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桐顺着水寒的手往远处看去,湖中心似是一个小岛,她惊奇地脱口而出:
“湖心岛?”
“是!奴婢要带娘娘来的便是这湖心岛,”水寒回答完太子妃,转头问芳菲,“芳菲姑娘,你会划艇吗?”
芳菲跃跃欲试地说:
“奴婢没划过,但可以一试。”
水寒点头说:
“好,等下你和我一人船头一人船尾摇橹,太子妃娘娘坐中央,秋萝和绿穗撑伞。”
秋萝和绿穗扶着太子妃从回廊往亭子走去,其余内侍和宫女止步站在回廊处远远地候着。疏桐近至跟前才看清楚亭子全貌,亭中极为开阔,入口处是没有水晶帘子的,而那些水晶帘子此刻竟变成一道道厚厚的喷雾,芳菲脱口赞道:
“太子妃,这宫中的景致处处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没等疏桐开口,水寒笑着说:
“等太子妃到太后娘娘的延寿宫,看到那里的荷花池,方知道何为人间天上。”
芳菲听后咂舌,疏桐微笑着说:
“映日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听之已令人神往!”
水寒初识太子妃才华,她心中自是钦佩不已。一股凉气袭来,疏桐顿觉神清气爽,她心里暗暗称奇,这中原到底是个多神奇的地方呢?竟能蕴育出如此之多的能工巧匠,想来“人杰地灵”这一词应是中原独有。
亭子中央有一大一小两张石案,各配四个席子坐垫,疏桐在大石案前坐下来遥望东湖,湖面上可以说碧波万顷,波澜不惊,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耀眼得很。疏桐觉得坐在这亭子里比在寝宫里要舒服得多,那些内侍和宫女站在外头可不自在,她也知道那些内侍和宫女都还没吃饭,便对水寒说:
“水寒,你让这些内侍和宫女都回去吃饭吧,这会子他们也饿得紧了,就咱们三个在这坐着聊聊,可好?”
水寒听了忙躬身说:
“太子妃娘娘说得是,奴婢这便去遣他等回去,哦,秋萝、绿穗已经吃过了,留下来伺候太子妃。”
水寒说完,走过回廊那边去,吩咐道:
“太子妃娘娘怜悯,你等将食盒抬过去搁小案上,都回去吃完饭再来此间伺候。”
内侍和宫女闻言欢喜,十个内侍进亭子里搁下食盒,向太子妃告退出亭,退了几步才转身小跑着跟上众人。
芳菲心急地问:
“易女官,你不是说我们要划艇吗?”
“对呀,太子妃请跟我来,秋萝、绿穗将这食盒带上。”水寒过去扶起太子妃,对芳菲和秋萝、绿穗说完出东阁亭往回廊右边走,三丈开外之处的栏杆有一处缺口,几级台阶下去便踏上浮桥,浮桥两边各停着几只小艇。此处竟有如此一处景观,别说疏桐和芳菲,就连常在这东湖采莲的秋萝和绿穗也目瞪口呆。荷花只种在东湖东边水域,这一带水域的湖面是保持洁净的,没有宇文总管和易女官吩咐,内侍和宫女是不得到此处来的。
水寒先走上浮桥然后踏入小艇,小艇在水中一晃一晃的,她转身叫芳菲跟上,芳菲脚肚子此时有点抽搐,她既兴奋又害怕。水寒笑了,伸手给芳菲,芳菲慢慢走过浮桥,到连接小艇处坐下来抓住水寒之手,探身下了小艇。小艇一摇晃,吓得芳菲赶紧抱住水寒,水寒让芳菲坐下,然后站在船舷边伸手给太子妃。疏桐前面握住水寒的手,后面由秋萝和绿穗扶着顺利下了小艇,秋萝和绿穗返身过去抬起食盒递给水寒,他俩先后下了小艇。
湖面原是清澈平静的,小艇一晃荡,湖水几乎要漾进小艇来了,芳菲一会儿惊叫,一会儿欢笑,波纹也欢快地一圈圈荡漾开去,连同射在水面上的阳光也顽皮地跳跃着,使得她们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疏桐伸手撩水,凉凉的水从指缝流出,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说不出的惬意。疏桐心想:如若太子不回来,能在如此绝妙之地行医终老是多美之事呀!
