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宫宴,庆阳门层层把守。
门前守卫打量着任知宜,“此时出宫门,所为何事?”
任知宜从容笑道:“今日女眷当中有两位年过七旬的老夫人,本官有几句话,必得嘱咐宫人。”
守卫微微犹豫。
任知宜又道:“这是本官的腰牌,我只在宫门前停留片刻。”
“好吧!”守卫收下腰牌,“不要耽搁太久。”
“自然。”
跨出宫门,任知宜敛了笑容,快步疾行。
外宫墙下四处无人,她小声喊道:“唐橘!”
唐橘从树上一跃而下,“你总算来了!”
二人寻了个僻静的角落。
“我那个案子有了进展,那冯家大郎死于非命,不是他弟弟所为,是因为冯家大娘子暗地里养了姘头,忌惮冯二郎,所以故意诬陷于他。”
任知宜安静地听着,知她还有后话。
“继续追问下去,她说了一件事。”唐橘望望四周,低声道:“她说,前几日,冯大郎夜里醉酒,撞上一辆马车,马车中人是他昔日同窗,如今已是位高权重。
大郎见那同窗对他视而不见,当时心生不忿,便追了上去,亲眼见到那同窗将马车转交给南衙卫中郎将严风。”
任知宜闻言一惊,“他撞上马车的那一日,难道是三月初十?”
“不错!三月初十的戌时。”
仵作与卓老都说高期死于戌时至子时,若高期是先溺晕于城内,再被人带上马车出城,抛于曲江,便可以解释为何他体内两种水草质地不同。
南衙卫之前掌五城巡防,严风来往于城内外畅通无阻,自然无须登记在册。
任知宜面色大变,迟疑道:“冯家大娘子没遇到危险?”
唐橘道:“她大概是运气不错,前几日为了和姘头幽会,借口回了娘家,这两日才刚回来。”
任知宜薄唇轻颤,眸色幽暗,好似风雨欲来。
她原本以为凶手是贡士院的许、董二人,如今看来,幕后之人绝不是这么简单。此人心思缜密,一直未有动作,直到高期之死结案,才用隐晦的方式分别诛杀冯大郎和年敬之、施施他们。
天色渐暗,外面的甬道传来阵阵踏步声,此时正是宫中禁军更值的时辰。按照她与庞大海原本的约定,此时年敬之已被他悄悄带入宫中。
不管她此前如何筹谋,得知此案与严风有关,她开始心乱如麻。今日之局,恐怕会满盘皆输。
“知宜,你怎么了?”唐橘关切道:“手这么冰!”
南衙北衙相争多年,互有眼线安插在彼此营中。严风生性多疑,只要有人将北衙今日的举动报于他,他立刻能猜出她的意图。
任知宜沉沉地闭上眼睛,思绪翻涌,呼吸越来越乱。
严风唯景相之命是从。太子与景相,所谓的各取所需,相安无事不过是暂时的假象。一着不慎,被反手一击,便是万劫不复。
任知宜霍地睁开双眼,眸中闪过几分凌厉。
“唐橘,帮我做件事……”
——
申时三刻,各府马车停于庆阳门外,等待宫人引领进宫。
众大臣直接从文华门入内宫,等候在庆阳门外的多为勋贵宗亲、各府亲眷以及新科进士。
因为今年会试推迟,没有新科进士,礼部只能核定了一份举子名单代替,其中便有许乐元和董嗣业二人。
董嗣业撩开马车帷帘一角,望着马车外宫墙巍峨,目光沉沉。
许乐元身子一颤,“董兄,外面可是有何不妥?”
董嗣业蹙眉,狐疑地望着他,“你今日到底是怎么了?一路上惊乍莫名!”
许乐元思忖片刻,艰难开口道:“董兄信不信这世上有鬼?”
