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姜禾狐疑地多看了他两眼,倒也没多问什么。
下了牛车后,姜禾也没急着回家。
她提着两个铁盘子,慢悠悠走在村里。
和几个月前不同,姜禾从村头一路走过来,不少人在抬眼看见她时,都笑着和她打招呼,一派和睦。
路过自家田的时候,姜禾放慢了脚步。看稻田金灿灿一片,随风摆动着,现出风的弧度。一眼望去,已经可以窥见丰收的模样,叫人不禁就酝酿起无限的期待。
梁大站在田垄上,远远地指着姜禾手里的铁盘,大声问:“这是要做些什么呢。”
姜禾朝着梁大和梁大媳妇招招手,笑着应道:“是新厨具!研究些新吃食,到时候喊大哥大嫂来吃啊!”
笑着客套了两句后,姜禾提着她的铁盘子,拐到了一条小路上。
“不回家吗?”青杨有些疑惑。
“我去找孙姨有点事,你要是急着回去的话,可以先走,不用跟我一起。”
青杨抿了抿嘴唇,还是提腿跟了上去。
这一段时间,其实已经能很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使青杨一开始极力反对姜禾的这些“激进”决定,他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姜禾是对的。
他甚至隐隐有些预感,这条姜禾所谓“赚大钱”的路,远不止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正因如此,感觉到了变化就发生在了周围。青杨便有意识地去观察姜禾的行为和决定。
他想要清清楚楚地看明白,这条路上的每一步,是如何踏出去的。
姜禾走在前面,脚步轻快。她虽感觉到身后青杨的目光有些不同寻常的炽热,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孙家的小院已经出现在了眼前,村子里人不多,每户人家不管有没有围竹篱笆,都会在屋子前后的空地上种点菜。
孙家也不例外,孙姨正站在黄瓜藤架前,听见脚步,扭头看了过来。
“是小禾啊!”
自从姜禾买走孙家全部的马蹄粉,解了燃眉之急后。孙姨一家对姜禾的态度都变得格外热情了起来。
没等姜禾走近,孙姨转身便扯下两根最大的黄瓜,迎了过来。
“来来,天热,吃根胡瓜消消暑。”
姜禾一手提着一块铁板,压根没有手来接,她忙扭头示意青杨上前去接。
青杨迈步上前,双手接过了两根黄瓜,礼貌地道谢:“谢谢孙婆婆。”
走进孙家的院子里,孙姨的儿子孙大武正倚在长椅上,身上搭着一块薄毯子。
见姜禾进来,他坐直了几分身子,招呼着姜禾和青杨坐下。
姜禾将手里两块铁板放在椅子旁,她揉着提了一路发红的掌心,笑道:“大武哥气色好多了啊!”
“还得多亏了嫂子。”
孙姨转身就要进屋内给姜禾倒水,却被姜禾喊住了。
“孙姨,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听姜禾语气认真,并不是开玩笑的样子。孙姨重视得很,她叫孙大武陪着姜禾坐会,转身去田里喊孙叔去了。
重大的决定,得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才行。
目送着孙姨离去,孙大武叹了口气,眉眼之间闪过一丝落寞。
但随后,他又抬起目光,笑着看向了握着两根黄瓜,坐得笔直的青杨。
“青杨,水缸里有水的,要吃黄瓜的话,你去舀一勺洗洗。”
青杨抬起头,他眨了眨眼睛,还是应下了。
“从前感觉,随手打一盆水,洗根黄瓜的事情,现在居然也做不到了。”
孙大武感叹着,可能是情绪涌上来的缘故,他突然别过头去,咳嗽了起来。
姜禾记得,他是在山间行走,讨生活的人。
这样矫健灵敏又强壮的身躯,被困在长椅和床上,实在是太煎熬了。
可能是卧床太久,孙大武整个人看起来异常的脆弱易碎。
“大武哥也不能这样想,这药不是蛮有效果的吗?再说了,我从前听人说,伤到骨头就是要静养上一段时间,要等骨头自己恢复,急不得的。”
姜禾的声音温和却坚定,想到她从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她嘴里说出安慰的话,莫名就是会比旁人更有说服力几分。
孙大武紧皱着的眉松了几分,他扭头看向农田的方向,在确定孙姨还没回来后,才长叹了口气。
“这药,多贵啊。”
他的语气很轻,但莫名其妙叫洗完黄瓜回来的青杨觉得心头一沉。
那种窒息绝望,伴随着简单的一句话,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好不容易熬到战乱结束,好不容易可以开始安安稳稳赚钱过好日子了。
