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府,就是关起门来的一家子,彼此间都有了照应……”
傅嘉笙早在廊下便看到了许多姊妹、姨娘身边的侍女嬷嬷,进到屋内,才发觉那些人的主家都不曾亲至。
想是听闻平王从外头寻了个小郎回来,她们着急替上头探知深浅,又碍于平王妃威压,这些不能近前的人才聚成一团,巴望着听一耳朵顺风消息。
而她托赖这世子身份,倒是能堂而皇之入内同双亲议事了。
春晖堂上,平王坐在上首,正夸张抹泪,“回家了就好,回家了就好……”
不知道的人见了,怕是得以为他老人家是打刀山火海里硬淌过几个来回,才救下这苦命小郎。
傅嘉笙隐约记得,八郎嘉善的生母是淇水上贩卖膳食的船娘。独个儿养下这小郎君,是比王府里那些姨娘通房辛苦,因那船娘有一手好厨艺,淇水上跑商的人又多,他母子二人的日子实在算不得清贫。
看傅嘉善的脸和身板就知道了。
嘉笙并不打算提醒她父王收敛姿态。平王虽荒唐,多愁善感勉强能算做他一大好处。
一时他嚎啕完毕,又对着地下站着的小郎君费心叮嘱,“你家中六个阿姐,一位阿兄,都是和气好说话的。阿弥从容淡然,定能与她们好生相处。我再在外院择一清静院落给你,改明儿把书念起,就又是大家子的好儿郎了……”
端的是慈父心肠。
平王瞥见了傅嘉笙,“瞧你阿兄也来看你,阿弥何不一并见礼,你二人一道拜过你们阿娘,这才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兄弟!”
小郎君闻言便先拜过兄长。
傅嘉笙虽站了一会子,待尊长话毕,仍是要依礼给平王夫妇问安的。
等她行过礼,不知不觉也一并受了傅嘉善的礼。
再等她将眼神挪过去……
眸含孤岩坚毅,身似松柏磊落。
莲房精挑细选出来的邬雁裘穿在他身上,非但没让那些繁复纹饰压去半分威仪,反倒衬得人愈加英武挺拔。
当真是个站在这春晖堂便能为此地带来光辉的人物。
举手投足间简直没丝毫那矮南瓜的影子。
平心而论,这是个风华极佳、姿仪甚美的郎君。
就是头光了点。
先前为他容色所惑,傅嘉笙第一眼还真没看清他这别致疏落发髻。
诚然,这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要紧事。
傅嘉笙敏感察觉出事情有异,她不能坐视傅嘉善命数生变,“父王请外客上门,是要再行祝祷之事吗?若是为了八郎,我这里每常替父王留意,也打听到了一点有用的东西。”
“八郎是在这里。”
平王笑若弥勒,俨然有子万事足,“世子,这就是你阿弟,乳名阿弥。”
傅嘉笙顿觉荒谬。
上一回有这种感觉,还是她今生甫出生时,平王妃挣扎着喊出“生了,是个小郎”那会儿。
莫非这一世真就这般不同寻常?
“阿弥小郎君身量远甚族中同龄兄弟,所佩佛珠更是难得上品。更何况……”
平京十四州连年战事不断,此地人多信佛语、修来世、求往生。
傅嘉笙生于斯长于斯,又有前尘往事之故,也要积些口德,不明就里,便不曾主动拿人家发量说事。
那人足足高她一头,嘉笙打量几眼,退后两步,“寻常人家教养不出这通身气派,我家亦不能。”
“观其年岁似比我儿大上些许。”平王妃这些年虽看了无数闹剧,这一回,到底还是觉得平王在胡闹。
她肃容,半是谏言半是认真,“妾竟不知王爷能有本事养下这般儿郎。”
平王不悦,清了清嗓子,待要说些什么,又什么都没说。
平王妃熟知他脾性,早猜到这情形,她懒得开腔,傅嘉笙自要为母分忧,“父王纵然思子成疾,也不该拿别家郎君来假充自家郎君。”
嘉笙再认真一看平王的眉眼官司便清楚,这又是一个等她来收拾的烂摊子,“让叔伯兄弟们知道了,更是不妥。”
平郡王府主枝就傅嘉笙一个假冒的小郎君,族亲里头倒颇有些男丁,眼巴巴盯着王府这一亩三分地的家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今日春晖堂上言语,妾保证不让其外传。王爷是这一大家子的郎主,那些不着调的举止,趁早改了罢!”
