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的当天,六月八号,那个余热未散的傍晚,十四班办了一场谢师宴。
趁热打铁,趁着老师们都还方便联系,同学们也没有分散,就今天吧。
从考场出来,一些讲究点的同学会回家换身精致漂亮的衣服,更多的人拿着文具袋就到了聚餐地点,主打一个随心自在。
聚餐地点选在一家火锅店,并不是说大家对大夏天吃火锅有什么执念,而是因为这家火锅店是班上同学的妈妈开的,提前说好了,这一顿饭可以打七五折。
夏天,日照时间长,天黑得很晚。
七八点的时候,天边总算有了点夜色,这顿最后的聚餐也正式开始。
黎老师坐在老师那一桌的中心位置,除了她之外,还有很多科任老师也来了,这些老师都是同时教三四个班,到了吃谢师宴的时候,也是分身乏术。
有好几个老师原本不打算到场,却被十四班的同学软磨硬泡,硬生生给拉到了火锅店。
老师们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对“你不来我们哪有心情吃饭”这种话很是受用。
不过,数学老师始终没有出现,她一直都不喜欢十四班,和他们的成绩好坏无关。
林梢先回了一趟家里的铺面,她得到了一个新的手机,是妈妈承诺高考完就给她买的智能手机,是智能机不假,不过,拿到手才发现那是个二手机。
林梢和丁佳悦坐一桌,在闹哄哄的大堂里,丁佳悦分给她一只耳机听歌。
各桌的菜品上齐了,倒在红彤彤的锅底里,热油翻滚,香气四溢,就像此时的大堂,热闹混乱,声浪掀翻了屋顶。
高考结束了,高中生活也结束了,这大概是个长大成人的标志,同学们都格外兴奋躁动,绕着不同的桌子乱跑乱窜。
没过多久,林梢这桌的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只有她坐在原地,认真地吃东西。
余光里有个人走了过来,拉了一把椅子坐下,当啷一声,把一个汽水瓶放在桌上。
是周朔。
明明一直是同一个班的同学,却好像很久没见了,此时离得这么近,有种陌生和局促横亘在两人中间。
周朔那样一个人,竟然都有点紧张,他把汽水瓶递过来,和林梢碰了下杯,他说:“我们就……就……”
林梢忽然觉得有点酸楚,毕竟这个时间点太特殊,今天过后,以后很难再有见面的时候。
她垂下视线,很快地笑了笑,“我们就和好吧。”
周朔也笑了,他像是松了一口气,仰着头咕咚咕咚喝完了汽水。
他站起来,临走前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又举起一只手掌,林梢笑了笑,把手搭上去,轻轻一碰,又分开了。
吃完这顿饭,已经快到晚上十点半,但夏天的夜晚,时间流速总是很慢,天黑了,街上还是很热闹的,众人在火锅店门口合影,又商量着还要去哪里吃吃喝喝。
其实第二天还有英语口语考试,但大家都不在意。
林梢离人群稍微远了一点,她融不进这样的热闹,但喜欢旁观这样的热闹,高三终于结束了,她心里有点解脱,有点释怀,还有一点遗憾。
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相较而言,反而是下午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走出学校的那一段路,才有真正的畅快和轻松。
仿佛从此刻开始,人生又要有一个新的分界,但是这种感觉又很模糊,让人怀疑,这是真的吗?
