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这日,凝烟如约邀太子妃一起去进香,只是比之前沉默了许多,看着好似消瘦了不少。疏桐关切地问:
“高平公主,有何心事,能否跟我说说?”
凝烟勉强一笑说:
“皇嫂叫我凝烟就好!皇嫂不用担心,我没事。”
凝烟既如此说,疏桐便不再问。
进香过后,屈指算来已有十多日过去了,还未见太后和皇后到东宫来,到底是来抑或不来,疏桐心中也没底了。这日疏桐巡视回来,正思量着,内侍突然来报:
“禀太子妃娘娘,延寿宫的内侍费仁在宫门口,跟护卫说是虞女官派他来的。”
“哦,那便是太后娘娘要过来了。”疏桐闻得内侍禀报,心中定下来,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她命费仁来见。
费仁进到凤仪宫,太子妃正端坐殿中,跟前只有水寒躬身站着在回话,见费仁进来了,水寒就打住了。也不知为何,费仁有些怵太子妃,太子妃在延寿宫的那段时间,他尽量不在太子妃跟前露面,因此站在太子妃跟前,太子妃对费仁并无任何印象,费仁赶紧跪下给太子妃娘娘磕头:
“奴才叩见太子妃娘娘!禀太子妃娘娘,虞女官派奴才过来禀告太子妃娘娘,明日十五,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要过东宫来看两位小王子。”
日子过得可真快,明日便是十五了,回来东宫已然过去半月了,疏桐心中暗暗感慨。
“你回去回虞女官,太子妃娘娘早已命人着手准备迎接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凤驾诸事宜,请虞女官宽心……”太子妃还未开口,水寒已经回答了费仁,然后从荷包里掏出一点碎银递过去,“这是太子妃娘娘打赏你的,快谢过娘娘!”
费仁接过银子,连磕几个响头:
“奴才谢太子妃娘娘!谢易女官!”
“去吧!”水寒淡淡地说。
“是!”费仁躬身退出去了。
从费仁进来到出去,时间极短,疏桐自始至终未曾说一句话,她又一次见识了水寒的魄力。等费仁出了殿,水寒才躬身对太子妃说:
“请娘娘恕罪!娘娘跟前,原没奴婢开口之份,但奴婢老早便觉得这个费仁有问题,不想让他在太子妃娘娘这里探得一丝口风。”
“奇怪,他是皇祖母宫里之人,本宫在延寿宫住了个把月,貌似从未见到过他呢?”疏桐听了水寒的话,再一寻思,也觉纳闷。
“这个奴才鸡贼得很,娘娘在明他在暗,如此个心术不正之人,奴婢弄不清虞曦为何偏要用他,”水寒也是在斟酌着,“奴婢总觉这奴才早晚会搞些事出来。”
“哟,易女官真是个女诸葛,”芳菲走出来,刚好听到水寒这话,打趣说,“总能未卜先知。”
疏桐看到水寒的脸红了,便说:
“先别管这奴才之事,虽然才刚巡视过,你俩眼下还得再去各处吩咐准备做好明日迎凤驾诸事,特别是两位良娣那里,太后和皇后此次过来为的就是看两位小王子的。”
“是,太子妃娘娘,奴婢这便和芳菲姑娘分头去吩咐两位良娣,再到各处去安排布置。来,”水寒回了太子妃,转身拉起芳菲之手,“我们走吧!”
走出殿外,水寒对站在廊下的内侍和宫女说:
“你们不要站着了,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明日过来,你们眼下该干嘛干嘛去。洒扫庭院时,角角落落之处皆要打扫一番,太后眼里容不得肮脏东西。”
“是,易女官!”内侍和宫女连忙躬身回答,尔后各自忙开了。
“易女官,你做事就是雷厉风行!”芳菲边走边夸水寒。
“非是我做事雷厉风行,时间久了,你也会如此,”水寒知道芳菲不是在损人,“这帮人极会偷懒,你得拿出些气势来。”
她俩走后,疏桐也站起身走出庭院看那些盆栽,她知道太后极注重这些花花草草的。还不错,都修剪得精巧雅致,疏桐拿起花剪,将边边角角之处又修剪了一番,感到满意了,方转身进去看书。
晚膳过后,疏桐边喝茶,边拿起案上的书来翻看。水寒禀道:
“太子妃,明早接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凤驾事宜皆已安排妥当,不知娘娘还有何需要吩咐的?”
