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上,楚锦绣忍了良久,在瞧见谢倞祤睁开眼睛后终于忍不住了:“阿祤,你我皆知此次凶险万分,卫影武功了得又是暗卫之首,留在你身边胜算也会大些,为何要命他去送郡主?”
“无碍。”谢倞祤语气淡淡,说完便又闭目小憩起来。
楚锦绣咬了咬牙,心中有诸多不满,但见谢倞祤不愿多说也只能强忍下了。
谢倞祤的脾性她是晓得的,他若不愿说,便真的是一个字也问不出来,就比如他因何会服用寒珠这件事她也曾三番两次的询问,但他总是避而不答,既如此,她便只能自己去查了。
马车晃晃悠悠,不胜烦扰,楚锦绣也没了精神,闭目不语了。
***
萧安乐和卫影回到府上时已过了晌午,再去公主府便不合规矩了,加之她去公主府本也只是为了从爹爹那里探一探圣上的口风,看能否安排与竹青见上一见,此事急不来,萧安乐便打算缓一缓了。
只是这一缓就缓到三日后,萧安乐正要出府,言府又递来了帖子相邀三日后赴宴,说是宴会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募集一些赈济款罢了,京城但凡能说得上名姓的,不管是有个一官半职的,还是商贾人家都被邀请了。
这自然是件为国为民的好事,虽说杯水车薪,却代表了朝廷的体恤,言侯爷已不问政事,但盛名在外,这件事由他牵头也甚为妥当。
萧安乐亲自回贴后,便开始愁眉不展起来,这事儿可不比其他,捐多少是很有讲究的,单说明面上的,官位低的不能比官位高的捐的多,捐的多少还需和自己的俸禄相符,捐的多了会被认为中饱私囊,捐的少了便是没有诚意……
其中弯弯绕绕,萧安乐想想便觉头大,偏偏谢倞祤不在府上,就连福伯也跟了去,身边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萧安乐委实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正为难间,萧安乐想起了一个人,忙对碧珠道:“碧珠,去请卫影来。”
说是请,其实就是出了院子喊上一嗓子,不因其他,卫影多半时间都在院落中央的那棵大树上候着。
果不其然,卫影听到喊声一个飞身落了地。
“卫影,你可知道相爷会在何处扎营,我若给他写信,他能收到吗?”萧安乐问的直截了当,因她并没报太大的希望,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卫影有片刻的犹豫,终了还是点点头,他们的暗桩遍布各处,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将信送到,更何况谢倞祤就在京外,离京城不远。
“当真?”萧安乐没曾想卫影竟真的有办法喜出望外道:“我即刻休书一封,还劳你帮我送给相爷。”
“卫影不敢,但凭夫人差遣。”卫影忙抱拳行了礼。
谢倞祤命他送郡主回来却只字未提让他回去的事儿,卫影便知谢倞祤的意思了,他留下一是为了保护,二便是随时听候郡主的差遣,既是主子的意思,他自然不敢违背。
回到房内,萧安乐便提笔开始书写,左右只有宴会这一件事,不过寥寥数笔便写完了。
萧安乐将墨吹干,前前后后又看了几遍,总觉得这信太过简短,缺了些东西,至于缺了什么,又不甚清楚。
“碧珠,你瞧瞧这信是不是缺了些什么?”萧安乐抬头问碧珠。
碧珠就在一旁磨墨,闻言便停手移步上前,待看清信上的内容不由目瞪口呆:“郡主,您这……是信吗?寻常夫妻间皆是嘘寒问暖,写不完的情谊,只恨纸短,您这干巴巴的就事说事,相爷怕是……”碧珠斟酌了下继续道:“不愿回您。”
“可除此之外,我与相爷间没什么好说的了。”,萧安乐皱着眉颇有些烦恼:“那容我再想一想?”