十字路口的红灯变绿,她顿了两秒,然后毫不迟疑地走到对面,离开了这里。
*
高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同学们的安排各不相同,有些人去旅游,有些人去驾校学车,有些人去打工,离开学校之后,大家的选择就显露出一种鲜明的差别。
林梢的暑假生活很早就被安排好了,她要去网吧当网管。
说起网吧,又要说起郑鸿的各种创业,郑鸿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鲁莽与勇气并存,经常是头脑一热,就投入一个新的行业——哪怕她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郑鸿借了一些钱,又和老同学合作,接手了一个旧网吧,这个网吧开在大学城附近,地段不错,生意自然不会太坏,但和她的预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节省人力开支,郑鸿只雇佣了一个人上白班,网吧24小时都要有人守着,郑鸿平时要忙生意,那么剩下的夜班就是林梢和林俊峰轮流负责。
林梢开始了她的夜班生活。
上夜班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好吧,新奇只在前两天,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疲乏和昼夜颠倒带来的错乱感。
但夜班总要有人来值守,不是林梢就是林俊峰,林梢的体格算不上强健,但再怎么样也要比四十多岁的林俊峰能熬一点,她宁愿自己多上几天夜班,换爸爸好好休息几天。
夜班从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早上下班之后再回家补觉,为了不让自己在晚上上班时打盹,她从图书馆里借了很多推理小说、恐怖小说,凌晨三四点,最困的时候,在网吧柜台支一盏台灯,努力睁着眼睛看。
晚上还留在网吧上网的,大多是一些社会青年,男性,夏天天气很热,许多男青年光着膀子坐在座位上,汗津津的,扯着嗓子喊,“网管!泡面!再来包烟。”
烟雾缭绕,光线昏暗,环境实在糟糕,但这也不算什么,林梢今年十七岁,谁都能看出那是一张稚嫩的脸,于是就有很多人来逗她,占些口头上的便宜。
林梢心知肚明,却没有给出任何反应,她泡好泡面,端去座位上,提醒对方,“别把键盘弄脏了,要赔的。”
清晨下班的时候,林梢经过大学城的小吃街,这一片区域在晚上特别热闹,人来人往,散发着食物的香气。
但在白天却是空无一人,地上污水横流,垃圾桶翻倒,臭气熏天,下水管道黑影晃动,偶尔有老鼠探头。
不同时间,不同视角,总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林梢在清晨的雾霭里走回家,倒在沙发上就睡了过去。
本以为暑假就会这样日夜颠倒地过去,但又有了新的变化。
高考成绩出来了,林梢其实早有预料,但是,看到分数的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胃部绞痛,心里沉闷,仿佛喘不过气来。
稍晚些时候,全班所有人的分数都出来了,班群里列了表格统计成绩,从高到低排名,林梢排在了班级第十九名。
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之下,很多人都是遇考则强,林梢却刚好相反,平时考的挺好,大考的成绩却在低谷。
这件事讲出来有种悲惨的喜剧色彩,世事果然难料,谁能想到平时的第一名会考成这个样子。
窗外是寂静的夜晚,回过头来,网吧依旧是乌烟瘴气,又吵闹,又憋闷。
林梢在网吧入口的沙发上坐着,一动不动,整整一夜,脑子里茫然没有头绪,又很多情绪翻涌。
凌晨三点的时候,又有四五个赤膊带纹身的男青年从楼道口走了上来,他们围过来,眼睛乱转,打量她一阵,说要买酒。
林梢摇头:“这里不卖酒。”她又扭过头,指向摄像头的方向,说:“店里有监控。”
赤膊社会青年走了,林梢依旧坐在那个破沙发上面,许多情绪在脑子里冲撞,但远远看过去,还是一张沉静的面孔。
第二天,所有高三生都要回学校一趟,确认高考分数是否无误,顺便领走自己的毕业证。
林梢走进教室,教室里一片沉默,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好像不敢和她说话,仿佛比她还要拘谨,生怕触动她的伤心事。
她其实并不伤心,考试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谁也料不到结果。
但是,当黎老师叫到林梢的名字,轮到她去领成绩条和毕业证的时候,黎老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黎老师什么也没说,眼里却有千言万语,惋惜、遗憾,更多的是不忿,为什么,你为什么考成这个样子?难道你的人生就是这样了?
