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淙振缨闻听目中皆是倏然一震,继而互相看觑一眼,又再看向那王韶,却听其坦然道,“这方子并无问题,可能将那药拿与我看看?”顾氏因将那半碗药汤递了过去,那王韶端在手里,凑近闻了一闻,又舀起一勺,再嗅了一嗅,后用舌尖舔得一舔,继而道,“这药不对”又问,“熬药的残渣在何处?”。
三娘忙去外面取了进来,那王韶又在那残渣里翻了翻,又捡起一点搓了搓,尝了尝,才将药锅还给三娘,而自吞下一粒丸药道,“此方药物品目并是不错,只其中药物是为伪药,你们系从何处取的药?”。
振缨因说是至近的一所小药房,那王韶听言倒是并无意外之相,甚或都不再向下继续索问追询,只道,“日后不要在县里取配药物了,因叫伯父去京里抓取了就是,未能取来之前,”说着就将身上那整瓶丸药递向杨氏,“就先用这个,虽是效用有限,总还无性命之忧。”因又向杨氏说了用法用量。
沈淙听得半晌,因将身上太医丞徐蘅与他的金疮药取与王韶看道,“观文兄,此药是否用得?”。
那王韶定定看了沈淙一时,接了药过去看了道,“此药甚好,只却——”。
沈淙亦知他要说甚,先行截断他的话道,“只若有用即好,其他并不紧要。”。
那王韶会意,只将其给了杨氏,再叮嘱了几句,又待了一时,便道是要回去当值,就要告辞退出。
沈淙因觉其似是有所隐瞒,出于询究好奇之心,因让杨氏顾氏自做事,自送了王韶出来,却不想其于他言谈之事,只是缄口藏舌沉吟不语,很快就即告礼离去了。
了无所得的沈淙因就要回去时,却见那院墙跟下竟立着一童儿,看其身貌,不过十二三岁模样,头上胡乱梳着两个髻儿,上身穿着件葛布对襟短衫,下身穿着件犊鼻裤,脚上踩着双草鞋,短衫下露出来的半只手臂上满是淤青,手上拿着根不知从何处来捡来的树枝儿,手足脸儿都冻得红通通的,一双黑亮亮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他——
沈淙望得将眉轻轻一蹙,将才上前两步,还未来得及问话,那童儿忽而一抹脸上鼻水,扔下手中树枝,一溜烟就跑了,他不免就是一愣,问身侧的振缨道,“我长得就这样可怖不成?”。
振缨只笑道,“许是振缨长得可怖。”。
沈淙听得不禁一笑,因就走至那童儿先才站立地方时,才道墙根底下那一片雪地上,都有为那树枝划出的痕迹。虽为漫天飞雪遮盖地并无法分辨清楚,也知是字迹,此时只从中追询出一句,“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竟还是《礼记》中字段。
沈淙不免微微有些吃惊,不禁转目望向那童儿消失方向,看了好一刻,才又转复进去,因听他描述时,那周矩妻子顾氏因才一扶额道,“我怎将时哥儿给忘了。”。
因听顾氏说时,才道那童儿名唤顾时,年十四,是与周仇乡毗邻的顾家村人,也是顾氏娘家族侄。其父母皆是纥字不识的睁眼瞎子,偏且其幼子——其上还有一长姐——酷爱读书,其父不愿送其去县学,顾时就悄悄摸进县学里,躲在窗根下偷听,教谕赶了几次仍是浑然不听,就叫学吏扯到了顾父面前,为顾父好一顿打后,就也不去了。
