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过后,湖面灯光依旧,隐隐约约可以听见女子轻声吟唱。
陶燕归方才察觉腹中空空,喝了杯温水也无济于事。
船篷里原本的糕点早已凉透,看上去也不如平日里吃的精致,叫人没有半点动嘴的念头。
不得不承认,在童府这数月来,她的嘴巴倒是被养得娇气不少,几块冷糕点都吃不得了。
犹豫片刻,实在抵不过腹中空荡荡的饥饿感,陶燕归扣了扣他的手心。待童明轩低头看过来,她眨眨眼睫,轻声道:“有些饿了。”
娇软的语调中藏着两分委屈,她不自知,旁人却听得明明白白。
童明轩心下好笑,凑上去轻轻碰了下她的唇,“叫我什么?”
“相公。”
陶燕归眼巴巴地盯着他,双眼湿漉漉的,像只讨食的小奶狗,直叫人心软。
童明轩摸摸她的头,“乖,相公带你去吃饭。”
他把人安顿在一边,去船尾找来船桨,站在一侧,悠哉悠哉地划动着木桨。
哗哗的划水声,船身轻轻摇曳,缓慢向岸边靠近。
童明轩先一步上了岸,转身将陶燕归半扶半抱地带下船。
忽然从船上接触地面,陶燕归显然不能适应,脚下漂浮不大真切,半数重量依托在童明轩身上。
童明轩扶着她站稳,把灯笼交到她手里半蹲到身前,招呼她趴上来。
陶燕归下意识左右瞧了瞧,不大好意思,扯了扯他的衣服,“你这是做什么,快些起来。叫人看见了不好。”
童明轩再次催促,“年三十夜,哪个闲人这么多事。就是平时让人看见了,也只会感慨你我夫妻感情好,就你这个小古板,年纪不大,规矩倒是不少。”
陶燕归沉默,不再与他争辩,扯了扯披风下摆便趴了上去。
天空乌黑没有月光,四下寂静如水,稳健的脚步声和细微的呼吸声显得尤为突出。背上是娇娇人儿,鼻尖不时探查到女子的馨香,童二少爷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滋滋。
他转头看向她,本以为会是一个相视无言,情意绵绵的场景。却不想,小娘子直接把头转向一边,不愿看他一眼。
这才后知后觉,小娘子闹性子了。
童二少爷不明所以,方才在船上还是兴致正好,眼下怎就忽然不高兴了。
“可是身体不舒服的地方?”
“以前听走船的老人说,有人晕船是在船上晕,而有人是下了船,过一阵才晕,就像喝酒一样,后劲儿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回府我给你按一按穴位。”
陶燕归感到郁闷又好笑,闷闷答道:“不用。”
多少带着些怨气了,童明轩不是傻子,自然听得出来,心里茫然嘴上却笃定道:“那便是我惹娘子生气了,敢问娘子,宜年哪里做得不好?”
不提便罢了,一提起陶燕归就止不住泛委屈。
可她自个儿也明白,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说与不说,都算是她矫情了。这叫她怎么好说得出口。
换做是刚进童家门的陶燕归,必然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但如今,在童明轩的询问下,她只略微犹豫,便由着心中的那丝冲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相公哪有什么错处,都是燕归不好,处处讲究规矩惹得相公心烦。”
童明轩无奈摇头笑笑,他这个小媳妇,平日里看上去温温柔柔听话得很,一旦露出点爪牙,当真有些刺人。
言不达意,他也只能满口应错,“娘子言重了,都是为夫之过,用错了词,叫娘子伤心了。回府后宜年一定向娘子赔罪。”
陶燕归哼哼两声,算是认同他的说法,不再追究。
有些话她终究没法说到底,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二少爷怎会真正理解低门少奶奶的难处。点到为止,大概是留着双方的体面。
半炷香之后,二人在小巷子里一家不起眼的馄饨摊上坐下。摊主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花白老者,难得这个时辰还没收摊。
陶燕归有些意外地看了童明轩两眼,没想到他这种少爷也会来这样的小摊位吃东西。
童明轩明知她的意思,却要故意曲解,附身过去小声说:“没办法,三十夜里的酒楼需要预定,只能委屈二少奶奶在这里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了。”
这话从他口中说出,有些莫名好笑。陶燕归反嘴还道:“二少奶奶不委屈,只怕二少爷吃不惯。”
“只要二少奶奶吃得高兴,二少爷没什么吃不惯的。”
论嘴贫,陶燕归终归是逊色了,只好娇嗔着白了他一眼,让他适可而止。
铁锅上方冒着腾腾热气,白花花的,为寒冷的黑色增添些许暖意。
“老人家今儿这么晚还不收摊?”童明轩问。
老爷子一边用铁勺搅和锅底一边笑呵呵道:“这还早呢,再过半个时辰,那几个巡逻换岗的小兵来吃了饭,我们才差不多该收拾收拾。”
“反正家里就我和老头子两个老不死的,回去早了也没事可做,人老了觉也少,还不如在这摆摆摊子,挣几个糊口钱,也能见着点人气儿。”老太太也瞧着也是个和气人。
不多时馄饨便煮好了,老爷子盛出来,老太太端上桌。
二人面前各摆着一碗,香油的香气随着热气肆意发散,轻轻一吸,便是满腔的得意。
等到听雨轩的丫鬟婆子们都吃好了年夜饭,麦冬再去敲门,还是不见小姐姑爷的人影,不由泛起嘀咕:“都这个时辰了,能去哪儿了呢?”
