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绝不能再一味枯等了。但除了一味枯等,还能做些什么?仅以北辰卫剩余的兵力是杀不出去的。强行突围无异于白白送死。可干等下去,如果沈德启火烧北望楼,他们一样是死。

    如果萧弘在,他会怎么做?火光晃动,北望楼下那些被拉长的影子莫名令她想起荒林中无声无息围上来的狼群。沈郁离轻轻抚上胸前的衣襟。那颗狼牙被她贴身带着,正坠在锁骨下方。

    “阿离,出什么事了?”沈洵问。

    “他们搬来了火油,像是准备要放火烧楼了。”沈郁离转回视线,看了看满脸忧色的父王,又去看另一边仍沉沉昏睡着的皇帝。没有了往日的天家威仪,如今看来,天子也只是一个病弱老迈孤立无援的老人。

    “如果他们放火,让孙鹤行的人赶紧放你出去。”沈洵突然说道,“阿离,你只是个女子,沈德启或许不会赶尽……”

    “杀绝”二字还未出口,沈郁离接口道“或许他不会戒备。”

    沈洵还没明白她话中的意思,只见她转身向楼下走去。董妙珠在她身后紧走几步跟了上去。

    “阿离,你去哪?”沈洵急忙问道。

    “我去见孙鹤行。”

    ---

    北辰卫剩余的兵力大多守卫在北望楼最下边的两层。像是习惯了处于黑暗之中,他们并没有燃起火把。沈郁离仅能看到他们隐约的轮廓,像是黑夜里矗立于林中的树木,没有动作,也没有声响。

    “孙统领。”走到最底层,沈郁离低声叫道。

    “公主。”一个影子很快来到了她面前。黎明前正是天色最黑的时候,她甚至看不清面前人的五官,但那冰冷的声音毋庸置疑是属于孙鹤行的。

    “他们在准备放火烧楼了。如果援兵不能及时赶到,孙统领要怎么做?”沈郁离问道。

    “陛下怎么说?”孙鹤行一直注意着外面,几乎是和董妙珠同时发现了叛党的动作,本来也是要去禀报的。

    “陛下还在昏睡。我来,是想问你打算如何应对。”

    孙鹤行迟疑着没有回答。他一贯听命行事,从不擅作主张。危亡之际,沈郁离问他要如何应对,他不知如何回答。

    “北辰卫还有多少人?”沈郁离又问。

    “只余三百二十一人。”孙鹤行说着向四周扫视了一眼,末了又说:“若叛党焚楼,我们也只能护着陛下杀出去了。”

    沈郁离轻轻摇了摇头。皇帝病重不能行走,三百二十一人就算都是高手,仅靠他们,也根本不可能杀出重围。

    “如果冲不出去呢?”她问。

    “如果冲不出去,我等必力战至死以谢皇恩。”

    他的声音毫无起伏,事到如今,若援兵不到,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冲出去被千刀万剐,要么与北望楼一同化为灰烬,无论哪一条,都是必死。就连她的父王都绝望到说出让她独自保命的话了,何况别人。

    沈郁离轻声一叹,抬眸望入浓浓夜色中去,“曾听人说过,若是在野地里被狼围攻,只要杀死狼王,狼群就会四散而逃。孙统领,现在还不是求死的时候。”

    孙鹤行一动不动的看着眼前的小公主,像是在想她话中的意思。沈郁离经常出入宫廷,但以往他从未真正注意过她。从未想过,生死关头,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公主不但没有哭泣,甚至比男人还要镇定。

    一缕微光从大门的缝隙透了进来,正落在她柔软的脸颊上,天快亮了。沈郁离转身向着光的来处走了几步,忽而轻声说道:“给我一张弓。”

    ---

    天已经彻底亮了。大量的火油被倾倒在北望楼四周。沈德启从胡椅上站起身来,在晨光中再次端详这座号称镇着大晏国的高楼。

    “殿下,不早了。”陆简平轻声提醒道。

    沈德启看了他一眼,终于点了头。的确不早了,再拖下去,一旦有什么变数,只怕事情就要败露了。

    陆简平得了令,走到北望楼前,高声喊道:“陛下!太子仁孝,特派臣再来劝陛下三思。国君年迈病重,储君即位本就合乎情理。只要陛下肯写一道退位的诏书,太子必奉陛下为太上皇,晨昏定省,尽孝尽忠。”

    北望楼中毫无动静。陆简平又喊道:“陛下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身边的人想想。今日风大,火若是起了,到时再改主意,可就来不及了。”

    这话其实是说给沈洵听的。就算皇帝不愿写退位诏书,沈德启一党也还指望着魏王为了保命能想方设法逼迫皇帝去写。又等了一刻钟时间,见还没有动静,沈德启便沉不住气了。他正要让人放火,却见北望楼的大门突然大开。孙鹤行带着余下的北辰卫自缚双手,鱼贯而出。董妙珠搀扶着魏王沈洵,内侍监卢知年背着皇帝,一一走了出来。

    左骁卫将军冯元靖立时带兵将他们层层围住。见到他,沈洵厉声骂道:“冯元靖!你祖上也是从龙有功的开国之臣。冯家竟出了你这种叛徒!”

