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宫内一片寂静。窗外细雨如织,轻泻在朱栏玉阶之上,溅起一片蒙蒙水雾。皇帝双眼微合,斜倚着御案,看似凝神静气,脸上却透着难掩的疲态。
内侍监卢知年弓身上前,双手托起玉盘,奉上一颗金丹,低声提醒着“陛下,该服药了。”
皇帝接过丹药,在掌中摩挲了片刻。天荡山长云观道长陶归真集齐天材地宝所练成的金丹非比寻常,药材来自天南海北,采药送药所需的人力物力难以估计。皇帝一日就需要服用三颗。方才几位重臣就国库空虚,无钱治水一事争论不休剑拔弩张。如今这价值千金的东西在他手中,却也不过是无甚稀奇的小小一粒罢了。
“萧弘一早去送和谈的队伍出京了?”皇帝问道。
卢知年连忙又递上一盏温茶,“是。探子传回消息,广宁王一路跨马护车,送到离京三十里外才折返回来。”
沈晟就着茶水将金丹缓缓咽下,昏黄的双眼看不出喜怒。
“他对阿离倒真是用心了。”
卢知年应了声“是。”
皇帝似有所思,又问道:“人说广宁王重情重义,不知是真是假?”
卢知年暗自揣摩了片刻皇帝话中的意思,答道:“依老奴看,多半是真的。”
“重情义是好事。”沈晟长叹一声,将茶盏轻轻放下。
卢知年默不作声,点头应和。旁人或许听不出皇帝话中的弦外之音,他却看得明白。重情义的人必定会有软肋。世人都说镇北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广宁王在军中一呼百应,将士们无不誓死追随。皇帝忌惮他手中军权,又不能轻易动他,如此便更想要拿捏住他。念及此处,卢知年没由来的一阵心惊胆颤。怕只怕,天子所以为的软肋也正是龙之逆鳞,触之必伤。
皇帝并未注意到他的忐忑,又缓声一叹,“老五也越来越让人不放心了。”
自宫变之后,皇帝的疑心病更重了。宫中人人自危,稍有不慎,便是惹火烧身。即便是天子身边的亲信也不能例外。卢知年斟酌许久,方才说道:“魏王天生残疾,行事一向谨小慎微,陛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沈晟晦暗不明的目光扫过他苍老的面容,“老五虽有残疾,却也有个能干的儿子。三皇子年幼,将来继位,定会需要他来辅政。到时如何保证他没有二心?”
“陛下的意思是?”卢知年小心问道。
天子并不应答。
伴君多年,卢知年早已熟知天子的秉性。宫变时废太子曾说过他才是最像皇帝的。这一点其实并没有说错。在残忍多疑、刻薄寡恩这方面,他们父子二人的确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皇帝更擅权术,城府要深得多,心思藏的也要深得多。
见天子不答,卢知年肩头微微一缩,恭敬地退后半步,不敢再多言语。天色阴沉,灯火摇曳不定,雨声不断从窗外传来,似乎又要起风了。
---
打马自宫中出来,萧弘径直去了北郊军营。阴云低垂,雨水像是密密匝匝的丝线,淋了一路,到营中时他浑身都湿透了。远远望见他的身影,齐怀安、韩宗烈他们几个很快便都赶到了中军大帐。
一见到萧弘浑身湿透的模样,齐怀安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哥,这么大的雨,你怎么都不避一下?”
萧弘淡然一笑,接过他递来的手巾随意擦了擦,“方才从宫中出来,恰好就撞上了这场雨。你们几个怎么也淋成这样?”
韩宗烈抬手抹了把脸,“别提了,正练着兵,雨突然就下大了。京城这两天见天下雨,天天练兵不是一身水就是一身泥。”
说起这个,韩宗耀边擦着脑袋边凑了过来,“将军,要么以后下雨天咱能不能就不练了?这两天营里水土不服都趴下好几个了。”
韩宗烈闻言照着他的屁股就踹了过去,“咋的?在京城待久了,还待娇气了?那要是下雨天遇上突袭,咱是不是还能不打了?!”
韩宗耀一扯脖子就想和他哥嚷嚷,又觉得有点理亏,一口气憋得脸都红了。
萧弘看了宗烈一眼,又拍了拍宗耀的肩,“兵还是得练,你哥说得也有道理。”想起早些时候的事情,他心中沉闷得厉害,顿了一下才又说道:“在京中待得久了,我也担心将士们被眼前的繁华迷了眼,失了斗志,再沾染上一些恶习。”
察觉到他语气中那丝似有似无的忧虑,齐怀安问道:“朝中是不是又有什么麻烦?”
