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北境,潼山关外。
连日阴雨下,护城河河水暴涨,午夜雨停后,空中雪屑似煤灰,悉落在古城中。
阿大驱使黄牛,一身蓑衣,拉载板车入城时,我撑着柄油纸伞,抻坐旁边,抬眼瞧望颓坯城墙上偌大俩字:弥陀。
转脸和阿大道:“到了。”
阿大顶着箬笠,自宽阔帽檐下看我,他大小眼黑沉,见我脸颊挂着湿漉雨水,伸手要为我拂去。
我以为他又是路上肚饿,于是肩头扛伞,捂着新鲜齿痕的脖子,脸皱起,表情痛苦。
“阿大阿大,我忽然身体不舒服,估摸着是你前几天独自觅食又没填饱肚子,回来见我就咬,导致现在伤口感染又贫血,你快带我进城治病。”
阿大哦了一声,掀抬蓑衣,用漆黑矛棍怼在我心口,丑陋的脸孔,獠牙微露:“是吗?你这病,我也会治。”
我讪讪一笑,手指轻轻拨开他的矛棍,几分谄媚:“小事,小事。”
阿大哼了声,重新执握缰绳。小黄牛咬着本该套马用的嚼子,缓缓步入废墟般的荒城躲雨。
此地是国中之国,弥陀。
弥陀国正处于甘陇古道中至末端,以西通西域南北疆,以南接壤巴楚川中,以东毗邻黄河中原,以北直抵漠北山水。
黄土沙漠环绕,数仞高山拔起于绿洲沙海,云峰险峭尖锐,任鹰鸟俯瞰,宫阙殿宇巍峨峻美,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山坳低凹处,牛马饮水,丛树错落,云萦雾绕间,桃源田景,渔樵老翁养鹤于洲心湖面,牧童闻笛于乔木山林,行人游学朝圣。如此,千年前人间盛景而已。
千年前,佛国太子降生,景梁上飞鸟一十二只衔花枝庆贺,各地道生儒士上山道喜,四方安宁。
太子年少苦修,远赴蓬莱国闻道,得国君善待,养于神洲圣地,每日经书诗文,青灯古佛。
一日,太子参禅悟道之时,他指尖垂落,误将水中未开的芙蕖点化,故生妖孽莲华。
莲华生长于佛国太子近旁,道心惟微,顽心执吝,后随太子修道途中,受妖物魔心蛊惑,参不破尘缘寂灭,由是执吝生死,耽著世乐,同与妖物开启杀戮佞佛之魔道。
蛊惑莲华之妖物,名摩罗;佞佛之道,曰天魔道。
魔王摩罗得年少未开窍之莲华,疼爱怜惜犹如幼子,堆金砌玉,诗山文海,供天下稀世瑰宝以珍养。灌输天魔享乐之道,教诲其寻欢人间,视苍生黎民如蝼蚁。
魔王脚踏仙门道宗以戏耍玩乐,率兵攻入之时,如至无人之境,也将莲华领入天际云海,在浮生镜前窥众生佛相之前尘后世,告诫其不必痴迷人间佛国太子,少年执吝顽心的妖孽莲华终难醒悟。
弥陀国因地形地势优越,妖孽莲华离开魔王后,坐拥此地数载而从未南还,又将佛国太子掳掠至此,因山凶水险而割据一方,也因地僻民丰而封闭自守,长年隐居。
妖孽莲华侍身引诱佛国太子之时,太子将其诓骗至千佛塔下镇压元身,又远赴天魔城重创自称“他化自在天”的恶佛摩罗,后值阳寿尽,坐化哀牢山下,当地百姓为其塑金身,建庙宇。
摩罗复仇近百年,在太子第二世转世时,因复活妖孽莲华而朽身枯死。他死前,将心葬于不死树下,只待某日醒来。
太子转世重归故国,见圣地重创,蓬莱神洲炼狱人间,天下杀戮之火皆因他一己私念而复燃,至今未熄,由是与仙家宗门约定,在莲华每世转世降灾祸于人间之前,他提剑再次出现,斩杀妖孽。
太子也指定仙门中一人,受自己一抹神识,代自己留在人间,以平愈民生疾苦、度化罪孽厄难。此人手握青锋,被称为“屠戮仙人”。
“如今几世过去了,谁也没见过那柄可以斩鬼弑神的青锋剑,更没见过那度厄消灾的屠戮仙人,这些还是我爹娘在饿死前说给我听的。”
“我老了,所以也更不信了,只能像我爹娘一样,在没死前,把能想到的故事说给你们这些路过的年轻人听一听。”
低矮的破茅屋下,老媪在屋内土灶,煮门前井水,烧热了,才端给雨夜借宿的二人。
阿大在门外,将淋雨蔫耷的小黄牛拴在梁桩旁,小黄牛也懂人性,尥蹶子后,踢踏着牛步,跪趴茅屋墙根,望着雨天。
我在屋内,看阿大掀帘进门,后一言不发站在窗台角落,自行脱摘箬笠蓑衣,于是瘸腿走过去,给他递了热汤碗,“阿大。”
阿大一大一小的黑豆眼,此时左颊乌青,赫然牛蹄印,他脸沉如铁,暗骂道:“滚。”
我强忍着笑,骂刚刚贪吃黄牛肉而偷到他祖宗头上的俩蠢贼,却也为这一口肉也没吃却挨了牛蹶子的丑倭瓜难过道:“你也淋雨,没填饱肚子,喝一口吧。”
阿大目露凶光,转眼欲杀人。
我嬉皮笑脸地后退,仍贱兮兮,捧着碗,“喝吧喝吧!”
阿大一棍横扫,打弯我膝头,让我捧碗跪在他面前。
他垂眼,居高临下,单手抄过碗。
我满眼含泪。
“……好喝不?”
阿大持棍,棍首施力压我肩头,他手腕掀仰,一口饮尽,才冷淡哼了声:“嗯。”
然后松手,从我身边走过。
我跪在窗台前,和门帘外俯趴露头的小黄牛对视一眼,抬手佯扇自己一耳光,再骂句:先撩者贱呐贱呐。
灶前烧热汤的老媪,她见我哭丧着脸,惨兮兮跪在门前,以为是她说的佛国太子与妖孽莲华的故事感动了我,于是连忙将我扶起,边劝慰道:“我这破屋烂堂,受不了你这大礼。改明儿你们去山上庙堂,给太子烧柱香,请他保佑保佑你们!”
老媪拉我,我跪在地上,哭得更惨了。
阿大坐在一旁,他刚从锅里新盛了碗烧开的热汤,如今正捧着只土陶碗,低头喝汤,喝完之后,才扭头道:“他喜欢跪,你就让他跪着。跪明白了,自然就起来了。”
老媪扯拽了几下,见拉不动我,才唉声叹气,像劝孙子一样,“年纪轻轻,别跪坏了膝盖。”
阿大阴阳怪气:“他习惯了。”
我看着门口小黄牛,欲哭无泪,比听闻先帝驾崩还伤心。
阿大搁置手中碗,掀帘让好心的老媪先去休息。
老媪出门之后,他转身垂眼瞧见我,脾气比小黄牛还大,讥笑一声后,俯瞰神情像捻死蚂蚁般,紧盯着我。
他两指轻搓,捻熄窗台蜡烛,自顾自上老媪儿子的土炕床上睡觉,徒留我深夜跪门前,和牛对视。
我哭丧着低头,听檐外雨,抬手扇了自己。
再嘴贱啊。
翌日,醒来时,我在土炕床上。
狗似的,冷蜷成团。
我掀掀身上盖的阿大衣裳,咧嘴笑,又摸摸脸上还有没有昨夜巴掌痕印,醉了般,自言自语道:“也就看着三分毒。”
阿大在门前破败庭院里,他坐在水井边,给老媪新做打水的工具。
老媪丈夫和儿子都死在战场上,如今这家中仅剩她一人,眼花耳背,等待死亡。
现在家中来客,她也不嫌阿大生得丑陋恐怖,只道一句“爹生娘养,都是自家的宝贝疙瘩”,然后和阿大说话,言语絮叨。
手指撩起屋檐上挡了视线的湿润枯草,我仔细数了数,水井沿边简陋的打水桶足足五个,再加上阿大手里的那个,六个。
阿大见我在廊下歪头瞧他,笑抿着唇畔,他黑豆似的眼深黑乌浓,也不说话。
我披着阿大的衣裳,笑眯眯走过去,蹲下,又歪头学鸟叫似的,喊了两声阿大:“阿大阿大。”
阿大脸色一沉。
老媪此时开口,瘪瘦干柴的手拍在我头顶,目光落在我脸上,前半句却是和阿大道:“你们兄弟俩,应该一个像爹,一个像娘。你皮肤白细些,长相也年轻些,你是弟弟?”
