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颜将压在最下面的纸抽出来。方寸大小,洒有百花和金箔的小笺,她稍一搭眼便知道来源,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浅笑。
宋颜手上拿的小笺名为百花笺,顾名思义,是从百花的花瓣中提取染料涂在纸上,再以书夹湿纸,压平阴干,最后百花花瓣。此笺最开始出自临安城的一位老妇人之手,后来逐渐在南国扩散开。因每次所采花的完全不同,花瓣颜色深浅不一,故每张百花笺的颜色均不相同,其上所洒的花瓣混合成的味道也不同,而各地地理位置的差别导致可以采用的花的种类不能完全一致,百花笺也就带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她手上拿的这张便是出自临安,而非从吴郡带过来。
她低头仔细瞧着手中的百花笺,道:“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街角怡岚阁的百花笺,父亲不喜欢这种花样子的东西,都是偷偷攒了钱托学堂的其他人帮忙买。只是那时候没有用的机会,买回来就在一旁放着,不过纵然放着,偶尔拿出来看看,也还是喜欢的不行。”
苏奕静静听她讲着往事,眼前好像真的见到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小笺溜进府中,迅速关上卧房门后将薄纸加藏在某本古籍中的情境。
宋颜没再继续说,微微摇了摇头,好像觉得自己不该在做正事的时候说这些话,抿着嘴唇从下面抽出一张普通的纸。
她提笔要写,却在落笔前的瞬间觉得不妥,毛笔悬停在半空好一会儿,眼见着墨汁便要从笔尖滴落,宋颜赶忙在砚台内又润了一遍笔。来回几次,她最后还是颇为纠结地抬头看向苏奕问道:“可否麻烦苏大人透露一下,贵妃娘娘平日都喜欢去哪些地方?”
“娘娘甚少出宫。”苏奕放下手中的茶盏,淡淡道。
宋颜想想也是,她们这些皇城里面的人再怎么受宠自由也不能随便出宫,“一辈子困于牢笼中”的比喻是千百年来深宫女子泣出的血泪。难怪当时选秀的时候父亲说什么都要将她嫁走。
这边二人正说着,刚刚奉茶的小太监掀了帘子进来,低着头十分恭敬地叫了一声:“苏大人。”然后抬头看了眼宋颜又低下头道,“谢侯来了。”
宋颜闻言一下子心头犯紧,没有握笔的手指蜷缩着掩在袖下。
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她想不通。
苏奕明显感受到宋颜在听到“谢侯”二字后变得紧绷起来,颇为轻蔑地瞥了她一眼,然后转过头冲着小太监扬了扬下巴道:“请他进来。”语气十分冷淡。
谢徽由一个小太监带着进了屋子。他今日来便是受命来找宋颜,所以见到他们二人并排坐在一起时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宋颜眼中见到“百花笺”时的讶然和回忆起往事所带来的笑意尚未完全褪去,他瞧着有些刺眼。
饶是如此,他的目光也仅仅在她身上停留不过片刻便收回,拱手朝苏奕施了一礼,没有过多废话,三言两语道明自己来到此处的原因。
原是他今日去书院讲学前被皇上叫去议事,裕皇见他独自前往,便叫他把宋颜也带上,一则表现朝廷对世家的关照,二则也是鼓励更多世家才俊入仕,毕竟历来改朝之初正是用人之际。
如果不是皇上临时要求,加之每日讲学时间已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谢徽断然不会出现在这,给人一种明晃晃地从苏奕手里抢人的感觉。
宋颜其实到临安之前便计划要去听讲学。她自幼爱听宋崇讲学,每每被母亲关在屋里学女红时都要想方设法逃到正厅,任由嬷嬷看着一众青衿襦冠中的鹅黄锦袍而无可奈何。到了临安计划搁置,是她想起以谢徽的身份,定然要被邀去讲学。人多口杂,她不好再过去听,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今时不同往日,很多事情不是她想就可以,每一个决定她都要多方权衡利弊。现下谢徽拿着皇上的口谕来找她,她仍是想推辞,却一时捏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同时面对谢徽苏奕二人令她心中不免紧张起来,脑中还没准备好说辞,嘴巴不受控制般先起了头:“可是...”