    冯元靖皱眉看了沈洵一眼,“良禽择木而栖。魏王殿下还是担心自己吧。”

    沈洵怒极,向前疾走几步,脚下不稳,差点摔在冯元靖面前。董妙珠连忙去扶。

    卢知年年迈无力,背着皇帝出了北望楼,没走几步,便将皇帝放了下来。沈晟形容狼狈,此刻却是清醒的。他坐在北望楼前,抬头刚好可以看到站在正前方的沈德启和他身后摆在石墩上的二皇子沈德均的头颅。

    “逆子!”沈晟用气息不稳的声音怒骂道:“你以为,这天下你坐得稳吗?!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就算你能靠卑劣手段坐上皇位,将来也定会有人将你拉下来碎尸万段!”

    “父皇此言差矣。”沈德启闻言却并不气恼,“父皇说儿臣手段卑劣,却不想当初你又是如何得到兵权,坐上皇位的。父皇……翼州那场大火,你不该忘了吧?难道儿臣不是最像父皇的吗?”

    听到他说起翼州大火,皇帝顿时面色灰败如死,只喊了一声“逆子!!”浑身一软,摊在卢知年肩上,又像是要昏死过去。

    “生气伤身,父皇还是将退位诏书拿来吧。”沈德启说着又向前两步。

    “你不敢自己来拿吗?”皇帝说着抬起颤巍巍的右手,从卢知年手中拿过诏书,平举到他面前。

    这道诏令正是沈德启最想要的东西。有了这道诏令,他就能名正言顺承继大统。往日他惧怕父皇天威,但此时皇帝已经连站立行走都不能,他还有什么可怕的。沈德启暗笑一声,几步上前,拿过诏书,一把将其打开。

    上面空无一字。

    惊怒之下,他抬起头来,正看到沈郁离一手持箭,弓弦拉满,站在北望楼大门之中。

    “小长乐?”他喃喃唤了一声。

    这是张重弓,比她用来练习的要重得多。弓弦的力道让她的手有些不稳。沈郁离深呼一口气,强迫自己定住了神。记得萧弘说过,“无论多怕,都不要让狼察觉到你的恐惧。狼对恐惧极为敏锐,察觉到你的恐惧的刹那,就是它攻击的时候。”而她不能等到他们攻击,她要先发制人。

    没有片刻的犹豫,弓弦声自耳畔传来,箭矢去如闪电。一箭出,乾坤定。

    箭矢射穿咽喉的刹那,沈德启睁大了双眼,口中咯咯两声,像是还想说些什么,却只有血沫溢出嘴边。

    沈德启倒地的同时,董妙珠松开搀扶着魏王的双手飞身而起,从袖中抽出短刀,手起刀落,一个刹那便斩落了左骁卫将军冯元靖的人头。孙鹤行等人也已挣开虚绑在手上的绳索,夺了近处几名叛军的刀,与叛军混战在一处。

    沈洵高声喝到:“太子沈德启谋朝篡位犯上作乱现已伏诛!尔等还不速速放下刀枪?!”

    “缴械不杀!”孙鹤行跟着喊道。

    话音未落,只听无数喊杀声远远传来,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带着援军杀入宫中了。

    ---

    这世上该是没有什么比海东青更快的了。宋磬儿找到司无忧,连口水都没喝,就赶紧把随公主回京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她。司无忧唤来商号里的伙计,将红绸挂到院子里那棵老树最高处的树枝上,两人火急火燎地原地转圈,等到天都黑了才见小白飞来。看过沈郁离的亲笔书信,两人连忙分别去找丐帮的一只碗长老和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

    去找一只碗长老是为了把京中消息尽快传递给萧弘。临兴封了城,要把消息传出去,可谓难上加难,丐帮熟悉京城内外,或许会有一般人想不出的办法。去找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则是为了调兵。

    就如沈郁离所猜测的一样,京中放出的消息是宫里出了事,要全城搜捕叛党。禁军只是听令行事,除了几个主事的被太子收买知道实情,其他都还蒙在鼓里。若是一切顺利,这逼宫的事情就全栽在二皇子身上了。宋磬儿从没遇着这么大的事儿,看了公主的信,一颗心都差点要跳出来了。司无忧随商队天南海北走过几遭,见识的多些,相对来说还比较冷静。封城戒严后闲杂人等不可随意出门走动。她担心只凭她们两个成不了事,想着商队里也有不少能人,有人护着她们去,总多几分胜算,连忙又带着磬儿去见了她的父母。荣昌商号大当家司广利一听女儿说太子逼宫,需要设法带着诏书找到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去神武军大营调兵这事,寻思着害怕惹祸上身,犹犹豫豫的不愿帮忙。

    他话也说得直白,“说到底咱们不过是平头百姓。管他谁做皇帝,还不是一样做生意讨生活?他们公子王孙争的头破血流是因为有利可图,咱们平白无故搅合进去,无论招惹了谁,可都招架不住啊。”

