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伊婕原本是想冷言说教两句,可一想到大夫人和白嘉禾面和心不和那对虚伪婆媳,她扯着嘴角生硬地对陶燕归笑了一下,“你有心了。”

    她可不想让那女人有看自己笑话的机会。

    麦冬在旁边看着,只觉浑身猛一激灵,低头用力咬唇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陶燕归没那么大的反应,只是不太自然地浅笑一下。

    小厨房炖了银耳莲子羹,关伊婕叫人多盛了一碗,婆媳二人默默吃着。

    “把牌拿出来,玩两圈。”关伊婕突然说。

    “啊?”陶燕归小声惊讶,坐直脊背,看向她,“可是今日没带过来,要不我现在让麦冬回去拿?”

    麦冬哎地应了一声,就要出去。

    关伊婕莫名其妙地看陶燕归一眼,“没跟你说话。”

    原本在旁边站着的丫鬟已经走到红木架子前,从上面捧过一只木盒子。

    “又不是只有你有玉牌。”码牌时,关伊婕还不忘念叨一嘴。

    陶燕归面上微热,小声说:“我还是不太会玩,要不还是叫一个丫鬟进来陪娘玩吧?”

    玩牌这种事情,她实在没有什么天赋,丫鬟跟她说了两边规则,她只是一知半解。她还是清楚地记着,上回跟姨娘玩了一把,姨娘强行按着脾气的样子。

    没直接骂她蠢笨,只是不时深呼一口气,冲丫鬟说话的语气十分不耐。

    这点,陶燕归觉得心中歉疚。她惹姨娘生气,丫鬟却无辜被牵连。

    关伊婕的手顿了一下,满不在乎道:“两圈玩下来就手熟了。”

    陶燕归只能硬着头皮上。

    没多会儿......

    “拿回去,重新出牌。”关伊婕的语气冷冷。

    又出错牌了。

    陶燕归左看右看,实在拿不准该出哪张。

    倒是麦冬瞧出些道道,虚趴在陶燕归肩头,隔空给她指了一张牌,“两个圆花瓣的。”

    陶燕归也不管对不对,听了麦冬的话。

    关伊婕冷哼一声没言语。

    陶燕归磕磕绊绊自己摸索着出了两张,心里正紧张着。发现关伊婕没跟上出牌,她抬头看去,只见姨娘正冷冷地看着自己。

    她立刻明白,收回刚才出的牌。

    “小姐,出那张。”麦冬急得不行,压低声音小声提醒。

    “嘭”地一声,关伊婕把茶盏重重放下。

    麦冬心里一惊,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懊悔地用力抿唇。她一着急,又叫了小姐,姨娘又该生气了。

    “换你那丫鬟上来玩两把,她光站在旁边看都会了。”关伊婕没好气道。

    就差指着陶燕归的鼻子,说她连个丫鬟都不如。

    陶燕归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并不觉得难堪。

    乖乖坐到另一个凳子上,给麦冬腾出位置。

    突如其来的变动,让麦冬受宠若惊,一时间手足无措地看向自家小姐。她躲都来不及,哪里敢跟关姨娘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更不要说一起玩牌了。

    玉牌要三个人一起玩,另外一个丫鬟是玉清阁的人,平时习惯了隔三岔五跟姨娘玩牌,并不犯怵。

    陶燕归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让她不要怕。

    “怎么?叫不动你啊,这么磨磨蹭蹭。”关伊婕翻了一眼,催她。

    麦冬连忙摇头,屏息坐下,重新把牌看了一遍,才出牌。

    麦冬不愧虎实又心大,刚开始有些坐不住,时不时小幅度挪动一下屁股,好像下面有东西膈人。逐渐沉入心思后,就只顾得上看牌了。

    整个牌场偏向关伊婕那侧,而陶燕归正好坐在对面,离得远,几乎看不清玉牌上的图案。

    她不时伸着脖子瞧两眼,仍然不太能看懂,就放弃了。

    干坐在一旁,看她们神情认真,一圈又一圈出牌。

    “行了,今儿个就玩到这里。”也不知结束没结束,关伊婕把面前的几张牌往前一推,歪着脖子用手捏了捏。

    临近午时,陶燕归没有留下吃饭的意思,也不认为姨娘愿意留她,就先一步告辞。

    回去的路上,陶燕归还夸麦冬厉害,学得快。

    “小姐~你快别说了,我吓都要吓死了,手心里都是汗,不信你摸摸。”麦冬作势要摸陶燕归的手。

    陶燕归赶紧笑着躲开,“不许碰我,谁要摸你手心的汗,脏不脏呀。”

    麦冬哼了一声,当着陶燕归的面把手心往身侧的衣服上擦干净,掌心向上展开给陶燕归看。

    “看,擦干净了。”

