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偏移,城外的一处农舍中,哭得几乎要断气的妇人卧床掩面,身旁白发的老翁拄着木杖长声叹气。墙角摆放着大木箱装着的嫁妆,花里胡哨的外表,与木屋的陈设格格不入。
“其中之事,我和她父亲确是不知。二位大人再等等,她大哥大嫂就快回来了。”妇人的声音嘶哑,红肿的双眼还挂着未落的泪珠。
卿玥环顾里屋,老翁说,那便是冬露的房间。
房间不大,却很整洁,为数不多的首饰与发皱的书册被按位整齐归放。
挂衣的杆子上系着红绸,一如主人离去前的模样。
卿玥不由得去想,那是怎样的一个姑娘,怎样起居,怎样生活,又是怎样义无反顾地在尚且寒冷的林间挂上白绫。
农舍外,本该娶亲的金浩被玉书一众团团围住,冬露的尸体被白布蒙住,露出的红色衣角带着戏谑讽刺的色彩。
迎亲队伍中跑去报官的小厮一路跌跌撞撞跑回,身后跟着急忙扶冠、慌不择路的府衙官员与衙役,霎时,农舍仿佛真的“热闹”起来。
“高大人,这事和我没关系,我按约好的日子迎亲,哪知道她……”金浩见到高知义如同看见了救星,挣扎着欲从团围自己的刀剑群中脱出。
“你闭嘴!”高知义看也没看金浩,使手下的衙役一齐看好其余迎亲的人,自己提起衣摆阔步迈入屋舍。
“臣高知义来迟,二位殿下受惊了。”高知义站定,顿觉劳累一瞬涌上,方才只顾赶路,缓下来发现胸间心脉跳动愈快。
“受惊谈不上,高大人还是尽快梳理清案情为妙。”卿珩起身望向高知义,他与州府长官打照面时见过这个人,话不多,人群中算不上起眼,因而记得模糊,“高大人擦擦汗罢。”
高知义缓过一口气来,提袖擦去额间的汗。
“谢殿下,臣必亲自探查个明白,给殿下……”高知义余光瞥见床榻上失了神的妇人与床边愁容满面的老翁,“和新娘子的家人一个交代。”
自称为冬露哥嫂的夫妇穿过人群,颤颤巍巍地掀开门帘,那男人一见到堂中的几人便作势跪下,连同拽着妻子跪地。
“大人们,草民是真不知道会出这样的事情,若是知道小妹还没忘记那个男人,是断不会向她提起金家的婚约的。”男人抬头时,泪水与鼻涕已糊作一团,缠绕的胡须被浸湿,耷拉下来。
卿玥打量着眼前的男女,悲伤写在脸上,却又好像唯独不写入眼睛。比起难过,她看见更多的情绪,是恐惧。
“起来说话吧。那个男人,是姓周吗?”卿玥从袖间小心掏出折起的粗麻血书,轻轻展开,上面的血字下刻便映照在冬露大哥的眼底。
高知义本欲上前,却被卿珩的眼神阻拦。卿珩拉住高知义的衣袖,对着卿玥所在的方向点了点头。
“是。”男人声如蚊呐。
“他在何处?”
“去岁参军时,死在战场上了。我以为小妹已经放下了,才想着为小妹张罗婚事。就算是青梅竹马的感情,死了便是死了,女儿家哪有一辈子不嫁的道理。”
纵是一辈子不嫁又如何,卿玥不由得鼻间冷哼,但这话她不能说出口。
“所以,和屋外那金氏的婚事,是你逼她的吗?”
“怎么算逼,那丫头自己也同意了的,家中为难至此,做哥嫂的哪能养她一辈子。”男人身旁的女人抢着出声。
“若她自己心中同意,怎会自尽?方才与你父母聊起,家中也算有几亩薄田,又缘何为难?”卿玥才觉刚刚过于冲动,缓下声势,想着该循循诱之,不可过早下了论断。
“田地赋税年年攀升,地就那么大,丈地的那官却年年往大里报。大人你说,哪有土地在那还会自己膨胀的道理。”女人许是觉得不忿,抹了泪一下子侧倚在地。
卿珩抬眼看向高知义,“高大人,可有此事?”
