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和父皇的皇宫里都有莲花池,疏桐从记事起便知那池中盛开的朵朵鲜花叫莲花,小时没太在意;长大了,迷上了学医,只一门心思扑在学医上,也无暇再去欣赏过那些莲花。而她记忆中的莲花,应是父皇第一次为她庆生,在莲花池旁举行的盛宴。
那一晚,接天的莲叶无穷碧,出水的荷花别样红,池中的莲花和泛舟而来的西域舞女可谓是人面荷花相映红。那晚,那些贵妇、淑女,流连荷花池,啧啧称赞,乐而忘返。疏桐跟大姊也曾笑话那些贵妇、淑女孤陋寡闻。
也是到学医之后,疏桐方从师父那里知道莲花浑身是宝:莲子、莲藕可做出美味佳肴;莲蓬、莲叶可入药。疏桐且才知道阿公和父皇宫里的荷花是从中原移植过去的,在她的故国那里,民间原是看不到莲花的,疏桐为曾经笑话过那些贵妇、淑女孤陋寡闻而深感汗颜。
疏桐由此对荷花产生了极浓之兴趣,专门查了医书,发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已开的莲花有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等众多别称,可见中原人对莲花的喜爱和重视。
寿诞过后,吴冕来接闵艾回去了,凝烟也不常来了,倒是太子妃常早起陪着太后到莲花池的回廊坐着,看内侍和宫女采莲。兴致好时,她会带着芳菲及几个内侍和宫女,也驾着一艇小舟跟着一起采莲。
小时看莲花,是远远地观赏;如今,坐在小艇里近距离接触满池莲花,疏桐感觉眼前的莲花比她记忆中的莲花要婀娜得多。
小艇甫入湖中,芳菲便叫起来了:
“公主,奴婢从未曾见过如此娇俏的荷花,这花瓣,这颜色,迷死奴婢了!还有这绿叶,怎如此羡煞人呢?”
“芳菲姑娘,此时的荷花都已是开过了,你若是提前一月前来观赏,那才叫迷死人。”旁边的内侍和宫女,也没了平时的拘谨和局促,他们猜芳菲是不多见荷花的,此时俨然摆出一副行家的姿态。
太子妃坐在舷边微笑不语,由着他们去议论。此时满池莲花几乎没有亭亭玉立的菡萏了,荷花的花瓣已然悉数绽开,阿嫲牡丹苑里供着的观音像的莲花座便是如这般造型。
莲花中间的莲蓬一个个鼓胀饱满,那意思便是:你们再不来采,我就要胀裂开来了。一片片圆润翠绿的荷叶,铺展于水面之上,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任是滚到哪一处,都能映出荷叶上不规则的纹路。而最让疏桐感到神奇的便是荷叶上永远滚动的水珠,还有荷叶为何不会没入水中?
“你们谁能告诉我,这荷叶上的水珠为何一直滚动,却不会落入池中?”芳菲趴在船舷边,注视着荷叶上的水珠问内侍和宫女。
内侍和宫女也趴过去,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说不出话来。
芳菲回头瞧他们:
“你们竟也不知?”
内侍和宫女讪讪地点点头,年年看荷花,竟不知这层缘故。
疏桐伸手抚摸莲叶,细细看着,莲叶上竟有一层蜡质,哦,明白了,疏桐终于解出水珠永远在荷叶上滚动之谜。
“你们没看出这荷叶表面上有一层蜡质吗?就因为这个,水珠方能一直滚动而不流淌开来。”疏桐用她惯有的甜润语调说着。
“太子妃娘娘懂得真多,娘娘不讲,此中道理奴婢等如何得知?”不独芳菲,那些内侍和宫女也极感有趣。
慢着,水面上有什么东西倏忽闪过?看仔细了,是水中欢快的游鱼。疏桐的心霎时间变得柔柔的,就似这湖面上的微波,她情不自禁地吟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太子妃娘娘,你到底喝了多少墨水在肚子里呀?”内侍和宫女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都用崇拜的眼神望着太子妃。
“什么,你们的墨水还能用来喝的?”芳菲转头瞪大眼睛望着这些内侍和宫女,“我们公主是用墨水来写字的。”
这些目不识丁的内侍和宫女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墨水和芳菲说的墨水一不一样,既是墨水,又如何会不一样呢?一个胆子较大的宫女便娇声对太子妃说:
“太子妃娘娘,请你帮奴婢们说说,你写字的墨水,跟奴婢等说的喝进肚子的墨水是不是一个样的?”