如今离宴会只剩三天,这信一来一回三日也许就过去了,况且谢倞祤如今的处境危险异常,要处理的事情自然只会更多,怕是收到了也不得空回他,更何况她问的还是内宅的事情。
只是萧安乐心中还是抱了一丝希望,她也想知道谢倞祤是否平安,若是写的长些,他便会回,她是愿意的。
思来想去,萧安乐将纸揉成一团扔进篓子中,揽袖提笔重新书写起来,赶在晚膳前终于将信写好了。
她其实也没写什么,在给到碧珠时却颇有些不好意思,但见碧珠一本正经的,心下便也坦然了,她写的就是正常的家书啊。
没想出了门,碧珠的嘴就咧到了耳后,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半晌才扶着腰对卫影乐道:“郡主说和相爷没什么好说的。”
卫影见了嘴角抽了抽,他接过信掂了掂分量,暗暗庆幸郡主和相爷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说的,家书都已写成了“书”,若是再有得说,飞鸽怕是飞不起来了。
得知信送出去后,萧安乐就陷入一种坐立难安的状态。每日都要遣碧珠来问卫影两三遍,然而没有一次有消息,萧安乐也知自己心急了,况且她也早已做好了谢倞祤不会回信的准备,但还是忍不住失望起来,除了失望更多的还是担忧。
谢倞祤不会出事了吧?一想到此,萧安乐的心愈发慌的厉害,她不明白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是因为什么,只越发确定了她并不想要谢倞祤死,然而想到竹青,萧安乐颓然闭上了眼睛。
她没得选择!
赴宴的日子已到,萧安乐的装扮一向素雅,今日尤甚,一身珍珠白的袄裙,外搭白狐裘斗篷,高高的发髻上也未佩珠花仅簪了只玉簪,不过她肤色白皙,面容姣好,这一身倒趁的她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
萧安乐已不再惦念谢倞祤的回信,她心中有了主意,言侯爷身份尊贵,地位和谢倞祤不相上下,届时言侯爷给多少,她少他一些便是,如此旁人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京城里有头有脸的都在今日去了言府,萧安乐料想路上必会拥堵不堪,特意命车把式避开大道选了条人少的巷子,只是越往里走巷子就越窄,巷口更是窄仄的仅容一辆马车通过。
萧安乐一行人快到巷口时,后面有人不客气的叫嚷道:“让一让,让一让。”
随行的除了碧珠都是相府的人,个个都随了谢倞祤这个主子,高高在上且从不吃亏,何时被这般无礼对待过,不待萧安乐出声,便拔剑呛声道:“让不了。”
后面的车夫一看这阵势那还敢吱声,倒是马车上伸出一只纤纤玉手撩起帘子,定定的看了眼萧安乐的马车,在认出相府的标识后,又恨恨的放下了车帘。
穿过巷口约莫又走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侯府了,府门前的两尊石像因常年的风吹雨淋已经斑驳脱落,隐隐透着股衰败,然而走近了些,就可以看见大门上的牌匾依旧铮亮如新,尤其是牌匾上的题字,苍劲有力,又让整个府邸显得威严肃穆。
要说这牌匾那可是大有来头,侯府落成时,先帝感念言侯爷的功绩,特亲书赐名,只是题的并不是府名,而是“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其中深意可见一斑,与其说是牌匾不如说是块免死金牌了,只要萧家在,就会保言家上下无虞,由此可知先帝的恩宠。
萧安乐只携了碧珠和相府内院管事的张嬷嬷两人一道进了言府,其他人都在外候着。
宴席设在中庭花园,虽未到时辰花园内已是人头攒动。
萧安乐由管事的引着先去见了侯府夫人王氏,王氏与萧安乐的母亲私交甚好,长公主在世时两家也多有来往,是以萧安乐与王氏也算相熟。
王氏一见着萧安乐便从榻上起了身,拉着她的手双双坐下,王氏是个健谈的人,言语之间也依旧只当萧安乐还是姑娘家嘘寒问暖,这让萧安乐心中多少有了丝温暖,说着说着便聊到了长公主。
“长柔当真是红颜薄命……”王氏才说了一句便开始有了哭腔:“她与你父亲伉俪情深,贵为长公主却处处为你的父亲考虑。长柔寻思自己生子无望,又不忍心你父亲无后,便指了香姨娘给你的父亲,你父亲为此还生了她许久的气,最后实在拗不过长柔,这才收了香姨娘。”
萧安乐闻言却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香姨娘是母亲指给父亲的?