我立即摇头,“我是哥。”
然后咧嘴,像勾栏院里调戏优伶姑娘般的,眼藏风流,意味深长道:“弟弟不听话,我专干他。”
阿大黑豆似的眼,细细眯起。
他刚想开口,又给老眼昏花的老媪两头端水似的摁了回去,“看你老是拿手里兵器,应该也常常动手。”
阿大咧嘴,露出獠牙,舔了舔,眼神黑沉,他盯着我,一瞬不瞬,似乎想要咬死我。
“是。我常揍他。”
老媪又道:“兄弟阋墙不是好事。”
她转头拍拍我脑瓜子,“要谦让弟弟。”又回头和阿大说,“不要老是动手。”
阿大瞧了她一眼,眼尾勾住我,看着面容沉静似水,实则凶神恶煞。他舔唇,低哑道:“好。”
给老媪做完第六个水桶,清扫干净庭院,阿大牵着小黄牛出门。
我坐在板车后,遥遥招手,跟茅屋门前的佝偻老媪道别。
启程未久时,我便遭到了报复。
阿大将车驱使近城中一条幽长巷道,我见情况不对,跳车瘸脚欲跑,逃没多远,就被阿大用矛棍拦下,抓攥领口,扔回板车上。
我躺在板车上,双手被压在身下,衣襟敞开,露瘦白胸膛,脸色潮红。
阿大俯身在颈侧,啮咬。
他眼眸深黑幽浓,神情冷漠,手中矛棍让我挣扎时紧张夹在□□,此时棍首抵触在我喉间下颚,任我反抗也会令我顷刻毙命。
我斜觑视线,有意望向这丑陋脸孔却执意玩弄我的妖魔,只薄薄低喘道:“丑八怪,你喜欢我。”
阿大冷淡嗤笑。
他握着手中竖直的漆黑矛棍,在裆部转动几次,见我脸上潮红更甚,便另只手抓住我头发,令我掀仰脸庞。
“是谁更喜欢?”
我闭着眼,喘息。
此刻,脑海里尽是仰躺在山泉边,红衣覆身,春色娇艳的宁姓少年。
阿大獠牙探在我颈侧青色经脉上,他眼眸深黑,低问:“宁姓卿卿。是谁?”
我睁眼,眸心颤了颤,启唇张合之际,阿大又是转动手中矛棍,由是神色恍惚。
他此时又出言嘲讽:“卞和玉,你这病弱残破的身子,除了一点智谋让我看中,哪里会让我喜欢?”
我仰脸,微张着唇,腿间发抖。
身体细颤之后,低垂脸颊,一声不吭,任凭阿大鬣狗似的啮咬。
待两人都血迹斑斑时,阿大才泄愤似的,拧过我脸,轻侮性扇了扇,不疼。他獠牙染血,眉梢眼角染挂着兴奋,却也嘲笑道:“下次说话,记得话过脑子。”
我仰望着天,活似被恶霸轻薄的良家女。
小黄牛拉载板车出巷时,我喊了声阿大,莫名其妙道了句:“我不干净了。”
阿大正经衣裳,坐在前头,驱驾牛车,充耳不闻。
弥陀古国如此佛国圣地,现今四下皆老弱病残,苟死苟活于城间残垣断壁处,面容颓苦。
在上山寻庙的途中,我从泥泞长街望去,此地鲜少有壮丁男子、幼年孩童。
反而是瓦片茅屋下的年迈老者们,闻黄牛拉载板车的声音,持握枯枝做的拐杖,手扶桩梁,缓缓出现在道路两旁。
他们仰抬苍朽目光,回望着我与阿大,却见我们仅有俩人一牛车,独自在雨中道路赶路,目露惊惶疑惑之际,神情悲怆绝望。
甚至,有老者掩面大哭,“佛不度我等。”
此神情,和昨夜城关口初遇老媪时,完全相同。
我撑着柄黄油纸伞,坐到阿大身旁,疑惑不解。
“阿大,你可知这是怎么了?”
阿大一袭蓑衣箬笠,睃巡一轮后,他驱驾牛车,赶至近旁偏僻无人的小巷,绕路而行。
逼仄窄巷里,他目朝前方,脸色凝重,只突然问道:“你怎知天魔兵近日会攻到此处?”
我垂眼,想起酆都杂役营内寻找儿子尸首的郑姓老伯,也不知附近天魔兵将领是否收到那些信,于是抿唇暗忖。
“我的血,和魔兵相连,正如那日在朱府内,我能够通过血线,在莲池深处找到你。”
阿大疑惑,“什么血线?”
我坐在板车上,爬到前面,撩起衣衫袖口,将藏疤的手指手腕袒露在他面前,翻来覆去,大方给他看,并非炫耀卖弄。
“我这腕骨处的皮下血肉,可识辩且号召附近天魔兵。”
阿大问:“多远?”
我眯眼,想到五道崖口以摩罗三十三铁律召来搭救的天魔兵,虽未亲眼见到,但也有所耳闻,此人手执笏板出现,高高在上,挥手之际,衣袖掀抬,轻易处理了崖下怨戾缠身的无面戾鬼,也应是位实力强劲之武将,但我在借来的天魔兵中却未见过。
或许是当时地处酆都境内,临近西南,有驭鹤神童的天魔兵武将途径路过,顺手帮忙解决麻烦。
我只摇头道:“不知。”
后又补充一句,“近来我血躁动,夜间鼓噪如雷。这以献活人血索缚生灵之术,我只在朱府寻你时使用过,若非是你,便是天魔兵在附近。”
阿大盯望着我手掌,不知在思索什么。半晌,他只问:“我如何看见身上有你留下的血线?”
我当即划破食指,任指尖血噙出,令其闭眼,而后指腹分别抹在他眼皮、眼睑处,口中诵念晏儒洲生前留下的符箓邪术咒语,终剩一句,“……钟馗天师借我慧眼!”
眼下滚热之时,阿大皱眉,似乎不适应:“好了没有?”
我看着他,然后两指并拢,道一字:“开。”
阿大缓缓睁眼,他垂落目光,盯望膝上不知何时存在的长长血线,惊诧之余,挑着矛棍,面色沉重的梳理血线。
“你——”
我知他要说什么,只食指点在他丑陋眼尾,抚握其脸颊之余,留抿朱砂红的血痣,言辞恳切:“我虽非氓流,但也不屑做乱时亡奴。你野心勃勃,孤身一人,我志向空远,有辅君之策,前者我在集市上草标自卖,你不嫌我短寿克君,随手将我买下,今者我们比肩在侧,互通信任,亲密犹如营壕之战友。”
阿大一言不发。
我进一步苦肉计攻心,花言巧语煽情,在偷来的油纸伞下低垂头颅,毕恭毕敬,“任这事态诡谲变幻,我死前也只会是你忠心耿耿的家仆,主人。”
阿大默默俯瞰,视线垂落在我因撒谎而泛红的耳廓,他箬笠帽檐滴雨,用怀藏的矛棍怼起我下颚,视线平齐之际,粗糙棍首摩挲我唇畔,咧露讥诮,空嚼肉麻的俩字,“主人?”
他冷淡哼笑,“你和那老妇聊天,自称我们是兄弟俩,你是长相随娘的兄长,心心念念要教训我。此时无人境地,你察觉危险,开始用苦肉计献忠心,安抚我心中怀疑,又用那张巧舌如簧的嘴,红口白牙,让我信任你。卞和玉,你可是忘记刚才板车上我对你的提醒?”
我尴尬一笑,连道不敢。
阿大却道:“你有什么不敢?”
后又补了句,“先鼓唇咋舌,后唇舌息战,以达到目的,这不正是你所擅长的……一面。”
这丑陋妖魔窥心似镜,连佯装也不屑,行事功利,全凭傲慢自负。一句话令我语塞,也冷汗涔涔。
我眼珠一转,伸出嘴里三寸舌,让他看,“昔有张子师从鬼谷子,舌战群儒,献连横术破弱国合纵,兼配六国相印乃实至名归。今者,天下杀戮,旦夕存亡,我效法诸子,愿意以贫贱身躯游历列国,以三寸不烂之舌鼓战煽惑,行便宜之权,牟天下之利,只为全君之夙愿、力挽乱世之狂澜。”
阿大眼眸深黑,他伸手掐握住我脸颊,力道刚劲,强迫我身体前倾,靠近他。
他一字一句,沉声道:“卞和玉,你若乱跑,我敲断你的狗腿。”
“???”
我面露疑惑。
这是……马屁拍到驴蹄子上了?