    宋磬儿一听就急了,连忙说道:“司伯伯,这话不能这么说,皇帝可不是随便换的。当年今上还是齐王的时候,二王夺嫡的事儿您应该还有印象。听说那时候兵荒马乱了好几年,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您想啊,百姓家里还争家产呢。太子逼宫,是因为皇帝想要改立二皇子。他亲爹都觉得他当不了这个家,他那些分封在各地的堂叔表侄什么的不早晚得起兵啊?济阳公已经反了,再要有这个公,那个侯的反上一反,您还做什么生意,咱们全都得举家逃难去。”见司广利的表情像是有些被说动了,她又连忙再接再厉,“再者,您要是勤王有功,到时候皇帝论功行赏封个爵位,那多光耀门楣,显祖荣宗啊!”

    这一句正正切中了要害。司广利一听,两眼登时放光。荣昌商号这些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毕竟是商户。士农工商,商排末等,怎么都低人一头。他早准备想方设法捐个官了。这要是能封个爵位,那可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将来子子孙孙都能沾光。

    这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不等他开口,司夫人已经抢先一步一把拉起了宋磬儿的双手,“帮!当然要帮!我们当家的见识短,磬儿姑娘可别见笑。咱行商的也有血性,国家大事当然要帮!”

    司夫人性子爽利,一边催促着司广利快去安排车马人手,一边同宋磬儿叮嘱道:“磬儿姑娘是公主身边的人,见得着大人物。这事若成,可一定要替我们当家的多多美言几句,到时也能给我们无忧寻个好人家嫁了。”

    宋磬儿连连点头称是。有模有样的还真像这事她都能说得算了一样。

    司无忧悄悄给她竖了个拇指。拜别二老出了宅子才赞道:“磬儿姑娘竟然有这等口才,以往还真没发现。”

    宋磬儿“呵呵”一声擦了擦满头冷汗,“巧了,以往我也没发现呢。”

    “此事若成,该加鸡腿。”

    “不不不……鸡腿哪够?我都快吓死了,得要樊楼的全鱼宴才行。”

    “全鱼宴就全鱼宴,到时我请!”司无忧说完又一拍掌,“啊不……让你家公主掏银子!”说完就跳上了马鞍,带着两个护卫寻一只碗长老去了。宋磬儿也赶忙在商队的人的护卫下直奔柳府。

    柳百成年近八旬的老父柳秉璋是魏王的棋友,想当年也曾官拜尚书令。大夫七十而致事。柳秉璋许多年前告老还乡重归故里。后因其子柳百成入京任职,又随之返还京都。老爷子年纪大了,成日里除了喝茶、遛鸟,也就只有偶尔来王府陪沈洵下下棋当做消遣。然而人虽老了,还没糊涂。见到天子亲笔信函,当即命人牵了马来,找来儿子一起带着诏令直奔龙威军大营。

    就这样紧赶慢赶,等到柳家父子调了兵来率军攻入皇宫,天早已大亮了。好在有惊无险。沈德启与冯元靖一死,剩下的人群龙无首,很快就被控制了起来。

    宋磬儿再见到小公主的时候她仍握着弓,静静俯视着沈德启倒毙在北望楼下的尸身。晨光中她湖水般透亮的双眼罕见的笼着一丝迷茫。

    看到插在太子咽喉的那只箭矢,宋磬儿倒吸一口冷气,掩面微微后退了一步。片刻后她強自镇定着唤了声“公主!”小跑到沈郁离身边,轻轻拉住了她的衣袖。

    “报!!”传令兵就在此时策马长驱直入,“丞相尹定坤率领先前派往乐郊镇压暴乱的兵马和集结的义军前来勤王。大军已到城外了。”

    经历此番劫难,皇帝已经不省人事,能主事的只有魏王。沈洵听到急报,忙命令到,“开城门,迎大军入城!”

    “先等一下!”沈郁离忽然出声打断了父亲,“有多少人马?”

    “大概二十余万。”那兵卒禀道。

    “二十余万……”沈洵一惊,忙乱之中他竟险些大意了。派去乐郊的禁军不过五万,这么短时间,尹定坤是从哪里纠集起这么多的义军?!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处处透着蹊跷。沈郁离走到父王身边,低声道:“济阳公余敬恩的人马离京尚远,哥哥去乐郊查暴乱一事,却在京郊被他的人劫持,可见他在京中早有内应。尹相的兵马从何而来?真的是援军吗?”

    疫病、叛乱,乐郊的事只怕早有蹊跷。想到这点,沈洵心中一寒,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是义军,恐怕是私养的兵马。尹定坤此时要带兵入京,不是来勤王,而是来趁火打劫的。

    嘉定四年四月,太子沈德启兵败身死,京都临兴尚处于混乱之中。丞相尹定坤假借勤王之名兵临城下。危难之际,永安公主沈郁离披甲登城,随将士们一同守城。而此时,在数百里外的长云山,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章节目录

山河无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春秋刀笔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秋刀笔吏并收藏山河无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