其实林梢的分数也没有太糟糕,总分要高出理科一本线六十多分,如果填志愿的时候多选择一下,或许也能够到一个211。但这比她平时的成绩要差太多。
林梢几乎不敢黎老师对视,她觉得很愧疚,其实,这只是她一个人的事,她的考试,她的人生,她没必要向任何人交代什么。
但是,每次看到黎老师,她总想起小学时候的刘老师,她不愿意让刘老师失望。对黎老师也一样。
回到家中,父母的反应很平淡,他们不懂什么985、211,只知道名校才算好大学,你考不上,自然就是考砸了。
家里气氛沉闷,林梢傍晚时从家里离开,走过一段闹哄哄的路,去网吧上夜班。
又一个沉默的夜晚,林梢想了很久,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去复读。”她对郑鸿说。
郑鸿这几天的脸色都很难看,此时也一样,她撇了撇嘴角,“复读就能考好了?”
林梢没再说什么,又回了自己房间。
不过,尽管说话不好听,郑鸿也没有反对,她同意了林梢去复读的想法,只是始终觉得心里不好受,忍不住抱怨几句。
“人家亲戚家的孩子都要去读大学了,你倒好,还要读一年高中,浪费时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是考好点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亏你爷爷还给你留了大学学费。”
林梢听到后半句,愣在原地,她走近了追问,“什么学费?”
郑鸿说,啊,就是你爷爷单独留给你的学费啊,他那时候回光返照,难得脑子清醒了一会儿,单独给你留了一万块钱,说给你上大学用。
林梢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她迟迟回不过神,她有点怨恨妈妈,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郑鸿觉得很莫名,“告诉你有什么用?”
风声在耳边划过,林梢脑子里嗡嗡作响,很难再听见别的声音。
她又想起爷爷的葬礼,大爸一家为了抢走爷爷工资卡里的最后五千块,在葬礼现场大打出手,那场面多么狼狈,多么滑稽。
但在那之前,爷爷单独给林梢留了一万块钱。
钱并不能和爱划等号,但有的时候,钱确实是一种爱的证明。
林梢眼前模糊,胸口钝痛,她心想,原来爷爷还是爱我的,他已经不记得我,但他还是爱我的。
她忽然又反应过来,原来,她一直耿耿于怀的,并不是爷爷的死,她最怕的不是死亡,不是阴阳两隔,她最怕的其实是爷爷不爱她。
原来爷爷是爱我的。至少爷爷是真正的爱我。
林梢回到房间,静坐很久,擦掉那些沉默的眼泪。
*
第二天,郑鸿和林梢一起去看了复读的学校。
这个学校是林梢去找的,不在本市,在同省的另一个市,路程很远,要坐火车或者长途大巴。
其实一中也有复读班的存在,但林梢不想回去原来的高中复读,那些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老师,她很难去面对。
这所学校则不同,这座城市的复读生很多,每个学校都像是一个复读工厂,高考工厂,专业团队,训练有素,学生走进去,立刻汇入群体,一切都是这么程式化。
学校环境不算好,背后临山,道路也弯弯绕绕,起起伏伏,从客运站去学校的路也很绕很远。
林梢看着地图,带着妈妈又搭上一辆新的大巴,大巴车很空,她站在前排的过道,视野很广阔,能清晰看见前面的道路转折,还有道路两边的山丘。
站在大巴车内的这个位置,让她忽然想起小学时的那场舞蹈比赛,她也是在同样的一个位置。
夏日午后,一片片强光闪过,陌生的街道给人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道路不平,车里颠簸晃动,林梢稳稳地站在扶手旁,她本来是害怕晕车才不坐下,此时才发现,她再不晕车了。