“闭嘴!”董嗣业愀然变色,低声喝道:“收起你那些神叨叨的想法,若是有鬼,三年前就该缠上你。你若再敢胡思乱想,不如不要进宫。”
许乐元讷讷应下,心中却不以为然。
董嗣业这么轻描淡写,是因为这件事与他无关,引屠户去凌香阁的人可是他许乐元!
今日在明运街的酒肆饮酒,他见北衙卫押着那屠户游街示众。
酒肆人多口杂,众人猎奇,聚在一起讨论这桩离奇的杀人案。有人说,这屠户之前就暗地里杀过很多女子,甚至他卖的猪肉里也有种奇特的味道。
还有人悄悄说,城北的刘二爷在凌香阁饮酒时,突然感觉后颈发凉,他伸手一探,竟然摸到满手的鲜血,是从房梁上一滴滴落下来的。
众人惊呼。
“听说了!真是瘆人!”
“刚才在街上,我看那屠户整个人像是被魘住了似的。”
许乐元的酒杯停在唇边,脸色刷白。
“这屠户砍得全是青春少艾,如花似玉的小娘子。以前就有高僧说过,女子魂魄阴气深重,这么多美貌小娘子,身带冲天怨气,必要流连人世,直至将凶手魘死方肯离开。”
许乐元向来信鬼神,听得额头冷汗淋漓,匆匆留了酒钱,快步离开。
回去的路上,他时而恍惚跌倒,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背后跟着他。
宫门将至,兀自心绪不宁。
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他重重地甩到一旁,额头撞到车桁上。
帷帘撩起,那马受了惊,嘶鸣裂裂,前蹄高扬,猛地用力挣脱了缰绳,朝着宫门冲将过去。
直将二人颠得身骨俱裂。
眼看马车连人带车就要撞向宫门,宫中禁卫冲出来,几人合力拉住辔头,将将缓了惊马疾驰之势。
丈外之处,有人搭弓远射。
箭矢射入马眼,痛得马儿高嘶狂踢,直将车厢掀翻在地。
禁卫将董、许二人拖了出来,长戟悬于颈上。
许乐元吓得双腿发软,说不出话来,董嗣业缓了口气,“我,我们是来赴宴的举子。”
——
甘露殿外的高台之上,是一座露天楼阁,檐角呈斗拱形,坐于阁中,可揽平湖盛景,星月余辉。
八位伶人对坐,琴瑟相和,一时婉约迤逦,一时明快激越。
应国使臣伊柘身着石青色窄袖长衫,头戴黑色云纹幞头,面白微须,气质儒雅。他双掌轻击,和着琴音,眼底露出赞叹之色。
“中原的音律古朴典雅,悠远流长,伊某向往已久。”
皇帝笑道,“伊相精通音律?”
“粗识而已,怎好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伊柘态度谦和,令人如沐春风。
伊柘在应国为相十年,素有清名,极受应国国主的信任,在应国朝野之中举足轻重。
此次应国竟以国相为使臣,远远地超出大胤的意料之外。
皇帝原本以为,伊柘是为了靖南道流民侵扰一事而来,但是伊柘到达兆京后,每日只是游山玩水,弹琴赏乐,丝毫没有提及此事。
“听闻应国人人能歌善舞,每逢佳节,总要载歌载舞,举杯同庆。”
“哈哈……”,伊柘爽朗大笑,“我们应国人有三好,一好美酒,二好美乐,三好美人。”
皇帝笑容微顿,执起酒盏,“久闻应国美人如织,明艳多姿,可惜未能一见。”
觥筹交错,酒过三巡。
伊柘回敬诸臣,面态微醺,“若论起美人,伊某生平所见,当属我国的彦月公主最为美貌绝伦。”
