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儿的师傅怎么能是贺兰衡?
贺兰家早些年不过是在扬州的一个小小校尉,前岁突然被调到京城做内史,去岁陈老将军私自带兵前往益州解救陈锦端时,又突然被提为御史中丞。
贺兰明是个有能力之人,他被提拔是早晚的事,只是正好在这么巧的时间点,由不得人们不多想。
且陈老将军出发后,他是朝中奏请处罚陈老将军最激烈的人,当日在朝堂上,也是他上奏要求处死陈老将军的,他的升迁,在满朝文武看来,就代表着陈家的落败。
“贺兰衡尚且年轻,教越儿这么顽皮的孩子许是有些勉强,不若换一个年长一些的师傅,或许越儿能更听话呢。”陈锦端试探道。
萧凭道:“武艺和年轻年长没什么关系。贺兰衡是朝中新贵,如今做着我的近身侍卫,他的武艺在满朝文武中也是数得上号的,让他教越儿,越儿绝对能练得一身好本领。他年轻,说不定和越儿也更有话说。”
陈锦端还没开口,萧凭就又接着说:“赵太傅如今七十有余了,越儿每日上他的课都愁眉苦脸的,或许她反而会更喜欢这个年轻师傅。”
陈锦端的话都被萧凭堵了,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理由来,只能垂着眉眼看着越儿,越儿还沉浸在要习武的快乐里,并没注意到陈锦端的变化。
窗外枝头上的花苞越结越多,气温却突然降了下来,冷风呼呼地刮,直叫人冻得牙颤。
两日后转眼就到了,刘和来长秋宫请三人去赴宴。
入了席才知道,宴会上的人还不少。
不只有赵浊,还有赵浊带来的幽州官员和这几日才到京城的其他州的刺史,甚至贺兰家的人和珝王也在。
幸亏陈锦端有所猜测,穿了绀色曳地裙,总算不是太过随意。
陈锦端坐在萧凭身旁,以皇后的名义祝了在场官员一杯酒,后来官员再敬酒时,陈锦端也跟着喝了几杯,她许久没喝酒,此时倒是有些馋了,再要喝时却被萧凭夺了杯子,道:“御医说你不能多喝,喝点茶吧。”
陈锦端酒杯被夺,看萧凭直接将酒杯递给了身旁的宫女,让宫女撤了下去,也不打算再喝了,起身和萧凭说要去透透气,就带着素兰出去了。
希音殿外有片梅林,天气转暖了,许多梅花都谢了,枝头只剩着几朵红梅点缀其中,陈锦端带着素兰在林中暗无目的地走。
她胸前总感觉有一口气淤塞其中,时时堵得她喘不上来气。
素兰在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她,不知该开口说些什么。
前面有一个分岔口,素兰看她犹豫,便凑上来说:“左边能绕回去希音殿,右边可以通向玉池。”
陈锦端看了看两边的路,带着素兰往右边去了,玉池的水终年不冻,池边的景色本就比一般的地方好,如今天气转暖,池边的花怕是已经开了大半,去看看也比回去希音殿里干坐在萧凭旁边的好。
往前走了两步,却看到一道月白色的身影,静静地坐在梅林里,望着一池水,一动也不动。
陈锦端从那抹背影里,莫名地看出了几分孤寂的意味。
陈锦端还想上前,却被素兰拉住了袖口,低声道:“娘娘,于礼不合。”
陈锦端再看了看那道背影,拂去了素兰的手,道:“你去岔路口那里等我,让登雍盯着周围,一刻钟后我来找你。”
素兰为难的看着陈锦端,陈锦端却对她摆摆手,就往前去了,素兰只得转头回岔路口等着。
“你的伤好些了吗?”
那道白影陡然一颤,缓缓起身,朝着陈锦端行了个礼:“请娘娘安。”
陈锦端呼吸一滞,控制着自己淡淡道:“不必多礼。我听鸣玉说你受了山匪一刀,如今如何了?”
“多谢娘娘挂怀,如今已无大碍。”裴归道。
陈锦端深深吸了口气,道:“那就好。”
似是再无话可说,陈锦端转身要走,走出几步,身后却突然传来一道冷冽的声音:“你在宫中可好?”
陈锦端唇角勾起,轻松一笑,回过身来道:“我还当裴世子要一直像那样和我说话呢。”
裴归也浅浅地笑了,他看着陈锦端道:“宫中凶险,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你要小心。”
“我知道,”陈锦端朝他走了两步,站定在他一丈外,问,“你在幽州可好?”
