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竟知道她在盯着应锦?
虽然此举本意针对的并非太子妃,但论起来,实则也与叛主无异。
青蔻心下一慌,“扑通”一声便跪下了:“奴该死。不该背着您替他人办事,不过您放心,奴也并未从应锦姑娘身上瞧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来。”
倒是个不惊吓的实诚姑娘,什么都说了。
楚君凝偏头扫了她一眼,虽然对她这反应还算满意,却未唤她起,只是任由她跪着。
总得给她个教训才是。
青蔻从未在楚君凝这里得到过这样的反应,无论是初见时的悲愤欲绝还是后来的沉默寡言,太子妃从未这样故意晾着她,叫人莫名地心慌。
这样心慌到近乎窒息的感觉,她只在初见太子殿下时体会过一次。
彼时江希明将她从奴役管事的长鞭下救出来,将她带到太子殿下的面前。太子那时尚在同陈先生说话,只抬眼扫了她一眼,便再没搭理。直到陈先生退下,太子才真正抬起头来盯着她打量了一会,那种无声却极具压迫的眼神,让她连头都不敢抬。
与现在如出一辙。
沉寂的室内又发出一声“沙沙”的轻响,楚君凝将方才那页看完,又翻过一页,“此事若是旁人便罢了,他们一开始便是宋玉的人,我也不指望什么。但是青蔻,你不一样。”
她这才将视线从书上挪开,转向青蔻:“你虽也是宋玉送到我身边来的,可你从一开始,就是我的人。时至今日,宋玉甚至都已能拿你威胁我,可你,竟也背着我听从他人的安排差遣。”
她说这话时声线平淡,听起来没有太多的愤怒,便好似只是单纯陈述一件事实。
可便是这种平直浅淡的语气,有时候才最让人难受。它除了陈述事实外,还带着更多的失望。
青蔻原本的一点愧疚在心底疯狂生长,她重新低下头去,伏地叩首:“奴有负您一片心意,奴知错,请您责罚。”
楚君凝居高临下地站着看了一会她的反应,才道:“起来吧。毕竟是宋玉的命令,你不好违抗也是正常的。”
尚在自我反省的青蔻微微一愣,有些莫名地抬起头来。
太子妃不罚她吗?
她虽一时未能想明白,却还是十分感激:“谢娘娘宽恕,奴日后必然只对您一人衷心,唯您马首是瞻。”
她听见太子妃似乎轻笑了一下,但不明显,许是错觉。
“我知你难处,却也不能容忍身边人欺瞒于我。”楚君凝负手将书收到背后,向青蔻道:“我也不为难你,只是你日后若是瞧见了什么,都得也同我说一声。我的身边,可容不下有异心的人。”
公主小时候便不喜欢被人算计利用,如今亦是。
青蔻略微歪了歪头,半晌后似乎想明白了些,不确定道:“您、您的意思是,您也想让我帮您盯着应锦?”
楚君凝未说话,只略微笑了一下。
那大约是一种“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的笑,青蔻咧了咧嘴:“是,您放心!”
原来太子妃也并不是很信任应锦嘛,既然是太子妃吩咐,那她必不辱命。
·
春节刚过,但寒意仍未散去,长长的宫道里,一人快步走在前头,一人匆匆地跟在后头。
自章台宫出来,宋玉便沉着脸走得飞快,江希明知他气闷,什么也没说,只跟他在后头。
若要说,这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自殿下那日夜里跪在承明殿外淋了一夜的雨求陛下撤兵被拒后,这两人间仅剩的那一点父子亲情便彻底磨灭殆尽,平日说话议事不欢而散也是常事,只是这次要更严重些。
但严重些也正常,原本陛下能同意两个人的婚事,便已是利用太子妃楚国公主的身份,让大部分楚人接受楚国覆灭、归降于宋的结局。
如今又来一次,甚至还想让太子妃出面亲口替宋国说话,让楚人听从宋国的安排。
无异于让太子妃亲口原谅宋国灭楚的行径,然后还得再夸上一番。
埋头走了许久,宋玉才渐渐放缓脚步,江希明见状,才开口问:“不知此事,殿下欲如何?”