“这……臣未曾听说。”
“既如此,为何不上报?”卿珩缓步移至卿玥身侧。
“草民哪敢,那收租的官大人说丈地绝不会出错。草民后来问了许多人家,不只我们家有这情况,乡间私下里议论,这是贡银,多了的该上缴给某位大人的。”男人拉起地上的女人,低眉回道。
老翁搀着床榻上的妇人踱步上前,妇人眼侧的皱纹因泪水显得更加沟壑纵横,“冬露那丫头,从小便是不争不抢的性子,极为我同她爹着想。她哥嫂想来是和她说家中有多艰难,她为了我二人不得不应,但终归是过不了心里那条坎。”
“娘!我……”
老翁用木杖狠狠敲向男人的小腿,“你给我闭嘴!我还不知道你二人的脾性,收了人家的礼金,和我与你母亲说那人有多好多好,全然不顾你妹妹的心思。一个小姑娘,能吃多少粮食,怎么就养不起了!”
“大人们,如今冬露那丫头已去,论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了,那姓周的小子是个好人,她忘不掉也是情理之中的。我只是想不到,她会那么狠心,先我和她父亲而去,让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妇人伸手要去抓老翁手中的木杖,却又收回手。
“事实如何,我等查后自有论断,老人家还是先顾身体为好。”高知义得了卿珩首肯后,喊入外头的衙役道,“先将此二人带走,回去慢慢审问,外面的金氏众人一同带走。”
“是!”衙役闻声而入,下秒便将冬露的哥嫂带出。
“那我们便暂且不叨扰了,待有了定论后,必给您二位一个交代。”高知义朝妇人与老翁作了个礼,又看向卿珩,“殿下觉得如何?”
“嗯。留下二人,再寻位操白事的先生,替二位老人家好好安葬了女儿吧。”卿珩点头道。
卿玥侧身凝望冬露的房间,临行前忍不住问道:“可有冬露与那周郎的书信,亦或是可作为物证的线索?”
“我记得那丫头有个木匣,宝贝得很,大人稍等,我替大人取来。”妇人倚着墙进了里屋,约莫半盏茶的时间后捧着个匣子而出,手指颤抖着递给卿玥,“这便是了。”
外头风声大作,林叶飘落,天色阴沉下来,有大雨将来前的势头。
离开农舍好久,卿玥仍觉得恍惚,怀中的木匣不重,却装着一位女子一生的情愫。
“二哥,还走吗?”卿玥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望着远山黑云压顶而来。
“不走了,回城。既知道了丈地有问题,便不用再特意试探了,就从此开始吧。”卿珩看着卿玥怀里的木匣,轻声道,“你要这木匣做什么?真能找见线索吗?”