水寒在船头摇橹,她让芳菲在船尾照着摇,芳菲依葫芦画瓢,极其卖力地摇着。到最后,水寒只得停下来了,因为小艇非但没有前进,反而是在湖面上荡圈圈。疏桐一开始不知道水寒因何停下不摇,当她转头看芳菲时,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芳菲还不自知地拼命往后划,小艇的圈圈转得更快了。秋萝和绿穗也忍俊不禁,笑够了才对芳菲说:
“芳菲姑娘,我俩来划吧,你和易女官歇一会儿。”
芳菲这方抬起头来,看到大家都在望着她,再看看小艇,她摊手叹气说:
“枉费我如此拼命地划,小艇原来是在打转呀!划艇怎这般难呢?”
水寒笑着说:
“让她们两个划吧,你只看着她们是如何划的。”
芳菲挪动身子过来坐在公主身旁,绿穗移过去摇橹,秋萝也过去顶水寒的,水寒在太子妃另一侧坐下。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小艇便到湖心岛了,还未上岛,疏桐和芳菲都被震撼到了。这岛上的入口是一个巨大且天然的“门”,那是两株大榕树上头的树叶缠绕在一处,枝上垂下无数的根须,就似一道门帘。
水寒和秋萝先上岛,返身过来扶太子妃,秋萝蹲下提起太子妃的裙摆说道:
“太子妃,仔细你脚下。”
疏桐一听,低头一看,呀,这湖水竟是与石砌湖堤齐平,湖水只差一点点便漾上来了。若这湖心岛是浑然天成的,那这湖堤便是鬼斧神工,疏桐不由问:
“水寒,这湖心岛如此奇特,是古自有之还是后来形成的?”
水寒说:
“这个奴婢也不清楚,咱东宫没有老嬷嬷,宫里面也没听谁提起过。只是太子殿下入主东宫之后喜欢来此处,同来的经常是大司乐卫梵,大司乐走后,殿下便是一人来此居多。”
“两位良娣也未曾来过吗?”跟绿穗抬着食盒着上岸来的芳菲插嘴道。
“据我所知是没有的,”水寒摇头说,“自从两位良娣住进静璧苑和沐秀阁之后,殿下连她们的门都未曾迈进过。”
芳菲和水寒的这番对话,疏桐好似没听到,自顾往前走,秋萝赶紧上前撩起榕树的根须。环岛皆种植榕树,形成一道天然护栏,除入口处两株榕树隔开好大距离之外,其余的均是只容一人通过的间距,且榕树干奇粗,须得两人环抱。进入岛中,岛上树木掩映,葱茏茂密,任疏桐在山上采药,见过无数的树木,但此岛上的树木多是疏桐不曾见过的,更别说叫得出名了。
只听得水声淙淙,水寒带着她们走走拐拐,一个巨大的亭子赫然在眼前,匾额上“湖心亭”三字映入眼帘。这个亭子的布局完全跟东阁亭无二,有差别的是这个亭子是建在树荫底下的,东阁亭是建在湖面上的;且这亭顶盘踞的是两条龙,淙淙的水声便来自这两条龙嘴。
进入亭中,摆设也是无异,地上铺的大理石和桌案、靠椅是浑然一体的,这又是如何做到的?且这亭子里到处是干净光洁的,水寒做事,疏桐开始领教了,便说:
“此处就我们几个,你等便坐下说话吧!这样自在些。”
水寒本待开口推辞,但太子妃拦住了她的话头:
“无妨,在本宫跟前没那么多规矩,我说出的话是算数的,你等也不用担心坏规矩,坏规矩之事,本宫是不会做的。”
太子妃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水寒知道再不坐下就是违逆了,因此她只能感激地说:
“谢太子妃娘娘赐坐!”
水寒说完就跟菲一起跪坐了,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基于水寒多年来学会的察言观色的本领,她基本上了解了太子妃的为人:年纪不大,但识大体,一点也不刁蛮任性,太子殿下娶了她,是太子的福分,其实也是他们这帮伺候的人的福分。跟着这样的主子,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想想之前跟着庾良娣,水寒不由自主地轻轻摇摇头。
疏桐看着这岛上的景致,此时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俩娃子,她忍不住问水寒:
“水寒,那两小王子今年多大了?怎么看着如同双生儿一般?”
