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太后去荷花池散心,单说疏桐回到东宫,水寒已经带着一众内侍和宫女迎在殿外了。太子妃一下辇,众人便齐刷刷跪下来:
“奴婢恭迎太子妃娘娘回宫!”
太子妃温和地说:
“都起来吧!”
庾良娣和乔良娣也带着两个王子过来施礼:
“妾婢叩见太子妃!”
“儿臣参见母妃!”
“免礼!免礼!”太子妃笑容满面,俯身一手一个,扶起两个王子。
此时刚好是午膳时间,太子妃对两个良娣说:
“两位良娣便留下一起陪本宫用午膳吧!”
“是!”两位良娣恭敬地回答。司马麟转头拉起司马嗣的小手,兴奋地拍打自己的小手,司马嗣转头看看太子妃,一丝羞涩挂在脸上。等太子妃进寝宫换了衣裳,出来喝了茶,水寒便吩咐传膳了。
司马麟这时走到太子妃身边,太子妃拉起司马麟的手,司马麟乖巧地偎着太子妃,太子妃柔声问:
“母妃不在,麟儿有否乖乖听话?”
司马麟抬起脸快活地回答:
“当然有了,母妃你为何去了如许之久,你不要麟儿了吗?”
疏桐搂着司马麟说:
“母妃怎会不不爱麟儿呢?只因太皇祖母那里需要母妃帮手,因此母妃便要多帮帮太皇祖母呀!”
太子妃说这话时,一旁的芳菲分明看到庾良娣一脸不屑,芳菲心中极是不快。
“那母妃为何不带着麟儿一起去看望太皇祖母呀?麟儿也想去看望太皇祖母呀!麟儿那日去了,太皇祖母也没有陪麟儿。”
“那一日皇祖母要陪大人说话,下回母妃去看望太皇祖母时便带上麟儿、嗣儿一起去。对了,”疏桐回答着司马麟,想起皇后说过过几天要陪太后来东宫,转头对坐在两侧的两位良娣说,“过几天,太后和皇后娘娘要来看望两个王子,你们先准备准备!”
“是,太子妃娘娘!”两位良娣躬身回答。
“噢,太皇祖母要来看我们了。”司马麟雀跃欢呼,司马嗣偎在他母亲怀里,面无表情地看司马麟。
疏桐看着司马嗣,心里纳闷:这娃子怎的如此沉得住气?事事都不关心,是受他母亲影响所致,还是天生如此?
就在这当口,膳食已摆上来了,司马麟抬头对太子妃说:
“母妃,麟儿能跟你坐一起吗?”
“能,母妃这不是叫麟儿过来了吗?嗣儿,”小王子对自己如此亲近,疏桐甚是高兴,说着转头问司马嗣,她知道司马嗣绝没想过要跟她坐一起的念头,但还是问一句,“你呢,要不要坐过来?”
出乎疏桐意料的是,司马嗣听了,竟然点点头,也走过去了。疏桐心里释然,娃子的天性也是爱热闹的,但愿乔良娣不要引导错误了才好!
虽然“寝不言,食不语”是皇家的规矩,芳菲和水寒分别帮两位小王子布菜,两位小王子规规矩矩地用膳,这餐午膳大家用得甚是尽兴。用完了最后一道甜品,漱口抹嘴之后,太子妃对芳菲和水寒说:
“本宫和两位良娣到东湖那边去走走消消食,你俩吃完了便一起过来!”
庾良娣听了“东湖”两字甚是刺耳,冷然地抬头望向太子妃,没料到水寒正望过来,庾良娣赶紧伸手向儿子:
“大王子过来!”
司马麟没有起身,芳菲和水寒躬身对太子妃说:
“是!”
距上次水寒带疏桐来这东湖乘凉已有两三个月了,疏桐看过了延寿宫的荷花池之后,也想再好好看看东宫的荷花池了。
此刻正是午时末,内侍和宫女都在吃午饭,花园里甚是安静。太子妃在前,秋萝和绿穗各自牵着司马麟和司马嗣的小手。司马麟挣脱秋萝的手,跑前去拉母妃的手,疏桐回头微笑着拉起司马麟的小手,其实疏桐的手也不大,握着司马麟的手刚刚好。两位良娣跟在后面,他们走走停停,慢慢悠悠地走了许久,才来到东回廊这里。疏桐记得那时的荷花刚刚盛放,一片片荷叶就像撑开的绿色大伞覆盖在水面上,风过时,犹如一块在风中起伏的巨大绿绸。可此时的荷花已然开过了,也被采了一大半了,颇有“荷尽已无擎雨盖”之感。
他们走进东阁亭里在大石案前围坐下来,司马麟挨着疏桐,疏桐问了两位良娣一些日常闲话,乔良娣不善言辞,庾良娣对谈话似乎不感兴趣,太子妃一问,庾良娣一答。其实这般谈话是无趣至极的,可司马麟极是兴奋,再看司马嗣,挨着他母亲,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太子妃低头问司马麟:
“麟儿平时有无午休之习惯?”
