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不是个好地方。
“夫不夫,妻不妻……天下怎会有这等荒唐事?秦家大房又不是没儿子。”
平郡王府的大娘傅嘉宜就嫁给了上京秦家,当初许的是长房次子秦钊。待当家的秦老太爷去后,秦钊这一脉就成了嫡枝二房。傅嘉宜与秦二郎成婚五年,尚无所出。秦家现今的嫡系小辈,便只有大房的小郎君一人,单名宋。
他便是齐王陆鸣野的亲信秦长史。
傅嘉笙呼吸一滞。
听到这个名字,她仿佛又回到了那年阴冷晦暗的淇水之畔,逐流沉溺,不得往生,连现世的魂灵都不能安稳。
嘉笙张了张口,半晌才道:“天下的夫妻,大抵并无……”
说了一半,又觉心灰,她也曾见过白首如新的眷侣,说到底还是怪自己没遇上良人,便改了口,“那也少有戏文上的情深不悔。”
激愤不平之意难掩,可见心头还是存了气。
傅嘉璨没察觉出半点不对,明亮的眸子几乎要喷出火来,“大姐好歹是陛下明旨御封的同安县主,他们秦家也敢让那秦老二肩挑两房,让我姐姐受这种委屈!”
“平王府的脸面都让人这般作践了,父王竟也忍得!”她遥望外院,终无法闯到平王面前叩问,“你不晓得,我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都要怄烂了,真恨不得带人打上门去,逼着那秦钊签了和离书,接了大姐回来才好。”
嘉璨急得团团转,“他要是不肯……管他肯不肯,咱就休夫!”
放完狠话,她上前抓住嘉笙的手,“阿弟,我要你同我保证,我就不信,咱们府上是那等养不起女儿的门户,女郎婚姻不谐,父母亲族就当真舍了她了。”
傅嘉笙当然不曾反驳,也知道她说的是何事,因有缘故,她甚至比嘉璨更清楚这其中曲折,“也怪平王府早就没落,秦家才愈发猖狂,这样的苦汁子,竟也让大姐生吞了。”
“我与母妃何曾没写信劝过?兼祧两房,原是失了根本的落魄门第不得已才生出的法子。历来世家大族,枝繁叶茂,便是哪一脉不当心绝了后,兄弟同族也能过继子侄给他家传香火。秦家大房的小郎君压根比大姐小不了几岁,又不是疑心他立不住的襁褓婴孩……”
外人只知秦家大爷去后,秦大夫人携子寡居,闭门守贞,在易弦改嫁之风盛行的上京极为罕见。却鲜有人知,那膏粱门户之内,分了家的两房间高耸的院墙早让人改成了月洞门,两府合二为一,自然大房的女主人与二房的男主人也做了真夫妻。
此等隐秘事,还是那秦宋叛出秦家后才流传开来。
而那时,曾被人盛赞宜室宜家的傅家长女早成了九泉下的一抔黄土,在世人谈及这桩风月往事时做一笔闲暇点缀。
分明生于富贵之家,一一算来,她们姐妹嫁人后的境遇却都不太好。
想是无福之人享尽了荣华,便要还了凡世供养的恩情,再洁净的闺阁女儿,终会沾染尘埃,受利禄所累。
傅嘉笙再道:“听闻此事,我们焉能不气?怎么可能眼睁睁纵着大姐去跳火坑?”
秦家的媒人上门时,嘉笙原本是使了人将其支走的。
和前世一样,傅家长女的贤名原就流传在外,到了待嫁的年纪,根本不愁亲事。今生嘉笙成了七郎,大娘嘉宜便以郡王长女的身份承袭了这一辈唯一的县主荫封,那时节平郡王府看着还像样子,两厢加持,在外头很能唬一唬人的。
而重生之后堪称顺风顺水的傅嘉笙岂会让她大姐把一条不归路走两遍?