“好。”
陈锦端搓了搓手中的汤婆子,喃喃道:“幽州终年严寒,常有大雪,你一个文生,又要待在军营里,肯定受了不少苦。”
裴归笑着道:“赵兄和嫂子待我如家人一般,没吃到多少苦。倒是你,怎么瘦成这样,脸色也不好,宫里的日子……是不是不太合你心意?”
陈锦端苦笑一回,没回答,反问裴归:“前面就是玉池,可能陪我一同走走?”
裴归做了个请的姿势。
玉池水澄澈,池边偶有岩石堆砌,供人走累了歇歇脚,石子路旁牡丹大朵大朵的开着,似乎一点也没受这几日的冷风影响。
两人之间隔着一个人的距离,皇后与外男夜间同游已是逾矩,这一点的距离似乎也无足轻重了。
裴归走在靠池水的一侧,陈锦端握着汤婆子慢慢地走,悠悠开口道:“你马术进步了许多,都能从幽州骑到京城了。”
裴归低头笑着应声:“待在军营里,看着看着也就会了。只是那刀枪剑术的,依旧是舞不了几下。”
陈锦端闻言也笑,想起了当年赛马,裴归被她甩在身后的往事,“那你还敢去护着嫂嫂和鸣玉,鸣玉的身手可比你强。”
“我挡在前面,至少能拖延点时间。”
陈锦端一时无言。
“益州一战我都听说了,时隔多年,女将军的风采分毫不减,三千守城将士抵挡八万敌军一月有余,朝中多少大将都难以做到。”裴归的声音如春风拂面,淡淡的笑容挂在脸上,看着他这样的神态,就让人感觉万事不愁。
陈锦端听着他吹捧自己,笑得愈发开怀,好似回到了年少意气风发时,“益州本就易守难攻,翎王党羽先前就折损许多,到了益州能用的将领已寥寥无几,再加上益州与滇国相隔不远,城未被围时也能派人往滇国去借粮,自然就让我钻了这个空子。”
裴归道:“我记忆中的陈将军从来不说如此自谦之词,怎得对自己如此不自信了?”
陈锦端笑容渐渐淡下:“今时不同往日了。益州一战最终还是父亲和锦正来援,益州守兵们才能有一线生机,却也拖累了父亲和锦正,若我能……”
“三千兵士,能守住益州已是不易,就是陈老将军在益州,也无法用三千人反击十五万敌军,你莫要再自责。”裴归坚定道。
陈锦端扯下路边一支开得正好的牡丹,点头道:“我知道,我只是常常会想,当时的我,究竟有没有破局之法。”
裴归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说:“圣心难测。”
陈锦端哽了一下,说:“你既知此,又为何要跟来京城?你可知表兄此次来京城究竟有多危险?若是表兄被捕,你身为军师,也难逃一劫。”
五年前两人在京城郊外分别,临别赠言,陈锦端只说了一句多加保重,后来的五年间,再没有一句言语,时隔多年,再次收到陈锦端的关心之语,裴归心里难免涩然。
“你既知我难逃一劫,那身在何处不都无甚分别。”
陈锦端急道:“怎会没有分别,你在京城,若被降罪便是插翅难逃,若你在幽州,路途遥远,消息不便,你自有时间逃往别处,待时机成熟再现身。”
身边人半晌不出声,陈锦端看过去,看到那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池边,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才发现他原来是在看一块大青石。
往事浮上心头,陈锦端喃喃道:“也是,你不是那逃避之人,该你担的责任,你一样也没有放下。”
那块青石上沾着水渍,在月光下亮晶晶的。这块石头贴近池水,又表面光滑,蚊虫蜻蜓之类的极爱在上面歇脚,沾了水的蚊虫停在上面,把青石弄得湿漉漉的,人踩上去就容易滑倒。
陈锦端十六岁那年,先皇后召命妇们入宫说话,她随母亲进宫面见先皇后,先皇后宽仁,见孩子们在殿里闷得无聊,就让宫侍带他们来玉池玩耍,彼时裴归已有“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号,被先皇召见,将要出宫时路过玉池,却见陈锦端不慎跌落水中,忙跳下去救人。
待将陈锦端捞上来时,世家小姐们、宫侍们都在池边看着他俩,彼时陈锦端和裴归在京城里出双入对已不是秘密,再经此一事,大家都默认两人不久后就会成婚,只是陈老将军私下里和陈老夫人说了一句“此姻亲恐难结。”