谢徽似乎并不愿意听到她的借口,打断道:“去不去你随意。”
宋颜这才觉得不去不太好,连忙话锋一转道:“那我还是去吧。”只是这时候去了书院,贵妃这边必然要耽搁一阵,苏奕也要等她回来再找时间商议,便有些不好意思,带着些抱歉的意味看向苏奕。
苏奕背靠着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对二人谈话的内容似乎毫无兴趣,手中兀自把玩着腰间的红玉髓。他明知道此时宋颜正看着他,却仍是没有抬头。
宋颜想了想,还是说道:“苏大人,我便先去书院,贵妃这边晚些我会列一份计划清单叫人送过来,若是还有哪里不合适,等您有时间再叫我过来商议可好?”
谢徽听到“再商议”二字时,眼角不易察觉地动了动。
苏奕倒是无所谓,随口道:“你随意。”好像事情同他并无多少关系。
宋颜见状,只当他同意,便跟在谢徽后面退了出去。
接二人的马车停在陆府大门口,从苏奕办公的地方出来还要走上一阵。两人一前一后走在青石路上,谁都再开口。夏初午后的太阳正盛,照得树叶纷纷打着卷儿,空气干得要命,长长的甬道四下寂静,远远的可以听见一阵一阵的蝉鸣声。
宋颜走了一路到车上时,衣服已经十分黏腻地贴在背上,头发下的汗沿着脖颈从领口流进锁骨。她坐在车上一面拿帕子擦汗,一面望向谢徽。谢徽微仰着头,玉面一点不甚明显的红晕,看着却仍是一副清清爽爽的模样。
通往书院的路只有笔直的一条,宋颜为了避嫌,跟在谢徽走了一半时谎称自己有东西落在车里要回去找,在还未见到人时便同他先行分开,免得被人瞧见说闲话。
她到马车停靠的位置绕了一圈才回到书院的花园内,此时人已经陆续坐满,她便随便选了靠后的一个位子坐了下去。谁知千算万算,宋颜忘了算自己身上还肩负着传递皇上意图的任务,是以当上首的谢徽提到她时,一排排向后看过来的眼睛让她意识到坐在后面是个多么不明智的选择。
原是不想让人知道,这下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了。
宋颜脸上僵硬地维持着微笑,虚伪地朝望过来的众人点了点头。谢徽坐在上首,唇边噙了一丝满意的笑。
短暂的尴尬过去,宋颜跟着众人端起书。今日谢徽选的是《楚辞》中的《湘夫人》一篇,很符合临安洒脱不羁的世家风气。他先是吟读了一遍,再逐句拆解。
然当宋颜听到“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一句时,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猛得抬起头望向上首的谢徽。
眼前的谢徽端坐在上方,身着月白锦袍,和宋崇讲学时爱穿的衣服一模一样。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一眨眼,已经轮到谢徽讲学,而坐在宋颜身旁的小孩,几乎都是比她小了七八岁。
她看着谢徽,眼神飘远,眼眶被突如其来汹涌澎湃的记忆浸湿。她别过头,食指悄悄点着眼角擦干。
宋颜以为自己的小动作旁人无从察觉,却逃不过谢徽的眼睛,谢徽见她触景生情得感伤起来,心中便怨自己非带她过来。明知道她虽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实则很多时候敏感得很,还偏勾得她伤心。
这边宋颜眼眶湿意未退,下腹突然一股暖流向下涌,小腹随之传来一阵绞痛。
她心中大叫不好。这几日她忙前忙后,竟把自己来月信的时间给忘了。可是已经来不及,腹痛铺天盖地的传过来,她仅有的力气只够弯腰手撑在桌子上起身,一面冒着冷汗,一面浑身发抖着寻芷芜。
最后她是怎么躺在床上,怀里又是被何人塞了一个热乎乎的汤婆子她都不太记得了,痛到最后连眼睛都睁不开,一茬茬的孤独感从脚底漫上,她伸出冰冷的手抓住隐约感受到的身边的一只手。
那手的手掌宽大柔软,掌心很热,她抓在手中,便觉得一股莫名的暖流传来,带给她身体与心灵上双重的镇定剂。她想说些什么,却半分力气也无,又怕人不能明白她的意图离开,急得眉头高高地蹙起。
那人始终没有说话,任由她抓着手枕在脸下,又蹲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开她高耸的眉头,然后将手轻轻放在她的脸上,顺着一缕缕凌乱的发丝。
宋颜这才稍稳下心,缓缓睁开痛得有些呆滞的眼睛,迷茫地看着面前这个和她说没关系也有,说有关系也无的人。
谢徽看见她醒过来,轻声道:“先把药喝了。”
宋颜一动不动地看着他,顺从地点了点头。
谢徽便同芷芜一起扶着她,让她的头靠在他的胸膛上。原是芷芜端着药碗,在看到拦在半路的手之后,还是递给了谢徽。