水寒听了莞尔一笑说:
“太子妃娘娘,那俩娃子不是双生儿。太子殿下十五岁那年举行了加冠礼之后,虽与你已有婚约,却又还没成婚……你知道,帝王家皇嗣是最重要的,太后便将自己身边两个老成持重的宫女庾琼花、乔秋凤赐给太子殿下为侍妾,便是如今的庾良娣和乔良娣。大王子司马麟是庾良娣的儿子,二王子司马嗣是乔良娣的儿子;两位小王子今年都是四岁,只不过一个是年头生的,一个是年底生的。”
原来如此,疏桐听了,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不知怎的,竟溢出一股淡淡的酸味。疏桐的脑子原想就此打住不问了,好好坐着乘乘凉。
“这两个娃子是乳娘带还是他们的母亲自己带?”疏桐心是那么想的,嘴却如此说了,话一出口,疏桐便后悔了,自己今天这是怎么了?竟一味打探别人隐私,这可不是自己的一贯作风哟!
“禀太子妃娘娘,两位小王子原本也是乳娘带着的,但是乳娘一年前被遣出宫去了。因为宫里规矩,所有皇子王孙到了三岁之时,他们的乳娘就不能在宫里呆着了,宫里会给乳娘一笔丰厚的赏赐带回家去养老,如此一来,就由两个良娣自己带着王子了。不过太后娘娘也说了,等太子殿下回来就要给两位小王子找师傅了,不能让两位良娣一直带着。”水寒没有觉得太子妃这样问有何不妥,她反而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太子妃这一切。
“在你眼中,殿下性情可好?他待两位良娣如何?”疏桐刹不住了。
“殿下性情……”疏桐和芳菲同时都紧张地盯着水寒,水寒突然想起太后的吩咐来,即刻收住快要出口之话,“这还须太子妃娘娘亲身体察……庾良娣比太子殿下大四岁,乔良娣比殿下大一岁,太子殿下也知自己身上的任务是传宗接代。”
但疏桐听水寒之话意,便知道不能再问太子之事了,水寒此时对秋萝和绿穗说:
“你俩去打开食盒,取出冰镇的荔枝露和酸梅汤,那几碟糕点也取出来。”
秋萝和绿穗赶紧起身去打开食盒,将东西取出来,芳菲帮着一一摆置在石案上。秋萝再拿出一个小红玉碗和小红玉勺子,疏桐看了说:
“本宫肚子还撑着呢,吃不下这些,只要酸梅汤便好,糕点就你等几个吃了吧!”
水寒微笑说:
“奴婢吃得更多,娘娘既吃不下,恕奴婢大胆,等下便赏给内侍和宫女可好?”
疏桐点点头,芳菲此时问道:
“易女官,两位良人是自小进宫的,还是选秀进宫的?我是十岁才进宫伺候公主的。”
水寒看了看芳菲,说道:
“她两人也是十岁左右先后进宫的,说起来,我还是看着她们两个长大的。一个木讷沉静,一个稳重有心计,太后应是看上她俩的性情才那般安排的吧!”
芳菲笑嘻嘻地说:
“还是太后娘娘英明,是吧,易女官?”
“可不是么?说到太后娘娘,谁不竖起大拇指,太后娘娘可是女中豪杰。”水寒由衷地说。
芳菲好奇地问:
“易女官……能不能说说太后的一些事迹?”
“太后在乱世中撑起一片江山,这就是太后娘娘的事迹。”水寒说完就不再开口了。
再坐了片刻,身上凉快透了,竟有些倦意,疏桐便说:
“本宫坐得够凉快了,咱们这便回去吧。”
秋萝和绿穗赶紧扶起太子妃,一行人往亭外走,疏桐跟水寒说:
“水寒,本宫方才吃撑了,晚上便不用膳了,你和芳菲自便即可。”
水寒听了说:
“那奴婢晚些时再让膳食房给太子妃娘娘弄些点心送来。”
疏桐想了想说:
“也好,可不能过多浪费了。”
水寒称是,送了太子妃回来,水寒就退出去监督宫女做事了,在这宫里,午休一个时辰后,内侍和宫女都要干手工活的,因今天伺候太子妃,耽搁了一会子工夫。疏桐对芳菲说:
“芳菲也和水寒一起去看看吧,如今来到东宫,你便也是要了解了解的。”
芳菲清楚自己的职责,哪怕公主没说,她也会提出来跟着水寒去的。况且水寒方才的话说得极不痛快,芳菲还想探个究竟,因此芳菲赶忙说:
“奴婢遵命!”