“也许吧,有希望总比没有的好。还有,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才让一位姑娘宁愿死去,也不苟活。她……肯定很痛吧。”
明明连一面之缘都算不上,卿玥却觉得有着真正的难过。
待一众人回城,林间归于最初的宁静。
大雨铺天盖地落下,雨水打在系过白绫的那棵古树枝干上,坠在血书落下的那块泥土上,好像要把一切存在的痕迹都洗去。
卿玥于客栈房间读着冬露与那名唤周焕的男子的往来书信,有些纸页已泛黄,有些笔墨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而颤抖,相同的是,一字一句都是过往的一段时光。
书信止于一份周焕战友起笔的讣告。那是冬露思念的结束,也是开始。
卿玥听着落雨的声音,一封封看去,仿佛看尽了冬露与周焕的一生。
如果刀剑有眼,如果运气好一些,如果……
他们,原先可以是很幸福的一对小夫妻,可以冬天踏雪相拥,春色满园时去采乡间的野花,夏日湖边戏水,秋日采撷收获金黄稻田。
他们也许会有自己的孩子,然后陪着他们长大。
他们也许会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把日子过得热闹。
他们也许会有平凡却漫长的一生,一起吵闹,一起依偎——
一起白头。
夜晚卿玥做了一个梦。
梦里周焕没有死在黄沙漫天的战场,冬露没有自缢于本该出嫁的那一天,他们在城门口相拥,牵手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路,长到看不见边际。
所有人都不知道,匣子里的书信不是所有,冬露还有最后一封书信没有装入,那封信,写在她心里,写在那夜寒风刺骨的天地。
冬露趁哥嫂回娘家、父母熟睡的深夜出门,穿着红色的嫁衣,还有当初绣好的婚鞋。
她本该穿着那双鞋嫁给周焕的。
林间的露水浓厚,月光凄冷,冬露系白绫的手有些发抖。
从小到大,她从不让父兄为难,因而哥嫂让她嫁,她纵是心中万般个不愿意,纵是抗拒过千百次,最后还是咬牙同意了。
周焕从前总是说她,到头来,她为难的只有自己。他说,等他们成亲了,他绝不会再让她犯难。
冬露想,周焕说得对。可是这次,她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到了最后,她还是迈不过心里那道坎。
所以,她来寻他了。
听话了那么多次,也该任性一回吧,冬露望着明月笑了,着嫁衣而去,也算是嫁他吧。
手中血书作契,日月天地可证。
风霜雨露为媒,林间丛木作礼,无父母之约,无堂前跪拜,只一抔黄土,唯一颗孤心。
周郎切切,女意已决。
人世之大,容不下余一人。
此间予君书,书此生绝笔,若有神明,还盼渡我寻君。
只是亏欠父母,若有来生,恩情再还。
睽阔轮回,春华正兴,得遇周郎,不负此生。
冬露不再犹豫,只是觉得林间真冷。
在人间的最后时光,冬露看见了周焕,他从南疆策马而来,带着一束新采的鲜花,言笑晏晏,拥她入怀。
真好,他收到信了。
真好,他来接她了。
真好,林间的深夜——
原来也可以是暖的。
“其中之事,我和她父亲确是不知。二位大人再等等,她大哥大嫂就快回来了。”妇人的声音嘶哑,红肿的双眼还挂着未落的泪珠。
卿玥环顾里屋,老翁说,那便是冬露的房间。
房间不大,却很整洁,为数不多的首饰与发皱的书册被按位整齐归放。
挂衣的杆子上系着红绸,一如主人离去前的模样。
卿玥不由得去想,那是怎样的一个姑娘,怎样起居,怎样生活,又是怎样义无反顾地在尚且寒冷的林间挂上白绫。
农舍外,本该娶亲的金浩被玉书一众团团围住,冬露的尸体被白布蒙住,露出的红色衣角带着戏谑讽刺的色彩。
迎亲队伍中跑去报官的小厮一路跌跌撞撞跑回,身后跟着急忙扶冠、慌不择路的府衙官员与衙役,霎时,农舍仿佛真的“热闹”起来。
“高大人,这事和我没关系,我按约好的日子迎亲,哪知道她……”金浩见到高知义如同看见了救星,挣扎着欲从团围自己的刀剑群中脱出。
“你闭嘴!”高知义看也没看金浩,使手下的衙役一齐看好其余迎亲的人,自己提起衣摆阔步迈入屋舍。
“臣高知义来迟,二位殿下受惊了。”高知义站定,顿觉劳累一瞬涌上,方才只顾赶路,缓下来发现胸间心脉跳动愈快。
“受惊谈不上,高大人还是尽快梳理清案情为妙。”卿珩起身望向高知义,他与州府长官打照面时见过这个人,话不多,人群中算不上起眼,因而记得模糊,“高大人擦擦汗罢。”
高知义缓过一口气来,提袖擦去额间的汗。
“谢殿下,臣必亲自探查个明白,给殿下……”高知义余光瞥见床榻上失了神的妇人与床边愁容满面的老翁,“和新娘子的家人一个交代。”
自称为冬露哥嫂的夫妇穿过人群,颤颤巍巍地掀开门帘,那男人一见到堂中的几人便作势跪下,连同拽着妻子跪地。
“大人们,草民是真不知道会出这样的事情,若是知道小妹还没忘记那个男人,是断不会向她提起金家的婚约的。”男人抬头时,泪水与鼻涕已糊作一团,缠绕的胡须被浸湿,耷拉下来。
卿玥打量着眼前的男女,悲伤写在脸上,却又好像唯独不写入眼睛。比起难过,她看见更多的情绪,是恐惧。
“起来说话吧。那个男人,是姓周吗?”卿玥从袖间小心掏出折起的粗麻血书,轻轻展开,上面的血字下刻便映照在冬露大哥的眼底。
高知义本欲上前,却被卿珩的眼神阻拦。卿珩拉住高知义的衣袖,对着卿玥所在的方向点了点头。
“是。”男人声如蚊呐。
“他在何处?”
