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以任何人的意愿而行止,它匆匆地去了,去到了正月初十,疏桐此刻已辞别阿公回到大氏国,她要在大氏国陪母后度过最后一个上元节。
上元节当晚,本该是圆月高悬的,可天空愣是漆黑一片,月亮也不知所踪。不独如此,不知不觉间空中还洒起了如丝细雨,这景况在北荒地带甚是少见的。但不管怎样,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如何能错过看花灯、赏佳人的雅兴呢?俊男美女及一众年轻媳妇都撑着油纸伞,兴致极高地拥至街上赏灯、阅人。
灯会主场设在城楼下的闹市中,在城门之前再用竹架搭起一座相仿的城门,外头全用各色的轻纱装裱,内里饰以彩灯。夜幕降临之前,彩灯尽皆点燃,灯光透过轻纱,色彩斑斓交错,整个城门光彩闪耀煞是好看,市井平民一年忙碌,此刻观此佳景,不由得交口称赞。
石济生带着一家老小来至楼上观赏花灯,是谓与民同乐。说是一家,其实就是俩皇后和一众儿女,石中虎是石济生默认之太子,默认的太子妃独孤棣华携七岁的儿子石歧雷也一起来观灯。以石济生为首的皇室居中站在城楼中央,左右站立的是一众权贵。整条街景尽收眼底,街上每隔一里就在檐下挂一盏长条形的米白色灯笼,权当是照明用的路灯。
摊贩卖的花灯那就各式各样了,有仿照中原灯饰的宫灯、龙凤灯、麒麟灯、孔雀灯、仙鹤灯、鲤鱼灯等;当中本土的米白色的方形的、圆形的灯居多,其色调单一,不如花灯好看。
“天河流泻至人间了。”石歧雷看着街景,手舞足蹈大叫。
祁灵仙闻得,转头来瞪视石歧雷一眼,独孤棣华见状忙赔笑俯身用手掩儿子之嘴。疏桐闻得侄子之言,再俯瞰街上,可不是么?黑夜之中,那些灯光璨若星河,点点闪烁确乎星河流动,疏桐甚是欢喜,蹲下揽着侄子,抚其头颈笑道:
“雷儿聪慧至极,姑姑甚是喜欢。”
歧雷刚才被二皇奶奶瞪视,心中甚是委屈,此刻被二姑姑夸赞,心中便乐开了花,他朝二姑姑露出了甜极的一个笑脸。
此时,石济生吩咐祖松诏告百姓,祖松领旨,楼上众人皆肃立。祖松以眼示意旁侧提着一面铜锣的内侍,内侍举起棒槌,咚咚咚敲了三下,祖松清清嗓子,提起中气,尖声说道:
“皇上圣谕,今大公主将要远离故土去往中原和亲,以换来中原的庇佑,保我国土百姓安宁。”
街中平民听了,纷纷下跪:
“感恩大公主,愿大公主此嫁中原,幸福美满!和顺安康!”
珮瑾此刻局促不安地往后退,不觉便跟最后一排的珮瑶和珮瑛同站一起,珮瑶和珮瑛同声问:
“长姊,你怎么啦?”
疏桐闻言转头,看长姊不在自己身边,她便转身过去走至长姊身边,拉起长姊的手说:
“长姊,你这是作甚呢?替你出嫁是二妹心甘情愿之事,二妹无怨无悔,长姊无须心生愧疚。”
珮瑾紧握疏桐之手,且是无地自容。偏那两姊妹不懂事,她们看看长姊,又望望二姊,悄声说:
“二姊,我们的姨娘都说不知道是不是你太蠢了,本就没轮你出嫁,你为何要自己提出远嫁中原和亲呢?长姊都不愿嫁的人,你偏挤上,无非是你蠢极的缘故。”
“住口,”珮瑾不晓得哪来的勇气喝道,“我已有父皇指定的婚约在身,又不能悔婚。若二妹不替我至中原和亲,便由你俩远去和亲也并非不可。”
两个姊妹闻言,皆低眉垂目,不敢再有声张。珮瑾此刻也才明了,原来,只有自己强,彼才会弱,她此时也才明白:弱者,诚可欺也。
刚才几个女娃子之话,祁灵仙全听进耳中了,别看她气定神闲地站在石济生的身边,可她那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可强着呢!哼,那两贱人竟如此会教唆人,连小小丫头也学会嚼舌根,看本宫如何收拾你们。为了安抚疏桐,稳住疏桐的心,祁灵仙转头对疏桐说:
“二公主,请明日至仙华宫来,二母后给你绣个荷包,但不知你喜不喜欢。”
“疏桐先此谢过二母后。”疏桐只喜欢芳菲做的药草荷包,但也不想拂了祁灵仙一番好意,就随口应下了。
