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背着秦岭在悄悄的收拾东西,只不过他们都不知道的是,秦岭早就知晓了,不过是他们演,自己也陪着演罢了,秦岭屋子里的点心吃光了,他便放下话本子,去找赵婶再要一些,端着盘子正往自己的院子里走着,就看见常逾他们在正厅里议事,听他们在商议路线,好奇心驱使着他往里面走,蹦蹦跳跳的出现在众人面前:“阿逾,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啊?!”
文青山是不打自招:“你怎么知道的?!”
常逾还以为自己的地图收的太慢,可看见秦岭一副得意又傲娇的模样,常逾恨不得直接拍蒙自己,竟然忘了,他这副耳朵,堪比顺风耳。
秦岭故意逗趣文青山:“只要我想知道的,不管是你跟绿玲说的悄悄话,还是阿逾和倪姐姐的秘辛……”
秦岭说到一半,就被常逾抓起的糕点捂了嘴,倪孜脸颊绯红,有些害羞的模样!
秦岭差点没被噎死:“我想说,我……”
秦岭刚把口中的酥咀嚼的差不多,便接着又被常逾塞了一块,秦岭欲哭无泪,他就是逗逗大家,这萧王府这么大,加上他现在内力逐渐减弱,他是真没听见。
赵婶把新糕点刚放进笼屉,正好闲下来,想过来凑个热闹,就看见秦岭吃的满嘴狼狈:“我的天爷呀,这是怎么了?饿了也不能这么吃啊!”
文青山悄声说道:“老秦已经知道要出去游玩了,还说听到了我和绿玲说的悄悄话,以及殿下和王妃的……没准你和田伯的……”
文青山没有说透,可赵婶也是瞬间老脸一红,随手也抓了个酥塞到秦岭嘴里。
秦岭还吃什么饭啊,这几块糕吃的,险些要将这只小狐狸喂成小仓鼠了,秦岭也不再辩解,只是耷聋着脑袋无奈的说:“你看看,流言都是这么传出来的!”
常逾无奈的叹了口气,想了想,不管他们商量好了去哪,也都是他们以为的,秦岭或许根本不想去,倒不如直接问他:“好了,既然你知道了,我们也不瞒你了,你有没有想去的地方,我们对江湖不太了解,只能让你这个江湖人带我们看一看了!”
常逾递了杯水给他,此刻的秦岭也顾不得是茶水还是清水的,反正再不喝他就要噎死了,不过他忘了,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常逾递给他的,不会是茶水。
还没等秦岭几个嗝儿打完说话,田绛就急匆匆的跑进来:“殿下,出事了!”
田绛欲言又止不知道该不该说,直到看见常逾肯定的眼神,这才开口:“东瀛主动进攻,围攻蓬莱,戚少将军守城数日后解围,大破东瀛岛兵,只是……”
常逾最厌恶这种话说了一半的情况:“直接说!”
田绛:“戚少将军被火药炸伤了!”
众人瞬间就没了出游的心思,文青山听见火药的名字,险些惊掉下巴:“火药?!东瀛人哪里来的火药?!”
田绛接过赵婶递来的水一饮而尽:“已经派人去查了,只是还没有结果,此战大破东瀛的战船,我军虽胜,但伤亡不小,看得出来,东瀛人急了!”
常逾依旧是一张万年不变的脸:“这个消息舅父不会不知道,他既稳如泰山,必定心有所成!东瀛四面临水,火药在其处并不容易储存,想要火药支撑,不是长远之计!”
倪孜:“按道理说,戚少将军夺回蓬莱,大挫东瀛,他们没道理会主动进攻啊!”
常逾没有多说什么:“只怕进攻是假,另有目的才是真!青山,你去盯着点寒盛楼,要是有其他的消息,直接告诉舅父!”
