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6)
苏嬛看多了不得志者的乘醉装疯,也听多了为国守贞者的酒后真言,甚至有段时间里她一醒来就觉得鼻尖萦绕着血气。
纯臣当死,窃国者侯。
嗑药的醒着死,喝酒的醉着生。
那些清醒的、能议论朝政的人都死了,从孔融到夏侯玄再到嵇康,那些昏醉的、说不了话的人反而能活下来,比如阮籍。
他们可以忧国忧民,可以碧血丹心,但他们不能发表关于政局的言论,哪怕是一句,一个字,都是挡路者死。
可琅琊王氏不是当权士族吗?天下大乱,纵是春节,也是多族内聚会少友人走动,这人应当是王氏子弟。王氏扶持皇帝,权倾天下,文主导,武王敦,皆是群臣之首。这样的家族,又怎么会出迫于当权者高压不能说话的清流文人呢?
梅树下的郎君欣欣然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眯着眼勉强聚焦,身前模糊的人影逐渐清晰。
那是一个极美的女子,眉若远山,眼如星辰。他觉得她周身气度不凡,却不像母亲、夫人或那些大家夫人的雍容温雅,倒有些像他的姨母,一样的天上云、笔下墨,卷舒开合,挥洒自如。
“啊……”他撑起自己靠树干滑下的身子,试探着开了口,“是仙人吗?”
“你从何而知?”她浅笑飘近,脚不沾地。
“庄子逍遥游曰姑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又有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倾国而御六气游无穷者……岂出于我今日所见乎?此非神仙乎?”
她笑了,很好看。没有掩嘴矜持,只是乘性自然。
“既见仙人,又何言语?”她干脆拣一块石头坐下,问。
“何言?”他略思忖一会儿,“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无功无名……真好笑啊。他想。
摇摇头,她轻缓道:“这便是你要说的吗?不过也无妨,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九万里!”
他叫喊着,醉意又爬上了他的大脑。于是他睁着眼看天,解开了衣襟,在冷风中费力保持着清醒。
而她看着那个仰天大喊“九万里”的人,眼神似烟斜雾横,其中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我曾听说人间钟鸣鼎食之家是富贵又肆意的,地位高人一等才能高人一等机遇又高人一等。这对人而言,不是会快乐吗?怎么你就在这里饮酒独悲,话都不敢说呢?”她问,眉目清冷,问出的问题却似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往旁边看了看,他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嗤笑转回了头。
“家富贵,国安宁吗?我大晋初立便遭八王之乱,胡人趁火打劫,乱上加乱,这一闹,北方简直是……这又岂是一句“不周倾而魑魅舞,社稷隐而伥怨存”能说尽的!一群蛮夷戎狄在北方杀人、吃人,百姓不安不乐,国家不定不宁。他们算个什么!就是群只会抢劫不事生产的犬、豕!可偏偏我们连那群强盗都打不过……何谓净土,将污之地也……若纵其掠夺,则华夏将亡,礼义空文,兰摧玉折,我们要的,是回首北伐,驱尽五胡,迎晋室归关中,洛水啊……
“可……哈哈哈现在是怎么样的?本该振奋强兵,厉兵秣马备战,文士武者效命家园,皇室重臣求才访贤,点将江淮之野,剑指齐秦之间,直至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他闷了一大口酒,似不甘,便又说起来:“独重清淡,只尚讲玄,谋权求职,唯声与名。声名可买,官爵为贿,是以清流贵者,满门公卿,寒族衰第,累迁无获。呵呵呵……长此以往,何为官?何为国?这样的国家,真的能和从小长在马上的人去争去抢吗?
“我毕生所愿,能乘风九万里俯瞰家国,家国乘风九万里与我共高……驱虏兴国而已。可南北士族瓜分朝堂、争权不休,内外交困。出兵?空谈而已。
“镇西将军矢志不渝,坚持北伐,可朝廷竟无半分支持。待他自行招兵买马,攻占太丘、谯城等地,朝廷反忌惮他,派人监视分权。王某平生怕是不能有幸见大军摧贼破阵,见陛下回关中洛阙了罢!”