姿容没有听进她们几个的谈话,但她也没有在看花灯,她心里极慌,极乱,如一团厘不清的麻。她不明白,上天为何对她如此不公?女儿此前即便养在母家,毕竟一年能回来陪自己小住些时日。可如今,女儿就要远嫁中原和亲,这一嫁就是生死相别离,永无再见之望了。心念及此,姿容顿感天旋地转,身子不禁摇摇欲坠,陈槐安急近前搀扶,一手轻抚皇后的后背。
站在姿容和祁灵仙中间的石济生,对周遭一切充耳不闻,他津津有味地观赏着楼底下街上的花灯,那些花灯各式各样,有来自中原的样式,也有本土的样式,两者糅合一处,自是别有一番韵味。
中原,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所在,自己心向往之久矣。中原眼下来提亲,实则是求助的一个信号,二女儿即将远嫁至中原,自己逐鹿中原之美梦是指日可待的了。嗯,今晚要跟小楠丹好好乐一乐,别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看着两个挨了训,讪讪站在那里的小姊妹,疏桐想及自己就要远离家国,心中甚感不是滋味。此刻她猛省起,平时如何极少见她们的身影?莫非是自己疏忽了,抑或是其他?勿论何种缘故,身为阿姊,过错在己,有念及此,疏桐对俩姊妹说道:
“珮瑶、珮瑛,二姊带你们下楼观赏花灯可好?”
情绪低落至极的珮瑶和珮瑛闻听二姊此言,不由精神倍增,皆欢跃说道:
“好呀!好呀!”
“长姊,一起去吧?站在此间也是无趣,不如下去走走。”疏桐轻摇珮瑾的手说道。
珮瑾咬唇沉思,看着那两个讨人厌的家伙,待要说不去,但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挪动了。
姊妹四人,珮瑶和珮瑛一人一手左右拽着疏桐,蹦跳相随,完全没有平日里在宫中的拘束,独珮瑾一人在后,踽踽跟在后头朝楼下走去。
站在楼上观灯,虽不及近前赏灯有滋味,却能看到街景全貌,且无拥挤之感。走在这街中,人挨人,人挤人,甚是局促,但珮瑶、珮瑛却欢乐不已,津津有味地挤着,看着。这也怪不得她们如此,只因她们只有每年的上元节才得以偶尔出来,其余时间是不被允许出宫的。因此,哪怕是这般挤着,于她们来说,也是极快乐之事。
珮瑶和珮瑛紧牵着二姊之手,边朝着那些个好看的花灯跟前挤,边对二姊说:
“二姊,给我们买一个花灯,要那种鲤鱼的。”
疏桐带着她们挤进人群,来至卖鲤鱼灯的跟前,买了两盏鲤鱼灯,那个卖灯的竟是个中原人,难怪卖的灯如此别致好看。疏桐想跟他搭讪,但终归是不好意思,因为卖灯的甚是年轻。
她们买好花灯又打人群里挤出来,一路走着,看着,拐过了一条小巷,这里有群儿在放爆竹,她们便停下来观看片刻。你看那胆大些的,拿着点燃的长香,摆一个跨步,左手捂耳,右手持香,俯身探手去点放在地上的爆竹;那些胆小的双手捂住耳朵,躲在墙角处,探出头来;还有几个站在点爆竹的孩童身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别看那个点爆竹的孩童胆大,在点燃引火线的那一刻手却抖了一下,把爆竹碰倒了,引火线一头正朝着疏桐她们此侧。爆竹如受惊的老鼠朝着她们窜来,珮瑶和珮瑛受到惊吓,哇哇大叫。
由不得疏桐多想,忙一手一个抱着俩姊妹一个急旋,旋至了一边,爆竹刚好就瞅空射至了珮瑾的褶裙上,珮瑾当场吓晕,软酥酥地倒在了地上。疏桐知道长姊没用,没想长姊竟是没用至如此地步,她放开两姊妹,忙过去扶起长姊。那些孩童看闯了祸,吓得扔了香,四散逃开了。疏桐想叫他们别怕,却也来不及了。
珮瑾也不是真的晕过去了,她只是吓得腿软站不住,在两个小妹的面前,她那张脸真挂不住了。疏桐担心地问道:
“长姊,有没有摔到哪里?”
珮瑾忍着气恼对疏桐说:
“无妨,爆竹射至我裙子,我想躲开,却不料被自己的裙子绊倒了,真真丢人。”
“长姊,这有甚可丢人的,无事就好。我们走吧!”疏桐看长姊没事,还想着再往前走。
“罢了,罢了,回去吧,晚了。”珮瑾淡淡地说。
疏桐看看长姊,又回转头看看俩姊妹,终于还是点点头道:
“那便回去吧!”
