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仆人一齐憋笑,宋颜在一旁脸都绿了。她瞪着谢徽,不知道这个人在发什么疯,谢徽一脸无辜单纯地看着她,像是不懂她为何不快。
宋颜白了他一眼。
她才不信谢徽单纯无辜。全南国的人都有可能无辜,也都有可能单纯,唯独谢徽不可能。
猜不透他意欲何为,宋颜只能战战兢兢地由着他扶着坐到桌旁。席间,谢徽不断给她夹菜,边夹嘴中还振振有词道:“夫人请”、“夫人多吃点”、“夫人近日太累了,需补补”
宋颜被他弄得头大,夹在嘴中的饭菜食不知味,一顿饭吃得提心吊胆,生怕他再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
好不容易等仆人收了碗筷,她抓着他的袖子一把将人拉到自己眼前,用凌厉又有几分慌张的眼神看他,低着声音问他究竟想干嘛。
谢徽不着痕迹地将她的手拿开,伸出手慢吞吞地将衣服上刚刚被她抓起的褶皱抚平,神态轻松,眼中一片坦然道:“在仆人面前,我们自然要装装样子,总不能第二天早上就面露不和吧。”
他说得有理,宋颜自然无法反驳。
确实是她疏忽,没有顾及到谢家的颜面。她也不是拒绝演戏,只是刚刚谢徽手扶上她的腰的时候,温热的触感让她的腰窝直发软,呼吸都颤了几分。谢徽不是虚扶装样子,也没有握得那么紧揩油,就是这恰到好处让她浑身酥麻,又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谢徽拿起刚倒的热茶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挡在茶杯后面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勾起一段好看的弧度。放下茶杯,见她还是一脸犹豫又纠结的模样,忽然想起什么,淡淡开口道:“你知不知道,恒山许氏的公子前几日到南陵姜氏要求娶他们家的二小姐,却被姜府一口驳回,听说,还是姜家二小姐亲口回绝。”
这件事发生在姜府,姜家人不会外传,自然很少人知道,宋颜和姜氏不熟,又许久不同许氏联系,自然也不知,但是谢徽知道。
姜绥宁?回绝许慎?宋颜一时想不明白。她在临安不是千方百计地把许慎哄得团团转吗?
谢徽见她一脸疑惑,问道:“怎么?你不高兴?”
她有什么高兴不高兴的。
宋颜不喜欢姜绥宁,不过说到底这事和她没什么关系。自从许慎和她在一起,为了她当面和她吵过一次之后,她就已经将他们二人画出了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两个在一起,不在一起,都不干她的事情。不过话虽这么说,事情过去许久,她还是对许慎抛开他们诸人毅然和姜绥宁在一起,这么多年的情分为了她说她“恶毒”的事耿耿于怀。
她面上不露任何表情,嘴角淡淡勾起,略带些嘲讽意味,甚是冷漠道:“和我没什么关系。”
谢徽见她如此,也没理她,自顾自继续说道:“姜家二小姐虽貌不出众,却实在聪慧过人,又有一颗不服输的心,自然不会甘于委身许氏。”
“她是有更好的选择。”否则以姜绥宁的性格,一定会牢牢抓住许慎。宋颜算准了他们二人不会长久,却没想到姜绥宁能够伪装至今才将狐狸尾巴露出来,她当真是小瞧了她的手段。
“有更好的选择也没用了。”谢徽摇了摇头,一副很是惋惜的样子。
知她必然不明所以,他抬手屏退前来添茶的仆人,然后略略向前探身,盯着她的眼睛道:“我若说她想嫁给我,你信不信。”
他说这话的时候眸中闪过一丝狡黠。
姜绥宁竟然想嫁给谢徽!
宋颜当然相信,但还是很震惊。
相信是因为,莫要说姜绥宁,放眼全南国的女子,或许都很少有人不想嫁给谢徽。震惊是因为,她竟不知道他们两个还认识。
她不由感叹,这天下还有谢徽不认识的人,不知道的事吗?