但她那会子也不过八九岁的年纪,虽是返还而来,又不敢在人前显露太多。虽顶着郡王世子身份,走动的范围比在后宅做女郎时大了不少,短短几年的积累,也难成大气候,至多得了个早慧的名头而已。
世子爷支使的人还没过二门,平王妃那双保养得宜的玉手就亲自拧在了她的耳朵上,“青天白日晨光正好,你不去学堂念书,只因私心不满就去寻一个替人跑腿的婆子的麻烦,是显得自个儿很有本事么?但凡你拿出点说得过去的理由……多大的人了,还是这样孩子气,我便是这么教你的?”
嘉笙依偎在母妃怀里,嗅着她身上的佛莲气息, “阿娘,我就是觉着,媒人上门,大多是捡着人家爱听的说,那秦家郎君,真人也未必是那般出色。大姐才刚及笄,再挑一挑也使得。这么快就定下人,万一错了呢?山高水远的,到时候又上哪哭去?”
她如何敢将前世苦难在爱女深切的母妃面前一一道明。嗫嚅两声,翻来覆去几句话,便显出不足。
平王妃冷笑,“你也不瞧瞧你父王败坏家业的速度,不趁现在还有些空架子,给你姐姐们选些好人家嫁了,还要等到咱家成破落户了再去由着人挑拣么?我都怕你成亲的时候满府里找不出二两红绸!”
“我还能成亲?”嘉笙眨巴眼睛,“阿娘,我不想成婚。”
“现在是你要成家吗?”平王妃自然有地方堵她,“你既不满意这个姐夫,有能耐给你大姐寻摸一个更好的来么?千万别学了你父王那只会找茬不见改进的歪毛病,他自家是得意自个儿有慧眼了,却给旁人招惹来一堆烦心事。”
那双手便又放在了人耳朵上,“你说说你,好的不学学坏的,你可是我生的、我生的……”
傅嘉笙从来犟不过平王妃。
至于平王,嘉笙并不指望他在大事上能有什么独到见解。
傅嘉笙只得再去寻大姐,说上京遥远,说秦家陌生,说次子不能承继家业,说择婿须得千般比较……
那时嘉宜端坐阁内,在轻软丝绢上一针一线缓缓绣出吉祥纹样,还没忘记让侍女拿一匣松子糖给她,“小七郎,你足足有六个阿姐,倘或每一个出阁前你都要这么歪缠一场,那我们阿笙该有多累多伤心呀?”
忘了是哪个促狭的丫头,边给急匆匆跑来的她擦汗边逗趣儿,“这么着嫁一个哭一个的,等送走了诸位姐姐,轮到咱们小七郎娶亲的时候,他是看着新娘子哭呢还是笑呀?那年的小郎君还会有今天这般脸蛋红扑扑的大阿福样子么?”
侍女们的笑声激得满屋明艳的红色愈加张扬浓烈。
“我自幼承庭训,实在不敢说未曾比旁人多占先机多费物力,却也独自一人囫囵念了那样多的书册,学了那样多的道理,习了那样多的才艺……才养成如今这样一个我。”
那待嫁的女郎眉眼温柔,斟酌所述,一字一句皆是真心。
“若是这样子的我还不能过好将来这一生,那岂不是辜负了那个在烈阳冬雪里勤学苦练的小小女郎。”
嘉笙愣了,她不曾见过那样坚定从容的嘉宜。
“或许我要嫁的郎君是我曾在闺中偷偷描摹过千遍的俊秀儿郎。或许我要嫁的郎君终有一日会与世间万千薄幸男子无甚区别。可那又如何,终究我明了自己不会改变。”
傅嘉宜喂一颗糖给小阿笙,“都说只看松子糖的外表便容易上当,一不留神就会吃到坏的。可是阿笙,这糖是好是坏,只有自己尝过了才甘心。”
傅嘉笙便知道,她留不住嘉宜了。
后来她又做了许多白费力气的挣扎。让平王府至今还流传着世子不舍得姐姐出嫁的趣闻。
