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容强颜欢笑接驾,乞伏隗给皇上施礼之后站在一旁,因为乞伏隗是姿容的家奴,无需避嫌的。
石济生再怎么不待见姿容,终归是觉得亏欠了她,心想早点让乞伏隗将女儿接回来陪陪皇后吧,午间小憩之后他便探望皇后来了。他一进殿就看到皇后微红的双眼,不用问,猜都能猜到皇后是因为女儿和亲一事而难受的,他心里一沉,想要逃离。但为了弥补对皇后的一丝亏欠,石济生到底还是坐下了,他假装不知道皇后哭过,打哈哈地说:
“呵呵,那个……皇后,内务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桐儿的嫁妆了,丰厚的程度足以让中原君臣咂舌。”
“多谢陛下对皇儿的垂爱!臣妾想到这个年臣妾会过得极难受,便让皇儿在父皇那里过完年再回来了,望陛下体恤!”姿容怨恨父皇,也怨恨这个让她的女儿去和亲的皇帝,但她只是在心里怨恨,却一点都没有表露处来,她爱他们,不管是父皇还是夫君。
石济生本就是特意来跟皇后说让疏桐早些回来过年,以此来讨好皇后的,没承想皇后却说让皇儿在显陂国过年。这要在以往,石济生非发难不可,可他现在他心虚得很,只能讨好地说:
“女儿都是早晚得嫁出去的,皇后有朕陪着,说什么难受之话呢?”
一边的乞伏隗吁了一口气,放下心来,这时陈槐安回来了。
一直的隐忍让姿容养就了不哭不闹的脾性,看姿容没再说什么,石济生破天荒地留下来用了晚膳,并留宿坤琼宫。乞伏隗帮着妻子服侍帝后用毕晚膳,方才放心回去。
此时距年底,还有大半年时间,不管痛苦与欢乐,每个人的生活皆在继续。疏桐在皇宫里好好地陪着阿公,闲暇时间也没有荒废学习医术,乞伏洛根怕桐儿看到陶太医又要跟陶太医回医馆,因此私底下吩咐祈福:
“孙公主回宫的这段时间,不管哪宫染疾,都不得请陶太医。”
祈福会意,即刻领旨去了,疏桐后来知道了阿公的这个旨意,偷偷地笑了,但更多的是心酸。
医馆这里,在陶太医等人的悉心医治和照料下,流响伤势恢复得极好,左手已能举动自如了,但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在医馆这里,一切都极方便,师兄们对流响也都甚是照顾,因流响是拜师最晚的,所以他管陶太医其他的徒弟都叫师兄。
初始是厨娘每天给流响擦洗身子、更换衣服,后来流响伤势好转,能起来活动了,他便自己擦洗身子、更换衣服。厨娘怕丫鬟笨手笨脚的照顾不好马公子,每天皆亲自来帮流响收拾房间,然后将换洗的衣服拿去给丫鬟浆洗。厨娘告诉流响:
“马公子,老身忘了告诉你了,你怀里那个黄绸包着的东西,老身帮你放在柜里了,你到时记得拿哦。”
流响一时没记起黄绸包着的是何物,但他感激地对厨娘说:
“厨娘悉心照料,流响感激不尽,自愧无以为报。”
“马公子说哪里话,照料马公子是老身的分内事,也是老身乐意做的事,马公子尽管安心养伤哈。”厨娘笑眯眯地说,厨娘四十开外年纪,满脸慈祥,她的嗓子柔柔的,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
厨娘出去了,流响过去打开橱柜,看到黄绸包着的东西,方想起这是兵符。不知道天宝和人杰是否还活着,他心里一阵惆怅,拿出绸包解开来,流响大吃一惊。这哪里是虎符?这分明是一只铜马,三指大的一只铜马,是摆设的物件。
“怪不得一出雁门关就遇到那许多的匈奴兵,怪不得那些匈奴兵一见我就往死里杀,原来是老奸贼一早就设好的套呀!如此说来,匈奴骚扰边境也是老奸贼之所为了?说什么要我历练之后理政或者继位方能服众,将除我之借口找得冠冕堂皇。为了诱杀我,老奸贼真真是煞费苦心呀!”流响把牙都要咬碎了。
流响是中原普国太子,他启蒙极早,四五岁起,父亲司马弘便开始亲自教他读书了。爷爷西北王司马充更是要将流响培养成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他让手底下的高手轮流教流响武艺,流响的武功可说是集众家之长的。后来司马弘当了皇帝,流响被立为太子,跟着太傅吴乔学习为政之道,更是如鱼得水。
在司马弘继位之初、吴太傅执政的四年间,普国政治是最为清明的。受皇祖母之托,吴乔对流响更是悉心教导,流响一边跟吴太傅学习,一边帮助父皇处理朝政,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极好的历练。
可自从吴太傅被迫辞官之后,父皇就开始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流响想及王仕源上台后的这三年间,准确来说是王昭仪专宠产子之后,王仕源便开始独断专行把控朝政,把流响视为眼中钉。王仕源所做的一切都是将矛头对准流响的,只要有边关告急的战事,准是保举太子出征的。从十六岁到如今,大大小小的战事流响经历了不下五次了,流响一开始想不明白,王仕源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呢?
