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虞渊,暮霭沉沉。临兴城下黑压压的一片,都是尹氏父子带来的所谓前来勤王的“援军”。

    一场宫变,朝中那些重臣们被关在宫中关了两天两夜,沈德启趁着这个机会党同伐异。死于非命的、被打入诏狱的不计其数,许多老臣都在其中。剩下的也早已如惊弓之鸟,人人自危。沈德启一死,甚至都没来得及查处叛党,尹氏父子就已兵临城下。若在平日,临兴城墙高大坚实,京中有三十万守军,这些兵马,不足为惧。可如今城中敌我不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已如散沙,除了一早就被尹氏收买调去乐郊的禁军,城中还有他们的内应试图趁乱呼应,光应付这些和剿灭沈德启的余党就已经是手忙脚乱了,能派去守城的兵马不到半数。听闻大军围城,众人惶惶不知所措,竟有人奏请天子弃城而逃。皇帝重病,到此时,不光是身体,精神也早已衰颓不堪。百官众说纷纭吵成一片,魏王沈洵不顾年迈与腿疾,奏请天子亲自去守城,沈郁离便是在此时站了出来,自请替父披甲登城,与将士们同守国都。

    公主守城,大晏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然而公主都站了出来,那些主张弃城出逃的也就没有脸面继续再争下去了。皇家龙旗跟着她登上了临兴的城楼,众将士们望之士气大振,她不退,其他人自然没有后退的道理。

    “一整天了,围而不攻,他们在想什么呢?”临时找来的甲胄并不合身,沈郁离整理了一下,问站在身后的董妙珠。

    “我猜他们在等。”董妙珠说道。她也披了甲,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像是个婢女,而更像是个女将军。

    “等……”沈郁离自语道:“等兵马,还是等我们自乱阵脚?或者两者都有?”

    董妙珠点了点头,只听沈郁离用只有彼此听得到的声音问:“妙珠,你相信我们守得住临兴吗?”

    董妙珠闻言看向小公主的侧脸。她望着城下的兵马,看不出什么情绪,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我信。”董妙珠答道。

    “为什么?”沈郁离又问。不同于陪她长大的磬儿和相交已久的无忧,董妙珠只是奉了萧弘的命令来护卫她的。这个姑娘说不上了解她,却又毫无保留的信任。她不知这信任从何而来。

    “将军说过,公主是长夜中的火,是点亮天地的烁烁朝阳。”

    董妙珠看向她的眼神中带着崇敬。沈郁离一怔,“他说的?”

    “是。”

    “怎么没对我说过?”

    “我们将军害羞。”

    “害羞啊……”妙珠…妙珠……还真是个妙语如珠的妙人儿。沈郁离忽而一笑,“等京中安定了,我定要让他说给我听。”

    “公主。”沉重有力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沈郁离转过身去,左监门卫将军柳百成和云麾将军胡伯雄并立两旁,同时向她抱剑一礼。

    柳百成禀道:“公主,禁军仍在城中捉拿叛党,为防有人趁乱起事,我们已经派亲信严密防守各个城门。”

    “两位辛苦了。”沈郁离认真道:“军中之事,我不甚了解,能做的,也只有鼓舞士气,与将士们同生共死。守城之事,就交给两位将军了。”

    两人同声称“是!”

    沈郁离又说道:“我已派人将军情消息送往孟津。广宁王奉诏南下平叛,正在那里与济阳公余敬恩的兵马交战。只要我们坚守下去,广宁王的大军一定会尽速来援。”

    胡伯雄犹豫片刻,问道:“孟津距京尚有好几天的路程,况且还有济阳公的兵马纠缠。等广宁王来援,会否太迟了?”

    沈郁离抬眸看了他一眼,“临兴城墙坚实,八门内外都有瓮城,想要攻城并不容易。叛军一整日围而不攻,定是不明城中情形。只要我们沉住气,尽量拖延,不要自乱阵脚,一定可以等到广宁王大军来援。”

    公主语气如常,坚定的眼眸中却像是燃着火焰。胡伯雄连声称是,没曾想这个素来任性妄为的小公主竟有如此的气势,令人丝毫不敢小觑。

    “公主。”

    董妙珠的声音从城墙边传来。沈郁离走过去随着她手指的位置看向城下。黑压压的大军分开了一条缝隙。尹子清一人一马缓缓走了出来。行至军前,他仰头看了过来。

    隔着暮色,他看起来像是丝毫未变。一身白衣纤尘不染,飘飘然仿若谪仙,甚至没有着甲,正是京中贵女们争相追捧的模样。而他同她说话的语气也温然如初。

    “阿离,我有话要与你说。”

    两军阵前,哪还有什么好说的?沈郁离心中讪笑一声,本欲不予理睬,转念一想却又改了主意。

    “既然要见,那就见一面好了。”

    独自挎上长弓打马出了城,再次出现在尹子清面前时,他已经有些认不出眼前的小表妹了。前后不过两三个月光景。两人上次相见,还是在魏王府中,那日尹子清说过要和父母商量来向她提亲,谁能想到,再见面,竟是在军前。

    “阿离。”尹子清下了马,又向前两步,将将停在了城上弓弩的射程之外。

    沈郁离骑在白玉骢上,既不下马,也不再向前,隔着两三丈远出声问道:“表哥要与我说什么?”