疏桐笑了,轻轻地说:
“你们说的都没错,喝进肚子的墨水是指识字、看书所学到的知识;而用来写字的墨水你们都知是何物。”
太子妃的解释清楚易懂,一众内侍和宫女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他们几乎要膜拜太子妃了。
“太子妃娘娘,奴婢等是不是要采莲蓬?”内侍和宫女此前原是知道要采莲蓬的,在别的一些不受待见的主子面前他等也会自作主张,但在渊博的、又受太后器重的太子妃娘娘面前,这些内侍和宫女低下了头。
“也采些莲叶。”
莲叶和莲蓬的药用功效极好,尤其适合太后一类的中老年人,疏桐决定用莲叶和莲蓬给太后做药膳,亲自调理太后身体。
“遵旨!”内侍和宫女快活地采摘起来。
太子妃在延寿宫期间,也即太后寿诞期间、甚至过了寿诞之后,皇后也不知不觉往延寿宫走得勤了些。
皇后是太后看中的儿媳妇,她对太后一直孝顺体贴,太后为孙子下落不明深受煎熬,皇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今看到太子妃嫁过来之后,太后变化如此之大,皇后心里感到万分欣慰。
一日早膳过后,皇后又来了,太子妃采莲去了。太后等皇后坐定后,看着皇后,眼里含笑,打趣说:
“哀家也知道皇后也是喜欢太子妃了,只是不好意思跟哀家抢!”
被婆婆看穿了了心思,皇后脸一热,自嘲地说:
“臣妾有几个胆敢跟母后抢太子妃呢?原不过是看着母后这里热闹些,过来凑凑热闹罢了!”
太后没有接茬,只是幽幽地说:
“想当初,皇帝原便不愿意称帝,是哀家硬逼着他当上这个皇帝的。哀家也并非不了解自个儿的儿子,也非是哀家野心忒大,只是放眼当初,整个皇室混乱不堪,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亟需有人来稳住这个局面呀!哀家只因看到骏儿将来定有君临天下之能力和魄力,因此才定要皇帝登上皇位。哀家心里的诸多苦楚,皇后也是清楚的,尤是娶了王家女之后,后宫便充满戾气和怨气。你说哀家是管不了吗?哀家是不想管吗?哀家是不能管呀!物极必反,投鼠忌器呀!”
皇后听了,忙起身站到太后身边,柔声劝解:
“请母后千万不要气郁伤身,这已然是既成之事实,我们也是回天乏力。”
“哀家跟皇后说这些,并非是吐苦水亦或发牢骚,哀家只是要让皇后记住,骏儿将来再不能如他父皇一般,娶个祸乱宫闱之祸水回来。不是哀家贬低你,”太后继续往下说,“太子妃将来定比你强,她是能给骏儿当个贤内助的。汉时贤后大有人在,司马家的江山应该千秋永固,在骏儿手上发扬光大。”
太后的一番话,说得皇后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但细细思量,太后说的也确是实情,且要没有太后力挺,王芝芳一进宫,自己这个皇后早进冷宫里扫落叶去了。因此上,皇后屏声敛气地听着太后的教诲,神色愈恭敬,愈坚定。
但太后说到此处便打住了,她闭上了眼,再睁开眼时,射出来的又是坚毅果决的光芒,这给了皇后诸多鼓励。
疏桐在延寿宫住了将近一月,在她的调理下,太后这段时间的身体变化极大:目光矍铄,身体健旺,整个人明显比之前更有精气神了。
但太后自身却不知是疏桐调理之结果,有日早上,虞曦帮太后更衣时,太后对虞曦说:
“虞曦,你知不知道,自从太子妃来陪哀家之后,哀家整个人都觉有精气神了。”
虞曦听了,心里暗暗发笑,但她一本正经地说:
“是呀,太子妃便是菩萨赐给太后娘娘的,要不太后怎会如此偏爱太子妃呢?”
太后听了,乐呵呵地笑了。
疏桐在延寿宫住到九月底,十月初一还要和凝烟去庙里祈福呢,二十七那日疏桐先派人回东宫告知水寒备好供品。太子妃要回东宫了,太后甚是不舍,虽仅一个多时辰的路程,但不似住在一起方便。可又不能把太子妃一直霸在延寿宫,东宫才是太子妃的归属。
二十八那日,太后起了个大早,没等虞曦来帮她洗漱更衣,她便自己先起身让值夜的宫女帮她更衣了,等虞曦来了,太后已经收拾停当了。虞曦吃惊不小,忙跪下向太后告罪:
“奴婢该死,今日竟然睡过头了,请太后恕罪!”
