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王寻回嫡子之日,九国皇帝自西南哀牢山退兵。南下的九国军队兵分三路,分别转至南疆、大漠西北,以及北地南燕与东方蓬莱境的地域交接处。
翌日,我便将公子婴已回国的消息散发至各国州郡,邀请各地宗亲入昆山赴宴。
相祖父不知此是计,信以为真,在辗转于各国各州郡,梳拢豪富势力之时,也忙着为我择女纳妻妾。
在我开口拒绝时,他摆手只谓:“此乃疏不间亲计,上上策。”
我皱眉,坐在厅堂内。
而婴独坐高位,一袭黑红冕服,面覆乌沉面具,双瞳沉沉,不言不语。
我抬头望他时,对方竟转过头,执樽与其他人交错后,自饮自斟。
我弃箸,拂袖离去。
来到这豪富之家的后山庭院,消散酒性之时,竟有单薄衣衫、身材婉转绰约的年轻侍女举着酒樽与托盘,跪在脚边目光楚楚地问,“公子,是否要奴婢伺候沐浴休寝?”
我顿时清醒,掀翻了自恃美貌而依偎身上的年轻侍女,拢齐衣衫,持刀出门。
一路东去,找到一家门匾迥异于其他的茶馆,进去点茶听戏。说书郎说到有趣之时,赏赐百钱,直到酒醒前,一夜未敢归。
清晨,相祖父匆匆派人来寻时,我在街巷口,捧着碗油茶,在摊前喝得有滋有味儿。
我招手唤婴,要他也下轿辇。
对方格外听话,遣散众人回府后,和我一起在巷口,听我酒后闲唠完,替我付了油茶钱,又进赌坊。
我连连输庄,赢得惨淡。
最后一局,婴却在庄家底牌亮出前,一脚踢翻赌桌,单手扼制桌下庄家出老千的手,断人一掌的同时,也结束庄家性命。
我为婴拊掌,大赞其聪慧,然后盯着出老千的庄家煞白脸孔,摇头晃脑,说书似的点评,“只因一贪字,误了卿卿性命,啧啧。”
然后,从轮椅上站起,两脚不稳地准备迈出门朝外走时,当即摔倒在地,睡死过去。
这一睡,倒是把地方豪富吓傻了。
醒来时,豪富只道是自己及家人照顾不周,惊扰了贵人,于是便把那夜后花园执酒勾引的年轻侍女缢死于庭前。
我披着衣衫,伸手来不及阻止,便见尸首被人抬出去。看向相祖父,后者则面色铁青,待将军中书信递来时,似暗谴我贻误时机。
我看着书信上所书,不敢贸然决断,只将其传递给周围将领与地方豪绅。
相祖父叹了口气,当众道,“樊夫人当为国母,安受此辱啊!”
信中所书,乃是九国皇帝破我笼络士族豪右之法。原是我设宴各地宗亲,以破九国皇帝之围剿;如今九国皇帝却以樊夫人之名,告九国书,言夫人已焚宫自戕,不承认弱子之声势地位。
彼之毒计,尤胜过我。
我独坐在桌案边,久久沉思。
婴来时,也未察觉。
对方握笔,沙沙写字时,我方知他在。
相祖父也坐在堂下,而我望着婴脸上乌沉面具,好似此刻方才酒醒,沉默半晌,却只能无力解释道,“我无意害死夫人。”
婴和相祖父不语。
待我想出破局之法时,九国皇帝已将国丧宣布天下,并明令公子婴依循先祖礼制回府主持丧礼。我则令军器所单独为我打造一枚乌金面具和柄淬毒的袖箭。
那日,所有军械铸成后不久,相祖父匆匆赶来,而我已在战船之上,手握面具,准备出征。他似是方明白我铸箭之用意,站在岸边,老泪纵横。
我垂眼,与相祖父挥手告别后,转身进入船舱。
婴则在舱内,衣我旧衣,乌沉面具,目不转睛。
我解下鲜艳外袍,与他对坐,像交代憾事一样,“此番若失败,你当即引兵回昆仑,永不下山。天魔城城主要是带着契约来讨,你便焚毁书信,去请妖仙夜昼雪,那年他引兵驻守西南时,欠下我一个人情。”
婴不知为何,迟迟不点头。
我拧眉,以为是脸上试戴的面具骇住他,便抬手卸下乌金面具,却被对方扼住腕制止。
“好。”
对方在桌面以指蘸水写道。
我轻颔首。
数百艘战船星夜东进时,那位庶子新王派驿丞加急送来一封公文书函。内容大致是,任何守隘官员见此函信都准予放行且不得刁难,否则依律斩首。
我眯着眼,望见窗外河面的倒影,突然想到相祖父曾道他所梳拢的地方豪富之家提出愿为婴建生祠之事。于是向对方道此事,对方提着笔,只徐徐写道,“怕是计。”
我摇摇头,推着轮椅到舱内博古架旁,途经台阶时,手撑着起身,巍巍站起,拖着条腿,缓缓步行,然后摸至第三个格子后的案板,轻轻一推,取出所藏之物。
对方持剑来接时,我仅示意其拿着漆匣,无须搀扶,“你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是樊夫人被幽禁深宫前予我的私人书信。我记着,那时婴不满八岁。”
对方闻言,拆开书信,细细阅读。
我闭着眼,靠在已铺狐裘暖衾的椅背上,渐渐回忆,却只记得樊夫人在王宫内府的盛筵中诞下弟弟,因其眉宇稚气像是女孩,而被赐公子婴的尊贵名号之场景。
“我母妃虽与先帝决裂,之后负气离开,但与樊夫人是感情深厚的同姓姊妹。后来得知是弟弟被授予太子监国的虎符时,她在昆仑宫殿高兴了好久。”
对方听着,沉默不言。
回忆散去时,我睁眼望向对方,只道,“此番进入内府,行刺之事须定。”
对方提笔,写如何二字。
我抬手,示意对方更近些,而对方直接走过来,俯下挺拔瘦高的身躯,与我平视。
我盯住对方面具下的幽黑瞳仁,手指轻叩其脸上金属,语气平缓:“新王既知你是假,却行杀母留子之计并主动要求见你,我们只能反其道行之,让他主动交出弟弟。”
对方沉吟,须臾之后,起身在桌案铺平的纸上落笔,依旧仅写下两字:“若是……”
我挥手,目光决绝。
压低声线时的疯狂冷酷似惊到对方,“便有那万一,史书也好,王位也罢,我也要用血刻下弟弟的名字,告诫世人,这天下曾属于公子婴。”
对方不再落笔。
自巴地豪富之家启程,渡江汉改行陆路已是三日后。因新王之公文书函,各州郡守城长官皆以宾客礼相待,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嗜血天魔兵,他们则令全城百姓宰杀多余牲畜供养。
水陆疾行,不过七天,便再至中原。
抵达城外时,新王派遣的三品官员前来迎接,我坐在马车上,撩帘望向对方,对方垂衣拱手,只道,“二位殿下舟车劳顿,先暂居驿馆休息,以待陛下召见。”
我垂着眼睑,面上表情不多。
“腿脚不便,烦请大人引路。”
“是。”
三品官员开始命人清道时,我望了眼街上人群,犹记那日自火中弃刀逃生的情景,于是放下帘子,端坐车内,听着身后数百天魔兵与普通军队一齐进入王城内。
驿馆内外,来往纷繁,九国的使臣携礼进出,或在馆内待新王召见。
可在馆内遇见宁姓少年,我着实诧异许久。
对方站在楼上,居高临下,一袭鲜衣华服,腰别弯刃,如初见时苗装苗饰,小辫拧成细股,半披半束。他脸蒙黑布,仅露精致且阴柔的眉目,举手投足依旧矜傲风流,神态漫不经心。
大厅前,我坐在轮椅上,抬眼望少年时,手指轻轻点了点受伤不愈的膝盖。对方似乎看见我这细微动作,在三品官员朝他行礼前,率先走了。
我方垂眼,起身上楼时,让婴扶我。
驿馆房间内,三品官员将我与婴一行人安顿好之后,便告辞离开。
在婴下楼代我去清点天魔兵人数时,我则坐在桌案前,垂眼沉思。
果然,少年翻窗找来了。
我抬眼,睨着他。
少年扬着唇,似笑非笑的眉眼,隐隐淡嘲。
他腰别弯刃,翘腿一跃,坐在我面前的桌案上,拿起石山上的细笔,手中品鉴把玩了会儿,然后狼毫笔首抵在我下颚处,目光锐利:“真是……好久不见啊!”