周矩见其好学可怜,就将他的书籍借于顾时看,并同指点几句,顾时因以先生相称。只那借去的书籍,为顾父发现后,又是一顿好打不说,还一把火将那书籍全烧了。
周矩也与其理论不来,只得忍耐下来,就只让顾时在他家中看就是。只在顾时沉迷诗书,几日不着家之后,顾父就寻来了周家,将周矩大骂了一通,直说是莫得将他儿子也教成了他这样的穷酸措大,又全不顾周家众人阻拦地,将顾时踢打得几乎奄奄一息,又自拖拽了回去。
自那以后,周矩也再不敢让顾时来他家了。只还是难耐心疼怜惜地,偷偷与了他书,让其出去放牛时观看,并叫其千万藏好了。
周矩获罪刺配以后,与其妻顾氏道,他窝囊潦倒一生,所有者惟只那几本翻烂的经书而已,以后于他也无用了,就与了时哥儿看罢。又叮嘱不要一次全予,看完一本,再予一本。
又道,这经书于这一世人生到底有益与否,他也无法知道了,可这是他这穷酸措大唯一留下来的,至若其他的,就由时哥儿自己体会去罢——
顾氏因遵从其夫之意,每每与顾时换书看,今日也是如此,却在进来时,正逢二叔周勤病重,一时忙碌起来便就忘记了,也只得下回再予他了。
至得傍晚,周勤方才醒了过来,只吃了二三口栗米粥,就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沈淙因想着他们居住在此,只会使得周勤无法安生养病,他们合家无法好生休息,心中计划着待得周游回来,与其道了别,他们就去县里投店。
却不想时刻早过夕食,仍不见周游回来,适时杨氏已有些心急,沈淙因就劝慰了几句,直到了戌牌时分,仍是不见其身影,沈淙就让振缨去村口看看。振缨直等到亥末才回来,也未能等到周游。
诸人忐忑地合夜未睡,坐等到天亮时,杨氏因说是要去县衙里问问,沈淙就让振缨陪同着去,他留在这里看料周勤。
沈淙在家直等到中午时,也并不见人回来,也就有些坐不住,正要出到门外看,半颗小脑袋忽而从门口悄悄探了进来,却不是昨日那童儿还能是谁?只怕是来要书的——
沈淙只怕再将其吓走,因就未敢再动。却不想如此,还是让那颗脑袋,在看见他后又缩了回去,沈淙见其又要跑开,无法只得低喝了一句,“顾时!”。
顾氏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见是顾时,就又进去取了本《尔雅》出来,见其情势就给了沈淙。
沈淙从门隙之间果见其停住脚步扭转过头来,却也只是一刻,就又要跑了,只得急声道,“你要的书在我这里”。
那顾时闻言就再不动了,在门外犹豫了好一会子,才又转回门口来,却也并不进来,只在门口伸出一只手来,也不说话,就直直那样伸着。
沈淙不禁失笑,轻缓走上前去,将《尔雅》往他手里一放,那顾时正要抓了跑时,却又为沈淙收手拿了回去,顾时不禁疑惑地瞅向这人——
沈淙这时方才看见那小臂又添了新鲜伤痕,因看得心上一揪,半时叹得一口气,将书与人道,“若有不通的,可来找我询问。”。
顾时眸中一亮,向院内指了指,沈淙怔了瞬刻,才道他是问,是来此处寻他么?稍笑得一笑道,“你日后会知道应来何处寻我”。
顾时愣了一愣,而后点了点头。
“可想去县学么?”
