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巍巍宫阙下,雯金喜欢抬头环顾四周,壮观的红墙明瓦让她心神激荡,又让她感觉到自己无比地渺小。
婵姐儿的性情不似其母一般泼辣大胆,而是娴静内敛。此时她穿着一身妃色交领袄,织金的白绫马面裙,跟在雯金身后,规规矩矩地低头走路。
母女二人走到坤宁宫东院的侧门前,就听到里头传出妇人的笑语声。门口一个小黄门见是雯金母女来了,没有通报,直接将两人带进院中。
院中一张小圆桌上,置满茶点,皇后坐在上首,下首坐着乔庄妃,并两个嫔位。这些年来,皇上的后宫除潜邸的几个外,并未进多少新人。
母女两人行礼请安后,皇后让二人平身,又添两套碗碟在两位嫔位的下首。
乔庄妃看着婵姐儿,扬起笑脸,打趣道:“听说昨天中山侯府已经去你们家下定了。照我说,你们家也忒小气,两个好姑娘,都不嫁一个给咱们太子。”
年初,婵姐儿就说定嫁给皇后的侄子,中山侯府的世子韩泽诹,昨日刚下定。
婵姐儿闻言,立即闹了个大红脸,低下头羞涩地笑笑。
对于乔庄妃的话,两个嫔位也含笑附和,皇后则带着几分嗔意地抱怨道:“这话我何尝不曾说过,可惜她太小气,一个让我弟弟家得了,另一个留给她自个儿的哥哥家。”
雯金不曾说什么谦虚之词,她自认妍姐儿和婵姐儿的人品才貌都是数一数二的,只不过婵姐儿不是这里头的货,妍姐儿得失心太强,在宫中并非好事。
她解嘲道:“横竖我们家婵儿将来也是嫁到娘娘家去的,还是一家人。”
乔庄妃适时地奉承皇后:“这说来说去,都是皇后娘娘的福气。”
实则余海婵不入东宫,才顺乔庄妃的意。皇上以先朝的江阴侯府为鉴,自登基之后,外戚皆予以高官厚爵,而无实权。她所生的二公主自小就被许给雯金长子余海荣,若婵姐儿入宫,她女婿的前程可就难说。
现在的皇后早不似当年一般,会与雯金聊朝堂之事,而是深居后宫,只问家事,聊的也都是儿女小辈。她看看乔庄妃,目光转向雯金:“听说国公爷要让世子去东南军中历练历练?”
“是,他今年十三,他父亲说,要撒开手让他自己闯闯。”
乔庄妃拧起眉,颇不赞成地说:“你们家国公爷什么都好,就是教子时心太狠。我倒要问问他,他十三岁时有没有出去历练历练啊?”
雯金想起余泽徇十三岁时,仍是在家招猫逗狗,哪来什么“历练”,不禁盈盈笑开脸:“可说是呢,我若劝他,反说我慈母多败儿,我索性不插嘴。”
旁边的刘僖嫔也跟着笑说:“庄妃娘娘这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已经帮着女婿说起话。”
几人又坐一会儿,而后皇后端茶送了客。
祁王幽禁而死后,皇上下令将祁王府重新修整一番,改了规制,由一府僻成两府,分别赏赐给宋国公府和另一家在东南海战中出力的。后来余泽徇和余泽徽分家,皇上赏赐的这座府邸被分给余泽徽,席夫人亦跟随余泽徽夫妇居住。
雯金刚踏进院子里,就有一个小人冒冒失失地撞进雯金怀中:“娘!我也要随大哥去浙江!”
雯金把小女儿余海嫦圆滚滚的小脑袋从怀里挖出来:“怎么突然说起这话?”
“刚才爹跟大哥说了,不要躲在爹娘的羽毛下,真火里淬出来的才是利剑。”六岁的小姑娘脸涨得通红,一字一句地认真模仿父亲的语气。
雯金剜一眼不远处树下惬意看书的余泽徇,蹲下身安慰女儿:“可你如今人还没枪高呢,拉不开弓,迈不开步的,人家军中也不要你。快让红笺姑姑带你去洗把脸,脸上还留着点心渣儿呢,小花猫怎么能上战场?”