平王妃和傅嘉笙应对这些随时都准备咬下她们一块血肉的人尚且来不及,又怎会容许平王主动将把柄递上。
见平王不肯应答,平王妃坦荡一问:“小师傅是出家人?”
因未表态问谁,平王赶在那小郎前头开口:“阿弥与佛有缘,曾为人替僧。”
“替僧?”平王妃了然,“那便是了。”
这阿弥居然与上京有关。
傅嘉笙若有所思,她幼时听闻,替僧是上京宫苑中特有的一种旧俗。大周皇室孤傲骄矜,不喜天家仪礼为外人效仿,民间敬畏,此法并不曾广为流传,却也有一二相似的。
反正都是要借一外物来给小儿祈福,平王府前的两棵枣树便是如此。
其中较为高大繁茂的那株就是嘉笙干娘,正经摆香案设贡品来厮见拜会过的,逢年过节还要她亲送表礼。另一株则是平王眼热,替他那没影的小郎君所栽。
见平王妃两句话就要把阿弥的身份定下,平王忙道:“不是不是!我阿弥未及受戒便出了事,究竟也算不得正经僧人,不过一舍了烦恼丝的俗家弟子。”
那小郎君未有反驳,是默认这说辞。
傅嘉笙诚心问道:“若真是我家郎君,阿弥总要见人。父王当真想好了,要告诉所有人,您新寻得的小郎君曾做过人家替僧?您不是最怕麻烦的?”
还有一句话,她未直说,恐怕伤了平王颜面。
不知为何,平郡王傅道恒甚是畏惧上京,若遇相干事,他是能推诿便推诿的,似今日这般不管不顾挺身而出的作为,也不能全靠一张“慈父”大旗来掩盖。
平王支吾一阵,“阿弥这样万里挑一的郎君,难道我要把他藏在家中不许他见人吗?”
傅嘉笙无奈看向平王妃,她哪里是这个意思!
平王越说越顺,“八郎从前孤苦,眼下虽已重归尘世,原先浸养出的气度一时半刻是改不得了,这头发却能慢慢长起,不信你们上前看,这里是不是没有佛门戒痕?是不是长了浅浅绒毛?”
阿弥清清淡淡立在那里,不为外物所扰。
见二人都不肯看,平王只得拍拍阿弥肩膀,“你阿娘和阿兄提醒得对,我儿是该留头了。尘缘未断,不住断发有何用?”
那小郎颔首。
“观自在,任尔行,燕雀凌云志未绝……”平王这厢演绎上头,竟做起辞赋。
平王妃和嘉笙没眼看他这般唱念做打俱全的离经叛道模样。
平王说着说着,便愁上心头,“阿弥若蓄起长发,该是多么惹人爱慕的小郎君……”
往常的胆小怕事都不见,是铁了心肠要认下这孩儿。
平王妃见他越扯越歪,拿眼神狠剜他两下。
平王这就委屈巴巴起来,“我不过想给这苦命小儿一口饭吃,王妃与世子也容不得吗?”
这话说的,倒像是她们在欺负人了。
平王妃没理会他,直接对阿弥道:“郎君远道而来,可在寒舍稍作休息。若还有旁的要求,尽可对家仆道明。行李盘缠更无需担心,临行前会有管事一并奉上。”
平王老大不乐意。
平王妃才不管他,“既委屈郎君来此一遭,好生送行也是我家本分。小郎君万勿客套。”
却见那小郎君镇定自若,板着张俊脸,吐出冷冰冰两个字。
“阿姐。”
那目光越过众人,直直盯向嘉笙。
堂上这许多人,阿弥在唤谁阿姊?
