你吧。”
“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切最终还是取决于皇上自身。”杨宪开口回道。
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还是因为你。
刘伯温心里有数。
“我在想,李善长、胡惟庸他们此刻一定气死了。原本等着看皇上收拾都察院这些进谏的言官御史们。”刘伯温开口笑道。
“皇上如今心气儿大着呢,李善长他们这么做,就纯粹是小人之心了。”杨宪笑了笑,开口道。
“老师,学生今日就要重新回扬州了,就不另行去府上拜别了。”
刘伯温对于杨宪的选择有些诧异,要知道以杨宪如今的地位,只要主动开口,完全可以直接留在京城。
刘伯温看着自己这个学生,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出了皇城之后。
师徒俩就此告别。
杨宪踏上了从京城前往扬州的轨道列车。
列车上。
杨宪思绪万千。
大明洪武这个时间节点,目前的这个世界,除了欧洲和亚洲和北非,以及美洲的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文明诞生。
准确一些讲,是没有现代文明的诞生。
这意味着,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有无数的资源等着大明去掠夺,有无数的功绩点等着杨宪去攫取。
作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此时的大明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不论是军事,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各个角度来说对其他国家都是吊打。
明朝是年建立的,而美洲是年才被发现的。那个时候的非洲也没好到哪去,跟中国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至于欧洲各国,虽然从世纪末开始探索新大陆,但最初他们的那些船只,跟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队比起来,简直就是渔船和军舰的区别。
而且,此时大明人口也是最多的。
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八分之一,要知道这还是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战后大明。
正是因为如此,杨宪才更加接受不了,到最后会让欧洲的一些蕞尔小国,还有短短二百多年历史的美丽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中国的落后,实际是从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只是到了清朝,问题大到遮掩不下去了而已。
最后直接导致长达百年的屈辱史,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遭受了多少的苦痛与灾难。
所以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杨宪想要改变这一切,让全世界变成大明的国土,即使最后分崩离析,也要让华夏汉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让所有的人都以学中文为荣,会说中文为荣,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中华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穿越者,说实话,面对时代的浪潮能够做到的事情终究有限。
可杨宪手握系统,做到这些,他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京城,皇宫。
杨宪进献的那份世界地图,如今成了最高的机密。
朱元璋自从得到这张地图后,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下朝后,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看地图。
甚至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
“父皇,该用午膳了。”朱标开口道。
“不吃了。”朱元璋大袖一挥,又看了朱标一眼。“虽然老四如今已经被封为蒙王,可离他就藩还有几年时间。你让他没事就去扬州,好好请教杨宪如何治理漠北草原。还有这些日子奏章老大爷就多辛苦一些。没其他事的话,你就去用膳吧,咱想再研究一会儿。”() ()
“是,父皇。”
朱标离开前,又是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就这样独自一人,看着桌子上的那张世界地图,沉浸在征服世界的美梦里。
杨宪这次北伐离开扬州,一走就是小半年时间。
扬州在鲁明义为首的一众扬州官吏,以及以刘坤、老金他们为代表的一众明记管理层管理下,所有事情都按照杨宪走之前制定的计划,运行地井井有条。
如今的扬州城,已经渐渐有了后世现代化管理的那个味道了。
修建了几年的神候府,如今也终于是建成。
按理来说,如今杨宪被封为国公,牌匾就该换了,可杨宪最终还是将其保留了下来。
这座神侯府位于整个扬州城最为中心的地带。
无论是施工团队,还是建材用料,都是用最好的。
杨宪当初给的设计图纸,完全让匠人们,按照后世的小别墅修建的。
经过扬州大开发后,明记的这些建筑团队的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修建风格早已经看不到丝毫过去的影子。
整个神侯府修建下来,在安装门窗之前,没有用一块木头。
和七八十年代建筑方法一样,先是挖好地基,然后用条石和混凝土打好基础,之后用竹筋混凝土板筑出房子建筑的框架。待到结构坚固后,墙面用上好的青砖砌起来,楼板则是用定制尺寸的预制板铺设砌好。