秦岭看着常逾,他知道常逾是担心的,寒盛楼一定更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但是没有告诉常逾,不知道是不是另有筹谋,可他们的消息延误,会导致边境的战局,常逾让文青山盯着,却又让他将消息直接告诉戚将军,就是因为要陪伴自己最后的时光,做了一切让步,秦岭不想常逾后悔,也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边境的战局,从而牺牲更多的人,那不是常逾想要的,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太极殿里,不再有先帝和辰贵妃的影子,更多的是新帝和太子,一切换新,也一切如常。
小胜子宣召之后回来,看见冯施毅正在殿外当值,新帝允准他可以归乡,这多朝以来,皇帝身边的内侍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殉葬几乎是既定的抉择,可冯施毅便是这个例外,旁人要是得了这样的恩惠,未免皇恩晃动,早就离开了,根本不会停留,可冯施毅却在这当这最后一班值:“师父,您怎么还在这呢?圣上不是允准您出宫养老了吗?”
冯施毅:“是啊,这自古以来的内侍官啊,因为知道的多,大多都活的不长久,我能熬到此时,也是上天垂怜了,干咱们的,不仅要学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要学会装傻,小胜子,这算是为师教你的最后一课了!”
小胜子:“徒弟明白!”
看着小胜子的笑,冯施毅也会心的笑了,他们这些在皇帝身边的人,要学会笑,也要学会卑,只是这一次的笑,是他们师徒二人真心的。
皇帝也得知了前线的消息,紧急召见了戚将军,虽然戚将军久不领兵,可骨子里的威严总是隔着几条街都能让人不寒而栗。
小胜子和冯施毅一起躬身尊声:“大将军!”
戚将军只是微微颔首,想比外人尊称的国丈爷,他更喜欢他们口中的大将军,只是他的视线落在冯施毅的肩膀上,他暗中帮助常逾的事,自己也知道一些,常逾明里暗里的在新帝面前为冯施毅说话的时候,戚将军就猜到了,还好新帝不是先帝,否则这个冯公公怕是只有一死了。
戚将军:“冯公公这么多年辛苦了!”
戚将军这句话,不仅仅是在感谢冯施毅这么多年伺候圣躬,还有另一层深意,只是这层深意,只有冯施毅和小胜子能懂!
冯施毅:“将军这么多年浴血奋战,才是我大齐的功臣,您也辛苦了!”
小胜子指引着戚将军进殿:“大将军快请吧,圣上已经等候您多时了!”
小胜子回头看了冯施毅一眼,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冯施毅也在看着小胜子,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其实他们两个都心知肚明,冯施毅能全身而退,没有被殉葬,常逾是出了力的,冯施毅这个曾经被先太后安插的暗棋,也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这说一不二的内侍官,更没想过,他也有为先太后和圣祖昭雪的一日,如今一切尘埃落定,他也是时候该享享清福了···
冯施毅看着天上肆意的鸟儿,天高海阔,它们好像从来都不受限制,可以肆意遨游,可他和小胜子不一样,宫里的人都不一样,他们自进了这朱墙院内,便成了提线木偶,没了自我,可若不是困难到了极致,谁愿意九死一生经历净身这一遭,又一直生活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里,冯施毅是幸运的,是聪明的,可这皇宫里,或许诸多年都不会再有这样的人了,冯施毅走在甬巷里,听着路过的宫侍一个个的称呼他‘冯内侍’,这是他最后一天听到这个称呼了,等从这里出去,他不再是冯内侍,也不是冯公公,冯总管,他只是冯施毅,施以恩泽,果敢坚毅!
冯施毅:“但愿文武臣忠心赤胆,保家国,挽狂澜,替黎民,雪奇冤,永列朝班···”
宫里的小宫女门还以为冯公公高兴坏了,都唱起了曲子,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赵氏孤儿里的唱词,而皇宫里鲜少听这样的曲子,但这确是冯施毅最喜欢的曲子,他期盼着新帝可以相信常逾,相信宁王,也相信太子,可以兄弟协力,可以夫子齐心,这样他所期盼的盛世也会如期而至,也会多出许多像他这般功成身退的人了···
戚将军进了殿,发现齐梧也在,便一同行了礼,齐梧虽然心里不想如此,可如今他和新帝都不是曾经的身份了,不管多大的礼他们都受得起,也必须得学会受着。
礼毕之后,齐梧代替新帝赶紧扶着戚将军起身,不知道为什么,戚将军抬眼间倒觉得齐梧身上的气质有些像常逾了。
皇帝示意让戚将军坐:“朕想,想比国丈,您更想让朕叫您大将军,便擅专此称了!”