我点点头,在对上少年视线前,阖起手中书籍,念一句刚翻读过的汉人诗词,“如隔三秋。”
少年表情一凛,几分平白被轻侮的晦气,他眼神凌厉,抬手便攥住我衣襟领口,欲要动手。
我咂摸两声,抬起手掌,佯作投降。
“君子只动口,动手非君子。”
少年冷哼。
待他将手中昂贵狼毫细笔丢在桌面,跳下桌案去厅前倒茶时,我才注意到他腰间叮鸣的是块合而为一的青墨玉环佩,质地温良,图案精美。于是细眯眼,稍作沉吟,开口道,“西南王前几日为我送来府里的美姬侍妾,我还未曾好好感谢他。待丧礼结束,我与你一道回西南王府,拜见他老人家。”
少年握杯转身之际,身上银饰与环佩鸣叮。他倚靠桌边,双腿交叠,身姿修颀如柄尚未开刃的绝世妖刀,脸庞冷艳畴美,幽深眼瞳蛊惑且锋锐。
“你娶妻纳妾,与我何干?”
我盯住少年,舔舔唇。
纵他前者伤我如此,此刻又端起的高傲态度,冷淡若冰霜,可再见其美艳时,脑海中始终会幻想此人若身披红衣,躺在大漠上,风骚若沸水时会是怎幅风华绝代的浪荡模样,只待喉咙灼痒时,才道:“小婿初次登门拜访岳丈,山高路远,人生地不熟。”
沉默须臾,少年突然反抽腰间弯刃,刀锋所指,于我心口一处、咽喉一处,我则抬手夹住其在咽喉两指前的尖刃,掀抬手腕以寸功柔劲搏刚韧。
少年却双手一错,圆圆弯刃直逼前后颈,显露其刻薄杀人技。他黑色且装饰苗银的长发扫过面颊时,我侧了侧脸,虽被刀刃刮破断指,却也伸手扯下少年面上汗巾,将柔软布料攥在掌心,轻轻低嗅道:“……汨罗香。”
少年眉心似春水拧皱,眼眸沉沉。
“你故意引我来,到底想说什么?”
我斜着眼眉,盯着其艳若桃花般的脸孔,视线灼灼,染血手指细抚其刃上纹路,而后与他白皙指尖短暂相触。同他低声商谈时,情绪些许暧昧:“我想借你之手,赠新王一份厚礼。”
少年只待揣摩,略垂细密且乌浓的眼睫,模样生出几分驯服的乖巧。
婴在屋外扣门时,少年似突然惊醒,轻巧似鹞子翻身,便已自窗口匆匆离开。
婴进门后,目光掠过我颈上,只在走过来时提笔写道:“说完了?”
我坐在桌案后,感叹师兄培养的守门弟子听觉灵敏、视力过人之时,轻眨眨眼,准备装傻充愣,蒙混过关,却被对方面无表情地冷淡拆穿。
婴伸手探过我颈下伤口,示意应包扎一下。
我皱眉,方知那出手迅捷也凶猛如狼的狗崽子,竟在翻身逃跑之际,敏锐刀刃划破我喉颈,留下细长尚新鲜的一条血痕。
我这般在意容貌美丑的人!
在铜镜被捏变形时,婴伸手将止血粉摁在我颈伤处,不管不顾,并在我龇牙咧嘴时,递送枚白眼。
“……”
我只敢在心里骂一骂这俩人,然后自我安慰:图谋而定,图谋而定。
只在翌日,驿馆外的九国士兵因言语之争而举械内斗之时,我故意推婴上前,让其负伤一回试试。果然,姝虞长剑一出,便有立竿见影之效。
执金吾率卫队离开,婴收剑而回时,他脸覆乌沉面具,垂眼睨视我。我则坐在轮椅上,拍拍他坚实手臂,大赞其不负九国剑者之威名与江湖侠士风范:“不错,不错。”
婴目光冷淡地抬了眼。
他默不作声,应当也是同意了。
九国使者纷纷下榻驿馆时,那日迎接的三品官员执召而代临,宣先帝的两位公子、几位异姓王爷及其委命使臣进府内商议国丧主持之事,其余外邦使者,暂居于驿馆休憩,以待丧期更衣吊唁。
来不及准备,我与婴便被分开,错时入宫拜见皇帝。
轿辇抬起之际,我抿唇思虑良策,仔细斟酌成功,而那冠以西南王嫡子尊号的宁姓少年,已先于我受制前,助我谋定。
大殿内,我为旧党争辩嫡庶正统而惹怒庶子新王,致使与众多官员一同下狱之时,宁姓少年竟主动出面维护我,甚至当庭舞刃行刺九国皇帝。此举惊骇众人之际,奉召先赴内府拜别樊夫人的公子婴,他持剑匆匆赶来,率先挑落其弯刃,于众多文官武将之中,挽救九国皇帝之性命于万一,打破殿堂上新臣旧党拔刀相向的对峙僵局。
我眯眼瞧着少年步步杀招,却在婴身负重伤、血溅王座之前,在殿堂中央主动下跪,手执太子监国的虎符奉上,为一众人求情。
“亲情血肉,怎能为一时名利所夺?樊夫人离逝已令举国悲怆,还望陛下宽恕世子及朝中老臣,勿要在国丧期间再行杀戮!”