没想到一语成谶,裴世子救了落水的陈家独女一事很快传到了先皇耳中,先皇同时召见裴国公和陈老将军,三人面谈良久,回家后便公开否认了这门亲事。
陈锦端被陈老将军关在自己的院子里,一个月没见到裴归,连信都无法收送,最后别无他法只能摸清了院外守卫的换班时间,悄悄翻墙去了国公府,国公府的院墙比将军府的高得多,陈锦端好不容易才翻进去,却撞见了国公爷,国公爷震惊地看着这个从院墙上掉下来的女子,陈锦端尴尬地笑笑。
“罢了,”国公爷叹息道,“你们两人之事的利害我已与子回说了,想必他心中亦有数,你且去最后和他谈谈吧,往后不要再来了。”
陈锦端听他此言,眼中酸涩,却还是向国公爷拱拱手,就昂着下巴往裴归的院子里去了。
懂了利弊又如何,他怎么会因为那点好处和那点坏处就离开她,他说过定会娶她的,陈锦端边走边想。
裴归的院子周围的守卫比将军府的还要多,许是裴国公提前招呼过,守卫们并未拦着陈锦端,她很顺利地就进去了。
“你怎么来了?”裴归惊喜地问。
陈锦端径直坐到了他的书桌前,道:“我为什么不能来?你一个月都没来找我,只能本姑娘来找你了。”
“对不起,”裴归低语,“我的院子外全是守卫,我出不去。”
“行了,你那三脚猫的功夫,我就猜到你出不来,”陈锦端拿了他桌上的一杯茶水,道,“我今天就是来问你的,你到底娶不娶我?”
裴归被她直白的质问问得脸都红了,支支吾吾地说:“想娶的。”
“你如今被你爹关在这,你怎么娶?”
裴归低头偷偷看陈锦端握住茶杯的手,上面有些舞刀弄枪弄出来的茧子,皮肤却还是白白的,她去了边关一趟,刚回来时黑了不少,养不多时便又白了回来,好像她不管怎么变,养一段时间就能变回原来的模样。
“我给陛下写辞书,表明放弃世子封号,不再入朝,再绝食,相信我爹能同意的。”
陈锦端却犹豫了,裴归才子名声远扬,又是世子,将来能拜相也说不定,现在却要放弃这些荣耀,现在他不怨,可将来呢?若他看到他的同门出将入相,他是否还能不怨?
“你是不是担心我没了这些配不上你?”裴归拉住陈锦端的袖子,“你放心,锦端,我去给王爷们当幕僚,或是去做生意,无论如何都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的,我定会追上你的。”
陈锦端抚上了裴归的手,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里面的情意燎得陈锦端心里一热,当下便决定不管那么多了,坚定道:“好,你没了这些也无妨,将来我定会做将军,定能让你依靠我。”
两人说定,陈锦端被裴国公从国公府的大门送出去了,出国公府倒容易了,回将军府还得翻回去,一趟下来,陈锦端弄得风尘仆仆的,幸亏家中无人发现。
回去后,陈锦端觉得不能只有裴归一个人争取,自己便也开始绝食,陈老夫人日日来院中劝她用膳,却毫无作用,几日下来,陈锦端连走路都困难了。
素兰趴在床边求她用膳,她伸手抹了素兰脸上的眼泪,说:“傻素兰,我身子骨什么样你不知道吗?饿两天哪就能垮了,别哭了,去打听打听,国公府有什么动静没有。”
国公府当然有动静,素兰派了个信得过的小厮去国公府打听了一趟,听了消息回来看到陈锦端卧在床上有气无力的样子又哭哭啼啼起来。
陈锦端问到底怎么了。
素兰才颤着声说,裴世子如今是皇帝面前的红人,陛下封他做了译官令,今日刚下的旨,外头正议论呢,说他二十岁封官,前途无量。
陈锦端愣了愣,挣扎着要起来,说:“我去问问他,我去问问。”
可她太久没有进食了,手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刚支起半个身子就又倒了下去,她歇了两口气,让素兰去厨房弄饭来。
素兰又喜又怕,高兴她终于肯用膳了,又害怕她急出个什么好歹来。
陈锦端修养了两天,身体终于恢复了大半,她毕竟从小就习武,身体素质不差。陈老夫人日日来她院子里看她,陪着她用膳,她也日日都好好吃饭,因为她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快点养好身体,再去国公府找裴归。
