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宣德门之事闹得太大,王福让我进宫就是为了知晓各种细节。”林寂声音就像窗外冰雪,冷的让人无法靠近。
杯中茶水刚好适口,池宜溪一杯下肚,也来不及品味好坏。
只想着够暖和就好。
“胜王旧案重提,按理说他应当高兴才是。”池宜溪接话,“不说奖赏,至少不会惩罚于你,可我怎么觉着你看起来倒像是吃了些苦头。”
方才林寂端茶时袖口稍落,池宜溪无意间瞥见了淤青,只是他不言,也不好多问。
林寂摇头,朝堂并不是非黑即白之地。当日之事也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结局。
表面上看是胜王谋逆案重提,太后一脉或将被连根拔起,朝堂上再无二音。可在陛下看来,却也成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那日宣德门闹得太大,不少百姓受伤,致使民心愤懑。太后的人只需稍加在坊间传播谣言,那对圣上的埋怨只多不少。”
池宜溪蹙眉,有些不解。
看出她的疑惑,林寂缓声道:“我恶名在外,上京几乎人人皆知。连带着我的手下也没个好名声。可我行事是按着王福的命令所为,而他又是得意于陛下。刚开始还有些人会觉着我不过是个跑腿的,可现在我便是那十足的恶人。”
“我懂了,所以这次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免不了一场难咯。”
不过是十成错与五成错的关系,这些上位者还真是难伺候。池宜溪暗自肺腑。
林寂没点头,也不摇头,算是默认了池宜溪的说法。
“所以,上京的水又深又浑,半点比不得永州。”
“可这是都城,是一国之中心。”池宜溪不敢苟同林寂此言,“纵使这水再浑,只消等上一段时日,总会清澈的。”
看着池宜溪这般,浑然没了之前颓废的样子。
“一定会的。”林寂鼓励着她,也是鼓励着自己。
“所以…你就被罚了?”池宜溪问的小心翼翼。
“并未多为难我,只是吩咐我之后事宜罢了。”
就算林寂百般不愿她掺和进来,可事已既定,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林景让,我在京中只有你一个能信任的人了。如果有能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听得此言,林寂忍不住想要伸手牵住她的手,不过碍于礼数,这手最后只落在了肩头。
“何出此言,本就是我亏欠你的。”
林寂不愿再继续下去,眼下重要的是之后该如何行事。
“胜王案得翻,这对你我来说都很重要。”林寂声音柔和却坚毅。
眼下站队不同,在外人看来便是互相不对付的。好在他们并非仇敌,也能同路并行。
“王福要求我继续调查胜王谋逆案,这是好事,不过太后一党势必会暗中阻挠。”林寂道,“若我没猜错,太后让你进通政司,就是为了监察下方各部动向吧。”
池宜溪点头:“她虽未明说,但确实是这个意思。”
“知事职位虽末,但确实能第一时间掌握各处递上去的折子。有些蛛丝马迹甚至能比通政使先知。”
“是也,通政司中的江枕是我父亲的同窗,不知是不是太后的人?”
先前听太后所言,池宜溪本以为这江枕是她的人。可后来又觉着既然有了自己人,又何必让自己再去?
“江枕…”林寂捻着这名字,“通政使,为人清正,倒不是太后的人。”
这些年陛下已将太后党拔出不少,除了有些盘根错节不敢动的,剩下已无多少。这江枕为人清正,若不是得家族庇佑,估计也是个外放为官的命。
“原来如此。”
池宜溪将先前跟太后所言之事和盘托出,与林寂商量对策。
桌上的茶冷了都没喝掉,幸而书房中炭火正盛,饶是屋外霜雪正融,正是冻人的时候,竟也是全然不觉的。
“既如此,那便将计就计。汪生已经察觉出我们之间的关系,想再做隐瞒也无用。”林寂道,“不如大方认下,况且王福也希望我能从你这儿探听些太后的消息。”
池宜溪仰头灌了口冷茶,背后的伤因着房中暖和开始发痒疼痛,一杯冷茶下肚倒是能好些。
瞧着她皱眉,林寂知道定是她背后的伤口开始难受,也难为她方才一声不吭的听自己讲了许久的话。
打算起身告辞时,却被她按下。
“伤口恢复难免难受,我无碍。正事要紧。”池宜溪摇头表示自己没问题。
“胜王旧案有八十罪人,当年记录在案活着的十三人,死了六十五人,还有两个不知踪。”林寂说着,“现在还有三人活着,我已经妥善安顿,若之后翻案,他们三人定大有裨益。”
“这事儿王福那边知道吗?”