这好像是成长的具象化呈现,由内而外,她拥有了一副更强大的躯体。
从这一天起,她再也没有晕车过。
仿佛世界一瞬间清晰,她的眼前也拂开一层薄雾,有了一种世事洞明的觉察。
有一种说法,是把每个人的状态分为“无明”和“觉知”,林梢从前不懂,此时此刻,就像是一种顿悟的时刻,她终于有了一点真正的成长的觉悟。
大巴车还在颠簸,脚下晃动,林梢的心里却一片平静。
很多困惑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勇气和坚决,世界变得太快,难题太多,但那又怎么样。
她在此时下定决心,我要成为一个在风雨颠簸之中,永不动摇的人。
趁热打铁,趁着老师们都还方便联系,同学们也没有分散,就今天吧。
从考场出来,一些讲究点的同学会回家换身精致漂亮的衣服,更多的人拿着文具袋就到了聚餐地点,主打一个随心自在。
聚餐地点选在一家火锅店,并不是说大家对大夏天吃火锅有什么执念,而是因为这家火锅店是班上同学的妈妈开的,提前说好了,这一顿饭可以打七五折。
夏天,日照时间长,天黑得很晚。
七八点的时候,天边总算有了点夜色,这顿最后的聚餐也正式开始。
黎老师坐在老师那一桌的中心位置,除了她之外,还有很多科任老师也来了,这些老师都是同时教三四个班,到了吃谢师宴的时候,也是分身乏术。
有好几个老师原本不打算到场,却被十四班的同学软磨硬泡,硬生生给拉到了火锅店。
老师们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对“你不来我们哪有心情吃饭”这种话很是受用。
不过,数学老师始终没有出现,她一直都不喜欢十四班,和他们的成绩好坏无关。
林梢先回了一趟家里的铺面,她得到了一个新的手机,是妈妈承诺高考完就给她买的智能手机,是智能机不假,不过,拿到手才发现那是个二手机。
林梢和丁佳悦坐一桌,在闹哄哄的大堂里,丁佳悦分给她一只耳机听歌。
各桌的菜品上齐了,倒在红彤彤的锅底里,热油翻滚,香气四溢,就像此时的大堂,热闹混乱,声浪掀翻了屋顶。
高考结束了,高中生活也结束了,这大概是个长大成人的标志,同学们都格外兴奋躁动,绕着不同的桌子乱跑乱窜。
没过多久,林梢这桌的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只有她坐在原地,认真地吃东西。
余光里有个人走了过来,拉了一把椅子坐下,当啷一声,把一个汽水瓶放在桌上。
是周朔。
明明一直是同一个班的同学,却好像很久没见了,此时离得这么近,有种陌生和局促横亘在两人中间。
周朔那样一个人,竟然都有点紧张,他把汽水瓶递过来,和林梢碰了下杯,他说:“我们就……就……”
林梢忽然觉得有点酸楚,毕竟这个时间点太特殊,今天过后,以后很难再有见面的时候。
她垂下视线,很快地笑了笑,“我们就和好吧。”
周朔也笑了,他像是松了一口气,仰着头咕咚咕咚喝完了汽水。
他站起来,临走前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又举起一只手掌,林梢笑了笑,把手搭上去,轻轻一碰,又分开了。
吃完这顿饭,已经快到晚上十点半,但夏天的夜晚,时间流速总是很慢,天黑了,街上还是很热闹的,众人在火锅店门口合影,又商量着还要去哪里吃吃喝喝。
其实第二天还有英语口语考试,但大家都不在意。
林梢离人群稍微远了一点,她融不进这样的热闹,但喜欢旁观这样的热闹,高三终于结束了,她心里有点解脱,有点释怀,还有一点遗憾。
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相较而言,反而是下午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走出学校的那一段路,才有真正的畅快和轻松。
仿佛从此刻开始,人生又要有一个新的分界,但是这种感觉又很模糊,让人怀疑,这是真的吗?
