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临安乍暖还寒。空气里头还有冷意,来往的行人有的毛领子都还没摘下,路上遇见熟客寒暄几句,吐出的哈气在嘴边形成一团小小的白雾,怕冷的人家屋子里的木炭“噼啪”作响,不过陌上的柳枝已然吐出第一枝芽,远看深棕色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绿意幽幽,细微之处已然昭示着万物复苏的迹象,真可谓“春嫩不惧寒”。
城北宋成公的府邸因为冬日炭火不断,暖气蒸腾,早早便显了春色。四下长长短短的枝丫末端坠着大小不一的花骨朵,褐色的萼片包裹了大半花瓣,只有最前端透露着一点点浅粉色,好像被裹进被子中的新生婴儿露出的一截粉嫩嫩的小脚;槐树叶子三三两两长出来,正午阳光打下,已然可以投下一片阴影,一墙之隔,府内与府外竟好似两个季节,以至于宋公府的丫鬟婆子出去办事,都要再多加一层衣服。
此宅邸的主人——宋成公宋崇,可是赫赫有名临安宋氏的现任家主。
临安宋氏,以讲经起家,门人弟子遍布南国,天下学经之人,只可能师出临安宋氏而未有成就,不可能有人有所成就而未听过宋氏讲学。其实若真要论起临安宋氏的发家史,最早要追溯到宋崇祖父一辈。宋崇的祖父是开元时期的名臣,幼时便随着南圣祖征战,深受信任。开国后即被封为内阁首辅,不可谓不煊赫一时。最受宠的时候抱恙在家,圣上先后从太医院拨了几十名太医轮班照看,自己更是下朝后第一时间登门慰问。宋崇的祖父有此殊荣自是诚惶诚恐,处事愈发小心谨慎,却也不免事事被人紧盯。十几年的官场生涯让他看透了朝堂上的风波诡谲,自知朝堂上人心莫测,不测风云哪一天就不知道卷到自己身上,于是不到四十便上书乞骸骨。圣祖仁德,并未多加阻拦,又念及其辅弼之功,封了世袭的公位不说,又把自己在临安的一处行宫赐给了他。自那以后,宋氏便在临安传道受业,不再踏入官场半步。
学问到了宋崇,越做越精,不但宋崇本人精通经史子集,门下弟子各个都是出类拔萃,在一众世家子弟中颇负盛名。而宋氏家风到了宋崇这里,也未减分毫,宋崇本人出了名的谦虚和谨,处事圆滑让人半分毛病也抓不着。大家私下里都说,成公这个地位还能有如此品德操守,古今罕见。
宋崇一生所求不多,只一件事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说来也奇怪,他一共娶了三位夫人,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十几个孩子,可偏偏没有一胎是男孩。更巧的是,只与宋府一街之隔,宋氏世交温氏,其家主温仁远的一众孩子里,偏偏没有一个女孩,于是“宋家无男,温家无女”这样的玩笑话在坊间颇为流传。
若是单单宋崇一人,这生男生女他并不在意,可如今他做了宋家家主,理应为宋氏全族考量,若是百年过后偌大的家业无人继承,或是托付给了一个不当之人,自己百年后归西着实无法向地下的列祖列宗交代。虽然温仁远总在杯酒间打趣,让他招个上门女婿——这法子宋崇不是没想过,可女婿毕竟是外人,不能让他完全放心。不过这种事情,明显不是他着急就管用的,只能在焦虑中等待时机。好在去年仲夏时节,嫡夫人宋齐氏又有了身孕,宋崇按捺不住,私下找了几个大夫先生看过,都说是男孩,他心里的一块石头可算是落地了,赶忙事无巨细的安排府内食物,并让一众仆人悉听宋夫人差遣,宋夫人原本膝下便有一女,深受宋崇喜爱,现下又怀了个儿子为他解决了夙夜担忧的事情,在府中的地位更非同一般。
这几日便是宋夫人的临产期,整个宋府洋溢着浓郁的喜悦,宋崇早早便吩咐下准备好接生事宜,一干丫鬟仆人这段时日也都轻手轻脚,谨慎万分,不敢出任何差错,若是一不小心惊了宋夫人的胎或是犯了什么忌讳,自己怕是要死到临头。宋家嫡长女宋颜虽也为母亲担心着,不过表面上她仍是一副平常模样,在学堂内认认真真地听先生教课。
