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西沉,橘黄色的光线打在郁郁葱葱的树林身上,树身被染得金黄,仿佛见了秋天。
昏昏沉沉的老房子用着红色的新砖,在黄昏的调色之下营造出静谧唯美的氛围,只是沉默着。
赵露自上大学后就鲜少回家。
独自在房间思考一个下午,消化了重生这匪夷所思的事实后,在清凉的晚风指引下赵露走出房间,一点一点恢复对这个生活了很多年的家的印象。
其实一切都没有变,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时间总会美化遥远的东□□自在外地上学,在外地工作的那些年里,受了欺负,吃了苦,碰了钉子,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家。
尽管这个家像一个巨大的牢笼,曾真真切切地让赵露挣扎到窒息般的痛苦。可还是会有一些温情的片段令人怀念。
怎么会真的跟原生家庭彻底决裂呢?
它留在一个人身上的印记,经年累月,随血液流动到心脏,随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呼吸着,是深可见骨的标记。
那些灰暗的回忆是默片,将丢在人在死一般的沉默里折磨,任流血的伤口痛苦着,任灵魂被撕扯,被摔碎。
在某个相似的场景又会跳出来反复刺向同一个地方。
那些温馨的回忆是镜头,一帧一帧地翻过,为数不多让人感到幸福的瞬间都被好好珍藏着,随岁月流逝,蒙上一层美好的滤镜。
在人痛苦地撑不下去时拿出来反复咀嚼,补充能量。
有的人用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不幸的童年。
赵露承认自己仍然憎恨着这个毒害过自己的家庭,它有着农村家庭典型的结构,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长辈为核心,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成为话语权边缘化的角色。
但赵露还是对这样的家有一些爱,它已经尽已所能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供养着这样一个没有父母负责的孩子,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所以赵露从有意识起就敏感地认识到周围的大人好像都不太喜欢自己。
下意识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要是我能听话一点,成绩优秀一点,或许就会被家里的长辈认可。
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来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很累的。长大后赵露才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会让人真正满意。
成绩不好会被骂没前途,成绩好会被说成书呆子。不做家务会被骂懒,做家务会被说成伺候人的命。
赵露发现放弃讨好,人真的会变得非常轻松。
光线慢慢弱了,天快要沉入黑暗。赵露收回视线,认真思考今天的晚饭。
由于奶奶去娘家探亲,大伯在工地打工,家里只剩赵露一个人。
赵露感觉更自在,果然还是一个人在家最舒服。做饭凭自己胃口就好了,也很简单。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不想做饭,而是煮好了以后,满足不了每个人的口味,赵露讨厌不尊重劳动成果的人。
无法面对嫌弃的脸色,赵露宁愿被骂也不想给家里人做饭了。当然只有上高中时,赵露才这个勇气。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爷爷走了以后,奶奶对赵露好了起来。
以前的奶奶,典型的重男轻女,21世纪的新思想永远钻不进她陈旧的大脑。
她偏爱家里的男丁,把每一个男丁都当做宝宝来养。溺爱让这帮男人忘乎所以,助长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甚至养出了赵露父亲那样的人渣。
嘴里全是谎话,在外打工十几年,辛苦钱全在牌桌上打水漂。扔下自己的亲骨肉给一对花甲老人,从此人间蒸发。
赵露8岁第一次见到自己有父亲。
消失了许久的男人厚着脸皮回到家,安分没几天又开始惹是生非。
流连牌桌,输光所有钱;与人发生口角,动手打人;醉后行驶,造成交通事故。
欠了一屁股债,腆着脸跟大伯借路费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混蛋的父亲的出现,没给赵露带来希望,还让赵露在家里的处境更加难堪。
有些无聊的亲戚,总爱开些低俗的玩笑来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赵露,听说你爹回来了,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给了你多少钱?你的学费给了吗?”
明明知道那些丢脸的事情,偏要打着关心赵露的旗号来看笑话。
人为什么有时候这么恶心?
明明自己的问题养出了这样的人,奶奶却把所有错都怪在赵露身上。
小时候摔了一跤,抱着痛处哭泣,会被奶奶打一顿。
再长大些,午睡没清奶奶的话,拿错了她要的东西,会被奶奶打一顿。
洗碗时没按照她的心意来,又被打。
甚至看电视看到搞笑的地方笑出了声也会被打。
上学后,赵露无法再顺理成章地服从这些毫无理由的“教育”。
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虐待孩子。
“棍棒底下出人才”成了发泄情绪家暴孩子的遮羞布。这样丑陋的教育方式只会驯养出听话木讷的懦弱者和暴烈极端的叛逆者。
默默忍受这些虐待的赵露无比羡慕堂哥。
他逃学,打架,偷钱,从不做家务,连自己的衣服都要赵露洗。可奶奶对他毫无怨言,还会偷偷塞给他零花钱。
他从没受到过应有的惩罚,他也莫名其妙地讨厌着赵露,总是暗地里欺负赵露。在长辈面前上眼药,把自己闯的祸做的坏事推到赵露身上,在赵露挨打时幸灾乐祸。
所以他在初中就早早辍学。
赵露小时候还会纠结为什么。
为什么挨打的总是我?
为什么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挨打?
为什么长辈不相信我?
为什么我不讨人喜欢?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我,取笑我?
为什么我怎么做都不能让家里人满意?
