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汁水又多又甜,吃的时候滴下的果汁黏在地上碎石上,不到半小时就有蚂蚁在上面爬。

    乔芳束在手机上玩消消乐,偶尔在孙醒禾空杆的时候出声嘲笑几句。

    不多时,陈静怡偷偷摸摸地提着水桶跑到两人这里来。

    “阿姨去上厕所了,我来看看你们钓了多少鱼?”

    只见她弓着身子鬼鬼祟祟地两人的桶里张望,两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她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伸手进去一把将孙醒禾桶里的鱼捞到了自己的桶里。

    孙醒禾大叫:“我的鱼!我要跟老板举报你!”

    陈静怡比这“嘘”让孙醒禾小点声儿:“哎呀借我一会儿回去就还你。阿姨说要拍照发朋友圈,我桶里就那么几条手指大的鱼看了多寒碜啊,不得让人笑我。”

    孙醒禾仰头翻了个白眼:“那些人你又不认识,笑你就笑了反正你又不知道。”

    “不行!”陈静怡又提着水桶跑去了乔芳束钓鱼的地方,“虽然我不认识但阿姨认识啊,我可不想他们这群钓鱼佬以后聚会的时候都聊起我的惨淡收获。”

    乔芳束的水桶里就一条独苗,陈静怡犹豫着嫌弃了一下,本着聊胜于无的心理还是将它捞了起来。

    乔芳束大惊失色:“不是我那里就一条鱼你也舍得捞走啊。”

    “下次请你们吃饭。”

    陈静怡握拳在胸口装模作样地锤了两下,然后头也不回地提着水桶小跑回去了。

    乔芳束憋着笑去瞄孙醒禾桶里飘着的两片树叶,故意开口道:“哟,这位师父几年钓龄啊,我瞧着收获颇丰啊!”

    听了这话孙醒禾捏着鱼竿的手都紧了许多,咬牙切齿地回了一个“皮笑肉不笑”。

    “等着,我马上就再钓一条大鱼上来。”

    说着又抓起一把鱼食扔到水里。

    乔芳束见了捂着肚子笑,说他不像是钓鱼更像是自费来帮老板喂鱼的。

    孙醒禾憋着一口气要一雪前耻不搭理她。

    乔芳束之前拍的那部民国戏定档了,现在在和公司的人对接宣传相关的事项。

    这部戏从拍完到开播之间的制作时间远远短于她之前的戏。

    匆忙被抬上来的原因是平台正在播的这一部戏收视率和话题度双双血扑,平台为了稳住收视底盘预备草草播完结局。原定接档戏的男主演又因为偷税处于风口浪尖,接档肯定是不行了。

    于是平台方就从待播存戏里面挑挑选选的就看中了这部民国戏。

    民国戏不像仙侠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制作特效,再加上这部戏的导演团队靠谱,在拍摄时期就精益求精为后期免去了很多麻烦,所以后期制作一直顺利进行。

    况且这部戏的几位主演都在上升期颇具话题度,再加上导演团队在业内的口碑信得过,就算不是大爆至少也不能像现在这部戏一样血扑吧......

    应该吧......

    饶是平台方心里没有底,他们还是更愿意将希望放在下一部戏上。毕竟现在在播的这部戏收视率低迷是确定的,而下一部戏的收视却是未知的,再怎么倒霉不过也就是像现在这样了。

    导演方对于此很是不满,一直在跟平台方商量争取更多的制作时间。

    然而最终的结果还是这部民国戏赶鸭子上架进入宣传期了。

    许是被现在这部戏的收视吓到了,平台方强烈要求这部民国戏要改一个吉利大爆的名字。导演团队正紧赶慢赶地盯后期质量,对此是无暇分心。

    据说最后是平台方请了大师为这部民国戏改了一个运势极好的名字——

    《闻雷》。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孙醒禾听了后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干脆叫惊蛰呢?二十四节气嘛大多数人还更熟悉些。”

    “我也是这样问的。”乔芳束说,“听说是跟另一部戏的名字撞了,怕到时候讨论度分流。”

    “那就预祝你们这部戏能雷鸣万物醒。”孙醒禾的嘴里好听的话不超过三句,果然下一句就是,“而不是被吐槽天雷滚滚——哎呀!!”

    乔芳束拍了拍捡石子时粘上的尘土,狠狠地剜了孙醒禾一眼。

    其实乔芳束的心里也没底,匆匆抬上来的剧真的能做到一鸣惊人吗?不管怎样,只能做到尽人事听天命了。

    回去后,她翻出了拍摄那部戏时写的日记。

    学生时代留下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避免宣传期期间对剧组趣事一问三不知的尴尬情况出现,她必须得好好读读这本日记将大脑重置回几个月前。