太子妃抬头微笑说:
“你办事,本宫甚是放心,只是要告知两位良娣明日需早些带两位小王子过来。”
“这个奴婢方才已亲自去传过话,等下顺道再去说一声。”水寒躬身说。
疏桐点点头说:
“明早接驾,今晚叫一干人等都早些用饭,然后回去歇着吧!”
水寒和芳菲照样到侧殿用饭,饭毕伺候太子妃洗漱歇下,她俩也各自洗漱歇去。夜方二更,整个东宫便沉寂下来了。
翌日寅时,一弯残月挂在东方天际,墨蓝的空中晓星明灭,透出的是清冷的寒意。整个东宫灯火通明,烛光映照在庭中的花卉上,露珠莹润闪耀。此时众多内侍和宫女皆早早到凤仪宫来听差,膳食房炊烟袅袅,各色食馔的香味慢慢浸润在深秋的寒气中。
洒扫庭院,摆好时馔,巳时光景,太后和皇后的凤辇便到来了,排场如太子妃第一次接驾一般,只是这一次没有到听训门去迎驾,且接驾之人换成两位良娣而已。两位良娣扶着太后和皇后进到凤仪宫坐定,众人跪拜,礼毕,太后眼神落在庾良娣身后的宫女身上,说道:
“绒花,用心学礼数,过些日子,便过凤仪宫来服侍太子妃。”
这个跟公主长得酷似的宫女原来叫绒花,芳菲心想。
绒花赶紧过来跪下磕头,诚惶诚恐地说:
“奴婢遵太后娘娘懿旨!”
“麟儿、嗣儿,到太皇祖母这来,”太后向两位小王子招手,并拍拍身侧的位置说,“太皇祖母看看你俩长高了多少。”
司马麟闻言,学大人迈开步子过去了,司马嗣还在忸怩着,乔良娣忙推了他一把,他才不情不愿地像个小老头走过去。太后看着面有不悦之色,皇后也是摇摇头,乔良娣自是颇多尴尬。
太后和皇后逗两个娃子说了会话,又跟太子妃叙了些话,已是午膳时间了。内侍和宫女传膳进来,太后等用毕午膳之后,太子妃原想请太后和皇后到东阁亭去坐着说会子话的,但此时的东阁亭秋风飒飒,确实不宜久坐。太后和皇后便在这凤仪宫四周走走看看,无论是殿中的风格或是庭中的花草,确是比太子妃来之前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太后心下满意,一直逗留至午后用了点心方尽兴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无甚大事,一切按部就班地运转,日子过得紧凑而平淡,转眼便是冬至来临了,逢年过节家宴设在太子妃的凤仪宫,这是皇家的规矩。冬至这一日也是两位良娣带着小王子到凤仪宫来用晚膳,疏桐对主膳之一的“汤圆”深感兴趣,水寒说:
“太子妃,太子殿下没出征前,宫里是会做艾叶丸子的。”
“那又是如何做法?”疏桐好奇地问。
“就是择取艾草嫩叶,捣碎之后加入糯米粉再加水揉成团,搓成这般丸子,等哪天奴婢来教太子妃。”水寒边舀起汤圆奉给太子妃,边说。
“甚好!”疏桐接过汤圆说。
司马麟素喜甜食,吃了大半碗。
冬至过后的一天,水寒向太子妃禀告说:
“禀太子妃,再过十多日便是腊八节了,也叫腊祭,这日要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两位小王子要到宫中参加太庙的祭祀。”
“哦,宫中还有腊八节之说?”疏桐愣了愣,寻思了下说,“届时派宇文总管带两位小王子进宫可好?”