大人们依旧当她是个孩童,在傅嘉笙未听闻时就板上钉钉的亲事,怎能真由得她去左右家中女郎的婚姻大事。
为数不多让她做成了的,大概就是硬求着平王妃给嘉宜配齐了老成持重的陪房嬷嬷。那些有经历的老人,总能比一帮和主子年岁差不多的陪嫁侍女们更快发觉身边的猫腻。
譬如秦家那肩挑两房的稀罕事,便早早儿让人捅了出来。和秦家人上一世的无动于衷不同,这辈子是那秦老太爷在病榻上认下,使了人来赔礼道歉,说他忧心弱孙孤苦,恐怕大房绝嗣,才强命次子行大不违之荒谬事……
凡此种种,也不知世人信他几分。
反正傅嘉笙听了便很想笑,那秦宋野得跟头狼似的,这借口还真够荒谬可笑。
即便是这样,秦家这门亲事也没有大变动。
傅嘉笙娓娓道出症结,“若非大姐在他家事成之后才来信告知,又千叮咛万嘱咐,屡屡传来书信告诫,我总是要替她出了这口恶气的。”
离得远了,传讯便没那么及时。
“我不懂,嫁错了不该及时止损么?”嘉璨那样明快的一个人,此时禁不住幽幽地叹了口气,“大姐是这样,二姐也是这样……”
她呢喃,“仿佛到了某个年纪,她们便迫不及待地想离开从小长大的地方,去瞧一瞧新的天地。哪怕那片天幕有阴霾,可只要能亲身站在那天空下,她们的肺腑就是畅快的。”
傅嘉笙认真望着她。
傅嘉璨连忙解释,“这不是我说的!我哪能想到这些诗情画意说词。”
“是二姐离开平京的前一夜,我们俩并排倚在薰笼边,我问她,为了嫁人为了做公主,跑去那么远的异国他乡值得吗……”嘉璨笑了下,“我还从未跟二姐说过那么多的话呢,也是那日,她才跟我吐露了不少。”
嘉笙是极给面子的,“三姐不说,我都不知道二姐的心事呢!”
傅嘉笙也着实好奇。因她这二姐前世一朝和亲,便与王府断了联系,再有消息,便是死讯。
“夫不夫,妻不妻……天下怎会有这等荒唐事?秦家大房又不是没儿子。”
平郡王府的大娘傅嘉宜就嫁给了上京秦家,当初许的是长房次子秦钊。待当家的秦老太爷去后,秦钊这一脉就成了嫡枝二房。傅嘉宜与秦二郎成婚五年,尚无所出。秦家现今的嫡系小辈,便只有大房的小郎君一人,单名宋。
他便是齐王陆鸣野的亲信秦长史。
傅嘉笙呼吸一滞。
听到这个名字,她仿佛又回到了那年阴冷晦暗的淇水之畔,逐流沉溺,不得往生,连现世的魂灵都不能安稳。
嘉笙张了张口,半晌才道:“天下的夫妻,大抵并无……”
说了一半,又觉心灰,她也曾见过白首如新的眷侣,说到底还是怪自己没遇上良人,便改了口,“那也少有戏文上的情深不悔。”
激愤不平之意难掩,可见心头还是存了气。
傅嘉璨没察觉出半点不对,明亮的眸子几乎要喷出火来,“大姐好歹是陛下明旨御封的同安县主,他们秦家也敢让那秦老二肩挑两房,让我姐姐受这种委屈!”
“平王府的脸面都让人这般作践了,父王竟也忍得!”她遥望外院,终无法闯到平王面前叩问,“你不晓得,我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都要怄烂了,真恨不得带人打上门去,逼着那秦钊签了和离书,接了大姐回来才好。”
嘉璨急得团团转,“他要是不肯……管他肯不肯,咱就休夫!”