珮瑶和珮瑛看着长姊,既晦气,又扫兴。不过她们不敢说什么,仍旧拉着二姊的手,跟着二姊走。
疏桐四姊妹走回了城楼,石济生等人都没有觉察,因为他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品评着每一盏挂在推车上的花灯和灯下的美人。只有歧雷发现姑姑们回来了,因为刚才二姑姑走了,都没叫他,他在跟他母妃怄气呢!此刻见二姑姑等人回来了,两个小姑姑手上却还提着花灯,歧雷就叫起来了:
“花灯,侄儿也要,二姑姑,侄儿也要花灯。”
歧雷这一叫让疏桐好生过意不去,怎就没想到也带侄儿下去抑或是给侄儿也买一个?不知皇嫂会不会心生嫌隙。好在独孤棣华是个明理之人,只是笑对儿子说:
“男儿家不玩这个,以后到中原,姑姑带你观赏更好看的花灯。”
疏桐蹲下安慰歧雷:
“母妃说得对,日后你到中原来,姑姑带你观花灯。”
刚才歧雷一叫,众人皆看过来,见了珮瑶和珮瑛手上的花灯,石济生也饶有兴趣地问道:
“过来,你们手上的花灯打哪来的?”
“二姊买的。”珮瑶和珮瑛说着得意地举起了花灯。
“皇爷爷,我也要。”歧雷还在叫。
石济生今晚高兴呀,吩咐祖松:
“买,下去多买几个,与民同乐,哈哈哈!”
祖松掏出银子,让内侍下楼买去。
一晚上,祁灵仙始终铁青着脸,板着身子,目不斜视地瞧着楼下的花灯。姿容则是一点也提不起兴致,只等着快些散了,回去娘俩能叙叙话。
花灯买来了,歧雷挑了一盏麒麟灯,乐滋滋地提在手中。
“哐!哐!”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二更了。
“好了,赏灯至此结束,众卿请回吧!”石济生兴尽,吩咐了一声。
权贵们已站得腿脚发麻,听到皇上传旨,个个皆叩首谢恩,各自回府。其实石济生更想早些回宫到丹华阁,鲁美人该等急了,因为今晚揭的就是她的牌。
上元节当晚,本该是圆月高悬的,可天空愣是漆黑一片,月亮也不知所踪。不独如此,不知不觉间空中还洒起了如丝细雨,这景况在北荒地带甚是少见的。但不管怎样,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如何能错过看花灯、赏佳人的雅兴呢?俊男美女及一众年轻媳妇都撑着油纸伞,兴致极高地拥至街上赏灯、阅人。
灯会主场设在城楼下的闹市中,在城门之前再用竹架搭起一座相仿的城门,外头全用各色的轻纱装裱,内里饰以彩灯。夜幕降临之前,彩灯尽皆点燃,灯光透过轻纱,色彩斑斓交错,整个城门光彩闪耀煞是好看,市井平民一年忙碌,此刻观此佳景,不由得交口称赞。
石济生带着一家老小来至楼上观赏花灯,是谓与民同乐。说是一家,其实就是俩皇后和一众儿女,石中虎是石济生默认之太子,默认的太子妃独孤棣华携七岁的儿子石歧雷也一起来观灯。以石济生为首的皇室居中站在城楼中央,左右站立的是一众权贵。整条街景尽收眼底,街上每隔一里就在檐下挂一盏长条形的米白色灯笼,权当是照明用的路灯。
摊贩卖的花灯那就各式各样了,有仿照中原灯饰的宫灯、龙凤灯、麒麟灯、孔雀灯、仙鹤灯、鲤鱼灯等;当中本土的米白色的方形的、圆形的灯居多,其色调单一,不如花灯好看。
“天河流泻至人间了。”石歧雷看着街景,手舞足蹈大叫。
祁灵仙闻得,转头来瞪视石歧雷一眼,独孤棣华见状忙赔笑俯身用手掩儿子之嘴。疏桐闻得侄子之言,再俯瞰街上,可不是么?黑夜之中,那些灯光璨若星河,点点闪烁确乎星河流动,疏桐甚是欢喜,蹲下揽着侄子,抚其头颈笑道:
“雷儿聪慧至极,姑姑甚是喜欢。”
歧雷刚才被二皇奶奶瞪视,心中甚是委屈,此刻被二姑姑夸赞,心中便乐开了花,他朝二姑姑露出了甜极的一个笑脸。
此时,石济生吩咐祖松诏告百姓,祖松领旨,楼上众人皆肃立。祖松以眼示意旁侧提着一面铜锣的内侍,内侍举起棒槌,咚咚咚敲了三下,祖松清清嗓子,提起中气,尖声说道:
“皇上圣谕,今大公主将要远离故土去往中原和亲,以换来中原的庇佑,保我国土百姓安宁。”
街中平民听了,纷纷下跪:
“感恩大公主,愿大公主此嫁中原,幸福美满!和顺安康!”
