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杀幼弟、致灾祸的诗歌,随着西南王使臣离去的车马队伍,在各国州郡散播开来时,我已在郊外的茅庐屋内,小住上几日,生活惬意。
主动在膝前,为我剪纱换药的,竟是少年有意留在王府驿馆的美侍婢,具体作用不得知,只知姑娘名唤:阿垆。
其昳丽有余,但毒辣口舌,像她家主子。
姑娘的原话是这样呛的:“如此狼狈且命长的,也就只有卞公子您了。”
彼时,我深陷泥潭里,翻动求生,腌臜且埋汰,而姑娘站在竹筏上,黄衫缥缈如云岫,隔岸旁观,最终见我挣扎不得,她只能递根苇杆,拖拽我出潭。
如今我躺在竹椅上,瞧这美艳的姑娘絮叨出刻薄的话,也不反驳。
“我家公子说,您若死了,让我给您收个全尸,再找棺材铺老板帮忙烧了,我便拿着剩下的钱自由了。怎知您倒是没死!我还得倒贴银子地伺候您,您自己个儿也得记着这么些天的账,回头捎人给我寄来。”
姑娘麻利地换药,然后单耳壶似的,手掐盈盈一握的细腰,站在屋内,跟我一笔笔算账。
我笑眯眯,“若向你家公子讨要你,岂不是这些账都不用还了?”
吓得姑娘愣怔在原地,半晌才反应,一连三呸,然后捏住鼻子,有意扇了扇,无声提醒我前几日是怎么脱离泥潭,身上伤口溃烂生蝇虫时又是谁好心清理。她骂了句狗嘴吐不出象牙,阴阳怪气道:“我家公子做不出这种事儿!也就您了,芝麻粒儿似的针鼻心,恩将仇报。”
我被小姑娘逗笑,歪过脸,捂着手帕咳嗽。
姑娘沉默须臾,补了句讥讽,“瞧吧,瞧吧!我家公子可是个好人。”
我仰躺在椅背上,弯唇笑,准备提醒姑娘无事就该多读书,不然骂人缺词挺令人难过。可不知何时昏沉睡去,只晓得醒来时窗外雪天黛蓝色,茅草屋内漆黑无灯,于是撑着身体起来,低声叫阿垆。
平日聒噪的骂声并未响起,只待外面风雪飞扬,门口的厚重帷布帘被人掀开,玄衣佩剑走进来一人,来者长身玉立,乌金面具,阴鸷双目,竟是我那年轻的弟弟婴。
我惊喜,却也慌张。满室苦药香沉闷且逼仄时,只能匆匆问对方:“安排如何?”
婴未答话。
他立在门口,修长影子落在我身上。门外阿垆骂骂咧咧,说不知哪儿来的战马踏坏院落前树苗禾草时,他才移动身形,然后从桌案的泥碗盏中倾洒少许剩药渣,手指沾旁边苦涩难闻的汤药,在桌面上轻轻写道:“哥哥,回家吗?”
我轻眨眼,重新抬起头时,向弟弟扬唇笑道:“这次,可陪你玩不了太久了。”
陈列祖宗排位的庙堂里,刺杀九国皇帝失败时,我见他面具碎裂,冷峻成熟的眉眼神似相祖父画作上之人,顷刻让我明白他就是弟弟婴,而他也曾解释自己叫婴,只是当时我不信,反而笑他以身入局前向我袒露忠诚太早。
不知弟弟受何苦楚,又有何苦衷,也不知他是否听懂我话中涵义,只待他抱我出门时,我瞧见井口边拿扫帚扫雪的阿垆震惊的脸,知道小姑娘嘴毒,心眼儿却不坏,像她常挂嘴边的宁姓公子。
见小姑娘呆住了,我从棉被絮里抬起只瘪瘦的手,朝她挥了挥,“走了,桌上有东西留给你,记得看。”
小姑娘讷讷。
在婴抱我出院落,我坐进竹林中的单人软轿内,婴已独自上马后,她才匆匆追出来,提醒道:“你、你,你身上有伤,膝盖也没好!我屋里还有药……”
我在软轿内,掀抬深色的轿帘,盯望小姑娘冻红的脸蛋,也注意到她身后的茅屋门前两张乌木长匾以及上面熟悉字迹,轻轻一笑道:“天下太平时,记得带着屋里桌上留给你的东西,来昆山找我。我让师兄和你辩一辩,他若输了,让他教你舞剑。”
小姑娘瘪嘴,一声不吭。
一句“去吧,照顾好自己”,我放下轿帘,垂目坐在轿内,攥了攥拳头,面上无笑。
城中瘟疫爆发,死了许多人,沿途看见横亘路边的尸体数量时,我默默揉捏泛寒的双膝,潜声念度生咒。
值此期间,相祖父已引兵将军队前线推至皇城三百里外附近,自弟弟在北方偏僻辽阔的苦寒封地起,西至昆山,南至大河,一半属九国皇帝的王府,一半归婴。
婴的军营驻扎在辽阔平原,背靠长城,西临河,东接海,再往东南数百里,便是如今的人间炼狱——蓬莱小国,数十万天魔兵便在其中训练,昼夜饕餮。
看清边境城墙上倒挂的是活人尸块时,我闭了闭眼,也在瞬间明白如今蓬莱国境内复杂紧张局势,为何妖仙夜昼雪曾称此地炼狱不足。
先前,蓬莱国君因信仰得罪于新王而遭府内遇刺,皇子王孙、嫔妃侍妾皆被暗中鸩杀,无一幸免。天魔兵攻入城池前,王府已内乱,各地军阀因夺权掠地、割划势力而一路混战拼杀到此,之后又争相做主,今日你以国君名义讨伐我,明日正义王旗则被他军势力践踏于铁蹄之下,诸多利益面前,杀戮不止不休,共铸这终不见天日的人间炼狱。
后有天魔军困居西南一隅,贸然进攻中原,既因深陷腹地而兵败垂成,又因北方苦寒之地是弟弟婴之封地,此地临近北燕骑兵,可及时借兵征调,甚至夺位失败后可乘船渡过东海北上,回到北冥封地境内,重振旗鼓,等待来日东山复起,挥师剑指南下中原。他既为破西南囚境困局,也为解当日腹地深陷之危,深思熟虑后与相祖父临时决定,调整两军夹攻计划,调转兵戈矛头,星夜率军来此,既方便窥察中原内府及南方诸侯国朝秦暮楚、蠢蠢欲动的模糊态度,也可暂时歇兵止戈,养精蓄锐。
弟弟婴与相祖父陡然率兵来此炼狱蓬莱,若不施以强悍手腕,利用天魔兵残暴嗜血的狠毒秉性,以武力极端镇压压此地手握实权、心思诡谲多变的各路军阀,他们又怎能在城中站稳脚跟,不反被蚕食鲸吞?
我低头薄咳,掌心攥紧污血,以免引发城中天魔兵失控躁动。
婴骑马上前,他叩窗棂,以手势询问道,“要不要停下休息?”