“也是好的!”水寒说完告退。
过年是皇家大事,由腊八这一日开始便要张罗过年事宜,疏桐呢,虽说不用她操心琐屑之事,也有芳菲和水寒辅助,但要管理整个东宫的事务,终归是不得闲。
一晃眼就是小年廿四,延寿宫里照样做八宝糯米糕,这是太子小时喜欢吃的,太后每年皆命人制作。如今司马麟也喜欢吃,太后今年特意吩咐虞曦多弄些送东宫去。申时左右,虞曦亲自去寿膳房装盒,弄好了之后,正想叫人,费仁钻到虞曦跟前来:
“虞女官,有何事情奴才可以代劳的?”
“年关时节怎会无事,好,就你了,赶紧骑马将八宝糯米糕送到东宫去,凉了就不好吃了。”有人听差就行,虞曦也没多想费仁为何也到寿膳房来,且此时也还没到传膳时间。
“是!虞女官,寿膳房的外头拴着几匹马,奴才借用一匹可好?”费仁接过食盒问虞曦。
“去吧!”虞曦叮嘱了一句,“快去快回,我这里人手不够呢!”
“是,奴才去了,虞女官。”费仁提着食盒跑出去了。
费仁驾马一路狂奔,来至东宫,下马提着食盒气喘吁吁地跑至凤仪宫,站在廊外的内侍和宫女说太子妃不在。费仁正犹豫着不知该怎办好,恰好水寒来了,费仁赶紧向水寒问安:
“易女官好,虞女官命奴才送八宝糯米糕来。”
水寒看到费仁手中提着食盒,便知是八宝糯米糕,但对于费仁的再次出现,她心中甚感不快。这种不快,水寒到底没有在表面流露出来,且还照样给了赏银:
“辛苦你了,这点碎银子拿去。”
费仁双手接过,躬身说:
“谢谢易女官打赏!宫里还要奴才去跑腿,奴才去了。”
水寒点点头,吩咐人将食盒提进去。
酉时左右,两位良娣皆带着小王子到凤仪宫来,向太子妃行过礼之后,便一起坐下来用晚膳。菜上案之时,水寒端起银碗,用银筷子从每一样菜里夹一点出来,夹八宝糯米糕时她特意多夹一些,内侍过来接了,拿去喂关在笼子里的那条白色的胖嘟嘟的狗子。看狗子吃得津津有味,无甚异样,内侍回去禀报水寒:
“易女官,安好!”
水寒点点头,方给太子妃和小王子布菜,司马麟看到八宝糯米糕时极欢喜,但水寒只给他盛了半碗,也给司马嗣盛了半碗。司马麟吃完了,望着太子妃,还想要吃,疏桐才想开口,水寒便先说了:
“大王子,太皇祖母的教诲你忘记了吗?凡菜肴皆不能超过三箸,奴婢给你添点别的。”
司马麟委委屈屈地哦了一声,疏桐看着怪心疼的,但既是宫中规矩,没的去破了这个规矩,因此疏桐当没看见。水寒给大王子夹了一块桂荔糕,司马麟也吃得开心。小娃子不能多吃,疏桐也便没了动那八宝糯米糕的心思了,不知为何,看太子妃没动八宝糯米糕,庾良娣和乔良娣也没动。膳后,太子妃将剩下的菜都赏给芳菲、水寒和宇文亮了,这三人如同约定了似的,也都没动那道八宝糯米糕,八宝糯米糕最后的去处竟也不甚了了。
膳后,两位良娣陪太子妃坐着喝了一会儿茶,两位小王子过去逗那狗子玩,狗子许是吃撑了,任两位小王子如何逗引,趴在笼子里就是懒得动。戌时左右,两位良娣方带着小王子各自回去了。
芳菲和水寒饭后服侍太子妃洗漱完毕,两人方各自去洗漱收拾一番,芳菲回来在疏桐身边躺下,陪公主说了会话,这一日的琐碎事务也算是完结了。
至半夜时分,静璧苑那里,服侍司马麟的侍婢匆匆忙忙地跑去叫庾良娣:
“不好了,不好了,良娣,大王子上吐下泻地一直呕个不停,绒花姐姐没法了,才派奴婢来请良娣。”
庾良娣正睡得迷迷糊糊地,猛听到侍婢之话,吓得失魂落魄,连滚带爬起身,手抖得连衣裳都穿不利索了,侍婢忙过来帮她穿好。还没等衣裳穿整齐,庾良娣就掰开侍婢,急匆匆地跑到司马麟的寝室去,一边急派人去告知水寒和宇文总管,同时也派人去请太医。宇文亮和水寒闻报,匆匆赶来,问庾良娣道:
“庾良娣,大王子用过晚膳之后是否还另外吃了何物?”