司马麟甚是机智,就在太子妃转头看司马嗣之时,司马麟便在看着太子妃,此时见太子妃问自己,司马麟就回答说:
“麟儿平时有午休之习惯,只是今天不困,麟儿还想跟母妃在一起。”
“麟儿,母妃暂时不去太皇祖母那里,我们每天都能见面,因此麟儿每天都要午休的,这样方能快高长大。”
司马麟还想再央求多待片刻,庾良娣忙起身对太子妃说:
“太子妃娘娘,妾婢如今便带麟儿回去休息,太子妃也回去休息休息吧。”
乔良娣也跟着起身对太子妃说:
“太子妃娘娘,妾婢告退。”
太子妃点点头说:
“去吧!”
司马麟依依不舍地对太子妃说:
“母妃要记得来陪麟儿哈。”
太子妃微笑着说:
“母妃记住了。”
两位良娣各自带着小王子走出亭子,水寒和芳菲就带着内侍和宫女提着食盒来了,太子妃让她俩还是在旁坐下。此时天气舒爽,不用摇扇子什么的,便让秋萝和绿穗回去吃饭。内侍过来把食盒搁在水寒这边的石桌上,又退回长廊那边去了。
太子妃望着远处的莲花池问水寒:
“水寒,内侍和宫女眼下的事情是不是采莲?”
“是的,太子妃娘娘!”水寒站起身回答。
“你坐着说便好,”太子妃接着问道,“那采上来的莲作何用处?”
“禀太子妃娘娘,采上来的莲都存入膳食房,由御厨派人处理,”水寒说起这些,如数家珍,“制成藕粉呀、藕干呀、莲蓉呀或者生晒,莲叶晒干了就送太医院入药。”
太子妃听完点点头:
“本宫说呢,这一池的莲花就该有它们的去处的。”
“是呢,太子妃娘娘,不独这些莲藕,这花园中的花花草草且都是宝呢,皆有它们之去处,一年下来能节省不少的采购费呢!”水寒听太子妃夸她,也来了精神。
“哦,这些都是何人经手?”疏桐寻思着,东宫竟也多人才。
“是奴婢和宇文总管一起打理的。”水寒认真地回话。
“想不到水寒竟有如此能耐,”太子妃听了水寒这话,更惊讶了,“本宫原以为这些花花草草便是用来观赏的,却原来还有收益的。”
“也不是奴婢有能耐,这都得益于太后娘娘的教导,”水寒听太子妃夸她,显得有些不安,“奴婢原是和虞曦一起伺候太后娘娘的,太子殿下被皇上立为储君之后要搬来东宫,太后怕殿下没有得力助手,就拨一个身边的人来伺候殿下,但太后离不开虞曦,因此便派奴婢过来东宫伺候了。”
水寒这番话,说得太子妃心里肃然起敬,这哪里是太后离不开虞曦,分明是水寒比虞曦能干,而太后又看重太子,因此才派一个得力的干将过来伺候。疏桐极想接着问水寒有关太子一事,但话在嘴边打滚,想起上回水寒回的话,便决定别自讨无趣。芳菲看出太子妃的意思,她甚想开口问,但太子妃用眼神制止住了她。芳菲张张口,又合拢了,然后撅起嘴巴。
“水寒,你一介女子,竟有如此魄力,看来本宫今后要跟你学的东西多了。不是本宫妄自菲薄,”太子妃心悦诚服地说,“本宫原以为治国理事是男人之事,本宫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便好,可天下事并非是如此的。”
“太子妃娘娘的确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便如太后娘娘,”水寒听出太子妃是诚心诚意在跟她交谈,也放开了,坦诚地对太子妃说,“太后娘娘一直便是在做自己喜欢做之事。太后娘娘栽培皇上,原可以跟皇上一起听政、大权独揽的,但太后娘娘没有如此做,太后娘娘说她不愿影响皇上的治国能力。”
“原来如此,”疏桐不禁对太后肃然起敬,“皇祖母虽身居深宫,但是忧国忧民,本宫自愧不能替皇祖母分忧。”
“太子妃娘娘过谦了,以太子妃之能力,将来不在太后娘娘之下,这也是太后娘娘器重太子妃之原因。”水寒也不清楚,在太子妃面前,本不该自己说的话也说出来了,因此急忙打住,“太子妃娘娘,奴婢说得太多了,太子妃该回去午休了!”