宋颜手上拿的小笺名为百花笺,顾名思义,是从百花的花瓣中提取染料涂在纸上,再以书夹湿纸,压平阴干,最后百花花瓣。此笺最开始出自临安城的一位老妇人之手,后来逐渐在南国扩散开。因每次所采花的完全不同,花瓣颜色深浅不一,故每张百花笺的颜色均不相同,其上所洒的花瓣混合成的味道也不同,而各地地理位置的差别导致可以采用的花的种类不能完全一致,百花笺也就带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她手上拿的这张便是出自临安,而非从吴郡带过来。
她低头仔细瞧着手中的百花笺,道:“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街角怡岚阁的百花笺,父亲不喜欢这种花样子的东西,都是偷偷攒了钱托学堂的其他人帮忙买。只是那时候没有用的机会,买回来就在一旁放着,不过纵然放着,偶尔拿出来看看,也还是喜欢的不行。”
苏奕静静听她讲着往事,眼前好像真的见到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小笺溜进府中,迅速关上卧房门后将薄纸加藏在某本古籍中的情境。
宋颜没再继续说,微微摇了摇头,好像觉得自己不该在做正事的时候说这些话,抿着嘴唇从下面抽出一张普通的纸。
她提笔要写,却在落笔前的瞬间觉得不妥,毛笔悬停在半空好一会儿,眼见着墨汁便要从笔尖滴落,宋颜赶忙在砚台内又润了一遍笔。来回几次,她最后还是颇为纠结地抬头看向苏奕问道:“可否麻烦苏大人透露一下,贵妃娘娘平日都喜欢去哪些地方?”
“娘娘甚少出宫。”苏奕放下手中的茶盏,淡淡道。
宋颜想想也是,她们这些皇城里面的人再怎么受宠自由也不能随便出宫,“一辈子困于牢笼中”的比喻是千百年来深宫女子泣出的血泪。难怪当时选秀的时候父亲说什么都要将她嫁走。
这边二人正说着,刚刚奉茶的小太监掀了帘子进来,低着头十分恭敬地叫了一声:“苏大人。”然后抬头看了眼宋颜又低下头道,“谢侯来了。”
宋颜闻言一下子心头犯紧,没有握笔的手指蜷缩着掩在袖下。
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她想不通。
苏奕明显感受到宋颜在听到“谢侯”二字后变得紧绷起来,颇为轻蔑地瞥了她一眼,然后转过头冲着小太监扬了扬下巴道:“请他进来。”语气十分冷淡。
谢徽由一个小太监带着进了屋子。他今日来便是受命来找宋颜,所以见到他们二人并排坐在一起时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宋颜眼中见到“百花笺”时的讶然和回忆起往事所带来的笑意尚未完全褪去,他瞧着有些刺眼。
饶是如此,他的目光也仅仅在她身上停留不过片刻便收回,拱手朝苏奕施了一礼,没有过多废话,三言两语道明自己来到此处的原因。
原是他今日去书院讲学前被皇上叫去议事,裕皇见他独自前往,便叫他把宋颜也带上,一则表现朝廷对世家的关照,二则也是鼓励更多世家才俊入仕,毕竟历来改朝之初正是用人之际。
如果不是皇上临时要求,加之每日讲学时间已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谢徽断然不会出现在这,给人一种明晃晃地从苏奕手里抢人的感觉。
宋颜其实到临安之前便计划要去听讲学。她自幼爱听宋崇讲学,每每被母亲关在屋里学女红时都要想方设法逃到正厅,任由嬷嬷看着一众青衿襦冠中的鹅黄锦袍而无可奈何。到了临安计划搁置,是她想起以谢徽的身份,定然要被邀去讲学。人多口杂,她不好再过去听,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今时不同往日,很多事情不是她想就可以,每一个决定她都要多方权衡利弊。现下谢徽拿着皇上的口谕来找她,她仍是想推辞,却一时捏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同时面对谢徽苏奕二人令她心中不免紧张起来,脑中还没准备好说辞,嘴巴不受控制般先起了头:“可是...”
谢徽似乎并不愿意听到她的借口,打断道:“去不去你随意。”
宋颜这才觉得不去不太好,连忙话锋一转道:“那我还是去吧。”只是这时候去了书院,贵妃这边必然要耽搁一阵,苏奕也要等她回来再找时间商议,便有些不好意思,带着些抱歉的意味看向苏奕。
苏奕背靠着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对二人谈话的内容似乎毫无兴趣,手中兀自把玩着腰间的红玉髓。他明知道此时宋颜正看着他,却仍是没有抬头。
宋颜想了想,还是说道:“苏大人,我便先去书院,贵妃这边晚些我会列一份计划清单叫人送过来,若是还有哪里不合适,等您有时间再叫我过来商议可好?”