我摇头,“来不及,你让脚夫加快。”
婴沉吟,终点头。
我坐在轿辇中,脸孔苍白,反复咳血。
两日的路程于一昼夜抵达时,相祖父已率众将领和守卫,于城门数百米外的必经路上等候,甚至于有士卒于高地摇旗并山呼将军归还。
我在轿辇中露面,仔细观察众人神色,只待有人提醒时,方才开口:“诸位辛苦,待归府内,一同畅饮至天明。”
众部将道,“得令。”
王府准备飨宴前,相祖父先谴侍女为我与婴烧汤沐浴,洗去途中疲惫。
我在殿内,看婴进门后,无声谴走一众年轻侍女,然后单独走过来。在他俯身,将我从铁质轮椅上抱下水时,我却挥挥手,示意自己来。
婴已摘下面具,双目沉沉,他站在五龙汤池边,一袭白衣,颀长身姿,周身气质似昆巅雪松,冷静与固执如旧。
我盯住他脸庞,叹一声相祖父劣作误我,无奈哄道:“弟弟,许久不见就要一起共浴,我虽好少年美色,但也会害羞。”
婴沉默须臾,后退几步,也只在我挣扎起身时,他才伸手撑住我,双臂架稳我脚下,慢慢扶我入水。
我穿着件绸衫,也随他去了。
在一处汤眼阖目假寐时,婴突然朝此踱步走来,他衣衫半敞开,露健壮胸膛,墨发浮在水中,袅娜雾气掩映之下,稚嫩面庞干净而清冷,远胜画像之单薄。
我正享受这蓬莱国君有意在佛国太子指尖点化莲华之圣地建造的闻名汤池,只觉掌心酥麻,似蚁虫噬咬,于是疏懒睁眸,望着弟弟。
婴正握起我断指的那只手,在掌心细细写绘道:“膝盖,可好?”
我荡水拍拍他肩头,“这汤池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不必担心。”
婴垂眼,拾指想要重新写些什么时,我则连同他的手指一起攥于掌心,抬起浸湿的宽广衣袖,用健全的手掌覆在他黑沉且认真的眼睛上,短暂停留,“这府内每时都危机环伺,此刻应该享受放松,以有心待不备,方有得胜之机。”
我鲜少如此近距离观察对方,待婴掀抬眼睫,目不转睛望向我时,由是愣怔很久,方意识到松手,开始龇牙咧嘴重新糊弄:“记得你小时候生辰,母妃带我去见你,我见你生得像女孩,于是把你偷抱出宫,躲在内府后院的凉亭里,扒下你裤子比谁的鸟儿大,后被先帝下令吊在内府树上,光着屁股挨打。你瞧,这道疤就是当时留下的!”
婴听我胡言乱语,转身便离开。
他身姿挺拔,如芙蓉出水的那刻,我瞧着他流畅线条,咂摸了两声,格外艳羡。
“啧啧,现在和我比也还是差了点。”
婴披上外裳,拿着衣服,走到屏后,动作不疾不徐。
侍女应声进门时,见我仍在汤池内,也仅柔声提醒了句,再低头拿走地上湿衣裳。
我老神在在,独自享受。
婴墨衣玄服,阔肩窄腰,在前厅品茶等候。
傍晚,城中旌旗飘荡,士兵披坚执锐列队长街府门。飨宴初始,彼时鼓乐喧天齐鸣,有巫祝以牲祭之舞共城外营中的数十万天魔兵同欢庆,人血如汤浆自城楼上泼洒,再添天人躁动。
我在城墙之上,观楼外景象。
婴依旧覆面具,站在身侧,不言不语。
见到相祖父时,他已两鬓斑白,华贵裘服难掩其心境沉重,只抆泪道:“庶子误国,早已不及当年先帝临朝,九国朝拜之盛世景象。”
我闻言,只令内侍官通知各军将首领登楼赴宴,以待加官赐爵之封赏。
众文官武将齐坐于殿内时,我坐在婴身旁,将婴重新介绍给他们时,只道其是虢国公女樊夫人之嫡子,年幼且尊贵。
台下诸位均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有喝得醉醺醺的年轻将领,当庭问道:“记得当年,庶子新王引九国兵围攻西南和昆仑时,便已有传闻自中原内府流出,公子婴因行刺皇帝失败而被鸩杀于内廷。夫人薨逝,如今陡然出现一人,将军只说此人是公子婴,让我……等以及天下百姓如何相信?”
我眯眼瞧此人,知晓其是燕地降将,曾一夜坑杀上万中原士卒,尤善骑射弓弋,性情耿直粗暴,为人鲁莽且不拘礼节。
“君以为,我所献出的太子监国虎符是如何得到?”
年轻将领醉倒在台下,打了个长长的酒嗝,短暂鼾声之后,方站起身,笑着解释道:“或、或许是将军文韬武略如孙郎,攻入内府时,在枯井内发现虎符。”
众人闻此语,哄堂大笑。
我瞧了一眼婴,后者端坐正位,眸光沉静如水,于是皮笑肉不笑地反问道:“若如君所言,我于内府发现,为何其余诸将不知,也无风声流传?难道是我私藏?”
年轻将领思索了半晌,终仰摔于地,酣然酒醉状态。
我抿唇笑,眼底冷冽,抬手则令内侍官扶年轻将领入后院休息,转头望向台下,仍旧笑眯眯,“将军既醉,我则为诸位解开疑惑,为何我此番死里逃生,不被九国皇帝所杀?说来惭愧,我以婴嫡子之名起师,却未能得知他流亡艰辛,反而屡次借他荣光,得以保全性命。那日殿前行刺,九国皇帝下令诏狱,我本该命丧当场,若非婴提出愿献太子监国虎符以委曲求全,我卞和玉今日安得苟还?”
我掩面佯涕时,以眼神示意婴于观察台下众人。
汤池沐浴前,婴便提醒我,军中有奸细,在扶我起身并提出帮我更衣时,我垂眼只为他构计,待到身上湿衣服被扒得一干二净时,才坐在榻上,惊叫着和他解释,何为一石三鸟,只怪我当时慌乱的惊叫声太大,引得内侍官佩剑闯入,他则铁青着脸,抿着唇,状若好女的眉眼格外恼怒。
汤池边遣散跪伏的众人后,我虽坐在竹椅上,向弟弟忸怩解释,但婴一路佩戴面具,戾气难掩。如今飨宴上,观他睥睨神色,依旧如是。
我在堂上叹息,继续与他一唱一和,论功行赏,等按耐不住的细作上钩。
果然,台下寂静时分,相祖父令乐伶鼓乐,舞姬鱼贯而入后,另有将领毛遂自荐,只道舞矛助兴。
我在婴的桌案上,以酒渍写下“项庄”二字时,婴则用筷箸夹了块彘放进我碗里,示意莽夫而已。
我抿下一口味薄且色淡的米酒,轻笑二者孰真孰假时,舞矛之人的手中长矛便直直投射我面门而来。
我执樽,安然坐于婴的席位右侧,只待长矛被婴拔剑砍断而矛首飞钉入后方的梁柱时,才缓缓拊掌,道一字:“好。”
台下众人神色复杂,有按剑跽坐者,有紧张慌乱者,有深醉懵然而不知畏何事者,有目光紧随曼妙身姿的舞姬而色心大起者,席间种种,何其有趣。
舞矛者被制服而伏于地时,我望向婴,后者冷漠如斯,持剑端坐,剑鞘杵地,于是尴尬地咂嘴,只能独自默默道,“忘记告诉诸位,婴乃我昆仑守山弟子,所承剑法正是我师兄魏重衣亲传,手中长剑便是曾挑落一众九州剑者人头的姝虞。”
我笑吟吟,望今日城楼鸿门之宴上的诸座宾客,想道这各方权利博弈下的暗潮涌动与勾心斗角着实生动有趣,于是掩唇低咳时,故意问了一句:“可还有人质疑,我弟弟嫡子的身份?”