萧弘搁下手巾,看向他们三个,“今早有人在朝中提议裁军。”
“裁军?疯了吧?!”韩宗烈一脸不可置信。
韩宗耀也震惊极了,“去和谈的队伍才刚出发,这时候提裁军,难道北境不守了吗?”
齐怀安眉间皱起个川字,“皇帝什么态度?”
萧弘微微抬眸,神色中更添一丝冷峻,“若我猜得没错,这便是皇帝的意思。”
寥寥几字仿佛一道惊雷。韩宗耀急道:“凭什么?!他还是不信你?”
齐怀安顿时义愤难平,“皇帝怎能如此糊涂?北境未安,此时裁军,不怕自毁长城吗?”
韩宗烈亦是怒不可遏,“当初京中生变,要不是将军不顾重伤千里驰援,这天下早就不姓沈了!这才过去多久。皇帝老儿就算不知恩图报,至少也不该这样猜疑将军!”
起风了,雨势似乎越来越急。雨水不断顺着营帐的顶棚滑下,落在四周的泥土里。京中没有北境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却也从未停过。天子多疑,始终不曾信他,却又不得不用他。宫变之后,东宫一党和尹氏一族都因谋逆之罪被从重处罚。天子趁机打压士族势力,遭受牵连的人难以计数。朝中那些士族权贵物伤其类,见萧弘出身低微却步步高升,心中更是不满。不能将怒意撒向天子,便就越发处处针对于他。于是乎,天子一有打压他的意思,其他人就立即群起而攻了。
想到这些,萧弘心中更添一分悲凉。帝王权术、京中的明枪暗箭、尔虞我诈,无不令他疲惫不堪。
见哥儿几个都忿忿不平,萧弘轻轻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你们不必担心这些。有我在,不会让人乱来的。”
他语气镇定,虽身披风雨,却自有一股不动如山的气度。几位将军心下稍安,齐怀安又道:“哥,这朝中的事情,我们虽然帮不上多少忙,但总能出一份力。有事别总一个人扛着。”
“知道,放心。”萧弘点头一笑,又问道:“最近京畿防务搞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人为难你?”
说起这个,齐怀安又叹了口气,“这些个士族将军,好多人都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表面客气,背后又另一副面孔。我也搞不明白他们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反正尽力而为吧。我就做我该做的,又不指望他们真能和咱一条心。不过还是有些人明白事理,愿意帮忙的。”
私底下齐怀安一直觉得自己不擅处理这些事情。要是阿铮在就好了。阿铮总能嘻嘻哈哈轻描淡写的把事情办得滴水不漏。齐怀安总觉得自己比不上他。
萧弘不知道他这些心思,看他一脸烦恼,宽慰道:“辛苦了。再多坚持一段时间,等皇帝肯放行,咱们就回苍州去。”
“我就闷头做事,有什么辛苦的?倒是你……哥,最近是不是太累了?”一打照面他就看出萧弘脸色不好。小公主不在,朝中又这么多事,齐怀安有些担心。
萧弘摇头,并指按了按眉心。他的确是累了,阴雨天本就难受,淋了场雨,湿透的衣袍贴在身上,浑身的旧伤都在叫嚣着,每一处都疼。可他还有事情没有处理,歇是肯定歇不下的。
“宗烈,那封信查的如何了?”他问。
“没查出什么。”那封突然出现的旧信十分蹊跷,韩宗烈让人查了许久,也没什么线索,“纸是普通的纸,墨是普通的墨,都是京中寻常的东西。咱们军中的间者查不出是什么来头。关于虞红莲将军,倒是有些旧闻。”
几人闻言都看向他,等着他说下去。
“虞氏可算是一门忠烈。想当初达钽人频频南侵,北境战火不断,虞家父子三人相继战死北疆。家里老少爷们都打没了,就只剩下一个小女儿。虞红莲十五岁披着爹爹的甲,骑着长兄留下的白马上了战场,硬是撑起了虞家军的战旗。巾帼英雄,一战成名。当初还是齐王的皇帝也拜倒在石榴裙下,曾当众求娶。虞红莲无意成家,借故婉拒,并请命去镇守北疆。后来达钽人大举南侵,皇帝还曾为见她一面冒险去过北地。可惜迟了一步,翼州城被攻破,虞将军战死。皇帝赶到时城中已经燃起熊熊大火,两人最后也没能见着。”
听到此处,韩宗耀插嘴道:“之前听一只碗长老说过,皇帝就是不愿想起当年旧事才不让人提虞将军的名字。现在记得虞将军的人都不多了。”
齐怀安狐疑道:“可这样一来,没有坟茔,没有牌位,连名字也不准提了,不就像是这人从来没有来过世上一样吗?”