位于城中的学堂,是临安内的几个世家合力力邀的当时极富盛名的大儒萧明。这萧明本已归隐深林,不问世事多年。其博闻强识,又为人正直清白,在他归隐初时请他做家臣的邀约络绎不绝,不过萧明一直态度坚定,拒不出山,故便不再有门人上访。他本是打算不再招惹任何朝廷上的是是非非,对于宋崇等人的请求颇有拒绝之意,然而耐不住几位家主亲自三顾茅庐,并且保证,绝不让学堂和政治有丁点的沾边,这才点头。
学堂的选址着实不错,是温侯的一个私人小宅,宅子不大,空地之处均种满了梨花,时值孟春,泱泱填了满园,有“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之境。坐在窗旁的宋颜觉身侧不时暗香浮动,心下甚是愉悦。
她右手握着狼毫毛笔,蘸过墨汁后一个“天”字的捺还未写到低,忽觉后背被东西砸了一下。宋颜握笔的手仍然分毫不差,眉头轻皱,却仍继续将最后一划收尾,轻轻将毛笔放在笔架上,才愤怒回头。
“你干什么?”宋颜一双滚圆的杏眼瞪着对面托腮笑的挑衅的少年。
左斜后方不远处,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临安陆氏的公子,陆央珏。
临安陆家,那可是“世家中的世家,贵族中的贵族。”陆氏世代都是翩然公子,临安陆氏又有“白鹤陆氏”之称,可谁知道偏偏到了这代,出了陆央珏这么个活泼主儿。
“整个宋公府都战战兢兢的等你母亲的肚子里那个小东西,怎么就你面不改色的?”陆央珏挑眉看着回过头,颇有怒意的宋颜。
“整个府里都在担心,我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
“这怎么能叫凑热闹,那可是你的亲弟弟。”
“用你管!”宋颜白了他一眼。
“你这么凶如何做得一位好阿姊?”
“只要他不像你一样讨人厌,我定会好好对他。”
“你们两个都闭嘴。”坐在不远处的陆央瑰见他们两个又吵起来,出声呵止,清冷的声音虽未有丝毫波动,却让听到的人不自觉地噤声。
陆央瑰,陆央珏一母同胞的姐姐,平素最爱穿一身及地白色长裙,泼墨的长发垂在腰际,因为不喜装饰,最多用淡蓝色发带把头发随意绾起,面色疏然淡漠,因为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神情,以至于悄悄接近她的人都会被她周身散发的种种寒气逼退,所以在临安世家子弟中,她也只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宋颜走得近些。平日少笑,有出尘之姿。宋颜每每见她时都有些恍惚,以为是九天之上的仙女不小心落了凡尘。毫不夸张的说,不单单临安,南国男人无论是有妻子的,无妻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只要和她有过一面之缘,无不盛赞其容颜之绝世。一些诗词名家为了准确形容陆央瑰,什么词都用上了,平常的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平常的也有写赋称颂的,更有甚者还把赋亲自寄到陆家。本质上来讲,更有甚者应是极少的部分,然而奈何基数庞大,这层层筛选下来,更有甚者比例小但人数委实不少,陆府不得不另辟一处收信站以供大家邮寄。
宋颜和陆央瑰是一同喝茶吃饭,逛街出游的关系,可是和陆央珏,却是从小拌嘴拌到大的关系。这二人天生冤家,一个说东好另一个必要向西,每次争执,只有陆央瑰出面才能管住。
“一会儿还要去温侯府,你们两个注意自己身份。
”