十字路口的红灯变绿,她顿了两秒,然后毫不迟疑地走到对面,离开了这里。
*
高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同学们的安排各不相同,有些人去旅游,有些人去驾校学车,有些人去打工,离开学校之后,大家的选择就显露出一种鲜明的差别。
林梢的暑假生活很早就被安排好了,她要去网吧当网管。
说起网吧,又要说起郑鸿的各种创业,郑鸿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鲁莽与勇气并存,经常是头脑一热,就投入一个新的行业——哪怕她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郑鸿借了一些钱,又和老同学合作,接手了一个旧网吧,这个网吧开在大学城附近,地段不错,生意自然不会太坏,但和她的预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节省人力开支,郑鸿只雇佣了一个人上白班,网吧24小时都要有人守着,郑鸿平时要忙生意,那么剩下的夜班就是林梢和林俊峰轮流负责。
林梢开始了她的夜班生活。
上夜班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好吧,新奇只在前两天,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疲乏和昼夜颠倒带来的错乱感。
但夜班总要有人来值守,不是林梢就是林俊峰,林梢的体格算不上强健,但再怎么样也要比四十多岁的林俊峰能熬一点,她宁愿自己多上几天夜班,换爸爸好好休息几天。
夜班从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早上下班之后再回家补觉,为了不让自己在晚上上班时打盹,她从图书馆里借了很多推理小说、恐怖小说,凌晨三四点,最困的时候,在网吧柜台支一盏台灯,努力睁着眼睛看。
晚上还留在网吧上网的,大多是一些社会青年,男性,夏天天气很热,许多男青年光着膀子坐在座位上,汗津津的,扯着嗓子喊,“网管!泡面!再来包烟。”
烟雾缭绕,光线昏暗,环境实在糟糕,但这也不算什么,林梢今年十七岁,谁都能看出那是一张稚嫩的脸,于是就有很多人来逗她,占些口头上的便宜。
林梢心知肚明,却没有给出任何反应,她泡好泡面,端去座位上,提醒对方,“别把键盘弄脏了,要赔的。”
清晨下班的时候,林梢经过大学城的小吃街,这一片区域在晚上特别热闹,人来人往,散发着食物的香气。
但在白天却是空无一人,地上污水横流,垃圾桶翻倒,臭气熏天,下水管道黑影晃动,偶尔有老鼠探头。
不同时间,不同视角,总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林梢在清晨的雾霭里走回家,倒在沙发上就睡了过去。
本以为暑假就会这样日夜颠倒地过去,但又有了新的变化。
高考成绩出来了,林梢其实早有预料,但是,看到分数的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胃部绞痛,心里沉闷,仿佛喘不过气来。
稍晚些时候,全班所有人的分数都出来了,班群里列了表格统计成绩,从高到低排名,林梢排在了班级第十九名。
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之下,很多人都是遇考则强,林梢却刚好相反,平时考的挺好,大考的成绩却在低谷。
这件事讲出来有种悲惨的喜剧色彩,世事果然难料,谁能想到平时的第一名会考成这个样子。
窗外是寂静的夜晚,回过头来,网吧依旧是乌烟瘴气,又吵闹,又憋闷。
林梢在网吧入口的沙发上坐着,一动不动,整整一夜,脑子里茫然没有头绪,又很多情绪翻涌。
凌晨三点的时候,又有四五个赤膊带纹身的男青年从楼道口走了上来,他们围过来,眼睛乱转,打量她一阵,说要买酒。
林梢摇头:“这里不卖酒。”她又扭过头,指向摄像头的方向,说:“店里有监控。”
赤膊社会青年走了,林梢依旧坐在那个破沙发上面,许多情绪在脑子里冲撞,但远远看过去,还是一张沉静的面孔。
第二天,所有高三生都要回学校一趟,确认高考分数是否无误,顺便领走自己的毕业证。
林梢走进教室,教室里一片沉默,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好像不敢和她说话,仿佛比她还要拘谨,生怕触动她的伤心事。
她其实并不伤心,考试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谁也料不到结果。
但是,当黎老师叫到林梢的名字,轮到她去领成绩条和毕业证的时候,黎老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黎老师什么也没说,眼里却有千言万语,惋惜、遗憾,更多的是不忿,为什么,你为什么考成这个样子?难道你的人生就是这样了?