他这么一说,韩宗耀也觉得奇怪,“对啊……按咱北地的旧俗,人死了,得挂上一条白幡,写明白姓名籍贯、生辰八字,不然入不了轮回,就只能做孤魂野鬼了啊。”
听他们说着,萧弘忽然胸闷得厉害,落雁滩那一战落下的旧伤隐隐作痛,像是有虫蚁啃噬一样难受,忍不住闷咳起来。
哥儿几个都忧心忡忡地看了过来。
“将军!”韩宗耀唤了一声,满脸都是担忧。
萧弘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又继续说道:“这信的事情还要继续查下去,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韩宗烈应道:“是!将军放心。”
“哥,你脸色不好,还是早些回府休息吧。”齐怀安仍不放心,又道,“我送你回去。”
见他们满脸关切,萧弘心中一暖,宽慰道:“没事的,不过是淋了点雨而已。”
看他还要逞强,韩宗烈也跟着劝道:“这边一切都有我们,将军还是回去吧。”
一早送走阿离,又去了宫中一趟,萧弘忙到现在连午膳也没顾得上吃,的确是累了。淋了雨,更是浑身难受得厉害,只得无奈妥协。
雨已经停了,路上的行人又多了起来。打马走过街巷,不知何处有埙声传来。在京中很少听到这般苍凉的曲子,萧弘勒缰驻马,很快就辨认出了曲调。北地离歌,那是他曾在苍州城高大的城墙上吹奏过的曲子。他一扯缰绳寻声而去,穿过几条巷子,埙声戛然而止。无人的深巷中孤零零的放着一只竹筒。
萧弘走过去拾了起来。那里面是第二封信。
内侍监卢知年弓身上前,双手托起玉盘,奉上一颗金丹,低声提醒着“陛下,该服药了。”
皇帝接过丹药,在掌中摩挲了片刻。天荡山长云观道长陶归真集齐天材地宝所练成的金丹非比寻常,药材来自天南海北,采药送药所需的人力物力难以估计。皇帝一日就需要服用三颗。方才几位重臣就国库空虚,无钱治水一事争论不休剑拔弩张。如今这价值千金的东西在他手中,却也不过是无甚稀奇的小小一粒罢了。
“萧弘一早去送和谈的队伍出京了?”皇帝问道。
卢知年连忙又递上一盏温茶,“是。探子传回消息,广宁王一路跨马护车,送到离京三十里外才折返回来。”
沈晟就着茶水将金丹缓缓咽下,昏黄的双眼看不出喜怒。
“他对阿离倒真是用心了。”
卢知年应了声“是。”
皇帝似有所思,又问道:“人说广宁王重情重义,不知是真是假?”
卢知年暗自揣摩了片刻皇帝话中的意思,答道:“依老奴看,多半是真的。”
“重情义是好事。”沈晟长叹一声,将茶盏轻轻放下。
卢知年默不作声,点头应和。旁人或许听不出皇帝话中的弦外之音,他却看得明白。重情义的人必定会有软肋。世人都说镇北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广宁王在军中一呼百应,将士们无不誓死追随。皇帝忌惮他手中军权,又不能轻易动他,如此便更想要拿捏住他。念及此处,卢知年没由来的一阵心惊胆颤。怕只怕,天子所以为的软肋也正是龙之逆鳞,触之必伤。
皇帝并未注意到他的忐忑,又缓声一叹,“老五也越来越让人不放心了。”
自宫变之后,皇帝的疑心病更重了。宫中人人自危,稍有不慎,便是惹火烧身。即便是天子身边的亲信也不能例外。卢知年斟酌许久,方才说道:“魏王天生残疾,行事一向谨小慎微,陛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沈晟晦暗不明的目光扫过他苍老的面容,“老五虽有残疾,却也有个能干的儿子。三皇子年幼,将来继位,定会需要他来辅政。到时如何保证他没有二心?”