她还以为是父亲金屋藏娇,却不想竟是母亲的安排,自然,这种事情母亲也不会告诉她。
圣上当日说父亲有他的苦楚,难道便是这了?
然而萧安乐并不认为这是种苦楚,天下的男子哪个不想要三妻四妾左拥右抱,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对父亲来说是种苦楚,那她呢?
他若珍重母亲,又怎会对她弃如蔽屣,将她锁在那方小院中,不闻不问便是三年,若不是圣上指婚,她怕是还要继续锁在那个院子中。
王氏摸了把眼泪继续道:“可当年我去探望你娘时她却同我讲唯愿一死才算解脱,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你母亲一心求死……这原本是你们的家务事,只是我与长柔挚友一场,不求个明白,委实不能心安。”
“一心求死?母亲不是……”萧安乐的声音颤抖的厉害,接二连三的消息让她的思绪乱成了一团麻,完全无法思考。
她只当母亲是患了重症无药可医,不过仔细说来母亲的病也委实蹊跷了些,像是忽然之间染上,每次发作时都痛苦不堪,临安城的医生换了个遍都束手无策,想到此萧安乐便有些明白了,重新拾起支离破碎的声音:“想是母亲的病太过痛苦,遂才有了求死的心。”
“怕是未必,你母亲只字未提病痛之事,只眉宇哀凄心如死灰,你母亲那时的样子到如今我都难以忘怀,是以耿耿于怀至今,我还当你知晓其中因由,才会在见到你时忍不住多提了几句,安乐勿要见怪。”王氏眼中含泪道。
“怎会?已有许久无人同我提过母亲了,我感念您还来不及又怎会怪您?”萧安乐哽咽道。
不论王氏今日的话是真是假,目的为何,她都会仔细求证一番,母亲的死或许真的另有隐情。
“无碍。”谢倞祤语气淡淡,说完便又闭目小憩起来。
楚锦绣咬了咬牙,心中有诸多不满,但见谢倞祤不愿多说也只能强忍下了。
谢倞祤的脾性她是晓得的,他若不愿说,便真的是一个字也问不出来,就比如他因何会服用寒珠这件事她也曾三番两次的询问,但他总是避而不答,既如此,她便只能自己去查了。
马车晃晃悠悠,不胜烦扰,楚锦绣也没了精神,闭目不语了。
***
萧安乐和卫影回到府上时已过了晌午,再去公主府便不合规矩了,加之她去公主府本也只是为了从爹爹那里探一探圣上的口风,看能否安排与竹青见上一见,此事急不来,萧安乐便打算缓一缓了。
只是这一缓就缓到三日后,萧安乐正要出府,言府又递来了帖子相邀三日后赴宴,说是宴会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募集一些赈济款罢了,京城但凡能说得上名姓的,不管是有个一官半职的,还是商贾人家都被邀请了。
这自然是件为国为民的好事,虽说杯水车薪,却代表了朝廷的体恤,言侯爷已不问政事,但盛名在外,这件事由他牵头也甚为妥当。
萧安乐亲自回贴后,便开始愁眉不展起来,这事儿可不比其他,捐多少是很有讲究的,单说明面上的,官位低的不能比官位高的捐的多,捐的多少还需和自己的俸禄相符,捐的多了会被认为中饱私囊,捐的少了便是没有诚意……
其中弯弯绕绕,萧安乐想想便觉头大,偏偏谢倞祤不在府上,就连福伯也跟了去,身边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萧安乐委实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正为难间,萧安乐想起了一个人,忙对碧珠道:“碧珠,去请卫影来。”