除却我之旧党,其余诸座纷纷鸦寂。
瞧他们看似叛归依附,实则手握各方势力,暗结珠胎,窥伺时机,以弱弑强,行蟒雀吞龙之计。
我轻颔首,抬手示意内侍官推我离席之时,于众人面前,缓缓道了句:“任史书由谁篡改,能让这天下拨乱反正、四海升平之人,仅嫡公子婴。唯他,方可称九国皇帝,天道正统。”
讨伐庶子新王的檄文宣告天下时,北方大江大河开始解封,蓬莱国境内的枯树渐渐抽发新芽,嫩绿一点儿俏在枝头,春寒不败,阴雨难衰。
我披着厚氅,坐在城墙头上,观望南方中原时,婴已在身后,颜色深沉的素衣华裳,内敛而沉静,他腰间长剑始终不解。
我偏过头看他,本想皱脸想吓唬人时,未料喉间滚出腥甜,黑色污血呕脏前襟,两片薄唇青紫,惨白脸色,似乎吓坏了婴。
婴转身便要下楼去寻医官,我摆手,反拽握他衣袍,让其停留。
婴依旧听话,俯下身,与我平视。
怕对方嫌弃,我抽回手,抹抹唇边血,挤出笑意道,“师兄给我来信了,问我什么时候回昆仑?”
婴稍侧着脸,看不清情绪,只剩双望着远处的黑沉眉眼。他已不似初见时寡言冷漠,如今和成年男人一样,颀长身姿,甚至需俯视我。
我平望对方,知晓其沉默是不愿回答,于是像兄长一样拍过他肩头,哄弟弟一样哄他,“我入世之时,你方出世。这天下因果颠置、兵荒马乱太久,如今你已长大,应在开春之日领兵,渡河西进,收复中原,完成你母亲夙愿,继承大统。这也是我再入世之缘由。”
婴转过脸,略微低垂视线,他乌金面具下,仅漆黑眼神传递情绪。
在我掌心轻轻写绘时,我如之前一样,不待他说完便已匆匆拢攥手掌,须臾停顿之后,方将干净手掌搁置他颈喉处。
我只告诉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对方依旧沉默,不做回应。
我抿唇时,空中忽飘细雪,落在他形容阴骇的面具上,一瞬间的念头,好似灵光乍现,我用力拉起弟弟,示意其站好。
婴垂着眼睑,不明所以。
我抬头仰望他,眼睛看清我高高的弟弟,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头伏在他靴前,待雪花飘大时,在寂寥的城墙上,跪拜天子。
“臣,乞骸骨,以终遗年。”
婴玄衣飒沓,笔直如松。
我声线清晰,伴着雪风。
这天下,这权力交接此刻明朗。
提笔给师兄写回信时,我坐在船舟中,皱眉纠结,不知如何回答。
婴在船头,为我撑杆摇船。
行至水面平静处,我实在忍不住,招手喊婴,让他将船靠岸,进来帮我写。
“来啊!给师兄写信。”
婴佯装耳背,转过身子,独自划船。
我咂摸两下嘴,观望其背影,只道是师兄的不靠谱竟也遗传给了弟弟么,于是落笔写第一句时,便提到了婴:“师兄亲启,师弟拜上。近日婴略有些不听话,估计是得师兄亲传,每至时日,必装耳聋或是手脚不便……”
一封回信写完时,我靠在椅背上,摸着下巴,望着长长的内容,品鉴其文章内涵与书法造诣,真是笔底生花,精彩绝伦!
兀自斟了杯茶,默默感叹我之才华举世无双时,弟弟摇的船格外晃荡,一杯温茶泼出去半盏,茶叶和水全浸染了纸上笔墨,桌案上倾倒的壶盏里的水尽皆嘀嗒在我脚边。
我用力捏了捏瓷盏,指骨泛白,只怕回山之后,再度贫穷,又因不便下山,买不到心怡的碗盏,方松手作罢。
从船舱里出来时,婴已不在船头,瘦长的苇杆斜插水边,而周围环山,晴空之上也无鸟与云,遗世独立般寂静。
我目光睃巡,只道弟弟不该如此不靠谱,便听见船舱顶有脚步踢踏声,匆匆推轮椅至船舟空地,以仰头察看。
我眯着眼,瞅了半晌,却见弟弟和一个披蓑笠之人在凌飞之时搏斗较劲,对方身形轻巧灵便,衣袂翻飞之际,隐约可现其间衣纹繁复式样,靴履精致,许是豪门深院的世家子弟,而我揣测其身份不得时,便抬头笑着问弟弟,“这是你的仇人还是挚交知己啊,婴?”
话音刚落,便有一篾细薄且锋利的竹片飞射而来,嵌在我脚下,力度深刻是入木三分。
我摸了摸膝盖骨,差点被竹篾中伤,只疑惑此人是谁,竟恨我如仇雠。
对方草笠被婴以剑鞘挑翻,身上蓑衣被利剑劈砍抽离其周身之际,我眯眼看清之余,当即转身,准备藏进船舱里。
对方腰别弯刃,鲜衣华服,黑色长发似中原人高高束起,露明媚娇艳面庞。他靴尖一踢,凌空翻飞之际,以掀起的长衫衣袂收敛内力,再骤荡平静湖水,溅起一墙水浪,完全浇盖整艘乌篷船。
我来不及躲入船舱,便被淋浇满身,狼狈如斯。
少年在船头,他精致靴履缓缓踱步而来时,双手负于身后,藏于腰间的圆月弯刃锋利尖锐,他唇畔扬些许冷笑,好看的眉眼弯弯,姿态恣意而嚣张。
我捻着巾帕,抆拭身上水渍,待抬头觑向这面色沉沉、几分阴鸷的美貌少年时,咧嘴一笑,诌媚表情几分讨好:“……许久不见,身体可好?家中岳父岳母身体康健?”
少年负手,莲步移动之时,冷漠讥笑一声,目光紧盯,自牙缝挤出两字:“甚好。”
我拍拍胸脯,窥见婴已落于船尾,他撑竹竿重新摇船、转向启航之际,才笑眯眯地低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少年阴鸷眉目,不怒反笑,几分恻恻,性情乖戾而难以捉摸。他将一截白皙的手指骨轻轻抛掷,然后反手一挥,重重钉射在我身后乌篷船上,镶嵌在竹质船篷中。
当初京郊外的茅庐,我只认阿垆口舌毒辣举世第一,未料少年更胜一筹:“将军致仕回昆仑,如何不把这东西带走?是有意引你昆山弟子借口攻袭,扰我不得安宁?”
我挑起眉梢,盯望着少年,于是干笑两声后,伸手去扣那深嵌入船篷的夏朝公主手指骨,怎知那力道同镶在船头的竹篾般,龇牙咧嘴地掰,却也动它不得。
我笑容僵硬,时不时注意少年表情,“呵呵,呵呵。”
少年于舱中干净的软卧处,撩衣坐下。
他脸庞似春日朝阳,高冠长发、绛袍黑裳于船篷低矮处,仍旧风流潇洒,却始终眼含嘲笑。
我坐在他对面,扣掰半晌手指骨却未得结果,颇为尴尬,于是向少年倾倒茶水时,希望借此缓和气氛、化解矛盾,“取自昆山雪水,世子请尝。”
少年稍垂眸,清瘦腕骨自衣袖伸探出,露裹缠其上的玄色汗巾时,我愣了愣,以为眼花目盲,频频眨眼,待望向少年时,少年已抬脸看向船舱外,下颌与喉间滚动处清晰,耳廓略红,几分薄情羞腼。
我盯着他,舔唇略笑之际,瞥了眼原本立于舱尾、因掉转船身而此时立于舟头的弟弟,然后扼制少年系黑色汗巾的手腕,将其掌心翻上之时,以手指蘸杯中茶水,在其中认真写道:“吾慕卿卿,辗转反侧。”
少年似乎格外敏感,待我写完之时,干净的手心微攥,几分细细颤抖。
他目光流转,落于我身时,耳廓早已似用朱砂染至深红,颈项薄绯色,船行至荫蔽间,蓬舱内光线昏沉黯然,也难掩其倾城绝色。
我之情动、性之欲念,皆因他起。
以手指轻薄少年时,少年仅垂下秀气含蹙的眉眼,眼睫颤动似蝴蝶翻飞,我仅抚过他唇畔眉间,只道这人世匆匆且慌忙,众人趋利而生,谋利而亡,如何舍得这须臾片刻,辜负其人间美貌?
