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九月,太后寿诞之际,由于儿子称帝仅几个月,太后为了笼络大臣,在延寿宫举行寿宴,邀请命妇进宫宴饮。此举让众命妇大为欢欣,深感受到重视,因而回府后鼓动各自夫君为新帝做事,吴华君稍稍松了口气。寿宴结束之后,此时已是太子的流响坐在太后身边,一边帮皇祖母剥核桃,一边对皇祖母说:
“皇祖母,你赐寿宴,让朝中肱骨之臣更加尽心尽力。老百姓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如今也终于可安定下来了,孙儿盼着从今往后能够国泰民安。所以,孙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吴华君颇感意外地看着皇孙,鼓励他:
“在皇祖母面前,骏儿不必犹豫,尽管说。”
“皇祖母,孙儿想举办一场上元节盛会,与民同乐。”
吴华君吃惊地看着自己的皇孙,即便她早已看好这个皇孙,她为儿子谋这个皇位也为的是这个皇孙,但她万万没想到皇孙的胸襟和韬略竟超过自己的期盼。吴华君笑了,笑得热泪盈眶,流响惊惶地用袖子帮皇祖母擦泪,跟皇祖母告罪:
“皇祖母勿哭,孙儿错了,不该提此不着边际之想法。”
“不,骏儿,”吴华君一把搂过皇孙,激动地说,“皇祖母太高兴了,你小小年纪便能心系黎民,关心百姓疾苦,将来必定是个明君,皇祖母没有看错!”
“孙儿一路看着黎民百姓颠沛流离,极是凄苦,一个盛会也仅是安抚民心而已,孙儿想的是有朝一日,能让百姓人人丰衣足食。”
吴华君听至此,她放开孙子,热切地说:
“骏儿说举办上元节盛会,是否胸中已有成竹?且不说此时国库虚空、百废待兴,但凡有些银子在手,你父皇早想着修建皇宫来了,总将这西北王府当皇宫,终不是长久之计。举办上元节盛会,此间重重困难,骏儿可想到否?”
流响坐好了,跟皇祖母说出了自己的通盘计划,吴华君越听越吃惊。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竟有如此谋略,这是菩萨赐予她的。吴华君热泪盈眶,频频点头,当即叫颜镛去请司马弘前来。
司马弘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君王,当这个皇帝已是勉为其难了,尤其当这个捉衿见肘的皇帝更是使他极为难堪。一听颜镛说太后要筹办哪门子盛会请皇帝前去相商,司马弘头更疼,因此无精打采来到延寿宫。流响看到父皇,赶紧起身施礼,司马弘摆摆手。吴华君早猜到儿子定会是这副熊样的了,因此不等皇帝坐下,她便先发制人:
“皇帝,上元节这个盛会,一切都不用你费心,你只负责拨款和派人便行。”
“母后,这款项才是最要命之问题,连年征战,我们又是刚起家,百废待兴,何来这余钱筹办盛会?”司马弘双手一摊,叹气坐下。
吴华君听儿子如此一说,转头望向孙子,流响对父皇拱手说:
“父皇,儿臣有一个提议,父皇听听看可行不可行。”
司马弘狐疑地看着儿子,流响不慌不忙地说:
“父皇,皇祖母也跟儿臣说国库虚空,但这不等于官员和皇亲国戚府里也皆虚空,特别是那些皇亲国戚和士族,有些竟是富可敌国的。父皇可下一道圣旨:盛会期间筹款,各级官员,从十到一级的官阶出资由纹银五十两到五百两,家里的读书郎选一优秀者,无须科考即可升为秀才;皇亲国戚一千两起捐,上不封顶,捐资最多者前十名可得世袭爵位;富商具皆捐资,凡捐资一千两者,在花灯旁搭棚架,只卖他家货品;平头百姓,每家派一壮丁参加盛会筹建。”
看着儿子如此侃侃而谈,司马弘惊呆了,大半天方回过神来问儿子:
“这是皇儿之提议,还是你东宫辅臣之提议?”
“此是儿臣与皇祖母商量所得。”流响自信地回答。
司马弘听了,望望母亲,太后自豪地点点头,心中暗夸皇孙福慧双修。若非是亲耳所闻,司马弘极难相信这样的提议出自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即便是母亲也极难有此番高见,儿子聪慧过人自是令人难以置信。
“那好,皇儿回去写个奏本,后日早朝时宣布。等等,”司马弘想了想,又说,“便让大司乐卫梵协助皇儿,可好?”