如今更是要直接把自己送入鬼门关,王仕源如此做,其意何在?让司马骆骃当太子?废嫡立庶?想至此,流响倒抽一口冷气,若无这般狼子野心,王仕源何以会狠毒到如此变态之地步?
流响之所以会落难至此,缘自三月底,雁门太守顾嘉十万火急上表奏报朝廷。臣启陛下:
匈奴犯我边关,臣死力抵挡不支,求援。
此事震惊朝野,特别是“爱好和平”的司马弘闻听匈奴来犯,霎时间傻眼了,匈奴你就不能消停消停,让朕过几天安生日子吗?司马弘只得即刻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计,朝堂上群臣一半主张派兵迎敌,一半主张议和,送些钱物给匈奴,让他们退兵,司马弘莫衷一是。这时王仕源出班上奏:
“臣认为不能以议和助长匈奴之嚣张气焰,理应出兵迎战。”
向来站在匈奴一边的大司马,此刻主动提议出战,真是闻所未闻。刚才那帮议和的可是主动投其所好的,他们不知道大司马这唱的是哪一出,倒把他们也整懵了。
司马弘问:
“依大司马之见,派何人出征?”
王仕源大义凛然地说:
“臣请皇上派太子领兵出征退敌。”
司马弘一听又是针对太子的,便一下子来了气,面有不悦地说:
“太子不久便要成亲了,此时如何能领兵出征呢?”
“欸,万岁此言差矣,太子殿下此时带兵出征乃是大好时机,立下战功,今后于太子殿下无论是监国还是继位亲政,皆能服众,何乐而不为呀?万岁,”王仕源随即否决司马弘,他看司马弘没出声,继续说道,“此次带兵无需殿下费心,老臣已调令各路人马在大同集结完毕,殿下只管前往带兵即可。”
司马弘举棋不定,也不由他犹豫,王仕源此为已是将刀架在司马弘脖子上了,他只好下旨派太子去往大同领兵出征,等凯旋归来时,便即刻完婚,流响领旨。即便是下了旨,但司马弘心里总归有些忐忑,近几年来,他自认对太子过于苛刻,心有不忍,散朝后他让儿子随他到御书房。到了御书房,司马弘先让总管王德胜从私库里取来一大叠银票。
“皇儿此次出征,父皇怕凶多吉少,皇儿一定要多加小心,一切见机行事。胜是最好,败更要记得全身而退,千万不可逞一时之勇,父皇等着皇儿回来继承江山的。拿着,”司马弘心事重重地说着,把银票放在流响手上,“皇儿把这些银票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
好几年没感受到父皇之温情了,流响颇为感动,接过银票叩谢父皇:
“父皇放心,儿臣这也非是第一次出征,定能全身而退,父皇请静候儿臣佳音。”
辞别父皇回到东宫,流响吩咐人杰:
“人杰,你先到威武营去传令,这两天除了抓紧操练,赶紧做好出发前的统筹,个人的干粮也要备足,孤定在四月初出发。”
人杰领旨到威武营传令去了。
流响辖下有一个威武营和一个少杰营,这两个营是太子的禁卫队,属于太子的私人卫队,这是普国早有的特例。威武营共有五百亲兵,个个都是太子亲自挑选的十七岁左右、还未成亲的少年郎,但凡他们当中有一个成亲了,就会自动退出威武营,或退伍或到军队里,太子再到少杰营里挑人补替。威武营里的亲兵,根本没有二十岁以内成亲的,第一是军饷发放及时,第二是太子极有亲和力,他们舍不得走。少杰营里的是十岁以上十五以下的娃娃,只要是符合太子的要求,父母无不都紧赶着将娃子送来的。
由于不用筹集兵马粮草,流响第四月初三一早便如期从京师出发了。来到京郊百里之外,司马弘已带着满朝文武等在那里,为太子饯别。
王德胜斟满两杯酒,司马弘端起一杯递给儿子,自己再端起一杯,郑重地对儿子说:
“父皇祝皇儿旗开得胜!”