阿大驱驾牛板车,在偏僻街巷中绕路驰行,昏沉天空骤雨收歇时,举目荒凉,各家门前梁柱上刻绘浮雕莲花,屋檐下悬挂莲花白灯。
此时,雾气弥漫,天笼地覆,形势几分古怪。
我认真细数途经家户门庭前的吊丧莲灯,愈数愈心中惊疑不定,神情凝重,于是伸手掐算解数理凶吉:“……五十四,石上栽花,大凶。”
阿大一袭蓑衣,安静垂目,凝望着我。不待我仰头观察,重新解释,他像是听闻到什么声响,立刻调转牛车方向,扬鞭狠狠挥抽,催促小黄牛在狭窄逼仄的巷道之中奔行。
他仅在拐弯时,匆匆一瞥,身后鬼魅般黑衣人飞檐走壁,如影随形,沉声提醒道:“来的是酆都帝主养在杀门的三千杀士。”
我抿唇:“我说这几日途中怎未遇见这群乌鸦,原来他们已经在此提前等候了。”
“你来驾车。”
阿大道。
他单手持握缰绳,递给我,而后自蓑衣下抽出矛棍,手掌一撑,翻身侧踢车板上刚刚站稳的黑衣人,见其摔跌后七窍流血而死,再朝天祭出矛棍,未若当初高悬明月的悬崖峭壁深林处棍影万千,横扫千军之势,此刻他踏墙而起,直接消失于白日浓雾的两堵巷墙之中。
我只顾扬鞭,催小黄牛快跑,抽空之际,握攥缰绳,用油纸伞挥砸重新跳落板车上的黑衣人,见对方持刀相向,直接施咒,重催掌心业火。
可不待掌心火苗显现,我捂着心尖疼痛处,低头呕血。此时小黄牛拉载板车,冲出萦绕的古城巷道口,闯进城中北面的一座荒殿。
荒殿匾额倾斜,上书三字:太子殿。
小黄牛撞向主佛时,我跛脚踢掀板车,车上草料扬撒半空之际,趁机踩在牛背上,落在主佛拈花一笑的掌心,手持油纸伞,俯瞰集聚殿内的黑衣人。
杀门门主出现时,他持握拂戾长剑,坐在高头大马上,脸戴鬼面具,墨白分明的眼瞳,气质森冷肃杀。
周围杀士纷纷低头避让,拱手称呼:“戌大人。”
我扶着主佛肩头,慢慢坐靠,谨慎不减,见杀门门主纵马缓行步入殿内后,一众杀士手持兵器,缓缓布阵,犹如瓮中捉鳖之势,于是心中默默重新催动符箓,虽远远恭敬喊道,却也格外礼数不周,居高临下:“卞和玉见过门主。”
杀门门主未像此前两次见面即追杀,他掀抬眼波,目光无情,举止却彬彬有礼,几分奉命礼贤下士的强制征召意味:“卞先生,我主请您回酆都赴宴。”
我低头思忖,想到当初诈死时,弋阳曾当着众多边将的面放阿大离关,于是抬手行礼,开口问道:“门主,我是以何身份随您回酆都呢?”
□□烈马仰啸,杀门门主执握缰绳来回走动,控制马匹,他朱雀缠金纹的黑色袍袂垂落马腹侧,手中无纹漆剑与铁制马鞍相互叩击,发出金属声响。
他扭头,吐俩字:“上宾。”
我颔首。
此刻方才明白楼生雪所说的三重计。
第一重计,乃识破我身份,也任由我在酆都营寨中潜伏摸底。
第二重中计,也是说给我听的。
关外天魔兵星驰夜赴,几次三番入境杀戮,肆意在城中散播谣言嘲弄,掳掠的关城皆变废墟狼藉,酆都帝主按捺不出,久不应战,只待伺机窥探城内诸多细作之动向,趁机一举网罗。
而我在三军首擂宴席上特献天魔三角旗,此举已领朱雀首领部下起疑,后与阿大更换姓名,一路四处躲藏并诈死逃关,更是做实细作身份。
弋阳如若按照那夜我信上所书,以抓捕细作为借口,带走酆都城中自己培养的部下,又代家族长期镇守边关,秉承君命有所不受,私自放我与阿大出关,更是通敌叛国之死罪。
如此种种,乃是我中酆都帝主之诡计,并非彼中我计。
第三重计中计,便是此刻当下。
我察觉指尖血线颤动。
阿大持矛棍闯殿门,浴血狼狈,与杀门门主、黑衣蒙面杀士混乱厮杀。
我掌心催业火,将冲向主佛的肉体凡胎的杀士挫骨扬灰后,匆忙急召附近魔兵,赶来助我。
阿大被杀门门主刺中罩门,在门主收剑改拳,寸寸皆锤击他心脉处,显露他丑陋妖魔身形时,他被门主用两柄普通长剑贯穿肩胛,钉死在主佛旁胁侍额头中央,长长黑色血迹顺着左胁侍的温厚眉宇滑落,他手中紧攥三尺矛棍。
我虽知阿大并非寻常妖魔,肉体凡胎、普通利剑不会轻易杀死他,但见其惨状,仍止不住面生怒愕,疼痛心尖热血如雷鼓噪。
我持握捡来的兵器,横挡面前强势攻掠的黑衣杀士,朝天荡剑之时,呕血催动太上咒术,自上而下,天降业火。
“天道本无常,今有庶子乱朝纲,弟子未授业,拜请三清助我!”
漏天业火自荒弃近百年的太子殿屋脊瓦片上砸落之时,杀门门主已旋身飞来,手提无纹长剑,锋锐漆黑的剑首,刺穿我施法双掌甚至刺破肩头,我跪在主佛拈花一笑的掌心,仰头看向天上,隐约闻见战马嘶鸣的声音,疯狂咧唇笑。
“计中计又如何?岂不闻,我卞和玉向来诡计多端,有死而复生之能力!”
破碎的屋脊外,空中频频降落成团的业火至弥陀国古城内各处,病残的老弱们来不及逃散,仰天哭号之际,便已化作地上灰烬,随风而去,天际边浩荡声势的天魔兵尚未出现,而此刻城外酆都帝主的朱白二军已兵临城下。
弋阳头颅已被楼生雪割下,由朱雀军送至太子殿,供杀门门主查看。
“禀首领,楼生雪大人已命我等将弋阳等边关叛贼,在城内联合绞杀。”
我闻言,只冷笑。
“我虽入死局,可你们也赢不了。”
杀门门主斜垂眼睑,淡漠视线,他抬脚将我从主佛身上踹落地面,而后黑色衣袂翻飞,脚踩我心尖敏感处,靴尖来回碾践,手中接过部下躬身低头递来的干净巾帕,仔细抆拭剑身血迹。
他将干净长剑收纳剑鞘时,森冷鬼面具下,眸底讥诮与轻蔑难掩,“自以为是的蝼蚁。”
我徒剩双眼,满口淋漓污血,心尖疼痛万分,生死不能。被套马索拴系在脖子上,牲畜般拖走时,只翻动眼白,奄奄一息道:“……你赢不了。”
杀门门主在纵马出门时,他闻见,伸手抽拔出身边死士的长剑,一剑刺在我心尖余下两寸,他见我陡然睁大眼眸,张唇讷讷,犹如被挟制命穴罩门的活死人般僵直四肢,于是抬手擦拭脸上面具飞溅的鲜血,沉声道:“带走。陛下要见他。”
“是,大人。”
一众杀士翻身上马,随朱雀军一齐,驰离荒芜古城。
太子殿轰然倒塌。
弥陀国境内,业火滚落,三日不灭。
酆都帝主闻此异象,下令驱驰车與銮驾,赶赴王宫旧址。
他在王宫见到囚车里的人,欣喜若狂,主动邀请九国皇帝一同上前观看。
九国皇帝身着黑红,金冠束发,两鬓微霜。他病弱神态,轻轻一笑,格外低调:“帝主请。”
酆都帝主明黄衮龙袍,头戴十二毓冕,俨然与九国皇帝比肩称帝之势。他眉眼风流,攥握九国皇帝手臂之时,天生异瞳的眼眸,狼顾虎视之阴狠,笑里藏刀。
“这死而复生之人,竟藏在我军营中。皇帝陛下,你快看看,他是不是你的弟弟?”
九国皇帝看着这位冠以杀戮闻名天下的阴鸷狠戾的年轻帝王,他伸手拦下抽刀上前的内府侍卫,独自走向囚禁罪犯的牢车,命人从外面掀开黑色布帘,见到里面套马索缠颈、心上插残剑、蜷缩成团的青年。
酆都帝主此时走上前,令人将青年脸孔露出,上前动手的是脸覆鬼面具的杀门门主,他拔剑,探进牢车间隙,用剑锋挑落青年遮脸的长发,不知有意无意,剑锋划过青年咽喉,留下轻微且细长的伤痕。
我躺在囚笼中,胸膛起伏,喘息干咳。
“啧,还活着。”
酆都帝主道。
他语气惊讶,惋惜。
九国皇帝神色平静,只道:“樊夫人自戕前,以太后身份昭告天下,此人举兵反叛,已非我九国皇室。”
闻言,酆都帝主拊掌大笑,“妙也,妙也。”
他眼底笑意嶙峋,睨了眼杀门门主,后者即刻会意,后退几步,令部下推走囚车。
兰亭殿内,宾客簇拥。众人如观赏笼中囚兽般,扬伸着脖子,看因支持嫡系正统、拥立嫡公子婴而得罪九国皇帝,如今落得声名狼藉的死囚。
席间也有人风闻天魔兵攻入内府时,九国皇帝的内侍官为其引辔扶缰,何等威风嚣张,咋舌稀奇之后,重新坐回各自位置,慢慢饮酒。
“也不过寻常人而已。”
“普通罢了,传言也不可尽信。”
“就是就是。”
“此人师从昆山天宫的老禅师,习得逆天改命之法,听闻他曾死过一回,如今是死而复生,前几日天降山火,烧死弥陀国城中所有百姓,毁城灭国,便是他所为。”
“残忍虐杀,有违天道。幸得我主在边关擒获,否则此人逃至关外,与天魔兵联手,灾祸蔓延至酆都,后果不堪设想啊!”