此时她确实有几分高兴。
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报复了姜绥宁一通,还是在这样一件她用心布局良久的事情上,何止高兴,简直是大快人心。
谢徽见她刚刚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现在忽然笑颜俱展,真是像个小孩子。
宋颜得意之余不忘将手扶在他的手臂上揶揄道:“看来谢侯当真是各个世家女子夫婿的不二之选,连我这个小女子也十分动心呢。”说完抽出一只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一双眼睛眨呀眨地看他,装作少女怀春的模样。
谢徽再一次将她的手拿开,低头看着她的眼睛诚恳道:“小姐不要这样,在下已有妻室。”
宋颜被他假装严肃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很赞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谢侯当真是守夫德。”
*
转眼宋颜和谢徽成婚已有月余。
宋颜自打成婚之后,每日便只待在谢府中无所事事。谢徽定时去上早朝,回来之后便在自己的书房中处理朝堂事务或是看书练字,很少会到她这边,一般白日如果没什么事,他们二人几乎很少碰面。
这样自然很好,尤其是对有“君子协议”的夫妻,互不干涉彼此的生活是再好不过。她原本还怕谢徽像有的人那样,成婚之前答应得好好的,成了婚之后又不愿遵守协议,要求本来只是“名义上的”妻子做这做那,待人接物,周旋于家族妯娌之间,反倒更令人头疼。
只是人便是这样,有事做的时候烦,没事做了也烦。
宋颜原本在宋府每日处理府上大小事情,忙得团团转,来到谢府之后没有了事情处理,一下子成了闲人。她和谢徽本来就是“君子协议”,说到底还算是外人,自然不能要求人家将谢府的事情交给她,所以她便成了万千深闺寂寞人中的一个。
近一个月的生活闲得她都要长草,宋颜盘算着这样可不行,再待下去头脑都要不清醒,这几日便一直盘算着找点什么事情做。
这日她又和往常一样在凉亭里托腮发呆,不远处见一身便服的谢徽迎面走来。按时辰来看,谢徽应该是刚刚下朝不久。她也确实有好一阵子没有看见他了。
他们二人不一同吃早饭,他上朝早,她起不来,这段时间又因为皇上要他筹备接见外国使臣的事宜,忙得晚饭也没有同她一道用。
谢徽还是如往常一般冷脸,然今日这冷面下多添了几分和善,宋颜瞧着他的神情,内心隐约觉察出他好像有什么安排。
果然他走到她面前之后,便叫一旁的芷芜快些带她去换衣服,说要带她去长街逛逛。
长街,吴郡第一街市,她来吴郡这么久,还真从未有机会认真逛过,她对长街的唯一印象,还只停留在谢徽中秋带她放河灯时,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的那几眼。自打成婚之后,她碍于礼数甚少抛头露面,突然见到这样好的机会,几乎是小着跑回屋。
吴郡不愧是皇城,长街一早就热闹非凡。宋颜虽出身大户人家,但被从府中放出来的日子屈指可数,不免见了什么都不免新奇,几米的距离被她走了几刻钟,饶是这样,每路过一个摊子的时候,仍是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
“不用着急,今天总让你逛个尽兴。”谢徽今天穿了很普通的便衣,袖口宽大,走起路垂下的袖子轻摆,头发放下一半,步履缓缓,甚是悠闲,远看却仍是掩盖不住的出尘气度,明眼人只消一搭眼便知他不是平常人家子弟。
“怎么突然今天叫我出来?”两人正并肩走着,宋颜忽然问道。
“你在府里不闷?”他不答反问。
谢徽开了头,宋颜不免怨从中来跟着抱怨道:“确实很闷,每日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谢徽听她这样说,拉着她站定后认真地解释道:“前些日子实在是事情太多。之前因为成婚光顾着自己这摊事,在皇上那推了好些任务,现下礼成,我尽量补上一些,便没来得及顾你这边。”