庾良娣有些不悦地说:
“这是不相信我呢!从太子妃处回来之后,麟儿说肚子有些不适,绒花帮着揉揉便躺下了……莫不是被绒花揉坏了肚子?”
宇文亮和水寒均不吭声,过了半个时辰后,卢太医是方到,卢太医一到便帮司马麟把脉,他闭目在司马麟的手腕上按压片刻,对庾良娣说:
“良娣,大王子的脉象似是中毒。”
“中……中毒?”庾良娣着实被唬到了,她努力回想白日里儿子吃过的所有东西,她也跟着儿子吃了,如今也是好好的没事。而晚膳时大家都是陪着太子妃一起用膳的,除此司马麟也没用其他东西呀。庾良娣焦急地问卢太医:
“卢太医能否诊断出大王子到底中的是何毒?”
卢太医听了说:
“大王子请把舌头吐出来给下官看看。”
绒花赶紧把灯端过来,让卢太医能够看得清楚些,卢太医仔细瞧过司马麟的舌苔之后说:
“从脉象及舌苔来看,大王子中的毒应该不重,毒药的剂量不大。待下官开上几剂药,熬来帮大王子服下,应无大碍。”
这时乔良娣的侍婢匆匆赶来,向水寒和总管躬身说:
“易女官,宇文总管,二王子也中毒了,请太医过去瞧瞧。”
水寒对卢太医说:
“奴婢正寻思着呢,二王子该不会有事吧,一想便来。如此看来,两位小王子中的毒是一样的。卢太医,若两位小王子中的毒是一样的,能否服同样的解药。”
卢太医正写方子,他停下笔来说:
“按理是可以的,但怕是两位小王子的体质不一样,因此用药的剂量也许有所不同,还是等下官给大王子开好药方过去看看二王子为妥!”
宇文亮也说:
“咱家也觉该是如此方妥,那便辛苦卢太医走一趟了。”
太医院有人当值,卢太医写好方子之后,叫一个内侍赶紧到太医院去抓药回来煎煮。这边卢太医收拾好药箱,跟宇文亮和水寒一起来到沐秀阁。架子床上,二王子正倚在乔良娣怀里呕吐,他边吐边哭,乔良娣抱着二王子也泪汪汪的。水寒瞅一眼乔良娣,过去握住二王子之手,抽出手帕上前给二王子揩拭眼泪。卢太医赶紧放下药箱帮二王子把脉,二王子的脉象比较虚滑,应是比大王子所中之毒还深,再看二王子的舌苔,又厚又黄的,便是脾胃虚弱又加上中毒所致。给二王子开的药方比大王子的便有难度了,解毒不可太猛,且又要固本扶正。卢太医握笔思索着,宇文亮紧张地问:
“卢太医,是不是有些麻烦?”
“是有些棘手,容下官细细想来。”卢太医沉声说。乔良娣听得此话吓得浑身哆嗦,水寒冷声说:
“乔良娣,有卢太医在,你无需担心。”
过了许久,卢太医方开毕药方,照样让内侍赶紧去太医院抓药回来煎上。
“高平公主,有何心事,能否跟我说说?”
