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想想......
宋颜于是开始回忆昨晚发生了什么。
开始是自己嫌蜡烛太刺眼,剪灭了几只后发现藏在角落里令姚送的一坛酒,她喝过之后浑身上下都似火烧,后来谢徽来了,他一来她便像长在了他身上一般,拉着不肯放,脑海中浮现轮廓不甚分明的画面,宋颜简直不想再仔细回忆。
她平白冤枉了他一通,很不好意思,想赔礼,然一想到两人昨夜纠缠的样子,再难和他共处一室,快速翻身下床,随手在架子上撤下件衣服披上逃离,口中不忘道:“你再睡一会,我出去不打扰你。”
谢徽侧身支起头,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慌乱的背影。
*
自那日之事过后,宋颜同谢徽又是好一段时间没有见面。
当时他说她,她不高兴,他照顾她一夜,她又觉得亏欠,以是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他。
谢徽也没有刻意找她,只是有一次叫她帮忙选给同僚成婚的礼物,某人倒是过来照办,只是整个过程十分严肃,一板一眼,不多说一句话。
他不是不想见她,只是心中总是担心她嫁过来过得不适应、不如意,便想多顺着她的意思,不要勉强。然而内心的思念如狂草般疯长,今日相见,他实在再难压制内心的欲望,盯着她的一举一动似要将她整个人刻在心上带走。
她将选定的几样从礼单中圈出来交到他的手上之后便欲离开,谢徽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拉住她的袖子。
宋颜回头,疑惑地看着他。
他想说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不合时宜,于是很是不舍地慢慢松开捏在指间的锦缎。
宋颜飞快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多做停留,快步回了自己的住处。
见她走远,谢徽小声叹道:“还气啊。”
*
自打入秋过后,宋颜便喜欢在下午这个人少又暖和的时候到花园的凉亭内看书打发时间。谢府的凉亭不似宋府建在湖畔,而是立在葱茏草木间,故亭内湿润凉爽,是个让人不忍离去的佳处。
她坐在凉亭的石凳内,外面搭了件湖蓝色仙鹤纹的缂丝褙子,下身着青绿色水纹云锦长裙,有风绕在脚踝一转而过带起裙摆,有一种碧波荡漾之感。
宋颜埋首看得认真,余光看见一双熟悉的鞋子,故意将头压低了几分,想装作没看见。
她诚然还没想好要怎么面对他。
眼前忽然出现几张扇面,扇骨材质极好,她忍不住想接过,可还是按了下来。只听头顶温和的声音响起:“你那日说想买扇面,后来和温桓见面耽误了,我挑了几个,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意。”
她没想到他还记得,心中微微一动,面上却没半分变化,纤长的时候捏着书页默默翻了一页,仍是不说话。
谢徽知道她多半没看进去,只是装样子给他看,上前将她手中的书抽走放到一旁,逼得她不得不抬头看他。
他垂眸,眼中温和,语气甚软:“你别生气了。”
宋颜极少见他如此。
谢徽同人交往时虽随和,但私下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冷着一张脸,哪怕之前同她在一起,也是在一个规矩框中活动,她还未见过他像今天这样,鲜活的,有生气的。
他见她不再冷脸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便知她和缓很多,赶忙抓住机会解释道:“我不是不喜欢你喝酒,就是怕你一个女孩子家在外本就不安全,喝了酒更是容易被人盯上。即便如此,也是我的不对,下次我再担心,多叫几个人暗中保护你就是了。”
见她仍不说话,他走上前在她的面前蹲下,一双手搭在她的膝头,眼角垂着,气势也弱了几分:“我没有不让你喝,我又有什么资格管你呢。”
他这一句果然奏效,宋颜内心登时一阵负罪感袭来,良久,终是开口道:“那日也是我反应太过了。”然后倒了一杯热茶放到一旁的座位前,“坐吧。”
谢徽如释重负,坐在一旁喝了一口茶之后淡淡道:“那天的事你也不必挂怀。”
他原想着一码归一码,不愿拿这事要挟她原谅,谁知他不提还好,一提宋颜又迫不得已想起那天晚上的事,嘴角直抽搐。
谢徽一时没有察觉,接着道:“我今日来还有个事。”恢复了以往的平和过后,他不紧不慢地问道,“你觉得,温桓,是个怎样的人?”