    她表情淡淡的看不出喜怒,这一声“表哥”却让尹子清心中隐隐一动,又向前了一步。

    “跟我走。”

    沈郁离不置可否,像是看着他,实际上却是在看他身后的兵马。战阵排列整齐,盔甲丝毫不乱,哪有半点临时拉起的义军的样子?

    “乐郊的瘟疫是假的?”虽是问句,却是肯定的语气。这前前后后的关联,她早已猜出来了。

    尹子清皱眉不答,只听她又问:“死了多少人?”

    尹子清不住摇头,“阿离,不要管这些了。表哥是来带你走的。我早就想带你走了!”

    “我哥哥呢?也是你?!”沈郁离又问。

    “阿离,你哥哥的事情我可以以后慢慢解释,先跟我走吧!”尹子清辩白道,“你那皇帝伯父随随便便就要把你嫁给一个出身微寒杀人无数的武夫。谁都知道你不甘愿,只有我真正想过要带你走。若不是担心坏了大计,表哥早就带你走了!”

    “跟你走?”沈郁离闻言微微一震,实在没想到他竟然还认为自己会跟他走。父王说过哥哥是去乐郊调查暴乱时被挟持的,她早就怀疑与尹子清有关,听他话中的意思,果然猜的没错。

    尹子清并非说谎。他是真真切切计划要带她走过。若非被父亲捉了个正着,沈郁离逃出京城那日,他本来是要去找她的。也是那一天,他真真正正的了解了父亲筹谋已久的大业,江山美人两相比较他半是自愿半是被迫的选了前者,却又还是放不下美人。

    “阿离,别犹豫了。”尹子清又说道:“现在沈家没人了,竟然把你推上城楼守城!你一个小女子,能守得住什么?亡国的公主都是什么下场?破城的时候,又有谁会来救你?!只有我能全心全意的护你了。现在就跟我走,表哥还能护你一辈子。将来皇后的位置,一定是你的。就算皇朝更迭,继位的子子孙孙仍然会留有沈氏的血脉。”

    “皇后?”沈郁离抬眼看向远处尹定坤乘坐的描金雕龙的战车,“舅舅恐怕早就想要效宣文辅魏故事了吧。”

    “沈氏已然没落,这是大势所趋。”

    “大势所趋?古来只有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才可称大势所趋。”沈郁离说着正色看向面前的尹子清,“你说广宁王杀人无数,可他手上没有无辜之人的血。你呢?乐郊一场‘瘟疫’,死了多少人?表哥莫不是觉得,没有亲自动手,血就溅不到你身上?”

    “古来得天下者,又有谁不是破而后立?阿离,你不懂的。”尹子清渐渐失了耐性,语气也开始急躁起来。

    沈郁离闻言一笑,“孟子曰:‘不行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行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我竟不知无耻之徒亦可妄言破立天下。拿什么立?拿尔等为一己之私屠戮百姓的小人行径吗?”

    尹子清闻言震怒,猛然向前几步,却听半空之中一声鹰啸,雪白的海东青自高空飞扑下来,双爪张开,直取他的双眼。尹子清狼狈后退逃窜,却仍是被抓伤了脸。再抬起头时,只见小表妹已经弯弓搭箭瞄准了这边。

    “阿离!再这样冥顽不灵下去,你会后悔的!!”

    不想叛军提前攻城,沈郁离只随手放了一箭。箭矢将将擦到了他的靴边。尹子清呆愣了一下,立刻翻身上马逃了回去。再看他的背影,已是没有半点的从容潇洒了。

    沈郁离唤来小白,一夹马腹,打马回城。

    天色渐暗,大晏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夕阳映着她身上明晃晃的战甲,恍如添了一丝暖色。仍有些稚嫩的小公主再次登上城楼,面向城中的将士们高声呼喊道:“大晏的将士们!京城是国之脏腑,只要我们守住临兴,就守住了天下,守住了所有人的安稳日子。你们都是大晏的英雄!!”

    “同守临兴!同守天下!!”城中的呼应声如潮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另一边,尹定坤看着垂头丧气打马回来的儿子一忍再忍,仍是忍不住骂了声“废物!”

    “父亲!”

    尹子清还想回嘴,却听尹定坤骂道:“你不是说阿离一定会跟你走吗?人呢?!两军阵前,她若跟你走了,临兴城中定会军心溃散,到时就算没有余敬恩的大军也能强攻下来。如今可好,一计不成,反倒壮了他们的士气!”

    “阿离定是受了他们的蒙蔽!”尹子清愤愤说道。

    “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那点儿女私情?!”尹定坤已是怒不可遏。

    见父亲脸色,尹子清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济阳公的兵马何时能到?”尹定坤问。

    右威卫将军谢千连忙上前,“最新的军情消息,广宁王奉诏南下,已经到了孟津一带。济阳公来信说只等先解决了萧弘就立刻率军奔赴京师。”

    谋士吴琛低声说道:“太子这一闹,现在临兴城中正乱着,济阳公要是拖得太久,等城中安定下来,对咱们可没有好处。”

    尹定坤思付片刻,“无论余敬恩的兵马到还是不到,再等一日,准备攻城!”

章节目录

山河无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春秋刀笔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秋刀笔吏并收藏山河无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