“不关你事,是哀家起早了。”太后说话间语无波澜,但虞曦却听出了太后的不舍和留恋,她心中极不是滋味。虞曦小心翼翼地说:
“太后,奴婢先伺候太后用早膳可好?”
“不!等太子妃一起。”太后一口回绝,又再吩咐,“把哀家的佛珠拿来。”
佛珠就挂在太后凤床挂帐子的挂钩上,虞曦赶忙双手取下,挂在太后掌上,扶着太后来到正殿。太后盘腿坐在案前,手指捻着佛珠,闭目念经。
过了半个时辰,太子妃出来了,她看到皇祖母在念经,便在右侧静静地坐下。不一会,太后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睁开眼睛。看到太子妃坐在跟前,她含笑问道:
“皇孙媳来了,如何不告诉皇祖母一声呢?”
“皇祖母念佛,臣孙媳不敢打扰。”太子妃恭敬地回答。
虞曦看太后念完经了,便吩咐传膳。
“来,陪皇祖母用早膳。”太后伸手给太子妃,太子妃急上前双手搀着。
早膳甫一传好,皇后也来了,三代人一起坐下来用早膳。太后吃得甚少,倒是一直帮太子妃布菜舀汤,这原是太子妃服侍太后之事,太后如此做,让太子妃极是惶恐,也吃不下多少。气氛倒变沉闷了,倒是皇后开口了:
“母后,过几天,臣媳陪母后到东宫看看麟儿和嗣儿可好?”
“好,好,多日没见他们,只在初九那日见了一面,人多也没顾及到,想必跟咱们生分了。”说到这两个曾孙,太后也来了兴致。
“不会的,臣孙媳临走时,麟儿还要臣孙媳向太皇祖母问好呢!”太子妃忙接口。太后点点头,说:
“这娃子确是懂事些。”有了说话的主题,气氛缓和了。
用完早膳,太子妃辞别太后和皇后后乘辇回东宫去了。皇后陪太后在廊下站了片刻,又进殿聊了一会儿,皇后也辞别太后回去了。整个延寿宫一下子安静了,太后觉得闷得慌,对虞曦说:
“虞曦,哀家想到荷花池去走走!”
“是,太后娘娘,奴婢这便去安排。”
那一晚,接天的莲叶无穷碧,出水的荷花别样红,池中的莲花和泛舟而来的西域舞女可谓是人面荷花相映红。那晚,那些贵妇、淑女,流连荷花池,啧啧称赞,乐而忘返。疏桐跟大姊也曾笑话那些贵妇、淑女孤陋寡闻。
也是到学医之后,疏桐方从师父那里知道莲花浑身是宝:莲子、莲藕可做出美味佳肴;莲蓬、莲叶可入药。疏桐且才知道阿公和父皇宫里的荷花是从中原移植过去的,在她的故国那里,民间原是看不到莲花的,疏桐为曾经笑话过那些贵妇、淑女孤陋寡闻而深感汗颜。
疏桐由此对荷花产生了极浓之兴趣,专门查了医书,发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已开的莲花有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等众多别称,可见中原人对莲花的喜爱和重视。
寿诞过后,吴冕来接闵艾回去了,凝烟也不常来了,倒是太子妃常早起陪着太后到莲花池的回廊坐着,看内侍和宫女采莲。兴致好时,她会带着芳菲及几个内侍和宫女,也驾着一艇小舟跟着一起采莲。
小时看莲花,是远远地观赏;如今,坐在小艇里近距离接触满池莲花,疏桐感觉眼前的莲花比她记忆中的莲花要婀娜得多。
小艇甫入湖中,芳菲便叫起来了:
“公主,奴婢从未曾见过如此娇俏的荷花,这花瓣,这颜色,迷死奴婢了!还有这绿叶,怎如此羡煞人呢?”
“芳菲姑娘,此时的荷花都已是开过了,你若是提前一月前来观赏,那才叫迷死人。”旁边的内侍和宫女,也没了平时的拘谨和局促,他们猜芳菲是不多见荷花的,此时俨然摆出一副行家的姿态。
太子妃坐在舷边微笑不语,由着他们去议论。此时满池莲花几乎没有亭亭玉立的菡萏了,荷花的花瓣已然悉数绽开,阿嫲牡丹苑里供着的观音像的莲花座便是如这般造型。
莲花中间的莲蓬一个个鼓胀饱满,那意思便是:你们再不来采,我就要胀裂开来了。一片片圆润翠绿的荷叶,铺展于水面之上,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任是滚到哪一处,都能映出荷叶上不规则的纹路。而最让疏桐感到神奇的便是荷叶上永远滚动的水珠,还有荷叶为何不会没入水中?
