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眼里话里的渴盼太甚,人都不敢接招,一时间,屋内众人纷纷看向平王,那阵仗像是全以他为指望似的。

    这倒是不曾有过的待遇,平王啧啧称奇,捋了捋修剪得整齐的胡须,道:“但凡上京来人来旨,必不会悄没声息的,而是要走官府的路子通传。近来总没见平京太守与我传讯啊。”

    嘉宝嘉玉的姨娘杜氏素来得宠,因这两日八郎骤然冒出头一事,外加二娘、三娘说话间就有了嫡出身份,她原就有些吃味,此时便少不了阴阳怪气,慢吞吞同身边人议论,道:“别是听说王府才认下个不知根底的郎君,又听见咱们府上一般的庶女也能变成嫡女来养,外头人就都上赶着要给王爷当孝顺孩儿,眨眼间这屋里又要坐上一溜烟的郎君、女郎了。”

    这一番刻薄话讲毕,外面那声响却愈发嘈杂,一阵大似一阵,非是寻常能有。

    连杜氏也迟疑着住了嘴。

    “内院外院的杂役仆妇遇事断不会如此没规矩。”平王妃有几分重视,她留神分辨,“怎么像是府外传来的?”

    平王慌得不行,马上说:“世子快带人去外头看看。”

    许是自觉这话说得太急切,他又补充道:“遇上这等不明之事,原该让家中儿郎跟去历练。只是八郎才到府上,还没大见过人,镇不住慌乱,且他往日过得又清苦,身子羸弱,撑不了场面,就先留在屋内吧。还是世子素日稳妥,此时由你出面正好。”

    傅嘉笙领命。她懒得理会平王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心思,又很好奇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便没有推辞,这就起身准备往外头走。

    平王妃看着干脆利落、未有一丝反驳的嘉笙,扭过头,眼里的火星子几乎要把再不敢开腔的平王傅道恒给灼伤。

    无人敢劝。

    只见平王妃仍愤恨注视着平王,他偏又不说话了,她只能冲着傅嘉笙离开的背影忧心,强自坐在原处,极力压制着怒火。

    这么下去恐要生事。

    傅嘉宜忖度着自己这外嫁女好歹是娇客,父王母妃之间再有宿怨,当着众人少不得要给自家一点体面,这便招手,让陪嫁嬷嬷快去带了一直在花厅候着的秦宋进屋。

    她笑着开口:“父王、母妃并诸位亲眷还没见过我家阿宋吧?阿笙这做舅舅的也先留一留。”

    傅嘉笙正巧快到门边,与被引领进来的秦宋两两相望。

    秦宋飞快低下了头,他尚不知该如何称呼眼前锦衣华服的小郎君。在家时,秦宋常听二婶说,王府唯有一幼弟,她最是疼爱,往后见了面,他便可唤世子“七舅”。谁知临到平京,王府派人来接他们一行人的管家却同二婶说,府上又新添了位八郎,还不是个才出生的奶娃娃,而是一位与世子差不多大的少年郎。

    二婶原是兴高采烈归宁省亲的,这一路就难免忧愁。秦宋自是要与她同进退的。

    既然无人介绍,又没正式拜见过平郡王夫妇,他这远客不与生面孔先行厮见,实则算不上太无礼,不至于给二婶、给秦家丢脸。

    最是精明擅算计、从不露长短于人前的秦长史,年少时候居然还有这等称不上周全的行径……

    傅嘉笙这一愣神,脚步便也停留,恰听到嘉宜唤她。

    大娘嘉宜叫那小郎君到跟前,“这是秦家大伯的独子,名唤秦宋。今日事多,原有些匆忙,这孩子还没来得及拜会诸位亲友。”

    平王、平王妃均摆出笑脸,他们早就知道在秦家还有这么一个“大外孙”,此时见了人,看他生得颇好,也是大家子有教养的郎君模样,便收敛了对秦家郎婿、连带着对整个秦家的不喜,要使人端了表礼给他。

    堂上就这一个小辈,其余人也各有见面礼给他。

    秦宋便一直保持着恭敬肃立的见礼姿态。

    平王来了兴致,“你婶娘这些姊妹最多,秦小郎君称呼一声‘姨母’,一开口就能有好几个应声的,一时半会也认不全。倒是你这两个舅舅,我家世子和八郎,此时可正经一见,彼此认了人,早晚也好说话,回头一起念书识字……”

    傅嘉宜见平王又忘了眼前急事,要带着众人现认起亲戚来,忙岔开话,道:“一家子亲眷,这有什么好着急的。我赶着喊阿宋来,是想说他虽是小辈,年纪却与七郎、八郎相当,又随了秦家人,自幼习武,常在外摔打。王府护卫一向闲散,真遇着什么事了,恐怕也指望不上。父王母妃,不若让阿宋与世子一道,互相也有个照应。”

    平王妃赞许地看她一眼,这就对着秦宋说:“大娘这话虽不错,秦小郎君可愿受累同你七舅舅走上一遭?”