“儿臣谢过父皇!”
说是让卫梵协助太子,实则由卫梵全盘筹办……
这边延寿宫里太后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彼处王昭仪从延寿宫出来坐上马车后,马车一路碾着积雪,回到了锦绣宫殿外。众人下了马车,司马骆骃蹬蹬蹬跑过去拉起司马麟的手,两人手牵手一步步迈上台阶。庾良娣跟着王昭仪进了殿,这个锦绣宫,庾良娣第一次来。毫不夸张地说,庾良娣觉着自己来到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她无法描绘这殿里面的奢华,这殿里的铺排跟外面雪白的天地绝对是一个反差。单就那个白玉镶黄金的屏风,庾良娣便知价格不菲的了,但她不知不菲到何程度。庾良娣只知王昭仪这宫里的摆设,十之八九是王昭仪的娘家进献的,王昭仪的娘家可是琅琊士族,富堪敌国的士族!
司马骆骃拉着司马麟进他的寝室去了,王昭仪看着庾良娣那目不识丁的样子,她自鸣得意地在案前坐下,居高临下地说:
“来人,给庾良娣赐座。”
宫女应声拿来坐垫,庾良娣叩谢,侧身坐下。两个宫女端来茶盏,一个宫女端给庾良娣,庾良娣双手接过,奉给王昭仪。王昭仪摆摆手,从另一个宫女手上接过茶盏,揭开盏盖,看着盏里的茶,轻轻地拨着上面的茶沫,淡淡地说:
“太子离宫,东宫里的一切事务皆是你在打理吧?”
庾良娣躬身说:
“禀昭仪娘娘,原是妾婢在打理的,太子妃来后,便由她打理了。”
“凭她?”王昭仪语带不屑,头也不抬,眼睛依旧没有离开茶盏。她也不喝茶,就那么一直拨着,“一个番外的野丫头,有何能耐?”
庾良娣没有出声,她且知那个番外的野丫头是有能耐的,但她想清楚王昭仪说此话的目的是哪般。
王昭仪把茶盏搁在案上,抬头盯着庾良娣:
“想不想让她滚?”
庾良娣心里咯噔一下,跪趴下来,诚惶诚恐地说:
“娘娘要妾婢做何事,请娘娘吩咐!”
“本宫没要你做何事,本宫统领六宫,见不得不平之事,只想帮你将属于你的夺回来。”王昭仪一字一句,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如能如愿,妾婢愿为娘娘当牛做马!”庾良娣匍匐着说。
“你起来吧!本宫即刻便要陪皇上出宫去参加盛会,就不留你了。对了,”王昭仪眼中露出傲然的笑意,“你去是不去的?”
“禀昭仪娘娘,太子殿下不在宫中,妾婢等不可随便出宫。”庾良娣有些遗憾地说。
“你想去吗?若是想去,本宫可以带你去呀!不过……”王芝芳盛气十足地说,稍微顿了下,却又说,“本宫为你备了食盒,你带回东宫去过灯节也是极好的。王韶,你去带大王子出来,让人将食盒提出来放到庾良娣的马车上。”
“是,娘娘!”王韶应了一声,走了。
说实话,庾良娣是想跟着王昭仪去赏灯会的,但王昭仪却就此打住了,庾良娣甚是失望,只能强打笑脸迎合。
接着,王昭仪皮笑肉不笑地说:
“你想要重新掌管东宫,就要听我的吩咐。”
“娘娘吩咐,妾婢无不听从。”庾良娣热切地说。
王芝芳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庾良娣听得心惊胆战,她不敢听从更不敢拒绝。正不知如何是好时,王韶带着司马麟出来了,骆骃也跟着出来对王芝芳说:
“母妃,让麟儿跟我们一起去赏灯会嘛!”
“放肆!庾良娣还要回东宫管理事务,”王芝芳面带愠色,“你父皇就要接我们去赏灯会了,还不快去更衣。”
看王昭仪这样子,庾良娣更不敢说什么了,只能带着司马麟告退。
王芝芳打发走了庾良娣,随后走进寝室,让王韶给她精心地梳妆打扮,王韶用心地帮王昭仪妆扮一番,然后过去衣橱那边帮王昭仪挑选今晚要穿的锦袍。
王昭仪说:
“你还是找出本宫进宫前的那个上元节穿的那套水绿色的裙子来与本宫穿吧!”