宋颜今日仔细看才发现,谢徽又比原来瘦了些。
他本就高挑匀称,脸上没有什么变化,腰身却明显变窄,肩膀也薄了几分。
宋颜心中顿时怨气尽散,有些过意不去道:“我没怪你。”见他不相信,笑着补充道,“你若当真觉得愧疚,今日便陪我逛个尽兴。”说完也不给他反应的时间,拉着他继续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余光中,她看见右边的一个卖扇子的摊子。摊子上的扇子种类齐全,普通蒲扇、羽毛扇、雉扇、绢宫扇应有尽有,甚是精美。她不由松开拉着谢徽的手,下意识走了过去。
自从温桓走后,她睹物思人,更舍不得用那扇子,便让芷芜收好了压在箱子底。如今见了,想买一把平时用。只是毕竟是街上摊子上的扇子,和温桓送的自然相差甚远,宋颜挑来挑去半天,才捡了一把稍稍看得过去的绢宫扇。
她拿起扇子凑到眼前,仔细看绣的却是一对鸳鸯,便欲放回。老板见状,赶忙对着站在一旁的谢徽使眼色道:“哎呀,少爷,您看尊夫人看上的这把扇子多好,这鸳鸯成双,正好祝愿二人的长长久久啊。”
谢徽不着痕迹地挑了一下眉毛道:“你若是喜欢,我替你出钱。”老板在不迭夸他贴心,宋颜回头瞪了火上浇油的他一眼,放回扇子又挑了一会儿,最后放弃道,“老板,你家有没有空白扇面?”
“有的有的,在我店中没摆出来,夫人您稍等,我这就进屋给您取。”老板见能做成她这单生意,也不再逼着她买那柄鸳鸯扇子。
谢徽陪她在摊子边等老板,两人对着摊子上的扇子逐一点评,一会儿说这个扇面出自哪首诗,一会儿说着扇子制式的由来。彼时的长街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却好像和二人毫无关系。
谢徽刚对着宋颜手里的扇子讲了个什么趣闻,逗得后者拿着扇子掩面笑着。
“阿颜。”
忽然听见这声熟稔的声音从右边响起,宋颜登时收住笑容,猛地转过头看过去。
吴郡的长街上,一人银色盔甲,当街而立,身姿挺拔,气势刚健,眉目间英气十足。
她见到来人一时愣住。
宋颜白了他一眼。
她才不信谢徽单纯无辜。全南国的人都有可能无辜,也都有可能单纯,唯独谢徽不可能。
猜不透他意欲何为,宋颜只能战战兢兢地由着他扶着坐到桌旁。席间,谢徽不断给她夹菜,边夹嘴中还振振有词道:“夫人请”、“夫人多吃点”、“夫人近日太累了,需补补”
宋颜被他弄得头大,夹在嘴中的饭菜食不知味,一顿饭吃得提心吊胆,生怕他再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
好不容易等仆人收了碗筷,她抓着他的袖子一把将人拉到自己眼前,用凌厉又有几分慌张的眼神看他,低着声音问他究竟想干嘛。
谢徽不着痕迹地将她的手拿开,伸出手慢吞吞地将衣服上刚刚被她抓起的褶皱抚平,神态轻松,眼中一片坦然道:“在仆人面前,我们自然要装装样子,总不能第二天早上就面露不和吧。”
他说得有理,宋颜自然无法反驳。
确实是她疏忽,没有顾及到谢家的颜面。她也不是拒绝演戏,只是刚刚谢徽手扶上她的腰的时候,温热的触感让她的腰窝直发软,呼吸都颤了几分。谢徽不是虚扶装样子,也没有握得那么紧揩油,就是这恰到好处让她浑身酥麻,又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谢徽拿起刚倒的热茶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挡在茶杯后面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勾起一段好看的弧度。放下茶杯,见她还是一脸犹豫又纠结的模样,忽然想起什么,淡淡开口道:“你知不知道,恒山许氏的公子前几日到南陵姜氏要求娶他们家的二小姐,却被姜府一口驳回,听说,还是姜家二小姐亲口回绝。”
这件事发生在姜府,姜家人不会外传,自然很少人知道,宋颜和姜氏不熟,又许久不同许氏联系,自然也不知,但是谢徽知道。
姜绥宁?回绝许慎?宋颜一时想不明白。她在临安不是千方百计地把许慎哄得团团转吗?