九国皇帝坐在高位上,黑红龙袍,头戴十二冕旒。他掩唇薄咳遣散众羽林孤儿时,让人取走了我手中所持的太子监国虎符,然后命太医官前来为婴问诊查看,包扎伤口。
婴被扶下殿前,深深望了我一眼。在我回眸用眼神示意其按兵不动之际,他便当即阖眸闭眼,佯装气若游丝,不久于人世。
“……”
我暗中吐槽他演戏演得太假,转头时,却见人群中被伏的少年扬着薄唇,唇畔染血,似讥似嘲,凌厉目光正盯住自己瞧。他脸孔冷艳,视线如淬毒的长蛇,我下意识地摸向袖口暗箭,以示威胁。
少年勾唇,冷嗤了声。
九国皇帝意欲利用他收回西南兵权,高坐堂上之后,也仅下令让他随卫队赴内府领罚。
直至几日后,西南王匆匆呈递奏疏时,宁姓少年方才免除牢狱。
我则在新王内府,在婴康复以前,代其出面面主持国丧。
所幸,樊夫人死前,留下相关的蛛丝马迹。她也只在衣衫书信中隐约猜测,婴在行刺庶子新王之后逃亡出宫,甚至至今未死,可能如她一样,被庶子新王幽禁在先帝的某所离宫别苑之中,让人难以探查其真实身份。
原因在于庶子新王在先帝废立并贬为城内庶民后,自持九国虎符而登皇帝位,曾受台谏口诛笔伐其得位不正,怒而下令史官修改史书,甚至行刺叛逃的公子婴不再记录。至于之前所传出公子婴畏罪自杀或阴谋他杀的种种流言,不过是庶子新王的有意散播的试探性谣言。故此,在庶子新王继位期间的种种,若无确凿实证,皆不可信。
夜深人静时,我独坐在樊夫人的棺椁前,代婴执孝,一件件焚烧夫人生前书稿衣物,也垂眼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进行。
铜盆中灰烬燃烧旺盛之际,庶子新王于雪夜中乘辇而来。我望着那位如今万人之上的九国皇帝,黑红衮龙袍,落轿于大殿前。
有内侍官疾行几步,准备代他上香以表皇家祭奠,却被他摒退一旁,然后下令所有人退守殿外,不得踏进,违者立斩。
他则独自步入奠室内,朝横陈的漆黑棺椁行礼祭拜。
里面躺着的,明明是与他在王宫内府争斗数年却失败的女人,而他执香叩于额心时,病弱的眉眼虔诚认真。
我皱眉,似想起什么,却不敢言。
九国皇帝此时转身,平静道了句,“她给你留了什么。”
我哑然,也怔然,一瞬间只被胸腔中疯狂冒出的念头惊骇至手脚冰凉。
九国皇帝居高临下,略垂目光,他俯瞰如今已在轮椅上的我,那淡漠眼神令我明白何为如视蜉蝣。
这幽宫寂定萧瑟,情景一如那日我草率攻入内府却犹似走兽般被困居的偏殿。我望着这面庞精致却如蛇蝎般阴狠毒辣的九国皇帝,像是突然明白为何那日殿前少年舞刃行刺能如此轻易了结,甚至结果匆匆,是计二字于胸臆间回荡,反复穿袭我心脏。
一切,仿佛明了。
“那年冬,樊夫人予我之求救密信,是计。你利用她,或许她也利用你我,让我见此求救书信下山,为你们找到心思不轨的乱臣。”
“而你引九国之兵围攻西南与昆仑,甚至太子监国的虎符与行军布阵图能到我手,也是计。你要借我之手,开始清算始终不肯依附自己的宗派势力。”
“甚至前几日殿前行刺,只有宁十三肯出手救我,其余人均暗自不动,而我当时只怪异,为何武官不佩剑,羽林孤儿迟迟才上殿,不过是你将计就计。”
甚至,只待我道出第四条揣测“樊夫人信中所言的年少痴情之人是你”时,九国皇帝轻笑,眸眼微弯,几分回忆,方吐出俩字,“不错。”
我毛骨悚然。
平生第一次觉得,有人利用计谋如此驾轻就熟,甚至为了报复,也愿意将自己与年少心爱的女人也算计了进去。
九国皇帝垂着眼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嘲笑,只是不知道在笑何人,低喃道,“如今你才看清。”
他独自站在这幽宫暮色里,身侧是烛火飘摇,将他背影拖拽至诡谲而修长。
我坐在轮椅上,此刻却分不清是非真假,只想癫笑。
笑这不畏生死的皇帝,竟因畏惧不能留载青史而大肆杀戮;笑我这愚蠢之人,竟成了两端攻伐的箭矛与靶子;笑这与两任皇帝暧昧纠缠,仍难逃一死的棺椁之中宗室美妇;笑这天下愚民,不过是权势相搏的困局棋子。
这局中毒计,计中谋略,我胜不了。
可终有疑惑,婴在哪儿?
那日天魔军攻破荆楚城池,南蛮人讹传公子婴曾在内府刺杀新继位的九国皇帝,他逃亡失败后,被九国皇帝抓回宫中,赐酒鸩杀。
九国皇帝表情一如当日营帐中,眼瞳幽邃,讳莫如深。他负手而立,身姿清颀,淡淡声音,“卞和玉,难怪你堪不破。”
我皱眉,反复思忖,直至守在宫殿外的皇帝御辇前的内侍官,他上前轻叩门提醒九国皇帝夜深了且该回宫休息时,才拾指叩响竹椅扶柄,心中仍有怀疑,但几分不确定。
九国皇帝轻拂袖,转身离去。
他坐在宫门外的御辇之上,手握白玉汤壶,让内侍官放下轿前门帘之前,抿唇低道:“卞和玉,朕准你近日留宿宫内,为夫人主持完丧礼后,再做决断。”
皇帝的仪仗队离开后,我独自守夜,望着陈列在极乐宫中牡丹黑棺,终是低笑出声,“以子为质,与虎谋权,樊夫人,你至死都在引我入局。你和庶子皇帝下得一盘好棋啊!”
贞平七年十月十二日,冬。
长街鸣祭乐,巫祝舞于坛,祭典开始。
九国皇帝特许,公子婴为夫人扶灵。众臣皆身穿缟素,低垂头颅,行走在送葬队伍车马仪仗中,万民执伞,哭号动天。城内则细雪如覆,街上纸钱纷飞,天地鸦寂且苍白。
京郊皇陵,虢国公之女樊夫人与先帝共葬而封墓。帝与后的陵寝中,一只鎏金漆木棺,威严沉重,一只牡丹黑棺,华丽富贵。
我在宗庙里等候几天,方见到为樊夫人题牌位的九国皇帝。对方已褪去祭典时的繁复华裳,一袭深沉颜色的衮龙袍,乌发玉冠,清羸身形。
关门奉香之时,周围内侍官已陆续退出,仅留几位位高权重的朝中大臣跪在祖宗牌位前,面面相觑。
我沉默,叩着竹椅扶柄,眼睛盯着庶子新王,只待藏匿宗庙后的天魔兵鱼贯而出。
九国皇帝置若罔闻,只虔诚为夫人上香。而跪在其身后蒲团上的几位大臣早已被天魔兵捂住口鼻,长剑自后背贯入胸膛,无声暴毙而亡。
他却面朝祖宗牌位,恭敬行礼,然后徐徐念道:“吕梁侯之嫡子萧远山,中山伯府钟伯勤,北军中尉之妻弟江哀,此次参与内府反叛的还有谁?”
我摇摇头,明白这是鱼死网破。
只是许久才懂得这皇家秘史,明白当初为何母妃在先帝迎娶樊夫人时极力阻挠,甚至之后与先帝决裂,迁居昆山以躲避。
“极乐殿内有卷夫人的书稿,里面有首百字诗写了你们幼时相处、互生情愫,少年别离、困厄中重逢的场景。”
九国皇帝转过身,脸上始终淡淡表情。
这宗庙内外封闭,祖宗牌位高列其上,对方似毫不敬畏神鬼天命,只稍作沉吟,轻轻启唇:“想清楚了?”
我不敢摇头,只怕又错。
“近几日,我整理樊夫人书稿。未见书稿前,我如何也想不明白,夫人本意是以子为质、留在幽宫,以待时机东山再起,为何后来频频向我求救。直至前几日我在太医馆见到了负伤涂药的婴,才想到了那日下山时,师兄向我委托之事——夏朝公主丢失手指骨与当今皇帝有关。”
我盯望这位庶子新王,只道人心可畏。
扬唇冷笑,道出难窥的皇族情史时,竟觉后脊生寒:“少年皇长子情深之时受到辜负,于是暗养韬晦之计,静待时机杀父以自立。”
“至于那位身处幽宫、绝代风华的年轻夫人,因先帝病重时萌生攥握天下权柄的隐晦心思,由是开启为朝中老臣所不容的短暂女主临朝,可先帝由废为庶民的皇长子行刺而暴毙,她的年幼嫡子又成为挟制她登基的阻碍,朝堂退位之时形势危急,令她不得不委身于年少痴情的继长子,甚至在幽宫中成为继长子之禁脔。”
“她或许至死都不知自己生下的唯一嫡子,其生父是谁。而她的年幼嫡子公子婴逃亡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在暗中窥到母亲和长兄的不伦之事,才于众目睽睽的内府佳宴上笨拙挥刀行刺。”
当我将包在丝帕中的一截手指骨摊开掌心时,对面的九国皇帝方变幻表情,眼神说不清道不明,有些隐晦黯淡。
“那夜你问我夫人给我留下什么,我便想,或许你也不确定这东西是否真的存在。”
九国皇帝掩唇薄咳了起来,脸庞苍白,眉宇病态。
我将干净的手指骨捻转在手里时,欲窥这其中奥秘时,对方才低道,“你将此物予朕,朕赦你无罪。”
我摇摇头。
“此刻,优势在我。”
于是抬手令殿内天魔兵杀向九国皇帝时,九国皇帝竟徐徐低笑,似是笑我敢在这深宫中孤身行刺,他只轻轻道句:“朕的羽林孤儿何在?”
