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入署。
成都的夏日很长,貌似从四月底开始就没什么阴凉,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栀夏便开始除不必要行程不出门的生活。
到了如今的八月,栀夏已然快接近休眠期,只有空调能救她狗命。
也是自四月起,三星堆制定并公布了新的规章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社会机构和个人不得在馆内从事讲解活动。
未经许可,不得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行为。
褒贬不一的评论,层次不同的观点。
有人觉得这样的一刀切,会让很多私人的旅游从业人员面临失业,会太过垄断。
有人觉得太多野导游是这一规章的始作俑者,即使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但一些野解说没有研究资料,没有文献支持,就图一个敢讲一个敢听。
但如今明显有更有秩序的展厅,会更得很大一部分人的心。
或许质疑和评论在这世界上从无止尽,有人在的地方就无法平息舆论,千百种人万千种观点的存在是公然存在的现实。
周全一说,永远无法周全。
栀夏姑娘从入职到现在,满打满算已经将近三千天。
三千个日夜里,有热血,有犹疑,有彷徨,亦有坚守与责任。
很奇怪,所谓的那些个烦恼,如今瞧来不过过眼云烟,烦闷与纠结,不过也是那一段时间的纷乱。
全部都是,可以回忆的往昔。
往昔的岁月不曾有多么峥嵘,却也相当为之感到荣耀,用尽全力奋斗过的青春里,有可以肯定的自己。
三十多岁的人生,不怎么波澜,却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壮阔。
自她生日后,他们不曾再得空相见。
不是没有时间,萧慕不是没有思念心切,但人生一世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们都想成为彼此的骄傲。
不论什么行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努力总不会被辜负。
民族自豪感或许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他们不曾把自己拔到如此的高度。
栀夏不过是在修补与探索历史,萧慕不过是在传播民族音乐。
不恢弘的理想,却是要拼尽全力的远方。
估摸着时间,赵老师的爱徒这周六就应是那满打满算的三千天。
赵老师平生大半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的文保事业,大半的仪式感都奉献给了相伴数载的夫人。
但对于栀夏,不仅是徒弟,更是家中最小的幺儿。
栀夏刚进所时,赵老师离退休已没几年,不说是精力使然,亦或是时日无多,起初是没有收徒打算的。
赵老师和夫人相识于微,后为文保事业废寝忘食,年近四十才生了那位司君兄。
不得不说,司君兄德才皆承于父母,如今也还是独苗儿一根。
栀夏与赵司君当然没有任何间隙,细微的舌辨也不过因为赵老师明目张胆的偏爱。
对,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栀夏不再小心谨慎后,夹在两方之中,只得做些调皮事儿活跃气氛,也似是多了个家。
家中的长兄因国事与抱负无法尽孝,仰仗于一人的出现,有愧却无悔。
这一家三口当然不是将栀夏当作苦力或是冤大头,奈何这姑娘就是你付出五分,她付出十分的性子。
总归是一路人,总归是那为任何所愿之事肝脑涂地之人。
老师退休后,赵司君便改道出国,走那风险之道。
栀夏便对这家里更多了几分记挂,真心的交互是有来有往的,二老对幺儿的爱更是与日俱增。
咳,那可谓羡煞了孤苦伶仃的司君兄。
当然,感激之情更是满腹,这妹妹简直就是那天人下凡,就是来拯救他的!
很多人不懂,这有什么好危险的,哪有什么难追回的。
他们不知道,当初残破的国家,流落他乡的文物何止万千,流离失所的又何止是那些实体的文物。
文物有其存在的现实价值,更是国家主权的另一体现。
赵司君仁兄的工作,其实委实憋屈,那各大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文物,无法追回的糟心难以言表。
憋屈糟心之人的苦工,终于在八月初有了回报,联合当地的华人企业家,用时一年半有余,共购买和追回了七件文物。
它们,也结束了百年的漂泊之旅。
于是乎,离家两年有余的司君兄终于得已归家。
感恩肺腑的兄长这两年里遍寻文物的同时,丝毫没有忘记抽空四处涉猎些新鲜玩意儿回来,回来给他的宝贝妹妹。
实话,母亲曾问过自己,是否对栀夏有意,他们即便不会撮合,却乐见其成。
奈何世事皆有定数,他们之于彼此,是这为祖国事业共同奋斗的战友。
战友昨日在京述职,今日归家。
…………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这是原先姑娘眼中的赵司君,毕竟司君兄当年可是名贯京华。
可,现在?!
“司君兄?!”