乌篷船停泊于山隘口,我向弟弟道别。
婴临走之际,似乎仍看少年不顺眼,他只在少年折身走向径道后,在渡口赠我只颜色深沉的旧布包裹,其中包括各家武器道具、独门绝学之秘籍,应该是弟弟小时候练功时师兄予他的山中私藏。
我忍俊不禁,只拍拍他臂膀,告诉他要勤勉治世,勿让后世再如此。
婴俯瞰我,而后徐徐颔首,他仍不言不语,面色沉寂。
我望着这昆间山水,只道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生老病死、贪嗔痴恨,终有了结。你应是这天下行王道的霸主,我不过是你母亲为你留置的清扫前线障碍的棋子,率先代你稳固局势,只在你归来日交还手中权势。如今天下局势不稳,天魔军尚在西南困境中,我需做出抉择,否则前功尽弃,而利用西南鬼族仇恨,借兵西进攻打中原之举也定当蠹国害民,贻害无穷。至于往后之事应当如何,你需量自斟酌。”
婴沉吟许久,方摇首,他不语,仅与我拥抱告别。
船起时,我看他缓缓摇橹,只身一人,行至水穷处,再往北方而去,可独坐在这隘口渡河处,仰望这山间明媚时,身后有人在唤:“还在看?”
我迟迟回首,见山野烂漫其间夹道上,立一鲜衣少年。
“走了。”少年提醒道。
我笑,此时方悟禅师所言的入归处。
被少年半搀半抱地走上山径台阶时,我方想起被少年穿红绳制成吊坠,挂于腰间的森白手指骨:“记得师兄写信说他这几日回山,那枚手指骨怎么办?”
少年冷笑,反唇相讥,“定情信物,你要我轻易给他?”
“……也不是。”
少年斜挑眉眼,“那是什么意思?”
我在山路上,扶着少年休憩时,思考片刻。
“记得庶子新王引兵围山时,我上山向师叔祖求救,师兄坐在山门前避风处,嗑着瓜子,诓我离山。”
少年轻眯眼,表情极危险。
他沉默须臾,几分咬牙切齿,“你可知,我如何会来找你?”
我倚靠巨石上,思忖片刻后大惊,“莫非是师兄诓你,说我死期将至、命不久矣!”
少年斜觑我,见我面色惨淡,一副久病慵懒的模样,冷哼了声,不语。
我笑少年心性之单纯,又暗骂师兄老奸巨猾、诡计多端,想起那日城中少年善心,于是抬手脱衣,让他看我后背,再细摸我脊梁。
少年略皱眉,眼神颇为闪躲,语气却是凶恶,“……这是山上。”
我愣了愣,边解开外面衣衫,边眼神盯住腼腆的少年,“你看。”
少年侧过脸,半晌掀抬视线,他观我颈后脊梁上曾为衣衫所遮掩的符箓篆文,手指细抚其上纹路,抿唇许久,才低喃句:“昆山符箓?”
我点点头,虽苍白脸孔,却也笑盈盈,平静眼神只盯住面前泛着羞涩的少年。
“那年先帝重病,母亲亲赴昆仑请来禅师。席上,禅师也为我瞧了命理,话中藏机锋。母亲勘破其中玄妙后,便引我入山门,拜为禅师座下弟子,由是我脊背上便有了这解我苦厄缠身却也改我命格的昆山符箓。此后,我身即是法器。”
“禅师道我年轻时劫数万千,于是与我约定十诫。我若守得十诫,劫数化解,禅师便得佛缘入道,否则顿空圆寂、身死道消。”
我捧起少年脸庞,知其美艳骄横外表下恣意柔软的灵魂,不欲再深言,只诚挚目光,恳切表白道:“这昆山十诫,这天地生死,唯你我之情谊于山川万籁间亘古长存。”
少年抿唇。
他垂目再掀抬之时,眼睫乌浓,收敛情绪,好似水间白嫩芙蕖,令我心念归一,只想吻他。
爬至半山腰,有守门弟子下山迎接我,说是师叔祖出关后,算出有客归来,特意令他们此时前来。守门的几位小师弟帮忙扛轮椅而先走一步时,少年则改搀为抱,一步一行,抱我步入昆巅山门。
期间,我和他聊山间趣事,聊山上如何住着位千年狐狸似的狡诈师兄,聊师兄如何因失情失信乃至失望,堕入空门久久不愿归返山上。聊我下山初遇他之后的糗事,自己如何向驭鹤神童借来数万天魔兵,又该何时践行契约。聊那位问我借兵五千南下的青衣妖仙,如何风度翩翩、书生气质。
“你是说,那位自称莲华转世的妖仙夜昼雪也来找过你?”我问道。
少年轻颔首,不知思忖什么,良久才补充句:“他懂得奇门法术,至于师承,或许是你口中的那位佛国太子。”
“奇门、符箓归宗本是一家。他曾修仙得道,后来才堕落为妖。因听闻我向驭鹤神童借兵西进攻打中原,才主动找来,他向我借兵五千,南下镇压诸侯,在天魔兵攻陷千佛塔时,不知为何竟为酆都帝主青龙军首领帐下的一位无名人士所擒获,在西川怒河旁自刎赴死,又与太子金身同葬河流中。”
少年不知想到了什么而蹙眉。
他抿唇良久,突然停在阶下,面染讥讽,低声冷哼道:“我此行来见你,正是有人向酆都帝主进献了‘献璧止祸’的一石三鸟之计,而我父王也听信采纳此建议,派我孤身前往中原,目的正是试探。”
“试探?”
“一试我之忠诚,二探你之生死,三止门前祸端。”
少年拳头紧攥,继续道,“我自幼随母姓宁,那鼠狼一窝,与我何干?”
西南王已过不惑之年,年轻时曾自诩第一深情,立誓此生若不能寻回失踪嫡妻,绝不向中原九国皇帝臣服。如今我窥之,不过尔尔,再抬眼瞧这自污浊中明朗的少年,知晓他是怀璧其罪,于是笑意盎然之时,仰首主动亲吻了他,半哄半喃道:“宁十三,我突然想见大漠的蓝色月亮了。”
不知忆起什么,少年黑亮眼瞳,浓稠的情绪翻涌。
我细眯眼,手指有意玩弄他玫瑰似的柔软唇畔,低道:“你不慕名,我不逐利。这天地昼夜漫长,人心诡谲莫测,我们何不做一对道侣,相互依偎,相互厮守?”
微凉的手指自少年衣襟领口褶皱处探进去时,少年身躯骤然绷紧,呼吸急促,清亮漆黑的眼瞳略微震撼,闪躲的目光几分失措慌乱,几分暧昧羞涩。
我眼睛盯望少年唇红齿白的娇艳面庞,伺机观察时,也有意蛊惑:“当初你于营帐中执意诱我破诫,为何如今沉默寡言?难道今日是你,当初便不是你了?”