“去岁参军时,死在战场上了。我以为小妹已经放下了,才想着为小妹张罗婚事。就算是青梅竹马的感情,死了便是死了,女儿家哪有一辈子不嫁的道理。”
纵是一辈子不嫁又如何,卿玥不由得鼻间冷哼,但这话她不能说出口。
“所以,和屋外那金氏的婚事,是你逼她的吗?”
“怎么算逼,那丫头自己也同意了的,家中为难至此,做哥嫂的哪能养她一辈子。”男人身旁的女人抢着出声。
“若她自己心中同意,怎会自尽?方才与你父母聊起,家中也算有几亩薄田,又缘何为难?”卿玥才觉刚刚过于冲动,缓下声势,想着该循循诱之,不可过早下了论断。
“田地赋税年年攀升,地就那么大,丈地的那官却年年往大里报。大人你说,哪有土地在那还会自己膨胀的道理。”女人许是觉得不忿,抹了泪一下子侧倚在地。
卿珩抬眼看向高知义,“高大人,可有此事?”
“这……臣未曾听说。”
“既如此,为何不上报?”卿珩缓步移至卿玥身侧。
“草民哪敢,那收租的官大人说丈地绝不会出错。草民后来问了许多人家,不只我们家有这情况,乡间私下里议论,这是贡银,多了的该上缴给某位大人的。”男人拉起地上的女人,低眉回道。
老翁搀着床榻上的妇人踱步上前,妇人眼侧的皱纹因泪水显得更加沟壑纵横,“冬露那丫头,从小便是不争不抢的性子,极为我同她爹着想。她哥嫂想来是和她说家中有多艰难,她为了我二人不得不应,但终归是过不了心里那条坎。”
“娘!我……”
老翁用木杖狠狠敲向男人的小腿,“你给我闭嘴!我还不知道你二人的脾性,收了人家的礼金,和我与你母亲说那人有多好多好,全然不顾你妹妹的心思。一个小姑娘,能吃多少粮食,怎么就养不起了!”
“大人们,如今冬露那丫头已去,论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了,那姓周的小子是个好人,她忘不掉也是情理之中的。我只是想不到,她会那么狠心,先我和她父亲而去,让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妇人伸手要去抓老翁手中的木杖,却又收回手。
“事实如何,我等查后自有论断,老人家还是先顾身体为好。”高知义得了卿珩首肯后,喊入外头的衙役道,“先将此二人带走,回去慢慢审问,外面的金氏众人一同带走。”
“是!”衙役闻声而入,下秒便将冬露的哥嫂带出。
“那我们便暂且不叨扰了,待有了定论后,必给您二位一个交代。”高知义朝妇人与老翁作了个礼,又看向卿珩,“殿下觉得如何?”
“嗯。留下二人,再寻位操白事的先生,替二位老人家好好安葬了女儿吧。”卿珩点头道。
卿玥侧身凝望冬露的房间,临行前忍不住问道:“可有冬露与那周郎的书信,亦或是可作为物证的线索?”