王韶听了,走过去在第三个衣柜里取出王芝芳所要的裙子,过来帮王昭仪穿上。裙子一穿上,王韶便赞不绝口:
“还是那么合身,娘娘的身材就是好。娘娘真是得天独厚,娘娘尽管生了四皇子,身材还是无人能比。”
王韶说着想了想,又过去在衣橱里的一个暗格里掏了一会子,掏出一枚墨绿色的玉簪子来,走过来奉给王昭仪,问道:
“娘娘,这枚簪子你从没有戴过,今晚上戴吗?还有,那件银白色的水貂斗篷,娘娘好久没披过了,奴婢去找出来。”
王昭仪颇为意外地接过玉簪子,嘴角微微扬起,眼里似乎泛起泪光,她的思绪飘到了七年前的那个上元节,在时空上跟太后的思绪接上了轨。
此刻鹤汀岛上,也在准备上元节事宜。海岛上较之去年热闹多了,因今年搬上海岛的士兵亲属,比去年翻倍。小一些的娃子一大早便提着大人做好的花灯,追逐着,又凑在一处各自炫耀自己父亲的手艺了得;大些的娃子则自己制作花灯,他们用白萝卜、胡萝卜、南瓜等挖成一个个精致的花灯,等夜里再在灯腹中点上烛火,自是美极了。女娃子的一双巧手便用在编辫子上,插上采来的鲜花,戴上自制的步摇,等着今晚看花灯、猜灯谜去。他们虽不知猜灯谜是如何一回事,也还是极期待。
在一片浓密的树荫下,卫梵带着一干人等在准备今晚猜灯谜的事宜,流响走过来望望,卫梵看了迎过去。流响拔下挂在树干上的一个灯笼,笑着对卫梵说道:
“卫大哥,你的大手笔,仍是精彩如故。”
卫梵望着流响笑笑说:
“这个呀,简直不值一提,遥想当年,那才叫不易。”
“是呀!当年,若非是你,凭我再有主意也是白搭。”流响回答,两个人的思绪接入了太后和王昭仪的时空隧道。
“皇祖母,你赐寿宴,让朝中肱骨之臣更加尽心尽力。老百姓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如今也终于可安定下来了,孙儿盼着从今往后能够国泰民安。所以,孙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吴华君颇感意外地看着皇孙,鼓励他:
“在皇祖母面前,骏儿不必犹豫,尽管说。”
“皇祖母,孙儿想举办一场上元节盛会,与民同乐。”
吴华君吃惊地看着自己的皇孙,即便她早已看好这个皇孙,她为儿子谋这个皇位也为的是这个皇孙,但她万万没想到皇孙的胸襟和韬略竟超过自己的期盼。吴华君笑了,笑得热泪盈眶,流响惊惶地用袖子帮皇祖母擦泪,跟皇祖母告罪:
“皇祖母勿哭,孙儿错了,不该提此不着边际之想法。”
“不,骏儿,”吴华君一把搂过皇孙,激动地说,“皇祖母太高兴了,你小小年纪便能心系黎民,关心百姓疾苦,将来必定是个明君,皇祖母没有看错!”
“孙儿一路看着黎民百姓颠沛流离,极是凄苦,一个盛会也仅是安抚民心而已,孙儿想的是有朝一日,能让百姓人人丰衣足食。”
吴华君听至此,她放开孙子,热切地说:
“骏儿说举办上元节盛会,是否胸中已有成竹?且不说此时国库虚空、百废待兴,但凡有些银子在手,你父皇早想着修建皇宫来了,总将这西北王府当皇宫,终不是长久之计。举办上元节盛会,此间重重困难,骏儿可想到否?”