对于皇帝的赐座,戚将军拱手恩谢:“于家我是国丈,于国我是臣子,想必圣上今日叫老臣来,也不是为了用膳的吧!”
太极殿里的气氛不似刚刚那般凝重,皇帝忧愁的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点的笑来,小胜子在奉完茶后主动的退了出去,不该在的场合他自然不会出现。
戚将军看了齐梧一眼,其实他大概知道皇帝为何叫他而来,只是这样的局面,他也不知道齐梧的出现到底会不会改变些什么,毕竟他也听说了之前齐梧去找常逾的事。
皇帝似乎看出来戚将军一闪而过的怀疑:“梧儿现在也该接触这些了!”
皇帝的用词很将军,接触二字很值得深究,只是接触,真正的决策权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皇帝将奏报推向戚将军:“戚少将军的军报,刚刚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没有直接说出内容,不知道是在试探戚将军还是在防着有人偷听,但不管哪一种,戚将军都觉得自己要说自己不知道,都有些欲盖弥彰了:“老臣刚刚在进宫前已经知道了,阿言虽然没有贪功冒进,但被包抄腹敌也是他的疏忽之过,圣上如何处置老臣都不会有所怨言的!”
皇帝叫戚将军来不是听这些的:“这也不能怪戚少将军,东瀛欲再夺蓬莱,甚至还有意深入中原,今日请将军来,是想问问将军的意见,是一直坚守,还是进而攻之!”
当皇帝说出进而攻之这几个字的时候,戚将军还以为自己老了,耳朵出现了幻听,可看到皇帝坚定的眼神,才意识到,他说的是认真的,只是从没发现,他竟有这般魄力!
戚将军看了看四遭只有自己,这样的大事,本该放到朝会上说的:“此事,圣上只宣召了老臣吗?”
皇帝摆摆手,那些朝臣会说什么,他不用想都知道:“什么朕是新帝,应该以稳定国,什么德州青州水患刚缓,这些朕都知道,可朕也知道,战机二字的重要性,如今东瀛岛民叫苦升天,东瀛朝臣顾己胜若,竟抢夺百姓的口粮裹腹,引得我朝边境的百姓也日日恐慌,所以我想听听大将军的意见,此战可不可与之一战,若战,有多少胜率!不过将军大可放心,朕不会只听你一人所言,不管今日大将军给了什么建议,我日后也必定会问凤安老将军以及其他朝臣的!”
戚将军:“我戚家打仗,从不讲究胜率,自来都是五五分,但老臣觉得,可以一战!”
有了这句可以一战,皇帝心中算是有了底气:“好,朕明白了!”
见皇帝思索,戚将军知道他怕不是动了这般心思,可有些事,戚将军还是要弄明白的:“老臣还有一事想问圣上!”
皇帝:“将军请将!”
戚将军知道,这句话问出来可能会引起圣上的反感,但他要知道,眼前这个皇帝到底会不会成为先帝那样的人:“攻占东瀛,是圣上的想法还是···”
皇帝没想到戚将军会问出这样的话,竟扑哧笑出声来:“朕知道将军想问什么,这个想法确实是怀律提出来的,可德州朕去过,边境朕也走过,百姓的日子朕是真真的看在眼里的,东瀛四面临海,与我朝最为相近,地产不丰,百姓只食鱼鲜,不得蔬果,大部分岛民都活不过三十五岁,所以多少东瀛人漂洋过海,不顾东瀛越海赐死的国策过来,只为求一丝生机,又有多少边境子民久受东瀛岛兵的侵扰不得安宁,若此战可以收纳东瀛,商船相通不再受限,药物蔬果都可输送进去,珊瑚珍珠等物亦可泛入中原,两岸百姓亦可不再担惊受怕,是个利国利民之举!”
戚将军:“可此战对于东瀛来说,是我朝先攻之礼,若胜还好说,可若败···”
皇帝知道戚将军担心什么,戚家军可败,可亡,但不能背负骂名:“朕是皇帝,你戚家军无论姓什么最后都是朕的兵,就算朕背了千古骂名,可朕想要的天下子民康健愉悦,衣食无忧的举措,从来不针对我大齐子民,君之仁,可纳天下悲愤,君之治,可解天下难苦!对此,朕不后悔!”
