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身边许多人开始计划在周末的踏青旅行。

    我有两个一直都想去的地方,可惜都太远了。

    ——北欧的挪威,和中国的大西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江南就已经不是我心中的归属地了。小学毕业那年在同学录上填写“梦想”的栏目,一连填了几十本的,在江南,在水乡,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

    而现在,我又忽然觉得自己对江南的印象太过于朦胧美好了,这个溪流穿行的地方,早就变成了无数中国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寸土寸金,精打细算,民众生活压力巨大得让人无法承受,仿佛一场金缕线珍珠粉精心勾勒出的美梦。

    华美的外壳下,藏着腐朽又沉重的秘密。

    “江南”这两个字质地绵软,已经无法承受我的目光之重,于是我将它们抛之脑后。

    只有北欧沿海的狂风,以及大西北风沙漫卷的肆虐,才托得起我尖锐而沉重的灵魂。

    我会在闲暇时幻想,腥咸的海港上,我头顶着极光波动,身后虎鲸游过,露出黑白色的、极其完美背脊曲线;或者说,一个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风吹走我曾拥有的和不曾拥有的一切,我拼尽全力地遮挡着自己的口鼻,这时候抬起眼,鸟群飞进太阳里。

    我需要的,是时刻会使我热泪盈眶的风景。

    扯远了,这次的题目是《心中的桃花源》。

    我一想完蛋了,我连挪威在哪儿都要问同学,现在让我掰扯两行,我还真掰扯不出来。

    这两个地方吸引我的特点,一个是因为远到无法触摸,一个是因为荒得与世隔绝。

    网络上一直盛行一个说法,《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鬼故事,桃花源里的人都是死人,渔夫误打误撞进了阴间——众说纷纭,有理有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费时间。

    总之我是不太信的。陶渊明为桃花源写了那么多首诗,字字句句,勤勤恳恳,大概率不是为了描绘一个在当时文坛里并不受待见的鬼怪故事,这是说书人的本行,不是文人墨客的。

    陶渊明用了个特别聪明的手法,叫“留白”,一个莫名其妙失踪的桃花源,就能让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喋喋不休地争论一千多年。

    我的意思是,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桃花源去了哪里,毕竟一个合格的作家,总是不能弄清楚自己笔下的全部的。

    当然,如果《桃花源记》必须有一个结局,那么比起在阴间消失,桃花源更像是被渔人告发,在太守的操控下灭亡了——渔人的标记存在,太守也顺利找到了桃花源,作恶多端后抹去了自己到来过的痕迹,然后很顺便的,将后来那个天真的刘子骥给处理掉了,用抹杀的方式。

    桃花源消失了,刘子骥消失了,而渔人和太守呢?仅仅是“不复得路”。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那句“后遂无问津者”,其实更像是一句缄默的警告。

    桃花源当然很美,但有两个弊端很明显,其一是信息闭塞,唯一一个搜索引擎渔人还是个灾星,几百年的和平美好说没就没;其二是架空虚构的成分太明显,一位渔人加一位地方官员,就能威胁到整个桃花源的生死存亡,虽说这得算外部因素,但几百年的时间,指望村子里不出现一个坏人,或者一个普普通通想出去的人,未免也太有悖人性了。

    信息闭塞和失去好奇心,哪个我都不想选,更别提同时拥有了。

    那么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在现代社会建造一个符合大家心目中标准的桃花源。

    首先,我们先得有一块地,鉴于那句“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古话,那么忽略地价不算,我们就把桃花源安置在一个比较小资的地方吧。

    现在我们拥有了一块地,接下来要操心的是基础设施问题。我们大可以在这里建繁华的宫殿和高楼大厦,但我们建的不是空中花园,那就建造一些比较平民化的小平层好了,添加一些漂亮的小阳台,设置清新干净的街道,鲜花与绿植点缀,确保每一位居民的身心愉悦。

    然后是最让人头疼的居民挑选。《桃花源记》里是直接带了一群同乡人逃难,显然他们都热爱劳动且善良淳朴,但在现代社会,这一切并不容易做到。为了上一个桃花源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特殊的挑选标准,把每一个居心不良的恶意分子都排除在外,我们的桃花源才会欣欣向荣。

    假设我们完成了这一切,桃花源的世界已经开始运行,我们意识到这里还需要一些东西。

    若泽·萨拉马戈在《复明症漫记》里描写了一座城市,哪怕所有人都齐心协力地在反对当时葡萄牙政.府的无能,还是会有人中途叛变,制造爆炸案,抢劫,杀人,将枪口对准与自己同一战线的同胞——这座城市的结局可想而知。

    我们要做的,是拥有一个负责审查和监督的组织,谨慎地处理每一位中途叛变的居民。

    《复明症漫记》中的那座城市里,外来者通过边界的漏洞而入侵,《桃花源记》的转折也是来自这个时间节点。内部净化完毕,我们需要严格的防范措施来面对外界的入侵者,那么增加防守把,可千万别让任何一个污染源靠近我们的居民。