放完狠话,她上前抓住嘉笙的手,“阿弟,我要你同我保证,我就不信,咱们府上是那等养不起女儿的门户,女郎婚姻不谐,父母亲族就当真舍了她了。”
傅嘉笙当然不曾反驳,也知道她说的是何事,因有缘故,她甚至比嘉璨更清楚这其中曲折,“也怪平王府早就没落,秦家才愈发猖狂,这样的苦汁子,竟也让大姐生吞了。”
“我与母妃何曾没写信劝过?兼祧两房,原是失了根本的落魄门第不得已才生出的法子。历来世家大族,枝繁叶茂,便是哪一脉不当心绝了后,兄弟同族也能过继子侄给他家传香火。秦家大房的小郎君压根比大姐小不了几岁,又不是疑心他立不住的襁褓婴孩……”
外人只知秦家大爷去后,秦大夫人携子寡居,闭门守贞,在易弦改嫁之风盛行的上京极为罕见。却鲜有人知,那膏粱门户之内,分了家的两房间高耸的院墙早让人改成了月洞门,两府合二为一,自然大房的女主人与二房的男主人也做了真夫妻。
此等隐秘事,还是那秦宋叛出秦家后才流传开来。
而那时,曾被人盛赞宜室宜家的傅家长女早成了九泉下的一抔黄土,在世人谈及这桩风月往事时做一笔闲暇点缀。
分明生于富贵之家,一一算来,她们姐妹嫁人后的境遇却都不太好。
想是无福之人享尽了荣华,便要还了凡世供养的恩情,再洁净的闺阁女儿,终会沾染尘埃,受利禄所累。
傅嘉笙再道:“听闻此事,我们焉能不气?怎么可能眼睁睁纵着大姐去跳火坑?”
秦家的媒人上门时,嘉笙原本是使了人将其支走的。
和前世一样,傅家长女的贤名原就流传在外,到了待嫁的年纪,根本不愁亲事。今生嘉笙成了七郎,大娘嘉宜便以郡王长女的身份承袭了这一辈唯一的县主荫封,那时节平郡王府看着还像样子,两厢加持,在外头很能唬一唬人的。
而重生之后堪称顺风顺水的傅嘉笙岂会让她大姐把一条不归路走两遍?
但她那会子也不过八九岁的年纪,虽是返还而来,又不敢在人前显露太多。虽顶着郡王世子身份,走动的范围比在后宅做女郎时大了不少,短短几年的积累,也难成大气候,至多得了个早慧的名头而已。
世子爷支使的人还没过二门,平王妃那双保养得宜的玉手就亲自拧在了她的耳朵上,“青天白日晨光正好,你不去学堂念书,只因私心不满就去寻一个替人跑腿的婆子的麻烦,是显得自个儿很有本事么?但凡你拿出点说得过去的理由……多大的人了,还是这样孩子气,我便是这么教你的?”
嘉笙依偎在母妃怀里,嗅着她身上的佛莲气息, “阿娘,我就是觉着,媒人上门,大多是捡着人家爱听的说,那秦家郎君,真人也未必是那般出色。大姐才刚及笄,再挑一挑也使得。这么快就定下人,万一错了呢?山高水远的,到时候又上哪哭去?”
她如何敢将前世苦难在爱女深切的母妃面前一一道明。嗫嚅两声,翻来覆去几句话,便显出不足。
平王妃冷笑,“你也不瞧瞧你父王败坏家业的速度,不趁现在还有些空架子,给你姐姐们选些好人家嫁了,还要等到咱家成破落户了再去由着人挑拣么?我都怕你成亲的时候满府里找不出二两红绸!”
“我还能成亲?”嘉笙眨巴眼睛,“阿娘,我不想成婚。”
“现在是你要成家吗?”平王妃自然有地方堵她,“你既不满意这个姐夫,有能耐给你大姐寻摸一个更好的来么?千万别学了你父王那只会找茬不见改进的歪毛病,他自家是得意自个儿有慧眼了,却给旁人招惹来一堆烦心事。”
那双手便又放在了人耳朵上,“你说说你,好的不学学坏的,你可是我生的、我生的……”
傅嘉笙从来犟不过平王妃。
至于平王,嘉笙并不指望他在大事上能有什么独到见解。
傅嘉笙只得再去寻大姐,说上京遥远,说秦家陌生,说次子不能承继家业,说择婿须得千般比较……
那时嘉宜端坐阁内,在轻软丝绢上一针一线缓缓绣出吉祥纹样,还没忘记让侍女拿一匣松子糖给她,“小七郎,你足足有六个阿姐,倘或每一个出阁前你都要这么歪缠一场,那我们阿笙该有多累多伤心呀?”