“……”
酆都帝主听见身后宾客纷纭,只挥展衣袖,示意安静。他执握九国皇帝的手臂,与他一起前行,重新步入酒宴上。
二人互指酒樽时,台下有名叫甘罗的九国官员开口,道出九国皇帝轻车简从访问酆都之本意,一是希望借道屯兵,二是共御外敌:“皇帝陛下听闻贵国北域境外天魔兵大军陈列,锋刃直指酆都王城,特意绕道而来,将礼物赠予帝主。”
他招手,命身后侍卫将匣子抬上来。
酆都帝主年轻人心性,见是两只大小不一的精美匣子,由是开心一笑,连忙令人下去打开。
“戌,快去看看!”
杀门门主持剑,严肃道:“是,陛下。”
他长腿迈下阶梯,走到甘罗面前,伸手打开其中一个,见是块干肉,墨白眼瞳浮掠杀意,而后起身回复道:“陛下,是胙肉。”
甘罗解释礼物用意:“今皇帝陛下以天子礼,赐胙帝主,本意是两国求和,休战百年。”
杀门门主直接殿前拔剑,欲杀之。
酆都帝主见状摆手,佯装明君贤主,毫不在乎道:“欸,戌,收剑收剑。怎能对我的宾客如此无礼!”
杀门门主闻言,撤走手中长剑,却未将其收入剑鞘。
他转身朝另只外形稍大的匣子走去。
酆都帝主侧过脸,和九国皇帝笑道:“治下不严,望皇帝陛下勿要介怀。”
九国皇帝朝他致酒,示意无事:“帝主请继续看。”
侍卫见杀门门主持剑走来,便主动拧动第二只匣子的铜锁,伸手打开方盖,显露匣内猩红绒布包裹的破旧悍刀。
甘罗解释道:“武,止戈也。此武器乃谋逆叛贼卞和玉之物,源自昆仑天宫,乃神赐古器,陛下擒贼之时,叛贼丢盔卸甲,将此物遗弃火中逃生。皇帝陛下赠此礼物,意为愿与帝主共退魔兵,共分天下。”
酆都帝主此时暴露几分孩子气,他眼眸晶亮,只注意那柄神赐悍刀,招手让杀门门主拿过来瞧瞧:“戌,快拿来!”
杀门门主收起佩剑,将匣中礼物托呈,献于自己的陛下。
九国皇帝此时低咳,眼眉虚弱,他抬手令府卫将外氅拿来,而后将衣物披在身上。
甘罗站在席上,他身旁九国武将跽坐扶剑的身姿,神情反而紧张。
杀门门主奉刀之时,阴鸷眼神,留意台下。
年轻的酆都帝主只顾匣内宝刀,惊喜目光注视。他展刀挥舞之时,唇角生笑,兴奋得像个孩子:“妙哉,妙哉。”
九国皇帝抬眼,嗓音沙哑,询问道:“帝主,可还满意?”
酆都帝主哈哈一笑,“满意满意。”
“那……”
不待九国皇帝开口,酆都帝主兀自道:“你何日借道,我便何日兵发关外。”
九国皇帝闻言,唇畔生笑,笑容倦懒,他道:“多谢帝主。”
酆都帝主再次摆手,语气犹如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般,随意且任性:“欸,九国皇帝陛下,以后你再得此等宝物时,记得多与我分享分享!这酆都王宫,无趣的很呐。”
九国皇帝几不可闻地笑叹,“陛下幽默。”
甘罗坐下。
他身旁九国武将神色莫名,双手移动,搁置膝前腿上。
为何皇帝陛下撤回刺杀命令?
甘罗在随军折返回中原之时,他才忍不住低声询问原因。
九国皇帝坐在车與上,他眼眉低垂,病弱倦容难掩,此值春夏交际,仍怀揣白玉汤壶。瘦长白皙的手指摩挲腰际出的珏佩,轻轻道:“那宴席之上,名唤戌的黑衣人,你可知他是谁?”
甘罗皱眉,想了很久,答了句:“不知。”
九国皇帝阖眸,喟叹。
良久,才吐出两字:“杀门。”
甘罗面容一骇,思考片刻后,神色惊疑不定,他更加压低声音道:“您觉得,那酆都小儿帝主可是在我们面前装疯卖傻,有意演戏?”
九国皇帝在车與中,再次一笑。
“演技彼此拙劣。”
甘罗心中明白,不再询问。他扬鞭,催促伪装的队伍加速前行,尽快赶回中原内府。
酒宴上装扮为内府侍卫的九国武将们不知发生了何事,只猜测后方可能有敌军伏兵,于是催马扬鞭,快速返程。
尾随九国皇帝车仗仪队的杀士,只在看见简陋低调的离开酆都王宫旧址城关时,他们勒马于崖边高地,俯瞰下方情景,随时准备猎杀如今徒剩九国皇帝虚名的庶子新王。
其间,有人询问首领,“大人,这庶子新王的手下如此冒犯陛下,此时我们为何不赶尽杀绝,彻底清扫陛下东进中原之祸患?”
杀门门主持剑坐于马上,同样俯瞰,幽浓眼眸,他回马复命之时,抽剑斩杀刚才嘴碎多余之杀士的头颅。
热血喷扬马腹地上,烈马惊骇之际,俯冲悬崖峭壁,直接与杀士尸首一同摔滚于关隘古道的荫蔽阴暗处。
杀门门主踏入兰亭殿内时,酆都帝主也刚刚完成一轮杀戮,他主动邀约的宾客,已有大半死于桌案席间。
他只不过,诈降以窥其变而已,竟引出如此多的蠢动心思之愚人。
可笑可笑。
酆都帝主细细用猩红绒布擦拭刀身,他此刻年轻眉眼,矜冷淡漠,韬光养晦之深沉城府如此刻见到杀门门主提染血的拂戾剑回来时,气定神闲,不露声色,丝毫不输九国皇帝之沉稳。
刚才,他在席间表现的痴傻顽劣,陪九国皇帝演戏罢了,竟然真有蠢人相信,劝他两国求和,勿要再生灵涂炭了。
酆都帝主持握悍刀,坐在高位之上,振臂一挥,砍下案台之上的天子赐礼胙肉与桌案一角,凛冽刀刃银光雪白,来回翻转之际,背柄泛出细纹伤痕,显然随前主人饱经风霜砥砺。
“蠢货。”
他低骂道。
杀门门主在台下跪拜,“陛下。”
酆都帝主抬眼,问道:“刚刚杀人了?”
杀门门主回答得简单利落,“是。”
酆都帝主此时才收起手中悍刀,他年轻眉目低垂,有意在人前隐藏的锋芒此刻毕露,认真盖好匣子,手指叩案,示意杀门门主上前时,神态乖戾霸道,只道:“自己去楼生雪那儿领罚。”
杀门门主盯望那双眼睛,“是。”
酆都帝主大马金刀坐在椅子上,看对方一动不动,于是有意勾唇,伸手摘下对方脸上鬼面具,覆盖自己脸上,佯装自己是鬼,右手成爪,抓攥杀门门主的咽喉,力道狠辣。
“吼,我是鬼神!”
杀门门主低垂眼睑,像是不太适应,抿起唇畔。他明明生得少年艳丽,却每天戴鬼面具,以阴骇恐怖的脸孔示人,强装人间鬼神,替年轻陛下行凶杀人。
酆都帝主歪头看脸上藏不住心事的少年,右手五爪成柔软的手指,抚摸过少年脸颊,风流多情的眼睛藏在鬼面具下,观察少年神情后,他沉声问道:“戌,你不喜欢我了吗?”