说完,芳菲便和水寒两个告退出去了,这午后的时光是恬静的,伺候在廊下的宫女在打瞌睡,水寒看了提醒:
“且得伺候太子妃呢,打起精神来!”
宫女吓了一激灵,赶忙应声四下里找事做。
疏桐移步至书房来。秋萝给太子妃端来一盏热茶,躬身说:
“太子妃娘娘请用茶!奴婢就在这外头,你随时吩咐。”
疏桐点点头,秋萝退出去了。疏桐打量着这个书房,这不是皇帝的藏书阁,规模不算大,倒也不小了。如芳菲所见的,各式的博古架上珍玩甚多,但疏桐着眼的是那些书。那些书应是太子个人的藏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上面都分门别类地标着饮食、地理、医药、音律等等。
疏桐在医药那一栏随便抽出一本,一看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疏桐欣喜若狂,这不正是她所梦寐以求的医书吗?疏桐又再抽出几本,有樊阿的《华佗针灸经》,吴普的《吴普本草》,李当之的《本草经》,这后面几本都是有关华佗的,疏桐翻开书粗略一看,书上有介绍华佗的麻沸散,也讲到华佗对外科手术的熟悉程度,这些都是师父所需要的,她如获至宝。疏桐此刻心情激动亢奋,她把这几本书放在案上,准备坐下来细读。
无意中又看到那大腹便便的字画缸,她便从中随手抽出一轴来,放在案上,小心地展开来看,是陆机所写的《平复帖》,疏桐细细地看着,这些字由章草写成,笔法劲健,行气自然。再抽出一轴,是卫瓘的《顿首州民帖》,虽然跟陆机的作品同为章草,但卫瓘的作品到底多了一种飘逸隽秀之美。
这会是一个白痴所收藏的作品吗?疏桐卷起字帖,放回原处,手抚字画缸,细细地想着,但凡涉及两国外交之问题,对当事人往往是百般夸耀,断没有自挑其短之理。提亲时,礼仪使说太子风流倜傥,英勇善战,可坊间传闻太子却是个白痴,这到底孰是孰非呢?
疏桐百思不得其解,回至案前坐下,手中拿着书,却没翻开来,只在那里寻思着。直至宫女掌灯进来,她方才知道此刻已是暮色四合了。
“湖心岛?”
“是!奴婢要带娘娘来的便是这湖心岛,”水寒回答完太子妃,转头问芳菲,“芳菲姑娘,你会划艇吗?”
芳菲跃跃欲试地说:
“奴婢没划过,但可以一试。”
水寒点头说:
“好,等下你和我一人船头一人船尾摇橹,太子妃娘娘坐中央,秋萝和绿穗撑伞。”
秋萝和绿穗扶着太子妃从回廊往亭子走去,其余内侍和宫女止步站在回廊处远远地候着。疏桐近至跟前才看清楚亭子全貌,亭中极为开阔,入口处是没有水晶帘子的,而那些水晶帘子此刻竟变成一道道厚厚的喷雾,芳菲脱口赞道:
“太子妃,这宫中的景致处处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没等疏桐开口,水寒笑着说:
“等太子妃到太后娘娘的延寿宫,看到那里的荷花池,方知道何为人间天上。”
芳菲听后咂舌,疏桐微笑着说:
“映日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听之已令人神往!”
水寒初识太子妃才华,她心中自是钦佩不已。一股凉气袭来,疏桐顿觉神清气爽,她心里暗暗称奇,这中原到底是个多神奇的地方呢?竟能蕴育出如此之多的能工巧匠,想来“人杰地灵”这一词应是中原独有。
亭子中央有一大一小两张石案,各配四个席子坐垫,疏桐在大石案前坐下来遥望东湖,湖面上可以说碧波万顷,波澜不惊,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耀眼得很。疏桐觉得坐在这亭子里比在寝宫里要舒服得多,那些内侍和宫女站在外头可不自在,她也知道那些内侍和宫女都还没吃饭,便对水寒说:
“水寒,你让这些内侍和宫女都回去吃饭吧,这会子他们也饿得紧了,就咱们三个在这坐着聊聊,可好?”