杨宪神候府的建筑,最高只建到三层。
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这个高度刚刚好。
府内建有专门给杨宪书房、卧室,以及会客厅、还有几个贵客卧室调节冷暖的空调室。
除此之外,神侯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神侯府的窗户上都镶嵌上了昂贵的玻璃。
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神侯府的这些建筑上玻璃反射出的万千金光,让其成为了整个扬州一道人尽皆知的景点。
可就是这么一座人人艳羡的府邸。
杨宪还是不甚满意。
在他看来少的东西还是有些多,比如电灯、比如抽水马桶。
搞电灯,要先搞发电机。
抽水马桶,则是要下大力气修建好地下管网。
前者目前来说不现实,后者则是要花太大的精力。
在古代,很多现代人能够享受到的服务,通过人为的因素同样能够做到。
比如马桶。
像杨宪这样的大臣,甚至整个上厕所的过程不用自己动手,而且也闻不到臭味。
每一次送上来的马桶都会是崭新的。
比如冬天晚上冷,就会有两个丫鬟专门上床暖床。
等等,不一而足。
刚从漠北草原回来,又经历了朝廷诸王分封风波,如今的杨宪身心俱疲。
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懒得再折腾了。
可在休息的这段时间,杨宪也不得闲,时不时就会有来自京城的官员来访。
毕竟杨宪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
这些官员大多不属于浙东和淮西两党,来找杨宪的目的也很明确,想要抓住杨宪这个大腿,在朝堂上搞第三股势力。
杨宪给弄得不胜其烦,最后直接闭门谢客。
这些官员们吃了闭门羹,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这时一份从京城寄来的书稿,引起了杨宪的注意。
书稿是王月悯寄过来的。
提起王月悯,就不得不提他哥王保保了。
原先齐王的封号自然不能再有了,毕竟那是元主封的。
朱元璋给王保保封了侯爵,齐侯。
留在了京城,目前在大都督府任职。
相比于其他北元皇族,王保保的结局已经有够好了,这与他投降之后,提供大量有关元军情报给杨宪也有关系。
而且接下来,征战辽东和云南的北元残留势力,或许也要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王月悯则是照旧,仍旧当着明记商行的二掌柜。如今北元灭国,王月悯反而变得自由很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杨宪打开书稿,刚看第一眼,直接把刚喝进口中的茶水给喷了出来。
这么巧吗?
杨宪接着往下看了几段,终于是把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他手中的小说书稿,不是别的,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好像确确实实是这个时代的人。
王月悯信中的意思是询问杨宪这本小说能不能发行,毕竟她对文学作品并没有什么鉴赏能力,表达的看法也仅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这个地步。
在王月悯看来,杨宪既然能够写出《红楼梦》这样的畅销书,那么定然是这方面的专家。
杨宪沉吟了一下,他认为比起小说,像《三国演义》这种题材,作为说书反而更加合适。
之前杨宪本就有让明记商行往这方面业务拓展的意思。
而且小说如今还可以放在报纸上连载,以提高大明日报的销售。
与这两个比起来,直接出版话本小说,反而是最次要的。
也是时候要开始布局舆论口的工作了,军事实力上来了,这项工作同样不能落下了。
杨宪当即下了决定,回了一封信给王月悯,让王月悯直接从小说作者手中买下版权,最好是能直接将作者本人给招揽过来。如今杨宪手底下正好还缺一些过硬的笔杆子。
同时杨宪又让下面的人到处找说书方面的人才。
“大人,蒙王殿下来了。”
就在这时,府里的管家前来通报道。
杨宪放下手中的书稿,迎了出去。
“见过蒙王殿下。”杨宪行礼道。
北伐时,杨宪是大帅,是朱棣的上司,这时身份却是发生了对调。
“杨国公,你这是做什么,你我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朱棣笑道。
“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不然会被那些御史言官说闲话的。”杨宪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就在有外人在的情况下再行礼,我听说杨国公和我大哥可从来不会这么客气生分,以后私底下要是再有这么多虚礼就是看不起我朱棣了。”朱棣开口道。
“微臣冒死进谏,万不可封王啊,现在不可,将来仍然不可啊。”陈怀义跪在大殿上,痛心疾首道。
如果是昨天见杨宪之前的朱元璋,这陈怀义怕是早就给叉出去了。
可今日之朱元璋早已放眼世界,格局已然打开。
陈怀义说的也是老生常谈那一套,朱元璋耳朵早就听出茧子来了。
他瞥了陈怀义一眼,开口道:“你先听咱把话说完,到时候如果还有意见,再说不迟。”
“咱重新制定了皇室宗亲法,诸皇子的封王是既定国策,断然不会改变。可他们的封地,不是现有的大明疆土,咱这个天下,大半是靠着兄弟、义子、义侄们打下来的,从我起兵那天起,多少人跟着我,多少人流了血,走了多少个兄弟子侄,我一直记到了现在。没道理就这么让他们直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
“想要封王,可以。那就凭自己的能力,打下属于自己的地盘,为咱大明开疆拓土,这才是咱的龙子龙孙!”
接下来朱元璋将杨宪提的皇室宗亲法,当场宣读颁布,最后开口道:“因此咱决定,先册封皇四子朱棣为蒙王,驻漠北,统三镇精兵,守护边疆,保国安民。”
“儿臣领旨谢恩!”朱棣当即跪下谢恩。
旁边几个皇子看着朱棣,眼里露出艳羡的目光。
“皇上英名!”