珮瑾此刻局促不安地往后退,不觉便跟最后一排的珮瑶和珮瑛同站一起,珮瑶和珮瑛同声问:
“长姊,你怎么啦?”
疏桐闻言转头,看长姊不在自己身边,她便转身过去走至长姊身边,拉起长姊的手说:
“长姊,你这是作甚呢?替你出嫁是二妹心甘情愿之事,二妹无怨无悔,长姊无须心生愧疚。”
珮瑾紧握疏桐之手,且是无地自容。偏那两姊妹不懂事,她们看看长姊,又望望二姊,悄声说:
“二姊,我们的姨娘都说不知道是不是你太蠢了,本就没轮你出嫁,你为何要自己提出远嫁中原和亲呢?长姊都不愿嫁的人,你偏挤上,无非是你蠢极的缘故。”
“住口,”珮瑾不晓得哪来的勇气喝道,“我已有父皇指定的婚约在身,又不能悔婚。若二妹不替我至中原和亲,便由你俩远去和亲也并非不可。”
两个姊妹闻言,皆低眉垂目,不敢再有声张。珮瑾此刻也才明了,原来,只有自己强,彼才会弱,她此时也才明白:弱者,诚可欺也。
刚才几个女娃子之话,祁灵仙全听进耳中了,别看她气定神闲地站在石济生的身边,可她那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可强着呢!哼,那两贱人竟如此会教唆人,连小小丫头也学会嚼舌根,看本宫如何收拾你们。为了安抚疏桐,稳住疏桐的心,祁灵仙转头对疏桐说:
“二公主,请明日至仙华宫来,二母后给你绣个荷包,但不知你喜不喜欢。”
“疏桐先此谢过二母后。”疏桐只喜欢芳菲做的药草荷包,但也不想拂了祁灵仙一番好意,就随口应下了。
姿容没有听进她们几个的谈话,但她也没有在看花灯,她心里极慌,极乱,如一团厘不清的麻。她不明白,上天为何对她如此不公?女儿此前即便养在母家,毕竟一年能回来陪自己小住些时日。可如今,女儿就要远嫁中原和亲,这一嫁就是生死相别离,永无再见之望了。心念及此,姿容顿感天旋地转,身子不禁摇摇欲坠,陈槐安急近前搀扶,一手轻抚皇后的后背。
站在姿容和祁灵仙中间的石济生,对周遭一切充耳不闻,他津津有味地观赏着楼底下街上的花灯,那些花灯各式各样,有来自中原的样式,也有本土的样式,两者糅合一处,自是别有一番韵味。
中原,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所在,自己心向往之久矣。中原眼下来提亲,实则是求助的一个信号,二女儿即将远嫁至中原,自己逐鹿中原之美梦是指日可待的了。嗯,今晚要跟小楠丹好好乐一乐,别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看着两个挨了训,讪讪站在那里的小姊妹,疏桐想及自己就要远离家国,心中甚感不是滋味。此刻她猛省起,平时如何极少见她们的身影?莫非是自己疏忽了,抑或是其他?勿论何种缘故,身为阿姊,过错在己,有念及此,疏桐对俩姊妹说道:
“珮瑶、珮瑛,二姊带你们下楼观赏花灯可好?”
情绪低落至极的珮瑶和珮瑛闻听二姊此言,不由精神倍增,皆欢跃说道:
“好呀!好呀!”