少年喉间滚动。
他或许知晓今日遇见之结果,稍扬绯红脸庞,露抹清晰颌骨线,冷艳决绝,暗含羞涩。须臾,终是破罐子破摔,承认道,“……是。”
我听他娇喘,只道时机刚好,便笑眯着眼,主动为娇俏的少年郎指路,让他抱着我,在深山密林里穿梭。
我告诉他,“这儿有条小径,直抵后山门。”
少年信以为真,一路红着脸,行走。
林间鸟惊时,遇见那儿雾气腾升、硫磺味儿稍重的山泉眼,我则坐在石边,瞧少年身披艳丽衣袍,墨发散漫间,明艳、放浪、又多情。
天作衣,水为媒,于这崇山峻岭间、万物复苏时,我与意中人,一晌贪欢。
主动在膝前,为我剪纱换药的,竟是少年有意留在王府驿馆的美侍婢,具体作用不得知,只知姑娘名唤:阿垆。
其昳丽有余,但毒辣口舌,像她家主子。
姑娘的原话是这样呛的:“如此狼狈且命长的,也就只有卞公子您了。”
彼时,我深陷泥潭里,翻动求生,腌臜且埋汰,而姑娘站在竹筏上,黄衫缥缈如云岫,隔岸旁观,最终见我挣扎不得,她只能递根苇杆,拖拽我出潭。
如今我躺在竹椅上,瞧这美艳的姑娘絮叨出刻薄的话,也不反驳。
“我家公子说,您若死了,让我给您收个全尸,再找棺材铺老板帮忙烧了,我便拿着剩下的钱自由了。怎知您倒是没死!我还得倒贴银子地伺候您,您自己个儿也得记着这么些天的账,回头捎人给我寄来。”
姑娘麻利地换药,然后单耳壶似的,手掐盈盈一握的细腰,站在屋内,跟我一笔笔算账。
我笑眯眯,“若向你家公子讨要你,岂不是这些账都不用还了?”
吓得姑娘愣怔在原地,半晌才反应,一连三呸,然后捏住鼻子,有意扇了扇,无声提醒我前几日是怎么脱离泥潭,身上伤口溃烂生蝇虫时又是谁好心清理。她骂了句狗嘴吐不出象牙,阴阳怪气道:“我家公子做不出这种事儿!也就您了,芝麻粒儿似的针鼻心,恩将仇报。”
我被小姑娘逗笑,歪过脸,捂着手帕咳嗽。
姑娘沉默须臾,补了句讥讽,“瞧吧,瞧吧!我家公子可是个好人。”
我仰躺在椅背上,弯唇笑,准备提醒姑娘无事就该多读书,不然骂人缺词挺令人难过。可不知何时昏沉睡去,只晓得醒来时窗外雪天黛蓝色,茅草屋内漆黑无灯,于是撑着身体起来,低声叫阿垆。
平日聒噪的骂声并未响起,只待外面风雪飞扬,门口的厚重帷布帘被人掀开,玄衣佩剑走进来一人,来者长身玉立,乌金面具,阴鸷双目,竟是我那年轻的弟弟婴。
我惊喜,却也慌张。满室苦药香沉闷且逼仄时,只能匆匆问对方:“安排如何?”
婴未答话。
他立在门口,修长影子落在我身上。门外阿垆骂骂咧咧,说不知哪儿来的战马踏坏院落前树苗禾草时,他才移动身形,然后从桌案的泥碗盏中倾洒少许剩药渣,手指沾旁边苦涩难闻的汤药,在桌面上轻轻写道:“哥哥,回家吗?”
我轻眨眼,重新抬起头时,向弟弟扬唇笑道:“这次,可陪你玩不了太久了。”
陈列祖宗排位的庙堂里,刺杀九国皇帝失败时,我见他面具碎裂,冷峻成熟的眉眼神似相祖父画作上之人,顷刻让我明白他就是弟弟婴,而他也曾解释自己叫婴,只是当时我不信,反而笑他以身入局前向我袒露忠诚太早。
不知弟弟受何苦楚,又有何苦衷,也不知他是否听懂我话中涵义,只待他抱我出门时,我瞧见井口边拿扫帚扫雪的阿垆震惊的脸,知道小姑娘嘴毒,心眼儿却不坏,像她常挂嘴边的宁姓公子。
见小姑娘呆住了,我从棉被絮里抬起只瘪瘦的手,朝她挥了挥,“走了,桌上有东西留给你,记得看。”
小姑娘讷讷。
在婴抱我出院落,我坐进竹林中的单人软轿内,婴已独自上马后,她才匆匆追出来,提醒道:“你、你,你身上有伤,膝盖也没好!我屋里还有药……”
我在软轿内,掀抬深色的轿帘,盯望小姑娘冻红的脸蛋,也注意到她身后的茅屋门前两张乌木长匾以及上面熟悉字迹,轻轻一笑道:“天下太平时,记得带着屋里桌上留给你的东西,来昆山找我。我让师兄和你辩一辩,他若输了,让他教你舞剑。”
小姑娘瘪嘴,一声不吭。
一句“去吧,照顾好自己”,我放下轿帘,垂目坐在轿内,攥了攥拳头,面上无笑。
城中瘟疫爆发,死了许多人,沿途看见横亘路边的尸体数量时,我默默揉捏泛寒的双膝,潜声念度生咒。
值此期间,相祖父已引兵将军队前线推至皇城三百里外附近,自弟弟在北方偏僻辽阔的苦寒封地起,西至昆山,南至大河,一半属九国皇帝的王府,一半归婴。
婴的军营驻扎在辽阔平原,背靠长城,西临河,东接海,再往东南数百里,便是如今的人间炼狱——蓬莱小国,数十万天魔兵便在其中训练,昼夜饕餮。
看清边境城墙上倒挂的是活人尸块时,我闭了闭眼,也在瞬间明白如今蓬莱国境内复杂紧张局势,为何妖仙夜昼雪曾称此地炼狱不足。
先前,蓬莱国君因信仰得罪于新王而遭府内遇刺,皇子王孙、嫔妃侍妾皆被暗中鸩杀,无一幸免。天魔兵攻入城池前,王府已内乱,各地军阀因夺权掠地、割划势力而一路混战拼杀到此,之后又争相做主,今日你以国君名义讨伐我,明日正义王旗则被他军势力践踏于铁蹄之下,诸多利益面前,杀戮不止不休,共铸这终不见天日的人间炼狱。
后有天魔军困居西南一隅,贸然进攻中原,既因深陷腹地而兵败垂成,又因北方苦寒之地是弟弟婴之封地,此地临近北燕骑兵,可及时借兵征调,甚至夺位失败后可乘船渡过东海北上,回到北冥封地境内,重振旗鼓,等待来日东山复起,挥师剑指南下中原。他既为破西南囚境困局,也为解当日腹地深陷之危,深思熟虑后与相祖父临时决定,调整两军夹攻计划,调转兵戈矛头,星夜率军来此,既方便窥察中原内府及南方诸侯国朝秦暮楚、蠢蠢欲动的模糊态度,也可暂时歇兵止戈,养精蓄锐。
弟弟婴与相祖父陡然率兵来此炼狱蓬莱,若不施以强悍手腕,利用天魔兵残暴嗜血的狠毒秉性,以武力极端镇压压此地手握实权、心思诡谲多变的各路军阀,他们又怎能在城中站稳脚跟,不反被蚕食鲸吞?
我低头薄咳,掌心攥紧污血,以免引发城中天魔兵失控躁动。
婴骑马上前,他叩窗棂,以手势询问道,“要不要停下休息?”