林寂摇头:“还没告诉他,虽然他们主张重提当年旧案,可圣心难测。若并非你我想的那样,把人交出去恐怕不妥。”
“至少那三人能证明我父亲与这件事无关,之后若有新发现也需要他们作证。”
“对,既然现在胜王一案已经公之于众,只消搞些小动作,那些心虚的难免会露出马脚。之后我在明,你在暗。定会发现蛛丝马迹。”
池宜溪不置可否,突然想起先前在太后宫里时,她提到说要让汪生“回去”,不知这“回去”是何意?
“回去?”林寂对汪生所了解里,汪生是没有可回去的地方。
他只知汪生是宫里出来的太监,一直在太后宫里当差,后经太后提拔,蒙恩出宫来到察事司。
“似乎汪生很不愿回去,可以说是害怕。”
“我知道他武功很高,先前以为是在宫中学的。可上次侍灵跟他交手后,跟我说他并非寻常路子。”
“侍灵看着年龄不大,会不会是没见过的武功之类?”
林寂摇头:“侍灵是从一个武痴手中逃出来被我所救,那武痴醉心世间各派武功,阴毒也好,正派也罢。侍灵被迫都学过了。”
听完这席话,池宜溪稍愣。没想到侍灵年纪不大,竟然之前会如此坎坷。
“若他之前当真一直在宫中,那是断无可能会学会现在的这些招式!”
“那太后让他’回去’的地方,定是他学武成长之处。”池宜溪道,“就像武行,而且现在还有人。而他这次回去应该是受罚,给还在里面的人一个警告。”
这可不是好消息。林寂眉头一皱,倘若当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那对他,对上京,甚至对陛下都是个极大的威胁。
看来之后回去要好好查查汪生的背景,否则以后定会有后顾之忧。
屋内因燃着炭火不能关窗,日头渐西,冷风也有些灌进来。和悦又进来添了几次茶点,二人才将各项事宜厘清。
林寂起身将窗户关小了点,现在风大,池宜溪要是吹了这风明日定得发热。
关了窗后还不忘嘱咐和悦,这里夜风常会把窗吹开,定要注意点。
“时间不早了,留下用过晚餐再走吧。”池宜溪说着,“厨子是从永州带来的,以前你说好吃的那个。”
“不了,司里还有些事,早处理了好。”林寂摇头。
像是想到了什么,林寂已经迈出的脚又收了回来,转身看向池宜溪。屋外寒风带起他衣袂,素冠红痣,疏朗少年犹如画中仙,连声音都像山涧清溪:
“小溪,新年安康。”
池宜溪展眉解颐回道:“岁岁吉祥,林景让。”
杯中茶水刚好适口,池宜溪一杯下肚,也来不及品味好坏。
只想着够暖和就好。
“胜王旧案重提,按理说他应当高兴才是。”池宜溪接话,“不说奖赏,至少不会惩罚于你,可我怎么觉着你看起来倒像是吃了些苦头。”
方才林寂端茶时袖口稍落,池宜溪无意间瞥见了淤青,只是他不言,也不好多问。
林寂摇头,朝堂并不是非黑即白之地。当日之事也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结局。
表面上看是胜王谋逆案重提,太后一脉或将被连根拔起,朝堂上再无二音。可在陛下看来,却也成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那日宣德门闹得太大,不少百姓受伤,致使民心愤懑。太后的人只需稍加在坊间传播谣言,那对圣上的埋怨只多不少。”
池宜溪蹙眉,有些不解。
看出她的疑惑,林寂缓声道:“我恶名在外,上京几乎人人皆知。连带着我的手下也没个好名声。可我行事是按着王福的命令所为,而他又是得意于陛下。刚开始还有些人会觉着我不过是个跑腿的,可现在我便是那十足的恶人。”
“我懂了,所以这次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免不了一场难咯。”
不过是十成错与五成错的关系,这些上位者还真是难伺候。池宜溪暗自肺腑。
林寂没点头,也不摇头,算是默认了池宜溪的说法。
“所以,上京的水又深又浑,半点比不得永州。”
“可这是都城,是一国之中心。”池宜溪不敢苟同林寂此言,“纵使这水再浑,只消等上一段时日,总会清澈的。”
看着池宜溪这般,浑然没了之前颓废的样子。
“一定会的。”林寂鼓励着她,也是鼓励着自己。
“所以…你就被罚了?”池宜溪问的小心翼翼。
“并未多为难我,只是吩咐我之后事宜罢了。”
就算林寂百般不愿她掺和进来,可事已既定,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林景让,我在京中只有你一个能信任的人了。如果有能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听得此言,林寂忍不住想要伸手牵住她的手,不过碍于礼数,这手最后只落在了肩头。
“何出此言,本就是我亏欠你的。”
林寂不愿再继续下去,眼下重要的是之后该如何行事。
“胜王案得翻,这对你我来说都很重要。”林寂声音柔和却坚毅。
眼下站队不同,在外人看来便是互相不对付的。好在他们并非仇敌,也能同路并行。
“王福要求我继续调查胜王谋逆案,这是好事,不过太后一党势必会暗中阻挠。”林寂道,“若我没猜错,太后让你进通政司,就是为了监察下方各部动向吧。”
池宜溪点头:“她虽未明说,但确实是这个意思。”
“知事职位虽末,但确实能第一时间掌握各处递上去的折子。有些蛛丝马迹甚至能比通政使先知。”
“是也,通政司中的江枕是我父亲的同窗,不知是不是太后的人?”