文武百官也纷纷举起酒杯:
“臣等祝殿下旗开得胜!”
“谢父皇!”流响举杯一饮而尽,“谢众卿家!”
此时一队人马飞奔而来,策马在前的竟是王仕源,来到皇帝跟前,他下马见过皇帝和太子,说道:
“臣该死,臣来迟了,臣竟然忘了将虎符交与殿下了。”
奉命带兵出征作战,不论是谁,调兵都是需要虎符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司马弘知道王仕源是有意想刁难太子,面有不悦之色,但也就是一闪而过的瞬间。王仕源当着皇帝的面,由侍从手中接过一个红绸锦盒,取出里面用黄绸包裹着的虎符,就那么揭开黄绸的一角,虚晃一下让司马弘看了一眼就盖上了。然后捧到太子跟前:
“殿下,请收好虎符。”
“有劳王大将军了!”太子没想那么多,跟王仕源客气一句,就叫人杰,“人杰收好虎符。”
“是!”人杰急忙上前双手接过虎符,挂在肩上。
王仕源嘴角一撇,眼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酒过三杯,流响辞别父皇和众文武,带着亲兵上路了。
流响一行,顶着炙烤的太阳,一路上快马加鞭,风餐露宿。越往边境,越是一派荒凉,田地龟裂,逃难之人众多。怎会如此严重?流响派天宝前去询问,天宝下马跑去向逃难的人打听后,回来告诉太子:
“殿下,匈奴兵早已在边境烧杀抢夺两个多月了,一次又一次的,这些百姓只能弃家逃亡了。”
流响听后牙齿咬得咯咯响,吩咐天宝全速前进,天宝领命。五月初,太子他们就到达雁门关了,他们在驿站整顿兵马,休息了一晚。一早起来就暑气袭人,但见晨光熹微,晴空万里,驿卒已备好早点,他们赶紧吃完早餐赶路。一路飞奔,极快就到了城门处。
他们甫一出城,无端地便狂风大作,卷起漫天黄沙,乌云也来凑热闹,这三者通力合作,把整个雁门关城门笼罩起来了。好好的天气,为何会说变就变呢?这将如之奈何?
石济生再怎么不待见姿容,终归是觉得亏欠了她,心想早点让乞伏隗将女儿接回来陪陪皇后吧,午间小憩之后他便探望皇后来了。他一进殿就看到皇后微红的双眼,不用问,猜都能猜到皇后是因为女儿和亲一事而难受的,他心里一沉,想要逃离。但为了弥补对皇后的一丝亏欠,石济生到底还是坐下了,他假装不知道皇后哭过,打哈哈地说:
“呵呵,那个……皇后,内务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桐儿的嫁妆了,丰厚的程度足以让中原君臣咂舌。”
“多谢陛下对皇儿的垂爱!臣妾想到这个年臣妾会过得极难受,便让皇儿在父皇那里过完年再回来了,望陛下体恤!”姿容怨恨父皇,也怨恨这个让她的女儿去和亲的皇帝,但她只是在心里怨恨,却一点都没有表露处来,她爱他们,不管是父皇还是夫君。
石济生本就是特意来跟皇后说让疏桐早些回来过年,以此来讨好皇后的,没承想皇后却说让皇儿在显陂国过年。这要在以往,石济生非发难不可,可他现在他心虚得很,只能讨好地说:
“女儿都是早晚得嫁出去的,皇后有朕陪着,说什么难受之话呢?”