谢徽听到“再商议”二字时,眼角不易察觉地动了动。
苏奕倒是无所谓,随口道:“你随意。”好像事情同他并无多少关系。
宋颜见状,只当他同意,便跟在谢徽后面退了出去。
接二人的马车停在陆府大门口,从苏奕办公的地方出来还要走上一阵。两人一前一后走在青石路上,谁都再开口。夏初午后的太阳正盛,照得树叶纷纷打着卷儿,空气干得要命,长长的甬道四下寂静,远远的可以听见一阵一阵的蝉鸣声。
宋颜走了一路到车上时,衣服已经十分黏腻地贴在背上,头发下的汗沿着脖颈从领口流进锁骨。她坐在车上一面拿帕子擦汗,一面望向谢徽。谢徽微仰着头,玉面一点不甚明显的红晕,看着却仍是一副清清爽爽的模样。
通往书院的路只有笔直的一条,宋颜为了避嫌,跟在谢徽走了一半时谎称自己有东西落在车里要回去找,在还未见到人时便同他先行分开,免得被人瞧见说闲话。
她到马车停靠的位置绕了一圈才回到书院的花园内,此时人已经陆续坐满,她便随便选了靠后的一个位子坐了下去。谁知千算万算,宋颜忘了算自己身上还肩负着传递皇上意图的任务,是以当上首的谢徽提到她时,一排排向后看过来的眼睛让她意识到坐在后面是个多么不明智的选择。
原是不想让人知道,这下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了。
宋颜脸上僵硬地维持着微笑,虚伪地朝望过来的众人点了点头。谢徽坐在上首,唇边噙了一丝满意的笑。
短暂的尴尬过去,宋颜跟着众人端起书。今日谢徽选的是《楚辞》中的《湘夫人》一篇,很符合临安洒脱不羁的世家风气。他先是吟读了一遍,再逐句拆解。
然当宋颜听到“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一句时,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猛得抬起头望向上首的谢徽。
眼前的谢徽端坐在上方,身着月白锦袍,和宋崇讲学时爱穿的衣服一模一样。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一眨眼,已经轮到谢徽讲学,而坐在宋颜身旁的小孩,几乎都是比她小了七八岁。
她看着谢徽,眼神飘远,眼眶被突如其来汹涌澎湃的记忆浸湿。她别过头,食指悄悄点着眼角擦干。
宋颜以为自己的小动作旁人无从察觉,却逃不过谢徽的眼睛,谢徽见她触景生情得感伤起来,心中便怨自己非带她过来。明知道她虽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实则很多时候敏感得很,还偏勾得她伤心。
这边宋颜眼眶湿意未退,下腹突然一股暖流向下涌,小腹随之传来一阵绞痛。
她心中大叫不好。这几日她忙前忙后,竟把自己来月信的时间给忘了。可是已经来不及,腹痛铺天盖地的传过来,她仅有的力气只够弯腰手撑在桌子上起身,一面冒着冷汗,一面浑身发抖着寻芷芜。
最后她是怎么躺在床上,怀里又是被何人塞了一个热乎乎的汤婆子她都不太记得了,痛到最后连眼睛都睁不开,一茬茬的孤独感从脚底漫上,她伸出冰冷的手抓住隐约感受到的身边的一只手。
那手的手掌宽大柔软,掌心很热,她抓在手中,便觉得一股莫名的暖流传来,带给她身体与心灵上双重的镇定剂。她想说些什么,却半分力气也无,又怕人不能明白她的意图离开,急得眉头高高地蹙起。
那人始终没有说话,任由她抓着手枕在脸下,又蹲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开她高耸的眉头,然后将手轻轻放在她的脸上,顺着一缕缕凌乱的发丝。
宋颜这才稍稳下心,缓缓睁开痛得有些呆滞的眼睛,迷茫地看着面前这个和她说没关系也有,说有关系也无的人。
谢徽看见她醒过来,轻声道:“先把药喝了。”
宋颜一动不动地看着他,顺从地点了点头。
谢徽便同芷芜一起扶着她,让她的头靠在他的胸膛上。原是芷芜端着药碗,在看到拦在半路的手之后,还是递给了谢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