温桓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倒是真难住了宋颜。
她可以和谢徽说陆家姐弟,可以和他说宋豫,可以说宋思,宋慈,但是她唯独不好说温桓。
温桓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么多年她还真没有仔细想过。
“桓哥哥,很厉害。”她回忆着,嘴边升起笑意,“刚入军的时候,途径远漠,见上方有只雁飞过,便随手抄起身旁的弓生生将那大雁射了下来。”
“你知道我不是想听这些。”谢徽淡然拒绝了她的敷衍。
宋颜知道他想问什么,只是她拿不准他的目的,不敢多说,朝堂上波谲云诡,她怕一时多说了什么对温桓不利,刚刚想装傻糊弄过去,哪知被谢徽一下子识破。
她似刚了悟他的意思般点点头,略思索了一下道:“为人嘛,温柔有一点,果断有一点,宽厚有一点。”
这个回答应该是毫无破绽。
宋颜以为他还要从自己口中套话,戒备心起,哪知下一秒谢徽话锋一转。
“那我呢?”他放下茶杯,深深望尽她的眼底,像是要将她整个人看透。
宋颜顿时觉得自己好像□□的站在他的面前,尴尬又无措。
要如何描摹谢徽?宋颜第一反应是望向他,用一种第一次见他的眼神。
谢徽的目光并未躲闪,迎着她的目光看了回去。
秋日午后,微风吹着树叶韵律地摇晃,几片泛黄的树叶从枝头凋落,在空中转了几圈后归于沉寂。叶间的“沙沙”声似某种底音,为面前的场景烘托静谧的氛围。二人之间的空气也似没有流动般雾在半空,将双方的眼神牢牢黏住。
宋颜忽然掩嘴轻笑了一声,一瞬间打破了某种平衡。她看着谢徽有些期盼的目光,似乎没有要满足他的期望,温和地笑道:“你我可说不清了。”
她回神过后觉得自己真傻,竟然还真想去回答他的问题。
她哪看得懂谢徽。
谢徽听她如此回答,刚刚微亮的眸色瞬间暗下来,面上沉郁了几分,默不作声将放在身前的茶杯推远了一些。
“侯爷。”
谢徽沉着脸接过信展开,越读眉头皱得越紧。
宋颜看他如此,探过身在一旁关切地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是边关。”他抬眼看了她一眼。
宋颜的心一沉。
难道和温桓有关?
一瞬间所有可能的负面猜测在脑海中闪过,她克制住自己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心情问道:“边关最近很紧张吗?”
谢徽修长的手指将信对折再对折后重新塞进信封,神态怡然道:“边陲地区偶有摩擦也是自然,不过我们还没吃过亏。”他没等她继续问,先开口道,“过几日就是每季例行的边防上报,这次皇上亲自叫了魏远征老将军回朝商议,到时候褚氏兄弟也会上京。”
江都褚氏,武将世家,褚瑜老将军当年为楚家皇帝打下南国半片江山,最威猛的时候十天连下十城十六郡,被人称为“战神”,到了这代,兄弟二人没受纷乱的局势影响,依旧备受重用。宋颜猜测二人应该是很早便跟了裕皇。二人中年长的名叫褚洮,常年跟随魏远征老将军作战,尚未娶妻,因经验丰富故对局势判断极为准确,打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弟褚渭只小了两岁,是南国最年轻的骠骑将军,虽因年龄尚小参与的战事屈指可数,却凭其过人的聪慧十七岁便在江陵一役以三万精兵大败北国十万铁甲,一战成名。听闻其虽为武将,然一副秀气长相,还未出征时逢年过节上街便有姑娘递花传情,如今每逢其回京述职,前来一睹其风容的更是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可这褚氏兄弟上京,谢徽怎么知道?总不会魏远征老将军带谁回朝也先写信告知他一下吧。
谢徽拿过刚刚递给她的扇面在手中一边把玩一边漫不经心道:“因为堂姐来信,说过几日要来吴郡看我们。”
堂姐?!