杀门门主掀抬眼皮,在感受他掌心温度之时,耳廓泛红,脸上却面无表情,像个专门为他培养的杀戮工具般,重复道:“我是陛下最锋利的剑,您指向何方,杀戮便停在此处。”
酆都帝主弯眼,“我的戌,果然乖。”
他逗猫儿似的,手指搔搔杀门门主下颚,只道,“去吧。”
“是,陛下。”
连日阴雨下,护城河河水暴涨,午夜雨停后,空中雪屑似煤灰,悉落在古城中。
阿大驱使黄牛,一身蓑衣,拉载板车入城时,我撑着柄油纸伞,抻坐旁边,抬眼瞧望颓坯城墙上偌大俩字:弥陀。
转脸和阿大道:“到了。”
阿大顶着箬笠,自宽阔帽檐下看我,他大小眼黑沉,见我脸颊挂着湿漉雨水,伸手要为我拂去。
我以为他又是路上肚饿,于是肩头扛伞,捂着新鲜齿痕的脖子,脸皱起,表情痛苦。
“阿大阿大,我忽然身体不舒服,估摸着是你前几天独自觅食又没填饱肚子,回来见我就咬,导致现在伤口感染又贫血,你快带我进城治病。”
阿大哦了一声,掀抬蓑衣,用漆黑矛棍怼在我心口,丑陋的脸孔,獠牙微露:“是吗?你这病,我也会治。”
我讪讪一笑,手指轻轻拨开他的矛棍,几分谄媚:“小事,小事。”
阿大哼了声,重新执握缰绳。小黄牛咬着本该套马用的嚼子,缓缓步入废墟般的荒城躲雨。
此地是国中之国,弥陀。
弥陀国正处于甘陇古道中至末端,以西通西域南北疆,以南接壤巴楚川中,以东毗邻黄河中原,以北直抵漠北山水。
黄土沙漠环绕,数仞高山拔起于绿洲沙海,云峰险峭尖锐,任鹰鸟俯瞰,宫阙殿宇巍峨峻美,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山坳低凹处,牛马饮水,丛树错落,云萦雾绕间,桃源田景,渔樵老翁养鹤于洲心湖面,牧童闻笛于乔木山林,行人游学朝圣。如此,千年前人间盛景而已。
千年前,佛国太子降生,景梁上飞鸟一十二只衔花枝庆贺,各地道生儒士上山道喜,四方安宁。
太子年少苦修,远赴蓬莱国闻道,得国君善待,养于神洲圣地,每日经书诗文,青灯古佛。
一日,太子参禅悟道之时,他指尖垂落,误将水中未开的芙蕖点化,故生妖孽莲华。
莲华生长于佛国太子近旁,道心惟微,顽心执吝,后随太子修道途中,受妖物魔心蛊惑,参不破尘缘寂灭,由是执吝生死,耽著世乐,同与妖物开启杀戮佞佛之魔道。
蛊惑莲华之妖物,名摩罗;佞佛之道,曰天魔道。
魔王摩罗得年少未开窍之莲华,疼爱怜惜犹如幼子,堆金砌玉,诗山文海,供天下稀世瑰宝以珍养。灌输天魔享乐之道,教诲其寻欢人间,视苍生黎民如蝼蚁。
魔王脚踏仙门道宗以戏耍玩乐,率兵攻入之时,如至无人之境,也将莲华领入天际云海,在浮生镜前窥众生佛相之前尘后世,告诫其不必痴迷人间佛国太子,少年执吝顽心的妖孽莲华终难醒悟。
弥陀国因地形地势优越,妖孽莲华离开魔王后,坐拥此地数载而从未南还,又将佛国太子掳掠至此,因山凶水险而割据一方,也因地僻民丰而封闭自守,长年隐居。
妖孽莲华侍身引诱佛国太子之时,太子将其诓骗至千佛塔下镇压元身,又远赴天魔城重创自称“他化自在天”的恶佛摩罗,后值阳寿尽,坐化哀牢山下,当地百姓为其塑金身,建庙宇。
摩罗复仇近百年,在太子第二世转世时,因复活妖孽莲华而朽身枯死。他死前,将心葬于不死树下,只待某日醒来。
太子转世重归故国,见圣地重创,蓬莱神洲炼狱人间,天下杀戮之火皆因他一己私念而复燃,至今未熄,由是与仙家宗门约定,在莲华每世转世降灾祸于人间之前,他提剑再次出现,斩杀妖孽。
太子也指定仙门中一人,受自己一抹神识,代自己留在人间,以平愈民生疾苦、度化罪孽厄难。此人手握青锋,被称为“屠戮仙人”。
“如今几世过去了,谁也没见过那柄可以斩鬼弑神的青锋剑,更没见过那度厄消灾的屠戮仙人,这些还是我爹娘在饿死前说给我听的。”
“我老了,所以也更不信了,只能像我爹娘一样,在没死前,把能想到的故事说给你们这些路过的年轻人听一听。”
低矮的破茅屋下,老媪在屋内土灶,煮门前井水,烧热了,才端给雨夜借宿的二人。
阿大在门外,将淋雨蔫耷的小黄牛拴在梁桩旁,小黄牛也懂人性,尥蹶子后,踢踏着牛步,跪趴茅屋墙根,望着雨天。
我在屋内,看阿大掀帘进门,后一言不发站在窗台角落,自行脱摘箬笠蓑衣,于是瘸腿走过去,给他递了热汤碗,“阿大。”
阿大一大一小的黑豆眼,此时左颊乌青,赫然牛蹄印,他脸沉如铁,暗骂道:“滚。”
我强忍着笑,骂刚刚贪吃黄牛肉而偷到他祖宗头上的俩蠢贼,却也为这一口肉也没吃却挨了牛蹶子的丑倭瓜难过道:“你也淋雨,没填饱肚子,喝一口吧。”
阿大目露凶光,转眼欲杀人。
我嬉皮笑脸地后退,仍贱兮兮,捧着碗,“喝吧喝吧!”
阿大一棍横扫,打弯我膝头,让我捧碗跪在他面前。
他垂眼,居高临下,单手抄过碗。
我满眼含泪。
“……好喝不?”
阿大持棍,棍首施力压我肩头,他手腕掀仰,一口饮尽,才冷淡哼了声:“嗯。”
然后松手,从我身边走过。
我跪在窗台前,和门帘外俯趴露头的小黄牛对视一眼,抬手佯扇自己一耳光,再骂句:先撩者贱呐贱呐。
灶前烧热汤的老媪,她见我哭丧着脸,惨兮兮跪在门前,以为是她说的佛国太子与妖孽莲华的故事感动了我,于是连忙将我扶起,边劝慰道:“我这破屋烂堂,受不了你这大礼。改明儿你们去山上庙堂,给太子烧柱香,请他保佑保佑你们!”
老媪拉我,我跪在地上,哭得更惨了。
阿大坐在一旁,他刚从锅里新盛了碗烧开的热汤,如今正捧着只土陶碗,低头喝汤,喝完之后,才扭头道:“他喜欢跪,你就让他跪着。跪明白了,自然就起来了。”
老媪扯拽了几下,见拉不动我,才唉声叹气,像劝孙子一样,“年纪轻轻,别跪坏了膝盖。”
阿大阴阳怪气:“他习惯了。”
我看着门口小黄牛,欲哭无泪,比听闻先帝驾崩还伤心。
阿大搁置手中碗,掀帘让好心的老媪先去休息。
老媪出门之后,他转身垂眼瞧见我,脾气比小黄牛还大,讥笑一声后,俯瞰神情像捻死蚂蚁般,紧盯着我。
他两指轻搓,捻熄窗台蜡烛,自顾自上老媪儿子的土炕床上睡觉,徒留我深夜跪门前,和牛对视。
我哭丧着低头,听檐外雨,抬手扇了自己。
再嘴贱啊。
翌日,醒来时,我在土炕床上。
狗似的,冷蜷成团。
我掀掀身上盖的阿大衣裳,咧嘴笑,又摸摸脸上还有没有昨夜巴掌痕印,醉了般,自言自语道:“也就看着三分毒。”
阿大在门前破败庭院里,他坐在水井边,给老媪新做打水的工具。
老媪丈夫和儿子都死在战场上,如今这家中仅剩她一人,眼花耳背,等待死亡。
现在家中来客,她也不嫌阿大生得丑陋恐怖,只道一句“爹生娘养,都是自家的宝贝疙瘩”,然后和阿大说话,言语絮叨。
手指撩起屋檐上挡了视线的湿润枯草,我仔细数了数,水井沿边简陋的打水桶足足五个,再加上阿大手里的那个,六个。
阿大见我在廊下歪头瞧他,笑抿着唇畔,他黑豆似的眼深黑乌浓,也不说话。
我披着阿大的衣裳,笑眯眯走过去,蹲下,又歪头学鸟叫似的,喊了两声阿大:“阿大阿大。”
阿大脸色一沉。
老媪此时开口,瘪瘦干柴的手拍在我头顶,目光落在我脸上,前半句却是和阿大道:“你们兄弟俩,应该一个像爹,一个像娘。你皮肤白细些,长相也年轻些,你是弟弟?”
