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卧雪尽消,百官上朝。
察事司并无指挥使,林寂作为同知自然是要来的,本以为今日见了汪生依然会是剑拔弩张的样子,没成想他压根就没来。
前段时间他命人去调查汪生,居然如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查到,看来这水还真是深得很。
“只他一人来?那太监怎么没见着?”
过个年,该走动的也走动了,官员私底下也爱八卦,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也都互通有无。
原以为今日能看见察事司两位同知掐架的场面,结果汪生直接没来。
这让那些官员颇感遗憾。
“谁知道呢,说不定办事不力被罚了呗!”
“这察事司可真是有意思,一个真太监,一个假太监。”高个子官员睨着林寂道,“前段时间还不分青红皂白那姓林的抓了好些刚从翰林院出来的小官。”
“这有啥,因着那事儿,察事司抓的人还少了吗?”
“你懂什么!”高个子反驳,“因着这几个人,真太监直接跟姓林的打起来了!”
“嚯,真的假的。他们平日虽不睦,倒也不至于真打起来吧。”
眼下众人都在太升殿等着上朝,不少官员都三三两两聚在一块闲聊,自然也有些人也乐得竖耳朵听墙角。
“这姓林的欺软怕硬,专挑没背景的欺负。我也听说过那事儿!”旁边有人凑了过来。
“快说说怎么回事儿?”
“当时楼首辅的公子也在,我听说当时所有人都被带走了,独独把楼公子给放喽!”
“哎,可知为何要抓人?”
众人纷纷摇头,察事司办案向来不会明示,最多回一句不便透露。他们能听来的,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饭后谈资罢了。
“各位想知道何必费心思猜,直接问林某不就好了?”林寂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他们身后,也不知方才他们说的话被他听进去多少。
这些人皆是一阵哆嗦,客气打着马虎眼,纷纷表示不用,只是听坊间一些传闻罢了,之后也不管林寂作何反应,皆作鸟兽散。
年初上朝百官皆至,朱墙琉璃瓦,白玉狮子,墨色雕花地砖,四下雪已被尽数扫除,入目尽是庄严祥和。
池宜溪身着官服站在最尾,她这品级平日里都没资格上朝,只有年初觐见时,才能站在殿外沐浴天恩。
不过她本无心朝堂,是以也不觉得多惶恐紧张。只是在想是否有必要去找找那位江枕?
毕竟太后的意思应当是想要自己去结交一番的。
陛下当政以后虽不曾再频有女官新任,也任免了不少。但池宜溪站在末尾,来往也看到了不少女官,文武皆有,甚至好几位还是三品官员。
这些女子和她曾经见到的那些女子甚是不同,束发正冠,皆有含霜履雪之态。
“这位大人有些眼生,可是年后得第一道册封的池知事?”
正感慨着,便觉着有人拍了自己的肩膀。回身看去,竟是个容貌英气的女子。
“正是,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女子拱手行礼:“刑部十三清吏司主事,易为春。”
“易主事有礼。”池宜溪回礼道。
“我先前在察事司见过你,当时还以为你只是位娇小姐,没想到竟然成同僚了,实在是缘分。”
“察事司见过我?”池宜溪竟想不起来何时见过这位易主事。