银耳莲子羹一直放在炉子边温着,打开盖子一看,已经变成了黏糊糊的一团。麦冬自己都有些嫌弃,更别说拿给她家小姐吃了,干脆端出去,待会儿喂给后门的大黄。
刚合上门,一转身,就看见携手归来的二人。
麦冬小跑着迎上去,“二少爷二少奶奶回来了。”
陶燕归注意到她端着的瓷罐子,问:“这是?”
麦冬撅了下嘴巴,要抱怨小姐一通,想起姑爷还在旁边,又收敛起来,不大高兴道:“我见二少奶奶在席间没吃多少,恐怕不多久就要饿,就提前准备了银耳莲子羹,哪成想半天不见人影。”
听到这陶燕归心里有些愧疚,她推了推童明轩,叫他先进去,她要单独同麦冬说几句话。
十几年来,她与麦冬几乎形影不离,彼此成为了彼此的习惯。她们两个都曾被抛弃过,她知道被抛弃的滋味,不想再次让麦冬有这样的感觉。
童明轩自然是不愿自家媳妇被一个小丫鬟,可他很难为童家二少爷找到一个体面的拒绝理由。
待主卧的木门被再次关上,陶燕归捏了捏麦冬气鼓鼓的小脸,笑道:“我知道错了,不该撇下麦冬独自出门。”
麦冬也忍不住笑了:“小姐你好歹跟我吱会一声,省得我老挂念你。”
“好好好,下次一定不会了。”
“小姐你快回屋歇会儿,外面太冷了,我一会儿就回来给你打水洗脚,好好给你解解乏。”
麦冬一说,陶燕归就觉得腿脚确实有些疲乏了,欣然点头。
一进门便被童明轩招呼到身前。
童明轩拧了一把脸巾,就要给陶燕归净面,说:“才在外面吹了寒气,用温水洗个脸会舒服许多。”
陶燕归下意识躲了一下。
童明轩干脆一手托住她的后颈,叫她动弹不得,怕弄疼她并未用力,眉眼间满是笑意:“日后孩子出生了要给孩子净面,先拿孩儿娘练习一番,孩儿娘不会拒绝吧?”
陶燕归被他这声‘孩儿娘’弄得脸红脖子臊,顺从地闭上眼睛接受二少爷的服侍。
童明轩顶着毛巾的大手在她脸上比划了一下,觉得不大妥当,只好捏住脸巾一角,细细地擦拭着。
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无一遗漏。
今日是个重要日子,陶燕归在脸上施了淡妆,以增添气色。可童明轩觉得那些粉黛不如她原本的肤色,平静如剥了壳的鸡蛋,娇羞面若桃花。
许是洗了脸后脑子清明了,陶燕归疑惑道:“侍弄孩子都是女人的活儿,哪里用得着相公给孩子擦脸?”