“你们谁能告诉我,这荷叶上的水珠为何一直滚动,却不会落入池中?”芳菲趴在船舷边,注视着荷叶上的水珠问内侍和宫女。
内侍和宫女也趴过去,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说不出话来。
芳菲回头瞧他们:
“你们竟也不知?”
内侍和宫女讪讪地点点头,年年看荷花,竟不知这层缘故。
疏桐伸手抚摸莲叶,细细看着,莲叶上竟有一层蜡质,哦,明白了,疏桐终于解出水珠永远在荷叶上滚动之谜。
“你们没看出这荷叶表面上有一层蜡质吗?就因为这个,水珠方能一直滚动而不流淌开来。”疏桐用她惯有的甜润语调说着。
“太子妃娘娘懂得真多,娘娘不讲,此中道理奴婢等如何得知?”不独芳菲,那些内侍和宫女也极感有趣。
慢着,水面上有什么东西倏忽闪过?看仔细了,是水中欢快的游鱼。疏桐的心霎时间变得柔柔的,就似这湖面上的微波,她情不自禁地吟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太子妃娘娘,你到底喝了多少墨水在肚子里呀?”内侍和宫女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都用崇拜的眼神望着太子妃。
“什么,你们的墨水还能用来喝的?”芳菲转头瞪大眼睛望着这些内侍和宫女,“我们公主是用墨水来写字的。”
这些目不识丁的内侍和宫女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墨水和芳菲说的墨水一不一样,既是墨水,又如何会不一样呢?一个胆子较大的宫女便娇声对太子妃说:
“太子妃娘娘,请你帮奴婢们说说,你写字的墨水,跟奴婢等说的喝进肚子的墨水是不是一个样的?”
疏桐笑了,轻轻地说:
“你们说的都没错,喝进肚子的墨水是指识字、看书所学到的知识;而用来写字的墨水你们都知是何物。”
太子妃的解释清楚易懂,一众内侍和宫女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他们几乎要膜拜太子妃了。
“太子妃娘娘,奴婢等是不是要采莲蓬?”内侍和宫女此前原是知道要采莲蓬的,在别的一些不受待见的主子面前他等也会自作主张,但在渊博的、又受太后器重的太子妃娘娘面前,这些内侍和宫女低下了头。
“也采些莲叶。”
莲叶和莲蓬的药用功效极好,尤其适合太后一类的中老年人,疏桐决定用莲叶和莲蓬给太后做药膳,亲自调理太后身体。
“遵旨!”内侍和宫女快活地采摘起来。
太子妃在延寿宫期间,也即太后寿诞期间、甚至过了寿诞之后,皇后也不知不觉往延寿宫走得勤了些。
皇后是太后看中的儿媳妇,她对太后一直孝顺体贴,太后为孙子下落不明深受煎熬,皇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今看到太子妃嫁过来之后,太后变化如此之大,皇后心里感到万分欣慰。
一日早膳过后,皇后又来了,太子妃采莲去了。太后等皇后坐定后,看着皇后,眼里含笑,打趣说:
“哀家也知道皇后也是喜欢太子妃了,只是不好意思跟哀家抢!”
被婆婆看穿了了心思,皇后脸一热,自嘲地说:
“臣妾有几个胆敢跟母后抢太子妃呢?原不过是看着母后这里热闹些,过来凑凑热闹罢了!”
太后没有接茬,只是幽幽地说:
“想当初,皇帝原便不愿意称帝,是哀家硬逼着他当上这个皇帝的。哀家也并非不了解自个儿的儿子,也非是哀家野心忒大,只是放眼当初,整个皇室混乱不堪,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亟需有人来稳住这个局面呀!哀家只因看到骏儿将来定有君临天下之能力和魄力,因此才定要皇帝登上皇位。哀家心里的诸多苦楚,皇后也是清楚的,尤是娶了王家女之后,后宫便充满戾气和怨气。你说哀家是管不了吗?哀家是不想管吗?哀家是不能管呀!物极必反,投鼠忌器呀!”