易为春摆摆手:“年前察事司调查户籍案时阵仗颇大,朝中不少官员都去过察事司接受问询,我当时也去了。那天晚上下着雪,我远远见过你。”
经她这么一说,池宜溪想起来了,应当是她头次去找林寂的时候。
池宜溪弯眉一笑:“那日天色渐晚,灯火昏黄。恕我失礼。”
“快莫说那些客套话,主要是我有时也会去察事司。倒是头一回见着一个小姑娘独身在察事司,故而多留意一下罢了。”
正说着,裴广青带着季连也到了。
因着池宜溪站在最后,往里走的人必得经过她身边。是以季连也看到了她。
“没想到池小姐竟然会入朝为官,当真令人意外。”季连语气平平,听不出褒贬之意。
初入庙堂,自然得万事谨慎。池宜溪端着笑意向他二人见礼。
裴广青不曾跟她有过接触,也不知她与林寂之间的关系,只是礼貌点头以回应后便拾级而上,并不打算与她多话。
“季大人。”池宜溪叫住了季连,“先前一直没找到机会当面道谢,那日多谢季大人帮我引路。”
“不用。日后同朝为官,你既在通政使办差,日后少不得会碰面,还望池知事勤于正事。”
池宜溪颔首。
季连复向易为春行礼:“易主事,年前清吏司交到大理寺的名单我已着人复查,若无误大理寺便会行动,只是开年诸事堆积,怕是会迟些。”
易为春点头:“无碍,这段时日各处都忙得很。”
鞭声落,时辰到。
朝中众臣纷纷站定听训,池宜溪站在最末尾,其实也听不到什么,只不过是安分垂头充当桂殿兰宫下的木偶。
也不知殿中在说什么,池宜溪偷偷睨了眼天色,大抵过了两个时辰才听太监喊了声“退朝”。
接着就是乌泱泱跪下谢恩,又紧着出来一群人,互相松动关系,商量今岁有何要事。
池宜溪等着那些高阶官员先下台阶后,便随着人流往外走,抬眼时在众多官袍中一眼便看到林寂,恰巧他回望,二人在绯色间对视。
只一瞬便各自挪开眼。
明明只远远撇了一眼,却仍令他心动。
“下官池宜溪,见过江大人。”
江枕同父亲一般年纪,瞧着是位儒雅风流之人。
“免礼,说起来我和你父亲也算是同窗呢。可惜当年他外放为官,我们就再也没见过。”
江枕颇为惋惜:“本想着带到年节再登门拜访,殊不知竟出了那样的事……”
“父亲出事前也曾说定要找时间递帖子拜访。”池宜溪道,“新年时我毕竟在孝中,是以才没登门。”
话虽说的漂亮,其实父亲根本就没提起过这位江同窗。池宜溪暗自肺腑。
毕竟都是官场上打马虎眼,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来了就好好干,不要再想其他的。”
“下官定恪尽职守。”
江枕端起茶盏,刮去浮沫,还没来得及品上一口,从外面急匆匆进来一人。
论长相当是位斯文但瞧着有些不近人情的女官,看官服应该同池宜溪差不多品级,不过她的行事和外貌有些相悖,看起来。
“郑经历,又是一年新岁,还没改掉这风风火火的毛病。”
“下官见过大人。”郑文宝虽急得很,但也行了个周全礼,“方才整理去岁的旧章,有封颇为重要,所以才冒失打扰。”
江枕叹了口气,无奈看了眼郑文宝,搁下还没来得及递到嘴边的茶。
“说了多少次,有事先去找你上官。”
郑文宝浑然不觉自己做错了,梗着脖子:“通政使又不是不知道,左右通政一个花柳公子,一个连字都认不全。”
杵在一边当隐形人的池宜溪似乎听到了这官场第一条密辛。
“咳咳!”江枕重咳两声,“吓说什么呢,这池知事才刚来。”
郑文宝像是刚才发现旁边还站了个池宜溪,偏头看去:“你就是年前出事的池家?”
江枕听到郑文宝说的话,连连扶额,就算此事无人不知,但也不可当着人面说出来呀!