再者,不是还有乳娘和丫鬟照顾孩子。
童明轩眼皮子都不抬,把她的一双纤纤玉手放在盆里洗,漫不经心道:“娘子这话有失偏颇,生养孩子自然是父母双方的事,哪能全部推脱给母亲。”
陶燕归没有反驳。
将将过子时,两人便都睡下了。一早还要去给长辈磕头拜年,陶燕归这个有身孕的人实在熬不起。
陶燕归方才察觉腹中空空,喝了杯温水也无济于事。
船篷里原本的糕点早已凉透,看上去也不如平日里吃的精致,叫人没有半点动嘴的念头。
不得不承认,在童府这数月来,她的嘴巴倒是被养得娇气不少,几块冷糕点都吃不得了。
犹豫片刻,实在抵不过腹中空荡荡的饥饿感,陶燕归扣了扣他的手心。待童明轩低头看过来,她眨眨眼睫,轻声道:“有些饿了。”
娇软的语调中藏着两分委屈,她不自知,旁人却听得明明白白。
童明轩心下好笑,凑上去轻轻碰了下她的唇,“叫我什么?”
“相公。”
陶燕归眼巴巴地盯着他,双眼湿漉漉的,像只讨食的小奶狗,直叫人心软。
童明轩摸摸她的头,“乖,相公带你去吃饭。”
他把人安顿在一边,去船尾找来船桨,站在一侧,悠哉悠哉地划动着木桨。
哗哗的划水声,船身轻轻摇曳,缓慢向岸边靠近。
童明轩先一步上了岸,转身将陶燕归半扶半抱地带下船。
忽然从船上接触地面,陶燕归显然不能适应,脚下漂浮不大真切,半数重量依托在童明轩身上。
童明轩扶着她站稳,把灯笼交到她手里半蹲到身前,招呼她趴上来。
陶燕归下意识左右瞧了瞧,不大好意思,扯了扯他的衣服,“你这是做什么,快些起来。叫人看见了不好。”
童明轩再次催促,“年三十夜,哪个闲人这么多事。就是平时让人看见了,也只会感慨你我夫妻感情好,就你这个小古板,年纪不大,规矩倒是不少。”
陶燕归沉默,不再与他争辩,扯了扯披风下摆便趴了上去。
天空乌黑没有月光,四下寂静如水,稳健的脚步声和细微的呼吸声显得尤为突出。背上是娇娇人儿,鼻尖不时探查到女子的馨香,童二少爷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滋滋。
他转头看向她,本以为会是一个相视无言,情意绵绵的场景。却不想,小娘子直接把头转向一边,不愿看他一眼。
这才后知后觉,小娘子闹性子了。
童二少爷不明所以,方才在船上还是兴致正好,眼下怎就忽然不高兴了。
“可是身体不舒服的地方?”
“以前听走船的老人说,有人晕船是在船上晕,而有人是下了船,过一阵才晕,就像喝酒一样,后劲儿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回府我给你按一按穴位。”
陶燕归感到郁闷又好笑,闷闷答道:“不用。”
多少带着些怨气了,童明轩不是傻子,自然听得出来,心里茫然嘴上却笃定道:“那便是我惹娘子生气了,敢问娘子,宜年哪里做得不好?”
不提便罢了,一提起陶燕归就止不住泛委屈。
可她自个儿也明白,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说与不说,都算是她矫情了。这叫她怎么好说得出口。
换做是刚进童家门的陶燕归,必然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但如今,在童明轩的询问下,她只略微犹豫,便由着心中的那丝冲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相公哪有什么错处,都是燕归不好,处处讲究规矩惹得相公心烦。”
童明轩无奈摇头笑笑,他这个小媳妇,平日里看上去温温柔柔听话得很,一旦露出点爪牙,当真有些刺人。
言不达意,他也只能满口应错,“娘子言重了,都是为夫之过,用错了词,叫娘子伤心了。回府后宜年一定向娘子赔罪。”
陶燕归哼哼两声,算是认同他的说法,不再追究。
有些话她终究没法说到底,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二少爷怎会真正理解低门少奶奶的难处。点到为止,大概是留着双方的体面。
半炷香之后,二人在小巷子里一家不起眼的馄饨摊上坐下。摊主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花白老者,难得这个时辰还没收摊。
陶燕归有些意外地看了童明轩两眼,没想到他这种少爷也会来这样的小摊位吃东西。
童明轩明知她的意思,却要故意曲解,附身过去小声说:“没办法,三十夜里的酒楼需要预定,只能委屈二少奶奶在这里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了。”
这话从他口中说出,有些莫名好笑。陶燕归反嘴还道:“二少奶奶不委屈,只怕二少爷吃不惯。”
“只要二少奶奶吃得高兴,二少爷没什么吃不惯的。”
论嘴贫,陶燕归终归是逊色了,只好娇嗔着白了他一眼,让他适可而止。
铁锅上方冒着腾腾热气,白花花的,为寒冷的黑色增添些许暖意。
“老人家今儿这么晚还不收摊?”童明轩问。
老爷子一边用铁勺搅和锅底一边笑呵呵道:“这还早呢,再过半个时辰,那几个巡逻换岗的小兵来吃了饭,我们才差不多该收拾收拾。”
“反正家里就我和老头子两个老不死的,回去早了也没事可做,人老了觉也少,还不如在这摆摆摊子,挣几个糊口钱,也能见着点人气儿。”老太太也瞧着也是个和气人。
不多时馄饨便煮好了,老爷子盛出来,老太太端上桌。
二人面前各摆着一碗,香油的香气随着热气肆意发散,轻轻一吸,便是满腔的得意。
等到听雨轩的丫鬟婆子们都吃好了年夜饭,麦冬再去敲门,还是不见小姐姑爷的人影,不由泛起嘀咕:“都这个时辰了,能去哪儿了呢?”