凝烟勉强一笑说:
“皇嫂叫我凝烟就好!皇嫂不用担心,我没事。”
凝烟既如此说,疏桐便不再问。
进香过后,屈指算来已有十多日过去了,还未见太后和皇后到东宫来,到底是来抑或不来,疏桐心中也没底了。这日疏桐巡视回来,正思量着,内侍突然来报:
“禀太子妃娘娘,延寿宫的内侍费仁在宫门口,跟护卫说是虞女官派他来的。”
“哦,那便是太后娘娘要过来了。”疏桐闻得内侍禀报,心中定下来,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她命费仁来见。
费仁进到凤仪宫,太子妃正端坐殿中,跟前只有水寒躬身站着在回话,见费仁进来了,水寒就打住了。也不知为何,费仁有些怵太子妃,太子妃在延寿宫的那段时间,他尽量不在太子妃跟前露面,因此站在太子妃跟前,太子妃对费仁并无任何印象,费仁赶紧跪下给太子妃娘娘磕头:
“奴才叩见太子妃娘娘!禀太子妃娘娘,虞女官派奴才过来禀告太子妃娘娘,明日十五,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要过东宫来看两位小王子。”
日子过得可真快,明日便是十五了,回来东宫已然过去半月了,疏桐心中暗暗感慨。
“你回去回虞女官,太子妃娘娘早已命人着手准备迎接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凤驾诸事宜,请虞女官宽心……”太子妃还未开口,水寒已经回答了费仁,然后从荷包里掏出一点碎银递过去,“这是太子妃娘娘打赏你的,快谢过娘娘!”
费仁接过银子,连磕几个响头:
“奴才谢太子妃娘娘!谢易女官!”
“去吧!”水寒淡淡地说。
“是!”费仁躬身退出去了。
从费仁进来到出去,时间极短,疏桐自始至终未曾说一句话,她又一次见识了水寒的魄力。等费仁出了殿,水寒才躬身对太子妃说:
“请娘娘恕罪!娘娘跟前,原没奴婢开口之份,但奴婢老早便觉得这个费仁有问题,不想让他在太子妃娘娘这里探得一丝口风。”
“奇怪,他是皇祖母宫里之人,本宫在延寿宫住了个把月,貌似从未见到过他呢?”疏桐听了水寒的话,再一寻思,也觉纳闷。
“这个奴才鸡贼得很,娘娘在明他在暗,如此个心术不正之人,奴婢弄不清虞曦为何偏要用他,”水寒也是在斟酌着,“奴婢总觉这奴才早晚会搞些事出来。”
“哟,易女官真是个女诸葛,”芳菲走出来,刚好听到水寒这话,打趣说,“总能未卜先知。”
疏桐看到水寒的脸红了,便说:
“先别管这奴才之事,虽然才刚巡视过,你俩眼下还得再去各处吩咐准备做好明日迎凤驾诸事,特别是两位良娣那里,太后和皇后此次过来为的就是看两位小王子的。”
“是,太子妃娘娘,奴婢这便和芳菲姑娘分头去吩咐两位良娣,再到各处去安排布置。来,”水寒回了太子妃,转身拉起芳菲之手,“我们走吧!”
走出殿外,水寒对站在廊下的内侍和宫女说:
“你们不要站着了,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明日过来,你们眼下该干嘛干嘛去。洒扫庭院时,角角落落之处皆要打扫一番,太后眼里容不得肮脏东西。”
“是,易女官!”内侍和宫女连忙躬身回答,尔后各自忙开了。
“易女官,你做事就是雷厉风行!”芳菲边走边夸水寒。
“非是我做事雷厉风行,时间久了,你也会如此,”水寒知道芳菲不是在损人,“这帮人极会偷懒,你得拿出些气势来。”
她俩走后,疏桐也站起身走出庭院看那些盆栽,她知道太后极注重这些花花草草的。还不错,都修剪得精巧雅致,疏桐拿起花剪,将边边角角之处又修剪了一番,感到满意了,方转身进去看书。
晚膳过后,疏桐边喝茶,边拿起案上的书来翻看。水寒禀道:
“太子妃,明早接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凤驾事宜皆已安排妥当,不知娘娘还有何需要吩咐的?”