    顺着平王妃手指的方向,秦宋看见那一进门就遇上的小郎君。

    原来那就是二婶成日里惦念挂怀的幼弟,秦宋心道“难怪”。这世子七舅的样貌委实讨喜,生得这般精致容貌的小郎君,在上京都不多见。再想到进门以来瞧见的各色面孔……除了发福的平郡王让人难窥得旧日真容,傅家人倒都是一等一的好长相。

    “尊长嘱咐,自当同往。”

    听见二婶说事态有些紧急,秦宋面对堂上诸位简单一拜,便算见过人,尔后就径直大步走到傅嘉笙身侧。

    彼时他心里正存事,走近了才发觉,那里不知什么时候也立了个人。

    平王着急忙慌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八郎,你身上还有伤,你去作甚?”

    秦宋疑惑地看那白衣少年,这人风度翩翩的,哪有他常见的伤者的那种虚弱样子?难不成是什么不得见人的暗伤?秦宋喜读兵书,是个爱钻研的,战场之上无小事,他自幼养成个习惯,容易把一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去看待。

    这少年既是八郎,能伤着他的必是与他有仇怨的。是那位单瞧眼神就已显凌厉的平王妃?还是这禀赋柔弱、就脸能看的世子?

    看来这深宅大院里藏着不少事啊,真不知道他那位同样弱不经风的二婶是怎么在这刀光血影的府邸里长大的。

    却见燕行笑着回头:“父王,阿弥陪着阿兄。”

    “瞧八郎,是个多和气的孩子,才回来就知道护着他阿兄了……”

    耳畔传来平王的多愁善感言语,秦宋陷入了迷茫。

    难不成是他想多了?还是这王府里的人天生就擅长粉饰太平?如二婶那样?

    *

    “……报!漠北战报!”

    平京宽广的街头上,一名玄衣小将正骑马狂奔。他恰从闭合到一半的城门里冲了进来,守城的官兵只来得及瞧见那花花的一张脸,身上、腿上、胳膊上,左一道、右一道,缠得满是乱七八糟的渗血的绷带,连那白马都是个挂了彩的花斑马的装扮。

    眼下天还没大黑,借着没落尽的日光,他行得分外急,背后扬起的威武狼旗给这个狼狈不堪的兵娃子添上了几分不大符合他年龄的狰狞。

    “躲开!都躲开!快给信使让出道来!”

    “我怎么瞧着那是个狼崽子的图腾……漠北苍狼,这是苍狼军的人啊!”

    “什么时候又打仗了?年前那一回太子殿下……是废太子了……他不是胜了吗?怎么这小将军还是这么个惨烈模样?”

    “作孽哟,没了先前那位爷,邬郓蛮子莫不是又讨人厌的打到了平京跟前来?我地里的菜还没收上一回呢!”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连一个没战事的整年都不让人过!”

    ……

    周遭人苦着脸,骂骂咧咧念叨两句,便忙不迭地闪躲。

    那小将虽精疲力尽,仍是费劲吞咽着唾沫,将背后的大旗束扎得结实,扯了嗓子一路上反复喊——

    “漠北战报!苍狼大捷!大周威武!”

    傅嘉笙三人走到门口,正赶上那小将嘶吼着打马而过。

    前世大周倾颓之际,平京十四州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市井童谣——

    平京有骁骑,漠北苍狼军;上京有名妓,佳人玉无暇。

    那年月,陆鸣野率领的齐军逼得大周各地守军节节败退,隐约有当年苍狼军的声望。可惜盛世难再,胜景难回,漠北那一支举世闻名的骁勇善战军队,早随着大周明德太子的亡故而分崩离析,譬如边境之地最常见的散沙,再没有凝聚之日。

    赫赫大周,亦是如此。

    至于那“佳”人,换个字眼,说是“嘉”人也可以。

    如斯美玉,乱世浮沉,一朝陷落泥沼。

    傅嘉笙捂了捂心口,驻足远眺。

    “哎哟我的耳朵,这声音大的,够劲儿!”

    “还甭说,苍狼军就是有血性,一逮一个准,往后我们家人要参军,我就让他往苍狼去,还愁没胜仗打?”

    “自打太子爷回京,我军中的亲戚说苍狼军都按着不给动,莫非陛下好心肠,又肯放太子爷回来庇佑大家了?不行,我得问问我亲戚去!你们别不信,打小跟我穿一条裤子的发小就在苍狼军给人喂马草哩!”

    “胜了,老婆子,你听到了,咱们这是又胜了!”

    “听到了,听到了!孙孙的假不就正好赶上了!我要给我乖孙置办衣裳酒食去,可算是能回来一趟了!”

    ……

    风沙扬过一回,马儿已载着人跑远。

    紧接着,便有相似着装的小将士一波接一波的肩扛狼旗、口喊战讯追随而去。

    周遭人含了泪,笑着跟人谈闲时嘴角都要咧到天边。

    “这就是平京么?”秦宋有感而问。

    他是将门之子,怎奈在上京长大,自觉未沾染到家传的虎狼之气,如今来到平京,方觉血脉滚烫。

    他兴致勃勃地要同人抒发这激昂情绪,却意外看到两张不能算是兴奋的面孔。

    一张似有无力挽回的悲愁,一张恍若隔岸观花的悲悯。

    秦宋忍不住气性,往边上站了站。要不是还记着二婶的叮咛,他才不想与这两人为伍。

    大喜当前,他俩怎么能丧气成这样!

章节目录

择枝嫁替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兰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宛并收藏择枝嫁替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