抬头,明月皎皎,破云而出,风起梅花落。不知何时,原来的土路上长出了翠竹松柏,然后芝兰玉树齐现,绵延向远方。不知多少里,不知多少时。
女子手上也不何时多了一瓢,舀酒饮了一半,就看向他,缓缓说:“你家乃大富大贵之族,有污浊处,可过不抵功,瑕不遮瑜。就说王茂弘提出的侨郡县制,虽有招徕、扶持北人之嫌,在支持皇帝、谋求政局与社会安定上,也确实有巨大建树,说句用制不避亲亦不过分。”
士族确实瓜分朝堂,可谁叫皇帝没能力坐稳这个位子呢?皇帝坐不稳就需要世家支持,要世家支持就会被乘机捞好处。而百姓不会看头上到底站了多少人,只要社会安定,谁管你皇帝独尊还是皇士共天下呢!
“王……明公当日新亭见士大夫对江而泣,尚有“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作楚囚叹”勉,今又如何坐视部名混乱,世家大族或借白籍免税,张权势以……”他一时失言。
“乱晋。”她倒是很慷慨替他补完了那句话:“或许是因为明公真正要做的,其实还是融合南北士族吧。利用利益两方招揽南北士族,让南人有底气在朝堂上与北人相争,北人有能力在地方上与南人相争,以二者共争权衡保卫皇室。北方人要在南方站稳和说话,必须付出些什么。给了南方前吴国遗留的士族应有的政治地位,为了公平,更为了揽权,也必须再给南迁的北方士族经济上的特权,比如白籍。这特权是给所有南迁北人的,不止给了流民一条生路,更隐晦支持了北方士族。再南北平衡个三年五载的,士族就慢慢融合了,但士族权力会慢慢过大,只能当个权宜之计。不过说起来,吴国才灭三十年,就来了个五胡之乱,晋的统一,真是短暂啊……”
听到“乱晋”二字时,他的身子忽的颤抖了一下,他们看不见的远处,高雅之景的侵占也终于停上。喝的酒似乎一瞬之间全作冷汗出。他不可置信抬头看她:“神仙,竟也会通晓官事?”
“各有爱好罢了。人总不能要求每个生灵的一切都合乎自己的想象吧。”用烈酒润了润喉,她笑着,缓缓说。
她本就不是只论风流轻狂不染尘埃者,反倒是染的尘埃可能太多,叔夜不肯教她《广陵散》,子房也不肯将《素书》托付给她。
……直到有人盗了子房冢,她才有幸得书一观,顺便惩戒了一下那个小贼。
“而且,你不也觉得士大夫只会空谈才令才能无用处,兴国无望吗?”
天边一声惊雷,震开了夜幕,丝缕阳光缓照而来。头顶依然是阴云,只有时间变成了白昼。
“哈哈哈!”伴着风雷,他竟坐起仰天大笑了起来,半晌方歇,“仙人所说,正中下怀,正中下怀啊!”
酒坛子又被举起,半天才只滴下一滴酒,他干脆把酒坛扔向一边。
坛子须臾发出一声巨响。碎片掠过指尖,带起丝丝血迹。这些微疼痛,真的会被在意吗?
回首处,只有凉风,入竹万竿斜。
一只翅膀从云端突兀垂下,拨开积云,万道金光映在其上,纹理尽现,煞是好看。风起了,越吹越大,似要拔尽青竹,擢尽松柏。攫去一切物。他却施施然站起,经千吹万打,仍岿然不动。
“鲲,鱼也,困于水;鹏,鸟也,依乎风;列子,先贤也,御气动;某,人也,因世为。”
“仙人你看,这难道不是万灵皆困,万籁俱寂,万物可悲?”
勉强睁开眼,她站起来,背过身,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
“人因时势而生而作,确实不可避免,可若一味依照世俗,究其一生,也不过浑浑噩噩就这么过了。你既不满于此,世俗不变,终有一天你也要经历那个选择:顺世或是弃世?不过,就你这个性子,定顺不了吧?
“那就去找另一条路,改不了自己,就去改世界。”
“改世界……”他双目失神,喃喃道。
“是,改世界。无人去变,流俗照旧,天下失志者皆困于囹圄。可若有人,有更多人愿意去推一把,富国强国,拒北图北,此二者终有一日会在那个更适合它的世道下实现,你心安,天下有志者亦心安,国家亦安,民族亦安……”
突然,她的口中溢出了水。她明白,无论是否点醒这人,话都无法再说下去了。
梦,要醒了。
所以到底是哪个缺德的往一个睡着的人嘴里灌水啊!