今日是温仁远的嫡长子,温桓的生日。温桓今年刚满十八,已然有挺拔之姿,一双凤眼神光逼人,只微微一笑,叫人顿生熏醉之感,似是误入桃源仙境,只愿沉醉于此,不复寻其他出路。这般姣好的面容加之自幼就跟抹了蜜的嘴,温桓从小就是世家中各个姨姨婶婶的“膝上客”,也发生过因为抢着抱温桓而发生口角,着实令人苦笑不得,对此宋颜当着温桓的面好几次伤心感叹“红颜祸水”,感叹背后总是伴随着温桓对她脸的折磨。
温家三代均是朝臣,尽心尽力,有辅弼之功,温桓的祖父又曾任首辅,为此先皇特下旨准温家世袭侯位,又因温侯几个孩子中,属温桓天资最高,由他继承侯位已然被诸人默认,于是私下里大家都称他“小温侯”。
只是在温桓心里,并不大喜欢这个称呼。在他眼中,“小温侯”是极有文人气息的称呼,虽然温家三代具是文臣,在文臣这条路上没有人敢说比温家更有经验,温桓也身处世家学堂,孩提时背的就是四书五经,可他始终认为,大丈夫理应持枪画戟,纵横沙场,克敌千万里,护一方百姓。这个想法从他被迫踏入学堂的第一步,就一直被压在心底,他知道父亲不会喜欢舞刀弄枪之辈,认为那是用自己的身体换取的功名,可他不以为然,内心总是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定也能被人唤一声:“温将军”
温家的马车早早在学堂门口备好,只等诸位公子小姐下学。温桓因为急于回府安排宴请诸事,便不等众人自行骑马回府。宋颜从随诸人出了学堂后四下扫了一眼,便动身朝中间一辆马车走去,谁知道走到一半被温侯府的一名小厮叫住“宋小姐留步!”。宋颜站定回头看去,远远由车首走来一名小厮,她定睛一看便认出是温侯府的喜翠,前几天她去侯府和他打过照面。只见喜翠微微垂首道:“侯爷单独为小姐准备了马车,烦请小姐随我前去。”宋颜一向不喜在众人面前展现温家对她的特别,却因其中的缘由又不好推辞,况且只要是温侯吩咐的事情,是非要办成不可,她也不愿为难喜翠,只得告谢跟在他身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众马车之首。
她由身旁婢子搀扶,一只脚刚踏上马凳,忽然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声音:“等一下!”
她停住脚下动作转过头看去,不远处,陆家姐弟正徐徐走来。
城北宋成公的府邸因为冬日炭火不断,暖气蒸腾,早早便显了春色。四下长长短短的枝丫末端坠着大小不一的花骨朵,褐色的萼片包裹了大半花瓣,只有最前端透露着一点点浅粉色,好像被裹进被子中的新生婴儿露出的一截粉嫩嫩的小脚;槐树叶子三三两两长出来,正午阳光打下,已然可以投下一片阴影,一墙之隔,府内与府外竟好似两个季节,以至于宋公府的丫鬟婆子出去办事,都要再多加一层衣服。
此宅邸的主人——宋成公宋崇,可是赫赫有名临安宋氏的现任家主。
临安宋氏,以讲经起家,门人弟子遍布南国,天下学经之人,只可能师出临安宋氏而未有成就,不可能有人有所成就而未听过宋氏讲学。其实若真要论起临安宋氏的发家史,最早要追溯到宋崇祖父一辈。宋崇的祖父是开元时期的名臣,幼时便随着南圣祖征战,深受信任。开国后即被封为内阁首辅,不可谓不煊赫一时。最受宠的时候抱恙在家,圣上先后从太医院拨了几十名太医轮班照看,自己更是下朝后第一时间登门慰问。宋崇的祖父有此殊荣自是诚惶诚恐,处事愈发小心谨慎,却也不免事事被人紧盯。十几年的官场生涯让他看透了朝堂上的风波诡谲,自知朝堂上人心莫测,不测风云哪一天就不知道卷到自己身上,于是不到四十便上书乞骸骨。圣祖仁德,并未多加阻拦,又念及其辅弼之功,封了世袭的公位不说,又把自己在临安的一处行宫赐给了他。自那以后,宋氏便在临安传道受业,不再踏入官场半步。