文青山是不打自招:“你怎么知道的?!”
常逾还以为自己的地图收的太慢,可看见秦岭一副得意又傲娇的模样,常逾恨不得直接拍蒙自己,竟然忘了,他这副耳朵,堪比顺风耳。
秦岭故意逗趣文青山:“只要我想知道的,不管是你跟绿玲说的悄悄话,还是阿逾和倪姐姐的秘辛……”
秦岭说到一半,就被常逾抓起的糕点捂了嘴,倪孜脸颊绯红,有些害羞的模样!
秦岭差点没被噎死:“我想说,我……”
秦岭刚把口中的酥咀嚼的差不多,便接着又被常逾塞了一块,秦岭欲哭无泪,他就是逗逗大家,这萧王府这么大,加上他现在内力逐渐减弱,他是真没听见。
赵婶把新糕点刚放进笼屉,正好闲下来,想过来凑个热闹,就看见秦岭吃的满嘴狼狈:“我的天爷呀,这是怎么了?饿了也不能这么吃啊!”
文青山悄声说道:“老秦已经知道要出去游玩了,还说听到了我和绿玲说的悄悄话,以及殿下和王妃的……没准你和田伯的……”
文青山没有说透,可赵婶也是瞬间老脸一红,随手也抓了个酥塞到秦岭嘴里。
秦岭还吃什么饭啊,这几块糕吃的,险些要将这只小狐狸喂成小仓鼠了,秦岭也不再辩解,只是耷聋着脑袋无奈的说:“你看看,流言都是这么传出来的!”
常逾无奈的叹了口气,想了想,不管他们商量好了去哪,也都是他们以为的,秦岭或许根本不想去,倒不如直接问他:“好了,既然你知道了,我们也不瞒你了,你有没有想去的地方,我们对江湖不太了解,只能让你这个江湖人带我们看一看了!”
常逾递了杯水给他,此刻的秦岭也顾不得是茶水还是清水的,反正再不喝他就要噎死了,不过他忘了,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常逾递给他的,不会是茶水。
还没等秦岭几个嗝儿打完说话,田绛就急匆匆的跑进来:“殿下,出事了!”
田绛欲言又止不知道该不该说,直到看见常逾肯定的眼神,这才开口:“东瀛主动进攻,围攻蓬莱,戚少将军守城数日后解围,大破东瀛岛兵,只是……”
常逾最厌恶这种话说了一半的情况:“直接说!”
田绛:“戚少将军被火药炸伤了!”
众人瞬间就没了出游的心思,文青山听见火药的名字,险些惊掉下巴:“火药?!东瀛人哪里来的火药?!”
田绛接过赵婶递来的水一饮而尽:“已经派人去查了,只是还没有结果,此战大破东瀛的战船,我军虽胜,但伤亡不小,看得出来,东瀛人急了!”
常逾依旧是一张万年不变的脸:“这个消息舅父不会不知道,他既稳如泰山,必定心有所成!东瀛四面临水,火药在其处并不容易储存,想要火药支撑,不是长远之计!”
倪孜:“按道理说,戚少将军夺回蓬莱,大挫东瀛,他们没道理会主动进攻啊!”
常逾没有多说什么:“只怕进攻是假,另有目的才是真!青山,你去盯着点寒盛楼,要是有其他的消息,直接告诉舅父!”
秦岭看着常逾,他知道常逾是担心的,寒盛楼一定更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但是没有告诉常逾,不知道是不是另有筹谋,可他们的消息延误,会导致边境的战局,常逾让文青山盯着,却又让他将消息直接告诉戚将军,就是因为要陪伴自己最后的时光,做了一切让步,秦岭不想常逾后悔,也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边境的战局,从而牺牲更多的人,那不是常逾想要的,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太极殿里,不再有先帝和辰贵妃的影子,更多的是新帝和太子,一切换新,也一切如常。
小胜子宣召之后回来,看见冯施毅正在殿外当值,新帝允准他可以归乡,这多朝以来,皇帝身边的内侍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殉葬几乎是既定的抉择,可冯施毅便是这个例外,旁人要是得了这样的恩惠,未免皇恩晃动,早就离开了,根本不会停留,可冯施毅却在这当这最后一班值:“师父,您怎么还在这呢?圣上不是允准您出宫养老了吗?”