谢徽见她一脸疑惑,问道:“怎么?你不高兴?”
她有什么高兴不高兴的。
宋颜不喜欢姜绥宁,不过说到底这事和她没什么关系。自从许慎和她在一起,为了她当面和她吵过一次之后,她就已经将他们二人画出了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两个在一起,不在一起,都不干她的事情。不过话虽这么说,事情过去许久,她还是对许慎抛开他们诸人毅然和姜绥宁在一起,这么多年的情分为了她说她“恶毒”的事耿耿于怀。
她面上不露任何表情,嘴角淡淡勾起,略带些嘲讽意味,甚是冷漠道:“和我没什么关系。”
谢徽见她如此,也没理她,自顾自继续说道:“姜家二小姐虽貌不出众,却实在聪慧过人,又有一颗不服输的心,自然不会甘于委身许氏。”
“她是有更好的选择。”否则以姜绥宁的性格,一定会牢牢抓住许慎。宋颜算准了他们二人不会长久,却没想到姜绥宁能够伪装至今才将狐狸尾巴露出来,她当真是小瞧了她的手段。
“有更好的选择也没用了。”谢徽摇了摇头,一副很是惋惜的样子。
知她必然不明所以,他抬手屏退前来添茶的仆人,然后略略向前探身,盯着她的眼睛道:“我若说她想嫁给我,你信不信。”
他说这话的时候眸中闪过一丝狡黠。
姜绥宁竟然想嫁给谢徽!
宋颜当然相信,但还是很震惊。
相信是因为,莫要说姜绥宁,放眼全南国的女子,或许都很少有人不想嫁给谢徽。震惊是因为,她竟不知道他们两个还认识。
她不由感叹,这天下还有谢徽不认识的人,不知道的事吗?
此时她确实有几分高兴。
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报复了姜绥宁一通,还是在这样一件她用心布局良久的事情上,何止高兴,简直是大快人心。
谢徽见她刚刚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现在忽然笑颜俱展,真是像个小孩子。
宋颜得意之余不忘将手扶在他的手臂上揶揄道:“看来谢侯当真是各个世家女子夫婿的不二之选,连我这个小女子也十分动心呢。”说完抽出一只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一双眼睛眨呀眨地看他,装作少女怀春的模样。
谢徽再一次将她的手拿开,低头看着她的眼睛诚恳道:“小姐不要这样,在下已有妻室。”
宋颜被他假装严肃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很赞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谢侯当真是守夫德。”
*
转眼宋颜和谢徽成婚已有月余。
宋颜自打成婚之后,每日便只待在谢府中无所事事。谢徽定时去上早朝,回来之后便在自己的书房中处理朝堂事务或是看书练字,很少会到她这边,一般白日如果没什么事,他们二人几乎很少碰面。
这样自然很好,尤其是对有“君子协议”的夫妻,互不干涉彼此的生活是再好不过。她原本还怕谢徽像有的人那样,成婚之前答应得好好的,成了婚之后又不愿遵守协议,要求本来只是“名义上的”妻子做这做那,待人接物,周旋于家族妯娌之间,反倒更令人头疼。
只是人便是这样,有事做的时候烦,没事做了也烦。
宋颜原本在宋府每日处理府上大小事情,忙得团团转,来到谢府之后没有了事情处理,一下子成了闲人。她和谢徽本来就是“君子协议”,说到底还算是外人,自然不能要求人家将谢府的事情交给她,所以她便成了万千深闺寂寞人中的一个。
近一个月的生活闲得她都要长草,宋颜盘算着这样可不行,再待下去头脑都要不清醒,这几日便一直盘算着找点什么事情做。
这日她又和往常一样在凉亭里托腮发呆,不远处见一身便服的谢徽迎面走来。按时辰来看,谢徽应该是刚刚下朝不久。她也确实有好一阵子没有看见他了。