平王妃素不耐烦晨昏定省,只有月初月末才会召姨娘通房来说话。家中女郎各有教养嬷嬷带人照料,每三日才齐聚春晖堂问安用膳。
此时此刻,此间主家不过平王、平王妃和傅嘉笙本人,除开那些侍女,有谁能当他姊妹?
总不能是平王妃身边的几位嬷嬷吧,有的人家中孙儿都同他一般大了。
嘉笙本就是王府最幼,一向只有她喊诸位阿姐的份,也就是后头傅嘉善归家,她才习惯有个人天天跟在身后叫阿姐长、阿姊短。
可他不是阿善。
而现在的她只是七郎。
少年郎目光清冽,不过低低一唤,就垂下眼睛了头,换回先前恭谨模样,让人再看不清他神色。
一丝冷汗不经意间从傅嘉笙耳后滑落,顺着微微颤抖的脊梁,消散于因气愤而迅速升温的肌肤。
他知道了吗?
竖子安敢轻狂。
她此生一大秘密似乎正被人窥探,而她竟不能确定。
傅嘉笙咬紧牙关,竭力镇静,呵斥之词困于唇齿几欲倾泻。
平王倒很动容,“是了,你们大姐远嫁数载,做父母的成日苦盼,今朝终能回门。父王先前同你提了一句,不料你竟放在心上。”
阿弥浅浅一笑。
“这孩子心思细腻,是个知礼懂事的好儿郎。”
平王妃一个眼刀劈来,止住嘉笙怒火。
她待那小郎温良依旧,“我先前不过同你父王怄气,嗔怪他不早些将人带回家来同你阿姐阿兄们亲近。”
又让他站到跟前,指了那衣裳对众人说:“也是你七兄记挂,这邬雁裘还是大娘在家时做给他的,这节骨眼上给了你,很是相衬。若得知家里多了个兄弟,这般惦念,还穿着她的手艺,阿宜也能略感宽慰。”
场面瞬时翻转。
那阿弥居然还是自在模样。
平王妃亦自如道:“好孩子,我这便认下你。”
这里没她说话的份,傅嘉笙便很想冲到府门前摇醒八郎他干爹问一问,“你知道你苦等多年的小郎换了人吗?”
傅嘉笙早在廊下便看到了许多姊妹、姨娘身边的侍女嬷嬷,进到屋内,才发觉那些人的主家都不曾亲至。
想是听闻平王从外头寻了个小郎回来,她们着急替上头探知深浅,又碍于平王妃威压,这些不能近前的人才聚成一团,巴望着听一耳朵顺风消息。
而她托赖这世子身份,倒是能堂而皇之入内同双亲议事了。
春晖堂上,平王坐在上首,正夸张抹泪,“回家了就好,回家了就好……”
不知道的人见了,怕是得以为他老人家是打刀山火海里硬淌过几个来回,才救下这苦命小郎。
傅嘉笙隐约记得,八郎嘉善的生母是淇水上贩卖膳食的船娘。独个儿养下这小郎君,是比王府里那些姨娘通房辛苦,因那船娘有一手好厨艺,淇水上跑商的人又多,他母子二人的日子实在算不得清贫。
看傅嘉善的脸和身板就知道了。
嘉笙并不打算提醒她父王收敛姿态。平王虽荒唐,多愁善感勉强能算做他一大好处。
一时他嚎啕完毕,又对着地下站着的小郎君费心叮嘱,“你家中六个阿姐,一位阿兄,都是和气好说话的。阿弥从容淡然,定能与她们好生相处。我再在外院择一清静院落给你,改明儿把书念起,就又是大家子的好儿郎了……”
端的是慈父心肠。
平王瞥见了傅嘉笙,“瞧你阿兄也来看你,阿弥何不一并见礼,你二人一道拜过你们阿娘,这才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兄弟!”