    陶燕归笑着将她的手拍下去。

    晌午童明轩没回来,派石安回来告诉陶燕归,让她不要等他吃饭,晚些时候才能回家。

    童明轩原本的计划有些变动。

    米粮的事容易办,不用着急。眼下最迫切的是,抓紧时间赶制一批粗布棉衣。

    短期内要赶制两百多件棉衣,确实是一项大难题。

    几个仓库调动一下,粗布的量是足够的,棉花却没有那么多,新棉沉棉加起来也不够。

    最要紧的是,人手不足。

    一个女工,大约两日才能做出一件棉衣。童家各个成衣店名下,能召集的女工不过大几十人,工程大,工期长。

    童明轩还未相出别的好法子,只能先让她们开工,总比白白浪费时间强。

    “你说这二少爷真是够心善的,竟然要给那帮乞丐做新棉衣。”

    “欸,话不能这么说,什么叫二少爷心善,分明就是童家心善。东家家大业大,不缺这两个钱。”

    “快别说了,那些钱在东家眼里叫几个钱,要是放在咱们身上,那可真是不得了了。不说几百上千两了,我家连十两银子都没有,你看看我身上的棉衣,都穿三年了,我娘也不舍得给我做新棉衣。”

    “等着吧,赶明儿乞丐都比你穿得好。”

    “哼,乞丐穿了新棉衣不还是乞丐。”

    ......

    童明轩无意间听到店铺里两个小厮的谈话,顿时茅塞顿开。

    他立马让女工停下手头的活,将布匹裁成一段一段的,足够制一件棉衣的长度,再包上适量的棉花。

    同时让账房先生写告示贴在门口:旧棉衣可无偿交换等量的布料和棉花

    家中困难些的,大多每人只有一件棉衣,穿了好几年也舍不得甚至是买不起新的。如今天寒地冻的,没什么事可做,哪怕让他们裹着被子在床上躺两天,就能换上新棉衣,愿意的大有人在。

    家中日子好过些,有两件棉衣换洗的,也会愿意拿旧棉衣换新棉衣。不过要费些针线,又不要钱,这样好的事,岂有不愿之理。

    这样一来,流民乞丐有了御寒衣物,那些来交换棉衣的百姓也得了好处。

    先前也是童明轩考虑不周了,若是童家送新棉衣给乞丐,百姓们背后不知道要议论成什么样。大约会说童家钱多得没处使,心甘情愿白白供养乞丐之类吧。

    为了能让大家伙尽早知道这件事,童明轩找到方才抱怨没有新棉衣的小厮,给了他一锭五两银子,叫他拿着铜锣大街小巷走一遍,边走边吆喝。

    那小厮手捧着银子,当下差点一蹦三尺高,看向童明轩的眼神,亮得可怕,‘梆梆’拍着胸口保证,嗓门响亮:“您就请好吧,整个浔阳城,找不出几个比我声音大的,保准把这事儿给您办得漂漂亮亮。”

    “那你还站这儿做什么,还不快赶紧去?”石安笑着推了他一把。

    等人一溜烟跑远了,石安问童明轩:“少爷,你从哪儿找来这熊三啊,真够虎的。”

    童明轩挑眉但笑不语,上下打量他一遍,慢悠悠转身离开。

    石安想了一会儿,明白了自家少爷的意思,呲牙挠了挠头,跟上去。

    他哪里熊三?哪里虎?

    看见越来越多来交换的人,女工们心里急得慌,一边忙着做事,一边还分神想怎么通知家人来交换,万一来得晚了被换完了这怎么好。

    一众女工一合计,选出一个人,让她去跟掌柜的说,能不能让她们回家通知一声,防止家里人没听到消息。

    童明轩正好也在。

    掌柜的听了不好自己拿主意,看向童明轩:“二少爷您看......”

    童明轩单手捏着茶盏口,轻轻晃了晃,“去账房那里登记,预留出来,忙完后你们回去时直接带上,至于旧棉衣,明早带过来就行。”

    准备先收两百旧棉衣,明日派粥时发放。

    要是不够分,到时再交换一些就是。

    派粥是件容易事,却不是一件简单事。

    派粥的具体位置,需要多少人手,米粥在哪里熬等等,这些都需要童明轩一一考虑决定。

    去粮铺买粮时,恰好遇上张家老爷,也就是粮铺的东家。

    他听了童明轩要做的事后,先是笑哈哈地夸了他,说他赤子之心,心地善良,大方开口:“贤侄你只管派人过来拉米粮,我等会儿就交代下去,一律不赚钱,按照收购来的价钱给你。”

    这就是要插一脚的意思了。

    童明轩拱手笑道:“那明轩就先替那些无饭可吃的人谢谢张伯伯了。”

    张老爷又是挺着肚子哈哈一笑,“哪里的话,都是为老百姓着想。”

    童明轩面上笑着表示认同,心中冷笑不已,一个抬高粮价的粮商,怎有脸说出这种话。

    “走,贤侄,今儿个咱们叔侄好好喝两杯,共同商讨派粥一事,嗯哈哈哈哈。”

    童明轩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请。”

    他想付出少许,就能得一个好名声。童明轩偏不让他如意,该出粮出粮,该出力出力。

    童明轩只好让石安回去跟陶燕归说一声,免得她白白等自己吃饭。

章节目录

媳妇在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爱吃酸橘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酸橘子并收藏媳妇在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