宋玉有些烦躁地皱了皱眉,抬头看了眼灰暗的天际。总不能当真便遂了宋俨的意,他难道便没有别的路能走了吗?
他背着手踱步而行,良久后才抬起头来,道:“裴济领兵来降,仇哲彦是怎么处置他的?”
江希明躬身道:“回殿下,仇将军素来不喜楚人,但殿下吩咐了降者不杀,裴济手下又带着兵,不能放任那些人回去,便给他安排了个没什么大用的官职。”
“裴小将军好歹也是楚国良将之后,一个没什么大用的官职,未免也太过屈才了。”
江希明大约猜到他想从裴济身上做文章,微微抬起抬起头来看他。
宋玉继续道:“裴小将军杀父投诚,其中心意孤已知晓,毕竟是也一国将才,孤既说过楚人若愿降便既往不咎,所受待遇与宋人无异,自然也不该亏待了他。传孤的意思,便授他——”他垂眸同江希明对视了一眼,微薄的唇牵起一道极浅的弧:“安东将军。”
江希明微微一顿,而后才应道:“是。”
宋国之东,可是原先的楚国啊。
“裴济既降,楚境内便也没什么叛军了。仇哲彦,也该回京了。”他微微眯起眼来,眼中没有一丝欢喜,“待他回京之日,孤必以最大的排场为他接风洗尘,庆贺战功。顺便也迎一迎咱们的新将军。”
江希明抿了抿嘴,心道您这一出不将仇哲彦不被您气死就已经很好了,还庆贺战功。
但他依旧躬身,为殿下目前的情况忧心:“可裴小将军毕竟是弑父投诚,裴老将军守了一辈子的关,在楚民心中的名望极高,您这又是封他做将军,又弄这么大的排场去迎他……大军班师回朝那日,京中本就不满的楚民,只怕会将近来的不满皆数发泄在裴小将军身上,引发暴动的吧?”
“你以为裴济那样的人,当真能干出来弑父投敌的事情吗?你猜,他父亲裴康时,为什么死?”
宋玉略瞥了他一眼,裴济自然有他的苦衷,不过左右也就那么些事情,他堂堂一个大丈夫,被骂便被骂了,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他被自己的国人当成泄愤的对象,难道自己不会解释吗?”
江希明有些困难地张了张嘴又默默闭上,裴小将军的苦衷若能说,想必早就说了吧?若当真因着几句责骂就委屈地说了,未免也太……没骨气了些。
但他不敢多言,毕竟殿下是实打实在楚国生活过,对于这个裴济,总是要比他更了解些的。
他犹豫了半晌后,才道:“……或许吧。”
宋玉瞥他一眼,对他这样虚假的回话没什么反应,只是负在身后的手微微抿了抿,“没关系,他若不愿说,孤也可以让人帮他说。”
江希明有些复杂地皱了皱眉,思索了半晌,才想明白。
叹服道:“奴知道了。”
裴济既非贪生怕死之辈,那弑父投敌之事必有内情。而据如今看来,恐怕是明知实力悬殊,为了保住余下的裴家军不得不如此。至于其他的筹谋和意图,未必不是没有,但他能想到,殿下也能想到,既不提,便不足为虑。
殿下此举,便是要让楚民先借弑父之事先拿裴济泄愤唾骂,然后再道出老将军的一片苦心,那些人知道了事情,便会为先前冤枉裴济之事心怀愧疚,借此,裴济便能也能得楚民之心,足够让他们先听话一阵了。
这样曲折弯饶的盘算,
宋玉轻笑了一笑,似乎是有一些轻松的:“封赏的旨意也不急着给,等回京那日再当众宣读吧。”
“是。”江希明垂首略微眯了眯眼,心道:殿下使起坏心来,倒也不比陛下差。
“下棋……”宋玉轻嗤了一声,转头望了眼宫墙边探出来的光秃秃的枝丫,想起方才殿中之事,眸中那一点轻笑散去,寒意凛冽。他说话的声音依旧平缓,却带着些嘲弄傲意。
“总有一日,孤要掀了他的棋盘。”
虽然此举本意针对的并非太子妃,但论起来,实则也与叛主无异。