雯金挠了一下她嫩豆腐似的小脸蛋,嫦姐儿尴尬地摸了摸自己嘴角的点心渣子,跟随红笺离开。
雯金气势汹汹地走到余泽徇面前,一把拿开余泽徇面前的书,书后露出一张幸灾乐祸的笑脸。
雯金用书轻轻抽在他身上:“你还好意思笑,都是你惹的祸,我好好的女儿,今儿个要跟哥哥去东南,明儿个要随舅舅下扬州。”
院中晴光正好,院墙上攀着的花朵递来袅袅幽香,余泽徇懒洋洋地抬起头,眼观面前女子傲气凌人,丰姿艳丽,如木芙蓉一般,颜色多变。他轻轻一拉,妻子跌坐在他腿上,余泽徇拉起她的手,嬉笑道:“什么叫你好好的女儿,这也是我女儿啊,我看我女儿志向高远,不是坏事。”
“今天庄妃娘娘还在怪你,荣哥儿小小年纪就被送去浙江。”雯金在他身上掐了一把。
余泽徇微微凝眉,一本正经地说道:“若荣儿没有什么功劳,不做出些成绩,将来无论做什么,人家都会以为他是沾了妻子的光,荣儿岂不憋屈。”
雯金闻言,脸色为之一变,睨着余泽徇问:“那你如今也觉得憋屈?”
众人皆知雯金和皇后交好,连带余泽徇也颇受皇帝器重,如今已居通政使司四品左通政。
“夫人明鉴,我绝无此意,”余泽徇急急忙忙地表明心迹,“我能娶到夫人,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我若对夫人有过怨言,就让我…”
雯金截断他的话:“行了,我多大的人,用得着你赌咒发誓给我听?”
为余海婵的婚事忙了许久,雯金终于松泛下来,她依在余泽徇的胸膛,还是忍不住去想那一堆等着自己的事,和余泽徇念叨:“今天早上我姐姐使人从山西送来信,说英姐儿生了个小子。”
冯博书如今在山西任五品按察使佥事,前年英姐儿嫁给皇上潜邸时的师傅,现如今的内阁大臣邢昀之的庶子,目前正随丈夫在山东的一个大儒处求学。
雯金颇为怅然和感慨:“二十年前英姐儿刚出生那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还记得拿了银子给她做洗三的席面,如今她竟然都有孩子了。”
余泽徇哈哈大笑:“真难为你,这几两银子记到如今。”
雯金从他胸前抬起头,捏拳捶他:“男人一老就不知趣,我是说银子的事吗?”
余泽徇抓住她的拳头,按在心口,又作失意状:“这就嫌我老,等我真七老八十时,你定然是不要我的。”
雯金一昂头,真个傲慢地说:“你既知道,还不识趣些。”
余泽徇收起刚才的玩笑神色,认真道:“我懂你的意思,感觉这日子太快,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你一回头,感觉她小时候的日子还在昨天呢。”
残阳铺满半边天,天上一片片云缕也铺排得极为齐整,血色的残阳给每片云缕染上一层边。雯金仰头望着广阔的天际:“可不是,生婵姐儿的情形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她居然都要成家了。”
余泽徇又搂住她,一下一下地拍她的肩,宽她的心:“你和许夫人交好这么多年,婵儿又是和韩泽诹自小一起玩的,比旁人不知强多少。”
雯金兴致缺缺:“多少年前,我爹娘也是这么看待我姐夫的,认为他和我姐青梅竹马,是个可靠之人。”
这几十年,冯博书对雯兰足够尊重,夫妻感情不减,可也不耽误他纳小妾。
余泽徇一时语塞,轻轻搡了一下雯金:“哪有你这样的娘,不盼孩子点好。我看婵儿对韩泽诹也是真心实意的,两人在一处时,婵儿也开心。若将来真有什么不如意,和离就是,中山侯府也不敢不答应。现在能让她开心,就足够了。”
他这么一说,雯金豁然开朗,若二人筹谋大半辈子,女儿还不能随自己的心意过日子,那这些恩宠荣耀又有何意义。
雯金从他身上站起身,向房内走去,余泽徇紧随其后。
雯金嘱道:“明早宗渐进京,直奔咱们这儿吃中饭,你明日中午记得从衙门回来,陪他饮两杯。”
“好。”
·
第二天中午,厨房多添了两道菜,烫了一壶金华酒,招待赵宗渐。
雯金亲自给丈夫和弟弟斟上第一杯,问道:“怎么不把纯哥儿带过来?芸婉和缘儿还好?”