“咳咳咳……咳!”苏嬛猛地醒来,口中的水顺势下落,引得她好一阵咳嗽。
抬头,入眼是几张担心的小脸。
纯臣当死,窃国者侯。
嗑药的醒着死,喝酒的醉着生。
那些清醒的、能议论朝政的人都死了,从孔融到夏侯玄再到嵇康,那些昏醉的、说不了话的人反而能活下来,比如阮籍。
他们可以忧国忧民,可以碧血丹心,但他们不能发表关于政局的言论,哪怕是一句,一个字,都是挡路者死。
可琅琊王氏不是当权士族吗?天下大乱,纵是春节,也是多族内聚会少友人走动,这人应当是王氏子弟。王氏扶持皇帝,权倾天下,文主导,武王敦,皆是群臣之首。这样的家族,又怎么会出迫于当权者高压不能说话的清流文人呢?
梅树下的郎君欣欣然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眯着眼勉强聚焦,身前模糊的人影逐渐清晰。
那是一个极美的女子,眉若远山,眼如星辰。他觉得她周身气度不凡,却不像母亲、夫人或那些大家夫人的雍容温雅,倒有些像他的姨母,一样的天上云、笔下墨,卷舒开合,挥洒自如。
“啊……”他撑起自己靠树干滑下的身子,试探着开了口,“是仙人吗?”
“你从何而知?”她浅笑飘近,脚不沾地。
“庄子逍遥游曰姑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又有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倾国而御六气游无穷者……岂出于我今日所见乎?此非神仙乎?”
她笑了,很好看。没有掩嘴矜持,只是乘性自然。
“既见仙人,又何言语?”她干脆拣一块石头坐下,问。
“何言?”他略思忖一会儿,“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无功无名……真好笑啊。他想。
摇摇头,她轻缓道:“这便是你要说的吗?不过也无妨,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九万里!”
他叫喊着,醉意又爬上了他的大脑。于是他睁着眼看天,解开了衣襟,在冷风中费力保持着清醒。
而她看着那个仰天大喊“九万里”的人,眼神似烟斜雾横,其中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我曾听说人间钟鸣鼎食之家是富贵又肆意的,地位高人一等才能高人一等机遇又高人一等。这对人而言,不是会快乐吗?怎么你就在这里饮酒独悲,话都不敢说呢?”她问,眉目清冷,问出的问题却似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往旁边看了看,他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嗤笑转回了头。
“家富贵,国安宁吗?我大晋初立便遭八王之乱,胡人趁火打劫,乱上加乱,这一闹,北方简直是……这又岂是一句“不周倾而魑魅舞,社稷隐而伥怨存”能说尽的!一群蛮夷戎狄在北方杀人、吃人,百姓不安不乐,国家不定不宁。他们算个什么!就是群只会抢劫不事生产的犬、豕!可偏偏我们连那群强盗都打不过……何谓净土,将污之地也……若纵其掠夺,则华夏将亡,礼义空文,兰摧玉折,我们要的,是回首北伐,驱尽五胡,迎晋室归关中,洛水啊……
“可……哈哈哈现在是怎么样的?本该振奋强兵,厉兵秣马备战,文士武者效命家园,皇室重臣求才访贤,点将江淮之野,剑指齐秦之间,直至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他闷了一大口酒,似不甘,便又说起来:“独重清淡,只尚讲玄,谋权求职,唯声与名。声名可买,官爵为贿,是以清流贵者,满门公卿,寒族衰第,累迁无获。呵呵呵……长此以往,何为官?何为国?这样的国家,真的能和从小长在马上的人去争去抢吗?
“我毕生所愿,能乘风九万里俯瞰家国,家国乘风九万里与我共高……驱虏兴国而已。可南北士族瓜分朝堂、争权不休,内外交困。出兵?空谈而已。
“镇西将军矢志不渝,坚持北伐,可朝廷竟无半分支持。待他自行招兵买马,攻占太丘、谯城等地,朝廷反忌惮他,派人监视分权。王某平生怕是不能有幸见大军摧贼破阵,见陛下回关中洛阙了罢!”