贺兰家早些年不过是在扬州的一个小小校尉,前岁突然被调到京城做内史,去岁陈老将军私自带兵前往益州解救陈锦端时,又突然被提为御史中丞。
贺兰明是个有能力之人,他被提拔是早晚的事,只是正好在这么巧的时间点,由不得人们不多想。
且陈老将军出发后,他是朝中奏请处罚陈老将军最激烈的人,当日在朝堂上,也是他上奏要求处死陈老将军的,他的升迁,在满朝文武看来,就代表着陈家的落败。
“贺兰衡尚且年轻,教越儿这么顽皮的孩子许是有些勉强,不若换一个年长一些的师傅,或许越儿能更听话呢。”陈锦端试探道。
萧凭道:“武艺和年轻年长没什么关系。贺兰衡是朝中新贵,如今做着我的近身侍卫,他的武艺在满朝文武中也是数得上号的,让他教越儿,越儿绝对能练得一身好本领。他年轻,说不定和越儿也更有话说。”
陈锦端还没开口,萧凭就又接着说:“赵太傅如今七十有余了,越儿每日上他的课都愁眉苦脸的,或许她反而会更喜欢这个年轻师傅。”
陈锦端的话都被萧凭堵了,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理由来,只能垂着眉眼看着越儿,越儿还沉浸在要习武的快乐里,并没注意到陈锦端的变化。
窗外枝头上的花苞越结越多,气温却突然降了下来,冷风呼呼地刮,直叫人冻得牙颤。
两日后转眼就到了,刘和来长秋宫请三人去赴宴。
入了席才知道,宴会上的人还不少。
不只有赵浊,还有赵浊带来的幽州官员和这几日才到京城的其他州的刺史,甚至贺兰家的人和珝王也在。
幸亏陈锦端有所猜测,穿了绀色曳地裙,总算不是太过随意。
陈锦端坐在萧凭身旁,以皇后的名义祝了在场官员一杯酒,后来官员再敬酒时,陈锦端也跟着喝了几杯,她许久没喝酒,此时倒是有些馋了,再要喝时却被萧凭夺了杯子,道:“御医说你不能多喝,喝点茶吧。”
陈锦端酒杯被夺,看萧凭直接将酒杯递给了身旁的宫女,让宫女撤了下去,也不打算再喝了,起身和萧凭说要去透透气,就带着素兰出去了。
希音殿外有片梅林,天气转暖了,许多梅花都谢了,枝头只剩着几朵红梅点缀其中,陈锦端带着素兰在林中暗无目的地走。
她胸前总感觉有一口气淤塞其中,时时堵得她喘不上来气。
素兰在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她,不知该开口说些什么。
前面有一个分岔口,素兰看她犹豫,便凑上来说:“左边能绕回去希音殿,右边可以通向玉池。”
陈锦端看了看两边的路,带着素兰往右边去了,玉池的水终年不冻,池边的景色本就比一般的地方好,如今天气转暖,池边的花怕是已经开了大半,去看看也比回去希音殿里干坐在萧凭旁边的好。
往前走了两步,却看到一道月白色的身影,静静地坐在梅林里,望着一池水,一动也不动。
陈锦端从那抹背影里,莫名地看出了几分孤寂的意味。
陈锦端还想上前,却被素兰拉住了袖口,低声道:“娘娘,于礼不合。”
陈锦端再看了看那道背影,拂去了素兰的手,道:“你去岔路口那里等我,让登雍盯着周围,一刻钟后我来找你。”
素兰为难的看着陈锦端,陈锦端却对她摆摆手,就往前去了,素兰只得转头回岔路口等着。
“你的伤好些了吗?”
那道白影陡然一颤,缓缓起身,朝着陈锦端行了个礼:“请娘娘安。”
陈锦端呼吸一滞,控制着自己淡淡道:“不必多礼。我听鸣玉说你受了山匪一刀,如今如何了?”
“多谢娘娘挂怀,如今已无大碍。”裴归道。
陈锦端深深吸了口气,道:“那就好。”
似是再无话可说,陈锦端转身要走,走出几步,身后却突然传来一道冷冽的声音:“你在宫中可好?”
陈锦端唇角勾起,轻松一笑,回过身来道:“我还当裴世子要一直像那样和我说话呢。”
裴归也浅浅地笑了,他看着陈锦端道:“宫中凶险,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你要小心。”
“我知道,”陈锦端朝他走了两步,站定在他一丈外,问,“你在幽州可好?”