顾时闻言身上莫名狠狠一颤,思量半天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沈淙从身上摘下一颗镂空的纯铜香球道,“将来凭了此物,去提学司找一位姓顾的提学,他会收下你的。”。
顾时却既是不应,又是不接,只一指沈淙。
沈淙明白那大约是要他‘收’他的意思,因即笑得一笑,又将袖中寻常备着的跌打药膏,并同那铜香球一同塞到顾时手里道,“若只简易答疑,我还能勉力为之,只却不足为人师。”。
顾时两只眼珠转了两转儿,而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大概又觉得不够,因就跪下来连叩了几个头,才又抱着书,一溜烟跑走了。
沈淙再度转回屋中,因说起顾时全不说话,只疑其是哑儿,顾氏却道,“这却不是”叹了口气又说道,那孩子从来不爱吭声,便是每每为他爹打得半死,都全不吭声,只是生生挨受着,也是因此更即往死了打,谁人也无法拦住。总是旁人家中事,他们这些外人,总也无法掺和什么。
“也就与矩哥还说得几句”又即一笑道,“说来也是有趣,他爹那样打他,时哥儿倒也不见如何害怕,反倒是炬哥只将脸一板,时哥儿就为唬住了,直是连连认错——”
沈淙听得也是一笑,心中想着这顾时也当是个倔拧的性子,不若也就不会昨儿方才挨了打,今日就又偷偷跑来了,又见顾氏暗了脸色道,“炬哥去后,时哥儿因为要我带他去看望炬哥而说的话,比之这些年他与我们这些人说的话都多,只却——”。
顾氏说至此处便就不再往下说了,只默默地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我去与恩客做午饭——”。
沈淙将要说等他们回来再说,院外忽而有了动静,他们到门口看时,果是振缨杨氏回来了,听他们说是,才道周游为押在大狱了。
所为者,还是那一档子事。
沈淙大约也能猜得其中根由,无非是周游那句‘财不露白’,又道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是就此惦记上了,而振缨因用身上散银将人赎出之做法落空之余,又为那些公吏以行贿为名驱赶出来之事,也更是印证了他之想法。
沈淙对此早就有所预料,心中并不如何觉得惊奇,只却也未曾想到,会来得这样快,其间不过才经隔了一日,他收敛心神想得一想,即道,“我亲自去一趟”。
振缨因听公子叫他将余下银锭都带上,因按揉着臂上先才为那公吏打出来的淤伤,吸气瞪眼道,“谢公与公子的银锭,公子这是要抛掷一空了?”。
沈淙笑着催促道,“快去”。
振缨无奈,只得进去,将包袱里衣物拿出,只装了银锭出来。
只沈淙还与杨氏顾氏说着话,还没来得及走出大门呢,已有几位捕役呼呼喝喝地抢进门来问,“有个叫宗银还是宗金的,说是周游老儿侄子的,可就在这里?”。
沈淙转身看得他们一眼,不禁皱眉道,“我就是”。
那头目呼喝一声道,“就是他了,与我捉了。”。
其中两位捕役齐声应了声喏,就即拿着镣铐上前来捉他,沈淙闪身避开沉声问,“敢问巡捕,为何捉我?”。
那杨氏也即上前好声气地赔礼道,“几位差爷莫不是认错了人,我这侄儿前日夜里将才来——”。
那捕役一把将杨氏推掀在地,楞眉横眼地道,“拿的就是他”。
沈淙见杨氏跌倒,近前去扶时,却为那捕役趁势按拿住了,另一捕役立即将沈淙双手缚了,又将一比头颅略小两圈的铁套子,往沈淙颈上一套,嗒地一声地锁上了。那铁套子上勾连着的锁链另一头就在那捕役手里,此时为那捕役有意发狠一拽,只将沈淙拽得一个趔趄,慢慢站稳了,“总好说个原由!”。
那头目冷声道,“劫盗杀人!”又与旁边捕役一示意,那捕役就将振缨手中包袱夺了去,打开奉向长吏道,“蒋巡捕,赃银在此!”。
那蒋巡捕看得一眼,冷笑了一声,指着振缨道,“将这党徒一并锁了”。