水寒听了忙躬身说:
“太子妃娘娘说得是,奴婢这便去遣他等回去,哦,秋萝、绿穗已经吃过了,留下来伺候太子妃。”
水寒说完,走过回廊那边去,吩咐道:
“太子妃娘娘怜悯,你等将食盒抬过去搁小案上,都回去吃完饭再来此间伺候。”
内侍和宫女闻言欢喜,十个内侍进亭子里搁下食盒,向太子妃告退出亭,退了几步才转身小跑着跟上众人。
芳菲心急地问:
“易女官,你不是说我们要划艇吗?”
“对呀,太子妃请跟我来,秋萝、绿穗将这食盒带上。”水寒过去扶起太子妃,对芳菲和秋萝、绿穗说完出东阁亭往回廊右边走,三丈开外之处的栏杆有一处缺口,几级台阶下去便踏上浮桥,浮桥两边各停着几只小艇。此处竟有如此一处景观,别说疏桐和芳菲,就连常在这东湖采莲的秋萝和绿穗也目瞪口呆。荷花只种在东湖东边水域,这一带水域的湖面是保持洁净的,没有宇文总管和易女官吩咐,内侍和宫女是不得到此处来的。
水寒先走上浮桥然后踏入小艇,小艇在水中一晃一晃的,她转身叫芳菲跟上,芳菲脚肚子此时有点抽搐,她既兴奋又害怕。水寒笑了,伸手给芳菲,芳菲慢慢走过浮桥,到连接小艇处坐下来抓住水寒之手,探身下了小艇。小艇一摇晃,吓得芳菲赶紧抱住水寒,水寒让芳菲坐下,然后站在船舷边伸手给太子妃。疏桐前面握住水寒的手,后面由秋萝和绿穗扶着顺利下了小艇,秋萝和绿穗返身过去抬起食盒递给水寒,他俩先后下了小艇。
湖面原是清澈平静的,小艇一晃荡,湖水几乎要漾进小艇来了,芳菲一会儿惊叫,一会儿欢笑,波纹也欢快地一圈圈荡漾开去,连同射在水面上的阳光也顽皮地跳跃着,使得她们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疏桐伸手撩水,凉凉的水从指缝流出,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说不出的惬意。疏桐心想:如若太子不回来,能在如此绝妙之地行医终老是多美之事呀!
水寒在船头摇橹,她让芳菲在船尾照着摇,芳菲依葫芦画瓢,极其卖力地摇着。到最后,水寒只得停下来了,因为小艇非但没有前进,反而是在湖面上荡圈圈。疏桐一开始不知道水寒因何停下不摇,当她转头看芳菲时,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芳菲还不自知地拼命往后划,小艇的圈圈转得更快了。秋萝和绿穗也忍俊不禁,笑够了才对芳菲说:
“芳菲姑娘,我俩来划吧,你和易女官歇一会儿。”
芳菲这方抬起头来,看到大家都在望着她,再看看小艇,她摊手叹气说:
“枉费我如此拼命地划,小艇原来是在打转呀!划艇怎这般难呢?”
水寒笑着说:
“让她们两个划吧,你只看着她们是如何划的。”
芳菲挪动身子过来坐在公主身旁,绿穗移过去摇橹,秋萝也过去顶水寒的,水寒在太子妃另一侧坐下。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小艇便到湖心岛了,还未上岛,疏桐和芳菲都被震撼到了。这岛上的入口是一个巨大且天然的“门”,那是两株大榕树上头的树叶缠绕在一处,枝上垂下无数的根须,就似一道门帘。
水寒和秋萝先上岛,返身过来扶太子妃,秋萝蹲下提起太子妃的裙摆说道:
“太子妃,仔细你脚下。”
疏桐一听,低头一看,呀,这湖水竟是与石砌湖堤齐平,湖水只差一点点便漾上来了。若这湖心岛是浑然天成的,那这湖堤便是鬼斧神工,疏桐不由问:
“水寒,这湖心岛如此奇特,是古自有之还是后来形成的?”