说是请,其实就是出了院子喊上一嗓子,不因其他,卫影多半时间都在院落中央的那棵大树上候着。
果不其然,卫影听到喊声一个飞身落了地。
“卫影,你可知道相爷会在何处扎营,我若给他写信,他能收到吗?”萧安乐问的直截了当,因她并没报太大的希望,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卫影有片刻的犹豫,终了还是点点头,他们的暗桩遍布各处,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将信送到,更何况谢倞祤就在京外,离京城不远。
“当真?”萧安乐没曾想卫影竟真的有办法喜出望外道:“我即刻休书一封,还劳你帮我送给相爷。”
“卫影不敢,但凭夫人差遣。”卫影忙抱拳行了礼。
谢倞祤命他送郡主回来却只字未提让他回去的事儿,卫影便知谢倞祤的意思了,他留下一是为了保护,二便是随时听候郡主的差遣,既是主子的意思,他自然不敢违背。
回到房内,萧安乐便提笔开始书写,左右只有宴会这一件事,不过寥寥数笔便写完了。
萧安乐将墨吹干,前前后后又看了几遍,总觉得这信太过简短,缺了些东西,至于缺了什么,又不甚清楚。
“碧珠,你瞧瞧这信是不是缺了些什么?”萧安乐抬头问碧珠。
碧珠就在一旁磨墨,闻言便停手移步上前,待看清信上的内容不由目瞪口呆:“郡主,您这……是信吗?寻常夫妻间皆是嘘寒问暖,写不完的情谊,只恨纸短,您这干巴巴的就事说事,相爷怕是……”碧珠斟酌了下继续道:“不愿回您。”
“可除此之外,我与相爷间没什么好说的了。”,萧安乐皱着眉颇有些烦恼:“那容我再想一想?”
如今离宴会只剩三天,这信一来一回三日也许就过去了,况且谢倞祤如今的处境危险异常,要处理的事情自然只会更多,怕是收到了也不得空回他,更何况她问的还是内宅的事情。
只是萧安乐心中还是抱了一丝希望,她也想知道谢倞祤是否平安,若是写的长些,他便会回,她是愿意的。
思来想去,萧安乐将纸揉成一团扔进篓子中,揽袖提笔重新书写起来,赶在晚膳前终于将信写好了。
她其实也没写什么,在给到碧珠时却颇有些不好意思,但见碧珠一本正经的,心下便也坦然了,她写的就是正常的家书啊。
没想出了门,碧珠的嘴就咧到了耳后,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半晌才扶着腰对卫影乐道:“郡主说和相爷没什么好说的。”
卫影见了嘴角抽了抽,他接过信掂了掂分量,暗暗庆幸郡主和相爷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说的,家书都已写成了“书”,若是再有得说,飞鸽怕是飞不起来了。
得知信送出去后,萧安乐就陷入一种坐立难安的状态。每日都要遣碧珠来问卫影两三遍,然而没有一次有消息,萧安乐也知自己心急了,况且她也早已做好了谢倞祤不会回信的准备,但还是忍不住失望起来,除了失望更多的还是担忧。
谢倞祤不会出事了吧?一想到此,萧安乐的心愈发慌的厉害,她不明白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是因为什么,只越发确定了她并不想要谢倞祤死,然而想到竹青,萧安乐颓然闭上了眼睛。
她没得选择!