“长姊,一起去吧?站在此间也是无趣,不如下去走走。”疏桐轻摇珮瑾的手说道。
珮瑾咬唇沉思,看着那两个讨人厌的家伙,待要说不去,但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挪动了。
姊妹四人,珮瑶和珮瑛一人一手左右拽着疏桐,蹦跳相随,完全没有平日里在宫中的拘束,独珮瑾一人在后,踽踽跟在后头朝楼下走去。
站在楼上观灯,虽不及近前赏灯有滋味,却能看到街景全貌,且无拥挤之感。走在这街中,人挨人,人挤人,甚是局促,但珮瑶、珮瑛却欢乐不已,津津有味地挤着,看着。这也怪不得她们如此,只因她们只有每年的上元节才得以偶尔出来,其余时间是不被允许出宫的。因此,哪怕是这般挤着,于她们来说,也是极快乐之事。
珮瑶和珮瑛紧牵着二姊之手,边朝着那些个好看的花灯跟前挤,边对二姊说:
“二姊,给我们买一个花灯,要那种鲤鱼的。”
疏桐带着她们挤进人群,来至卖鲤鱼灯的跟前,买了两盏鲤鱼灯,那个卖灯的竟是个中原人,难怪卖的灯如此别致好看。疏桐想跟他搭讪,但终归是不好意思,因为卖灯的甚是年轻。
她们买好花灯又打人群里挤出来,一路走着,看着,拐过了一条小巷,这里有群儿在放爆竹,她们便停下来观看片刻。你看那胆大些的,拿着点燃的长香,摆一个跨步,左手捂耳,右手持香,俯身探手去点放在地上的爆竹;那些胆小的双手捂住耳朵,躲在墙角处,探出头来;还有几个站在点爆竹的孩童身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别看那个点爆竹的孩童胆大,在点燃引火线的那一刻手却抖了一下,把爆竹碰倒了,引火线一头正朝着疏桐她们此侧。爆竹如受惊的老鼠朝着她们窜来,珮瑶和珮瑛受到惊吓,哇哇大叫。
由不得疏桐多想,忙一手一个抱着俩姊妹一个急旋,旋至了一边,爆竹刚好就瞅空射至了珮瑾的褶裙上,珮瑾当场吓晕,软酥酥地倒在了地上。疏桐知道长姊没用,没想长姊竟是没用至如此地步,她放开两姊妹,忙过去扶起长姊。那些孩童看闯了祸,吓得扔了香,四散逃开了。疏桐想叫他们别怕,却也来不及了。
珮瑾也不是真的晕过去了,她只是吓得腿软站不住,在两个小妹的面前,她那张脸真挂不住了。疏桐担心地问道:
“长姊,有没有摔到哪里?”
珮瑾忍着气恼对疏桐说:
“无妨,爆竹射至我裙子,我想躲开,却不料被自己的裙子绊倒了,真真丢人。”
“长姊,这有甚可丢人的,无事就好。我们走吧!”疏桐看长姊没事,还想着再往前走。
“罢了,罢了,回去吧,晚了。”珮瑾淡淡地说。
疏桐看看长姊,又回转头看看俩姊妹,终于还是点点头道:
“那便回去吧!”
珮瑶和珮瑛看着长姊,既晦气,又扫兴。不过她们不敢说什么,仍旧拉着二姊的手,跟着二姊走。
疏桐四姊妹走回了城楼,石济生等人都没有觉察,因为他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品评着每一盏挂在推车上的花灯和灯下的美人。只有歧雷发现姑姑们回来了,因为刚才二姑姑走了,都没叫他,他在跟他母妃怄气呢!此刻见二姑姑等人回来了,两个小姑姑手上却还提着花灯,歧雷就叫起来了:
“花灯,侄儿也要,二姑姑,侄儿也要花灯。”
歧雷这一叫让疏桐好生过意不去,怎就没想到也带侄儿下去抑或是给侄儿也买一个?不知皇嫂会不会心生嫌隙。好在独孤棣华是个明理之人,只是笑对儿子说:
“男儿家不玩这个,以后到中原,姑姑带你观赏更好看的花灯。”
疏桐蹲下安慰歧雷:
“母妃说得对,日后你到中原来,姑姑带你观花灯。”
刚才歧雷一叫,众人皆看过来,见了珮瑶和珮瑛手上的花灯,石济生也饶有兴趣地问道:
“过来,你们手上的花灯打哪来的?”
“二姊买的。”珮瑶和珮瑛说着得意地举起了花灯。
“皇爷爷,我也要。”歧雷还在叫。
石济生今晚高兴呀,吩咐祖松:
“买,下去多买几个,与民同乐,哈哈哈!”
祖松掏出银子,让内侍下楼买去。
一晚上,祁灵仙始终铁青着脸,板着身子,目不斜视地瞧着楼下的花灯。姿容则是一点也提不起兴致,只等着快些散了,回去娘俩能叙叙话。
花灯买来了,歧雷挑了一盏麒麟灯,乐滋滋地提在手中。
“哐!哐!”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二更了。
“好了,赏灯至此结束,众卿请回吧!”石济生兴尽,吩咐了一声。
权贵们已站得腿脚发麻,听到皇上传旨,个个皆叩首谢恩,各自回府。其实石济生更想早些回宫到丹华阁,鲁美人该等急了,因为今晚揭的就是她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