皇后听了,忙起身站到太后身边,柔声劝解:
“请母后千万不要气郁伤身,这已然是既成之事实,我们也是回天乏力。”
“哀家跟皇后说这些,并非是吐苦水亦或发牢骚,哀家只是要让皇后记住,骏儿将来再不能如他父皇一般,娶个祸乱宫闱之祸水回来。不是哀家贬低你,”太后继续往下说,“太子妃将来定比你强,她是能给骏儿当个贤内助的。汉时贤后大有人在,司马家的江山应该千秋永固,在骏儿手上发扬光大。”
太后的一番话,说得皇后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但细细思量,太后说的也确是实情,且要没有太后力挺,王芝芳一进宫,自己这个皇后早进冷宫里扫落叶去了。因此上,皇后屏声敛气地听着太后的教诲,神色愈恭敬,愈坚定。
但太后说到此处便打住了,她闭上了眼,再睁开眼时,射出来的又是坚毅果决的光芒,这给了皇后诸多鼓励。
疏桐在延寿宫住了将近一月,在她的调理下,太后这段时间的身体变化极大:目光矍铄,身体健旺,整个人明显比之前更有精气神了。
但太后自身却不知是疏桐调理之结果,有日早上,虞曦帮太后更衣时,太后对虞曦说:
“虞曦,你知不知道,自从太子妃来陪哀家之后,哀家整个人都觉有精气神了。”
虞曦听了,心里暗暗发笑,但她一本正经地说:
“是呀,太子妃便是菩萨赐给太后娘娘的,要不太后怎会如此偏爱太子妃呢?”
太后听了,乐呵呵地笑了。
疏桐在延寿宫住到九月底,十月初一还要和凝烟去庙里祈福呢,二十七那日疏桐先派人回东宫告知水寒备好供品。太子妃要回东宫了,太后甚是不舍,虽仅一个多时辰的路程,但不似住在一起方便。可又不能把太子妃一直霸在延寿宫,东宫才是太子妃的归属。
二十八那日,太后起了个大早,没等虞曦来帮她洗漱更衣,她便自己先起身让值夜的宫女帮她更衣了,等虞曦来了,太后已经收拾停当了。虞曦吃惊不小,忙跪下向太后告罪:
“奴婢该死,今日竟然睡过头了,请太后恕罪!”
“不关你事,是哀家起早了。”太后说话间语无波澜,但虞曦却听出了太后的不舍和留恋,她心中极不是滋味。虞曦小心翼翼地说:
“太后,奴婢先伺候太后用早膳可好?”
“不!等太子妃一起。”太后一口回绝,又再吩咐,“把哀家的佛珠拿来。”
佛珠就挂在太后凤床挂帐子的挂钩上,虞曦赶忙双手取下,挂在太后掌上,扶着太后来到正殿。太后盘腿坐在案前,手指捻着佛珠,闭目念经。
过了半个时辰,太子妃出来了,她看到皇祖母在念经,便在右侧静静地坐下。不一会,太后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睁开眼睛。看到太子妃坐在跟前,她含笑问道:
“皇孙媳来了,如何不告诉皇祖母一声呢?”
“皇祖母念佛,臣孙媳不敢打扰。”太子妃恭敬地回答。
虞曦看太后念完经了,便吩咐传膳。
“来,陪皇祖母用早膳。”太后伸手给太子妃,太子妃急上前双手搀着。
早膳甫一传好,皇后也来了,三代人一起坐下来用早膳。太后吃得甚少,倒是一直帮太子妃布菜舀汤,这原是太子妃服侍太后之事,太后如此做,让太子妃极是惶恐,也吃不下多少。气氛倒变沉闷了,倒是皇后开口了:
“母后,过几天,臣媳陪母后到东宫看看麟儿和嗣儿可好?”
“好,好,多日没见他们,只在初九那日见了一面,人多也没顾及到,想必跟咱们生分了。”说到这两个曾孙,太后也来了兴致。
“不会的,臣孙媳临走时,麟儿还要臣孙媳向太皇祖母问好呢!”太子妃忙接口。太后点点头,说:
“这娃子确是懂事些。”有了说话的主题,气氛缓和了。
用完早膳,太子妃辞别太后和皇后后乘辇回东宫去了。皇后陪太后在廊下站了片刻,又进殿聊了一会儿,皇后也辞别太后回去了。整个延寿宫一下子安静了,太后觉得闷得慌,对虞曦说:
“虞曦,哀家想到荷花池去走走!”
“是,太后娘娘,奴婢这便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