偏偏摊上这档子事,这一病,全家不仅失去了赚钱的主要来源,还掏空了全部的家底。
青杨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安慰。
他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当初姜禾重病到呼吸都微薄的时候,他大概也这样坐在院子里叹过气。
但是这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拿来劝人的好例子,因为姜禾只是喝了两碗梁燕儿开的药,然后就听天由命了。
能好起来,实在是奇迹。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青杨只好将洗好的黄瓜递到姜禾面前。
“啊,掰一小截给我就好了。”
姜禾并没有被带进这悲伤绝望的情绪里。
她指挥着青杨掰了黄瓜头头那带把手的一截,把另一根,递到了孙大武面前。
这黄瓜从摘下来到送进嘴里,也没过去多久。
一口下去都能听见清脆的声响,冰凉脆爽,汁水四溢。
清爽的黄瓜香气稍稍驱散了紧张沉重的氛围。
姜禾嚼着黄瓜,朝孙大武笑了笑:“大武哥别急,只要药管用,总有办法能赚钱的!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
孙姨不一会就带着孙叔回来了。
一行人围坐在院子里,听姜禾讲述来意。
“什么?!”
孙姨惊得瞪大了眼睛,她满脸不可思议地看向姜禾:“你那肉松就是赚大钱的东西,要交给我们家来做?!”
不只是孙姨,虽然孙大武和孙叔没有说话,但是他们脸上的惊讶已经足以表达想法了。
“我倒是也想自己做,只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姜禾笑着解释道:“马蹄粉那么繁琐的工序,你们都能处理得这么干净,我觉得把肉松交给你们做,再合适不过了。”
许是在路上的时候稍稍消化了一下,青杨对姜禾直接“外包”肉松制作的事情,居然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小口啃着黄瓜,听姜禾继续摆出条件来。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人,从前也承蒙各位对我家的关照。我也不跟婶子绕弯子,直接说明白话了。这肉松成本也不低,成本和利润,我都和您对半分。”
孙姨有些茫然地扭头看向孙叔,似是对这个对半分没有概念。
“这一罐,要用四十文左右的猪里脊。”姜禾从脚边的背篓里,掏了一个装肉松的小陶罐子出来:“我卖七十文。”
这一罐子,姜禾和孙家各自能赚上十五文左右。
“这东西是一次做得越多,越方便。如果我那买的人够多,我想一天赚百来文是没问题的。”
这个消息,对孙家人来说就像是丢进池塘里的一块巨石,在每个人心里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而姜禾还在继续说着:“这个价格也不是不变的,若是京城里买的人多了,肯定是要稍稍提一提价格的。当然您放心,我赚多少,就分您多少。”
这无异于天上掉银子,砸得孙姨有些眼前泛白光了。
她有些语无伦次道:“这……那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不?”
姜禾思索了一下,语气轻松道:
“毕竟是要入口的东西,做的时候一定要干净。还有就是万一有人追过来想要打听做法,希望孙姨能坚持住,不让肉松的做法被他们撬走?”
这要求也不过分,孙家几人几乎是对视一眼,就应下来了。
双方迅速敲定了具体事宜,约定了明日去姜禾家学做肉松。
临走前,孙姨乐得是嘴角都合不上了,她硬是拽住姜禾要往她背篓里塞黄瓜。
热情地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谢。
姜禾再三推脱,但是架不住孙叔寡言但是动作敏捷。
回家的路上,竹背篓都重了不是。
“孙叔的药很贵,所以他们家缺钱。”青杨抬起头来,看向姜禾时的眼睛很亮:“所以,他们不会拒绝这个赚钱的机会。而且如果以后真的有人来想偷学,那么看着这帮了孙叔能及时治病的份上。孙婆婆他们也很难被动摇。”
姜禾挑了挑眉,赞赏地点头:“没错。”
这时代没有什么商务合同可以签,姜禾的生意好不容易起步了,自然是要找能有更深一重道德来作保障的合作对象
而且姜禾确实很急,她是真的不想做肉松了,实在是太费劲了。
还是做中间商好,做中间商!赚差价!!!