因为谢徽很少说自己家里人,宋颜听到这个名字稍稍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谢徽口中的堂姐正是嫁给了褚渭的谢婉。
谢婉当年在京城与打马而过的褚渭一见钟情,褚渭虽然年少有成,可谢徽的叔父内心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一个书香门第,然终是架不住二人情谊深厚,老人家也就没再说什么。成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一度成为南国广为流传的佳话。宋颜当年在学堂里听过包括陈家小妹在内的好多女孩子祈愿,愿的就是自己能同未来夫婿像褚谢夫妇二人一般和睦。
谢婉出嫁后随夫家搬到江都住,谢徽和宋颜成婚之时她已有七个月的身孕,不宜再远途舟车劳顿,便只托人送了贺礼,是以她还从未见过谢婉。她曾从管家口中听说,谢婉出嫁之前一直住在谢府帮着打理府中诸事,姐弟二人自幼情谊深厚,虽非胞亲,胜似胞亲。
谢婉要来,自然要提前好好准备,何况这是宋颜嫁过来第一次同她见面,更是不能失礼,如今知道消息已然为时稍晚,内心焦意起,不由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跟我说?”
谢徽拿出刚塞进袖中的信在她眼前晃了晃无奈道:“我也是刚知道。”
知再怨他无用,宋颜放弃挣扎,瘪着嘴问道:“那过几日是几日?”
“这段时间交通不便,如果按堂姐信中所写,应该是....”谢徽刻意停了停。
“应该是哪天?”
都这时候了,他怎么还卖关子!
“明天。”
宋颜于是开始回忆昨晚发生了什么。
开始是自己嫌蜡烛太刺眼,剪灭了几只后发现藏在角落里令姚送的一坛酒,她喝过之后浑身上下都似火烧,后来谢徽来了,他一来她便像长在了他身上一般,拉着不肯放,脑海中浮现轮廓不甚分明的画面,宋颜简直不想再仔细回忆。
她平白冤枉了他一通,很不好意思,想赔礼,然一想到两人昨夜纠缠的样子,再难和他共处一室,快速翻身下床,随手在架子上撤下件衣服披上逃离,口中不忘道:“你再睡一会,我出去不打扰你。”
谢徽侧身支起头,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慌乱的背影。
*
自那日之事过后,宋颜同谢徽又是好一段时间没有见面。
当时他说她,她不高兴,他照顾她一夜,她又觉得亏欠,以是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他。
谢徽也没有刻意找她,只是有一次叫她帮忙选给同僚成婚的礼物,某人倒是过来照办,只是整个过程十分严肃,一板一眼,不多说一句话。
他不是不想见她,只是心中总是担心她嫁过来过得不适应、不如意,便想多顺着她的意思,不要勉强。然而内心的思念如狂草般疯长,今日相见,他实在再难压制内心的欲望,盯着她的一举一动似要将她整个人刻在心上带走。
她将选定的几样从礼单中圈出来交到他的手上之后便欲离开,谢徽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拉住她的袖子。
宋颜回头,疑惑地看着他。
他想说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不合时宜,于是很是不舍地慢慢松开捏在指间的锦缎。
宋颜飞快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多做停留,快步回了自己的住处。
见她走远,谢徽小声叹道:“还气啊。”
*
自打入秋过后,宋颜便喜欢在下午这个人少又暖和的时候到花园的凉亭内看书打发时间。谢府的凉亭不似宋府建在湖畔,而是立在葱茏草木间,故亭内湿润凉爽,是个让人不忍离去的佳处。
她坐在凉亭的石凳内,外面搭了件湖蓝色仙鹤纹的缂丝褙子,下身着青绿色水纹云锦长裙,有风绕在脚踝一转而过带起裙摆,有一种碧波荡漾之感。
宋颜埋首看得认真,余光看见一双熟悉的鞋子,故意将头压低了几分,想装作没看见。
她诚然还没想好要怎么面对他。