当年李芸婉和余泽徽没做成亲事,谁知赵宗渐和李芸婉在雯怡婚礼上偶然一见,彼此留心,倒促成一桩好事。如今两人已有一子一女。
宗渐一口饮尽杯中酒,无奈地摇摇头笑言:“父亲越发像个小孩子,不肯纯哥儿远行,让纯哥儿在家陪陪他。”
雯金和余泽徇也跟着笑起来。赵万荣和李氏年纪大了,念起家乡的好来,近些年长居扬州,一年只在京中暂居那么一两个月。
雯金肃起脸,给宗渐夹了一筷菜:“父亲可知道,大哥这回放了从五品昌平州知州。”
赵宗淮这些年仕途并不顺畅,当年科考成绩是胜于同年的卓必钊的,如今卓必钊已经正五品,赵宗淮才放从五品的外官。
宗渐的表情也严肃起来,放下筷子,点点头:“父亲已经知道了。父亲说,这些年我们家的生日蒸蒸日上,离不开皇上的恩宠,不能什么好事都让我们一家占尽。”
皇上登基之后,念赵家在海战时盐屯的功劳,封赵家为盐业总商,总领盐商。
雯金于此,倒很是赞同,她不错眼地看着宗渐,不放心地强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你如今是我们家的当家人,要牢记这个道理。”
“岳父说得不错,这些年都仰赖皇上的恩德,”一家子至亲骨肉,话说得也明白,余泽徇压低声音,“可这…也是靠不住的东西,你还是要谨慎小心,教好子弟,绝不可恃宠而骄。”
“姐姐姐夫放心,这些道理,我都明白,”赵宗渐沉下目光,盯着杯中酒,“我也常想,黄白之物自不可少,然而还是要诗书传家,方得长久。”
雯金欣慰地说道:“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可放心。”
宗渐见姐姐姐夫面上忧思不减,赶紧另寻话题:“既然荣哥儿要去浙江,索性过几天就随我一起南下,我一定把他平平安安地送到浙江。”
夫妻二人对望一眼,雯金道:“也好,交给谁,我都不如交给你放心。”
余泽徇和赵宗渐许久未见,两人都多饮了几杯,雯金将弟弟安置在院中的东厢房中歇息。
回到自己房中,余泽徇也已经脱衣躺下,准备歇午觉。雯金解了衣服躺上床,想和余泽徇说点什么,眼眶先红起来:“我知道应当把儿子放出去历练,才能成人,可他才十三,我确实舍不得…”
余泽徇摸摸妻子的脑后:“眼看着他长大的,陡然离开我们俩身边,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你想,这世上没有哪个孩子能陪在父母身边一辈子,他迟早要有自己的家庭,迟早要飞出去,看开些。”
雯金的眼泪还是不自觉地落下来,她深呼一口气,靠进余泽徇的胸膛,耍无赖似的将眼泪蹭在他的衣服上。
余泽徇拥紧妻子,任由她动作,温柔地安慰着:“没事,这不是还有我陪你,这一辈子,能一直陪着你的,只有我。”
雯金被罩在一团醇香的酒气之中,困意渐渐袭来,她再掌不住,慢慢地阖上眼皮,迷迷糊糊地答应余泽徇的话。
窗外的阳光正盛,几个丫鬟坐在廊下做针线,偶尔小声地说两句话。台阶下趴着一只余海嫦养的三花猫,懒洋洋地晒太阳。院中的石缸里是今早刚移植来的荷花,里面有大片的荷叶,花骨朵隐隐约约探出了脑袋。
今日一大早,余海荣还看着这一缸荷花和长姐玩笑,说等明年荷花再开的时候,姐姐就要到中山侯府去了。
一向娴静的余海婵从头上取下一支簪子,撵着余海荣满院跑,扬言要戳烂他的嘴。