话落,便听宗庙外黑衣待令的羽林孤儿持剑杀涌,一时杀声齐天,意欲将我自驿馆内调来的为数不多的天魔兵围而歼剿。
婴则一袭金丝玉甲衣,脸覆乌金面具,和天魔兵装束相同。他立在我身侧周围,手中姝虞长剑震颤而嗡鸣。
我不欲多言,抬起手臂上精巧的短程袖箭机弩,淬毒箭首对准九国皇帝的颈喉、胸膛、腹部,接连投下,唯有一箭,射中九国皇帝。
九国皇帝按着供台边,手捂腹部,他面色如纸,宽广繁复花纹的挥抬之时,沉声道了句,“庙中反贼,格杀勿论!”
我眯眼,只待再次将其射杀时,殿外执金吾已率先引兵入内府,包围宗庙。
九国皇帝被羽林孤儿重重护卫,准备从祖宗牌位后退出宗庙时,我抬手砸了下腿,丢弃已空的沉重袖箭,捡柄长剑,割破大腿,任其血流,然后拉住挡守面前的身材魁梧的天魔兵,咬牙翻身抓住它的后背,令其背负我杀至庶子新王处。
此刻庶子新王尚在殿内,情况仍有转圜。一旦内府军队内外联合,九国皇帝获救,再行刺杀之事难于登天。
我紧抿唇,提柄长剑,于搏杀中挣扎,犹如那日困局险境中走兽。
在执金吾持盾提刀进殿前,我距九国皇帝已有咫尺,拾剑刺杀失败之际,即刻回首喊婴,呵斥他,“走!”
婴则垂黑色眉眼,置若罔闻,只在身侧以匹夫之命相搏。
执金吾持利矛,抬臂掷向其身后之时,我转手挥剑将长矛格挡,却被飞来的流矢射穿臂膀与双膝,狠狠贯摔于地。
婴则在伸手拉我之际,被流箭射落其乌金面具,眼尾受伤。
我目光紧盯他那张与相祖父提供的人物画像有些许出入的脸,只在周围的羽林孤儿持剑袭杀他时,最后推他一把,替他了结,又在污血呕出前,咬牙召宗庙内剩余的天魔兵:“速带公子离开!”
被执金吾的士兵以长矛横贯于地时,婴已退出内府。此次,我在阖目前,只寄希望于荆楚之地的相祖父能早日引兵攻入王府,接走弟弟。莫因我之莽撞草率,再害了流亡已久的婴。
被下诏狱时,我想到许多种死法。而那向来隐忍残暴的庶子新王选择了最折辱人的方法——当庭行髌罚,后弃于长街,令城中百姓观赏。美其名曰:髌礼。
奉召的廷尉像拖死狗一样将我丢在街市口,又令左右监看管。
我微睁着眼,望朗朗晴天,彼时云销雨霁,风雪也无,只抖着干裂的唇,独念天地不公!
西南王二次谴使,其使臣奉命上交兵权,以补偿世子舞刃行刺皇帝之莫须有罪名。对方在离开王府之前,以颜色深沉的布料重新裹覆华盖与张扬纹饰的车身,与前几日入城时相比,磅礴气势削减大半。
朴素的车马格外低调地在街市巷口停下,上面下来的是西南王嫡子——宁姓少年。而同样狱中负苦,少年依旧一袭鲜艳长衫,面容艳丽。
他站在我面前,问道:“这次要不要我带你走?”
我蓬头垢面,满身污血,蜷在角落,再无初下昆山时试图一举吞并山河的豪宕气概,此时只能用肩膀撑起半边身躯,并招招手,示意少年弯下腰来听我说话。
少年却也照样做了,俯下身时,淡淡汨罗香。
我眼睛盯住少年眼睛,手指在他衣衫下摆处画圈,待三指摩挲干净时,方从自己胸怀内裳里摸出黑色汗巾,颤抖系在少年清瘦羸弱的腕骨上。
我低语,道四字:“卿卿勿负。”
少年只待左右监上前检查时,起身离开。
在西南王使臣的车马出城池后,我仰面,倒在墙角的枯草上,只默默哼吟在樊夫人的书稿里细笔朱提的一句词:“极乐极乐,何来极乐?天道煞我,为之奈何。”
左右监见我神态疯癫,佩剑离开。
我则枕着雪浸湿的枯草,任苦痛缠身,只伸手抠挖墙角泥土,自娱自乐。
路人经过时,总咋舌两句,不敢多停留。
城内长街夜里会飘雪,彼时我才拖着流血的下半身,爬到附近狗洞处,用棍将野狗赶出去,再将头藏进狭洞内,留残破身子在洞外受寒受冻,如是偷生多日。
街上冻死许多乞丐时,方有瘟疫。
我捂着唇,在长街上笑,路过百姓皆以为我是疯子,唯恐伤人,便握棍驱赶。
左右监因九国皇帝下令不许私放逆贼出城的旨意,他们则待我趴在雪地里大口呕血并只剩喘息时,才上前阻拦,然后又将我提至西街爆发瘟疫的破庙里,任由自生自灭。
瞥了眼破庙里官府来不及掩埋而横陈的重疫病死尸体,我如丧家犬般躲在神像后,以石块在底座提刻记录。虽烧红脸庞,苟延残喘,却也怕忘记,只敢闭着眼睛,争这最后一口气,默默重复道:“上元日,上元日。”
京都覆雪数日,长街寂寥。
被一个哑巴塞进烂鱼篓里,当作草席裹尸丢弃郊外乱葬岗一同火化时,我方醒来,表情迟迟,双目略阴翳。
张口说话时,吓了哑巴一跳,“今日可是上元节?”
哑巴先是惊恐点头,后摸摸我冰凉身上,而感受我鼻息处尚余温热,才放心地拍拍自己胸脯,以作安慰。
他摆摆手,自我劝慰地表示这里全是死人,再没有活人了,然后继续去摸死人身上值钱的东西。
我歪着脸,喘息了会儿,才拖着残破身体从乱葬岗的死人堆里慢慢爬出,每拖行一步,膝盖腐烂处都在流污血。最后,直接任由下半身陷在泥潭的烂鱼篓里,只剩上半身活着,微弱呼吸。
我许久未开口和人说话,扯响破锣嗓子时,瘦得竹竿似的哑巴竟皱着脸嫌弃。对方手指来指去,大致意思是愿意背死人,不愿背活死人。原因竟是怕我脸色煞白地死在他肩上,死前晦气压熄他肩头三盏阳火,只因有算命的说他命中有官,书不必翻。
闻言,我扯唇笑,只道哑巴看似愚笨,实则奸滑,然后攒了会儿力气,半撑着身体,独自朝干净的雪地爬去。
我倾身坐在尸山附近的树下,歇到眼睫覆雪时,才抬脸看向翻尸的哑巴周围,冰冻的沼泽地,荒芜枯死的几棵老树,乌鸦与秃鹫盘桓半空,共同宴享着大坑中未焚未掩的众多尸体。
负责监管的左右监大概以为我已死透,早早离去。
我浅浅闭上眼,算了下腹中蛊虫死亡的时间以及所剩阳寿,前者距今也不过半载,就是明年的夏至后、秋收前。
睁眼时,仰望阴霾的天,道了句,“足够了。”
翌日,我便将公子婴已回国的消息散发至各国州郡,邀请各地宗亲入昆山赴宴。
相祖父不知此是计,信以为真,在辗转于各国各州郡,梳拢豪富势力之时,也忙着为我择女纳妻妾。
在我开口拒绝时,他摆手只谓:“此乃疏不间亲计,上上策。”
我皱眉,坐在厅堂内。
而婴独坐高位,一袭黑红冕服,面覆乌沉面具,双瞳沉沉,不言不语。
我抬头望他时,对方竟转过头,执樽与其他人交错后,自饮自斟。
我弃箸,拂袖离去。
来到这豪富之家的后山庭院,消散酒性之时,竟有单薄衣衫、身材婉转绰约的年轻侍女举着酒樽与托盘,跪在脚边目光楚楚地问,“公子,是否要奴婢伺候沐浴休寝?”