我摇头,“来不及,你让脚夫加快。”
婴沉吟,终点头。
我坐在轿辇中,脸孔苍白,反复咳血。
两日的路程于一昼夜抵达时,相祖父已率众将领和守卫,于城门数百米外的必经路上等候,甚至于有士卒于高地摇旗并山呼将军归还。
我在轿辇中露面,仔细观察众人神色,只待有人提醒时,方才开口:“诸位辛苦,待归府内,一同畅饮至天明。”
众部将道,“得令。”
王府准备飨宴前,相祖父先谴侍女为我与婴烧汤沐浴,洗去途中疲惫。
我在殿内,看婴进门后,无声谴走一众年轻侍女,然后单独走过来。在他俯身,将我从铁质轮椅上抱下水时,我却挥挥手,示意自己来。
婴已摘下面具,双目沉沉,他站在五龙汤池边,一袭白衣,颀长身姿,周身气质似昆巅雪松,冷静与固执如旧。
我盯住他脸庞,叹一声相祖父劣作误我,无奈哄道:“弟弟,许久不见就要一起共浴,我虽好少年美色,但也会害羞。”
婴沉默须臾,后退几步,也只在我挣扎起身时,他才伸手撑住我,双臂架稳我脚下,慢慢扶我入水。
我穿着件绸衫,也随他去了。
在一处汤眼阖目假寐时,婴突然朝此踱步走来,他衣衫半敞开,露健壮胸膛,墨发浮在水中,袅娜雾气掩映之下,稚嫩面庞干净而清冷,远胜画像之单薄。
我正享受这蓬莱国君有意在佛国太子指尖点化莲华之圣地建造的闻名汤池,只觉掌心酥麻,似蚁虫噬咬,于是疏懒睁眸,望着弟弟。
婴正握起我断指的那只手,在掌心细细写绘道:“膝盖,可好?”
我荡水拍拍他肩头,“这汤池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不必担心。”
婴垂眼,拾指想要重新写些什么时,我则连同他的手指一起攥于掌心,抬起浸湿的宽广衣袖,用健全的手掌覆在他黑沉且认真的眼睛上,短暂停留,“这府内每时都危机环伺,此刻应该享受放松,以有心待不备,方有得胜之机。”
我鲜少如此近距离观察对方,待婴掀抬眼睫,目不转睛望向我时,由是愣怔很久,方意识到松手,开始龇牙咧嘴重新糊弄:“记得你小时候生辰,母妃带我去见你,我见你生得像女孩,于是把你偷抱出宫,躲在内府后院的凉亭里,扒下你裤子比谁的鸟儿大,后被先帝下令吊在内府树上,光着屁股挨打。你瞧,这道疤就是当时留下的!”
婴听我胡言乱语,转身便离开。
他身姿挺拔,如芙蓉出水的那刻,我瞧着他流畅线条,咂摸了两声,格外艳羡。
“啧啧,现在和我比也还是差了点。”
婴披上外裳,拿着衣服,走到屏后,动作不疾不徐。
侍女应声进门时,见我仍在汤池内,也仅柔声提醒了句,再低头拿走地上湿衣裳。
我老神在在,独自享受。
婴墨衣玄服,阔肩窄腰,在前厅品茶等候。
傍晚,城中旌旗飘荡,士兵披坚执锐列队长街府门。飨宴初始,彼时鼓乐喧天齐鸣,有巫祝以牲祭之舞共城外营中的数十万天魔兵同欢庆,人血如汤浆自城楼上泼洒,再添天人躁动。
我在城墙之上,观楼外景象。
婴依旧覆面具,站在身侧,不言不语。
见到相祖父时,他已两鬓斑白,华贵裘服难掩其心境沉重,只抆泪道:“庶子误国,早已不及当年先帝临朝,九国朝拜之盛世景象。”
我闻言,只令内侍官通知各军将首领登楼赴宴,以待加官赐爵之封赏。
众文官武将齐坐于殿内时,我坐在婴身旁,将婴重新介绍给他们时,只道其是虢国公女樊夫人之嫡子,年幼且尊贵。
台下诸位均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有喝得醉醺醺的年轻将领,当庭问道:“记得当年,庶子新王引九国兵围攻西南和昆仑时,便已有传闻自中原内府流出,公子婴因行刺皇帝失败而被鸩杀于内廷。夫人薨逝,如今陡然出现一人,将军只说此人是公子婴,让我……等以及天下百姓如何相信?”
我眯眼瞧此人,知晓其是燕地降将,曾一夜坑杀上万中原士卒,尤善骑射弓弋,性情耿直粗暴,为人鲁莽且不拘礼节。
“君以为,我所献出的太子监国虎符是如何得到?”
年轻将领醉倒在台下,打了个长长的酒嗝,短暂鼾声之后,方站起身,笑着解释道:“或、或许是将军文韬武略如孙郎,攻入内府时,在枯井内发现虎符。”
众人闻此语,哄堂大笑。
我瞧了一眼婴,后者端坐正位,眸光沉静如水,于是皮笑肉不笑地反问道:“若如君所言,我于内府发现,为何其余诸将不知,也无风声流传?难道是我私藏?”
年轻将领思索了半晌,终仰摔于地,酣然酒醉状态。
我抿唇笑,眼底冷冽,抬手则令内侍官扶年轻将领入后院休息,转头望向台下,仍旧笑眯眯,“将军既醉,我则为诸位解开疑惑,为何我此番死里逃生,不被九国皇帝所杀?说来惭愧,我以婴嫡子之名起师,却未能得知他流亡艰辛,反而屡次借他荣光,得以保全性命。那日殿前行刺,九国皇帝下令诏狱,我本该命丧当场,若非婴提出愿献太子监国虎符以委曲求全,我卞和玉今日安得苟还?”
我掩面佯涕时,以眼神示意婴于观察台下众人。
汤池沐浴前,婴便提醒我,军中有奸细,在扶我起身并提出帮我更衣时,我垂眼只为他构计,待到身上湿衣服被扒得一干二净时,才坐在榻上,惊叫着和他解释,何为一石三鸟,只怪我当时慌乱的惊叫声太大,引得内侍官佩剑闯入,他则铁青着脸,抿着唇,状若好女的眉眼格外恼怒。
汤池边遣散跪伏的众人后,我虽坐在竹椅上,向弟弟忸怩解释,但婴一路佩戴面具,戾气难掩。如今飨宴上,观他睥睨神色,依旧如是。
我在堂上叹息,继续与他一唱一和,论功行赏,等按耐不住的细作上钩。
果然,台下寂静时分,相祖父令乐伶鼓乐,舞姬鱼贯而入后,另有将领毛遂自荐,只道舞矛助兴。
我在婴的桌案上,以酒渍写下“项庄”二字时,婴则用筷箸夹了块彘放进我碗里,示意莽夫而已。
我抿下一口味薄且色淡的米酒,轻笑二者孰真孰假时,舞矛之人的手中长矛便直直投射我面门而来。
我执樽,安然坐于婴的席位右侧,只待长矛被婴拔剑砍断而矛首飞钉入后方的梁柱时,才缓缓拊掌,道一字:“好。”
台下众人神色复杂,有按剑跽坐者,有紧张慌乱者,有深醉懵然而不知畏何事者,有目光紧随曼妙身姿的舞姬而色心大起者,席间种种,何其有趣。
舞矛者被制服而伏于地时,我望向婴,后者冷漠如斯,持剑端坐,剑鞘杵地,于是尴尬地咂嘴,只能独自默默道,“忘记告诉诸位,婴乃我昆仑守山弟子,所承剑法正是我师兄魏重衣亲传,手中长剑便是曾挑落一众九州剑者人头的姝虞。”
我笑吟吟,望今日城楼鸿门之宴上的诸座宾客,想道这各方权利博弈下的暗潮涌动与勾心斗角着实生动有趣,于是掩唇低咳时,故意问了一句:“可还有人质疑,我弟弟嫡子的身份?”