那捕役因就上前也往振缨颈上套了一个,一并拉着。
杨氏见恩客就要为他们捉走,却是如何哀求什么都无作用,急的实在无方,就扑上前去,抱住了那蒋巡捕的双腿,蒋巡捕踢开喝道,“你这无知老妇,窝藏罪囚都不知,与我一同捉了,拿回大狱去!”。
那捕役就要上前索拿杨氏,却为得了公子示意的振缨倏然一挣,挡在了杨氏身前。拽扯振缨那捕役都为这一挣,扯得跌了一交,情状很是狼狈,爬起身来后,遂就有些气急败坏地抬脚向振缨身上踢去,振缨又是一闪,那捕役又再扑了个空,即更是老羞成怒,将眼看向那蒋巡捕,只等着蒋巡捕发话。
那蒋巡捕呼喝一声,“你这贼人,竟敢拒捕?!”。
振缨握住那半截铁链一抖落道,“蒋巡捕这话说的不对,小人直都束手待毙成这般模样了,又何来拒捕之言?”。
沈淙沉静道,“蒋巡捕若说我们‘劫盗杀人’,我们跟了蒋巡捕去县衙里对案就是,只此事并不与我这婶娘相关,还望诸位差人不要难为她——”。
那蒋巡捕并不听他们说的,只叫了两个身手敏捷的捕役上前将振缨锁牢了,可那捕役仍是无法近得振缨的身,脸上还且为那半截铁链甩打地肿起了一块,捂着脸呜呼哀鸣,那蒋巡捕因此更是生了重怒,呼喝道,“都给我上!”。
然那十余人仍是无法近前。
这情势直快僵持了小半刻钟。
蒋巡捕才道是小看了此人这平庸无奇的长随,因又想着身边能养着这样的长随,其势力只怕是不小,终是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就坡下驴道,“这无知老妇,想来不知什么,便就罢了,只将这二疑犯带回去。”。
沈淙向其告了谢,又请其让他与他婶娘说几句话,那蒋巡捕将振缨递上的银钱收了,带了点笑意道,“自是应当,自是应当,只却要抓紧了,莫误了时刻。”。
沈淙应了,因与杨氏低声说得几语,杨氏也不知听得了什么,满面惊诧地抬头呆呆望着沈淙,半晌才一迭儿唯唯应声,道是,“老妇知晓了”。
沈淙说完了话,就即过去向那蒋巡捕,“蒋巡捕,我们且走罢。”。
那蒋巡捕为其面上这端静雍容气度晃得一滞,竟然不自觉地拱了拱身回了声“是”,低眼之际望见其颈项中铁套子,方才猛然醒过神来,又再想起柳押录言语,继而变了短瞬的恭敬颜色,横眉立眼瓮声瓮气道,“带走!”而后大步已朝外走了。
那捕役见头儿出去,腰身就即齐齐挺昂了起来,拽了铁链扯着二人往县衙里走。依因振缨先才凌人气势,心里藏满了怨怼之气,因就有意使了暗劲,以致到得县衙时,振缨颈项早即擦磨得皮破血流,却还是先问状况稍好些的公子有无事,沈淙只是轻轻摇头。
到了狱中,那蒋巡捕已不见踪影,而那些捕役将他们交给牢役,低声唧咕了两句后,转身就要走,沈淙因才问了句,“不知我这案子何时升厅鞫审?”。
那捕役道,“太爷的事,我们如何知道,且在这等着罢。”。
而那牢役既不将他们收入牢狱以内,也不解除颈上铁套,只将他们手上镣铐解了道,“你们也看到那里头没地方了,你二人就先在这里凑合着。”。
明眼人都能看得见,那牢狱以内虽是混乱拥挤,却还不至容不下二人。
而那牢役只是说着,将他们铁链那一端,往牢狱栅栏顶端焊接的铁环上栓实了,就即退到门口去了,在那与同僚喝酒扯闲。
振缨略动得一动,方才发觉他们将这铁链栓得死紧,且又存留有限,只合伸长颈子,才能不至勒憋。因想着这若是一时倦极了,略打个盹,只怕也就再醒不来了,只成了个吊死鬼,因向公子苦笑道,“也亏他们想出这样折腾人的法子——”。
沈淙向栅栏里一望道,“惯熟手段了,想是下马威了。”又伸手在颈上一摸,指上沾得一点血迹,因看着那血迹,低声道,“言所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振缨循声看去时,便道那些罪犯颈上皆都有着同样痕迹,半时苦笑道,“得不得虎子不知道,不将性命送在此处才是紧要——”。