我顿时清醒,掀翻了自恃美貌而依偎身上的年轻侍女,拢齐衣衫,持刀出门。
一路东去,找到一家门匾迥异于其他的茶馆,进去点茶听戏。说书郎说到有趣之时,赏赐百钱,直到酒醒前,一夜未敢归。
清晨,相祖父匆匆派人来寻时,我在街巷口,捧着碗油茶,在摊前喝得有滋有味儿。
我招手唤婴,要他也下轿辇。
对方格外听话,遣散众人回府后,和我一起在巷口,听我酒后闲唠完,替我付了油茶钱,又进赌坊。
我连连输庄,赢得惨淡。
最后一局,婴却在庄家底牌亮出前,一脚踢翻赌桌,单手扼制桌下庄家出老千的手,断人一掌的同时,也结束庄家性命。
我为婴拊掌,大赞其聪慧,然后盯着出老千的庄家煞白脸孔,摇头晃脑,说书似的点评,“只因一贪字,误了卿卿性命,啧啧。”
然后,从轮椅上站起,两脚不稳地准备迈出门朝外走时,当即摔倒在地,睡死过去。
这一睡,倒是把地方豪富吓傻了。
醒来时,豪富只道是自己及家人照顾不周,惊扰了贵人,于是便把那夜后花园执酒勾引的年轻侍女缢死于庭前。
我披着衣衫,伸手来不及阻止,便见尸首被人抬出去。看向相祖父,后者则面色铁青,待将军中书信递来时,似暗谴我贻误时机。
我看着书信上所书,不敢贸然决断,只将其传递给周围将领与地方豪绅。
相祖父叹了口气,当众道,“樊夫人当为国母,安受此辱啊!”
信中所书,乃是九国皇帝破我笼络士族豪右之法。原是我设宴各地宗亲,以破九国皇帝之围剿;如今九国皇帝却以樊夫人之名,告九国书,言夫人已焚宫自戕,不承认弱子之声势地位。
彼之毒计,尤胜过我。
我独坐在桌案边,久久沉思。
婴来时,也未察觉。
对方握笔,沙沙写字时,我方知他在。
相祖父也坐在堂下,而我望着婴脸上乌沉面具,好似此刻方才酒醒,沉默半晌,却只能无力解释道,“我无意害死夫人。”
婴和相祖父不语。
待我想出破局之法时,九国皇帝已将国丧宣布天下,并明令公子婴依循先祖礼制回府主持丧礼。我则令军器所单独为我打造一枚乌金面具和柄淬毒的袖箭。
那日,所有军械铸成后不久,相祖父匆匆赶来,而我已在战船之上,手握面具,准备出征。他似是方明白我铸箭之用意,站在岸边,老泪纵横。
我垂眼,与相祖父挥手告别后,转身进入船舱。
婴则在舱内,衣我旧衣,乌沉面具,目不转睛。
我解下鲜艳外袍,与他对坐,像交代憾事一样,“此番若失败,你当即引兵回昆仑,永不下山。天魔城城主要是带着契约来讨,你便焚毁书信,去请妖仙夜昼雪,那年他引兵驻守西南时,欠下我一个人情。”
婴不知为何,迟迟不点头。
我拧眉,以为是脸上试戴的面具骇住他,便抬手卸下乌金面具,却被对方扼住腕制止。
“好。”
对方在桌面以指蘸水写道。
我轻颔首。
数百艘战船星夜东进时,那位庶子新王派驿丞加急送来一封公文书函。内容大致是,任何守隘官员见此函信都准予放行且不得刁难,否则依律斩首。
我眯着眼,望见窗外河面的倒影,突然想到相祖父曾道他所梳拢的地方豪富之家提出愿为婴建生祠之事。于是向对方道此事,对方提着笔,只徐徐写道,“怕是计。”
我摇摇头,推着轮椅到舱内博古架旁,途经台阶时,手撑着起身,巍巍站起,拖着条腿,缓缓步行,然后摸至第三个格子后的案板,轻轻一推,取出所藏之物。
对方持剑来接时,我仅示意其拿着漆匣,无须搀扶,“你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是樊夫人被幽禁深宫前予我的私人书信。我记着,那时婴不满八岁。”
对方闻言,拆开书信,细细阅读。
我闭着眼,靠在已铺狐裘暖衾的椅背上,渐渐回忆,却只记得樊夫人在王宫内府的盛筵中诞下弟弟,因其眉宇稚气像是女孩,而被赐公子婴的尊贵名号之场景。
“我母妃虽与先帝决裂,之后负气离开,但与樊夫人是感情深厚的同姓姊妹。后来得知是弟弟被授予太子监国的虎符时,她在昆仑宫殿高兴了好久。”
对方听着,沉默不言。
回忆散去时,我睁眼望向对方,只道,“此番进入内府,行刺之事须定。”
对方提笔,写如何二字。
我抬手,示意对方更近些,而对方直接走过来,俯下挺拔瘦高的身躯,与我平视。
我盯住对方面具下的幽黑瞳仁,手指轻叩其脸上金属,语气平缓:“新王既知你是假,却行杀母留子之计并主动要求见你,我们只能反其道行之,让他主动交出弟弟。”
对方沉吟,须臾之后,起身在桌案铺平的纸上落笔,依旧仅写下两字:“若是……”
我挥手,目光决绝。
压低声线时的疯狂冷酷似惊到对方,“便有那万一,史书也好,王位也罢,我也要用血刻下弟弟的名字,告诫世人,这天下曾属于公子婴。”
对方不再落笔。
自巴地豪富之家启程,渡江汉改行陆路已是三日后。因新王之公文书函,各州郡守城长官皆以宾客礼相待,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嗜血天魔兵,他们则令全城百姓宰杀多余牲畜供养。
水陆疾行,不过七天,便再至中原。
抵达城外时,新王派遣的三品官员前来迎接,我坐在马车上,撩帘望向对方,对方垂衣拱手,只道,“二位殿下舟车劳顿,先暂居驿馆休息,以待陛下召见。”
我垂着眼睑,面上表情不多。
“腿脚不便,烦请大人引路。”
“是。”
三品官员开始命人清道时,我望了眼街上人群,犹记那日自火中弃刀逃生的情景,于是放下帘子,端坐车内,听着身后数百天魔兵与普通军队一齐进入王城内。
驿馆内外,来往纷繁,九国的使臣携礼进出,或在馆内待新王召见。
可在馆内遇见宁姓少年,我着实诧异许久。
对方站在楼上,居高临下,一袭鲜衣华服,腰别弯刃,如初见时苗装苗饰,小辫拧成细股,半披半束。他脸蒙黑布,仅露精致且阴柔的眉目,举手投足依旧矜傲风流,神态漫不经心。
大厅前,我坐在轮椅上,抬眼望少年时,手指轻轻点了点受伤不愈的膝盖。对方似乎看见我这细微动作,在三品官员朝他行礼前,率先走了。
我方垂眼,起身上楼时,让婴扶我。
驿馆房间内,三品官员将我与婴一行人安顿好之后,便告辞离开。
在婴下楼代我去清点天魔兵人数时,我则坐在桌案前,垂眼沉思。
果然,少年翻窗找来了。
我抬眼,睨着他。
少年扬着唇,似笑非笑的眉眼,隐隐淡嘲。
他腰别弯刃,翘腿一跃,坐在我面前的桌案上,拿起石山上的细笔,手中品鉴把玩了会儿,然后狼毫笔首抵在我下颚处,目光锐利:“真是……好久不见啊!”