太子妃抬头微笑说:
“你办事,本宫甚是放心,只是要告知两位良娣明日需早些带两位小王子过来。”
“这个奴婢方才已亲自去传过话,等下顺道再去说一声。”水寒躬身说。
疏桐点点头说:
“明早接驾,今晚叫一干人等都早些用饭,然后回去歇着吧!”
水寒和芳菲照样到侧殿用饭,饭毕伺候太子妃洗漱歇下,她俩也各自洗漱歇去。夜方二更,整个东宫便沉寂下来了。
翌日寅时,一弯残月挂在东方天际,墨蓝的空中晓星明灭,透出的是清冷的寒意。整个东宫灯火通明,烛光映照在庭中的花卉上,露珠莹润闪耀。此时众多内侍和宫女皆早早到凤仪宫来听差,膳食房炊烟袅袅,各色食馔的香味慢慢浸润在深秋的寒气中。
洒扫庭院,摆好时馔,巳时光景,太后和皇后的凤辇便到来了,排场如太子妃第一次接驾一般,只是这一次没有到听训门去迎驾,且接驾之人换成两位良娣而已。两位良娣扶着太后和皇后进到凤仪宫坐定,众人跪拜,礼毕,太后眼神落在庾良娣身后的宫女身上,说道:
“绒花,用心学礼数,过些日子,便过凤仪宫来服侍太子妃。”
这个跟公主长得酷似的宫女原来叫绒花,芳菲心想。
绒花赶紧过来跪下磕头,诚惶诚恐地说:
“奴婢遵太后娘娘懿旨!”
“麟儿、嗣儿,到太皇祖母这来,”太后向两位小王子招手,并拍拍身侧的位置说,“太皇祖母看看你俩长高了多少。”
司马麟闻言,学大人迈开步子过去了,司马嗣还在忸怩着,乔良娣忙推了他一把,他才不情不愿地像个小老头走过去。太后看着面有不悦之色,皇后也是摇摇头,乔良娣自是颇多尴尬。
太后和皇后逗两个娃子说了会话,又跟太子妃叙了些话,已是午膳时间了。内侍和宫女传膳进来,太后等用毕午膳之后,太子妃原想请太后和皇后到东阁亭去坐着说会子话的,但此时的东阁亭秋风飒飒,确实不宜久坐。太后和皇后便在这凤仪宫四周走走看看,无论是殿中的风格或是庭中的花草,确是比太子妃来之前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太后心下满意,一直逗留至午后用了点心方尽兴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无甚大事,一切按部就班地运转,日子过得紧凑而平淡,转眼便是冬至来临了,逢年过节家宴设在太子妃的凤仪宫,这是皇家的规矩。冬至这一日也是两位良娣带着小王子到凤仪宫来用晚膳,疏桐对主膳之一的“汤圆”深感兴趣,水寒说:
“太子妃,太子殿下没出征前,宫里是会做艾叶丸子的。”
“那又是如何做法?”疏桐好奇地问。
“就是择取艾草嫩叶,捣碎之后加入糯米粉再加水揉成团,搓成这般丸子,等哪天奴婢来教太子妃。”水寒边舀起汤圆奉给太子妃,边说。
“甚好!”疏桐接过汤圆说。
司马麟素喜甜食,吃了大半碗。
冬至过后的一天,水寒向太子妃禀告说:
“禀太子妃,再过十多日便是腊八节了,也叫腊祭,这日要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两位小王子要到宫中参加太庙的祭祀。”
“哦,宫中还有腊八节之说?”疏桐愣了愣,寻思了下说,“届时派宇文总管带两位小王子进宫可好?”