“好。”
陈锦端搓了搓手中的汤婆子,喃喃道:“幽州终年严寒,常有大雪,你一个文生,又要待在军营里,肯定受了不少苦。”
裴归笑着道:“赵兄和嫂子待我如家人一般,没吃到多少苦。倒是你,怎么瘦成这样,脸色也不好,宫里的日子……是不是不太合你心意?”
陈锦端苦笑一回,没回答,反问裴归:“前面就是玉池,可能陪我一同走走?”
裴归做了个请的姿势。
玉池水澄澈,池边偶有岩石堆砌,供人走累了歇歇脚,石子路旁牡丹大朵大朵的开着,似乎一点也没受这几日的冷风影响。
两人之间隔着一个人的距离,皇后与外男夜间同游已是逾矩,这一点的距离似乎也无足轻重了。
裴归走在靠池水的一侧,陈锦端握着汤婆子慢慢地走,悠悠开口道:“你马术进步了许多,都能从幽州骑到京城了。”
裴归低头笑着应声:“待在军营里,看着看着也就会了。只是那刀枪剑术的,依旧是舞不了几下。”
陈锦端闻言也笑,想起了当年赛马,裴归被她甩在身后的往事,“那你还敢去护着嫂嫂和鸣玉,鸣玉的身手可比你强。”
“我挡在前面,至少能拖延点时间。”
陈锦端一时无言。
“益州一战我都听说了,时隔多年,女将军的风采分毫不减,三千守城将士抵挡八万敌军一月有余,朝中多少大将都难以做到。”裴归的声音如春风拂面,淡淡的笑容挂在脸上,看着他这样的神态,就让人感觉万事不愁。
陈锦端听着他吹捧自己,笑得愈发开怀,好似回到了年少意气风发时,“益州本就易守难攻,翎王党羽先前就折损许多,到了益州能用的将领已寥寥无几,再加上益州与滇国相隔不远,城未被围时也能派人往滇国去借粮,自然就让我钻了这个空子。”
裴归道:“我记忆中的陈将军从来不说如此自谦之词,怎得对自己如此不自信了?”
陈锦端笑容渐渐淡下:“今时不同往日了。益州一战最终还是父亲和锦正来援,益州守兵们才能有一线生机,却也拖累了父亲和锦正,若我能……”
“三千兵士,能守住益州已是不易,就是陈老将军在益州,也无法用三千人反击十五万敌军,你莫要再自责。”裴归坚定道。
陈锦端扯下路边一支开得正好的牡丹,点头道:“我知道,我只是常常会想,当时的我,究竟有没有破局之法。”
裴归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说:“圣心难测。”
陈锦端哽了一下,说:“你既知此,又为何要跟来京城?你可知表兄此次来京城究竟有多危险?若是表兄被捕,你身为军师,也难逃一劫。”
五年前两人在京城郊外分别,临别赠言,陈锦端只说了一句多加保重,后来的五年间,再没有一句言语,时隔多年,再次收到陈锦端的关心之语,裴归心里难免涩然。
“你既知我难逃一劫,那身在何处不都无甚分别。”
陈锦端急道:“怎会没有分别,你在京城,若被降罪便是插翅难逃,若你在幽州,路途遥远,消息不便,你自有时间逃往别处,待时机成熟再现身。”
身边人半晌不出声,陈锦端看过去,看到那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池边,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才发现他原来是在看一块大青石。
往事浮上心头,陈锦端喃喃道:“也是,你不是那逃避之人,该你担的责任,你一样也没有放下。”
那块青石上沾着水渍,在月光下亮晶晶的。这块石头贴近池水,又表面光滑,蚊虫蜻蜓之类的极爱在上面歇脚,沾了水的蚊虫停在上面,把青石弄得湿漉漉的,人踩上去就容易滑倒。
陈锦端十六岁那年,先皇后召命妇们入宫说话,她随母亲进宫面见先皇后,先皇后宽仁,见孩子们在殿里闷得无聊,就让宫侍带他们来玉池玩耍,彼时裴归已有“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号,被先皇召见,将要出宫时路过玉池,却见陈锦端不慎跌落水中,忙跳下去救人。
待将陈锦端捞上来时,世家小姐们、宫侍们都在池边看着他俩,彼时陈锦端和裴归在京城里出双入对已不是秘密,再经此一事,大家都默认两人不久后就会成婚,只是陈老将军私下里和陈老夫人说了一句“此姻亲恐难结。”