新的皇室宗亲法和分封准则下来后,淮西那些将领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一个个眼里满是感激。
朱元璋方才那一番话,可是着实让他们在心里感动了一番,好似又回到了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日子。
而朱元璋讲的新的封王准则,也非常合理,让人找不出错漏。
而且看这样子皇上是要再起刀兵了,到时候还是要用他们这帮子老弟兄,届时将会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跪在地上的陈怀义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反驳,他还想开口,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渐渐被四周“皇上英名”的声音所吞没。
散朝后。
“恩相,实在是太可惜了,就差了一步。原本能够借着陈怀义这个机会,好好打击一下浙东党的气焰。”胡惟庸开口叹气道。
李善长没有搭话,他脑子里一直想着朱元璋在朝会上提出的新的封王政策。
他想不明白。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这次分封诸王,朱元璋绝对会把他那些成年的皇子们挨个封个遍才是。
而如今竟然只封了一个蒙王朱棣。
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这其中究竟发了什么变故。
另一对师徒这边。
刘伯温看着杨宪,开口道:“希武,皇上态度突然发生转变,是因为你吧。”
“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切最终还是取决于皇上自身。”杨宪开口回道。
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还是因为你。
刘伯温心里有数。
“我在想,李善长、胡惟庸他们此刻一定气死了。原本等着看皇上收拾都察院这些进谏的言官御史们。”刘伯温开口笑道。
“皇上如今心气儿大着呢,李善长他们这么做,就纯粹是小人之心了。”杨宪笑了笑,开口道。
“老师,学生今日就要重新回扬州了,就不另行去府上拜别了。”
刘伯温对于杨宪的选择有些诧异,要知道以杨宪如今的地位,只要主动开口,完全可以直接留在京城。
刘伯温看着自己这个学生,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出了皇城之后。
师徒俩就此告别。
杨宪踏上了从京城前往扬州的轨道列车。
列车上。
杨宪思绪万千。
大明洪武这个时间节点,目前的这个世界,除了欧洲和亚洲和北非,以及美洲的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文明诞生。
准确一些讲,是没有现代文明的诞生。
这意味着,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有无数的资源等着大明去掠夺,有无数的功绩点等着杨宪去攫取。
作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此时的大明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不论是军事,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各个角度来说对其他国家都是吊打。
明朝是年建立的,而美洲是年才被发现的。那个时候的非洲也没好到哪去,跟中国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至于欧洲各国,虽然从世纪末开始探索新大陆,但最初他们的那些船只,跟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队比起来,简直就是渔船和军舰的区别。
而且,此时大明人口也是最多的。
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八分之一,要知道这还是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战后大明。
正是因为如此,杨宪才更加接受不了,到最后会让欧洲的一些蕞尔小国,还有短短二百多年历史的美丽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中国的落后,实际是从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只是到了清朝,问题大到遮掩不下去了而已。
最后直接导致长达百年的屈辱史,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遭受了多少的苦痛与灾难。
所以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杨宪想要改变这一切,让全世界变成大明的国土,即使最后分崩离析,也要让华夏汉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让所有的人都以学中文为荣,会说中文为荣,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中华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穿越者,说实话,面对时代的浪潮能够做到的事情终究有限。
可杨宪手握系统,做到这些,他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京城,皇宫。
杨宪进献的那份世界地图,如今成了最高的机密。
朱元璋自从得到这张地图后,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下朝后,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看地图。
甚至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
“父皇,该用午膳了。”朱标开口道。