除却我之旧党,其余诸座纷纷鸦寂。
瞧他们看似叛归依附,实则手握各方势力,暗结珠胎,窥伺时机,以弱弑强,行蟒雀吞龙之计。
我轻颔首,抬手示意内侍官推我离席之时,于众人面前,缓缓道了句:“任史书由谁篡改,能让这天下拨乱反正、四海升平之人,仅嫡公子婴。唯他,方可称九国皇帝,天道正统。”
讨伐庶子新王的檄文宣告天下时,北方大江大河开始解封,蓬莱国境内的枯树渐渐抽发新芽,嫩绿一点儿俏在枝头,春寒不败,阴雨难衰。
我披着厚氅,坐在城墙头上,观望南方中原时,婴已在身后,颜色深沉的素衣华裳,内敛而沉静,他腰间长剑始终不解。
我偏过头看他,本想皱脸想吓唬人时,未料喉间滚出腥甜,黑色污血呕脏前襟,两片薄唇青紫,惨白脸色,似乎吓坏了婴。
婴转身便要下楼去寻医官,我摆手,反拽握他衣袍,让其停留。
婴依旧听话,俯下身,与我平视。
怕对方嫌弃,我抽回手,抹抹唇边血,挤出笑意道,“师兄给我来信了,问我什么时候回昆仑?”
婴稍侧着脸,看不清情绪,只剩双望着远处的黑沉眉眼。他已不似初见时寡言冷漠,如今和成年男人一样,颀长身姿,甚至需俯视我。
我平望对方,知晓其沉默是不愿回答,于是像兄长一样拍过他肩头,哄弟弟一样哄他,“我入世之时,你方出世。这天下因果颠置、兵荒马乱太久,如今你已长大,应在开春之日领兵,渡河西进,收复中原,完成你母亲夙愿,继承大统。这也是我再入世之缘由。”
婴转过脸,略微低垂视线,他乌金面具下,仅漆黑眼神传递情绪。
在我掌心轻轻写绘时,我如之前一样,不待他说完便已匆匆拢攥手掌,须臾停顿之后,方将干净手掌搁置他颈喉处。
我只告诉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对方依旧沉默,不做回应。
我抿唇时,空中忽飘细雪,落在他形容阴骇的面具上,一瞬间的念头,好似灵光乍现,我用力拉起弟弟,示意其站好。
婴垂着眼睑,不明所以。
我抬头仰望他,眼睛看清我高高的弟弟,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头伏在他靴前,待雪花飘大时,在寂寥的城墙上,跪拜天子。
“臣,乞骸骨,以终遗年。”
婴玄衣飒沓,笔直如松。
我声线清晰,伴着雪风。
这天下,这权力交接此刻明朗。
提笔给师兄写回信时,我坐在船舟中,皱眉纠结,不知如何回答。
婴在船头,为我撑杆摇船。
行至水面平静处,我实在忍不住,招手喊婴,让他将船靠岸,进来帮我写。
“来啊!给师兄写信。”
婴佯装耳背,转过身子,独自划船。
我咂摸两下嘴,观望其背影,只道是师兄的不靠谱竟也遗传给了弟弟么,于是落笔写第一句时,便提到了婴:“师兄亲启,师弟拜上。近日婴略有些不听话,估计是得师兄亲传,每至时日,必装耳聋或是手脚不便……”
一封回信写完时,我靠在椅背上,摸着下巴,望着长长的内容,品鉴其文章内涵与书法造诣,真是笔底生花,精彩绝伦!
兀自斟了杯茶,默默感叹我之才华举世无双时,弟弟摇的船格外晃荡,一杯温茶泼出去半盏,茶叶和水全浸染了纸上笔墨,桌案上倾倒的壶盏里的水尽皆嘀嗒在我脚边。
我用力捏了捏瓷盏,指骨泛白,只怕回山之后,再度贫穷,又因不便下山,买不到心怡的碗盏,方松手作罢。
从船舱里出来时,婴已不在船头,瘦长的苇杆斜插水边,而周围环山,晴空之上也无鸟与云,遗世独立般寂静。
我目光睃巡,只道弟弟不该如此不靠谱,便听见船舱顶有脚步踢踏声,匆匆推轮椅至船舟空地,以仰头察看。
我眯着眼,瞅了半晌,却见弟弟和一个披蓑笠之人在凌飞之时搏斗较劲,对方身形轻巧灵便,衣袂翻飞之际,隐约可现其间衣纹繁复式样,靴履精致,许是豪门深院的世家子弟,而我揣测其身份不得时,便抬头笑着问弟弟,“这是你的仇人还是挚交知己啊,婴?”
话音刚落,便有一篾细薄且锋利的竹片飞射而来,嵌在我脚下,力度深刻是入木三分。
我摸了摸膝盖骨,差点被竹篾中伤,只疑惑此人是谁,竟恨我如仇雠。
对方草笠被婴以剑鞘挑翻,身上蓑衣被利剑劈砍抽离其周身之际,我眯眼看清之余,当即转身,准备藏进船舱里。
对方腰别弯刃,鲜衣华服,黑色长发似中原人高高束起,露明媚娇艳面庞。他靴尖一踢,凌空翻飞之际,以掀起的长衫衣袂收敛内力,再骤荡平静湖水,溅起一墙水浪,完全浇盖整艘乌篷船。
我来不及躲入船舱,便被淋浇满身,狼狈如斯。
少年在船头,他精致靴履缓缓踱步而来时,双手负于身后,藏于腰间的圆月弯刃锋利尖锐,他唇畔扬些许冷笑,好看的眉眼弯弯,姿态恣意而嚣张。
我捻着巾帕,抆拭身上水渍,待抬头觑向这面色沉沉、几分阴鸷的美貌少年时,咧嘴一笑,诌媚表情几分讨好:“……许久不见,身体可好?家中岳父岳母身体康健?”
少年负手,莲步移动之时,冷漠讥笑一声,目光紧盯,自牙缝挤出两字:“甚好。”
我拍拍胸脯,窥见婴已落于船尾,他撑竹竿重新摇船、转向启航之际,才笑眯眯地低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少年阴鸷眉目,不怒反笑,几分恻恻,性情乖戾而难以捉摸。他将一截白皙的手指骨轻轻抛掷,然后反手一挥,重重钉射在我身后乌篷船上,镶嵌在竹质船篷中。
当初京郊外的茅庐,我只认阿垆口舌毒辣举世第一,未料少年更胜一筹:“将军致仕回昆仑,如何不把这东西带走?是有意引你昆山弟子借口攻袭,扰我不得安宁?”
我挑起眉梢,盯望着少年,于是干笑两声后,伸手去扣那深嵌入船篷的夏朝公主手指骨,怎知那力道同镶在船头的竹篾般,龇牙咧嘴地掰,却也动它不得。
我笑容僵硬,时不时注意少年表情,“呵呵,呵呵。”
少年于舱中干净的软卧处,撩衣坐下。
他脸庞似春日朝阳,高冠长发、绛袍黑裳于船篷低矮处,仍旧风流潇洒,却始终眼含嘲笑。
我坐在他对面,扣掰半晌手指骨却未得结果,颇为尴尬,于是向少年倾倒茶水时,希望借此缓和气氛、化解矛盾,“取自昆山雪水,世子请尝。”
少年稍垂眸,清瘦腕骨自衣袖伸探出,露裹缠其上的玄色汗巾时,我愣了愣,以为眼花目盲,频频眨眼,待望向少年时,少年已抬脸看向船舱外,下颌与喉间滚动处清晰,耳廓略红,几分薄情羞腼。
我盯着他,舔唇略笑之际,瞥了眼原本立于舱尾、因掉转船身而此时立于舟头的弟弟,然后扼制少年系黑色汗巾的手腕,将其掌心翻上之时,以手指蘸杯中茶水,在其中认真写道:“吾慕卿卿,辗转反侧。”
少年似乎格外敏感,待我写完之时,干净的手心微攥,几分细细颤抖。
他目光流转,落于我身时,耳廓早已似用朱砂染至深红,颈项薄绯色,船行至荫蔽间,蓬舱内光线昏沉黯然,也难掩其倾城绝色。
我之情动、性之欲念,皆因他起。
以手指轻薄少年时,少年仅垂下秀气含蹙的眉眼,眼睫颤动似蝴蝶翻飞,我仅抚过他唇畔眉间,只道这人世匆匆且慌忙,众人趋利而生,谋利而亡,如何舍得这须臾片刻,辜负其人间美貌?