我点点头,在对上少年视线前,阖起手中书籍,念一句刚翻读过的汉人诗词,“如隔三秋。”
少年表情一凛,几分平白被轻侮的晦气,他眼神凌厉,抬手便攥住我衣襟领口,欲要动手。
我咂摸两声,抬起手掌,佯作投降。
“君子只动口,动手非君子。”
少年冷哼。
待他将手中昂贵狼毫细笔丢在桌面,跳下桌案去厅前倒茶时,我才注意到他腰间叮鸣的是块合而为一的青墨玉环佩,质地温良,图案精美。于是细眯眼,稍作沉吟,开口道,“西南王前几日为我送来府里的美姬侍妾,我还未曾好好感谢他。待丧礼结束,我与你一道回西南王府,拜见他老人家。”
少年握杯转身之际,身上银饰与环佩鸣叮。他倚靠桌边,双腿交叠,身姿修颀如柄尚未开刃的绝世妖刀,脸庞冷艳畴美,幽深眼瞳蛊惑且锋锐。
“你娶妻纳妾,与我何干?”
我盯住少年,舔舔唇。
纵他前者伤我如此,此刻又端起的高傲态度,冷淡若冰霜,可再见其美艳时,脑海中始终会幻想此人若身披红衣,躺在大漠上,风骚若沸水时会是怎幅风华绝代的浪荡模样,只待喉咙灼痒时,才道:“小婿初次登门拜访岳丈,山高路远,人生地不熟。”
沉默须臾,少年突然反抽腰间弯刃,刀锋所指,于我心口一处、咽喉一处,我则抬手夹住其在咽喉两指前的尖刃,掀抬手腕以寸功柔劲搏刚韧。
少年却双手一错,圆圆弯刃直逼前后颈,显露其刻薄杀人技。他黑色且装饰苗银的长发扫过面颊时,我侧了侧脸,虽被刀刃刮破断指,却也伸手扯下少年面上汗巾,将柔软布料攥在掌心,轻轻低嗅道:“……汨罗香。”
少年眉心似春水拧皱,眼眸沉沉。
“你故意引我来,到底想说什么?”
我斜着眼眉,盯着其艳若桃花般的脸孔,视线灼灼,染血手指细抚其刃上纹路,而后与他白皙指尖短暂相触。同他低声商谈时,情绪些许暧昧:“我想借你之手,赠新王一份厚礼。”
少年只待揣摩,略垂细密且乌浓的眼睫,模样生出几分驯服的乖巧。
婴在屋外扣门时,少年似突然惊醒,轻巧似鹞子翻身,便已自窗口匆匆离开。
婴进门后,目光掠过我颈上,只在走过来时提笔写道:“说完了?”
我坐在桌案后,感叹师兄培养的守门弟子听觉灵敏、视力过人之时,轻眨眨眼,准备装傻充愣,蒙混过关,却被对方面无表情地冷淡拆穿。
婴伸手探过我颈下伤口,示意应包扎一下。
我皱眉,方知那出手迅捷也凶猛如狼的狗崽子,竟在翻身逃跑之际,敏锐刀刃划破我喉颈,留下细长尚新鲜的一条血痕。
我这般在意容貌美丑的人!
在铜镜被捏变形时,婴伸手将止血粉摁在我颈伤处,不管不顾,并在我龇牙咧嘴时,递送枚白眼。
“……”
我只敢在心里骂一骂这俩人,然后自我安慰:图谋而定,图谋而定。
只在翌日,驿馆外的九国士兵因言语之争而举械内斗之时,我故意推婴上前,让其负伤一回试试。果然,姝虞长剑一出,便有立竿见影之效。
执金吾率卫队离开,婴收剑而回时,他脸覆乌沉面具,垂眼睨视我。我则坐在轮椅上,拍拍他坚实手臂,大赞其不负九国剑者之威名与江湖侠士风范:“不错,不错。”
婴目光冷淡地抬了眼。
他默不作声,应当也是同意了。
九国使者纷纷下榻驿馆时,那日迎接的三品官员执召而代临,宣先帝的两位公子、几位异姓王爷及其委命使臣进府内商议国丧主持之事,其余外邦使者,暂居于驿馆休憩,以待丧期更衣吊唁。
来不及准备,我与婴便被分开,错时入宫拜见皇帝。
轿辇抬起之际,我抿唇思虑良策,仔细斟酌成功,而那冠以西南王嫡子尊号的宁姓少年,已先于我受制前,助我谋定。
大殿内,我为旧党争辩嫡庶正统而惹怒庶子新王,致使与众多官员一同下狱之时,宁姓少年竟主动出面维护我,甚至当庭舞刃行刺九国皇帝。此举惊骇众人之际,奉召先赴内府拜别樊夫人的公子婴,他持剑匆匆赶来,率先挑落其弯刃,于众多文官武将之中,挽救九国皇帝之性命于万一,打破殿堂上新臣旧党拔刀相向的对峙僵局。
我眯眼瞧着少年步步杀招,却在婴身负重伤、血溅王座之前,在殿堂中央主动下跪,手执太子监国的虎符奉上,为一众人求情。
“亲情血肉,怎能为一时名利所夺?樊夫人离逝已令举国悲怆,还望陛下宽恕世子及朝中老臣,勿要在国丧期间再行杀戮!”