“也好!”疏桐也感觉出水寒的不安,“我们慢慢再谈吧!”
一回到寝宫,芳菲就抱怨公主:
“公主,你为何不让奴婢问易女官呢?奴婢怎么也不相信太子殿下会是个白痴。”
“既是不相信,更不该问呀,”疏桐耐心地说,“你想想,若太子日后回来了,知道我们当他是白痴,他心里会作何感想?且天下无不透风之墙,今日这番问话,日后必将传及整个东宫,乃至皇宫,那时太子将如何自处,我等不成了嚼舌之辈?”
“我的天,公主就是公主,奴婢真是蠢极,好在公主及时制止,不然非铸成大错不可。”芳菲恍然大悟,吓得吐出了舌头。
“你当知祸从口出,心中有疑原是非不可问,可问话之前细思量,自是能少却诸多事端。你看庾良娣,”疏桐耐心地对芳菲说,“便不是个轻易将话说出口之人,缝制寿袍时,你何曾见她多说一句话?”
“对呀,奴婢还问过庾良娣怎么不爱说话呢!她只是笑笑,也没有回答奴婢,倒是水寒看了奴婢一眼,眼神颇有些含意。公主没有提起,奴婢倒忘了此事,”芳菲至心悦诚服地夸完公主,又抱怨说,“这个庾良娣绝不是省油的灯,她方才看着公主说话,便是一脸不屑,也不知她是何居心。”
“背后莫论人是非,多看、多学水寒做事。”疏桐轻轻地说。
“奴婢明白了,公主先休息片刻吧!”芳菲心领神会,扶公主躺下。
“奴婢恭迎太子妃娘娘回宫!”
太子妃温和地说:
“都起来吧!”
庾良娣和乔良娣也带着两个王子过来施礼:
“妾婢叩见太子妃!”
“儿臣参见母妃!”
“免礼!免礼!”太子妃笑容满面,俯身一手一个,扶起两个王子。
此时刚好是午膳时间,太子妃对两个良娣说:
“两位良娣便留下一起陪本宫用午膳吧!”
“是!”两位良娣恭敬地回答。司马麟转头拉起司马嗣的小手,兴奋地拍打自己的小手,司马嗣转头看看太子妃,一丝羞涩挂在脸上。等太子妃进寝宫换了衣裳,出来喝了茶,水寒便吩咐传膳了。
司马麟这时走到太子妃身边,太子妃拉起司马麟的手,司马麟乖巧地偎着太子妃,太子妃柔声问:
“母妃不在,麟儿有否乖乖听话?”
司马麟抬起脸快活地回答:
“当然有了,母妃你为何去了如许之久,你不要麟儿了吗?”
疏桐搂着司马麟说:
“母妃怎会不不爱麟儿呢?只因太皇祖母那里需要母妃帮手,因此母妃便要多帮帮太皇祖母呀!”
太子妃说这话时,一旁的芳菲分明看到庾良娣一脸不屑,芳菲心中极是不快。
“那母妃为何不带着麟儿一起去看望太皇祖母呀?麟儿也想去看望太皇祖母呀!麟儿那日去了,太皇祖母也没有陪麟儿。”
“那一日皇祖母要陪大人说话,下回母妃去看望太皇祖母时便带上麟儿、嗣儿一起去。对了,”疏桐回答着司马麟,想起皇后说过过几天要陪太后来东宫,转头对坐在两侧的两位良娣说,“过几天,太后和皇后娘娘要来看望两个王子,你们先准备准备!”
“是,太子妃娘娘!”两位良娣躬身回答。
“噢,太皇祖母要来看我们了。”司马麟雀跃欢呼,司马嗣偎在他母亲怀里,面无表情地看司马麟。
疏桐看着司马嗣,心里纳闷:这娃子怎的如此沉得住气?事事都不关心,是受他母亲影响所致,还是天生如此?