青蔻心下一慌,“扑通”一声便跪下了:“奴该死。不该背着您替他人办事,不过您放心,奴也并未从应锦姑娘身上瞧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来。”
倒是个不惊吓的实诚姑娘,什么都说了。
楚君凝偏头扫了她一眼,虽然对她这反应还算满意,却未唤她起,只是任由她跪着。
总得给她个教训才是。
青蔻从未在楚君凝这里得到过这样的反应,无论是初见时的悲愤欲绝还是后来的沉默寡言,太子妃从未这样故意晾着她,叫人莫名地心慌。
这样心慌到近乎窒息的感觉,她只在初见太子殿下时体会过一次。
彼时江希明将她从奴役管事的长鞭下救出来,将她带到太子殿下的面前。太子那时尚在同陈先生说话,只抬眼扫了她一眼,便再没搭理。直到陈先生退下,太子才真正抬起头来盯着她打量了一会,那种无声却极具压迫的眼神,让她连头都不敢抬。
与现在如出一辙。
沉寂的室内又发出一声“沙沙”的轻响,楚君凝将方才那页看完,又翻过一页,“此事若是旁人便罢了,他们一开始便是宋玉的人,我也不指望什么。但是青蔻,你不一样。”
她这才将视线从书上挪开,转向青蔻:“你虽也是宋玉送到我身边来的,可你从一开始,就是我的人。时至今日,宋玉甚至都已能拿你威胁我,可你,竟也背着我听从他人的安排差遣。”
她说这话时声线平淡,听起来没有太多的愤怒,便好似只是单纯陈述一件事实。
可便是这种平直浅淡的语气,有时候才最让人难受。它除了陈述事实外,还带着更多的失望。
青蔻原本的一点愧疚在心底疯狂生长,她重新低下头去,伏地叩首:“奴有负您一片心意,奴知错,请您责罚。”
楚君凝居高临下地站着看了一会她的反应,才道:“起来吧。毕竟是宋玉的命令,你不好违抗也是正常的。”
尚在自我反省的青蔻微微一愣,有些莫名地抬起头来。
太子妃不罚她吗?
她虽一时未能想明白,却还是十分感激:“谢娘娘宽恕,奴日后必然只对您一人衷心,唯您马首是瞻。”
她听见太子妃似乎轻笑了一下,但不明显,许是错觉。
“我知你难处,却也不能容忍身边人欺瞒于我。”楚君凝负手将书收到背后,向青蔻道:“我也不为难你,只是你日后若是瞧见了什么,都得也同我说一声。我的身边,可容不下有异心的人。”
公主小时候便不喜欢被人算计利用,如今亦是。
青蔻略微歪了歪头,半晌后似乎想明白了些,不确定道:“您、您的意思是,您也想让我帮您盯着应锦?”
楚君凝未说话,只略微笑了一下。
那大约是一种“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的笑,青蔻咧了咧嘴:“是,您放心!”
原来太子妃也并不是很信任应锦嘛,既然是太子妃吩咐,那她必不辱命。
·
春节刚过,但寒意仍未散去,长长的宫道里,一人快步走在前头,一人匆匆地跟在后头。
自章台宫出来,宋玉便沉着脸走得飞快,江希明知他气闷,什么也没说,只跟他在后头。
若要说,这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自殿下那日夜里跪在承明殿外淋了一夜的雨求陛下撤兵被拒后,这两人间仅剩的那一点父子亲情便彻底磨灭殆尽,平日说话议事不欢而散也是常事,只是这次要更严重些。
但严重些也正常,原本陛下能同意两个人的婚事,便已是利用太子妃楚国公主的身份,让大部分楚人接受楚国覆灭、归降于宋的结局。
如今又来一次,甚至还想让太子妃出面亲口替宋国说话,让楚人听从宋国的安排。
无异于让太子妃亲口原谅宋国灭楚的行径,然后还得再夸上一番。
埋头走了许久,宋玉才渐渐放缓脚步,江希明见状,才开口问:“不知此事,殿下欲如何?”