九国皇帝坐在高位上,黑红龙袍,头戴十二冕旒。他掩唇薄咳遣散众羽林孤儿时,让人取走了我手中所持的太子监国虎符,然后命太医官前来为婴问诊查看,包扎伤口。
婴被扶下殿前,深深望了我一眼。在我回眸用眼神示意其按兵不动之际,他便当即阖眸闭眼,佯装气若游丝,不久于人世。
“……”
我暗中吐槽他演戏演得太假,转头时,却见人群中被伏的少年扬着薄唇,唇畔染血,似讥似嘲,凌厉目光正盯住自己瞧。他脸孔冷艳,视线如淬毒的长蛇,我下意识地摸向袖口暗箭,以示威胁。
少年勾唇,冷嗤了声。
九国皇帝意欲利用他收回西南兵权,高坐堂上之后,也仅下令让他随卫队赴内府领罚。
直至几日后,西南王匆匆呈递奏疏时,宁姓少年方才免除牢狱。
我则在新王内府,在婴康复以前,代其出面面主持国丧。
所幸,樊夫人死前,留下相关的蛛丝马迹。她也只在衣衫书信中隐约猜测,婴在行刺庶子新王之后逃亡出宫,甚至至今未死,可能如她一样,被庶子新王幽禁在先帝的某所离宫别苑之中,让人难以探查其真实身份。
原因在于庶子新王在先帝废立并贬为城内庶民后,自持九国虎符而登皇帝位,曾受台谏口诛笔伐其得位不正,怒而下令史官修改史书,甚至行刺叛逃的公子婴不再记录。至于之前所传出公子婴畏罪自杀或阴谋他杀的种种流言,不过是庶子新王的有意散播的试探性谣言。故此,在庶子新王继位期间的种种,若无确凿实证,皆不可信。
夜深人静时,我独坐在樊夫人的棺椁前,代婴执孝,一件件焚烧夫人生前书稿衣物,也垂眼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进行。
铜盆中灰烬燃烧旺盛之际,庶子新王于雪夜中乘辇而来。我望着那位如今万人之上的九国皇帝,黑红衮龙袍,落轿于大殿前。
有内侍官疾行几步,准备代他上香以表皇家祭奠,却被他摒退一旁,然后下令所有人退守殿外,不得踏进,违者立斩。
他则独自步入奠室内,朝横陈的漆黑棺椁行礼祭拜。
里面躺着的,明明是与他在王宫内府争斗数年却失败的女人,而他执香叩于额心时,病弱的眉眼虔诚认真。
我皱眉,似想起什么,却不敢言。
九国皇帝此时转身,平静道了句,“她给你留了什么。”
我哑然,也怔然,一瞬间只被胸腔中疯狂冒出的念头惊骇至手脚冰凉。
九国皇帝居高临下,略垂目光,他俯瞰如今已在轮椅上的我,那淡漠眼神令我明白何为如视蜉蝣。
这幽宫寂定萧瑟,情景一如那日我草率攻入内府却犹似走兽般被困居的偏殿。我望着这面庞精致却如蛇蝎般阴狠毒辣的九国皇帝,像是突然明白为何那日殿前少年舞刃行刺能如此轻易了结,甚至结果匆匆,是计二字于胸臆间回荡,反复穿袭我心脏。
一切,仿佛明了。
“那年冬,樊夫人予我之求救密信,是计。你利用她,或许她也利用你我,让我见此求救书信下山,为你们找到心思不轨的乱臣。”
“而你引九国之兵围攻西南与昆仑,甚至太子监国的虎符与行军布阵图能到我手,也是计。你要借我之手,开始清算始终不肯依附自己的宗派势力。”
“甚至前几日殿前行刺,只有宁十三肯出手救我,其余人均暗自不动,而我当时只怪异,为何武官不佩剑,羽林孤儿迟迟才上殿,不过是你将计就计。”
甚至,只待我道出第四条揣测“樊夫人信中所言的年少痴情之人是你”时,九国皇帝轻笑,眸眼微弯,几分回忆,方吐出俩字,“不错。”
我毛骨悚然。
平生第一次觉得,有人利用计谋如此驾轻就熟,甚至为了报复,也愿意将自己与年少心爱的女人也算计了进去。
九国皇帝垂着眼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嘲笑,只是不知道在笑何人,低喃道,“如今你才看清。”
他独自站在这幽宫暮色里,身侧是烛火飘摇,将他背影拖拽至诡谲而修长。
我坐在轮椅上,此刻却分不清是非真假,只想癫笑。
笑这不畏生死的皇帝,竟因畏惧不能留载青史而大肆杀戮;笑我这愚蠢之人,竟成了两端攻伐的箭矛与靶子;笑这与两任皇帝暧昧纠缠,仍难逃一死的棺椁之中宗室美妇;笑这天下愚民,不过是权势相搏的困局棋子。
这局中毒计,计中谋略,我胜不了。
可终有疑惑,婴在哪儿?
那日天魔军攻破荆楚城池,南蛮人讹传公子婴曾在内府刺杀新继位的九国皇帝,他逃亡失败后,被九国皇帝抓回宫中,赐酒鸩杀。
九国皇帝表情一如当日营帐中,眼瞳幽邃,讳莫如深。他负手而立,身姿清颀,淡淡声音,“卞和玉,难怪你堪不破。”
我皱眉,反复思忖,直至守在宫殿外的皇帝御辇前的内侍官,他上前轻叩门提醒九国皇帝夜深了且该回宫休息时,才拾指叩响竹椅扶柄,心中仍有怀疑,但几分不确定。
九国皇帝轻拂袖,转身离去。
他坐在宫门外的御辇之上,手握白玉汤壶,让内侍官放下轿前门帘之前,抿唇低道:“卞和玉,朕准你近日留宿宫内,为夫人主持完丧礼后,再做决断。”
皇帝的仪仗队离开后,我独自守夜,望着陈列在极乐宫中牡丹黑棺,终是低笑出声,“以子为质,与虎谋权,樊夫人,你至死都在引我入局。你和庶子皇帝下得一盘好棋啊!”
贞平七年十月十二日,冬。
长街鸣祭乐,巫祝舞于坛,祭典开始。
九国皇帝特许,公子婴为夫人扶灵。众臣皆身穿缟素,低垂头颅,行走在送葬队伍车马仪仗中,万民执伞,哭号动天。城内则细雪如覆,街上纸钱纷飞,天地鸦寂且苍白。
京郊皇陵,虢国公之女樊夫人与先帝共葬而封墓。帝与后的陵寝中,一只鎏金漆木棺,威严沉重,一只牡丹黑棺,华丽富贵。
我在宗庙里等候几天,方见到为樊夫人题牌位的九国皇帝。对方已褪去祭典时的繁复华裳,一袭深沉颜色的衮龙袍,乌发玉冠,清羸身形。
关门奉香之时,周围内侍官已陆续退出,仅留几位位高权重的朝中大臣跪在祖宗牌位前,面面相觑。
我沉默,叩着竹椅扶柄,眼睛盯着庶子新王,只待藏匿宗庙后的天魔兵鱼贯而出。
九国皇帝置若罔闻,只虔诚为夫人上香。而跪在其身后蒲团上的几位大臣早已被天魔兵捂住口鼻,长剑自后背贯入胸膛,无声暴毙而亡。
他却面朝祖宗牌位,恭敬行礼,然后徐徐念道:“吕梁侯之嫡子萧远山,中山伯府钟伯勤,北军中尉之妻弟江哀,此次参与内府反叛的还有谁?”
我摇摇头,明白这是鱼死网破。
只是许久才懂得这皇家秘史,明白当初为何母妃在先帝迎娶樊夫人时极力阻挠,甚至之后与先帝决裂,迁居昆山以躲避。
“极乐殿内有卷夫人的书稿,里面有首百字诗写了你们幼时相处、互生情愫,少年别离、困厄中重逢的场景。”
九国皇帝转过身,脸上始终淡淡表情。
这宗庙内外封闭,祖宗牌位高列其上,对方似毫不敬畏神鬼天命,只稍作沉吟,轻轻启唇:“想清楚了?”
我不敢摇头,只怕又错。
“近几日,我整理樊夫人书稿。未见书稿前,我如何也想不明白,夫人本意是以子为质、留在幽宫,以待时机东山再起,为何后来频频向我求救。直至前几日我在太医馆见到了负伤涂药的婴,才想到了那日下山时,师兄向我委托之事——夏朝公主丢失手指骨与当今皇帝有关。”
我盯望这位庶子新王,只道人心可畏。
扬唇冷笑,道出难窥的皇族情史时,竟觉后脊生寒:“少年皇长子情深之时受到辜负,于是暗养韬晦之计,静待时机杀父以自立。”
“至于那位身处幽宫、绝代风华的年轻夫人,因先帝病重时萌生攥握天下权柄的隐晦心思,由是开启为朝中老臣所不容的短暂女主临朝,可先帝由废为庶民的皇长子行刺而暴毙,她的年幼嫡子又成为挟制她登基的阻碍,朝堂退位之时形势危急,令她不得不委身于年少痴情的继长子,甚至在幽宫中成为继长子之禁脔。”
“她或许至死都不知自己生下的唯一嫡子,其生父是谁。而她的年幼嫡子公子婴逃亡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在暗中窥到母亲和长兄的不伦之事,才于众目睽睽的内府佳宴上笨拙挥刀行刺。”
当我将包在丝帕中的一截手指骨摊开掌心时,对面的九国皇帝方变幻表情,眼神说不清道不明,有些隐晦黯淡。
“那夜你问我夫人给我留下什么,我便想,或许你也不确定这东西是否真的存在。”
九国皇帝掩唇薄咳了起来,脸庞苍白,眉宇病态。
我将干净的手指骨捻转在手里时,欲窥这其中奥秘时,对方才低道,“你将此物予朕,朕赦你无罪。”
我摇摇头。
“此刻,优势在我。”
于是抬手令殿内天魔兵杀向九国皇帝时,九国皇帝竟徐徐低笑,似是笑我敢在这深宫中孤身行刺,他只轻轻道句:“朕的羽林孤儿何在?”