雯金淡然地站在一旁给余泽徇整理官袍,笑意盈盈地目送他离开…
婵姐儿的性情不似其母一般泼辣大胆,而是娴静内敛。此时她穿着一身妃色交领袄,织金的白绫马面裙,跟在雯金身后,规规矩矩地低头走路。
母女二人走到坤宁宫东院的侧门前,就听到里头传出妇人的笑语声。门口一个小黄门见是雯金母女来了,没有通报,直接将两人带进院中。
院中一张小圆桌上,置满茶点,皇后坐在上首,下首坐着乔庄妃,并两个嫔位。这些年来,皇上的后宫除潜邸的几个外,并未进多少新人。
母女两人行礼请安后,皇后让二人平身,又添两套碗碟在两位嫔位的下首。
乔庄妃看着婵姐儿,扬起笑脸,打趣道:“听说昨天中山侯府已经去你们家下定了。照我说,你们家也忒小气,两个好姑娘,都不嫁一个给咱们太子。”
年初,婵姐儿就说定嫁给皇后的侄子,中山侯府的世子韩泽诹,昨日刚下定。
婵姐儿闻言,立即闹了个大红脸,低下头羞涩地笑笑。
对于乔庄妃的话,两个嫔位也含笑附和,皇后则带着几分嗔意地抱怨道:“这话我何尝不曾说过,可惜她太小气,一个让我弟弟家得了,另一个留给她自个儿的哥哥家。”
雯金不曾说什么谦虚之词,她自认妍姐儿和婵姐儿的人品才貌都是数一数二的,只不过婵姐儿不是这里头的货,妍姐儿得失心太强,在宫中并非好事。
她解嘲道:“横竖我们家婵儿将来也是嫁到娘娘家去的,还是一家人。”
乔庄妃适时地奉承皇后:“这说来说去,都是皇后娘娘的福气。”
实则余海婵不入东宫,才顺乔庄妃的意。皇上以先朝的江阴侯府为鉴,自登基之后,外戚皆予以高官厚爵,而无实权。她所生的二公主自小就被许给雯金长子余海荣,若婵姐儿入宫,她女婿的前程可就难说。
现在的皇后早不似当年一般,会与雯金聊朝堂之事,而是深居后宫,只问家事,聊的也都是儿女小辈。她看看乔庄妃,目光转向雯金:“听说国公爷要让世子去东南军中历练历练?”
“是,他今年十三,他父亲说,要撒开手让他自己闯闯。”
乔庄妃拧起眉,颇不赞成地说:“你们家国公爷什么都好,就是教子时心太狠。我倒要问问他,他十三岁时有没有出去历练历练啊?”
雯金想起余泽徇十三岁时,仍是在家招猫逗狗,哪来什么“历练”,不禁盈盈笑开脸:“可说是呢,我若劝他,反说我慈母多败儿,我索性不插嘴。”
旁边的刘僖嫔也跟着笑说:“庄妃娘娘这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已经帮着女婿说起话。”
几人又坐一会儿,而后皇后端茶送了客。
祁王幽禁而死后,皇上下令将祁王府重新修整一番,改了规制,由一府僻成两府,分别赏赐给宋国公府和另一家在东南海战中出力的。后来余泽徇和余泽徽分家,皇上赏赐的这座府邸被分给余泽徽,席夫人亦跟随余泽徽夫妇居住。
雯金刚踏进院子里,就有一个小人冒冒失失地撞进雯金怀中:“娘!我也要随大哥去浙江!”
雯金把小女儿余海嫦圆滚滚的小脑袋从怀里挖出来:“怎么突然说起这话?”
“刚才爹跟大哥说了,不要躲在爹娘的羽毛下,真火里淬出来的才是利剑。”六岁的小姑娘脸涨得通红,一字一句地认真模仿父亲的语气。
雯金剜一眼不远处树下惬意看书的余泽徇,蹲下身安慰女儿:“可你如今人还没枪高呢,拉不开弓,迈不开步的,人家军中也不要你。快让红笺姑姑带你去洗把脸,脸上还留着点心渣儿呢,小花猫怎么能上战场?”