    她演的角色没有确定的名字。

    女主叫她师父,程程叫她师姐,其他人叫她刘副处。

    她没有亲密的朋友家人出现过,或许有吧,但远隔万里自从选择潜伏伪装后就再也没有了相认见面的机会。

    似乎,除了姓之外似乎不需要名了。

    是同事眼中稳健靠谱的工作伙伴。

    是犯人眼中无情冷酷的审讯官。

    是坚持信仰奋战在黎明之前的卧底。

    无论哪个角色她都完成得很出色,唯独因为一直在扮演别人没有好好做过自己。

    甚至直到最后都是为了掩藏另一个人的身份死去。

    读完拍摄期间写的日记,乔芳束感觉她和刘副处的灵魂仿佛又重新接轨了。

    刘副处喜欢吃甜食,早餐是雷达不动的豆浆油条,最爱聚芳斋的绿豆糕。

    但那一切不过是“刘副处”的设定罢了。

    在和女主的聊天中一笔带过的台词似乎暗示了这个潜藏的卧底曾经在蜀地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极有可能就是蜀人。

    那似乎是唯一一个可以窥见包裹在“刘副处”躯壳下灵魂的机会。

    开播前的记者见面会,所有主创都换上了剧组的服装。

    两位男女主演被特意叫到一旁叮嘱细节,每个笑容眼神动作都被安排好以便于后续用来炒作CP。

    乔芳束和其他演员待在一起候场,化妆师在上场前检查最后一遍妆发。

    《闻雷》的最终剪辑版本共三十二集,乔芳束估摸着自己的角色在十五集左右就下线了。由于前期戏份比较重要,记者会上也有安排几个问题给她。

    助理将问题事先给她过了一眼。

    近几年不少明星因为祸从口出塌房,所以很多明星都选择让写手事先将问题答案准备好,明星本人只需要背一下就好了。

    乔芳束没有这么做,提前看一眼问题也只是为了有个心理准备。

    毕竟不是每一次临场发挥都能做好。事前在心里打好草稿,可以帮助她更好地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传达出来。

    演员有机会向观众传达对角色理解的机会很少。

    现在大多数人关注的点都在于演员本身。演员的服化道好不好,演员的状态好不好,演员的演技雷不雷。

    演员不像歌手,一首歌可以被听很多遍,口耳相传许多年。

    但是一部电视剧在播完结局后还能被观众点开看的,一个十年也只能出一两部。

    剧播完后一众演员该升咖的升咖,群嘲的群嘲。粉丝们拉实绩表格的时候,演员的名字被放大加粗,角色名字却只能藏在电视剧的名字之下。多年后,一部戏千辛万苦大浪淘沙般地留在了观众的记忆中,却只能让人说出一句“这是那个谁演的”。

    演员被看到的机会很多,但角色能收到关注的时刻只有短短的三十二集,不到两个月的宣传期。

    刨去对两位主演的关注后,能留给配角的视线就更少了。

    乔芳束想,就算很短,她也想通过自己的演绎能让一个角色在观众的记忆里停留的时刻多一点点。

    开播发布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除了开场所有主演一起上场亮相了几分钟外,大多数时候乔芳束和其他演员一起坐在位置上看两位男女主演。

    乔芳束脸上挂着公式笑容走神,等待记者提问的环节开始。

    她想起了最近在看的几个剧本。

    近几年仙侠剧盛行,服化道好,观众底盘大,像她这样还没有演过仙侠剧的演员是屈指可数的了。

    不是她不想演,实在是大多数剧本的主角团的设定都太过年轻,身为二十九岁“高龄”的她实在是放不下心理防线去演一个年龄设定二十岁,行为却像十六岁的角色。

    不过现在她手里的这本仙侠剧的剧本不错。和流水线一样制作出的剧本不同,这个剧本的投资方是一个年轻团队正处在冲劲足有理想的阶段,一个剧本前前后后打磨了近六年。

    乔芳束难得见到一部仙侠剧的剧本故事脉络可以做到如此扎实有逻辑。

    她可以肯定,这部剧本谁演谁火。

    尤其是女主角。

    一个无背景、无靠山、无大开金手指的“三无角色”,从刚开始只能跪地磕头求流氓地痞放过家人的弱鸡,成长到挥剑为护住比自己弱小的人而战的仙门弟子。

    她走的每一步都在如同打铁一般不断锤炼自己的体躯、意志。

    现在的观众对于成长型的角色没有耐心,也是如今仙侠剧“最终完成型角色”出现得越来越多的原因。

    但一个好的成长型角色故事却更能触动观众的心,因为现实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人。

    可惜,乔芳束现在的热度和咖位并不符合资方的期待,她能拿到的角色仅仅只是女二。

    就算是这样也是江钦畅争取后的结果。

    女二的角色设定也不错。

    光鲜亮丽的“仙门二代”,冷漠又不通人情。追求力量,前期对废柴弱鸡的主角十分嫌弃,后续才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才建立起了友谊。

    江钦畅格外卖力争取这个角色的原因,除了剧本和制作团队好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比起前期灰扑扑的主角,女二的光鲜亮丽能更吸引观众的视线。

    当初乔芳束倾诉的事情,江钦畅都放在了心上。

    乔芳束很感谢他,他是一个对手下艺人十分尽责的经纪人。

    只是她有更大的野心。

    难得遇到这么好的剧本,要演就要演主角。

    她要争取演主角!

    近期她都在研读剧本,她有信心在面对剧组的时候能用自己的演技和对角色的理解说服他们。唯一可能让他们犹豫的,就是自己的热度能不能撑起一部戏的主角了。

    短期内要翻身,只能《闻雷》了。

章节目录

取景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乘纸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乘纸飞并收藏取景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