“陛下的意思是?”卢知年小心问道。
天子并不应答。
伴君多年,卢知年早已熟知天子的秉性。宫变时废太子曾说过他才是最像皇帝的。这一点其实并没有说错。在残忍多疑、刻薄寡恩这方面,他们父子二人的确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皇帝更擅权术,城府要深得多,心思藏的也要深得多。
见天子不答,卢知年肩头微微一缩,恭敬地退后半步,不敢再多言语。天色阴沉,灯火摇曳不定,雨声不断从窗外传来,似乎又要起风了。
---
打马自宫中出来,萧弘径直去了北郊军营。阴云低垂,雨水像是密密匝匝的丝线,淋了一路,到营中时他浑身都湿透了。远远望见他的身影,齐怀安、韩宗烈他们几个很快便都赶到了中军大帐。
一见到萧弘浑身湿透的模样,齐怀安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哥,这么大的雨,你怎么都不避一下?”
萧弘淡然一笑,接过他递来的手巾随意擦了擦,“方才从宫中出来,恰好就撞上了这场雨。你们几个怎么也淋成这样?”
韩宗烈抬手抹了把脸,“别提了,正练着兵,雨突然就下大了。京城这两天见天下雨,天天练兵不是一身水就是一身泥。”
说起这个,韩宗耀边擦着脑袋边凑了过来,“将军,要么以后下雨天咱能不能就不练了?这两天营里水土不服都趴下好几个了。”
韩宗烈闻言照着他的屁股就踹了过去,“咋的?在京城待久了,还待娇气了?那要是下雨天遇上突袭,咱是不是还能不打了?!”
韩宗耀一扯脖子就想和他哥嚷嚷,又觉得有点理亏,一口气憋得脸都红了。
萧弘看了宗烈一眼,又拍了拍宗耀的肩,“兵还是得练,你哥说得也有道理。”想起早些时候的事情,他心中沉闷得厉害,顿了一下才又说道:“在京中待得久了,我也担心将士们被眼前的繁华迷了眼,失了斗志,再沾染上一些恶习。”
察觉到他语气中那丝似有似无的忧虑,齐怀安问道:“朝中是不是又有什么麻烦?”
萧弘搁下手巾,看向他们三个,“今早有人在朝中提议裁军。”
“裁军?疯了吧?!”韩宗烈一脸不可置信。
韩宗耀也震惊极了,“去和谈的队伍才刚出发,这时候提裁军,难道北境不守了吗?”
齐怀安眉间皱起个川字,“皇帝什么态度?”
萧弘微微抬眸,神色中更添一丝冷峻,“若我猜得没错,这便是皇帝的意思。”
寥寥几字仿佛一道惊雷。韩宗耀急道:“凭什么?!他还是不信你?”
齐怀安顿时义愤难平,“皇帝怎能如此糊涂?北境未安,此时裁军,不怕自毁长城吗?”
韩宗烈亦是怒不可遏,“当初京中生变,要不是将军不顾重伤千里驰援,这天下早就不姓沈了!这才过去多久。皇帝老儿就算不知恩图报,至少也不该这样猜疑将军!”
起风了,雨势似乎越来越急。雨水不断顺着营帐的顶棚滑下,落在四周的泥土里。京中没有北境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却也从未停过。天子多疑,始终不曾信他,却又不得不用他。宫变之后,东宫一党和尹氏一族都因谋逆之罪被从重处罚。天子趁机打压士族势力,遭受牵连的人难以计数。朝中那些士族权贵物伤其类,见萧弘出身低微却步步高升,心中更是不满。不能将怒意撒向天子,便就越发处处针对于他。于是乎,天子一有打压他的意思,其他人就立即群起而攻了。
想到这些,萧弘心中更添一分悲凉。帝王权术、京中的明枪暗箭、尔虞我诈,无不令他疲惫不堪。
见哥儿几个都忿忿不平,萧弘轻轻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你们不必担心这些。有我在,不会让人乱来的。”
他语气镇定,虽身披风雨,却自有一股不动如山的气度。几位将军心下稍安,齐怀安又道:“哥,这朝中的事情,我们虽然帮不上多少忙,但总能出一份力。有事别总一个人扛着。”
“知道,放心。”萧弘点头一笑,又问道:“最近京畿防务搞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人为难你?”