他喃喃自语,双眸闪动着崇敬之意,“彦月公主生得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乃是我应国第一美人,伊某曾经以为世间不会有男子能配得上公主……”
宴席上的众人听到此话,俱皆放下酒杯,表情变得有些微妙。
庆嫔娘娘柳眉微动,眨着一双如水剪眸,笑道:“贵国公主此等美貌,本宫倒真想见一见真容。”
这话一出,带着几分美人相较之意。
但是,宴中诸臣想的却是另一层意思。
伊柘说这话时,眼神就落在宴席对面,左席上首,坐着陛下的两位成年皇子,一位是俊美清贵、气度华然的太子;一位是相貌俊秀、温文尔雅的安王。
原来,应国此次出使的真正意图是——联姻。
弦动,琴音乍响,如利剑破空,微微冲淡了空气中的凝滞。
伊柘笑道,“国主想与大胤结百年秦晋之好,既是姻缘,当讲求缘分二字。公主向往大胤,不求尊位,只是我们国主希望最终的夫婿人选能尊重公主的意愿。同时,我应国的造船之术会与公主一起,嫁到大胤。”
此言一出,众人皆愕。
一直静立于太子卫枢身后的任知宜也禁不住抬眼,望向伊柘。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彦月公主若是有意于太子,即使做不得正妃也无所谓,甚至愿意将应国的造船之术双手奉上。
皇帝的笑意渐渐转浓。
琴音又起,宾主尽欢。
列席的举子上前伏拜,向贵客吟诵祝祷之辞,叩谢皇恩浩荡。
太子卫枢突然道:“听闻伊相酷爱音律,孤为伊相准备了一份前朝南玉的乐谱孤本。”
伊柘面露惊喜,见一男子从太子身后走出来,低着头,双手擎书,缓步上前。
那男子头戴沿帽,远远的看不清真容,只是右腿微跛,步履缓慢。
就在他走到伊柘席案前的一刹那,突然有人快步将他拦下。
是南衙卫中郎将严风。
严风单膝跪地,“启禀圣上,微臣接到密报,此人乃是贡士院举子年敬之。有人欲借宫宴之机,混以鬼神之说,想要重启高期之案。”
皇帝先是一怔,接着怒瞪着卫枢,“太,子!”
卫枢一身白衣,清如琢玉,缓缓道:“他不是年敬之。”
门前守卫打量着任知宜,“此时出宫门,所为何事?”
任知宜从容笑道:“今日女眷当中有两位年过七旬的老夫人,本官有几句话,必得嘱咐宫人。”
守卫微微犹豫。
任知宜又道:“这是本官的腰牌,我只在宫门前停留片刻。”
“好吧!”守卫收下腰牌,“不要耽搁太久。”
“自然。”
跨出宫门,任知宜敛了笑容,快步疾行。
外宫墙下四处无人,她小声喊道:“唐橘!”
唐橘从树上一跃而下,“你总算来了!”
二人寻了个僻静的角落。
“我那个案子有了进展,那冯家大郎死于非命,不是他弟弟所为,是因为冯家大娘子暗地里养了姘头,忌惮冯二郎,所以故意诬陷于他。”
任知宜安静地听着,知她还有后话。
“继续追问下去,她说了一件事。”唐橘望望四周,低声道:“她说,前几日,冯大郎夜里醉酒,撞上一辆马车,马车中人是他昔日同窗,如今已是位高权重。
大郎见那同窗对他视而不见,当时心生不忿,便追了上去,亲眼见到那同窗将马车转交给南衙卫中郎将严风。”
任知宜闻言一惊,“他撞上马车的那一日,难道是三月初十?”
“不错!三月初十的戌时。”
仵作与卓老都说高期死于戌时至子时,若高期是先溺晕于城内,再被人带上马车出城,抛于曲江,便可以解释为何他体内两种水草质地不同。
南衙卫之前掌五城巡防,严风来往于城内外畅通无阻,自然无须登记在册。
任知宜面色大变,迟疑道:“冯家大娘子没遇到危险?”