学问到了宋崇,越做越精,不但宋崇本人精通经史子集,门下弟子各个都是出类拔萃,在一众世家子弟中颇负盛名。而宋氏家风到了宋崇这里,也未减分毫,宋崇本人出了名的谦虚和谨,处事圆滑让人半分毛病也抓不着。大家私下里都说,成公这个地位还能有如此品德操守,古今罕见。
宋崇一生所求不多,只一件事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说来也奇怪,他一共娶了三位夫人,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十几个孩子,可偏偏没有一胎是男孩。更巧的是,只与宋府一街之隔,宋氏世交温氏,其家主温仁远的一众孩子里,偏偏没有一个女孩,于是“宋家无男,温家无女”这样的玩笑话在坊间颇为流传。
若是单单宋崇一人,这生男生女他并不在意,可如今他做了宋家家主,理应为宋氏全族考量,若是百年过后偌大的家业无人继承,或是托付给了一个不当之人,自己百年后归西着实无法向地下的列祖列宗交代。虽然温仁远总在杯酒间打趣,让他招个上门女婿——这法子宋崇不是没想过,可女婿毕竟是外人,不能让他完全放心。不过这种事情,明显不是他着急就管用的,只能在焦虑中等待时机。好在去年仲夏时节,嫡夫人宋齐氏又有了身孕,宋崇按捺不住,私下找了几个大夫先生看过,都说是男孩,他心里的一块石头可算是落地了,赶忙事无巨细的安排府内食物,并让一众仆人悉听宋夫人差遣,宋夫人原本膝下便有一女,深受宋崇喜爱,现下又怀了个儿子为他解决了夙夜担忧的事情,在府中的地位更非同一般。
这几日便是宋夫人的临产期,整个宋府洋溢着浓郁的喜悦,宋崇早早便吩咐下准备好接生事宜,一干丫鬟仆人这段时日也都轻手轻脚,谨慎万分,不敢出任何差错,若是一不小心惊了宋夫人的胎或是犯了什么忌讳,自己怕是要死到临头。宋家嫡长女宋颜虽也为母亲担心着,不过表面上她仍是一副平常模样,在学堂内认认真真地听先生教课。
位于城中的学堂,是临安内的几个世家合力力邀的当时极富盛名的大儒萧明。这萧明本已归隐深林,不问世事多年。其博闻强识,又为人正直清白,在他归隐初时请他做家臣的邀约络绎不绝,不过萧明一直态度坚定,拒不出山,故便不再有门人上访。他本是打算不再招惹任何朝廷上的是是非非,对于宋崇等人的请求颇有拒绝之意,然而耐不住几位家主亲自三顾茅庐,并且保证,绝不让学堂和政治有丁点的沾边,这才点头。
学堂的选址着实不错,是温侯的一个私人小宅,宅子不大,空地之处均种满了梨花,时值孟春,泱泱填了满园,有“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之境。坐在窗旁的宋颜觉身侧不时暗香浮动,心下甚是愉悦。
她右手握着狼毫毛笔,蘸过墨汁后一个“天”字的捺还未写到低,忽觉后背被东西砸了一下。宋颜握笔的手仍然分毫不差,眉头轻皱,却仍继续将最后一划收尾,轻轻将毛笔放在笔架上,才愤怒回头。
“你干什么?”宋颜一双滚圆的杏眼瞪着对面托腮笑的挑衅的少年。
左斜后方不远处,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临安陆氏的公子,陆央珏。
临安陆家,那可是“世家中的世家,贵族中的贵族。”陆氏世代都是翩然公子,临安陆氏又有“白鹤陆氏”之称,可谁知道偏偏到了这代,出了陆央珏这么个活泼主儿。
“整个宋公府都战战兢兢的等你母亲的肚子里那个小东西,怎么就你面不改色的?”陆央珏挑眉看着回过头,颇有怒意的宋颜。
“整个府里都在担心,我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
“这怎么能叫凑热闹,那可是你的亲弟弟。”
“用你管!”宋颜白了他一眼。
“你这么凶如何做得一位好阿姊?”