小郎君闻言便先拜过兄长。
傅嘉笙虽站了一会子,待尊长话毕,仍是要依礼给平王夫妇问安的。
等她行过礼,不知不觉也一并受了傅嘉善的礼。
再等她将眼神挪过去……
眸含孤岩坚毅,身似松柏磊落。
莲房精挑细选出来的邬雁裘穿在他身上,非但没让那些繁复纹饰压去半分威仪,反倒衬得人愈加英武挺拔。
当真是个站在这春晖堂便能为此地带来光辉的人物。
举手投足间简直没丝毫那矮南瓜的影子。
平心而论,这是个风华极佳、姿仪甚美的郎君。
就是头光了点。
先前为他容色所惑,傅嘉笙第一眼还真没看清他这别致疏落发髻。
诚然,这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要紧事。
傅嘉笙敏感察觉出事情有异,她不能坐视傅嘉善命数生变,“父王请外客上门,是要再行祝祷之事吗?若是为了八郎,我这里每常替父王留意,也打听到了一点有用的东西。”
“八郎是在这里。”
平王笑若弥勒,俨然有子万事足,“世子,这就是你阿弟,乳名阿弥。”
傅嘉笙顿觉荒谬。
上一回有这种感觉,还是她今生甫出生时,平王妃挣扎着喊出“生了,是个小郎”那会儿。
莫非这一世真就这般不同寻常?
“阿弥小郎君身量远甚族中同龄兄弟,所佩佛珠更是难得上品。更何况……”
平京十四州连年战事不断,此地人多信佛语、修来世、求往生。
傅嘉笙生于斯长于斯,又有前尘往事之故,也要积些口德,不明就里,便不曾主动拿人家发量说事。
那人足足高她一头,嘉笙打量几眼,退后两步,“寻常人家教养不出这通身气派,我家亦不能。”
“观其年岁似比我儿大上些许。”平王妃这些年虽看了无数闹剧,这一回,到底还是觉得平王在胡闹。
她肃容,半是谏言半是认真,“妾竟不知王爷能有本事养下这般儿郎。”
平王不悦,清了清嗓子,待要说些什么,又什么都没说。
平王妃熟知他脾性,早猜到这情形,她懒得开腔,傅嘉笙自要为母分忧,“父王纵然思子成疾,也不该拿别家郎君来假充自家郎君。”
嘉笙再认真一看平王的眉眼官司便清楚,这又是一个等她来收拾的烂摊子,“让叔伯兄弟们知道了,更是不妥。”
平郡王府主枝就傅嘉笙一个假冒的小郎君,族亲里头倒颇有些男丁,眼巴巴盯着王府这一亩三分地的家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今日春晖堂上言语,妾保证不让其外传。王爷是这一大家子的郎主,那些不着调的举止,趁早改了罢!”
平王妃和傅嘉笙应对这些随时都准备咬下她们一块血肉的人尚且来不及,又怎会容许平王主动将把柄递上。
见平王不肯应答,平王妃坦荡一问:“小师傅是出家人?”
因未表态问谁,平王赶在那小郎前头开口:“阿弥与佛有缘,曾为人替僧。”
“替僧?”平王妃了然,“那便是了。”
这阿弥居然与上京有关。
傅嘉笙若有所思,她幼时听闻,替僧是上京宫苑中特有的一种旧俗。大周皇室孤傲骄矜,不喜天家仪礼为外人效仿,民间敬畏,此法并不曾广为流传,却也有一二相似的。
反正都是要借一外物来给小儿祈福,平王府前的两棵枣树便是如此。
其中较为高大繁茂的那株就是嘉笙干娘,正经摆香案设贡品来厮见拜会过的,逢年过节还要她亲送表礼。另一株则是平王眼热,替他那没影的小郎君所栽。
见平王妃两句话就要把阿弥的身份定下,平王忙道:“不是不是!我阿弥未及受戒便出了事,究竟也算不得正经僧人,不过一舍了烦恼丝的俗家弟子。”
那小郎君未有反驳,是默认这说辞。
傅嘉笙诚心问道:“若真是我家郎君,阿弥总要见人。父王当真想好了,要告诉所有人,您新寻得的小郎君曾做过人家替僧?您不是最怕麻烦的?”
还有一句话,她未直说,恐怕伤了平王颜面。
不知为何,平郡王傅道恒甚是畏惧上京,若遇相干事,他是能推诿便推诿的,似今日这般不管不顾挺身而出的作为,也不能全靠一张“慈父”大旗来掩盖。
平王支吾一阵,“阿弥这样万里挑一的郎君,难道我要把他藏在家中不许他见人吗?”