“正是,池宜溪见过郑经历。”池宜溪点头浅笑,既然选择这条路,别人的看法也就不重要了。
“郑文宝。”
“好了好了。即使如此,你也得跟着流程走,先给右通政,我待会儿会提点他的。”
虽然没达到预期,郑文宝也只得点头应下,正准备行礼告退时,江枕叫住了她。
“对了,你带池知事去了解一下相关事宜。”
被派了他活儿的郑文宝扯了嘴角应下,领着池宜溪便退下了。
即使有些不悦,郑文宝也并未敷衍了事,耐心将通政司的上下细小说与她听。
池宜溪跟在她身后,时不时应着,适时也问上一句。
“这便是日后你办公之所。四方二十城,故分东南西北四部,每部十位知事。”
通政司负责收发朝中以及各城递上来的折子,有些要紧,有些只是寻常请安,故而比别处要忙些。这些池宜溪只大致了解。
“负责上京的有另外三位知事,前年有一位获罪流放,你多半就是他的替补。”
将人送到,郑文宝不多做停留,也是跟初见时一样风风火火就走了。
毕竟方才折子还没理完,这玩意儿越堆越多,过了个年,通政司并未松泛多少,各处请安折子都要堆成山了。
池宜溪也没来得及过多适应,便收到了一堆文书。
“池知事,这些都是京中各处要往上递的折子。若只是寻常问安,就先暂放一边。要紧的事需及时交给经历,以免误事。”一位年龄颇长的李姓知事吩咐着。
“多谢李知事,是交给方才的郑经历吗?”
李知事摇头:“郑经历负责外边儿送来的,京中的需交给万经历。出门左转,经过一处短廊上二楼,便是经历与通政使办公之所。”
“是。”
幸得同僚照顾,虽不时有些错处,但也及时更正过来,因着年节,请安问好的居多,只有寥寥是因公差需向上承报的。
一日下来,她手里整理了两封有些紧急的折子,赶在申时下卯前交给万经历。
一封是弹劾林寂年前无故纵马疾驰于街,欺压百姓;一封是检举名叫庄甫新的官员敛财受贿。
人前她与林寂是仇敌,是曾经的知己。
是以只有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于人前,才能方便以后行事。
“来了便专心做事,莫想其他。”万经历接过折子,“你父亲的事我略有耳闻,通政司里的差事,你出了这门就不可以说,否则出了事,便同你父亲是一个下场。”
这样敲打的话,今日她听了不少。有真心实意的,有直言嘲笑的。听得多了,反而是虱多不痒。池宜溪自嘲想着。
“下官谨记。”
从万经历那里出来,刚好到放卯,池宜溪看同僚三俩作伴向外走去,也不慌不忙坠在后面。
“郑经历。”池宜溪向郑文宝行礼,虽然她看着有些严肃,不过瞧着她先前给自己带路的模样,并非是冷酷不可亲近之人。
郑文宝挥挥手,表示不在公廨便不用拘礼,左右她也不过是个经历罢了。
“今日还多谢您替我带路,这公廨大,我还有些找不着路呢。”
郑文宝并没有像头一次见面那么匆忙,反而并肩和她向外走:“你刚来,自然得多加照拂。”
“得了吧,找你?怕还没说两句就被你赶跑了吧。”
这时旁边有一人过来插话,打断二人交流。
“蒋阅微,怎么哪儿都有你。”
右通政蒋阅微,先前听一起办差的知事提起过这个名字。
“池宜溪见过右通政。”
看着气度,应当是郑文宝提到的花花公子。分明只是寻常官服,穿他身上倒是有种妖冶之感。再配上手里竹扇,更是觉着他应当出现在勾栏瓦舍,而不是庙堂。
虽然这样想有些浅薄失礼,可偏所有人见到蒋阅微第一眼都是这样觉着的。
而他本人也并不认为这是对他不敬,反而颇有种引以为傲之态。
“哟,好貌美的小娘子。”蒋阅微打量着池宜溪,上挑的眼尾满是戏谑。
郑文宝伸手将池宜溪拉到身后:“蒋阅微,你好歹也算是通政司二把手,就不能正经点吗!”
蒋阅微“啪——”地将竹扇合上,顿觉无趣收回放在池宜溪身上的眼神,直盯着郑文宝。
“郑经历,论资历才干,这右通政的位置应当是你才对,你能不能别在我面前提二把手这事儿,况且我才疏学浅,只想有个官身向家里交差。当年若不是你上表,你我如今身份当交换才是。”
郑文宝无奈垂眸,只一瞬眼神清明。
“右通政是二把手,挡刀背锅多合适,我才不去做这冤大头。”
二人眼底都藏着事,实现交锋,又默契撇开。
察事司并无指挥使,林寂作为同知自然是要来的,本以为今日见了汪生依然会是剑拔弩张的样子,没成想他压根就没来。
前段时间他命人去调查汪生,居然如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查到,看来这水还真是深得很。
“只他一人来?那太监怎么没见着?”