冯施毅:“是啊,这自古以来的内侍官啊,因为知道的多,大多都活的不长久,我能熬到此时,也是上天垂怜了,干咱们的,不仅要学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要学会装傻,小胜子,这算是为师教你的最后一课了!”
小胜子:“徒弟明白!”
看着小胜子的笑,冯施毅也会心的笑了,他们这些在皇帝身边的人,要学会笑,也要学会卑,只是这一次的笑,是他们师徒二人真心的。
皇帝也得知了前线的消息,紧急召见了戚将军,虽然戚将军久不领兵,可骨子里的威严总是隔着几条街都能让人不寒而栗。
小胜子和冯施毅一起躬身尊声:“大将军!”
戚将军只是微微颔首,想比外人尊称的国丈爷,他更喜欢他们口中的大将军,只是他的视线落在冯施毅的肩膀上,他暗中帮助常逾的事,自己也知道一些,常逾明里暗里的在新帝面前为冯施毅说话的时候,戚将军就猜到了,还好新帝不是先帝,否则这个冯公公怕是只有一死了。
戚将军:“冯公公这么多年辛苦了!”
戚将军这句话,不仅仅是在感谢冯施毅这么多年伺候圣躬,还有另一层深意,只是这层深意,只有冯施毅和小胜子能懂!
冯施毅:“将军这么多年浴血奋战,才是我大齐的功臣,您也辛苦了!”
小胜子指引着戚将军进殿:“大将军快请吧,圣上已经等候您多时了!”
小胜子回头看了冯施毅一眼,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冯施毅也在看着小胜子,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其实他们两个都心知肚明,冯施毅能全身而退,没有被殉葬,常逾是出了力的,冯施毅这个曾经被先太后安插的暗棋,也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这说一不二的内侍官,更没想过,他也有为先太后和圣祖昭雪的一日,如今一切尘埃落定,他也是时候该享享清福了···
冯施毅看着天上肆意的鸟儿,天高海阔,它们好像从来都不受限制,可以肆意遨游,可他和小胜子不一样,宫里的人都不一样,他们自进了这朱墙院内,便成了提线木偶,没了自我,可若不是困难到了极致,谁愿意九死一生经历净身这一遭,又一直生活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里,冯施毅是幸运的,是聪明的,可这皇宫里,或许诸多年都不会再有这样的人了,冯施毅走在甬巷里,听着路过的宫侍一个个的称呼他‘冯内侍’,这是他最后一天听到这个称呼了,等从这里出去,他不再是冯内侍,也不是冯公公,冯总管,他只是冯施毅,施以恩泽,果敢坚毅!
冯施毅:“但愿文武臣忠心赤胆,保家国,挽狂澜,替黎民,雪奇冤,永列朝班···”
宫里的小宫女门还以为冯公公高兴坏了,都唱起了曲子,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赵氏孤儿里的唱词,而皇宫里鲜少听这样的曲子,但这确是冯施毅最喜欢的曲子,他期盼着新帝可以相信常逾,相信宁王,也相信太子,可以兄弟协力,可以夫子齐心,这样他所期盼的盛世也会如期而至,也会多出许多像他这般功成身退的人了···
戚将军进了殿,发现齐梧也在,便一同行了礼,齐梧虽然心里不想如此,可如今他和新帝都不是曾经的身份了,不管多大的礼他们都受得起,也必须得学会受着。
礼毕之后,齐梧代替新帝赶紧扶着戚将军起身,不知道为什么,戚将军抬眼间倒觉得齐梧身上的气质有些像常逾了。
皇帝示意让戚将军坐:“朕想,想比国丈,您更想让朕叫您大将军,便擅专此称了!”
对于皇帝的赐座,戚将军拱手恩谢:“于家我是国丈,于国我是臣子,想必圣上今日叫老臣来,也不是为了用膳的吧!”