唐橘道:“她大概是运气不错,前几日为了和姘头幽会,借口回了娘家,这两日才刚回来。”
任知宜薄唇轻颤,眸色幽暗,好似风雨欲来。
她原本以为凶手是贡士院的许、董二人,如今看来,幕后之人绝不是这么简单。此人心思缜密,一直未有动作,直到高期之死结案,才用隐晦的方式分别诛杀冯大郎和年敬之、施施他们。
天色渐暗,外面的甬道传来阵阵踏步声,此时正是宫中禁军更值的时辰。按照她与庞大海原本的约定,此时年敬之已被他悄悄带入宫中。
不管她此前如何筹谋,得知此案与严风有关,她开始心乱如麻。今日之局,恐怕会满盘皆输。
“知宜,你怎么了?”唐橘关切道:“手这么冰!”
南衙北衙相争多年,互有眼线安插在彼此营中。严风生性多疑,只要有人将北衙今日的举动报于他,他立刻能猜出她的意图。
任知宜沉沉地闭上眼睛,思绪翻涌,呼吸越来越乱。
严风唯景相之命是从。太子与景相,所谓的各取所需,相安无事不过是暂时的假象。一着不慎,被反手一击,便是万劫不复。
任知宜霍地睁开双眼,眸中闪过几分凌厉。
“唐橘,帮我做件事……”
——
申时三刻,各府马车停于庆阳门外,等待宫人引领进宫。
众大臣直接从文华门入内宫,等候在庆阳门外的多为勋贵宗亲、各府亲眷以及新科进士。
因为今年会试推迟,没有新科进士,礼部只能核定了一份举子名单代替,其中便有许乐元和董嗣业二人。
董嗣业撩开马车帷帘一角,望着马车外宫墙巍峨,目光沉沉。
许乐元身子一颤,“董兄,外面可是有何不妥?”
董嗣业蹙眉,狐疑地望着他,“你今日到底是怎么了?一路上惊乍莫名!”
许乐元思忖片刻,艰难开口道:“董兄信不信这世上有鬼?”
“闭嘴!”董嗣业愀然变色,低声喝道:“收起你那些神叨叨的想法,若是有鬼,三年前就该缠上你。你若再敢胡思乱想,不如不要进宫。”
许乐元讷讷应下,心中却不以为然。
董嗣业这么轻描淡写,是因为这件事与他无关,引屠户去凌香阁的人可是他许乐元!
今日在明运街的酒肆饮酒,他见北衙卫押着那屠户游街示众。
酒肆人多口杂,众人猎奇,聚在一起讨论这桩离奇的杀人案。有人说,这屠户之前就暗地里杀过很多女子,甚至他卖的猪肉里也有种奇特的味道。
还有人悄悄说,城北的刘二爷在凌香阁饮酒时,突然感觉后颈发凉,他伸手一探,竟然摸到满手的鲜血,是从房梁上一滴滴落下来的。
众人惊呼。
“听说了!真是瘆人!”
“刚才在街上,我看那屠户整个人像是被魘住了似的。”
许乐元的酒杯停在唇边,脸色刷白。
“这屠户砍得全是青春少艾,如花似玉的小娘子。以前就有高僧说过,女子魂魄阴气深重,这么多美貌小娘子,身带冲天怨气,必要流连人世,直至将凶手魘死方肯离开。”
许乐元向来信鬼神,听得额头冷汗淋漓,匆匆留了酒钱,快步离开。
回去的路上,他时而恍惚跌倒,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背后跟着他。
宫门将至,兀自心绪不宁。
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他重重地甩到一旁,额头撞到车桁上。
帷帘撩起,那马受了惊,嘶鸣裂裂,前蹄高扬,猛地用力挣脱了缰绳,朝着宫门冲将过去。
直将二人颠得身骨俱裂。
眼看马车连人带车就要撞向宫门,宫中禁卫冲出来,几人合力拉住辔头,将将缓了惊马疾驰之势。
丈外之处,有人搭弓远射。
箭矢射入马眼,痛得马儿高嘶狂踢,直将车厢掀翻在地。
禁卫将董、许二人拖了出来,长戟悬于颈上。
许乐元吓得双腿发软,说不出话来,董嗣业缓了口气,“我,我们是来赴宴的举子。”
——
甘露殿外的高台之上,是一座露天楼阁,檐角呈斗拱形,坐于阁中,可揽平湖盛景,星月余辉。
八位伶人对坐,琴瑟相和,一时婉约迤逦,一时明快激越。
应国使臣伊柘身着石青色窄袖长衫,头戴黑色云纹幞头,面白微须,气质儒雅。他双掌轻击,和着琴音,眼底露出赞叹之色。
“中原的音律古朴典雅,悠远流长,伊某向往已久。”
皇帝笑道,“伊相精通音律?”