“也是好的!”水寒说完告退。
过年是皇家大事,由腊八这一日开始便要张罗过年事宜,疏桐呢,虽说不用她操心琐屑之事,也有芳菲和水寒辅助,但要管理整个东宫的事务,终归是不得闲。
一晃眼就是小年廿四,延寿宫里照样做八宝糯米糕,这是太子小时喜欢吃的,太后每年皆命人制作。如今司马麟也喜欢吃,太后今年特意吩咐虞曦多弄些送东宫去。申时左右,虞曦亲自去寿膳房装盒,弄好了之后,正想叫人,费仁钻到虞曦跟前来:
“虞女官,有何事情奴才可以代劳的?”
“年关时节怎会无事,好,就你了,赶紧骑马将八宝糯米糕送到东宫去,凉了就不好吃了。”有人听差就行,虞曦也没多想费仁为何也到寿膳房来,且此时也还没到传膳时间。
“是!虞女官,寿膳房的外头拴着几匹马,奴才借用一匹可好?”费仁接过食盒问虞曦。
“去吧!”虞曦叮嘱了一句,“快去快回,我这里人手不够呢!”
“是,奴才去了,虞女官。”费仁提着食盒跑出去了。
费仁驾马一路狂奔,来至东宫,下马提着食盒气喘吁吁地跑至凤仪宫,站在廊外的内侍和宫女说太子妃不在。费仁正犹豫着不知该怎办好,恰好水寒来了,费仁赶紧向水寒问安:
“易女官好,虞女官命奴才送八宝糯米糕来。”
水寒看到费仁手中提着食盒,便知是八宝糯米糕,但对于费仁的再次出现,她心中甚感不快。这种不快,水寒到底没有在表面流露出来,且还照样给了赏银:
“辛苦你了,这点碎银子拿去。”
费仁双手接过,躬身说:
“谢谢易女官打赏!宫里还要奴才去跑腿,奴才去了。”
水寒点点头,吩咐人将食盒提进去。
酉时左右,两位良娣皆带着小王子到凤仪宫来,向太子妃行过礼之后,便一起坐下来用晚膳。菜上案之时,水寒端起银碗,用银筷子从每一样菜里夹一点出来,夹八宝糯米糕时她特意多夹一些,内侍过来接了,拿去喂关在笼子里的那条白色的胖嘟嘟的狗子。看狗子吃得津津有味,无甚异样,内侍回去禀报水寒:
“易女官,安好!”
水寒点点头,方给太子妃和小王子布菜,司马麟看到八宝糯米糕时极欢喜,但水寒只给他盛了半碗,也给司马嗣盛了半碗。司马麟吃完了,望着太子妃,还想要吃,疏桐才想开口,水寒便先说了:
“大王子,太皇祖母的教诲你忘记了吗?凡菜肴皆不能超过三箸,奴婢给你添点别的。”
司马麟委委屈屈地哦了一声,疏桐看着怪心疼的,但既是宫中规矩,没的去破了这个规矩,因此疏桐当没看见。水寒给大王子夹了一块桂荔糕,司马麟也吃得开心。小娃子不能多吃,疏桐也便没了动那八宝糯米糕的心思了,不知为何,看太子妃没动八宝糯米糕,庾良娣和乔良娣也没动。膳后,太子妃将剩下的菜都赏给芳菲、水寒和宇文亮了,这三人如同约定了似的,也都没动那道八宝糯米糕,八宝糯米糕最后的去处竟也不甚了了。
膳后,两位良娣陪太子妃坐着喝了一会儿茶,两位小王子过去逗那狗子玩,狗子许是吃撑了,任两位小王子如何逗引,趴在笼子里就是懒得动。戌时左右,两位良娣方带着小王子各自回去了。
芳菲和水寒饭后服侍太子妃洗漱完毕,两人方各自去洗漱收拾一番,芳菲回来在疏桐身边躺下,陪公主说了会话,这一日的琐碎事务也算是完结了。
至半夜时分,静璧苑那里,服侍司马麟的侍婢匆匆忙忙地跑去叫庾良娣:
“不好了,不好了,良娣,大王子上吐下泻地一直呕个不停,绒花姐姐没法了,才派奴婢来请良娣。”
庾良娣正睡得迷迷糊糊地,猛听到侍婢之话,吓得失魂落魄,连滚带爬起身,手抖得连衣裳都穿不利索了,侍婢忙过来帮她穿好。还没等衣裳穿整齐,庾良娣就掰开侍婢,急匆匆地跑到司马麟的寝室去,一边急派人去告知水寒和宇文总管,同时也派人去请太医。宇文亮和水寒闻报,匆匆赶来,问庾良娣道:
“庾良娣,大王子用过晚膳之后是否还另外吃了何物?”