“只要他不像你一样讨人厌,我定会好好对他。”
“你们两个都闭嘴。”坐在不远处的陆央瑰见他们两个又吵起来,出声呵止,清冷的声音虽未有丝毫波动,却让听到的人不自觉地噤声。
陆央瑰,陆央珏一母同胞的姐姐,平素最爱穿一身及地白色长裙,泼墨的长发垂在腰际,因为不喜装饰,最多用淡蓝色发带把头发随意绾起,面色疏然淡漠,因为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神情,以至于悄悄接近她的人都会被她周身散发的种种寒气逼退,所以在临安世家子弟中,她也只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宋颜走得近些。平日少笑,有出尘之姿。宋颜每每见她时都有些恍惚,以为是九天之上的仙女不小心落了凡尘。毫不夸张的说,不单单临安,南国男人无论是有妻子的,无妻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只要和她有过一面之缘,无不盛赞其容颜之绝世。一些诗词名家为了准确形容陆央瑰,什么词都用上了,平常的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平常的也有写赋称颂的,更有甚者还把赋亲自寄到陆家。本质上来讲,更有甚者应是极少的部分,然而奈何基数庞大,这层层筛选下来,更有甚者比例小但人数委实不少,陆府不得不另辟一处收信站以供大家邮寄。
宋颜和陆央瑰是一同喝茶吃饭,逛街出游的关系,可是和陆央珏,却是从小拌嘴拌到大的关系。这二人天生冤家,一个说东好另一个必要向西,每次争执,只有陆央瑰出面才能管住。
“一会儿还要去温侯府,你们两个注意自己身份。
”
今日是温仁远的嫡长子,温桓的生日。温桓今年刚满十八,已然有挺拔之姿,一双凤眼神光逼人,只微微一笑,叫人顿生熏醉之感,似是误入桃源仙境,只愿沉醉于此,不复寻其他出路。这般姣好的面容加之自幼就跟抹了蜜的嘴,温桓从小就是世家中各个姨姨婶婶的“膝上客”,也发生过因为抢着抱温桓而发生口角,着实令人苦笑不得,对此宋颜当着温桓的面好几次伤心感叹“红颜祸水”,感叹背后总是伴随着温桓对她脸的折磨。
温家三代均是朝臣,尽心尽力,有辅弼之功,温桓的祖父又曾任首辅,为此先皇特下旨准温家世袭侯位,又因温侯几个孩子中,属温桓天资最高,由他继承侯位已然被诸人默认,于是私下里大家都称他“小温侯”。
只是在温桓心里,并不大喜欢这个称呼。在他眼中,“小温侯”是极有文人气息的称呼,虽然温家三代具是文臣,在文臣这条路上没有人敢说比温家更有经验,温桓也身处世家学堂,孩提时背的就是四书五经,可他始终认为,大丈夫理应持枪画戟,纵横沙场,克敌千万里,护一方百姓。这个想法从他被迫踏入学堂的第一步,就一直被压在心底,他知道父亲不会喜欢舞刀弄枪之辈,认为那是用自己的身体换取的功名,可他不以为然,内心总是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定也能被人唤一声:“温将军”
温家的马车早早在学堂门口备好,只等诸位公子小姐下学。温桓因为急于回府安排宴请诸事,便不等众人自行骑马回府。宋颜从随诸人出了学堂后四下扫了一眼,便动身朝中间一辆马车走去,谁知道走到一半被温侯府的一名小厮叫住“宋小姐留步!”。宋颜站定回头看去,远远由车首走来一名小厮,她定睛一看便认出是温侯府的喜翠,前几天她去侯府和他打过照面。只见喜翠微微垂首道:“侯爷单独为小姐准备了马车,烦请小姐随我前去。”宋颜一向不喜在众人面前展现温家对她的特别,却因其中的缘由又不好推辞,况且只要是温侯吩咐的事情,是非要办成不可,她也不愿为难喜翠,只得告谢跟在他身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众马车之首。
她由身旁婢子搀扶,一只脚刚踏上马凳,忽然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声音:“等一下!”
她停住脚下动作转过头看去,不远处,陆家姐弟正徐徐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