水寒说:
“这个奴婢也不清楚,咱东宫没有老嬷嬷,宫里面也没听谁提起过。只是太子殿下入主东宫之后喜欢来此处,同来的经常是大司乐卫梵,大司乐走后,殿下便是一人来此居多。”
“两位良娣也未曾来过吗?”跟绿穗抬着食盒着上岸来的芳菲插嘴道。
“据我所知是没有的,”水寒摇头说,“自从两位良娣住进静璧苑和沐秀阁之后,殿下连她们的门都未曾迈进过。”
芳菲和水寒的这番对话,疏桐好似没听到,自顾往前走,秋萝赶紧上前撩起榕树的根须。环岛皆种植榕树,形成一道天然护栏,除入口处两株榕树隔开好大距离之外,其余的均是只容一人通过的间距,且榕树干奇粗,须得两人环抱。进入岛中,岛上树木掩映,葱茏茂密,任疏桐在山上采药,见过无数的树木,但此岛上的树木多是疏桐不曾见过的,更别说叫得出名了。
只听得水声淙淙,水寒带着她们走走拐拐,一个巨大的亭子赫然在眼前,匾额上“湖心亭”三字映入眼帘。这个亭子的布局完全跟东阁亭无二,有差别的是这个亭子是建在树荫底下的,东阁亭是建在湖面上的;且这亭顶盘踞的是两条龙,淙淙的水声便来自这两条龙嘴。
进入亭中,摆设也是无异,地上铺的大理石和桌案、靠椅是浑然一体的,这又是如何做到的?且这亭子里到处是干净光洁的,水寒做事,疏桐开始领教了,便说:
“此处就我们几个,你等便坐下说话吧!这样自在些。”
水寒本待开口推辞,但太子妃拦住了她的话头:
“无妨,在本宫跟前没那么多规矩,我说出的话是算数的,你等也不用担心坏规矩,坏规矩之事,本宫是不会做的。”
太子妃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水寒知道再不坐下就是违逆了,因此她只能感激地说:
“谢太子妃娘娘赐坐!”
水寒说完就跟菲一起跪坐了,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基于水寒多年来学会的察言观色的本领,她基本上了解了太子妃的为人:年纪不大,但识大体,一点也不刁蛮任性,太子殿下娶了她,是太子的福分,其实也是他们这帮伺候的人的福分。跟着这样的主子,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想想之前跟着庾良娣,水寒不由自主地轻轻摇摇头。
疏桐看着这岛上的景致,此时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俩娃子,她忍不住问水寒:
“水寒,那两小王子今年多大了?怎么看着如同双生儿一般?”
水寒听了莞尔一笑说:
“太子妃娘娘,那俩娃子不是双生儿。太子殿下十五岁那年举行了加冠礼之后,虽与你已有婚约,却又还没成婚……你知道,帝王家皇嗣是最重要的,太后便将自己身边两个老成持重的宫女庾琼花、乔秋凤赐给太子殿下为侍妾,便是如今的庾良娣和乔良娣。大王子司马麟是庾良娣的儿子,二王子司马嗣是乔良娣的儿子;两位小王子今年都是四岁,只不过一个是年头生的,一个是年底生的。”
原来如此,疏桐听了,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不知怎的,竟溢出一股淡淡的酸味。疏桐的脑子原想就此打住不问了,好好坐着乘乘凉。
“这两个娃子是乳娘带还是他们的母亲自己带?”疏桐心是那么想的,嘴却如此说了,话一出口,疏桐便后悔了,自己今天这是怎么了?竟一味打探别人隐私,这可不是自己的一贯作风哟!
“禀太子妃娘娘,两位小王子原本也是乳娘带着的,但是乳娘一年前被遣出宫去了。因为宫里规矩,所有皇子王孙到了三岁之时,他们的乳娘就不能在宫里呆着了,宫里会给乳娘一笔丰厚的赏赐带回家去养老,如此一来,就由两个良娣自己带着王子了。不过太后娘娘也说了,等太子殿下回来就要给两位小王子找师傅了,不能让两位良娣一直带着。”水寒没有觉得太子妃这样问有何不妥,她反而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太子妃这一切。
“在你眼中,殿下性情可好?他待两位良娣如何?”疏桐刹不住了。
“殿下性情……”疏桐和芳菲同时都紧张地盯着水寒,水寒突然想起太后的吩咐来,即刻收住快要出口之话,“这还须太子妃娘娘亲身体察……庾良娣比太子殿下大四岁,乔良娣比殿下大一岁,太子殿下也知自己身上的任务是传宗接代。”
但疏桐听水寒之话意,便知道不能再问太子之事了,水寒此时对秋萝和绿穗说:
“你俩去打开食盒,取出冰镇的荔枝露和酸梅汤,那几碟糕点也取出来。”
秋萝和绿穗赶紧起身去打开食盒,将东西取出来,芳菲帮着一一摆置在石案上。秋萝再拿出一个小红玉碗和小红玉勺子,疏桐看了说:
“本宫肚子还撑着呢,吃不下这些,只要酸梅汤便好,糕点就你等几个吃了吧!”