流响坐好了,跟皇祖母说出了自己的通盘计划,吴华君越听越吃惊。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竟有如此谋略,这是菩萨赐予她的。吴华君热泪盈眶,频频点头,当即叫颜镛去请司马弘前来。
司马弘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君王,当这个皇帝已是勉为其难了,尤其当这个捉衿见肘的皇帝更是使他极为难堪。一听颜镛说太后要筹办哪门子盛会请皇帝前去相商,司马弘头更疼,因此无精打采来到延寿宫。流响看到父皇,赶紧起身施礼,司马弘摆摆手。吴华君早猜到儿子定会是这副熊样的了,因此不等皇帝坐下,她便先发制人:
“皇帝,上元节这个盛会,一切都不用你费心,你只负责拨款和派人便行。”
“母后,这款项才是最要命之问题,连年征战,我们又是刚起家,百废待兴,何来这余钱筹办盛会?”司马弘双手一摊,叹气坐下。
吴华君听儿子如此一说,转头望向孙子,流响对父皇拱手说:
“父皇,儿臣有一个提议,父皇听听看可行不可行。”
司马弘狐疑地看着儿子,流响不慌不忙地说:
“父皇,皇祖母也跟儿臣说国库虚空,但这不等于官员和皇亲国戚府里也皆虚空,特别是那些皇亲国戚和士族,有些竟是富可敌国的。父皇可下一道圣旨:盛会期间筹款,各级官员,从十到一级的官阶出资由纹银五十两到五百两,家里的读书郎选一优秀者,无须科考即可升为秀才;皇亲国戚一千两起捐,上不封顶,捐资最多者前十名可得世袭爵位;富商具皆捐资,凡捐资一千两者,在花灯旁搭棚架,只卖他家货品;平头百姓,每家派一壮丁参加盛会筹建。”
看着儿子如此侃侃而谈,司马弘惊呆了,大半天方回过神来问儿子:
“这是皇儿之提议,还是你东宫辅臣之提议?”
“此是儿臣与皇祖母商量所得。”流响自信地回答。
司马弘听了,望望母亲,太后自豪地点点头,心中暗夸皇孙福慧双修。若非是亲耳所闻,司马弘极难相信这样的提议出自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即便是母亲也极难有此番高见,儿子聪慧过人自是令人难以置信。
“那好,皇儿回去写个奏本,后日早朝时宣布。等等,”司马弘想了想,又说,“便让大司乐卫梵协助皇儿,可好?”
“儿臣谢过父皇!”
说是让卫梵协助太子,实则由卫梵全盘筹办……
这边延寿宫里太后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彼处王昭仪从延寿宫出来坐上马车后,马车一路碾着积雪,回到了锦绣宫殿外。众人下了马车,司马骆骃蹬蹬蹬跑过去拉起司马麟的手,两人手牵手一步步迈上台阶。庾良娣跟着王昭仪进了殿,这个锦绣宫,庾良娣第一次来。毫不夸张地说,庾良娣觉着自己来到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她无法描绘这殿里面的奢华,这殿里的铺排跟外面雪白的天地绝对是一个反差。单就那个白玉镶黄金的屏风,庾良娣便知价格不菲的了,但她不知不菲到何程度。庾良娣只知王昭仪这宫里的摆设,十之八九是王昭仪的娘家进献的,王昭仪的娘家可是琅琊士族,富堪敌国的士族!
司马骆骃拉着司马麟进他的寝室去了,王昭仪看着庾良娣那目不识丁的样子,她自鸣得意地在案前坐下,居高临下地说:
“来人,给庾良娣赐座。”
宫女应声拿来坐垫,庾良娣叩谢,侧身坐下。两个宫女端来茶盏,一个宫女端给庾良娣,庾良娣双手接过,奉给王昭仪。王昭仪摆摆手,从另一个宫女手上接过茶盏,揭开盏盖,看着盏里的茶,轻轻地拨着上面的茶沫,淡淡地说:
“太子离宫,东宫里的一切事务皆是你在打理吧?”
庾良娣躬身说:
“禀昭仪娘娘,原是妾婢在打理的,太子妃来后,便由她打理了。”
“凭她?”王昭仪语带不屑,头也不抬,眼睛依旧没有离开茶盏。她也不喝茶,就那么一直拨着,“一个番外的野丫头,有何能耐?”
庾良娣没有出声,她且知那个番外的野丫头是有能耐的,但她想清楚王昭仪说此话的目的是哪般。
王昭仪把茶盏搁在案上,抬头盯着庾良娣:
“想不想让她滚?”