又想着公子从来都是先计后战,因才稍放了一点心,轻声问,“公子身入其间来捉虎子,可是早即想好了脱困之计?”。
却不想公子只是平静地道,“不曾”振缨仍是无法相信,直道是公子因怕‘隔墙有耳’,并不愿张口透漏,只会心地一点头,极低的声气道,“振缨明白了”。
沈淙亦以极低的声气道,“真的不曾”。
振缨脸色不由一变,带着点惊怖颜色道,“那公子与杨氏说了什么?”。
“说我与县丞王永是旧识。”
“只为让老婶不要忧心而已——”
振缨那脸色不免更是难看,“公子编这虚话儿,即连最后一条通信求援的路径也断送了——”又不死心地问,“真的无有?”。
沈淙轻轻摇了摇头,而后又郑重其事地问振缨,“你看这里排布,只凭你一人,可打得出去么?”。
“……”
振缨无语了半时,才埋怨声气说了句道,“都已至如此境地,公子您还有心说笑?”。
三娘忙去外面取了进来,那王韶又在那残渣里翻了翻,又捡起一点搓了搓,尝了尝,才将药锅还给三娘,而自吞下一粒丸药道,“此方药物品目并是不错,只其中药物是为伪药,你们系从何处取的药?”。
振缨因说是至近的一所小药房,那王韶听言倒是并无意外之相,甚或都不再向下继续索问追询,只道,“日后不要在县里取配药物了,因叫伯父去京里抓取了就是,未能取来之前,”说着就将身上那整瓶丸药递向杨氏,“就先用这个,虽是效用有限,总还无性命之忧。”因又向杨氏说了用法用量。
沈淙听得半晌,因将身上太医丞徐蘅与他的金疮药取与王韶看道,“观文兄,此药是否用得?”。
那王韶定定看了沈淙一时,接了药过去看了道,“此药甚好,只却——”。
沈淙亦知他要说甚,先行截断他的话道,“只若有用即好,其他并不紧要。”。
那王韶会意,只将其给了杨氏,再叮嘱了几句,又待了一时,便道是要回去当值,就要告辞退出。
沈淙因觉其似是有所隐瞒,出于询究好奇之心,因让杨氏顾氏自做事,自送了王韶出来,却不想其于他言谈之事,只是缄口藏舌沉吟不语,很快就即告礼离去了。
了无所得的沈淙因就要回去时,却见那院墙跟下竟立着一童儿,看其身貌,不过十二三岁模样,头上胡乱梳着两个髻儿,上身穿着件葛布对襟短衫,下身穿着件犊鼻裤,脚上踩着双草鞋,短衫下露出来的半只手臂上满是淤青,手上拿着根不知从何处来捡来的树枝儿,手足脸儿都冻得红通通的,一双黑亮亮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他——
沈淙望得将眉轻轻一蹙,将才上前两步,还未来得及问话,那童儿忽而一抹脸上鼻水,扔下手中树枝,一溜烟就跑了,他不免就是一愣,问身侧的振缨道,“我长得就这样可怖不成?”。
振缨只笑道,“许是振缨长得可怖。”。
沈淙听得不禁一笑,因就走至那童儿先才站立地方时,才道墙根底下那一片雪地上,都有为那树枝划出的痕迹。虽为漫天飞雪遮盖地并无法分辨清楚,也知是字迹,此时只从中追询出一句,“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竟还是《礼记》中字段。
沈淙不免微微有些吃惊,不禁转目望向那童儿消失方向,看了好一刻,才又转复进去,因听他描述时,那周矩妻子顾氏因才一扶额道,“我怎将时哥儿给忘了。”。
因听顾氏说时,才道那童儿名唤顾时,年十四,是与周仇乡毗邻的顾家村人,也是顾氏娘家族侄。其父母皆是纥字不识的睁眼瞎子,偏且其幼子——其上还有一长姐——酷爱读书,其父不愿送其去县学,顾时就悄悄摸进县学里,躲在窗根下偷听,教谕赶了几次仍是浑然不听,就叫学吏扯到了顾父面前,为顾父好一顿打后,就也不去了。
周矩见其好学可怜,就将他的书籍借于顾时看,并同指点几句,顾时因以先生相称。只那借去的书籍,为顾父发现后,又是一顿好打不说,还一把火将那书籍全烧了。