“我记得那丫头有个木匣,宝贝得很,大人稍等,我替大人取来。”妇人倚着墙进了里屋,约莫半盏茶的时间后捧着个匣子而出,手指颤抖着递给卿玥,“这便是了。”
外头风声大作,林叶飘落,天色阴沉下来,有大雨将来前的势头。
离开农舍好久,卿玥仍觉得恍惚,怀中的木匣不重,却装着一位女子一生的情愫。
“二哥,还走吗?”卿玥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望着远山黑云压顶而来。
“不走了,回城。既知道了丈地有问题,便不用再特意试探了,就从此开始吧。”卿珩看着卿玥怀里的木匣,轻声道,“你要这木匣做什么?真能找见线索吗?”
“也许吧,有希望总比没有的好。还有,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才让一位姑娘宁愿死去,也不苟活。她……肯定很痛吧。”
明明连一面之缘都算不上,卿玥却觉得有着真正的难过。
待一众人回城,林间归于最初的宁静。
大雨铺天盖地落下,雨水打在系过白绫的那棵古树枝干上,坠在血书落下的那块泥土上,好像要把一切存在的痕迹都洗去。
卿玥于客栈房间读着冬露与那名唤周焕的男子的往来书信,有些纸页已泛黄,有些笔墨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而颤抖,相同的是,一字一句都是过往的一段时光。
书信止于一份周焕战友起笔的讣告。那是冬露思念的结束,也是开始。
卿玥听着落雨的声音,一封封看去,仿佛看尽了冬露与周焕的一生。
如果刀剑有眼,如果运气好一些,如果……
他们,原先可以是很幸福的一对小夫妻,可以冬天踏雪相拥,春色满园时去采乡间的野花,夏日湖边戏水,秋日采撷收获金黄稻田。
他们也许会有自己的孩子,然后陪着他们长大。
他们也许会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把日子过得热闹。
他们也许会有平凡却漫长的一生,一起吵闹,一起依偎——
一起白头。
夜晚卿玥做了一个梦。
梦里周焕没有死在黄沙漫天的战场,冬露没有自缢于本该出嫁的那一天,他们在城门口相拥,牵手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路,长到看不见边际。
所有人都不知道,匣子里的书信不是所有,冬露还有最后一封书信没有装入,那封信,写在她心里,写在那夜寒风刺骨的天地。
冬露趁哥嫂回娘家、父母熟睡的深夜出门,穿着红色的嫁衣,还有当初绣好的婚鞋。
她本该穿着那双鞋嫁给周焕的。
林间的露水浓厚,月光凄冷,冬露系白绫的手有些发抖。
从小到大,她从不让父兄为难,因而哥嫂让她嫁,她纵是心中万般个不愿意,纵是抗拒过千百次,最后还是咬牙同意了。
周焕从前总是说她,到头来,她为难的只有自己。他说,等他们成亲了,他绝不会再让她犯难。
冬露想,周焕说得对。可是这次,她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到了最后,她还是迈不过心里那道坎。
所以,她来寻他了。
听话了那么多次,也该任性一回吧,冬露望着明月笑了,着嫁衣而去,也算是嫁他吧。
手中血书作契,日月天地可证。
风霜雨露为媒,林间丛木作礼,无父母之约,无堂前跪拜,只一抔黄土,唯一颗孤心。
周郎切切,女意已决。
人世之大,容不下余一人。
此间予君书,书此生绝笔,若有神明,还盼渡我寻君。
只是亏欠父母,若有来生,恩情再还。
睽阔轮回,春华正兴,得遇周郎,不负此生。
冬露不再犹豫,只是觉得林间真冷。
在人间的最后时光,冬露看见了周焕,他从南疆策马而来,带着一束新采的鲜花,言笑晏晏,拥她入怀。
真好,他收到信了。
真好,他来接她了。
真好,林间的深夜——
原来也可以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