庾良娣有些不悦地说:
“这是不相信我呢!从太子妃处回来之后,麟儿说肚子有些不适,绒花帮着揉揉便躺下了……莫不是被绒花揉坏了肚子?”
宇文亮和水寒均不吭声,过了半个时辰后,卢太医是方到,卢太医一到便帮司马麟把脉,他闭目在司马麟的手腕上按压片刻,对庾良娣说:
“良娣,大王子的脉象似是中毒。”
“中……中毒?”庾良娣着实被唬到了,她努力回想白日里儿子吃过的所有东西,她也跟着儿子吃了,如今也是好好的没事。而晚膳时大家都是陪着太子妃一起用膳的,除此司马麟也没用其他东西呀。庾良娣焦急地问卢太医:
“卢太医能否诊断出大王子到底中的是何毒?”
卢太医听了说:
“大王子请把舌头吐出来给下官看看。”
绒花赶紧把灯端过来,让卢太医能够看得清楚些,卢太医仔细瞧过司马麟的舌苔之后说:
“从脉象及舌苔来看,大王子中的毒应该不重,毒药的剂量不大。待下官开上几剂药,熬来帮大王子服下,应无大碍。”
这时乔良娣的侍婢匆匆赶来,向水寒和总管躬身说:
“易女官,宇文总管,二王子也中毒了,请太医过去瞧瞧。”
水寒对卢太医说:
“奴婢正寻思着呢,二王子该不会有事吧,一想便来。如此看来,两位小王子中的毒是一样的。卢太医,若两位小王子中的毒是一样的,能否服同样的解药。”
卢太医正写方子,他停下笔来说:
“按理是可以的,但怕是两位小王子的体质不一样,因此用药的剂量也许有所不同,还是等下官给大王子开好药方过去看看二王子为妥!”
宇文亮也说:
“咱家也觉该是如此方妥,那便辛苦卢太医走一趟了。”
太医院有人当值,卢太医写好方子之后,叫一个内侍赶紧到太医院去抓药回来煎煮。这边卢太医收拾好药箱,跟宇文亮和水寒一起来到沐秀阁。架子床上,二王子正倚在乔良娣怀里呕吐,他边吐边哭,乔良娣抱着二王子也泪汪汪的。水寒瞅一眼乔良娣,过去握住二王子之手,抽出手帕上前给二王子揩拭眼泪。卢太医赶紧放下药箱帮二王子把脉,二王子的脉象比较虚滑,应是比大王子所中之毒还深,再看二王子的舌苔,又厚又黄的,便是脾胃虚弱又加上中毒所致。给二王子开的药方比大王子的便有难度了,解毒不可太猛,且又要固本扶正。卢太医握笔思索着,宇文亮紧张地问:
“卢太医,是不是有些麻烦?”
“是有些棘手,容下官细细想来。”卢太医沉声说。乔良娣听得此话吓得浑身哆嗦,水寒冷声说:
“乔良娣,有卢太医在,你无需担心。”
过了许久,卢太医方开毕药方,照样让内侍赶紧去太医院抓药回来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