傅嘉笙无奈看向平王妃,她哪里是这个意思!
平王越说越顺,“八郎从前孤苦,眼下虽已重归尘世,原先浸养出的气度一时半刻是改不得了,这头发却能慢慢长起,不信你们上前看,这里是不是没有佛门戒痕?是不是长了浅浅绒毛?”
阿弥清清淡淡立在那里,不为外物所扰。
见二人都不肯看,平王只得拍拍阿弥肩膀,“你阿娘和阿兄提醒得对,我儿是该留头了。尘缘未断,不住断发有何用?”
那小郎颔首。
“观自在,任尔行,燕雀凌云志未绝……”平王这厢演绎上头,竟做起辞赋。
平王妃和嘉笙没眼看他这般唱念做打俱全的离经叛道模样。
平王说着说着,便愁上心头,“阿弥若蓄起长发,该是多么惹人爱慕的小郎君……”
往常的胆小怕事都不见,是铁了心肠要认下这孩儿。
平王妃见他越扯越歪,拿眼神狠剜他两下。
平王这就委屈巴巴起来,“我不过想给这苦命小儿一口饭吃,王妃与世子也容不得吗?”
这话说的,倒像是她们在欺负人了。
平王妃没理会他,直接对阿弥道:“郎君远道而来,可在寒舍稍作休息。若还有旁的要求,尽可对家仆道明。行李盘缠更无需担心,临行前会有管事一并奉上。”
平王老大不乐意。
平王妃才不管他,“既委屈郎君来此一遭,好生送行也是我家本分。小郎君万勿客套。”
却见那小郎君镇定自若,板着张俊脸,吐出冷冰冰两个字。
“阿姐。”
那目光越过众人,直直盯向嘉笙。
堂上这许多人,阿弥在唤谁阿姊?
平王妃素不耐烦晨昏定省,只有月初月末才会召姨娘通房来说话。家中女郎各有教养嬷嬷带人照料,每三日才齐聚春晖堂问安用膳。
此时此刻,此间主家不过平王、平王妃和傅嘉笙本人,除开那些侍女,有谁能当他姊妹?
总不能是平王妃身边的几位嬷嬷吧,有的人家中孙儿都同他一般大了。
嘉笙本就是王府最幼,一向只有她喊诸位阿姐的份,也就是后头傅嘉善归家,她才习惯有个人天天跟在身后叫阿姐长、阿姊短。
可他不是阿善。
而现在的她只是七郎。
少年郎目光清冽,不过低低一唤,就垂下眼睛了头,换回先前恭谨模样,让人再看不清他神色。
一丝冷汗不经意间从傅嘉笙耳后滑落,顺着微微颤抖的脊梁,消散于因气愤而迅速升温的肌肤。
他知道了吗?
竖子安敢轻狂。
她此生一大秘密似乎正被人窥探,而她竟不能确定。
傅嘉笙咬紧牙关,竭力镇静,呵斥之词困于唇齿几欲倾泻。
平王倒很动容,“是了,你们大姐远嫁数载,做父母的成日苦盼,今朝终能回门。父王先前同你提了一句,不料你竟放在心上。”
阿弥浅浅一笑。
“这孩子心思细腻,是个知礼懂事的好儿郎。”
平王妃一个眼刀劈来,止住嘉笙怒火。
她待那小郎温良依旧,“我先前不过同你父王怄气,嗔怪他不早些将人带回家来同你阿姐阿兄们亲近。”
又让他站到跟前,指了那衣裳对众人说:“也是你七兄记挂,这邬雁裘还是大娘在家时做给他的,这节骨眼上给了你,很是相衬。若得知家里多了个兄弟,这般惦念,还穿着她的手艺,阿宜也能略感宽慰。”
场面瞬时翻转。
那阿弥居然还是自在模样。
平王妃亦自如道:“好孩子,我这便认下你。”
这里没她说话的份,傅嘉笙便很想冲到府门前摇醒八郎他干爹问一问,“你知道你苦等多年的小郎换了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