水寒微笑说:
“奴婢吃得更多,娘娘既吃不下,恕奴婢大胆,等下便赏给内侍和宫女可好?”
疏桐点点头,芳菲此时问道:
“易女官,两位良人是自小进宫的,还是选秀进宫的?我是十岁才进宫伺候公主的。”
水寒看了看芳菲,说道:
“她两人也是十岁左右先后进宫的,说起来,我还是看着她们两个长大的。一个木讷沉静,一个稳重有心计,太后应是看上她俩的性情才那般安排的吧!”
芳菲笑嘻嘻地说:
“还是太后娘娘英明,是吧,易女官?”
“可不是么?说到太后娘娘,谁不竖起大拇指,太后娘娘可是女中豪杰。”水寒由衷地说。
芳菲好奇地问:
“易女官……能不能说说太后的一些事迹?”
“太后在乱世中撑起一片江山,这就是太后娘娘的事迹。”水寒说完就不再开口了。
再坐了片刻,身上凉快透了,竟有些倦意,疏桐便说:
“本宫坐得够凉快了,咱们这便回去吧。”
秋萝和绿穗赶紧扶起太子妃,一行人往亭外走,疏桐跟水寒说:
“水寒,本宫方才吃撑了,晚上便不用膳了,你和芳菲自便即可。”
水寒听了说:
“那奴婢晚些时再让膳食房给太子妃娘娘弄些点心送来。”
疏桐想了想说:
“也好,可不能过多浪费了。”
水寒称是,送了太子妃回来,水寒就退出去监督宫女做事了,在这宫里,午休一个时辰后,内侍和宫女都要干手工活的,因今天伺候太子妃,耽搁了一会子工夫。疏桐对芳菲说:
“芳菲也和水寒一起去看看吧,如今来到东宫,你便也是要了解了解的。”
芳菲清楚自己的职责,哪怕公主没说,她也会提出来跟着水寒去的。况且水寒方才的话说得极不痛快,芳菲还想探个究竟,因此芳菲赶忙说:
“奴婢遵命!”
说完,芳菲便和水寒两个告退出去了,这午后的时光是恬静的,伺候在廊下的宫女在打瞌睡,水寒看了提醒:
“且得伺候太子妃呢,打起精神来!”
宫女吓了一激灵,赶忙应声四下里找事做。
疏桐移步至书房来。秋萝给太子妃端来一盏热茶,躬身说:
“太子妃娘娘请用茶!奴婢就在这外头,你随时吩咐。”
疏桐点点头,秋萝退出去了。疏桐打量着这个书房,这不是皇帝的藏书阁,规模不算大,倒也不小了。如芳菲所见的,各式的博古架上珍玩甚多,但疏桐着眼的是那些书。那些书应是太子个人的藏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上面都分门别类地标着饮食、地理、医药、音律等等。
疏桐在医药那一栏随便抽出一本,一看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疏桐欣喜若狂,这不正是她所梦寐以求的医书吗?疏桐又再抽出几本,有樊阿的《华佗针灸经》,吴普的《吴普本草》,李当之的《本草经》,这后面几本都是有关华佗的,疏桐翻开书粗略一看,书上有介绍华佗的麻沸散,也讲到华佗对外科手术的熟悉程度,这些都是师父所需要的,她如获至宝。疏桐此刻心情激动亢奋,她把这几本书放在案上,准备坐下来细读。
无意中又看到那大腹便便的字画缸,她便从中随手抽出一轴来,放在案上,小心地展开来看,是陆机所写的《平复帖》,疏桐细细地看着,这些字由章草写成,笔法劲健,行气自然。再抽出一轴,是卫瓘的《顿首州民帖》,虽然跟陆机的作品同为章草,但卫瓘的作品到底多了一种飘逸隽秀之美。
这会是一个白痴所收藏的作品吗?疏桐卷起字帖,放回原处,手抚字画缸,细细地想着,但凡涉及两国外交之问题,对当事人往往是百般夸耀,断没有自挑其短之理。提亲时,礼仪使说太子风流倜傥,英勇善战,可坊间传闻太子却是个白痴,这到底孰是孰非呢?
疏桐百思不得其解,回至案前坐下,手中拿着书,却没翻开来,只在那里寻思着。直至宫女掌灯进来,她方才知道此刻已是暮色四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