一边的乞伏隗吁了一口气,放下心来,这时陈槐安回来了。
一直的隐忍让姿容养就了不哭不闹的脾性,看姿容没再说什么,石济生破天荒地留下来用了晚膳,并留宿坤琼宫。乞伏隗帮着妻子服侍帝后用毕晚膳,方才放心回去。
此时距年底,还有大半年时间,不管痛苦与欢乐,每个人的生活皆在继续。疏桐在皇宫里好好地陪着阿公,闲暇时间也没有荒废学习医术,乞伏洛根怕桐儿看到陶太医又要跟陶太医回医馆,因此私底下吩咐祈福:
“孙公主回宫的这段时间,不管哪宫染疾,都不得请陶太医。”
祈福会意,即刻领旨去了,疏桐后来知道了阿公的这个旨意,偷偷地笑了,但更多的是心酸。
医馆这里,在陶太医等人的悉心医治和照料下,流响伤势恢复得极好,左手已能举动自如了,但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在医馆这里,一切都极方便,师兄们对流响也都甚是照顾,因流响是拜师最晚的,所以他管陶太医其他的徒弟都叫师兄。
初始是厨娘每天给流响擦洗身子、更换衣服,后来流响伤势好转,能起来活动了,他便自己擦洗身子、更换衣服。厨娘怕丫鬟笨手笨脚的照顾不好马公子,每天皆亲自来帮流响收拾房间,然后将换洗的衣服拿去给丫鬟浆洗。厨娘告诉流响:
“马公子,老身忘了告诉你了,你怀里那个黄绸包着的东西,老身帮你放在柜里了,你到时记得拿哦。”
流响一时没记起黄绸包着的是何物,但他感激地对厨娘说:
“厨娘悉心照料,流响感激不尽,自愧无以为报。”
“马公子说哪里话,照料马公子是老身的分内事,也是老身乐意做的事,马公子尽管安心养伤哈。”厨娘笑眯眯地说,厨娘四十开外年纪,满脸慈祥,她的嗓子柔柔的,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
厨娘出去了,流响过去打开橱柜,看到黄绸包着的东西,方想起这是兵符。不知道天宝和人杰是否还活着,他心里一阵惆怅,拿出绸包解开来,流响大吃一惊。这哪里是虎符?这分明是一只铜马,三指大的一只铜马,是摆设的物件。
“怪不得一出雁门关就遇到那许多的匈奴兵,怪不得那些匈奴兵一见我就往死里杀,原来是老奸贼一早就设好的套呀!如此说来,匈奴骚扰边境也是老奸贼之所为了?说什么要我历练之后理政或者继位方能服众,将除我之借口找得冠冕堂皇。为了诱杀我,老奸贼真真是煞费苦心呀!”流响把牙都要咬碎了。
流响是中原普国太子,他启蒙极早,四五岁起,父亲司马弘便开始亲自教他读书了。爷爷西北王司马充更是要将流响培养成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他让手底下的高手轮流教流响武艺,流响的武功可说是集众家之长的。后来司马弘当了皇帝,流响被立为太子,跟着太傅吴乔学习为政之道,更是如鱼得水。
在司马弘继位之初、吴太傅执政的四年间,普国政治是最为清明的。受皇祖母之托,吴乔对流响更是悉心教导,流响一边跟吴太傅学习,一边帮助父皇处理朝政,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极好的历练。
可自从吴太傅被迫辞官之后,父皇就开始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流响想及王仕源上台后的这三年间,准确来说是王昭仪专宠产子之后,王仕源便开始独断专行把控朝政,把流响视为眼中钉。王仕源所做的一切都是将矛头对准流响的,只要有边关告急的战事,准是保举太子出征的。从十六岁到如今,大大小小的战事流响经历了不下五次了,流响一开始想不明白,王仕源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呢?
如今更是要直接把自己送入鬼门关,王仕源如此做,其意何在?让司马骆骃当太子?废嫡立庶?想至此,流响倒抽一口冷气,若无这般狼子野心,王仕源何以会狠毒到如此变态之地步?
流响之所以会落难至此,缘自三月底,雁门太守顾嘉十万火急上表奏报朝廷。臣启陛下:
匈奴犯我边关,臣死力抵挡不支,求援。
此事震惊朝野,特别是“爱好和平”的司马弘闻听匈奴来犯,霎时间傻眼了,匈奴你就不能消停消停,让朕过几天安生日子吗?司马弘只得即刻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计,朝堂上群臣一半主张派兵迎敌,一半主张议和,送些钱物给匈奴,让他们退兵,司马弘莫衷一是。这时王仕源出班上奏:
“臣认为不能以议和助长匈奴之嚣张气焰,理应出兵迎战。”
向来站在匈奴一边的大司马,此刻主动提议出战,真是闻所未闻。刚才那帮议和的可是主动投其所好的,他们不知道大司马这唱的是哪一出,倒把他们也整懵了。
司马弘问:
“依大司马之见,派何人出征?”
王仕源大义凛然地说:
“臣请皇上派太子领兵出征退敌。”
司马弘一听又是针对太子的,便一下子来了气,面有不悦地说:
“太子不久便要成亲了,此时如何能领兵出征呢?”