栀夏姑娘又在这周五的下午,再度早退,当然是在完成了所有事宜的前提之下。
开着自己刚洗的爱车,奔赴机场去接他的兄长。
本来靠在到达出口处,姑娘低头沉思。
还在有愧于自己的爱车,本是新欢,还陪自己征战万里,奈何摸过那更心仪的奢望,就看到有一熟悉身影缓步而来。
咳,既熟悉,又陌生。
“不然呢?”
司君兄的欣喜于脸上还未挂住,奈何姑娘的过于震惊,让久违的无语又重蹈覆辙。
嗯,还挺怀念。
“兄长,欢迎回家!”
栀夏的眼眶不知为何有些湿意,为这些舍己为国之辈而自豪,为那无比光明的前方而憧憬。
即便那层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的兄台,如今像条细狗,还是墨色的。
咳,这是司君兄自己的原话。
“辛苦了。”
附身抱住冲过来的姑娘,司君兄觉得这幺妹真的长大了,也明媚了。
豪气肝胆地拍了拍有些消瘦的脊背,司君兄这些年辛苦了些,姑娘咬了咬腮才忍住鼻头涌起的酸意。
“走!吃!随便点!”
小手一挥,义薄云天。
“好。”
揉揉姑娘发顶,回家终于有了实感。
年少时不懂何为漂泊,等到知晓其中意味,已是那漂泊之人。
两年时间并未很长,这七件文物的回家,却似走遍沧桑。
自己,也可能凌乱了些。
姑娘,才会满眼心疼。
他不是没看到姑娘的目中光影闪烁,从怀疑到震惊,从疑惑到心疼。
终是归家,那便都好。
都好。
…………
最开始本想着问询了司君兄意向后,订个气派的馆子,好好喂上一顿。
昨日兄长却说想在家里吃,想吃久违的家常菜。
想吃后山的,折耳根……
夏日里,老师与师母惯常都在青城山避暑,今年也不例外,加上肖道长提前准备的许多吃食。
诸多诱惑,二人奔赴。
咳,就是路程有些远,估摸着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她司君兄没能抢过开车的主动权。
“车技长进了不少啊。”
坐在副驾的人真的有些疲惫,这忽来之感太过猛烈。
似是倦鸟归巢,许久未得的踏实之感让司君兄有些困倦,却又不忍心小姑娘一人赶路,强撑着眼皮打起精神。
“那是,日新月异。”
姑娘早就察觉到大兄弟的倦意,懒洋洋地看着这祖国山河,靠在椅背的松弛之感似乎不现实。
也是,两年的波折,多国的辗转,没有硝烟的战争。
栀夏不知道这一遭究竟有多惊心动波,能让当初那位清风明月的书生成长至此。
两年光载并不长,这人却像去从军一般。
从机场出来时,栀夏惊异的不只有那面庞的蹉跎,更是对那一身风骨的敬意。
“辛苦了。”
倦怠的男子说话有些慢悠悠的,这日光和暖,这江山平安,不似这两年奔波的危机重重,不需要所谓的谨言慎行。
这声辛苦说给姑娘听,因为自己的亏欠,因为对家人的感谢。
“嗯,你也辛苦了。”
姑娘没有委婉的客气,一家人的确不需要,她的确在尽自己一份力。
这声辛苦之于兄长的一腔报国志,之于这千百次无怨无悔的努力。
这声后却不见回音,姑娘不用侧头都明晓,终于安心休息,真好。
放慢车速,赏赏这夏日耀阳,似乎没有什么比平安更好的回答。
………………
剪烛西窗,欢聚一堂。
赵司君即便坐在属于自己的板凳上,还是没能适应这毫无怨责的气氛。
他们无法顾家,便有许多家事无从照顾,便有太多的悲欢离合。
他本以为回家也会面对一些,却一句责备都未曾听见,一眼多余的指责也未曾看见。
“爸妈,对不起。”
心头乱麻似得纠缠,终究是无法理清。
“嗨,辛苦了。”
父亲没有苛责,只有满目自豪,为自己有子寄愿。
母亲没有言语,只是想儿时那般摸了摸他的发顶,却在转身时红了眼眶,三十多岁的大小伙子,竟有几丝白发。
他们都曾远赴重洋,都曾壮志凌云。
长到而立,才能懂得那一声平安有多重要,就如他们教养子女,不需要有多大的抱负,有多成功的人生。
不必乖,不必慷慨,不必为世俗劳困。
只需在人生阔海,尽兴开怀。
成都的夏日很长,貌似从四月底开始就没什么阴凉,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栀夏便开始除不必要行程不出门的生活。
到了如今的八月,栀夏已然快接近休眠期,只有空调能救她狗命。
也是自四月起,三星堆制定并公布了新的规章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社会机构和个人不得在馆内从事讲解活动。
未经许可,不得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行为。
褒贬不一的评论,层次不同的观点。
