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天空上挂满了点点星子。皇城已经落匙,宫里未被招幸的妃嫔,也都在各自宫人的服侍下,开始上床休息了。因为她们知道这么晚了,皇帝是不会来后宫了。

    事实上,皇帝是不打算来后宫了,因为他正在御书房看沈彻从江南给他寄回来的密折。上面写着江南的水灾已经基本解决,只有一些后续的修缮工作还没有完成。不过,他担心皇帝挂心江南的百姓,所以,把剩下来的工作留给了当地的官员,自己先进京一步向皇帝禀报。

    皇帝对于沈彻提前回来的举动,心中倍感欣慰。不愧是他一手提拔的臣子,就是了解他的心思。等沈彻回来,一定要好好嘉奖他一番。皇帝心里这样想着,嘴角也随之勾起,露出一抹浅笑。

    可是,密折上接下来的话,就让他笑不出来了。原来沈彻送过来的密折上,一是告知皇帝他要归来,二是提到江南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天灾,更多是人祸。

    江南一带多雨,所以对于相关的排水设施和对洪水的防范其实是比较到位的,当地的官员也是提前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可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水灾呢?原因就在甄家身上,甄家受太上皇看重,任江宁织造兼江南总督,又出了甄贵妃,是江南一带最有权势的家族。

    在江南,没有几个官员敢与甄家为敌。偶有几个忠直刚硬的官员,也被甄家用各种方法或排挤,或打压。长此以往,江南就变成了甄家的“一言堂”,甄家也变成了江南的“土皇帝”。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上,曲意逢迎,结交权贵,对下,重利盘削,贪污受贿。

    每年朝廷都会拨出专款用于加固河堤,没想到甄家却偷偷挪用了这笔款项,堤坝年久失修,再加上突降大雨,所以,才出现了这么严重的水灾。

    御前太监夏守忠看着皇帝的铁青的脸色,立刻就知道有人要倒霉了。他自己也提起心来,越发的安静,免得触了皇帝的霉头。

    此时沈彻正在赶回京的路上,果然,不出沈彻的预料。这一路上,明枪暗箭,像雨点一样,朝他打来。身边的侍卫已经损失了不少,连沈彻自己也受了伤。

    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终于到了长河湾,这是离京城最近的码头,过了这条河,到了对岸,就进入了京城大营的保护范围。除非,甄家想谋反,否则绝不敢在那里截杀沈彻一行人。

    “太好了,终于到了长河湾了。只需四五个时辰,就可以到京城了,到时候就无需如此小心了。”沈彻的贴身护卫十三说道。

    十三是武馆馆主的儿子,在家里排序十三,父母因此取名十三。后因擅长拳脚功夫被沈彻看中,收到身边当替身护卫。

    听到十三的话,沈彻却没有因此放心,反而脸色越发地严肃了起来。

    听着十三不解的样子,沈彻说道:“最黑暗的时候就是黎明快来的时候,如今我们经过连日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再说这里接近京城,精神难免松懈,他们很有可能就趁这个时候来偷袭。”

    “你去吩咐船上的人,各个都警醒着点,不能放松。到了京城每人五十两银子,要是谁率先发现贼人,就再加二十两银子。”沈彻对十三吩咐道。

    但是,沈彻话风一转,补充道:“要是被我知道,谁掉以轻心,一定有他的好果子吃。”

    十三低头行礼,道了个是,然后转身向船舱里走去,照着沈彻的要求去敲打众人。

    沈彻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他穿着一身文人长袍,风吹起他的袍角,幽幽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衬得他整个人更像天上的仙人。只见他遥望着京城的方向,眼神晦暗不明。

    后半夜,在所有人最困的时候,有贼人潜入水下,凿破了沈彻一行人所在的船。还有很多蒙着面船夫打扮的人,利用铁索,爬上船,然后与船上的侍卫发生发生激烈打斗。一时间,喊杀声喧嚣尘上。

    碍于寡不敌众,沈彻让人用事先准备的火药,炸沉了大船,贼人一时死伤无数。而沈彻一行人则坐上备用的小船加速向京城划去。

    到了京城,沈彻甚至没有来得及更衣,就立刻递牌子进了宫。把自己收集到的一切有关甄家叛乱的证据交给了皇帝,同时也把长河湾的事也一同禀报给了皇帝。

    皇帝知道临近京城,竟然还有人敢截杀钦差,大怒。皇帝一看就知道,这是甄家所为。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皇帝只能派自己上台以后,建立的锦衣卫去追查此事。