周矩也与其理论不来,只得忍耐下来,就只让顾时在他家中看就是。只在顾时沉迷诗书,几日不着家之后,顾父就寻来了周家,将周矩大骂了一通,直说是莫得将他儿子也教成了他这样的穷酸措大,又全不顾周家众人阻拦地,将顾时踢打得几乎奄奄一息,又自拖拽了回去。
自那以后,周矩也再不敢让顾时来他家了。只还是难耐心疼怜惜地,偷偷与了他书,让其出去放牛时观看,并叫其千万藏好了。
周矩获罪刺配以后,与其妻顾氏道,他窝囊潦倒一生,所有者惟只那几本翻烂的经书而已,以后于他也无用了,就与了时哥儿看罢。又叮嘱不要一次全予,看完一本,再予一本。
又道,这经书于这一世人生到底有益与否,他也无法知道了,可这是他这穷酸措大唯一留下来的,至若其他的,就由时哥儿自己体会去罢——
顾氏因遵从其夫之意,每每与顾时换书看,今日也是如此,却在进来时,正逢二叔周勤病重,一时忙碌起来便就忘记了,也只得下回再予他了。
至得傍晚,周勤方才醒了过来,只吃了二三口栗米粥,就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沈淙因想着他们居住在此,只会使得周勤无法安生养病,他们合家无法好生休息,心中计划着待得周游回来,与其道了别,他们就去县里投店。
却不想时刻早过夕食,仍不见周游回来,适时杨氏已有些心急,沈淙因就劝慰了几句,直到了戌牌时分,仍是不见其身影,沈淙就让振缨去村口看看。振缨直等到亥末才回来,也未能等到周游。
诸人忐忑地合夜未睡,坐等到天亮时,杨氏因说是要去县衙里问问,沈淙就让振缨陪同着去,他留在这里看料周勤。
沈淙在家直等到中午时,也并不见人回来,也就有些坐不住,正要出到门外看,半颗小脑袋忽而从门口悄悄探了进来,却不是昨日那童儿还能是谁?只怕是来要书的——
沈淙只怕再将其吓走,因就未敢再动。却不想如此,还是让那颗脑袋,在看见他后又缩了回去,沈淙见其又要跑开,无法只得低喝了一句,“顾时!”。
顾氏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见是顾时,就又进去取了本《尔雅》出来,见其情势就给了沈淙。
沈淙从门隙之间果见其停住脚步扭转过头来,却也只是一刻,就又要跑了,只得急声道,“你要的书在我这里”。
那顾时闻言就再不动了,在门外犹豫了好一会子,才又转回门口来,却也并不进来,只在门口伸出一只手来,也不说话,就直直那样伸着。
沈淙不禁失笑,轻缓走上前去,将《尔雅》往他手里一放,那顾时正要抓了跑时,却又为沈淙收手拿了回去,顾时不禁疑惑地瞅向这人——
沈淙这时方才看见那小臂又添了新鲜伤痕,因看得心上一揪,半时叹得一口气,将书与人道,“若有不通的,可来找我询问。”。
顾时眸中一亮,向院内指了指,沈淙怔了瞬刻,才道他是问,是来此处寻他么?稍笑得一笑道,“你日后会知道应来何处寻我”。
顾时愣了一愣,而后点了点头。
“可想去县学么?”
顾时闻言身上莫名狠狠一颤,思量半天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沈淙从身上摘下一颗镂空的纯铜香球道,“将来凭了此物,去提学司找一位姓顾的提学,他会收下你的。”。
顾时却既是不应,又是不接,只一指沈淙。
沈淙明白那大约是要他‘收’他的意思,因即笑得一笑,又将袖中寻常备着的跌打药膏,并同那铜香球一同塞到顾时手里道,“若只简易答疑,我还能勉力为之,只却不足为人师。”。
顾时两只眼珠转了两转儿,而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大概又觉得不够,因就跪下来连叩了几个头,才又抱着书,一溜烟跑走了。
沈淙再度转回屋中,因说起顾时全不说话,只疑其是哑儿,顾氏却道,“这却不是”叹了口气又说道,那孩子从来不爱吭声,便是每每为他爹打得半死,都全不吭声,只是生生挨受着,也是因此更即往死了打,谁人也无法拦住。总是旁人家中事,他们这些外人,总也无法掺和什么。