说起这个,齐怀安又叹了口气,“这些个士族将军,好多人都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表面客气,背后又另一副面孔。我也搞不明白他们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反正尽力而为吧。我就做我该做的,又不指望他们真能和咱一条心。不过还是有些人明白事理,愿意帮忙的。”
私底下齐怀安一直觉得自己不擅处理这些事情。要是阿铮在就好了。阿铮总能嘻嘻哈哈轻描淡写的把事情办得滴水不漏。齐怀安总觉得自己比不上他。
萧弘不知道他这些心思,看他一脸烦恼,宽慰道:“辛苦了。再多坚持一段时间,等皇帝肯放行,咱们就回苍州去。”
“我就闷头做事,有什么辛苦的?倒是你……哥,最近是不是太累了?”一打照面他就看出萧弘脸色不好。小公主不在,朝中又这么多事,齐怀安有些担心。
萧弘摇头,并指按了按眉心。他的确是累了,阴雨天本就难受,淋了场雨,湿透的衣袍贴在身上,浑身的旧伤都在叫嚣着,每一处都疼。可他还有事情没有处理,歇是肯定歇不下的。
“宗烈,那封信查的如何了?”他问。
“没查出什么。”那封突然出现的旧信十分蹊跷,韩宗烈让人查了许久,也没什么线索,“纸是普通的纸,墨是普通的墨,都是京中寻常的东西。咱们军中的间者查不出是什么来头。关于虞红莲将军,倒是有些旧闻。”
几人闻言都看向他,等着他说下去。
“虞氏可算是一门忠烈。想当初达钽人频频南侵,北境战火不断,虞家父子三人相继战死北疆。家里老少爷们都打没了,就只剩下一个小女儿。虞红莲十五岁披着爹爹的甲,骑着长兄留下的白马上了战场,硬是撑起了虞家军的战旗。巾帼英雄,一战成名。当初还是齐王的皇帝也拜倒在石榴裙下,曾当众求娶。虞红莲无意成家,借故婉拒,并请命去镇守北疆。后来达钽人大举南侵,皇帝还曾为见她一面冒险去过北地。可惜迟了一步,翼州城被攻破,虞将军战死。皇帝赶到时城中已经燃起熊熊大火,两人最后也没能见着。”
听到此处,韩宗耀插嘴道:“之前听一只碗长老说过,皇帝就是不愿想起当年旧事才不让人提虞将军的名字。现在记得虞将军的人都不多了。”
齐怀安狐疑道:“可这样一来,没有坟茔,没有牌位,连名字也不准提了,不就像是这人从来没有来过世上一样吗?”
他这么一说,韩宗耀也觉得奇怪,“对啊……按咱北地的旧俗,人死了,得挂上一条白幡,写明白姓名籍贯、生辰八字,不然入不了轮回,就只能做孤魂野鬼了啊。”
听他们说着,萧弘忽然胸闷得厉害,落雁滩那一战落下的旧伤隐隐作痛,像是有虫蚁啃噬一样难受,忍不住闷咳起来。
哥儿几个都忧心忡忡地看了过来。
“将军!”韩宗耀唤了一声,满脸都是担忧。
萧弘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又继续说道:“这信的事情还要继续查下去,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韩宗烈应道:“是!将军放心。”
“哥,你脸色不好,还是早些回府休息吧。”齐怀安仍不放心,又道,“我送你回去。”
见他们满脸关切,萧弘心中一暖,宽慰道:“没事的,不过是淋了点雨而已。”
看他还要逞强,韩宗烈也跟着劝道:“这边一切都有我们,将军还是回去吧。”
一早送走阿离,又去了宫中一趟,萧弘忙到现在连午膳也没顾得上吃,的确是累了。淋了雨,更是浑身难受得厉害,只得无奈妥协。
雨已经停了,路上的行人又多了起来。打马走过街巷,不知何处有埙声传来。在京中很少听到这般苍凉的曲子,萧弘勒缰驻马,很快就辨认出了曲调。北地离歌,那是他曾在苍州城高大的城墙上吹奏过的曲子。他一扯缰绳寻声而去,穿过几条巷子,埙声戛然而止。无人的深巷中孤零零的放着一只竹筒。
萧弘走过去拾了起来。那里面是第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