我立即摇头,“我是哥。”
然后咧嘴,像勾栏院里调戏优伶姑娘般的,眼藏风流,意味深长道:“弟弟不听话,我专干他。”
阿大黑豆似的眼,细细眯起。
他刚想开口,又给老眼昏花的老媪两头端水似的摁了回去,“看你老是拿手里兵器,应该也常常动手。”
阿大咧嘴,露出獠牙,舔了舔,眼神黑沉,他盯着我,一瞬不瞬,似乎想要咬死我。
“是。我常揍他。”
老媪又道:“兄弟阋墙不是好事。”
她转头拍拍我脑瓜子,“要谦让弟弟。”又回头和阿大说,“不要老是动手。”
阿大瞧了她一眼,眼尾勾住我,看着面容沉静似水,实则凶神恶煞。他舔唇,低哑道:“好。”
给老媪做完第六个水桶,清扫干净庭院,阿大牵着小黄牛出门。
我坐在板车后,遥遥招手,跟茅屋门前的佝偻老媪道别。
启程未久时,我便遭到了报复。
阿大将车驱使近城中一条幽长巷道,我见情况不对,跳车瘸脚欲跑,逃没多远,就被阿大用矛棍拦下,抓攥领口,扔回板车上。
我躺在板车上,双手被压在身下,衣襟敞开,露瘦白胸膛,脸色潮红。
阿大俯身在颈侧,啮咬。
他眼眸深黑幽浓,神情冷漠,手中矛棍让我挣扎时紧张夹在□□,此时棍首抵触在我喉间下颚,任我反抗也会令我顷刻毙命。
我斜觑视线,有意望向这丑陋脸孔却执意玩弄我的妖魔,只薄薄低喘道:“丑八怪,你喜欢我。”
阿大冷淡嗤笑。
他握着手中竖直的漆黑矛棍,在裆部转动几次,见我脸上潮红更甚,便另只手抓住我头发,令我掀仰脸庞。
“是谁更喜欢?”
我闭着眼,喘息。
此刻,脑海里尽是仰躺在山泉边,红衣覆身,春色娇艳的宁姓少年。
阿大獠牙探在我颈侧青色经脉上,他眼眸深黑,低问:“宁姓卿卿。是谁?”
我睁眼,眸心颤了颤,启唇张合之际,阿大又是转动手中矛棍,由是神色恍惚。
他此时又出言嘲讽:“卞和玉,你这病弱残破的身子,除了一点智谋让我看中,哪里会让我喜欢?”
我仰脸,微张着唇,腿间发抖。
身体细颤之后,低垂脸颊,一声不吭,任凭阿大鬣狗似的啮咬。
待两人都血迹斑斑时,阿大才泄愤似的,拧过我脸,轻侮性扇了扇,不疼。他獠牙染血,眉梢眼角染挂着兴奋,却也嘲笑道:“下次说话,记得话过脑子。”
我仰望着天,活似被恶霸轻薄的良家女。
小黄牛拉载板车出巷时,我喊了声阿大,莫名其妙道了句:“我不干净了。”
阿大正经衣裳,坐在前头,驱驾牛车,充耳不闻。
弥陀古国如此佛国圣地,现今四下皆老弱病残,苟死苟活于城间残垣断壁处,面容颓苦。
在上山寻庙的途中,我从泥泞长街望去,此地鲜少有壮丁男子、幼年孩童。
反而是瓦片茅屋下的年迈老者们,闻黄牛拉载板车的声音,持握枯枝做的拐杖,手扶桩梁,缓缓出现在道路两旁。
他们仰抬苍朽目光,回望着我与阿大,却见我们仅有俩人一牛车,独自在雨中道路赶路,目露惊惶疑惑之际,神情悲怆绝望。
甚至,有老者掩面大哭,“佛不度我等。”
此神情,和昨夜城关口初遇老媪时,完全相同。
我撑着柄黄油纸伞,坐到阿大身旁,疑惑不解。
“阿大,你可知这是怎么了?”
阿大一袭蓑衣箬笠,睃巡一轮后,他驱驾牛车,赶至近旁偏僻无人的小巷,绕路而行。
逼仄窄巷里,他目朝前方,脸色凝重,只突然问道:“你怎知天魔兵近日会攻到此处?”
我垂眼,想起酆都杂役营内寻找儿子尸首的郑姓老伯,也不知附近天魔兵将领是否收到那些信,于是抿唇暗忖。
“我的血,和魔兵相连,正如那日在朱府内,我能够通过血线,在莲池深处找到你。”
阿大疑惑,“什么血线?”
我坐在板车上,爬到前面,撩起衣衫袖口,将藏疤的手指手腕袒露在他面前,翻来覆去,大方给他看,并非炫耀卖弄。
“我这腕骨处的皮下血肉,可识辩且号召附近天魔兵。”
阿大问:“多远?”
我眯眼,想到五道崖口以摩罗三十三铁律召来搭救的天魔兵,虽未亲眼见到,但也有所耳闻,此人手执笏板出现,高高在上,挥手之际,衣袖掀抬,轻易处理了崖下怨戾缠身的无面戾鬼,也应是位实力强劲之武将,但我在借来的天魔兵中却未见过。
或许是当时地处酆都境内,临近西南,有驭鹤神童的天魔兵武将途径路过,顺手帮忙解决麻烦。
我只摇头道:“不知。”
后又补充一句,“近来我血躁动,夜间鼓噪如雷。这以献活人血索缚生灵之术,我只在朱府寻你时使用过,若非是你,便是天魔兵在附近。”
阿大盯望着我手掌,不知在思索什么。半晌,他只问:“我如何看见身上有你留下的血线?”
我当即划破食指,任指尖血噙出,令其闭眼,而后指腹分别抹在他眼皮、眼睑处,口中诵念晏儒洲生前留下的符箓邪术咒语,终剩一句,“……钟馗天师借我慧眼!”
眼下滚热之时,阿大皱眉,似乎不适应:“好了没有?”
我看着他,然后两指并拢,道一字:“开。”
阿大缓缓睁眼,他垂落目光,盯望膝上不知何时存在的长长血线,惊诧之余,挑着矛棍,面色沉重的梳理血线。
“你——”
我知他要说什么,只食指点在他丑陋眼尾,抚握其脸颊之余,留抿朱砂红的血痣,言辞恳切:“我虽非氓流,但也不屑做乱时亡奴。你野心勃勃,孤身一人,我志向空远,有辅君之策,前者我在集市上草标自卖,你不嫌我短寿克君,随手将我买下,今者我们比肩在侧,互通信任,亲密犹如营壕之战友。”
阿大一言不发。
我进一步苦肉计攻心,花言巧语煽情,在偷来的油纸伞下低垂头颅,毕恭毕敬,“任这事态诡谲变幻,我死前也只会是你忠心耿耿的家仆,主人。”
阿大默默俯瞰,视线垂落在我因撒谎而泛红的耳廓,他箬笠帽檐滴雨,用怀藏的矛棍怼起我下颚,视线平齐之际,粗糙棍首摩挲我唇畔,咧露讥诮,空嚼肉麻的俩字,“主人?”
他冷淡哼笑,“你和那老妇聊天,自称我们是兄弟俩,你是长相随娘的兄长,心心念念要教训我。此时无人境地,你察觉危险,开始用苦肉计献忠心,安抚我心中怀疑,又用那张巧舌如簧的嘴,红口白牙,让我信任你。卞和玉,你可是忘记刚才板车上我对你的提醒?”
我尴尬一笑,连道不敢。
阿大却道:“你有什么不敢?”
后又补了句,“先鼓唇咋舌,后唇舌息战,以达到目的,这不正是你所擅长的……一面。”
这丑陋妖魔窥心似镜,连佯装也不屑,行事功利,全凭傲慢自负。一句话令我语塞,也冷汗涔涔。
我眼珠一转,伸出嘴里三寸舌,让他看,“昔有张子师从鬼谷子,舌战群儒,献连横术破弱国合纵,兼配六国相印乃实至名归。今者,天下杀戮,旦夕存亡,我效法诸子,愿意以贫贱身躯游历列国,以三寸不烂之舌鼓战煽惑,行便宜之权,牟天下之利,只为全君之夙愿、力挽乱世之狂澜。”
阿大眼眸深黑,他伸手掐握住我脸颊,力道刚劲,强迫我身体前倾,靠近他。
他一字一句,沉声道:“卞和玉,你若乱跑,我敲断你的狗腿。”
“???”
我面露疑惑。
这是……马屁拍到驴蹄子上了?