    如果我们把这点必要的措施也完成了,那么太好了,我们拥有了一个桃花源,一个乌托邦。

    以及一个反乌托邦小说的经典开头。

    在没有任何前提设想的情况下,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对峙被我们亲手展开。

    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呢?其实一个也没有。

    不过一旦这个世界运行起来,监督组织就会变成极权,正当防卫就会变成全面闭塞,而居民的善良和淳朴,也将变成愚昧与无知。

    不要询问我原因。

    因为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运转的。

    死神极少主动递出他的邀请函,而往往是人类,亲手送出关于献祭生命与灵魂的策划书。

    所以我一直是一个反乌托邦战线的不活跃分子,我的意思是,我不会那么容易地对某个环境失去信心,直到它自己,从内部分崩离析。

    我讨厌杀死生命的鲜活。

    写到这儿的时候收音机放到了一首我一直很喜欢的歌,其实也不算巧合吧,我的歌单里总共就那么几首,我又总是写得很慢。

    在这里引用一下,这首歌叫《借我》,来自95后民谣歌手谢春花。

    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

    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

    借我杀死庸碌的情怀

    借我纵容的悲怆与哭喊

    文学界有一种很牛的题材叫“公路文”,电影界也有个东西叫“公路片”,它们的牛逼之处就在于这玩意儿光凭想象还真搞不出来,看起来只是主角在到处旅游,但如果你想让你的主角去丈量土地,那么你得先用你的双脚去丈量世界。

    你想象过哪个画面吗?开着车,哪怕破破烂烂,坐在寂静的星空下,身前是篝火,身后是原野,抱着尤克里里,身边放着一台红色的收音机。

    这个画面让我一个不会弹尤克里里的人都觉得心潮澎湃,如此新鲜,使我激动地想立刻去学尤克里里,而放弃跟了我十年的钢琴。

    公路片《303》的一份解说词里,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两颗新鲜的苹果相遇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比喻句之一,我真不明白是什么样的脑袋能想出这样普通而美妙的句子,新鲜的苹果,是的,我们都是新鲜的苹果,无数颗新鲜的苹果,我们会相遇。

    那我的桃花源在哪里,在挪威,还是在大西北?

    我的桃花源,永远在路上。

    我这个人有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永远莫名其妙地,哪怕难过到极致了,也会在最后给自己一股乐观的劲。小时候想不开要跳楼自杀,最后都是因为觉得自己死得不止而计划未果,毫不夸张地说,我这种心理素质能活到现在,全靠我自己。

    只有我自己,在一直对镜子里的那个人说,你是最厉害的,没有其他选项了,你是唯一。

    我总能给自己一种力量,给自己探索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或者说,我总能很精确地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还值得被探索。

    以前跟家人去山里旅游,每路过一处山谷,就可以听到两岸欢呼尖叫此起彼伏,我妈叫我嚎两嗓子,我战战兢兢说我嚎不出来。

    我妈瞪我一眼,问我为什么这个时候变内向了。

    我战战兢兢地说,我就是内向。

    后来我知道,这叫社恐。

    前几年网络热词“社牛”和“社恐”将人与人分成了两类,这两年火起来的人格测试又将“社牛”和“社恐”分成了十几类。

    我是一个社恐,是i人,是早就不争的事实。服务员给我倒杯水我都恨不得给他磕个头,让我去找路人借手机我情愿死在路上,仿佛生活无法自理,我妈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窝里横”。

    无数人开始讨论起自己的性格和经历的差异,我们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受过创伤,又有这么多人被自己疗愈,所有人都是迥异的,所有人又都是相似的。

    那就继续给自己以力量吧。

    哪怕是一个社恐,她也有去探索世界的权利。

    我永远超级喜欢我自己。

    所以我是不害怕孤独的,因为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跟我心目中最牛逼的人在一起。

    你想过独自一人的旅行吗?

    一句话也不用多说的那种。

    我想过。

    我已经放弃了想象自己会在哪里死亡,爱死哪儿死哪儿吧,死哪儿都好,更重要的是现在我还活着。

    我不再把自己的归宿轻易地托付给某个只在影视剧和文字堆砌里美好的地方,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直刺猬,把自己团成一个不起眼的球,尖锐而温情地,给自己留下自我疗愈的时间。

    ——然后继续勤勤恳恳地,走向这个还在等待我探索的世界。

    比你生活在哪里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灵魂的满足,是你是否有机会,打开你灵魂的缺口。

    或许我真的会去挪威,去大西北,但我的一生将不止挪威和大西北。

    如果你有一个心向往之的地方,那么请知晓,它是你心灵的桃花源,是让你保持善良与美好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会让你一直生活在善良与美好中的地方。尽管其他地方可能会更烂一些,但它也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

    但人这一生,或许有一个灵魂的归属地就够了。

    我祝你寻找到你心灵的桃花源,它独属于那个你内心深处的自己,它净化不了什么,但它能包容你所有的尖刺和伤口。

    ��

    万物生长,在地球的另一边,风依旧猛烈。

    广袤的天空上,灵魂依旧在飞翔。

    在三月十八日凌晨,春天快乐。

章节目录

印象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Dulcinea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Dulcinea并收藏印象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