姜禾心情愉悦,便又随口打趣道:“你怎么开始对我的生意感兴趣了,想学啊?”
在她看来,青杨有些太正直了,不适合做生意,适合读书考科举。
虽然一开始想着只是暂时替顾沛养着孩子们,但她既然有能力,连罗文和孙大武这样有难处的人都能帮就帮了,自然不能委屈自己家孩子。
书院一般好像是在盛夏和严冬两个季节招生,得找个机会去问问。
再问问年纪小的收不收,一口气把三个孩子都打包送进去!
青杨失神了一瞬,难得地坦诚道:“只是有点好奇。”
但是姜禾的话确实给他指了另一条路。自那日看见了薛承道后,青杨就在慢慢断了自己读书考科举的路。
以薛承道的年纪和在朝中的影响力,就算他考中状元又有什么用。薛承道有无数种方法可以让他断绝仕途、甚至死得无声无息。
这样看,做生意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他有点怕姜禾追问下去,便有意转移话题:“这肉松虽然好赚,但真的卖得出去那么多吗?”
姜禾费劲地举起手里的大铁盘子。
“所以,现在要换个思路。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卖早点,而是为了要告诉大家肉松有多好吃,有很多吃法。”
这个说法实在是有些让青杨觉得眼前一亮,他刚想要追问,就看见姜禾放下手里的铁锅,朝着前方挥了挥手。
抬眼看去,家门口那斜坡上。迎着夕阳,雨桑和小榆并肩而立。在他们身边,一大一小两只狗摇着尾巴,兜转着,就要朝着坡下跑来。
小榆兴奋地踮着脚尖招手,声音清脆,带着欢喜的弧度。
“娘!我们家的胡瓜,终于开花啦!”
下了牛车后,姜禾也没急着回家。
她提着两个铁盘子,慢悠悠走在村里。
和几个月前不同,姜禾从村头一路走过来,不少人在抬眼看见她时,都笑着和她打招呼,一派和睦。
路过自家田的时候,姜禾放慢了脚步。看稻田金灿灿一片,随风摆动着,现出风的弧度。一眼望去,已经可以窥见丰收的模样,叫人不禁就酝酿起无限的期待。
梁大站在田垄上,远远地指着姜禾手里的铁盘,大声问:“这是要做些什么呢。”
姜禾朝着梁大和梁大媳妇招招手,笑着应道:“是新厨具!研究些新吃食,到时候喊大哥大嫂来吃啊!”
笑着客套了两句后,姜禾提着她的铁盘子,拐到了一条小路上。
“不回家吗?”青杨有些疑惑。
“我去找孙姨有点事,你要是急着回去的话,可以先走,不用跟我一起。”
青杨抿了抿嘴唇,还是提腿跟了上去。
这一段时间,其实已经能很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使青杨一开始极力反对姜禾的这些“激进”决定,他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姜禾是对的。
他甚至隐隐有些预感,这条姜禾所谓“赚大钱”的路,远不止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正因如此,感觉到了变化就发生在了周围。青杨便有意识地去观察姜禾的行为和决定。
他想要清清楚楚地看明白,这条路上的每一步,是如何踏出去的。
姜禾走在前面,脚步轻快。她虽感觉到身后青杨的目光有些不同寻常的炽热,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孙家的小院已经出现在了眼前,村子里人不多,每户人家不管有没有围竹篱笆,都会在屋子前后的空地上种点菜。
孙家也不例外,孙姨正站在黄瓜藤架前,听见脚步,扭头看了过来。
“是小禾啊!”