没想到一语成谶,裴世子救了落水的陈家独女一事很快传到了先皇耳中,先皇同时召见裴国公和陈老将军,三人面谈良久,回家后便公开否认了这门亲事。
陈锦端被陈老将军关在自己的院子里,一个月没见到裴归,连信都无法收送,最后别无他法只能摸清了院外守卫的换班时间,悄悄翻墙去了国公府,国公府的院墙比将军府的高得多,陈锦端好不容易才翻进去,却撞见了国公爷,国公爷震惊地看着这个从院墙上掉下来的女子,陈锦端尴尬地笑笑。
“罢了,”国公爷叹息道,“你们两人之事的利害我已与子回说了,想必他心中亦有数,你且去最后和他谈谈吧,往后不要再来了。”
陈锦端听他此言,眼中酸涩,却还是向国公爷拱拱手,就昂着下巴往裴归的院子里去了。
懂了利弊又如何,他怎么会因为那点好处和那点坏处就离开她,他说过定会娶她的,陈锦端边走边想。
裴归的院子周围的守卫比将军府的还要多,许是裴国公提前招呼过,守卫们并未拦着陈锦端,她很顺利地就进去了。
“你怎么来了?”裴归惊喜地问。
陈锦端径直坐到了他的书桌前,道:“我为什么不能来?你一个月都没来找我,只能本姑娘来找你了。”
“对不起,”裴归低语,“我的院子外全是守卫,我出不去。”
“行了,你那三脚猫的功夫,我就猜到你出不来,”陈锦端拿了他桌上的一杯茶水,道,“我今天就是来问你的,你到底娶不娶我?”
裴归被她直白的质问问得脸都红了,支支吾吾地说:“想娶的。”
“你如今被你爹关在这,你怎么娶?”
裴归低头偷偷看陈锦端握住茶杯的手,上面有些舞刀弄枪弄出来的茧子,皮肤却还是白白的,她去了边关一趟,刚回来时黑了不少,养不多时便又白了回来,好像她不管怎么变,养一段时间就能变回原来的模样。
“我给陛下写辞书,表明放弃世子封号,不再入朝,再绝食,相信我爹能同意的。”
陈锦端却犹豫了,裴归才子名声远扬,又是世子,将来能拜相也说不定,现在却要放弃这些荣耀,现在他不怨,可将来呢?若他看到他的同门出将入相,他是否还能不怨?
“你是不是担心我没了这些配不上你?”裴归拉住陈锦端的袖子,“你放心,锦端,我去给王爷们当幕僚,或是去做生意,无论如何都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的,我定会追上你的。”
陈锦端抚上了裴归的手,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里面的情意燎得陈锦端心里一热,当下便决定不管那么多了,坚定道:“好,你没了这些也无妨,将来我定会做将军,定能让你依靠我。”
两人说定,陈锦端被裴国公从国公府的大门送出去了,出国公府倒容易了,回将军府还得翻回去,一趟下来,陈锦端弄得风尘仆仆的,幸亏家中无人发现。
回去后,陈锦端觉得不能只有裴归一个人争取,自己便也开始绝食,陈老夫人日日来院中劝她用膳,却毫无作用,几日下来,陈锦端连走路都困难了。
素兰趴在床边求她用膳,她伸手抹了素兰脸上的眼泪,说:“傻素兰,我身子骨什么样你不知道吗?饿两天哪就能垮了,别哭了,去打听打听,国公府有什么动静没有。”
国公府当然有动静,素兰派了个信得过的小厮去国公府打听了一趟,听了消息回来看到陈锦端卧在床上有气无力的样子又哭哭啼啼起来。
陈锦端问到底怎么了。
素兰才颤着声说,裴世子如今是皇帝面前的红人,陛下封他做了译官令,今日刚下的旨,外头正议论呢,说他二十岁封官,前途无量。
陈锦端愣了愣,挣扎着要起来,说:“我去问问他,我去问问。”
可她太久没有进食了,手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刚支起半个身子就又倒了下去,她歇了两口气,让素兰去厨房弄饭来。
素兰又喜又怕,高兴她终于肯用膳了,又害怕她急出个什么好歹来。
陈锦端修养了两天,身体终于恢复了大半,她毕竟从小就习武,身体素质不差。陈老夫人日日来她院子里看她,陪着她用膳,她也日日都好好吃饭,因为她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快点养好身体,再去国公府找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