眼前忽然出现几张扇面,扇骨材质极好,她忍不住想接过,可还是按了下来。只听头顶温和的声音响起:“你那日说想买扇面,后来和温桓见面耽误了,我挑了几个,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意。”
她没想到他还记得,心中微微一动,面上却没半分变化,纤长的时候捏着书页默默翻了一页,仍是不说话。
谢徽知道她多半没看进去,只是装样子给他看,上前将她手中的书抽走放到一旁,逼得她不得不抬头看他。
他垂眸,眼中温和,语气甚软:“你别生气了。”
宋颜极少见他如此。
谢徽同人交往时虽随和,但私下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冷着一张脸,哪怕之前同她在一起,也是在一个规矩框中活动,她还未见过他像今天这样,鲜活的,有生气的。
他见她不再冷脸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便知她和缓很多,赶忙抓住机会解释道:“我不是不喜欢你喝酒,就是怕你一个女孩子家在外本就不安全,喝了酒更是容易被人盯上。即便如此,也是我的不对,下次我再担心,多叫几个人暗中保护你就是了。”
见她仍不说话,他走上前在她的面前蹲下,一双手搭在她的膝头,眼角垂着,气势也弱了几分:“我没有不让你喝,我又有什么资格管你呢。”
他这一句果然奏效,宋颜内心登时一阵负罪感袭来,良久,终是开口道:“那日也是我反应太过了。”然后倒了一杯热茶放到一旁的座位前,“坐吧。”
谢徽如释重负,坐在一旁喝了一口茶之后淡淡道:“那天的事你也不必挂怀。”
他原想着一码归一码,不愿拿这事要挟她原谅,谁知他不提还好,一提宋颜又迫不得已想起那天晚上的事,嘴角直抽搐。
谢徽一时没有察觉,接着道:“我今日来还有个事。”恢复了以往的平和过后,他不紧不慢地问道,“你觉得,温桓,是个怎样的人?”
温桓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倒是真难住了宋颜。
她可以和谢徽说陆家姐弟,可以和他说宋豫,可以说宋思,宋慈,但是她唯独不好说温桓。
温桓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么多年她还真没有仔细想过。
“桓哥哥,很厉害。”她回忆着,嘴边升起笑意,“刚入军的时候,途径远漠,见上方有只雁飞过,便随手抄起身旁的弓生生将那大雁射了下来。”
“你知道我不是想听这些。”谢徽淡然拒绝了她的敷衍。
宋颜知道他想问什么,只是她拿不准他的目的,不敢多说,朝堂上波谲云诡,她怕一时多说了什么对温桓不利,刚刚想装傻糊弄过去,哪知被谢徽一下子识破。
她似刚了悟他的意思般点点头,略思索了一下道:“为人嘛,温柔有一点,果断有一点,宽厚有一点。”
这个回答应该是毫无破绽。
宋颜以为他还要从自己口中套话,戒备心起,哪知下一秒谢徽话锋一转。
“那我呢?”他放下茶杯,深深望尽她的眼底,像是要将她整个人看透。
宋颜顿时觉得自己好像□□的站在他的面前,尴尬又无措。
要如何描摹谢徽?宋颜第一反应是望向他,用一种第一次见他的眼神。
谢徽的目光并未躲闪,迎着她的目光看了回去。
秋日午后,微风吹着树叶韵律地摇晃,几片泛黄的树叶从枝头凋落,在空中转了几圈后归于沉寂。叶间的“沙沙”声似某种底音,为面前的场景烘托静谧的氛围。二人之间的空气也似没有流动般雾在半空,将双方的眼神牢牢黏住。
宋颜忽然掩嘴轻笑了一声,一瞬间打破了某种平衡。她看着谢徽有些期盼的目光,似乎没有要满足他的期望,温和地笑道:“你我可说不清了。”
她回神过后觉得自己真傻,竟然还真想去回答他的问题。
她哪看得懂谢徽。
谢徽听她如此回答,刚刚微亮的眸色瞬间暗下来,面上沉郁了几分,默不作声将放在身前的茶杯推远了一些。
“侯爷。”
谢徽沉着脸接过信展开,越读眉头皱得越紧。
宋颜看他如此,探过身在一旁关切地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是边关。”他抬眼看了她一眼。
宋颜的心一沉。
难道和温桓有关?