自从姜禾买走孙家全部的马蹄粉,解了燃眉之急后。孙姨一家对姜禾的态度都变得格外热情了起来。
没等姜禾走近,孙姨转身便扯下两根最大的黄瓜,迎了过来。
“来来,天热,吃根胡瓜消消暑。”
姜禾一手提着一块铁板,压根没有手来接,她忙扭头示意青杨上前去接。
青杨迈步上前,双手接过了两根黄瓜,礼貌地道谢:“谢谢孙婆婆。”
走进孙家的院子里,孙姨的儿子孙大武正倚在长椅上,身上搭着一块薄毯子。
见姜禾进来,他坐直了几分身子,招呼着姜禾和青杨坐下。
姜禾将手里两块铁板放在椅子旁,她揉着提了一路发红的掌心,笑道:“大武哥气色好多了啊!”
“还得多亏了嫂子。”
孙姨转身就要进屋内给姜禾倒水,却被姜禾喊住了。
“孙姨,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听姜禾语气认真,并不是开玩笑的样子。孙姨重视得很,她叫孙大武陪着姜禾坐会,转身去田里喊孙叔去了。
重大的决定,得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才行。
目送着孙姨离去,孙大武叹了口气,眉眼之间闪过一丝落寞。
但随后,他又抬起目光,笑着看向了握着两根黄瓜,坐得笔直的青杨。
“青杨,水缸里有水的,要吃黄瓜的话,你去舀一勺洗洗。”
青杨抬起头,他眨了眨眼睛,还是应下了。
“从前感觉,随手打一盆水,洗根黄瓜的事情,现在居然也做不到了。”
孙大武感叹着,可能是情绪涌上来的缘故,他突然别过头去,咳嗽了起来。
姜禾记得,他是在山间行走,讨生活的人。
这样矫健灵敏又强壮的身躯,被困在长椅和床上,实在是太煎熬了。
可能是卧床太久,孙大武整个人看起来异常的脆弱易碎。
“大武哥也不能这样想,这药不是蛮有效果的吗?再说了,我从前听人说,伤到骨头就是要静养上一段时间,要等骨头自己恢复,急不得的。”
姜禾的声音温和却坚定,想到她从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她嘴里说出安慰的话,莫名就是会比旁人更有说服力几分。
孙大武紧皱着的眉松了几分,他扭头看向农田的方向,在确定孙姨还没回来后,才长叹了口气。
“这药,多贵啊。”
他的语气很轻,但莫名其妙叫洗完黄瓜回来的青杨觉得心头一沉。
那种窒息绝望,伴随着简单的一句话,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好不容易熬到战乱结束,好不容易可以开始安安稳稳赚钱过好日子了。
偏偏摊上这档子事,这一病,全家不仅失去了赚钱的主要来源,还掏空了全部的家底。
青杨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安慰。
他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当初姜禾重病到呼吸都微薄的时候,他大概也这样坐在院子里叹过气。
但是这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拿来劝人的好例子,因为姜禾只是喝了两碗梁燕儿开的药,然后就听天由命了。
能好起来,实在是奇迹。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青杨只好将洗好的黄瓜递到姜禾面前。
“啊,掰一小截给我就好了。”
姜禾并没有被带进这悲伤绝望的情绪里。
她指挥着青杨掰了黄瓜头头那带把手的一截,把另一根,递到了孙大武面前。
这黄瓜从摘下来到送进嘴里,也没过去多久。
一口下去都能听见清脆的声响,冰凉脆爽,汁水四溢。
清爽的黄瓜香气稍稍驱散了紧张沉重的氛围。
姜禾嚼着黄瓜,朝孙大武笑了笑:“大武哥别急,只要药管用,总有办法能赚钱的!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
孙姨不一会就带着孙叔回来了。
一行人围坐在院子里,听姜禾讲述来意。
“什么?!”
孙姨惊得瞪大了眼睛,她满脸不可思议地看向姜禾:“你那肉松就是赚大钱的东西,要交给我们家来做?!”