过个年,该走动的也走动了,官员私底下也爱八卦,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也都互通有无。
原以为今日能看见察事司两位同知掐架的场面,结果汪生直接没来。
这让那些官员颇感遗憾。
“谁知道呢,说不定办事不力被罚了呗!”
“这察事司可真是有意思,一个真太监,一个假太监。”高个子官员睨着林寂道,“前段时间还不分青红皂白那姓林的抓了好些刚从翰林院出来的小官。”
“这有啥,因着那事儿,察事司抓的人还少了吗?”
“你懂什么!”高个子反驳,“因着这几个人,真太监直接跟姓林的打起来了!”
“嚯,真的假的。他们平日虽不睦,倒也不至于真打起来吧。”
眼下众人都在太升殿等着上朝,不少官员都三三两两聚在一块闲聊,自然也有些人也乐得竖耳朵听墙角。
“这姓林的欺软怕硬,专挑没背景的欺负。我也听说过那事儿!”旁边有人凑了过来。
“快说说怎么回事儿?”
“当时楼首辅的公子也在,我听说当时所有人都被带走了,独独把楼公子给放喽!”
“哎,可知为何要抓人?”
众人纷纷摇头,察事司办案向来不会明示,最多回一句不便透露。他们能听来的,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饭后谈资罢了。
“各位想知道何必费心思猜,直接问林某不就好了?”林寂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他们身后,也不知方才他们说的话被他听进去多少。
这些人皆是一阵哆嗦,客气打着马虎眼,纷纷表示不用,只是听坊间一些传闻罢了,之后也不管林寂作何反应,皆作鸟兽散。
年初上朝百官皆至,朱墙琉璃瓦,白玉狮子,墨色雕花地砖,四下雪已被尽数扫除,入目尽是庄严祥和。
池宜溪身着官服站在最尾,她这品级平日里都没资格上朝,只有年初觐见时,才能站在殿外沐浴天恩。
不过她本无心朝堂,是以也不觉得多惶恐紧张。只是在想是否有必要去找找那位江枕?
毕竟太后的意思应当是想要自己去结交一番的。
陛下当政以后虽不曾再频有女官新任,也任免了不少。但池宜溪站在末尾,来往也看到了不少女官,文武皆有,甚至好几位还是三品官员。
这些女子和她曾经见到的那些女子甚是不同,束发正冠,皆有含霜履雪之态。
“这位大人有些眼生,可是年后得第一道册封的池知事?”
正感慨着,便觉着有人拍了自己的肩膀。回身看去,竟是个容貌英气的女子。
“正是,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女子拱手行礼:“刑部十三清吏司主事,易为春。”
“易主事有礼。”池宜溪回礼道。
“我先前在察事司见过你,当时还以为你只是位娇小姐,没想到竟然成同僚了,实在是缘分。”
“察事司见过我?”池宜溪竟想不起来何时见过这位易主事。
易为春摆摆手:“年前察事司调查户籍案时阵仗颇大,朝中不少官员都去过察事司接受问询,我当时也去了。那天晚上下着雪,我远远见过你。”
经她这么一说,池宜溪想起来了,应当是她头次去找林寂的时候。
池宜溪弯眉一笑:“那日天色渐晚,灯火昏黄。恕我失礼。”