阿大驱驾牛板车,在偏僻街巷中绕路驰行,昏沉天空骤雨收歇时,举目荒凉,各家门前梁柱上刻绘浮雕莲花,屋檐下悬挂莲花白灯。
此时,雾气弥漫,天笼地覆,形势几分古怪。
我认真细数途经家户门庭前的吊丧莲灯,愈数愈心中惊疑不定,神情凝重,于是伸手掐算解数理凶吉:“……五十四,石上栽花,大凶。”
阿大一袭蓑衣,安静垂目,凝望着我。不待我仰头观察,重新解释,他像是听闻到什么声响,立刻调转牛车方向,扬鞭狠狠挥抽,催促小黄牛在狭窄逼仄的巷道之中奔行。
他仅在拐弯时,匆匆一瞥,身后鬼魅般黑衣人飞檐走壁,如影随形,沉声提醒道:“来的是酆都帝主养在杀门的三千杀士。”
我抿唇:“我说这几日途中怎未遇见这群乌鸦,原来他们已经在此提前等候了。”
“你来驾车。”
阿大道。
他单手持握缰绳,递给我,而后自蓑衣下抽出矛棍,手掌一撑,翻身侧踢车板上刚刚站稳的黑衣人,见其摔跌后七窍流血而死,再朝天祭出矛棍,未若当初高悬明月的悬崖峭壁深林处棍影万千,横扫千军之势,此刻他踏墙而起,直接消失于白日浓雾的两堵巷墙之中。
我只顾扬鞭,催小黄牛快跑,抽空之际,握攥缰绳,用油纸伞挥砸重新跳落板车上的黑衣人,见对方持刀相向,直接施咒,重催掌心业火。
可不待掌心火苗显现,我捂着心尖疼痛处,低头呕血。此时小黄牛拉载板车,冲出萦绕的古城巷道口,闯进城中北面的一座荒殿。
荒殿匾额倾斜,上书三字:太子殿。
小黄牛撞向主佛时,我跛脚踢掀板车,车上草料扬撒半空之际,趁机踩在牛背上,落在主佛拈花一笑的掌心,手持油纸伞,俯瞰集聚殿内的黑衣人。
杀门门主出现时,他持握拂戾长剑,坐在高头大马上,脸戴鬼面具,墨白分明的眼瞳,气质森冷肃杀。
周围杀士纷纷低头避让,拱手称呼:“戌大人。”
我扶着主佛肩头,慢慢坐靠,谨慎不减,见杀门门主纵马缓行步入殿内后,一众杀士手持兵器,缓缓布阵,犹如瓮中捉鳖之势,于是心中默默重新催动符箓,虽远远恭敬喊道,却也格外礼数不周,居高临下:“卞和玉见过门主。”
杀门门主未像此前两次见面即追杀,他掀抬眼波,目光无情,举止却彬彬有礼,几分奉命礼贤下士的强制征召意味:“卞先生,我主请您回酆都赴宴。”
我低头思忖,想到当初诈死时,弋阳曾当着众多边将的面放阿大离关,于是抬手行礼,开口问道:“门主,我是以何身份随您回酆都呢?”
□□烈马仰啸,杀门门主执握缰绳来回走动,控制马匹,他朱雀缠金纹的黑色袍袂垂落马腹侧,手中无纹漆剑与铁制马鞍相互叩击,发出金属声响。
他扭头,吐俩字:“上宾。”
我颔首。
此刻方才明白楼生雪所说的三重计。
第一重计,乃识破我身份,也任由我在酆都营寨中潜伏摸底。
第二重中计,也是说给我听的。
关外天魔兵星驰夜赴,几次三番入境杀戮,肆意在城中散播谣言嘲弄,掳掠的关城皆变废墟狼藉,酆都帝主按捺不出,久不应战,只待伺机窥探城内诸多细作之动向,趁机一举网罗。
而我在三军首擂宴席上特献天魔三角旗,此举已领朱雀首领部下起疑,后与阿大更换姓名,一路四处躲藏并诈死逃关,更是做实细作身份。
弋阳如若按照那夜我信上所书,以抓捕细作为借口,带走酆都城中自己培养的部下,又代家族长期镇守边关,秉承君命有所不受,私自放我与阿大出关,更是通敌叛国之死罪。
如此种种,乃是我中酆都帝主之诡计,并非彼中我计。
第三重计中计,便是此刻当下。
我察觉指尖血线颤动。
阿大持矛棍闯殿门,浴血狼狈,与杀门门主、黑衣蒙面杀士混乱厮杀。
我掌心催业火,将冲向主佛的肉体凡胎的杀士挫骨扬灰后,匆忙急召附近魔兵,赶来助我。
阿大被杀门门主刺中罩门,在门主收剑改拳,寸寸皆锤击他心脉处,显露他丑陋妖魔身形时,他被门主用两柄普通长剑贯穿肩胛,钉死在主佛旁胁侍额头中央,长长黑色血迹顺着左胁侍的温厚眉宇滑落,他手中紧攥三尺矛棍。
我虽知阿大并非寻常妖魔,肉体凡胎、普通利剑不会轻易杀死他,但见其惨状,仍止不住面生怒愕,疼痛心尖热血如雷鼓噪。
我持握捡来的兵器,横挡面前强势攻掠的黑衣杀士,朝天荡剑之时,呕血催动太上咒术,自上而下,天降业火。
“天道本无常,今有庶子乱朝纲,弟子未授业,拜请三清助我!”
漏天业火自荒弃近百年的太子殿屋脊瓦片上砸落之时,杀门门主已旋身飞来,手提无纹长剑,锋锐漆黑的剑首,刺穿我施法双掌甚至刺破肩头,我跪在主佛拈花一笑的掌心,仰头看向天上,隐约闻见战马嘶鸣的声音,疯狂咧唇笑。
“计中计又如何?岂不闻,我卞和玉向来诡计多端,有死而复生之能力!”
破碎的屋脊外,空中频频降落成团的业火至弥陀国古城内各处,病残的老弱们来不及逃散,仰天哭号之际,便已化作地上灰烬,随风而去,天际边浩荡声势的天魔兵尚未出现,而此刻城外酆都帝主的朱白二军已兵临城下。
弋阳头颅已被楼生雪割下,由朱雀军送至太子殿,供杀门门主查看。
“禀首领,楼生雪大人已命我等将弋阳等边关叛贼,在城内联合绞杀。”
我闻言,只冷笑。
“我虽入死局,可你们也赢不了。”
杀门门主斜垂眼睑,淡漠视线,他抬脚将我从主佛身上踹落地面,而后黑色衣袂翻飞,脚踩我心尖敏感处,靴尖来回碾践,手中接过部下躬身低头递来的干净巾帕,仔细抆拭剑身血迹。
他将干净长剑收纳剑鞘时,森冷鬼面具下,眸底讥诮与轻蔑难掩,“自以为是的蝼蚁。”
我徒剩双眼,满口淋漓污血,心尖疼痛万分,生死不能。被套马索拴系在脖子上,牲畜般拖走时,只翻动眼白,奄奄一息道:“……你赢不了。”
杀门门主在纵马出门时,他闻见,伸手抽拔出身边死士的长剑,一剑刺在我心尖余下两寸,他见我陡然睁大眼眸,张唇讷讷,犹如被挟制命穴罩门的活死人般僵直四肢,于是抬手擦拭脸上面具飞溅的鲜血,沉声道:“带走。陛下要见他。”
“是,大人。”
一众杀士翻身上马,随朱雀军一齐,驰离荒芜古城。
太子殿轰然倒塌。
弥陀国境内,业火滚落,三日不灭。
酆都帝主闻此异象,下令驱驰车與銮驾,赶赴王宫旧址。
他在王宫见到囚车里的人,欣喜若狂,主动邀请九国皇帝一同上前观看。
九国皇帝身着黑红,金冠束发,两鬓微霜。他病弱神态,轻轻一笑,格外低调:“帝主请。”
酆都帝主明黄衮龙袍,头戴十二毓冕,俨然与九国皇帝比肩称帝之势。他眉眼风流,攥握九国皇帝手臂之时,天生异瞳的眼眸,狼顾虎视之阴狠,笑里藏刀。
“这死而复生之人,竟藏在我军营中。皇帝陛下,你快看看,他是不是你的弟弟?”
九国皇帝看着这位冠以杀戮闻名天下的阴鸷狠戾的年轻帝王,他伸手拦下抽刀上前的内府侍卫,独自走向囚禁罪犯的牢车,命人从外面掀开黑色布帘,见到里面套马索缠颈、心上插残剑、蜷缩成团的青年。
酆都帝主此时走上前,令人将青年脸孔露出,上前动手的是脸覆鬼面具的杀门门主,他拔剑,探进牢车间隙,用剑锋挑落青年遮脸的长发,不知有意无意,剑锋划过青年咽喉,留下轻微且细长的伤痕。
我躺在囚笼中,胸膛起伏,喘息干咳。
“啧,还活着。”
酆都帝主道。
他语气惊讶,惋惜。
九国皇帝神色平静,只道:“樊夫人自戕前,以太后身份昭告天下,此人举兵反叛,已非我九国皇室。”
闻言,酆都帝主拊掌大笑,“妙也,妙也。”
他眼底笑意嶙峋,睨了眼杀门门主,后者即刻会意,后退几步,令部下推走囚车。
兰亭殿内,宾客簇拥。众人如观赏笼中囚兽般,扬伸着脖子,看因支持嫡系正统、拥立嫡公子婴而得罪九国皇帝,如今落得声名狼藉的死囚。
席间也有人风闻天魔兵攻入内府时,九国皇帝的内侍官为其引辔扶缰,何等威风嚣张,咋舌稀奇之后,重新坐回各自位置,慢慢饮酒。
“也不过寻常人而已。”
“普通罢了,传言也不可尽信。”
“就是就是。”
“此人师从昆山天宫的老禅师,习得逆天改命之法,听闻他曾死过一回,如今是死而复生,前几日天降山火,烧死弥陀国城中所有百姓,毁城灭国,便是他所为。”
“残忍虐杀,有违天道。幸得我主在边关擒获,否则此人逃至关外,与天魔兵联手,灾祸蔓延至酆都,后果不堪设想啊!”