不只是孙姨,虽然孙大武和孙叔没有说话,但是他们脸上的惊讶已经足以表达想法了。
“我倒是也想自己做,只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姜禾笑着解释道:“马蹄粉那么繁琐的工序,你们都能处理得这么干净,我觉得把肉松交给你们做,再合适不过了。”
许是在路上的时候稍稍消化了一下,青杨对姜禾直接“外包”肉松制作的事情,居然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小口啃着黄瓜,听姜禾继续摆出条件来。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人,从前也承蒙各位对我家的关照。我也不跟婶子绕弯子,直接说明白话了。这肉松成本也不低,成本和利润,我都和您对半分。”
孙姨有些茫然地扭头看向孙叔,似是对这个对半分没有概念。
“这一罐,要用四十文左右的猪里脊。”姜禾从脚边的背篓里,掏了一个装肉松的小陶罐子出来:“我卖七十文。”
这一罐子,姜禾和孙家各自能赚上十五文左右。
“这东西是一次做得越多,越方便。如果我那买的人够多,我想一天赚百来文是没问题的。”
这个消息,对孙家人来说就像是丢进池塘里的一块巨石,在每个人心里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而姜禾还在继续说着:“这个价格也不是不变的,若是京城里买的人多了,肯定是要稍稍提一提价格的。当然您放心,我赚多少,就分您多少。”
这无异于天上掉银子,砸得孙姨有些眼前泛白光了。
她有些语无伦次道:“这……那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不?”
姜禾思索了一下,语气轻松道:
“毕竟是要入口的东西,做的时候一定要干净。还有就是万一有人追过来想要打听做法,希望孙姨能坚持住,不让肉松的做法被他们撬走?”
这要求也不过分,孙家几人几乎是对视一眼,就应下来了。
双方迅速敲定了具体事宜,约定了明日去姜禾家学做肉松。
临走前,孙姨乐得是嘴角都合不上了,她硬是拽住姜禾要往她背篓里塞黄瓜。
热情地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谢。
姜禾再三推脱,但是架不住孙叔寡言但是动作敏捷。
回家的路上,竹背篓都重了不是。
“孙叔的药很贵,所以他们家缺钱。”青杨抬起头来,看向姜禾时的眼睛很亮:“所以,他们不会拒绝这个赚钱的机会。而且如果以后真的有人来想偷学,那么看着这帮了孙叔能及时治病的份上。孙婆婆他们也很难被动摇。”
姜禾挑了挑眉,赞赏地点头:“没错。”
这时代没有什么商务合同可以签,姜禾的生意好不容易起步了,自然是要找能有更深一重道德来作保障的合作对象
而且姜禾确实很急,她是真的不想做肉松了,实在是太费劲了。
还是做中间商好,做中间商!赚差价!!!
姜禾心情愉悦,便又随口打趣道:“你怎么开始对我的生意感兴趣了,想学啊?”
在她看来,青杨有些太正直了,不适合做生意,适合读书考科举。
虽然一开始想着只是暂时替顾沛养着孩子们,但她既然有能力,连罗文和孙大武这样有难处的人都能帮就帮了,自然不能委屈自己家孩子。
书院一般好像是在盛夏和严冬两个季节招生,得找个机会去问问。
再问问年纪小的收不收,一口气把三个孩子都打包送进去!
青杨失神了一瞬,难得地坦诚道:“只是有点好奇。”
但是姜禾的话确实给他指了另一条路。自那日看见了薛承道后,青杨就在慢慢断了自己读书考科举的路。
以薛承道的年纪和在朝中的影响力,就算他考中状元又有什么用。薛承道有无数种方法可以让他断绝仕途、甚至死得无声无息。
这样看,做生意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他有点怕姜禾追问下去,便有意转移话题:“这肉松虽然好赚,但真的卖得出去那么多吗?”
姜禾费劲地举起手里的大铁盘子。
“所以,现在要换个思路。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卖早点,而是为了要告诉大家肉松有多好吃,有很多吃法。”
这个说法实在是有些让青杨觉得眼前一亮,他刚想要追问,就看见姜禾放下手里的铁锅,朝着前方挥了挥手。
抬眼看去,家门口那斜坡上。迎着夕阳,雨桑和小榆并肩而立。在他们身边,一大一小两只狗摇着尾巴,兜转着,就要朝着坡下跑来。
小榆兴奋地踮着脚尖招手,声音清脆,带着欢喜的弧度。
“娘!我们家的胡瓜,终于开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