“不吃了。”朱元璋大袖一挥,又看了朱标一眼。“虽然老四如今已经被封为蒙王,可离他就藩还有几年时间。你让他没事就去扬州,好好请教杨宪如何治理漠北草原。还有这些日子奏章老大爷就多辛苦一些。没其他事的话,你就去用膳吧,咱想再研究一会儿。”() ()
“是,父皇。”
朱标离开前,又是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就这样独自一人,看着桌子上的那张世界地图,沉浸在征服世界的美梦里。
杨宪这次北伐离开扬州,一走就是小半年时间。
扬州在鲁明义为首的一众扬州官吏,以及以刘坤、老金他们为代表的一众明记管理层管理下,所有事情都按照杨宪走之前制定的计划,运行地井井有条。
如今的扬州城,已经渐渐有了后世现代化管理的那个味道了。
修建了几年的神候府,如今也终于是建成。
按理来说,如今杨宪被封为国公,牌匾就该换了,可杨宪最终还是将其保留了下来。
这座神侯府位于整个扬州城最为中心的地带。
无论是施工团队,还是建材用料,都是用最好的。
杨宪当初给的设计图纸,完全让匠人们,按照后世的小别墅修建的。
经过扬州大开发后,明记的这些建筑团队的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修建风格早已经看不到丝毫过去的影子。
整个神侯府修建下来,在安装门窗之前,没有用一块木头。
和七八十年代建筑方法一样,先是挖好地基,然后用条石和混凝土打好基础,之后用竹筋混凝土板筑出房子建筑的框架。待到结构坚固后,墙面用上好的青砖砌起来,楼板则是用定制尺寸的预制板铺设砌好。
杨宪神候府的建筑,最高只建到三层。
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这个高度刚刚好。
府内建有专门给杨宪书房、卧室,以及会客厅、还有几个贵客卧室调节冷暖的空调室。
除此之外,神侯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神侯府的窗户上都镶嵌上了昂贵的玻璃。
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神侯府的这些建筑上玻璃反射出的万千金光,让其成为了整个扬州一道人尽皆知的景点。
可就是这么一座人人艳羡的府邸。
杨宪还是不甚满意。
在他看来少的东西还是有些多,比如电灯、比如抽水马桶。
搞电灯,要先搞发电机。
抽水马桶,则是要下大力气修建好地下管网。
前者目前来说不现实,后者则是要花太大的精力。
在古代,很多现代人能够享受到的服务,通过人为的因素同样能够做到。
比如马桶。
像杨宪这样的大臣,甚至整个上厕所的过程不用自己动手,而且也闻不到臭味。
每一次送上来的马桶都会是崭新的。
比如冬天晚上冷,就会有两个丫鬟专门上床暖床。
等等,不一而足。
刚从漠北草原回来,又经历了朝廷诸王分封风波,如今的杨宪身心俱疲。
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懒得再折腾了。
可在休息的这段时间,杨宪也不得闲,时不时就会有来自京城的官员来访。
毕竟杨宪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
这些官员大多不属于浙东和淮西两党,来找杨宪的目的也很明确,想要抓住杨宪这个大腿,在朝堂上搞第三股势力。
杨宪给弄得不胜其烦,最后直接闭门谢客。
这些官员们吃了闭门羹,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这时一份从京城寄来的书稿,引起了杨宪的注意。
书稿是王月悯寄过来的。
提起王月悯,就不得不提他哥王保保了。
原先齐王的封号自然不能再有了,毕竟那是元主封的。
朱元璋给王保保封了侯爵,齐侯。
留在了京城,目前在大都督府任职。
相比于其他北元皇族,王保保的结局已经有够好了,这与他投降之后,提供大量有关元军情报给杨宪也有关系。
而且接下来,征战辽东和云南的北元残留势力,或许也要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王月悯则是照旧,仍旧当着明记商行的二掌柜。如今北元灭国,王月悯反而变得自由很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杨宪打开书稿,刚看第一眼,直接把刚喝进口中的茶水给喷了出来。
这么巧吗?
杨宪接着往下看了几段,终于是把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他手中的小说书稿,不是别的,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好像确确实实是这个时代的人。
王月悯信中的意思是询问杨宪这本小说能不能发行,毕竟她对文学作品并没有什么鉴赏能力,表达的看法也仅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这个地步。
在王月悯看来,杨宪既然能够写出《红楼梦》这样的畅销书,那么定然是这方面的专家。
杨宪沉吟了一下,他认为比起小说,像《三国演义》这种题材,作为说书反而更加合适。
之前杨宪本就有让明记商行往这方面业务拓展的意思。
而且小说如今还可以放在报纸上连载,以提高大明日报的销售。
与这两个比起来,直接出版话本小说,反而是最次要的。
也是时候要开始布局舆论口的工作了,军事实力上来了,这项工作同样不能落下了。
杨宪当即下了决定,回了一封信给王月悯,让王月悯直接从小说作者手中买下版权,最好是能直接将作者本人给招揽过来。如今杨宪手底下正好还缺一些过硬的笔杆子。
同时杨宪又让下面的人到处找说书方面的人才。
“大人,蒙王殿下来了。”
就在这时,府里的管家前来通报道。
杨宪放下手中的书稿,迎了出去。
“见过蒙王殿下。”杨宪行礼道。
北伐时,杨宪是大帅,是朱棣的上司,这时身份却是发生了对调。
“杨国公,你这是做什么,你我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朱棣笑道。
“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不然会被那些御史言官说闲话的。”杨宪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就在有外人在的情况下再行礼,我听说杨国公和我大哥可从来不会这么客气生分,以后私底下要是再有这么多虚礼就是看不起我朱棣了。”朱棣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