有人觉得这样的一刀切,会让很多私人的旅游从业人员面临失业,会太过垄断。
有人觉得太多野导游是这一规章的始作俑者,即使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但一些野解说没有研究资料,没有文献支持,就图一个敢讲一个敢听。
但如今明显有更有秩序的展厅,会更得很大一部分人的心。
或许质疑和评论在这世界上从无止尽,有人在的地方就无法平息舆论,千百种人万千种观点的存在是公然存在的现实。
周全一说,永远无法周全。
栀夏姑娘从入职到现在,满打满算已经将近三千天。
三千个日夜里,有热血,有犹疑,有彷徨,亦有坚守与责任。
很奇怪,所谓的那些个烦恼,如今瞧来不过过眼云烟,烦闷与纠结,不过也是那一段时间的纷乱。
全部都是,可以回忆的往昔。
往昔的岁月不曾有多么峥嵘,却也相当为之感到荣耀,用尽全力奋斗过的青春里,有可以肯定的自己。
三十多岁的人生,不怎么波澜,却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壮阔。
自她生日后,他们不曾再得空相见。
不是没有时间,萧慕不是没有思念心切,但人生一世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们都想成为彼此的骄傲。
不论什么行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努力总不会被辜负。
民族自豪感或许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他们不曾把自己拔到如此的高度。
栀夏不过是在修补与探索历史,萧慕不过是在传播民族音乐。
不恢弘的理想,却是要拼尽全力的远方。
估摸着时间,赵老师的爱徒这周六就应是那满打满算的三千天。
赵老师平生大半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的文保事业,大半的仪式感都奉献给了相伴数载的夫人。
但对于栀夏,不仅是徒弟,更是家中最小的幺儿。
栀夏刚进所时,赵老师离退休已没几年,不说是精力使然,亦或是时日无多,起初是没有收徒打算的。
赵老师和夫人相识于微,后为文保事业废寝忘食,年近四十才生了那位司君兄。
不得不说,司君兄德才皆承于父母,如今也还是独苗儿一根。
栀夏与赵司君当然没有任何间隙,细微的舌辨也不过因为赵老师明目张胆的偏爱。
对,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栀夏不再小心谨慎后,夹在两方之中,只得做些调皮事儿活跃气氛,也似是多了个家。
家中的长兄因国事与抱负无法尽孝,仰仗于一人的出现,有愧却无悔。
这一家三口当然不是将栀夏当作苦力或是冤大头,奈何这姑娘就是你付出五分,她付出十分的性子。
总归是一路人,总归是那为任何所愿之事肝脑涂地之人。
老师退休后,赵司君便改道出国,走那风险之道。
栀夏便对这家里更多了几分记挂,真心的交互是有来有往的,二老对幺儿的爱更是与日俱增。
咳,那可谓羡煞了孤苦伶仃的司君兄。
当然,感激之情更是满腹,这妹妹简直就是那天人下凡,就是来拯救他的!
很多人不懂,这有什么好危险的,哪有什么难追回的。
他们不知道,当初残破的国家,流落他乡的文物何止万千,流离失所的又何止是那些实体的文物。
文物有其存在的现实价值,更是国家主权的另一体现。
赵司君仁兄的工作,其实委实憋屈,那各大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文物,无法追回的糟心难以言表。
憋屈糟心之人的苦工,终于在八月初有了回报,联合当地的华人企业家,用时一年半有余,共购买和追回了七件文物。
它们,也结束了百年的漂泊之旅。
于是乎,离家两年有余的司君兄终于得已归家。
感恩肺腑的兄长这两年里遍寻文物的同时,丝毫没有忘记抽空四处涉猎些新鲜玩意儿回来,回来给他的宝贝妹妹。
实话,母亲曾问过自己,是否对栀夏有意,他们即便不会撮合,却乐见其成。
奈何世事皆有定数,他们之于彼此,是这为祖国事业共同奋斗的战友。
战友昨日在京述职,今日归家。
…………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这是原先姑娘眼中的赵司君,毕竟司君兄当年可是名贯京华。
可,现在?!
“司君兄?!”