赴宴的日子已到,萧安乐的装扮一向素雅,今日尤甚,一身珍珠白的袄裙,外搭白狐裘斗篷,高高的发髻上也未佩珠花仅簪了只玉簪,不过她肤色白皙,面容姣好,这一身倒趁的她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
萧安乐已不再惦念谢倞祤的回信,她心中有了主意,言侯爷身份尊贵,地位和谢倞祤不相上下,届时言侯爷给多少,她少他一些便是,如此旁人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京城里有头有脸的都在今日去了言府,萧安乐料想路上必会拥堵不堪,特意命车把式避开大道选了条人少的巷子,只是越往里走巷子就越窄,巷口更是窄仄的仅容一辆马车通过。
萧安乐一行人快到巷口时,后面有人不客气的叫嚷道:“让一让,让一让。”
随行的除了碧珠都是相府的人,个个都随了谢倞祤这个主子,高高在上且从不吃亏,何时被这般无礼对待过,不待萧安乐出声,便拔剑呛声道:“让不了。”
后面的车夫一看这阵势那还敢吱声,倒是马车上伸出一只纤纤玉手撩起帘子,定定的看了眼萧安乐的马车,在认出相府的标识后,又恨恨的放下了车帘。
穿过巷口约莫又走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侯府了,府门前的两尊石像因常年的风吹雨淋已经斑驳脱落,隐隐透着股衰败,然而走近了些,就可以看见大门上的牌匾依旧铮亮如新,尤其是牌匾上的题字,苍劲有力,又让整个府邸显得威严肃穆。
要说这牌匾那可是大有来头,侯府落成时,先帝感念言侯爷的功绩,特亲书赐名,只是题的并不是府名,而是“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其中深意可见一斑,与其说是牌匾不如说是块免死金牌了,只要萧家在,就会保言家上下无虞,由此可知先帝的恩宠。
萧安乐只携了碧珠和相府内院管事的张嬷嬷两人一道进了言府,其他人都在外候着。
宴席设在中庭花园,虽未到时辰花园内已是人头攒动。
萧安乐由管事的引着先去见了侯府夫人王氏,王氏与萧安乐的母亲私交甚好,长公主在世时两家也多有来往,是以萧安乐与王氏也算相熟。
王氏一见着萧安乐便从榻上起了身,拉着她的手双双坐下,王氏是个健谈的人,言语之间也依旧只当萧安乐还是姑娘家嘘寒问暖,这让萧安乐心中多少有了丝温暖,说着说着便聊到了长公主。
“长柔当真是红颜薄命……”王氏才说了一句便开始有了哭腔:“她与你父亲伉俪情深,贵为长公主却处处为你的父亲考虑。长柔寻思自己生子无望,又不忍心你父亲无后,便指了香姨娘给你的父亲,你父亲为此还生了她许久的气,最后实在拗不过长柔,这才收了香姨娘。”
萧安乐闻言却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香姨娘是母亲指给父亲的?
她还以为是父亲金屋藏娇,却不想竟是母亲的安排,自然,这种事情母亲也不会告诉她。
圣上当日说父亲有他的苦楚,难道便是这了?
然而萧安乐并不认为这是种苦楚,天下的男子哪个不想要三妻四妾左拥右抱,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对父亲来说是种苦楚,那她呢?
他若珍重母亲,又怎会对她弃如蔽屣,将她锁在那方小院中,不闻不问便是三年,若不是圣上指婚,她怕是还要继续锁在那个院子中。
王氏摸了把眼泪继续道:“可当年我去探望你娘时她却同我讲唯愿一死才算解脱,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你母亲一心求死……这原本是你们的家务事,只是我与长柔挚友一场,不求个明白,委实不能心安。”
“一心求死?母亲不是……”萧安乐的声音颤抖的厉害,接二连三的消息让她的思绪乱成了一团麻,完全无法思考。
她只当母亲是患了重症无药可医,不过仔细说来母亲的病也委实蹊跷了些,像是忽然之间染上,每次发作时都痛苦不堪,临安城的医生换了个遍都束手无策,想到此萧安乐便有些明白了,重新拾起支离破碎的声音:“想是母亲的病太过痛苦,遂才有了求死的心。”
“怕是未必,你母亲只字未提病痛之事,只眉宇哀凄心如死灰,你母亲那时的样子到如今我都难以忘怀,是以耿耿于怀至今,我还当你知晓其中因由,才会在见到你时忍不住多提了几句,安乐勿要见怪。”王氏眼中含泪道。
“怎会?已有许久无人同我提过母亲了,我感念您还来不及又怎会怪您?”萧安乐哽咽道。
不论王氏今日的话是真是假,目的为何,她都会仔细求证一番,母亲的死或许真的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