长大后想通了,这根本就不是赵露自己的命题,不需要思考。
天完全黑了,感觉到胃饥饿的抗议,赵露拖着步子走向厨房,准备自己一个人的晚饭。
昏昏沉沉的老房子用着红色的新砖,在黄昏的调色之下营造出静谧唯美的氛围,只是沉默着。
赵露自上大学后就鲜少回家。
独自在房间思考一个下午,消化了重生这匪夷所思的事实后,在清凉的晚风指引下赵露走出房间,一点一点恢复对这个生活了很多年的家的印象。
其实一切都没有变,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时间总会美化遥远的东□□自在外地上学,在外地工作的那些年里,受了欺负,吃了苦,碰了钉子,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家。
尽管这个家像一个巨大的牢笼,曾真真切切地让赵露挣扎到窒息般的痛苦。可还是会有一些温情的片段令人怀念。
怎么会真的跟原生家庭彻底决裂呢?
它留在一个人身上的印记,经年累月,随血液流动到心脏,随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呼吸着,是深可见骨的标记。
那些灰暗的回忆是默片,将丢在人在死一般的沉默里折磨,任流血的伤口痛苦着,任灵魂被撕扯,被摔碎。
在某个相似的场景又会跳出来反复刺向同一个地方。
那些温馨的回忆是镜头,一帧一帧地翻过,为数不多让人感到幸福的瞬间都被好好珍藏着,随岁月流逝,蒙上一层美好的滤镜。
在人痛苦地撑不下去时拿出来反复咀嚼,补充能量。
有的人用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不幸的童年。
赵露承认自己仍然憎恨着这个毒害过自己的家庭,它有着农村家庭典型的结构,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长辈为核心,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成为话语权边缘化的角色。
但赵露还是对这样的家有一些爱,它已经尽已所能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供养着这样一个没有父母负责的孩子,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所以赵露从有意识起就敏感地认识到周围的大人好像都不太喜欢自己。
下意识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要是我能听话一点,成绩优秀一点,或许就会被家里的长辈认可。
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来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很累的。长大后赵露才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会让人真正满意。
成绩不好会被骂没前途,成绩好会被说成书呆子。不做家务会被骂懒,做家务会被说成伺候人的命。
赵露发现放弃讨好,人真的会变得非常轻松。
光线慢慢弱了,天快要沉入黑暗。赵露收回视线,认真思考今天的晚饭。
由于奶奶去娘家探亲,大伯在工地打工,家里只剩赵露一个人。
赵露感觉更自在,果然还是一个人在家最舒服。做饭凭自己胃口就好了,也很简单。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不想做饭,而是煮好了以后,满足不了每个人的口味,赵露讨厌不尊重劳动成果的人。
无法面对嫌弃的脸色,赵露宁愿被骂也不想给家里人做饭了。当然只有上高中时,赵露才这个勇气。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爷爷走了以后,奶奶对赵露好了起来。
以前的奶奶,典型的重男轻女,21世纪的新思想永远钻不进她陈旧的大脑。
她偏爱家里的男丁,把每一个男丁都当做宝宝来养。溺爱让这帮男人忘乎所以,助长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甚至养出了赵露父亲那样的人渣。
嘴里全是谎话,在外打工十几年,辛苦钱全在牌桌上打水漂。扔下自己的亲骨肉给一对花甲老人,从此人间蒸发。
赵露8岁第一次见到自己有父亲。
消失了许久的男人厚着脸皮回到家,安分没几天又开始惹是生非。
流连牌桌,输光所有钱;与人发生口角,动手打人;醉后行驶,造成交通事故。
欠了一屁股债,腆着脸跟大伯借路费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混蛋的父亲的出现,没给赵露带来希望,还让赵露在家里的处境更加难堪。
有些无聊的亲戚,总爱开些低俗的玩笑来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赵露,听说你爹回来了,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给了你多少钱?你的学费给了吗?”
明明知道那些丢脸的事情,偏要打着关心赵露的旗号来看笑话。
人为什么有时候这么恶心?
明明自己的问题养出了这样的人,奶奶却把所有错都怪在赵露身上。
小时候摔了一跤,抱着痛处哭泣,会被奶奶打一顿。
再长大些,午睡没清奶奶的话,拿错了她要的东西,会被奶奶打一顿。
洗碗时没按照她的心意来,又被打。
甚至看电视看到搞笑的地方笑出了声也会被打。
上学后,赵露无法再顺理成章地服从这些毫无理由的“教育”。
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虐待孩子。
“棍棒底下出人才”成了发泄情绪家暴孩子的遮羞布。这样丑陋的教育方式只会驯养出听话木讷的懦弱者和暴烈极端的叛逆者。
默默忍受这些虐待的赵露无比羡慕堂哥。
他逃学,打架,偷钱,从不做家务,连自己的衣服都要赵露洗。可奶奶对他毫无怨言,还会偷偷塞给他零花钱。
他从没受到过应有的惩罚,他也莫名其妙地讨厌着赵露,总是暗地里欺负赵露。在长辈面前上眼药,把自己闯的祸做的坏事推到赵露身上,在赵露挨打时幸灾乐祸。
所以他在初中就早早辍学。
赵露小时候还会纠结为什么。
为什么挨打的总是我?
为什么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挨打?
为什么长辈不相信我?
为什么我不讨人喜欢?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我,取笑我?
为什么我怎么做都不能让家里人满意?
长大后想通了,这根本就不是赵露自己的命题,不需要思考。
天完全黑了,感觉到胃饥饿的抗议,赵露拖着步子走向厨房,准备自己一个人的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