乌篷船停泊于山隘口,我向弟弟道别。
婴临走之际,似乎仍看少年不顺眼,他只在少年折身走向径道后,在渡口赠我只颜色深沉的旧布包裹,其中包括各家武器道具、独门绝学之秘籍,应该是弟弟小时候练功时师兄予他的山中私藏。
我忍俊不禁,只拍拍他臂膀,告诉他要勤勉治世,勿让后世再如此。
婴俯瞰我,而后徐徐颔首,他仍不言不语,面色沉寂。
我望着这昆间山水,只道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生老病死、贪嗔痴恨,终有了结。你应是这天下行王道的霸主,我不过是你母亲为你留置的清扫前线障碍的棋子,率先代你稳固局势,只在你归来日交还手中权势。如今天下局势不稳,天魔军尚在西南困境中,我需做出抉择,否则前功尽弃,而利用西南鬼族仇恨,借兵西进攻打中原之举也定当蠹国害民,贻害无穷。至于往后之事应当如何,你需量自斟酌。”
婴沉吟许久,方摇首,他不语,仅与我拥抱告别。
船起时,我看他缓缓摇橹,只身一人,行至水穷处,再往北方而去,可独坐在这隘口渡河处,仰望这山间明媚时,身后有人在唤:“还在看?”
我迟迟回首,见山野烂漫其间夹道上,立一鲜衣少年。
“走了。”少年提醒道。
我笑,此时方悟禅师所言的入归处。
被少年半搀半抱地走上山径台阶时,我方想起被少年穿红绳制成吊坠,挂于腰间的森白手指骨:“记得师兄写信说他这几日回山,那枚手指骨怎么办?”
少年冷笑,反唇相讥,“定情信物,你要我轻易给他?”
“……也不是。”
少年斜挑眉眼,“那是什么意思?”
我在山路上,扶着少年休憩时,思考片刻。
“记得庶子新王引兵围山时,我上山向师叔祖求救,师兄坐在山门前避风处,嗑着瓜子,诓我离山。”
少年轻眯眼,表情极危险。
他沉默须臾,几分咬牙切齿,“你可知,我如何会来找你?”
我倚靠巨石上,思忖片刻后大惊,“莫非是师兄诓你,说我死期将至、命不久矣!”
少年斜觑我,见我面色惨淡,一副久病慵懒的模样,冷哼了声,不语。
我笑少年心性之单纯,又暗骂师兄老奸巨猾、诡计多端,想起那日城中少年善心,于是抬手脱衣,让他看我后背,再细摸我脊梁。
少年略皱眉,眼神颇为闪躲,语气却是凶恶,“……这是山上。”
我愣了愣,边解开外面衣衫,边眼神盯住腼腆的少年,“你看。”
少年侧过脸,半晌掀抬视线,他观我颈后脊梁上曾为衣衫所遮掩的符箓篆文,手指细抚其上纹路,抿唇许久,才低喃句:“昆山符箓?”
我点点头,虽苍白脸孔,却也笑盈盈,平静眼神只盯住面前泛着羞涩的少年。
“那年先帝重病,母亲亲赴昆仑请来禅师。席上,禅师也为我瞧了命理,话中藏机锋。母亲勘破其中玄妙后,便引我入山门,拜为禅师座下弟子,由是我脊背上便有了这解我苦厄缠身却也改我命格的昆山符箓。此后,我身即是法器。”
“禅师道我年轻时劫数万千,于是与我约定十诫。我若守得十诫,劫数化解,禅师便得佛缘入道,否则顿空圆寂、身死道消。”
我捧起少年脸庞,知其美艳骄横外表下恣意柔软的灵魂,不欲再深言,只诚挚目光,恳切表白道:“这昆山十诫,这天地生死,唯你我之情谊于山川万籁间亘古长存。”
少年抿唇。
他垂目再掀抬之时,眼睫乌浓,收敛情绪,好似水间白嫩芙蕖,令我心念归一,只想吻他。
爬至半山腰,有守门弟子下山迎接我,说是师叔祖出关后,算出有客归来,特意令他们此时前来。守门的几位小师弟帮忙扛轮椅而先走一步时,少年则改搀为抱,一步一行,抱我步入昆巅山门。
期间,我和他聊山间趣事,聊山上如何住着位千年狐狸似的狡诈师兄,聊师兄如何因失情失信乃至失望,堕入空门久久不愿归返山上。聊我下山初遇他之后的糗事,自己如何向驭鹤神童借来数万天魔兵,又该何时践行契约。聊那位问我借兵五千南下的青衣妖仙,如何风度翩翩、书生气质。
“你是说,那位自称莲华转世的妖仙夜昼雪也来找过你?”我问道。
少年轻颔首,不知思忖什么,良久才补充句:“他懂得奇门法术,至于师承,或许是你口中的那位佛国太子。”
“奇门、符箓归宗本是一家。他曾修仙得道,后来才堕落为妖。因听闻我向驭鹤神童借兵西进攻打中原,才主动找来,他向我借兵五千,南下镇压诸侯,在天魔兵攻陷千佛塔时,不知为何竟为酆都帝主青龙军首领帐下的一位无名人士所擒获,在西川怒河旁自刎赴死,又与太子金身同葬河流中。”
少年不知想到了什么而蹙眉。
他抿唇良久,突然停在阶下,面染讥讽,低声冷哼道:“我此行来见你,正是有人向酆都帝主进献了‘献璧止祸’的一石三鸟之计,而我父王也听信采纳此建议,派我孤身前往中原,目的正是试探。”
“试探?”
“一试我之忠诚,二探你之生死,三止门前祸端。”
少年拳头紧攥,继续道,“我自幼随母姓宁,那鼠狼一窝,与我何干?”
西南王已过不惑之年,年轻时曾自诩第一深情,立誓此生若不能寻回失踪嫡妻,绝不向中原九国皇帝臣服。如今我窥之,不过尔尔,再抬眼瞧这自污浊中明朗的少年,知晓他是怀璧其罪,于是笑意盎然之时,仰首主动亲吻了他,半哄半喃道:“宁十三,我突然想见大漠的蓝色月亮了。”
不知忆起什么,少年黑亮眼瞳,浓稠的情绪翻涌。
我细眯眼,手指有意玩弄他玫瑰似的柔软唇畔,低道:“你不慕名,我不逐利。这天地昼夜漫长,人心诡谲莫测,我们何不做一对道侣,相互依偎,相互厮守?”
微凉的手指自少年衣襟领口褶皱处探进去时,少年身躯骤然绷紧,呼吸急促,清亮漆黑的眼瞳略微震撼,闪躲的目光几分失措慌乱,几分暧昧羞涩。
我眼睛盯望少年唇红齿白的娇艳面庞,伺机观察时,也有意蛊惑:“当初你于营帐中执意诱我破诫,为何如今沉默寡言?难道今日是你,当初便不是你了?”
少年喉间滚动。
他或许知晓今日遇见之结果,稍扬绯红脸庞,露抹清晰颌骨线,冷艳决绝,暗含羞涩。须臾,终是破罐子破摔,承认道,“……是。”
我听他娇喘,只道时机刚好,便笑眯着眼,主动为娇俏的少年郎指路,让他抱着我,在深山密林里穿梭。
我告诉他,“这儿有条小径,直抵后山门。”
少年信以为真,一路红着脸,行走。
林间鸟惊时,遇见那儿雾气腾升、硫磺味儿稍重的山泉眼,我则坐在石边,瞧少年身披艳丽衣袍,墨发散漫间,明艳、放浪、又多情。
天作衣,水为媒,于这崇山峻岭间、万物复苏时,我与意中人,一晌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