雯金挠了一下她嫩豆腐似的小脸蛋,嫦姐儿尴尬地摸了摸自己嘴角的点心渣子,跟随红笺离开。
雯金气势汹汹地走到余泽徇面前,一把拿开余泽徇面前的书,书后露出一张幸灾乐祸的笑脸。
雯金用书轻轻抽在他身上:“你还好意思笑,都是你惹的祸,我好好的女儿,今儿个要跟哥哥去东南,明儿个要随舅舅下扬州。”
院中晴光正好,院墙上攀着的花朵递来袅袅幽香,余泽徇懒洋洋地抬起头,眼观面前女子傲气凌人,丰姿艳丽,如木芙蓉一般,颜色多变。他轻轻一拉,妻子跌坐在他腿上,余泽徇拉起她的手,嬉笑道:“什么叫你好好的女儿,这也是我女儿啊,我看我女儿志向高远,不是坏事。”
“今天庄妃娘娘还在怪你,荣哥儿小小年纪就被送去浙江。”雯金在他身上掐了一把。
余泽徇微微凝眉,一本正经地说道:“若荣儿没有什么功劳,不做出些成绩,将来无论做什么,人家都会以为他是沾了妻子的光,荣儿岂不憋屈。”
雯金闻言,脸色为之一变,睨着余泽徇问:“那你如今也觉得憋屈?”
众人皆知雯金和皇后交好,连带余泽徇也颇受皇帝器重,如今已居通政使司四品左通政。
“夫人明鉴,我绝无此意,”余泽徇急急忙忙地表明心迹,“我能娶到夫人,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我若对夫人有过怨言,就让我…”
雯金截断他的话:“行了,我多大的人,用得着你赌咒发誓给我听?”
为余海婵的婚事忙了许久,雯金终于松泛下来,她依在余泽徇的胸膛,还是忍不住去想那一堆等着自己的事,和余泽徇念叨:“今天早上我姐姐使人从山西送来信,说英姐儿生了个小子。”
冯博书如今在山西任五品按察使佥事,前年英姐儿嫁给皇上潜邸时的师傅,现如今的内阁大臣邢昀之的庶子,目前正随丈夫在山东的一个大儒处求学。
雯金颇为怅然和感慨:“二十年前英姐儿刚出生那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还记得拿了银子给她做洗三的席面,如今她竟然都有孩子了。”
余泽徇哈哈大笑:“真难为你,这几两银子记到如今。”
雯金从他胸前抬起头,捏拳捶他:“男人一老就不知趣,我是说银子的事吗?”
余泽徇抓住她的拳头,按在心口,又作失意状:“这就嫌我老,等我真七老八十时,你定然是不要我的。”
雯金一昂头,真个傲慢地说:“你既知道,还不识趣些。”
余泽徇收起刚才的玩笑神色,认真道:“我懂你的意思,感觉这日子太快,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你一回头,感觉她小时候的日子还在昨天呢。”
残阳铺满半边天,天上一片片云缕也铺排得极为齐整,血色的残阳给每片云缕染上一层边。雯金仰头望着广阔的天际:“可不是,生婵姐儿的情形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她居然都要成家了。”
余泽徇又搂住她,一下一下地拍她的肩,宽她的心:“你和许夫人交好这么多年,婵儿又是和韩泽诹自小一起玩的,比旁人不知强多少。”
雯金兴致缺缺:“多少年前,我爹娘也是这么看待我姐夫的,认为他和我姐青梅竹马,是个可靠之人。”
这几十年,冯博书对雯兰足够尊重,夫妻感情不减,可也不耽误他纳小妾。
余泽徇一时语塞,轻轻搡了一下雯金:“哪有你这样的娘,不盼孩子点好。我看婵儿对韩泽诹也是真心实意的,两人在一处时,婵儿也开心。若将来真有什么不如意,和离就是,中山侯府也不敢不答应。现在能让她开心,就足够了。”
他这么一说,雯金豁然开朗,若二人筹谋大半辈子,女儿还不能随自己的心意过日子,那这些恩宠荣耀又有何意义。
雯金从他身上站起身,向房内走去,余泽徇紧随其后。
雯金嘱道:“明早宗渐进京,直奔咱们这儿吃中饭,你明日中午记得从衙门回来,陪他饮两杯。”
“好。”
·
第二天中午,厨房多添了两道菜,烫了一壶金华酒,招待赵宗渐。
雯金亲自给丈夫和弟弟斟上第一杯,问道:“怎么不把纯哥儿带过来?芸婉和缘儿还好?”