忘了是哪个促狭的丫头,边给急匆匆跑来的她擦汗边逗趣儿,“这么着嫁一个哭一个的,等送走了诸位姐姐,轮到咱们小七郎娶亲的时候,他是看着新娘子哭呢还是笑呀?那年的小郎君还会有今天这般脸蛋红扑扑的大阿福样子么?”
侍女们的笑声激得满屋明艳的红色愈加张扬浓烈。
“我自幼承庭训,实在不敢说未曾比旁人多占先机多费物力,却也独自一人囫囵念了那样多的书册,学了那样多的道理,习了那样多的才艺……才养成如今这样一个我。”
那待嫁的女郎眉眼温柔,斟酌所述,一字一句皆是真心。
“若是这样子的我还不能过好将来这一生,那岂不是辜负了那个在烈阳冬雪里勤学苦练的小小女郎。”
嘉笙愣了,她不曾见过那样坚定从容的嘉宜。
“或许我要嫁的郎君是我曾在闺中偷偷描摹过千遍的俊秀儿郎。或许我要嫁的郎君终有一日会与世间万千薄幸男子无甚区别。可那又如何,终究我明了自己不会改变。”
傅嘉宜喂一颗糖给小阿笙,“都说只看松子糖的外表便容易上当,一不留神就会吃到坏的。可是阿笙,这糖是好是坏,只有自己尝过了才甘心。”
傅嘉笙便知道,她留不住嘉宜了。
后来她又做了许多白费力气的挣扎。让平王府至今还流传着世子不舍得姐姐出嫁的趣闻。
大人们依旧当她是个孩童,在傅嘉笙未听闻时就板上钉钉的亲事,怎能真由得她去左右家中女郎的婚姻大事。
为数不多让她做成了的,大概就是硬求着平王妃给嘉宜配齐了老成持重的陪房嬷嬷。那些有经历的老人,总能比一帮和主子年岁差不多的陪嫁侍女们更快发觉身边的猫腻。
譬如秦家那肩挑两房的稀罕事,便早早儿让人捅了出来。和秦家人上一世的无动于衷不同,这辈子是那秦老太爷在病榻上认下,使了人来赔礼道歉,说他忧心弱孙孤苦,恐怕大房绝嗣,才强命次子行大不违之荒谬事……
凡此种种,也不知世人信他几分。
反正傅嘉笙听了便很想笑,那秦宋野得跟头狼似的,这借口还真够荒谬可笑。
即便是这样,秦家这门亲事也没有大变动。
傅嘉笙娓娓道出症结,“若非大姐在他家事成之后才来信告知,又千叮咛万嘱咐,屡屡传来书信告诫,我总是要替她出了这口恶气的。”
离得远了,传讯便没那么及时。
“我不懂,嫁错了不该及时止损么?”嘉璨那样明快的一个人,此时禁不住幽幽地叹了口气,“大姐是这样,二姐也是这样……”
她呢喃,“仿佛到了某个年纪,她们便迫不及待地想离开从小长大的地方,去瞧一瞧新的天地。哪怕那片天幕有阴霾,可只要能亲身站在那天空下,她们的肺腑就是畅快的。”
傅嘉笙认真望着她。
傅嘉璨连忙解释,“这不是我说的!我哪能想到这些诗情画意说词。”
“是二姐离开平京的前一夜,我们俩并排倚在薰笼边,我问她,为了嫁人为了做公主,跑去那么远的异国他乡值得吗……”嘉璨笑了下,“我还从未跟二姐说过那么多的话呢,也是那日,她才跟我吐露了不少。”
嘉笙是极给面子的,“三姐不说,我都不知道二姐的心事呢!”
傅嘉笙也着实好奇。因她这二姐前世一朝和亲,便与王府断了联系,再有消息,便是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