    为了麻痹甄家,关于长河湾一案,皇帝将其定性为匪徒袭击。同时借安抚之名将沈彻升为户部尚书,让其趁机调查自甄家上任之后,江南历年账目。

    甄家家主,甄贵妃的哥哥甄应嘉一直派人监视着京中的动静。见皇帝认为长河湾一事是江湖匪徒袭击,误以为自己瞒天过海,竟然继续我行我素。

    实际上,皇帝兵分两路,不仅安插亲信掌握了江南的兵权,锦衣卫还搜集了所有京中与甄家来往密切的人员名单。

    时光荏苒,转眼就又到了中秋。这几天雪雁不是在宫里陪着陈淑妃玩闹,就是跟林黛玉一起在大观园玩闹。

    贾政被点了学差,无人管束贾宝玉,所以这几天贾宝玉也常在大观园,没事就喜欢赖在潇湘馆。

    这天,贾探春给大观园的众人都下了帖子,提出要建立一个诗社。林黛玉原本就是一个醉心诗词的人,一接到贾探春的帖子,就欣欣然去了秋爽斋。

    本来雪雁不想去,因为她不会作诗。但是林黛玉百般怂恿,无奈雪雁只好和林黛玉一起去了。

    去了,众人兴致都很高。探春她们也知道雪雁不擅长作诗,于是雪雁就和惜春、迎春二人一样,都被任命为副社长。雪雁主要负责和惜春一起誉录监场。

    不过,为了应景,雪雁也想给自己取个号。这时,薛宝钗说道:“雪雁刚来的时候,是和颦儿一起住在澄碧堂,不如就叫澄碧吧。”

    “澄碧”,谁想叫澄碧,还不如叫雪碧呢。雪雁听到薛宝钗的话后,心里暗暗想着。

    李纨本想赞同,但是看着雪雁的脸色,似有不赞同之色,即将说出口的话又在舌尖转了个弯。

    “号这个东西还是自己取比较有意思,想必雪雁妹妹心里也已经有了主张了吧。”李纨笑道。

    此时,其他人也听到了薛宝钗和李纨的话,开始吧目光投向雪雁。

    雪雁想了想,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两个字“清徽”,于是,雪雁便说道:“我要叫清徽客,清水的清,徽墨的徽。”

    众人听到后,把雪雁所说的“清徽客”三字细细地在嘴里咀嚼了一下,发现口齿生香,大有妙处。

    最会给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林妹妹走过来,挽着雪雁的胳膊,一边说道:“清,水清,有洁净、清明之意,而徽者,善也,清徽果然是个好名字。雪雁真是个才女,号取得比我们的都妙。”众人也随之赞叹起来。

    雪雁被众人的夸赞声弄得有些脸红了。要知道这“清徽”两字并不是

    雪雁的原创。因为陈家为雪雁安排的院子就叫清徽居,所以,雪雁才想到了清徽二字。

    诗社建好了,众人也都开始作诗了。这次的诗社是海棠诗社,是根据贾芸送给贾宝玉的那两盆白海棠来定的。

    雪雁也趁机细细欣赏过那两盆白海棠,花白色纯美,清雅如玉。纯白的花瓣、淡黄的花蕊、嫩绿的花蒂,一朵朵、一簇簇缀满枝头。不同于其他花的花团锦簇,浓艳耀目,白海棠更清丽动人,怪不得众人都愿意以海棠来命名诗社。

    众人正在吟诗作对的时候,突然,王熙凤带着婆子急急忙忙地赶过来,一脸焦急,对众人说道:“姑娘们,先停停,都跟我到老太太屋子里去。”

    “怎么了,出什么事,怎么好端端地要大家去老太太屋里……”看着王熙凤焦急的神色,李纨最为年长,率先出口问道。此时,正在作诗的众人包括雪雁在内,也纷纷看向王熙凤,眼神里有疑惑,有不解。

    “具体情况什么样,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街上到处都是兵。不光咱们,整个街道都封了,不许进,也不许出。”

    众人闻言脸色大变,也没了作诗的兴致了,纷纷跟着王熙凤去了荣庆堂。

    “老祖宗,到底出什么事了?”

    到了荣庆堂之后,众人心中依旧是惴惴不安。此时,性格大胆的探春第一个出面问道。“凤姐姐说外头有兵,到底是哪家的兵,是光围我们一家,还是大家都围?”

    听了探春的话,雪雁看见众人的表情不一,心里既好奇又紧张。突然,雪雁感觉自己的手被人牵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是林黛玉。

    林黛玉冲雪雁安抚地一笑,雪雁随即悄悄迈步,紧紧地靠在林黛玉的身边。

    “已经派人出去跟门口的兵打听过了,不是光围咱们一家。”贾母叹了口气。“门口的兵说是,奉上面的命,凡是京城的高门大户都要守着。只要家里的人不出去就行了。”

    “至于要围到什么时候,他们也不肯透露,不过既然他们没有强闯,那应该没事。”贾母接着补充道。

    “我把你们姊妹们叫来,是担心你们害怕,也怕家里的下人趁乱生事。”

    “林丫头和宝玉都到我这来,挨着我坐。”贾母转过头,跟贾宝玉和林黛玉招呼道。

    听了贾母的话,林黛玉和贾宝玉也随即一左一右坐在了贾母的身边。至于雪雁,她也被林黛玉牵到了贾母的身边。

章节目录

红楼丫鬟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张大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大妮并收藏红楼丫鬟求生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