银耳莲子羹一直放在炉子边温着,打开盖子一看,已经变成了黏糊糊的一团。麦冬自己都有些嫌弃,更别说拿给她家小姐吃了,干脆端出去,待会儿喂给后门的大黄。
刚合上门,一转身,就看见携手归来的二人。
麦冬小跑着迎上去,“二少爷二少奶奶回来了。”
陶燕归注意到她端着的瓷罐子,问:“这是?”
麦冬撅了下嘴巴,要抱怨小姐一通,想起姑爷还在旁边,又收敛起来,不大高兴道:“我见二少奶奶在席间没吃多少,恐怕不多久就要饿,就提前准备了银耳莲子羹,哪成想半天不见人影。”
听到这陶燕归心里有些愧疚,她推了推童明轩,叫他先进去,她要单独同麦冬说几句话。
十几年来,她与麦冬几乎形影不离,彼此成为了彼此的习惯。她们两个都曾被抛弃过,她知道被抛弃的滋味,不想再次让麦冬有这样的感觉。
童明轩自然是不愿自家媳妇被一个小丫鬟,可他很难为童家二少爷找到一个体面的拒绝理由。
待主卧的木门被再次关上,陶燕归捏了捏麦冬气鼓鼓的小脸,笑道:“我知道错了,不该撇下麦冬独自出门。”
麦冬也忍不住笑了:“小姐你好歹跟我吱会一声,省得我老挂念你。”
“好好好,下次一定不会了。”
“小姐你快回屋歇会儿,外面太冷了,我一会儿就回来给你打水洗脚,好好给你解解乏。”
麦冬一说,陶燕归就觉得腿脚确实有些疲乏了,欣然点头。
一进门便被童明轩招呼到身前。
童明轩拧了一把脸巾,就要给陶燕归净面,说:“才在外面吹了寒气,用温水洗个脸会舒服许多。”
陶燕归下意识躲了一下。
童明轩干脆一手托住她的后颈,叫她动弹不得,怕弄疼她并未用力,眉眼间满是笑意:“日后孩子出生了要给孩子净面,先拿孩儿娘练习一番,孩儿娘不会拒绝吧?”
陶燕归被他这声‘孩儿娘’弄得脸红脖子臊,顺从地闭上眼睛接受二少爷的服侍。
童明轩顶着毛巾的大手在她脸上比划了一下,觉得不大妥当,只好捏住脸巾一角,细细地擦拭着。
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无一遗漏。
今日是个重要日子,陶燕归在脸上施了淡妆,以增添气色。可童明轩觉得那些粉黛不如她原本的肤色,平静如剥了壳的鸡蛋,娇羞面若桃花。
许是洗了脸后脑子清明了,陶燕归疑惑道:“侍弄孩子都是女人的活儿,哪里用得着相公给孩子擦脸?”
再者,不是还有乳娘和丫鬟照顾孩子。
童明轩眼皮子都不抬,把她的一双纤纤玉手放在盆里洗,漫不经心道:“娘子这话有失偏颇,生养孩子自然是父母双方的事,哪能全部推脱给母亲。”
陶燕归没有反驳。
将将过子时,两人便都睡下了。一早还要去给长辈磕头拜年,陶燕归这个有身孕的人实在熬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