栀夏姑娘又在这周五的下午,再度早退,当然是在完成了所有事宜的前提之下。
开着自己刚洗的爱车,奔赴机场去接他的兄长。
本来靠在到达出口处,姑娘低头沉思。
还在有愧于自己的爱车,本是新欢,还陪自己征战万里,奈何摸过那更心仪的奢望,就看到有一熟悉身影缓步而来。
咳,既熟悉,又陌生。
“不然呢?”
司君兄的欣喜于脸上还未挂住,奈何姑娘的过于震惊,让久违的无语又重蹈覆辙。
嗯,还挺怀念。
“兄长,欢迎回家!”
栀夏的眼眶不知为何有些湿意,为这些舍己为国之辈而自豪,为那无比光明的前方而憧憬。
即便那层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的兄台,如今像条细狗,还是墨色的。
咳,这是司君兄自己的原话。
“辛苦了。”
附身抱住冲过来的姑娘,司君兄觉得这幺妹真的长大了,也明媚了。
豪气肝胆地拍了拍有些消瘦的脊背,司君兄这些年辛苦了些,姑娘咬了咬腮才忍住鼻头涌起的酸意。
“走!吃!随便点!”
小手一挥,义薄云天。
“好。”
揉揉姑娘发顶,回家终于有了实感。
年少时不懂何为漂泊,等到知晓其中意味,已是那漂泊之人。
两年时间并未很长,这七件文物的回家,却似走遍沧桑。
自己,也可能凌乱了些。
姑娘,才会满眼心疼。
他不是没看到姑娘的目中光影闪烁,从怀疑到震惊,从疑惑到心疼。
终是归家,那便都好。
都好。
…………
最开始本想着问询了司君兄意向后,订个气派的馆子,好好喂上一顿。
昨日兄长却说想在家里吃,想吃久违的家常菜。
想吃后山的,折耳根……
夏日里,老师与师母惯常都在青城山避暑,今年也不例外,加上肖道长提前准备的许多吃食。
诸多诱惑,二人奔赴。
咳,就是路程有些远,估摸着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她司君兄没能抢过开车的主动权。
“车技长进了不少啊。”
坐在副驾的人真的有些疲惫,这忽来之感太过猛烈。
似是倦鸟归巢,许久未得的踏实之感让司君兄有些困倦,却又不忍心小姑娘一人赶路,强撑着眼皮打起精神。
“那是,日新月异。”
姑娘早就察觉到大兄弟的倦意,懒洋洋地看着这祖国山河,靠在椅背的松弛之感似乎不现实。
也是,两年的波折,多国的辗转,没有硝烟的战争。
栀夏不知道这一遭究竟有多惊心动波,能让当初那位清风明月的书生成长至此。
两年光载并不长,这人却像去从军一般。
从机场出来时,栀夏惊异的不只有那面庞的蹉跎,更是对那一身风骨的敬意。
“辛苦了。”
倦怠的男子说话有些慢悠悠的,这日光和暖,这江山平安,不似这两年奔波的危机重重,不需要所谓的谨言慎行。
这声辛苦说给姑娘听,因为自己的亏欠,因为对家人的感谢。
“嗯,你也辛苦了。”
姑娘没有委婉的客气,一家人的确不需要,她的确在尽自己一份力。
这声辛苦之于兄长的一腔报国志,之于这千百次无怨无悔的努力。
这声后却不见回音,姑娘不用侧头都明晓,终于安心休息,真好。
放慢车速,赏赏这夏日耀阳,似乎没有什么比平安更好的回答。
………………
剪烛西窗,欢聚一堂。
赵司君即便坐在属于自己的板凳上,还是没能适应这毫无怨责的气氛。
他们无法顾家,便有许多家事无从照顾,便有太多的悲欢离合。
他本以为回家也会面对一些,却一句责备都未曾听见,一眼多余的指责也未曾看见。
“爸妈,对不起。”
心头乱麻似得纠缠,终究是无法理清。
“嗨,辛苦了。”
父亲没有苛责,只有满目自豪,为自己有子寄愿。
母亲没有言语,只是想儿时那般摸了摸他的发顶,却在转身时红了眼眶,三十多岁的大小伙子,竟有几丝白发。
他们都曾远赴重洋,都曾壮志凌云。
长到而立,才能懂得那一声平安有多重要,就如他们教养子女,不需要有多大的抱负,有多成功的人生。
不必乖,不必慷慨,不必为世俗劳困。
只需在人生阔海,尽兴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