就在这当口,膳食已摆上来了,司马麟抬头对太子妃说:
“母妃,麟儿能跟你坐一起吗?”
“能,母妃这不是叫麟儿过来了吗?嗣儿,”小王子对自己如此亲近,疏桐甚是高兴,说着转头问司马嗣,她知道司马嗣绝没想过要跟她坐一起的念头,但还是问一句,“你呢,要不要坐过来?”
出乎疏桐意料的是,司马嗣听了,竟然点点头,也走过去了。疏桐心里释然,娃子的天性也是爱热闹的,但愿乔良娣不要引导错误了才好!
虽然“寝不言,食不语”是皇家的规矩,芳菲和水寒分别帮两位小王子布菜,两位小王子规规矩矩地用膳,这餐午膳大家用得甚是尽兴。用完了最后一道甜品,漱口抹嘴之后,太子妃对芳菲和水寒说:
“本宫和两位良娣到东湖那边去走走消消食,你俩吃完了便一起过来!”
庾良娣听了“东湖”两字甚是刺耳,冷然地抬头望向太子妃,没料到水寒正望过来,庾良娣赶紧伸手向儿子:
“大王子过来!”
司马麟没有起身,芳菲和水寒躬身对太子妃说:
“是!”
距上次水寒带疏桐来这东湖乘凉已有两三个月了,疏桐看过了延寿宫的荷花池之后,也想再好好看看东宫的荷花池了。
此刻正是午时末,内侍和宫女都在吃午饭,花园里甚是安静。太子妃在前,秋萝和绿穗各自牵着司马麟和司马嗣的小手。司马麟挣脱秋萝的手,跑前去拉母妃的手,疏桐回头微笑着拉起司马麟的小手,其实疏桐的手也不大,握着司马麟的手刚刚好。两位良娣跟在后面,他们走走停停,慢慢悠悠地走了许久,才来到东回廊这里。疏桐记得那时的荷花刚刚盛放,一片片荷叶就像撑开的绿色大伞覆盖在水面上,风过时,犹如一块在风中起伏的巨大绿绸。可此时的荷花已然开过了,也被采了一大半了,颇有“荷尽已无擎雨盖”之感。
他们走进东阁亭里在大石案前围坐下来,司马麟挨着疏桐,疏桐问了两位良娣一些日常闲话,乔良娣不善言辞,庾良娣对谈话似乎不感兴趣,太子妃一问,庾良娣一答。其实这般谈话是无趣至极的,可司马麟极是兴奋,再看司马嗣,挨着他母亲,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太子妃低头问司马麟:
“麟儿平时有无午休之习惯?”
司马麟甚是机智,就在太子妃转头看司马嗣之时,司马麟便在看着太子妃,此时见太子妃问自己,司马麟就回答说:
“麟儿平时有午休之习惯,只是今天不困,麟儿还想跟母妃在一起。”
“麟儿,母妃暂时不去太皇祖母那里,我们每天都能见面,因此麟儿每天都要午休的,这样方能快高长大。”
司马麟还想再央求多待片刻,庾良娣忙起身对太子妃说:
“太子妃娘娘,妾婢如今便带麟儿回去休息,太子妃也回去休息休息吧。”
乔良娣也跟着起身对太子妃说:
“太子妃娘娘,妾婢告退。”
太子妃点点头说:
“去吧!”
司马麟依依不舍地对太子妃说:
“母妃要记得来陪麟儿哈。”
太子妃微笑着说:
“母妃记住了。”
两位良娣各自带着小王子走出亭子,水寒和芳菲就带着内侍和宫女提着食盒来了,太子妃让她俩还是在旁坐下。此时天气舒爽,不用摇扇子什么的,便让秋萝和绿穗回去吃饭。内侍过来把食盒搁在水寒这边的石桌上,又退回长廊那边去了。
太子妃望着远处的莲花池问水寒:
“水寒,内侍和宫女眼下的事情是不是采莲?”
“是的,太子妃娘娘!”水寒站起身回答。
“你坐着说便好,”太子妃接着问道,“那采上来的莲作何用处?”