太极殿里的气氛不似刚刚那般凝重,皇帝忧愁的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点的笑来,小胜子在奉完茶后主动的退了出去,不该在的场合他自然不会出现。
戚将军看了齐梧一眼,其实他大概知道皇帝为何叫他而来,只是这样的局面,他也不知道齐梧的出现到底会不会改变些什么,毕竟他也听说了之前齐梧去找常逾的事。
皇帝似乎看出来戚将军一闪而过的怀疑:“梧儿现在也该接触这些了!”
皇帝的用词很将军,接触二字很值得深究,只是接触,真正的决策权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皇帝将奏报推向戚将军:“戚少将军的军报,刚刚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没有直接说出内容,不知道是在试探戚将军还是在防着有人偷听,但不管哪一种,戚将军都觉得自己要说自己不知道,都有些欲盖弥彰了:“老臣刚刚在进宫前已经知道了,阿言虽然没有贪功冒进,但被包抄腹敌也是他的疏忽之过,圣上如何处置老臣都不会有所怨言的!”
皇帝叫戚将军来不是听这些的:“这也不能怪戚少将军,东瀛欲再夺蓬莱,甚至还有意深入中原,今日请将军来,是想问问将军的意见,是一直坚守,还是进而攻之!”
当皇帝说出进而攻之这几个字的时候,戚将军还以为自己老了,耳朵出现了幻听,可看到皇帝坚定的眼神,才意识到,他说的是认真的,只是从没发现,他竟有这般魄力!
戚将军看了看四遭只有自己,这样的大事,本该放到朝会上说的:“此事,圣上只宣召了老臣吗?”
皇帝摆摆手,那些朝臣会说什么,他不用想都知道:“什么朕是新帝,应该以稳定国,什么德州青州水患刚缓,这些朕都知道,可朕也知道,战机二字的重要性,如今东瀛岛民叫苦升天,东瀛朝臣顾己胜若,竟抢夺百姓的口粮裹腹,引得我朝边境的百姓也日日恐慌,所以我想听听大将军的意见,此战可不可与之一战,若战,有多少胜率!不过将军大可放心,朕不会只听你一人所言,不管今日大将军给了什么建议,我日后也必定会问凤安老将军以及其他朝臣的!”
戚将军:“我戚家打仗,从不讲究胜率,自来都是五五分,但老臣觉得,可以一战!”
有了这句可以一战,皇帝心中算是有了底气:“好,朕明白了!”
见皇帝思索,戚将军知道他怕不是动了这般心思,可有些事,戚将军还是要弄明白的:“老臣还有一事想问圣上!”
皇帝:“将军请将!”
戚将军知道,这句话问出来可能会引起圣上的反感,但他要知道,眼前这个皇帝到底会不会成为先帝那样的人:“攻占东瀛,是圣上的想法还是···”
皇帝没想到戚将军会问出这样的话,竟扑哧笑出声来:“朕知道将军想问什么,这个想法确实是怀律提出来的,可德州朕去过,边境朕也走过,百姓的日子朕是真真的看在眼里的,东瀛四面临海,与我朝最为相近,地产不丰,百姓只食鱼鲜,不得蔬果,大部分岛民都活不过三十五岁,所以多少东瀛人漂洋过海,不顾东瀛越海赐死的国策过来,只为求一丝生机,又有多少边境子民久受东瀛岛兵的侵扰不得安宁,若此战可以收纳东瀛,商船相通不再受限,药物蔬果都可输送进去,珊瑚珍珠等物亦可泛入中原,两岸百姓亦可不再担惊受怕,是个利国利民之举!”
戚将军:“可此战对于东瀛来说,是我朝先攻之礼,若胜还好说,可若败···”
皇帝知道戚将军担心什么,戚家军可败,可亡,但不能背负骂名:“朕是皇帝,你戚家军无论姓什么最后都是朕的兵,就算朕背了千古骂名,可朕想要的天下子民康健愉悦,衣食无忧的举措,从来不针对我大齐子民,君之仁,可纳天下悲愤,君之治,可解天下难苦!对此,朕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