“快莫说那些客套话,主要是我有时也会去察事司。倒是头一回见着一个小姑娘独身在察事司,故而多留意一下罢了。”
正说着,裴广青带着季连也到了。
因着池宜溪站在最后,往里走的人必得经过她身边。是以季连也看到了她。
“没想到池小姐竟然会入朝为官,当真令人意外。”季连语气平平,听不出褒贬之意。
初入庙堂,自然得万事谨慎。池宜溪端着笑意向他二人见礼。
裴广青不曾跟她有过接触,也不知她与林寂之间的关系,只是礼貌点头以回应后便拾级而上,并不打算与她多话。
“季大人。”池宜溪叫住了季连,“先前一直没找到机会当面道谢,那日多谢季大人帮我引路。”
“不用。日后同朝为官,你既在通政使办差,日后少不得会碰面,还望池知事勤于正事。”
池宜溪颔首。
季连复向易为春行礼:“易主事,年前清吏司交到大理寺的名单我已着人复查,若无误大理寺便会行动,只是开年诸事堆积,怕是会迟些。”
易为春点头:“无碍,这段时日各处都忙得很。”
鞭声落,时辰到。
朝中众臣纷纷站定听训,池宜溪站在最末尾,其实也听不到什么,只不过是安分垂头充当桂殿兰宫下的木偶。
也不知殿中在说什么,池宜溪偷偷睨了眼天色,大抵过了两个时辰才听太监喊了声“退朝”。
接着就是乌泱泱跪下谢恩,又紧着出来一群人,互相松动关系,商量今岁有何要事。
池宜溪等着那些高阶官员先下台阶后,便随着人流往外走,抬眼时在众多官袍中一眼便看到林寂,恰巧他回望,二人在绯色间对视。
只一瞬便各自挪开眼。
明明只远远撇了一眼,却仍令他心动。
“下官池宜溪,见过江大人。”
江枕同父亲一般年纪,瞧着是位儒雅风流之人。
“免礼,说起来我和你父亲也算是同窗呢。可惜当年他外放为官,我们就再也没见过。”
江枕颇为惋惜:“本想着带到年节再登门拜访,殊不知竟出了那样的事……”
“父亲出事前也曾说定要找时间递帖子拜访。”池宜溪道,“新年时我毕竟在孝中,是以才没登门。”
话虽说的漂亮,其实父亲根本就没提起过这位江同窗。池宜溪暗自肺腑。
毕竟都是官场上打马虎眼,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来了就好好干,不要再想其他的。”
“下官定恪尽职守。”
江枕端起茶盏,刮去浮沫,还没来得及品上一口,从外面急匆匆进来一人。
论长相当是位斯文但瞧着有些不近人情的女官,看官服应该同池宜溪差不多品级,不过她的行事和外貌有些相悖,看起来。
“郑经历,又是一年新岁,还没改掉这风风火火的毛病。”
“下官见过大人。”郑文宝虽急得很,但也行了个周全礼,“方才整理去岁的旧章,有封颇为重要,所以才冒失打扰。”
江枕叹了口气,无奈看了眼郑文宝,搁下还没来得及递到嘴边的茶。
“说了多少次,有事先去找你上官。”
郑文宝浑然不觉自己做错了,梗着脖子:“通政使又不是不知道,左右通政一个花柳公子,一个连字都认不全。”
杵在一边当隐形人的池宜溪似乎听到了这官场第一条密辛。
“咳咳!”江枕重咳两声,“吓说什么呢,这池知事才刚来。”
郑文宝像是刚才发现旁边还站了个池宜溪,偏头看去:“你就是年前出事的池家?”
江枕听到郑文宝说的话,连连扶额,就算此事无人不知,但也不可当着人面说出来呀!