话落,便听宗庙外黑衣待令的羽林孤儿持剑杀涌,一时杀声齐天,意欲将我自驿馆内调来的为数不多的天魔兵围而歼剿。
婴则一袭金丝玉甲衣,脸覆乌金面具,和天魔兵装束相同。他立在我身侧周围,手中姝虞长剑震颤而嗡鸣。
我不欲多言,抬起手臂上精巧的短程袖箭机弩,淬毒箭首对准九国皇帝的颈喉、胸膛、腹部,接连投下,唯有一箭,射中九国皇帝。
九国皇帝按着供台边,手捂腹部,他面色如纸,宽广繁复花纹的挥抬之时,沉声道了句,“庙中反贼,格杀勿论!”
我眯眼,只待再次将其射杀时,殿外执金吾已率先引兵入内府,包围宗庙。
九国皇帝被羽林孤儿重重护卫,准备从祖宗牌位后退出宗庙时,我抬手砸了下腿,丢弃已空的沉重袖箭,捡柄长剑,割破大腿,任其血流,然后拉住挡守面前的身材魁梧的天魔兵,咬牙翻身抓住它的后背,令其背负我杀至庶子新王处。
此刻庶子新王尚在殿内,情况仍有转圜。一旦内府军队内外联合,九国皇帝获救,再行刺杀之事难于登天。
我紧抿唇,提柄长剑,于搏杀中挣扎,犹如那日困局险境中走兽。
在执金吾持盾提刀进殿前,我距九国皇帝已有咫尺,拾剑刺杀失败之际,即刻回首喊婴,呵斥他,“走!”
婴则垂黑色眉眼,置若罔闻,只在身侧以匹夫之命相搏。
执金吾持利矛,抬臂掷向其身后之时,我转手挥剑将长矛格挡,却被飞来的流矢射穿臂膀与双膝,狠狠贯摔于地。
婴则在伸手拉我之际,被流箭射落其乌金面具,眼尾受伤。
我目光紧盯他那张与相祖父提供的人物画像有些许出入的脸,只在周围的羽林孤儿持剑袭杀他时,最后推他一把,替他了结,又在污血呕出前,咬牙召宗庙内剩余的天魔兵:“速带公子离开!”
被执金吾的士兵以长矛横贯于地时,婴已退出内府。此次,我在阖目前,只寄希望于荆楚之地的相祖父能早日引兵攻入王府,接走弟弟。莫因我之莽撞草率,再害了流亡已久的婴。
被下诏狱时,我想到许多种死法。而那向来隐忍残暴的庶子新王选择了最折辱人的方法——当庭行髌罚,后弃于长街,令城中百姓观赏。美其名曰:髌礼。
奉召的廷尉像拖死狗一样将我丢在街市口,又令左右监看管。
我微睁着眼,望朗朗晴天,彼时云销雨霁,风雪也无,只抖着干裂的唇,独念天地不公!
西南王二次谴使,其使臣奉命上交兵权,以补偿世子舞刃行刺皇帝之莫须有罪名。对方在离开王府之前,以颜色深沉的布料重新裹覆华盖与张扬纹饰的车身,与前几日入城时相比,磅礴气势削减大半。
朴素的车马格外低调地在街市巷口停下,上面下来的是西南王嫡子——宁姓少年。而同样狱中负苦,少年依旧一袭鲜艳长衫,面容艳丽。
他站在我面前,问道:“这次要不要我带你走?”
我蓬头垢面,满身污血,蜷在角落,再无初下昆山时试图一举吞并山河的豪宕气概,此时只能用肩膀撑起半边身躯,并招招手,示意少年弯下腰来听我说话。
少年却也照样做了,俯下身时,淡淡汨罗香。
我眼睛盯住少年眼睛,手指在他衣衫下摆处画圈,待三指摩挲干净时,方从自己胸怀内裳里摸出黑色汗巾,颤抖系在少年清瘦羸弱的腕骨上。
我低语,道四字:“卿卿勿负。”
少年只待左右监上前检查时,起身离开。
在西南王使臣的车马出城池后,我仰面,倒在墙角的枯草上,只默默哼吟在樊夫人的书稿里细笔朱提的一句词:“极乐极乐,何来极乐?天道煞我,为之奈何。”
左右监见我神态疯癫,佩剑离开。
我则枕着雪浸湿的枯草,任苦痛缠身,只伸手抠挖墙角泥土,自娱自乐。
路人经过时,总咋舌两句,不敢多停留。
城内长街夜里会飘雪,彼时我才拖着流血的下半身,爬到附近狗洞处,用棍将野狗赶出去,再将头藏进狭洞内,留残破身子在洞外受寒受冻,如是偷生多日。
街上冻死许多乞丐时,方有瘟疫。
我捂着唇,在长街上笑,路过百姓皆以为我是疯子,唯恐伤人,便握棍驱赶。
左右监因九国皇帝下令不许私放逆贼出城的旨意,他们则待我趴在雪地里大口呕血并只剩喘息时,才上前阻拦,然后又将我提至西街爆发瘟疫的破庙里,任由自生自灭。
瞥了眼破庙里官府来不及掩埋而横陈的重疫病死尸体,我如丧家犬般躲在神像后,以石块在底座提刻记录。虽烧红脸庞,苟延残喘,却也怕忘记,只敢闭着眼睛,争这最后一口气,默默重复道:“上元日,上元日。”
京都覆雪数日,长街寂寥。
被一个哑巴塞进烂鱼篓里,当作草席裹尸丢弃郊外乱葬岗一同火化时,我方醒来,表情迟迟,双目略阴翳。
张口说话时,吓了哑巴一跳,“今日可是上元节?”
哑巴先是惊恐点头,后摸摸我冰凉身上,而感受我鼻息处尚余温热,才放心地拍拍自己胸脯,以作安慰。
他摆摆手,自我劝慰地表示这里全是死人,再没有活人了,然后继续去摸死人身上值钱的东西。
我歪着脸,喘息了会儿,才拖着残破身体从乱葬岗的死人堆里慢慢爬出,每拖行一步,膝盖腐烂处都在流污血。最后,直接任由下半身陷在泥潭的烂鱼篓里,只剩上半身活着,微弱呼吸。
我许久未开口和人说话,扯响破锣嗓子时,瘦得竹竿似的哑巴竟皱着脸嫌弃。对方手指来指去,大致意思是愿意背死人,不愿背活死人。原因竟是怕我脸色煞白地死在他肩上,死前晦气压熄他肩头三盏阳火,只因有算命的说他命中有官,书不必翻。
闻言,我扯唇笑,只道哑巴看似愚笨,实则奸滑,然后攒了会儿力气,半撑着身体,独自朝干净的雪地爬去。
我倾身坐在尸山附近的树下,歇到眼睫覆雪时,才抬脸看向翻尸的哑巴周围,冰冻的沼泽地,荒芜枯死的几棵老树,乌鸦与秃鹫盘桓半空,共同宴享着大坑中未焚未掩的众多尸体。
负责监管的左右监大概以为我已死透,早早离去。
我浅浅闭上眼,算了下腹中蛊虫死亡的时间以及所剩阳寿,前者距今也不过半载,就是明年的夏至后、秋收前。
睁眼时,仰望阴霾的天,道了句,“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