“也就与矩哥还说得几句”又即一笑道,“说来也是有趣,他爹那样打他,时哥儿倒也不见如何害怕,反倒是炬哥只将脸一板,时哥儿就为唬住了,直是连连认错——”
沈淙听得也是一笑,心中想着这顾时也当是个倔拧的性子,不若也就不会昨儿方才挨了打,今日就又偷偷跑来了,又见顾氏暗了脸色道,“炬哥去后,时哥儿因为要我带他去看望炬哥而说的话,比之这些年他与我们这些人说的话都多,只却——”。
顾氏说至此处便就不再往下说了,只默默地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我去与恩客做午饭——”。
沈淙将要说等他们回来再说,院外忽而有了动静,他们到门口看时,果是振缨杨氏回来了,听他们说是,才道周游为押在大狱了。
所为者,还是那一档子事。
沈淙大约也能猜得其中根由,无非是周游那句‘财不露白’,又道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是就此惦记上了,而振缨因用身上散银将人赎出之做法落空之余,又为那些公吏以行贿为名驱赶出来之事,也更是印证了他之想法。
沈淙对此早就有所预料,心中并不如何觉得惊奇,只却也未曾想到,会来得这样快,其间不过才经隔了一日,他收敛心神想得一想,即道,“我亲自去一趟”。
振缨因听公子叫他将余下银锭都带上,因按揉着臂上先才为那公吏打出来的淤伤,吸气瞪眼道,“谢公与公子的银锭,公子这是要抛掷一空了?”。
沈淙笑着催促道,“快去”。
振缨无奈,只得进去,将包袱里衣物拿出,只装了银锭出来。
只沈淙还与杨氏顾氏说着话,还没来得及走出大门呢,已有几位捕役呼呼喝喝地抢进门来问,“有个叫宗银还是宗金的,说是周游老儿侄子的,可就在这里?”。
沈淙转身看得他们一眼,不禁皱眉道,“我就是”。
那头目呼喝一声道,“就是他了,与我捉了。”。
其中两位捕役齐声应了声喏,就即拿着镣铐上前来捉他,沈淙闪身避开沉声问,“敢问巡捕,为何捉我?”。
那杨氏也即上前好声气地赔礼道,“几位差爷莫不是认错了人,我这侄儿前日夜里将才来——”。
那捕役一把将杨氏推掀在地,楞眉横眼地道,“拿的就是他”。
沈淙见杨氏跌倒,近前去扶时,却为那捕役趁势按拿住了,另一捕役立即将沈淙双手缚了,又将一比头颅略小两圈的铁套子,往沈淙颈上一套,嗒地一声地锁上了。那铁套子上勾连着的锁链另一头就在那捕役手里,此时为那捕役有意发狠一拽,只将沈淙拽得一个趔趄,慢慢站稳了,“总好说个原由!”。
那头目冷声道,“劫盗杀人!”又与旁边捕役一示意,那捕役就将振缨手中包袱夺了去,打开奉向长吏道,“蒋巡捕,赃银在此!”。
那蒋巡捕看得一眼,冷笑了一声,指着振缨道,“将这党徒一并锁了”。
那捕役因就上前也往振缨颈上套了一个,一并拉着。
杨氏见恩客就要为他们捉走,却是如何哀求什么都无作用,急的实在无方,就扑上前去,抱住了那蒋巡捕的双腿,蒋巡捕踢开喝道,“你这无知老妇,窝藏罪囚都不知,与我一同捉了,拿回大狱去!”。
那捕役就要上前索拿杨氏,却为得了公子示意的振缨倏然一挣,挡在了杨氏身前。拽扯振缨那捕役都为这一挣,扯得跌了一交,情状很是狼狈,爬起身来后,遂就有些气急败坏地抬脚向振缨身上踢去,振缨又是一闪,那捕役又再扑了个空,即更是老羞成怒,将眼看向那蒋巡捕,只等着蒋巡捕发话。
那蒋巡捕呼喝一声,“你这贼人,竟敢拒捕?!”。
振缨握住那半截铁链一抖落道,“蒋巡捕这话说的不对,小人直都束手待毙成这般模样了,又何来拒捕之言?”。
沈淙沉静道,“蒋巡捕若说我们‘劫盗杀人’,我们跟了蒋巡捕去县衙里对案就是,只此事并不与我这婶娘相关,还望诸位差人不要难为她——”。