“禀太子妃娘娘,采上来的莲都存入膳食房,由御厨派人处理,”水寒说起这些,如数家珍,“制成藕粉呀、藕干呀、莲蓉呀或者生晒,莲叶晒干了就送太医院入药。”
太子妃听完点点头:
“本宫说呢,这一池的莲花就该有它们的去处的。”
“是呢,太子妃娘娘,不独这些莲藕,这花园中的花花草草且都是宝呢,皆有它们之去处,一年下来能节省不少的采购费呢!”水寒听太子妃夸她,也来了精神。
“哦,这些都是何人经手?”疏桐寻思着,东宫竟也多人才。
“是奴婢和宇文总管一起打理的。”水寒认真地回话。
“想不到水寒竟有如此能耐,”太子妃听了水寒这话,更惊讶了,“本宫原以为这些花花草草便是用来观赏的,却原来还有收益的。”
“也不是奴婢有能耐,这都得益于太后娘娘的教导,”水寒听太子妃夸她,显得有些不安,“奴婢原是和虞曦一起伺候太后娘娘的,太子殿下被皇上立为储君之后要搬来东宫,太后怕殿下没有得力助手,就拨一个身边的人来伺候殿下,但太后离不开虞曦,因此便派奴婢过来东宫伺候了。”
水寒这番话,说得太子妃心里肃然起敬,这哪里是太后离不开虞曦,分明是水寒比虞曦能干,而太后又看重太子,因此才派一个得力的干将过来伺候。疏桐极想接着问水寒有关太子一事,但话在嘴边打滚,想起上回水寒回的话,便决定别自讨无趣。芳菲看出太子妃的意思,她甚想开口问,但太子妃用眼神制止住了她。芳菲张张口,又合拢了,然后撅起嘴巴。
“水寒,你一介女子,竟有如此魄力,看来本宫今后要跟你学的东西多了。不是本宫妄自菲薄,”太子妃心悦诚服地说,“本宫原以为治国理事是男人之事,本宫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便好,可天下事并非是如此的。”
“太子妃娘娘的确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便如太后娘娘,”水寒听出太子妃是诚心诚意在跟她交谈,也放开了,坦诚地对太子妃说,“太后娘娘一直便是在做自己喜欢做之事。太后娘娘栽培皇上,原可以跟皇上一起听政、大权独揽的,但太后娘娘没有如此做,太后娘娘说她不愿影响皇上的治国能力。”
“原来如此,”疏桐不禁对太后肃然起敬,“皇祖母虽身居深宫,但是忧国忧民,本宫自愧不能替皇祖母分忧。”
“太子妃娘娘过谦了,以太子妃之能力,将来不在太后娘娘之下,这也是太后娘娘器重太子妃之原因。”水寒也不清楚,在太子妃面前,本不该自己说的话也说出来了,因此急忙打住,“太子妃娘娘,奴婢说得太多了,太子妃该回去午休了!”
“也好!”疏桐也感觉出水寒的不安,“我们慢慢再谈吧!”
一回到寝宫,芳菲就抱怨公主:
“公主,你为何不让奴婢问易女官呢?奴婢怎么也不相信太子殿下会是个白痴。”
“既是不相信,更不该问呀,”疏桐耐心地说,“你想想,若太子日后回来了,知道我们当他是白痴,他心里会作何感想?且天下无不透风之墙,今日这番问话,日后必将传及整个东宫,乃至皇宫,那时太子将如何自处,我等不成了嚼舌之辈?”
“我的天,公主就是公主,奴婢真是蠢极,好在公主及时制止,不然非铸成大错不可。”芳菲恍然大悟,吓得吐出了舌头。
“你当知祸从口出,心中有疑原是非不可问,可问话之前细思量,自是能少却诸多事端。你看庾良娣,”疏桐耐心地对芳菲说,“便不是个轻易将话说出口之人,缝制寿袍时,你何曾见她多说一句话?”
“对呀,奴婢还问过庾良娣怎么不爱说话呢!她只是笑笑,也没有回答奴婢,倒是水寒看了奴婢一眼,眼神颇有些含意。公主没有提起,奴婢倒忘了此事,”芳菲至心悦诚服地夸完公主,又抱怨说,“这个庾良娣绝不是省油的灯,她方才看着公主说话,便是一脸不屑,也不知她是何居心。”
“背后莫论人是非,多看、多学水寒做事。”疏桐轻轻地说。
“奴婢明白了,公主先休息片刻吧!”芳菲心领神会,扶公主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