当年李芸婉和余泽徽没做成亲事,谁知赵宗渐和李芸婉在雯怡婚礼上偶然一见,彼此留心,倒促成一桩好事。如今两人已有一子一女。
宗渐一口饮尽杯中酒,无奈地摇摇头笑言:“父亲越发像个小孩子,不肯纯哥儿远行,让纯哥儿在家陪陪他。”
雯金和余泽徇也跟着笑起来。赵万荣和李氏年纪大了,念起家乡的好来,近些年长居扬州,一年只在京中暂居那么一两个月。
雯金肃起脸,给宗渐夹了一筷菜:“父亲可知道,大哥这回放了从五品昌平州知州。”
赵宗淮这些年仕途并不顺畅,当年科考成绩是胜于同年的卓必钊的,如今卓必钊已经正五品,赵宗淮才放从五品的外官。
宗渐的表情也严肃起来,放下筷子,点点头:“父亲已经知道了。父亲说,这些年我们家的生日蒸蒸日上,离不开皇上的恩宠,不能什么好事都让我们一家占尽。”
皇上登基之后,念赵家在海战时盐屯的功劳,封赵家为盐业总商,总领盐商。
雯金于此,倒很是赞同,她不错眼地看着宗渐,不放心地强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你如今是我们家的当家人,要牢记这个道理。”
“岳父说得不错,这些年都仰赖皇上的恩德,”一家子至亲骨肉,话说得也明白,余泽徇压低声音,“可这…也是靠不住的东西,你还是要谨慎小心,教好子弟,绝不可恃宠而骄。”
“姐姐姐夫放心,这些道理,我都明白,”赵宗渐沉下目光,盯着杯中酒,“我也常想,黄白之物自不可少,然而还是要诗书传家,方得长久。”
雯金欣慰地说道:“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可放心。”
宗渐见姐姐姐夫面上忧思不减,赶紧另寻话题:“既然荣哥儿要去浙江,索性过几天就随我一起南下,我一定把他平平安安地送到浙江。”
夫妻二人对望一眼,雯金道:“也好,交给谁,我都不如交给你放心。”
余泽徇和赵宗渐许久未见,两人都多饮了几杯,雯金将弟弟安置在院中的东厢房中歇息。
回到自己房中,余泽徇也已经脱衣躺下,准备歇午觉。雯金解了衣服躺上床,想和余泽徇说点什么,眼眶先红起来:“我知道应当把儿子放出去历练,才能成人,可他才十三,我确实舍不得…”
余泽徇摸摸妻子的脑后:“眼看着他长大的,陡然离开我们俩身边,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你想,这世上没有哪个孩子能陪在父母身边一辈子,他迟早要有自己的家庭,迟早要飞出去,看开些。”
雯金的眼泪还是不自觉地落下来,她深呼一口气,靠进余泽徇的胸膛,耍无赖似的将眼泪蹭在他的衣服上。
余泽徇拥紧妻子,任由她动作,温柔地安慰着:“没事,这不是还有我陪你,这一辈子,能一直陪着你的,只有我。”
雯金被罩在一团醇香的酒气之中,困意渐渐袭来,她再掌不住,慢慢地阖上眼皮,迷迷糊糊地答应余泽徇的话。
窗外的阳光正盛,几个丫鬟坐在廊下做针线,偶尔小声地说两句话。台阶下趴着一只余海嫦养的三花猫,懒洋洋地晒太阳。院中的石缸里是今早刚移植来的荷花,里面有大片的荷叶,花骨朵隐隐约约探出了脑袋。
今日一大早,余海荣还看着这一缸荷花和长姐玩笑,说等明年荷花再开的时候,姐姐就要到中山侯府去了。
一向娴静的余海婵从头上取下一支簪子,撵着余海荣满院跑,扬言要戳烂他的嘴。
雯金淡然地站在一旁给余泽徇整理官袍,笑意盈盈地目送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