他们二人不一同吃早饭,他上朝早,她起不来,这段时间又因为皇上要他筹备接见外国使臣的事宜,忙得晚饭也没有同她一道用。
谢徽还是如往常一般冷脸,然今日这冷面下多添了几分和善,宋颜瞧着他的神情,内心隐约觉察出他好像有什么安排。
果然他走到她面前之后,便叫一旁的芷芜快些带她去换衣服,说要带她去长街逛逛。
长街,吴郡第一街市,她来吴郡这么久,还真从未有机会认真逛过,她对长街的唯一印象,还只停留在谢徽中秋带她放河灯时,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的那几眼。自打成婚之后,她碍于礼数甚少抛头露面,突然见到这样好的机会,几乎是小着跑回屋。
吴郡不愧是皇城,长街一早就热闹非凡。宋颜虽出身大户人家,但被从府中放出来的日子屈指可数,不免见了什么都不免新奇,几米的距离被她走了几刻钟,饶是这样,每路过一个摊子的时候,仍是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
“不用着急,今天总让你逛个尽兴。”谢徽今天穿了很普通的便衣,袖口宽大,走起路垂下的袖子轻摆,头发放下一半,步履缓缓,甚是悠闲,远看却仍是掩盖不住的出尘气度,明眼人只消一搭眼便知他不是平常人家子弟。
“怎么突然今天叫我出来?”两人正并肩走着,宋颜忽然问道。
“你在府里不闷?”他不答反问。
谢徽开了头,宋颜不免怨从中来跟着抱怨道:“确实很闷,每日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谢徽听她这样说,拉着她站定后认真地解释道:“前些日子实在是事情太多。之前因为成婚光顾着自己这摊事,在皇上那推了好些任务,现下礼成,我尽量补上一些,便没来得及顾你这边。”
宋颜今日仔细看才发现,谢徽又比原来瘦了些。
他本就高挑匀称,脸上没有什么变化,腰身却明显变窄,肩膀也薄了几分。
宋颜心中顿时怨气尽散,有些过意不去道:“我没怪你。”见他不相信,笑着补充道,“你若当真觉得愧疚,今日便陪我逛个尽兴。”说完也不给他反应的时间,拉着他继续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余光中,她看见右边的一个卖扇子的摊子。摊子上的扇子种类齐全,普通蒲扇、羽毛扇、雉扇、绢宫扇应有尽有,甚是精美。她不由松开拉着谢徽的手,下意识走了过去。
自从温桓走后,她睹物思人,更舍不得用那扇子,便让芷芜收好了压在箱子底。如今见了,想买一把平时用。只是毕竟是街上摊子上的扇子,和温桓送的自然相差甚远,宋颜挑来挑去半天,才捡了一把稍稍看得过去的绢宫扇。
她拿起扇子凑到眼前,仔细看绣的却是一对鸳鸯,便欲放回。老板见状,赶忙对着站在一旁的谢徽使眼色道:“哎呀,少爷,您看尊夫人看上的这把扇子多好,这鸳鸯成双,正好祝愿二人的长长久久啊。”
谢徽不着痕迹地挑了一下眉毛道:“你若是喜欢,我替你出钱。”老板在不迭夸他贴心,宋颜回头瞪了火上浇油的他一眼,放回扇子又挑了一会儿,最后放弃道,“老板,你家有没有空白扇面?”
“有的有的,在我店中没摆出来,夫人您稍等,我这就进屋给您取。”老板见能做成她这单生意,也不再逼着她买那柄鸳鸯扇子。
谢徽陪她在摊子边等老板,两人对着摊子上的扇子逐一点评,一会儿说这个扇面出自哪首诗,一会儿说着扇子制式的由来。彼时的长街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却好像和二人毫无关系。
谢徽刚对着宋颜手里的扇子讲了个什么趣闻,逗得后者拿着扇子掩面笑着。
“阿颜。”
忽然听见这声熟稔的声音从右边响起,宋颜登时收住笑容,猛地转过头看过去。
吴郡的长街上,一人银色盔甲,当街而立,身姿挺拔,气势刚健,眉目间英气十足。
她见到来人一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