“粗识而已,怎好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伊柘态度谦和,令人如沐春风。
伊柘在应国为相十年,素有清名,极受应国国主的信任,在应国朝野之中举足轻重。
此次应国竟以国相为使臣,远远地超出大胤的意料之外。
皇帝原本以为,伊柘是为了靖南道流民侵扰一事而来,但是伊柘到达兆京后,每日只是游山玩水,弹琴赏乐,丝毫没有提及此事。
“听闻应国人人能歌善舞,每逢佳节,总要载歌载舞,举杯同庆。”
“哈哈……”,伊柘爽朗大笑,“我们应国人有三好,一好美酒,二好美乐,三好美人。”
皇帝笑容微顿,执起酒盏,“久闻应国美人如织,明艳多姿,可惜未能一见。”
觥筹交错,酒过三巡。
伊柘回敬诸臣,面态微醺,“若论起美人,伊某生平所见,当属我国的彦月公主最为美貌绝伦。”
他喃喃自语,双眸闪动着崇敬之意,“彦月公主生得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乃是我应国第一美人,伊某曾经以为世间不会有男子能配得上公主……”
宴席上的众人听到此话,俱皆放下酒杯,表情变得有些微妙。
庆嫔娘娘柳眉微动,眨着一双如水剪眸,笑道:“贵国公主此等美貌,本宫倒真想见一见真容。”
这话一出,带着几分美人相较之意。
但是,宴中诸臣想的却是另一层意思。
伊柘说这话时,眼神就落在宴席对面,左席上首,坐着陛下的两位成年皇子,一位是俊美清贵、气度华然的太子;一位是相貌俊秀、温文尔雅的安王。
原来,应国此次出使的真正意图是——联姻。
弦动,琴音乍响,如利剑破空,微微冲淡了空气中的凝滞。
伊柘笑道,“国主想与大胤结百年秦晋之好,既是姻缘,当讲求缘分二字。公主向往大胤,不求尊位,只是我们国主希望最终的夫婿人选能尊重公主的意愿。同时,我应国的造船之术会与公主一起,嫁到大胤。”
此言一出,众人皆愕。
一直静立于太子卫枢身后的任知宜也禁不住抬眼,望向伊柘。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彦月公主若是有意于太子,即使做不得正妃也无所谓,甚至愿意将应国的造船之术双手奉上。
皇帝的笑意渐渐转浓。
琴音又起,宾主尽欢。
列席的举子上前伏拜,向贵客吟诵祝祷之辞,叩谢皇恩浩荡。
太子卫枢突然道:“听闻伊相酷爱音律,孤为伊相准备了一份前朝南玉的乐谱孤本。”
伊柘面露惊喜,见一男子从太子身后走出来,低着头,双手擎书,缓步上前。
那男子头戴沿帽,远远的看不清真容,只是右腿微跛,步履缓慢。
就在他走到伊柘席案前的一刹那,突然有人快步将他拦下。
是南衙卫中郎将严风。
严风单膝跪地,“启禀圣上,微臣接到密报,此人乃是贡士院举子年敬之。有人欲借宫宴之机,混以鬼神之说,想要重启高期之案。”
皇帝先是一怔,接着怒瞪着卫枢,“太,子!”
卫枢一身白衣,清如琢玉,缓缓道:“他不是年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