先前听太后所言,池宜溪本以为这江枕是她的人。可后来又觉着既然有了自己人,又何必让自己再去?
“江枕…”林寂捻着这名字,“通政使,为人清正,倒不是太后的人。”
这些年陛下已将太后党拔出不少,除了有些盘根错节不敢动的,剩下已无多少。这江枕为人清正,若不是得家族庇佑,估计也是个外放为官的命。
“原来如此。”
池宜溪将先前跟太后所言之事和盘托出,与林寂商量对策。
桌上的茶冷了都没喝掉,幸而书房中炭火正盛,饶是屋外霜雪正融,正是冻人的时候,竟也是全然不觉的。
“既如此,那便将计就计。汪生已经察觉出我们之间的关系,想再做隐瞒也无用。”林寂道,“不如大方认下,况且王福也希望我能从你这儿探听些太后的消息。”
池宜溪仰头灌了口冷茶,背后的伤因着房中暖和开始发痒疼痛,一杯冷茶下肚倒是能好些。
瞧着她皱眉,林寂知道定是她背后的伤口开始难受,也难为她方才一声不吭的听自己讲了许久的话。
打算起身告辞时,却被她按下。
“伤口恢复难免难受,我无碍。正事要紧。”池宜溪摇头表示自己没问题。
“胜王旧案有八十罪人,当年记录在案活着的十三人,死了六十五人,还有两个不知踪。”林寂说着,“现在还有三人活着,我已经妥善安顿,若之后翻案,他们三人定大有裨益。”
“这事儿王福那边知道吗?”
林寂摇头:“还没告诉他,虽然他们主张重提当年旧案,可圣心难测。若并非你我想的那样,把人交出去恐怕不妥。”
“至少那三人能证明我父亲与这件事无关,之后若有新发现也需要他们作证。”
“对,既然现在胜王一案已经公之于众,只消搞些小动作,那些心虚的难免会露出马脚。之后我在明,你在暗。定会发现蛛丝马迹。”
池宜溪不置可否,突然想起先前在太后宫里时,她提到说要让汪生“回去”,不知这“回去”是何意?
“回去?”林寂对汪生所了解里,汪生是没有可回去的地方。
他只知汪生是宫里出来的太监,一直在太后宫里当差,后经太后提拔,蒙恩出宫来到察事司。
“似乎汪生很不愿回去,可以说是害怕。”
“我知道他武功很高,先前以为是在宫中学的。可上次侍灵跟他交手后,跟我说他并非寻常路子。”
“侍灵看着年龄不大,会不会是没见过的武功之类?”
林寂摇头:“侍灵是从一个武痴手中逃出来被我所救,那武痴醉心世间各派武功,阴毒也好,正派也罢。侍灵被迫都学过了。”
听完这席话,池宜溪稍愣。没想到侍灵年纪不大,竟然之前会如此坎坷。
“若他之前当真一直在宫中,那是断无可能会学会现在的这些招式!”
“那太后让他’回去’的地方,定是他学武成长之处。”池宜溪道,“就像武行,而且现在还有人。而他这次回去应该是受罚,给还在里面的人一个警告。”
这可不是好消息。林寂眉头一皱,倘若当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那对他,对上京,甚至对陛下都是个极大的威胁。
看来之后回去要好好查查汪生的背景,否则以后定会有后顾之忧。
屋内因燃着炭火不能关窗,日头渐西,冷风也有些灌进来。和悦又进来添了几次茶点,二人才将各项事宜厘清。
林寂起身将窗户关小了点,现在风大,池宜溪要是吹了这风明日定得发热。
关了窗后还不忘嘱咐和悦,这里夜风常会把窗吹开,定要注意点。
“时间不早了,留下用过晚餐再走吧。”池宜溪说着,“厨子是从永州带来的,以前你说好吃的那个。”
“不了,司里还有些事,早处理了好。”林寂摇头。
像是想到了什么,林寂已经迈出的脚又收了回来,转身看向池宜溪。屋外寒风带起他衣袂,素冠红痣,疏朗少年犹如画中仙,连声音都像山涧清溪:
“小溪,新年安康。”
池宜溪展眉解颐回道:“岁岁吉祥,林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