“……”
酆都帝主听见身后宾客纷纭,只挥展衣袖,示意安静。他执握九国皇帝的手臂,与他一起前行,重新步入酒宴上。
二人互指酒樽时,台下有名叫甘罗的九国官员开口,道出九国皇帝轻车简从访问酆都之本意,一是希望借道屯兵,二是共御外敌:“皇帝陛下听闻贵国北域境外天魔兵大军陈列,锋刃直指酆都王城,特意绕道而来,将礼物赠予帝主。”
他招手,命身后侍卫将匣子抬上来。
酆都帝主年轻人心性,见是两只大小不一的精美匣子,由是开心一笑,连忙令人下去打开。
“戌,快去看看!”
杀门门主持剑,严肃道:“是,陛下。”
他长腿迈下阶梯,走到甘罗面前,伸手打开其中一个,见是块干肉,墨白眼瞳浮掠杀意,而后起身回复道:“陛下,是胙肉。”
甘罗解释礼物用意:“今皇帝陛下以天子礼,赐胙帝主,本意是两国求和,休战百年。”
杀门门主直接殿前拔剑,欲杀之。
酆都帝主见状摆手,佯装明君贤主,毫不在乎道:“欸,戌,收剑收剑。怎能对我的宾客如此无礼!”
杀门门主闻言,撤走手中长剑,却未将其收入剑鞘。
他转身朝另只外形稍大的匣子走去。
酆都帝主侧过脸,和九国皇帝笑道:“治下不严,望皇帝陛下勿要介怀。”
九国皇帝朝他致酒,示意无事:“帝主请继续看。”
侍卫见杀门门主持剑走来,便主动拧动第二只匣子的铜锁,伸手打开方盖,显露匣内猩红绒布包裹的破旧悍刀。
甘罗解释道:“武,止戈也。此武器乃谋逆叛贼卞和玉之物,源自昆仑天宫,乃神赐古器,陛下擒贼之时,叛贼丢盔卸甲,将此物遗弃火中逃生。皇帝陛下赠此礼物,意为愿与帝主共退魔兵,共分天下。”
酆都帝主此时暴露几分孩子气,他眼眸晶亮,只注意那柄神赐悍刀,招手让杀门门主拿过来瞧瞧:“戌,快拿来!”
杀门门主收起佩剑,将匣中礼物托呈,献于自己的陛下。
九国皇帝此时低咳,眼眉虚弱,他抬手令府卫将外氅拿来,而后将衣物披在身上。
甘罗站在席上,他身旁九国武将跽坐扶剑的身姿,神情反而紧张。
杀门门主奉刀之时,阴鸷眼神,留意台下。
年轻的酆都帝主只顾匣内宝刀,惊喜目光注视。他展刀挥舞之时,唇角生笑,兴奋得像个孩子:“妙哉,妙哉。”
九国皇帝抬眼,嗓音沙哑,询问道:“帝主,可还满意?”
酆都帝主哈哈一笑,“满意满意。”
“那……”
不待九国皇帝开口,酆都帝主兀自道:“你何日借道,我便何日兵发关外。”
九国皇帝闻言,唇畔生笑,笑容倦懒,他道:“多谢帝主。”
酆都帝主再次摆手,语气犹如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般,随意且任性:“欸,九国皇帝陛下,以后你再得此等宝物时,记得多与我分享分享!这酆都王宫,无趣的很呐。”
九国皇帝几不可闻地笑叹,“陛下幽默。”
甘罗坐下。
他身旁九国武将神色莫名,双手移动,搁置膝前腿上。
为何皇帝陛下撤回刺杀命令?
甘罗在随军折返回中原之时,他才忍不住低声询问原因。
九国皇帝坐在车與上,他眼眉低垂,病弱倦容难掩,此值春夏交际,仍怀揣白玉汤壶。瘦长白皙的手指摩挲腰际出的珏佩,轻轻道:“那宴席之上,名唤戌的黑衣人,你可知他是谁?”
甘罗皱眉,想了很久,答了句:“不知。”
九国皇帝阖眸,喟叹。
良久,才吐出两字:“杀门。”
甘罗面容一骇,思考片刻后,神色惊疑不定,他更加压低声音道:“您觉得,那酆都小儿帝主可是在我们面前装疯卖傻,有意演戏?”
九国皇帝在车與中,再次一笑。
“演技彼此拙劣。”
甘罗心中明白,不再询问。他扬鞭,催促伪装的队伍加速前行,尽快赶回中原内府。
酒宴上装扮为内府侍卫的九国武将们不知发生了何事,只猜测后方可能有敌军伏兵,于是催马扬鞭,快速返程。
尾随九国皇帝车仗仪队的杀士,只在看见简陋低调的离开酆都王宫旧址城关时,他们勒马于崖边高地,俯瞰下方情景,随时准备猎杀如今徒剩九国皇帝虚名的庶子新王。
其间,有人询问首领,“大人,这庶子新王的手下如此冒犯陛下,此时我们为何不赶尽杀绝,彻底清扫陛下东进中原之祸患?”
杀门门主持剑坐于马上,同样俯瞰,幽浓眼眸,他回马复命之时,抽剑斩杀刚才嘴碎多余之杀士的头颅。
热血喷扬马腹地上,烈马惊骇之际,俯冲悬崖峭壁,直接与杀士尸首一同摔滚于关隘古道的荫蔽阴暗处。
杀门门主踏入兰亭殿内时,酆都帝主也刚刚完成一轮杀戮,他主动邀约的宾客,已有大半死于桌案席间。
他只不过,诈降以窥其变而已,竟引出如此多的蠢动心思之愚人。
可笑可笑。
酆都帝主细细用猩红绒布擦拭刀身,他此刻年轻眉眼,矜冷淡漠,韬光养晦之深沉城府如此刻见到杀门门主提染血的拂戾剑回来时,气定神闲,不露声色,丝毫不输九国皇帝之沉稳。
刚才,他在席间表现的痴傻顽劣,陪九国皇帝演戏罢了,竟然真有蠢人相信,劝他两国求和,勿要再生灵涂炭了。
酆都帝主持握悍刀,坐在高位之上,振臂一挥,砍下案台之上的天子赐礼胙肉与桌案一角,凛冽刀刃银光雪白,来回翻转之际,背柄泛出细纹伤痕,显然随前主人饱经风霜砥砺。
“蠢货。”
他低骂道。
杀门门主在台下跪拜,“陛下。”
酆都帝主抬眼,问道:“刚刚杀人了?”
杀门门主回答得简单利落,“是。”
酆都帝主此时才收起手中悍刀,他年轻眉目低垂,有意在人前隐藏的锋芒此刻毕露,认真盖好匣子,手指叩案,示意杀门门主上前时,神态乖戾霸道,只道:“自己去楼生雪那儿领罚。”
杀门门主盯望那双眼睛,“是。”
酆都帝主大马金刀坐在椅子上,看对方一动不动,于是有意勾唇,伸手摘下对方脸上鬼面具,覆盖自己脸上,佯装自己是鬼,右手成爪,抓攥杀门门主的咽喉,力道狠辣。
“吼,我是鬼神!”
杀门门主低垂眼睑,像是不太适应,抿起唇畔。他明明生得少年艳丽,却每天戴鬼面具,以阴骇恐怖的脸孔示人,强装人间鬼神,替年轻陛下行凶杀人。
酆都帝主歪头看脸上藏不住心事的少年,右手五爪成柔软的手指,抚摸过少年脸颊,风流多情的眼睛藏在鬼面具下,观察少年神情后,他沉声问道:“戌,你不喜欢我了吗?”
杀门门主掀抬眼皮,在感受他掌心温度之时,耳廓泛红,脸上却面无表情,像个专门为他培养的杀戮工具般,重复道:“我是陛下最锋利的剑,您指向何方,杀戮便停在此处。”
酆都帝主弯眼,“我的戌,果然乖。”
他逗猫儿似的,手指搔搔杀门门主下颚,只道,“去吧。”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