那蒋巡捕并不听他们说的,只叫了两个身手敏捷的捕役上前将振缨锁牢了,可那捕役仍是无法近得振缨的身,脸上还且为那半截铁链甩打地肿起了一块,捂着脸呜呼哀鸣,那蒋巡捕因此更是生了重怒,呼喝道,“都给我上!”。
然那十余人仍是无法近前。
这情势直快僵持了小半刻钟。
蒋巡捕才道是小看了此人这平庸无奇的长随,因又想着身边能养着这样的长随,其势力只怕是不小,终是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就坡下驴道,“这无知老妇,想来不知什么,便就罢了,只将这二疑犯带回去。”。
沈淙向其告了谢,又请其让他与他婶娘说几句话,那蒋巡捕将振缨递上的银钱收了,带了点笑意道,“自是应当,自是应当,只却要抓紧了,莫误了时刻。”。
沈淙应了,因与杨氏低声说得几语,杨氏也不知听得了什么,满面惊诧地抬头呆呆望着沈淙,半晌才一迭儿唯唯应声,道是,“老妇知晓了”。
沈淙说完了话,就即过去向那蒋巡捕,“蒋巡捕,我们且走罢。”。
那蒋巡捕为其面上这端静雍容气度晃得一滞,竟然不自觉地拱了拱身回了声“是”,低眼之际望见其颈项中铁套子,方才猛然醒过神来,又再想起柳押录言语,继而变了短瞬的恭敬颜色,横眉立眼瓮声瓮气道,“带走!”而后大步已朝外走了。
那捕役见头儿出去,腰身就即齐齐挺昂了起来,拽了铁链扯着二人往县衙里走。依因振缨先才凌人气势,心里藏满了怨怼之气,因就有意使了暗劲,以致到得县衙时,振缨颈项早即擦磨得皮破血流,却还是先问状况稍好些的公子有无事,沈淙只是轻轻摇头。
到了狱中,那蒋巡捕已不见踪影,而那些捕役将他们交给牢役,低声唧咕了两句后,转身就要走,沈淙因才问了句,“不知我这案子何时升厅鞫审?”。
那捕役道,“太爷的事,我们如何知道,且在这等着罢。”。
而那牢役既不将他们收入牢狱以内,也不解除颈上铁套,只将他们手上镣铐解了道,“你们也看到那里头没地方了,你二人就先在这里凑合着。”。
明眼人都能看得见,那牢狱以内虽是混乱拥挤,却还不至容不下二人。
而那牢役只是说着,将他们铁链那一端,往牢狱栅栏顶端焊接的铁环上栓实了,就即退到门口去了,在那与同僚喝酒扯闲。
振缨略动得一动,方才发觉他们将这铁链栓得死紧,且又存留有限,只合伸长颈子,才能不至勒憋。因想着这若是一时倦极了,略打个盹,只怕也就再醒不来了,只成了个吊死鬼,因向公子苦笑道,“也亏他们想出这样折腾人的法子——”。
沈淙向栅栏里一望道,“惯熟手段了,想是下马威了。”又伸手在颈上一摸,指上沾得一点血迹,因看着那血迹,低声道,“言所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振缨循声看去时,便道那些罪犯颈上皆都有着同样痕迹,半时苦笑道,“得不得虎子不知道,不将性命送在此处才是紧要——”。
又想着公子从来都是先计后战,因才稍放了一点心,轻声问,“公子身入其间来捉虎子,可是早即想好了脱困之计?”。
却不想公子只是平静地道,“不曾”振缨仍是无法相信,直道是公子因怕‘隔墙有耳’,并不愿张口透漏,只会心地一点头,极低的声气道,“振缨明白了”。
沈淙亦以极低的声气道,“真的不曾”。
振缨脸色不由一变,带着点惊怖颜色道,“那公子与杨氏说了什么?”。
“说我与县丞王永是旧识。”
“只为让老婶不要忧心而已——”
振缨那脸色不免更是难看,“公子编这虚话儿,即连最后一条通信求援的路径也断送了——”又不死心地问,“真的无有?”。
沈淙轻轻摇了摇头,而后又郑重其事地问振缨,“你看这里排布,只凭你一人,可打得出去么?”。
“……”
振缨无语了半时,才埋怨声气说了句道,“都已至如此境地,公子您还有心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