一瞬间所有可能的负面猜测在脑海中闪过,她克制住自己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心情问道:“边关最近很紧张吗?”
谢徽修长的手指将信对折再对折后重新塞进信封,神态怡然道:“边陲地区偶有摩擦也是自然,不过我们还没吃过亏。”他没等她继续问,先开口道,“过几日就是每季例行的边防上报,这次皇上亲自叫了魏远征老将军回朝商议,到时候褚氏兄弟也会上京。”
江都褚氏,武将世家,褚瑜老将军当年为楚家皇帝打下南国半片江山,最威猛的时候十天连下十城十六郡,被人称为“战神”,到了这代,兄弟二人没受纷乱的局势影响,依旧备受重用。宋颜猜测二人应该是很早便跟了裕皇。二人中年长的名叫褚洮,常年跟随魏远征老将军作战,尚未娶妻,因经验丰富故对局势判断极为准确,打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弟褚渭只小了两岁,是南国最年轻的骠骑将军,虽因年龄尚小参与的战事屈指可数,却凭其过人的聪慧十七岁便在江陵一役以三万精兵大败北国十万铁甲,一战成名。听闻其虽为武将,然一副秀气长相,还未出征时逢年过节上街便有姑娘递花传情,如今每逢其回京述职,前来一睹其风容的更是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可这褚氏兄弟上京,谢徽怎么知道?总不会魏远征老将军带谁回朝也先写信告知他一下吧。
谢徽拿过刚刚递给她的扇面在手中一边把玩一边漫不经心道:“因为堂姐来信,说过几日要来吴郡看我们。”
堂姐?!
因为谢徽很少说自己家里人,宋颜听到这个名字稍稍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谢徽口中的堂姐正是嫁给了褚渭的谢婉。
谢婉当年在京城与打马而过的褚渭一见钟情,褚渭虽然年少有成,可谢徽的叔父内心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一个书香门第,然终是架不住二人情谊深厚,老人家也就没再说什么。成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一度成为南国广为流传的佳话。宋颜当年在学堂里听过包括陈家小妹在内的好多女孩子祈愿,愿的就是自己能同未来夫婿像褚谢夫妇二人一般和睦。
谢婉出嫁后随夫家搬到江都住,谢徽和宋颜成婚之时她已有七个月的身孕,不宜再远途舟车劳顿,便只托人送了贺礼,是以她还从未见过谢婉。她曾从管家口中听说,谢婉出嫁之前一直住在谢府帮着打理府中诸事,姐弟二人自幼情谊深厚,虽非胞亲,胜似胞亲。
谢婉要来,自然要提前好好准备,何况这是宋颜嫁过来第一次同她见面,更是不能失礼,如今知道消息已然为时稍晚,内心焦意起,不由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跟我说?”
谢徽拿出刚塞进袖中的信在她眼前晃了晃无奈道:“我也是刚知道。”
知再怨他无用,宋颜放弃挣扎,瘪着嘴问道:“那过几日是几日?”
“这段时间交通不便,如果按堂姐信中所写,应该是....”谢徽刻意停了停。
“应该是哪天?”
都这时候了,他怎么还卖关子!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