庾良娣心里咯噔一下,跪趴下来,诚惶诚恐地说:
“娘娘要妾婢做何事,请娘娘吩咐!”
“本宫没要你做何事,本宫统领六宫,见不得不平之事,只想帮你将属于你的夺回来。”王昭仪一字一句,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如能如愿,妾婢愿为娘娘当牛做马!”庾良娣匍匐着说。
“你起来吧!本宫即刻便要陪皇上出宫去参加盛会,就不留你了。对了,”王昭仪眼中露出傲然的笑意,“你去是不去的?”
“禀昭仪娘娘,太子殿下不在宫中,妾婢等不可随便出宫。”庾良娣有些遗憾地说。
“你想去吗?若是想去,本宫可以带你去呀!不过……”王芝芳盛气十足地说,稍微顿了下,却又说,“本宫为你备了食盒,你带回东宫去过灯节也是极好的。王韶,你去带大王子出来,让人将食盒提出来放到庾良娣的马车上。”
“是,娘娘!”王韶应了一声,走了。
说实话,庾良娣是想跟着王昭仪去赏灯会的,但王昭仪却就此打住了,庾良娣甚是失望,只能强打笑脸迎合。
接着,王昭仪皮笑肉不笑地说:
“你想要重新掌管东宫,就要听我的吩咐。”
“娘娘吩咐,妾婢无不听从。”庾良娣热切地说。
王芝芳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庾良娣听得心惊胆战,她不敢听从更不敢拒绝。正不知如何是好时,王韶带着司马麟出来了,骆骃也跟着出来对王芝芳说:
“母妃,让麟儿跟我们一起去赏灯会嘛!”
“放肆!庾良娣还要回东宫管理事务,”王芝芳面带愠色,“你父皇就要接我们去赏灯会了,还不快去更衣。”
看王昭仪这样子,庾良娣更不敢说什么了,只能带着司马麟告退。
王芝芳打发走了庾良娣,随后走进寝室,让王韶给她精心地梳妆打扮,王韶用心地帮王昭仪妆扮一番,然后过去衣橱那边帮王昭仪挑选今晚要穿的锦袍。
王昭仪说:
“你还是找出本宫进宫前的那个上元节穿的那套水绿色的裙子来与本宫穿吧!”
王韶听了,走过去在第三个衣柜里取出王芝芳所要的裙子,过来帮王昭仪穿上。裙子一穿上,王韶便赞不绝口:
“还是那么合身,娘娘的身材就是好。娘娘真是得天独厚,娘娘尽管生了四皇子,身材还是无人能比。”
王韶说着想了想,又过去在衣橱里的一个暗格里掏了一会子,掏出一枚墨绿色的玉簪子来,走过来奉给王昭仪,问道:
“娘娘,这枚簪子你从没有戴过,今晚上戴吗?还有,那件银白色的水貂斗篷,娘娘好久没披过了,奴婢去找出来。”
王昭仪颇为意外地接过玉簪子,嘴角微微扬起,眼里似乎泛起泪光,她的思绪飘到了七年前的那个上元节,在时空上跟太后的思绪接上了轨。
此刻鹤汀岛上,也在准备上元节事宜。海岛上较之去年热闹多了,因今年搬上海岛的士兵亲属,比去年翻倍。小一些的娃子一大早便提着大人做好的花灯,追逐着,又凑在一处各自炫耀自己父亲的手艺了得;大些的娃子则自己制作花灯,他们用白萝卜、胡萝卜、南瓜等挖成一个个精致的花灯,等夜里再在灯腹中点上烛火,自是美极了。女娃子的一双巧手便用在编辫子上,插上采来的鲜花,戴上自制的步摇,等着今晚看花灯、猜灯谜去。他们虽不知猜灯谜是如何一回事,也还是极期待。
在一片浓密的树荫下,卫梵带着一干人等在准备今晚猜灯谜的事宜,流响走过来望望,卫梵看了迎过去。流响拔下挂在树干上的一个灯笼,笑着对卫梵说道:
“卫大哥,你的大手笔,仍是精彩如故。”
卫梵望着流响笑笑说:
“这个呀,简直不值一提,遥想当年,那才叫不易。”
“是呀!当年,若非是你,凭我再有主意也是白搭。”流响回答,两个人的思绪接入了太后和王昭仪的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