“正是,池宜溪见过郑经历。”池宜溪点头浅笑,既然选择这条路,别人的看法也就不重要了。
“郑文宝。”
“好了好了。即使如此,你也得跟着流程走,先给右通政,我待会儿会提点他的。”
虽然没达到预期,郑文宝也只得点头应下,正准备行礼告退时,江枕叫住了她。
“对了,你带池知事去了解一下相关事宜。”
被派了他活儿的郑文宝扯了嘴角应下,领着池宜溪便退下了。
即使有些不悦,郑文宝也并未敷衍了事,耐心将通政司的上下细小说与她听。
池宜溪跟在她身后,时不时应着,适时也问上一句。
“这便是日后你办公之所。四方二十城,故分东南西北四部,每部十位知事。”
通政司负责收发朝中以及各城递上来的折子,有些要紧,有些只是寻常请安,故而比别处要忙些。这些池宜溪只大致了解。
“负责上京的有另外三位知事,前年有一位获罪流放,你多半就是他的替补。”
将人送到,郑文宝不多做停留,也是跟初见时一样风风火火就走了。
毕竟方才折子还没理完,这玩意儿越堆越多,过了个年,通政司并未松泛多少,各处请安折子都要堆成山了。
池宜溪也没来得及过多适应,便收到了一堆文书。
“池知事,这些都是京中各处要往上递的折子。若只是寻常问安,就先暂放一边。要紧的事需及时交给经历,以免误事。”一位年龄颇长的李姓知事吩咐着。
“多谢李知事,是交给方才的郑经历吗?”
李知事摇头:“郑经历负责外边儿送来的,京中的需交给万经历。出门左转,经过一处短廊上二楼,便是经历与通政使办公之所。”
“是。”
幸得同僚照顾,虽不时有些错处,但也及时更正过来,因着年节,请安问好的居多,只有寥寥是因公差需向上承报的。
一日下来,她手里整理了两封有些紧急的折子,赶在申时下卯前交给万经历。
一封是弹劾林寂年前无故纵马疾驰于街,欺压百姓;一封是检举名叫庄甫新的官员敛财受贿。
人前她与林寂是仇敌,是曾经的知己。
是以只有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于人前,才能方便以后行事。
“来了便专心做事,莫想其他。”万经历接过折子,“你父亲的事我略有耳闻,通政司里的差事,你出了这门就不可以说,否则出了事,便同你父亲是一个下场。”
这样敲打的话,今日她听了不少。有真心实意的,有直言嘲笑的。听得多了,反而是虱多不痒。池宜溪自嘲想着。
“下官谨记。”
从万经历那里出来,刚好到放卯,池宜溪看同僚三俩作伴向外走去,也不慌不忙坠在后面。
“郑经历。”池宜溪向郑文宝行礼,虽然她看着有些严肃,不过瞧着她先前给自己带路的模样,并非是冷酷不可亲近之人。
郑文宝挥挥手,表示不在公廨便不用拘礼,左右她也不过是个经历罢了。
“今日还多谢您替我带路,这公廨大,我还有些找不着路呢。”
郑文宝并没有像头一次见面那么匆忙,反而并肩和她向外走:“你刚来,自然得多加照拂。”
“得了吧,找你?怕还没说两句就被你赶跑了吧。”
这时旁边有一人过来插话,打断二人交流。
“蒋阅微,怎么哪儿都有你。”
右通政蒋阅微,先前听一起办差的知事提起过这个名字。
“池宜溪见过右通政。”
看着气度,应当是郑文宝提到的花花公子。分明只是寻常官服,穿他身上倒是有种妖冶之感。再配上手里竹扇,更是觉着他应当出现在勾栏瓦舍,而不是庙堂。
虽然这样想有些浅薄失礼,可偏所有人见到蒋阅微第一眼都是这样觉着的。
而他本人也并不认为这是对他不敬,反而颇有种引以为傲之态。
“哟,好貌美的小娘子。”蒋阅微打量着池宜溪,上挑的眼尾满是戏谑。
郑文宝伸手将池宜溪拉到身后:“蒋阅微,你好歹也算是通政司二把手,就不能正经点吗!”
蒋阅微“啪——”地将竹扇合上,顿觉无趣收回放在池宜溪身上的眼神,直盯着郑文宝。
“郑经历,论资历才干,这右通政的位置应当是你才对,你能不能别在我面前提二把手这事儿,况且我才疏学浅,只想有个官身向家里交差。当年若不是你上表,你我如今身份当交换才是。”
郑文宝无奈垂眸,只一瞬眼神清明。
“右通政是二把手,挡刀背锅多合适,我才不去做这冤大头。”
二人眼底都藏着事,实现交锋,又默契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