抬头,明月皎皎,破云而出,风起梅花落。不知何时,原来的土路上长出了翠竹松柏,然后芝兰玉树齐现,绵延向远方。不知多少里,不知多少时。
女子手上也不何时多了一瓢,舀酒饮了一半,就看向他,缓缓说:“你家乃大富大贵之族,有污浊处,可过不抵功,瑕不遮瑜。就说王茂弘提出的侨郡县制,虽有招徕、扶持北人之嫌,在支持皇帝、谋求政局与社会安定上,也确实有巨大建树,说句用制不避亲亦不过分。”
士族确实瓜分朝堂,可谁叫皇帝没能力坐稳这个位子呢?皇帝坐不稳就需要世家支持,要世家支持就会被乘机捞好处。而百姓不会看头上到底站了多少人,只要社会安定,谁管你皇帝独尊还是皇士共天下呢!
“王……明公当日新亭见士大夫对江而泣,尚有“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作楚囚叹”勉,今又如何坐视部名混乱,世家大族或借白籍免税,张权势以……”他一时失言。
“乱晋。”她倒是很慷慨替他补完了那句话:“或许是因为明公真正要做的,其实还是融合南北士族吧。利用利益两方招揽南北士族,让南人有底气在朝堂上与北人相争,北人有能力在地方上与南人相争,以二者共争权衡保卫皇室。北方人要在南方站稳和说话,必须付出些什么。给了南方前吴国遗留的士族应有的政治地位,为了公平,更为了揽权,也必须再给南迁的北方士族经济上的特权,比如白籍。这特权是给所有南迁北人的,不止给了流民一条生路,更隐晦支持了北方士族。再南北平衡个三年五载的,士族就慢慢融合了,但士族权力会慢慢过大,只能当个权宜之计。不过说起来,吴国才灭三十年,就来了个五胡之乱,晋的统一,真是短暂啊……”
听到“乱晋”二字时,他的身子忽的颤抖了一下,他们看不见的远处,高雅之景的侵占也终于停上。喝的酒似乎一瞬之间全作冷汗出。他不可置信抬头看她:“神仙,竟也会通晓官事?”
“各有爱好罢了。人总不能要求每个生灵的一切都合乎自己的想象吧。”用烈酒润了润喉,她笑着,缓缓说。
她本就不是只论风流轻狂不染尘埃者,反倒是染的尘埃可能太多,叔夜不肯教她《广陵散》,子房也不肯将《素书》托付给她。
……直到有人盗了子房冢,她才有幸得书一观,顺便惩戒了一下那个小贼。
“而且,你不也觉得士大夫只会空谈才令才能无用处,兴国无望吗?”
天边一声惊雷,震开了夜幕,丝缕阳光缓照而来。头顶依然是阴云,只有时间变成了白昼。
“哈哈哈!”伴着风雷,他竟坐起仰天大笑了起来,半晌方歇,“仙人所说,正中下怀,正中下怀啊!”
酒坛子又被举起,半天才只滴下一滴酒,他干脆把酒坛扔向一边。
坛子须臾发出一声巨响。碎片掠过指尖,带起丝丝血迹。这些微疼痛,真的会被在意吗?
回首处,只有凉风,入竹万竿斜。
一只翅膀从云端突兀垂下,拨开积云,万道金光映在其上,纹理尽现,煞是好看。风起了,越吹越大,似要拔尽青竹,擢尽松柏。攫去一切物。他却施施然站起,经千吹万打,仍岿然不动。
“鲲,鱼也,困于水;鹏,鸟也,依乎风;列子,先贤也,御气动;某,人也,因世为。”
“仙人你看,这难道不是万灵皆困,万籁俱寂,万物可悲?”
勉强睁开眼,她站起来,背过身,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
“人因时势而生而作,确实不可避免,可若一味依照世俗,究其一生,也不过浑浑噩噩就这么过了。你既不满于此,世俗不变,终有一天你也要经历那个选择:顺世或是弃世?不过,就你这个性子,定顺不了吧?
“那就去找另一条路,改不了自己,就去改世界。”
“改世界……”他双目失神,喃喃道。
“是,改世界。无人去变,流俗照旧,天下失志者皆困于囹圄。可若有人,有更多人愿意去推一把,富国强国,拒北图北,此二者终有一日会在那个更适合它的世道下实现,你心安,天下有志者亦心安,国家亦安,民族亦安……”
突然,她的口中溢出了水。她明白,无论是否点醒这人,话都无法再说下去了。
梦,要醒了。
所以到底是哪个缺德的往一个睡着的人嘴里灌水啊!
“咳咳咳……咳!”苏嬛猛地醒来,口中的水顺势下落,引得她好一阵咳嗽。
抬头,入眼是几张担心的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