宋玉有些烦躁地皱了皱眉,抬头看了眼灰暗的天际。总不能当真便遂了宋俨的意,他难道便没有别的路能走了吗?
他背着手踱步而行,良久后才抬起头来,道:“裴济领兵来降,仇哲彦是怎么处置他的?”
江希明躬身道:“回殿下,仇将军素来不喜楚人,但殿下吩咐了降者不杀,裴济手下又带着兵,不能放任那些人回去,便给他安排了个没什么大用的官职。”
“裴小将军好歹也是楚国良将之后,一个没什么大用的官职,未免也太过屈才了。”
江希明大约猜到他想从裴济身上做文章,微微抬起抬起头来看他。
宋玉继续道:“裴小将军杀父投诚,其中心意孤已知晓,毕竟是也一国将才,孤既说过楚人若愿降便既往不咎,所受待遇与宋人无异,自然也不该亏待了他。传孤的意思,便授他——”他垂眸同江希明对视了一眼,微薄的唇牵起一道极浅的弧:“安东将军。”
江希明微微一顿,而后才应道:“是。”
宋国之东,可是原先的楚国啊。
“裴济既降,楚境内便也没什么叛军了。仇哲彦,也该回京了。”他微微眯起眼来,眼中没有一丝欢喜,“待他回京之日,孤必以最大的排场为他接风洗尘,庆贺战功。顺便也迎一迎咱们的新将军。”
江希明抿了抿嘴,心道您这一出不将仇哲彦不被您气死就已经很好了,还庆贺战功。
但他依旧躬身,为殿下目前的情况忧心:“可裴小将军毕竟是弑父投诚,裴老将军守了一辈子的关,在楚民心中的名望极高,您这又是封他做将军,又弄这么大的排场去迎他……大军班师回朝那日,京中本就不满的楚民,只怕会将近来的不满皆数发泄在裴小将军身上,引发暴动的吧?”
“你以为裴济那样的人,当真能干出来弑父投敌的事情吗?你猜,他父亲裴康时,为什么死?”
宋玉略瞥了他一眼,裴济自然有他的苦衷,不过左右也就那么些事情,他堂堂一个大丈夫,被骂便被骂了,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他被自己的国人当成泄愤的对象,难道自己不会解释吗?”
江希明有些困难地张了张嘴又默默闭上,裴小将军的苦衷若能说,想必早就说了吧?若当真因着几句责骂就委屈地说了,未免也太……没骨气了些。
但他不敢多言,毕竟殿下是实打实在楚国生活过,对于这个裴济,总是要比他更了解些的。
他犹豫了半晌后,才道:“……或许吧。”
宋玉瞥他一眼,对他这样虚假的回话没什么反应,只是负在身后的手微微抿了抿,“没关系,他若不愿说,孤也可以让人帮他说。”
江希明有些复杂地皱了皱眉,思索了半晌,才想明白。
叹服道:“奴知道了。”
裴济既非贪生怕死之辈,那弑父投敌之事必有内情。而据如今看来,恐怕是明知实力悬殊,为了保住余下的裴家军不得不如此。至于其他的筹谋和意图,未必不是没有,但他能想到,殿下也能想到,既不提,便不足为虑。
殿下此举,便是要让楚民先借弑父之事先拿裴济泄愤唾骂,然后再道出老将军的一片苦心,那些人知道了事情,便会为先前冤枉裴济之事心怀愧疚,借此,裴济便能也能得楚民之心,足够让他们先听话一阵了。
这样曲折弯饶的盘算,
宋玉轻笑了一笑,似乎是有一些轻松的:“封赏的旨意也不急着给,等回京那日再当众宣读吧。”
“是。”江希明垂首略微眯了眯眼,心道:殿下使起坏心来,倒也不比陛下差。
“下棋……”宋玉轻嗤了一声,转头望了眼宫墙边探出来的光秃秃的枝丫,想起方才殿中之事,眸中那一点轻笑散去,寒意凛冽。他说话的声音依旧平缓,却带着些嘲弄傲意。
“总有一日,孤要掀了他的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