其实林梢的分数也没有太糟糕,总分要高出理科一本线六十多分,如果填志愿的时候多选择一下,或许也能够到一个211。但这比她平时的成绩要差太多。
林梢几乎不敢黎老师对视,她觉得很愧疚,其实,这只是她一个人的事,她的考试,她的人生,她没必要向任何人交代什么。
但是,每次看到黎老师,她总想起小学时候的刘老师,她不愿意让刘老师失望。对黎老师也一样。
回到家中,父母的反应很平淡,他们不懂什么985、211,只知道名校才算好大学,你考不上,自然就是考砸了。
家里气氛沉闷,林梢傍晚时从家里离开,走过一段闹哄哄的路,去网吧上夜班。
又一个沉默的夜晚,林梢想了很久,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去复读。”她对郑鸿说。
郑鸿这几天的脸色都很难看,此时也一样,她撇了撇嘴角,“复读就能考好了?”
林梢没再说什么,又回了自己房间。
不过,尽管说话不好听,郑鸿也没有反对,她同意了林梢去复读的想法,只是始终觉得心里不好受,忍不住抱怨几句。
“人家亲戚家的孩子都要去读大学了,你倒好,还要读一年高中,浪费时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是考好点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亏你爷爷还给你留了大学学费。”
林梢听到后半句,愣在原地,她走近了追问,“什么学费?”
郑鸿说,啊,就是你爷爷单独留给你的学费啊,他那时候回光返照,难得脑子清醒了一会儿,单独给你留了一万块钱,说给你上大学用。
林梢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她迟迟回不过神,她有点怨恨妈妈,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郑鸿觉得很莫名,“告诉你有什么用?”
风声在耳边划过,林梢脑子里嗡嗡作响,很难再听见别的声音。
她又想起爷爷的葬礼,大爸一家为了抢走爷爷工资卡里的最后五千块,在葬礼现场大打出手,那场面多么狼狈,多么滑稽。
但在那之前,爷爷单独给林梢留了一万块钱。
钱并不能和爱划等号,但有的时候,钱确实是一种爱的证明。
林梢眼前模糊,胸口钝痛,她心想,原来爷爷还是爱我的,他已经不记得我,但他还是爱我的。
她忽然又反应过来,原来,她一直耿耿于怀的,并不是爷爷的死,她最怕的不是死亡,不是阴阳两隔,她最怕的其实是爷爷不爱她。
原来爷爷是爱我的。至少爷爷是真正的爱我。
林梢回到房间,静坐很久,擦掉那些沉默的眼泪。
*
第二天,郑鸿和林梢一起去看了复读的学校。
这个学校是林梢去找的,不在本市,在同省的另一个市,路程很远,要坐火车或者长途大巴。
其实一中也有复读班的存在,但林梢不想回去原来的高中复读,那些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老师,她很难去面对。
这所学校则不同,这座城市的复读生很多,每个学校都像是一个复读工厂,高考工厂,专业团队,训练有素,学生走进去,立刻汇入群体,一切都是这么程式化。
学校环境不算好,背后临山,道路也弯弯绕绕,起起伏伏,从客运站去学校的路也很绕很远。
林梢看着地图,带着妈妈又搭上一辆新的大巴,大巴车很空,她站在前排的过道,视野很广阔,能清晰看见前面的道路转折,还有道路两边的山丘。
站在大巴车内的这个位置,让她忽然想起小学时的那场舞蹈比赛,她也是在同样的一个位置。
夏日午后,一片片强光闪过,陌生的街道给人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道路不平,车里颠簸晃动,林梢稳稳地站在扶手旁,她本来是害怕晕车才不坐下,此时才发现,她再不晕车了。
这好像是成长的具象化呈现,由内而外,她拥有了一副更强大的躯体。
从这一天起,她再也没有晕车过。
仿佛世界一瞬间清晰,她的眼前也拂开一层薄雾,有了一种世事洞明的觉察。
有一种说法,是把每个人的状态分为“无明”和“觉知”,林梢从前不懂,此时此刻,就像是一种顿悟的时刻,她终于有了一点真正的成长的觉悟。
大巴车还在颠簸,脚下晃动,林梢的心里却一片平静。
很多困惑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勇气和坚决,世界变得太快,难题太多,但那又怎么样。
她在此时下定决心,我要成为一个在风雨颠簸之中,永不动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