“欸,万岁此言差矣,太子殿下此时带兵出征乃是大好时机,立下战功,今后于太子殿下无论是监国还是继位亲政,皆能服众,何乐而不为呀?万岁,”王仕源随即否决司马弘,他看司马弘没出声,继续说道,“此次带兵无需殿下费心,老臣已调令各路人马在大同集结完毕,殿下只管前往带兵即可。”
司马弘举棋不定,也不由他犹豫,王仕源此为已是将刀架在司马弘脖子上了,他只好下旨派太子去往大同领兵出征,等凯旋归来时,便即刻完婚,流响领旨。即便是下了旨,但司马弘心里总归有些忐忑,近几年来,他自认对太子过于苛刻,心有不忍,散朝后他让儿子随他到御书房。到了御书房,司马弘先让总管王德胜从私库里取来一大叠银票。
“皇儿此次出征,父皇怕凶多吉少,皇儿一定要多加小心,一切见机行事。胜是最好,败更要记得全身而退,千万不可逞一时之勇,父皇等着皇儿回来继承江山的。拿着,”司马弘心事重重地说着,把银票放在流响手上,“皇儿把这些银票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
好几年没感受到父皇之温情了,流响颇为感动,接过银票叩谢父皇:
“父皇放心,儿臣这也非是第一次出征,定能全身而退,父皇请静候儿臣佳音。”
辞别父皇回到东宫,流响吩咐人杰:
“人杰,你先到威武营去传令,这两天除了抓紧操练,赶紧做好出发前的统筹,个人的干粮也要备足,孤定在四月初出发。”
人杰领旨到威武营传令去了。
流响辖下有一个威武营和一个少杰营,这两个营是太子的禁卫队,属于太子的私人卫队,这是普国早有的特例。威武营共有五百亲兵,个个都是太子亲自挑选的十七岁左右、还未成亲的少年郎,但凡他们当中有一个成亲了,就会自动退出威武营,或退伍或到军队里,太子再到少杰营里挑人补替。威武营里的亲兵,根本没有二十岁以内成亲的,第一是军饷发放及时,第二是太子极有亲和力,他们舍不得走。少杰营里的是十岁以上十五以下的娃娃,只要是符合太子的要求,父母无不都紧赶着将娃子送来的。
由于不用筹集兵马粮草,流响第四月初三一早便如期从京师出发了。来到京郊百里之外,司马弘已带着满朝文武等在那里,为太子饯别。
王德胜斟满两杯酒,司马弘端起一杯递给儿子,自己再端起一杯,郑重地对儿子说:
“父皇祝皇儿旗开得胜!”
文武百官也纷纷举起酒杯:
“臣等祝殿下旗开得胜!”
“谢父皇!”流响举杯一饮而尽,“谢众卿家!”
此时一队人马飞奔而来,策马在前的竟是王仕源,来到皇帝跟前,他下马见过皇帝和太子,说道:
“臣该死,臣来迟了,臣竟然忘了将虎符交与殿下了。”
奉命带兵出征作战,不论是谁,调兵都是需要虎符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司马弘知道王仕源是有意想刁难太子,面有不悦之色,但也就是一闪而过的瞬间。王仕源当着皇帝的面,由侍从手中接过一个红绸锦盒,取出里面用黄绸包裹着的虎符,就那么揭开黄绸的一角,虚晃一下让司马弘看了一眼就盖上了。然后捧到太子跟前:
“殿下,请收好虎符。”
“有劳王大将军了!”太子没想那么多,跟王仕源客气一句,就叫人杰,“人杰收好虎符。”
“是!”人杰急忙上前双手接过虎符,挂在肩上。
王仕源嘴角一撇,眼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酒过三杯,流响辞别父皇和众文武,带着亲兵上路了。
流响一行,顶着炙烤的太阳,一路上快马加鞭,风餐露宿。越往边境,越是一派荒凉,田地龟裂,逃难之人众多。怎会如此严重?流响派天宝前去询问,天宝下马跑去向逃难的人打听后,回来告诉太子:
“殿下,匈奴兵早已在边境烧杀抢夺两个多月了,一次又一次的,这些百姓只能弃家逃亡了。”
流响听后牙齿咬得咯咯响,吩咐天宝全速前进,天宝领命。五月初,太子他们就到达雁门关了,他们在驿站整顿兵马,休息了一晚。一早起来就暑气袭人,但见晨光熹微,晴空万里,驿卒已备好早点,他们赶紧吃完早餐赶路。一路飞奔,极快就到了城门处。
他们甫一出城,无端地便狂风大作,卷起漫天黄沙,乌云也来凑热闹,这三者通力合作,把整个雁门关城门笼罩起来了。好好的天气,为何会说变就变呢?这将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