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10)
里面,王恒略带斥责地看着王初。王初被盯得全身不自在,凑上前去:“恒弟,笑一下?”
王恒设动,眼神坚定。
“我是哥哥,现在命令你笑一下!”
王恒眼珠随王初的动作移动,神色还是没变。
“你要怎么样才能笑……好了,我承认,我错了。”
“错在哪里?”王恒终于问,片刻后像想到了什么,努力弯了一下嘴角。
为什么大哥总像个小孩子,行事没章法,做事不准备!这么多年下来,他要把大哥的责任全担起来了!而且父亲还不管……
想到这些,王恒内心一痛,脸又沉了下来。
“你笑了!好吧,我错在不该在人前说那些话,可他们几个在我们身边那么多年,还信不过吗?家族和陛下较劲,不能放出把柄,可和信得过的人商量要怎么办总是可以的吧?”王初一口气说完,眯起眼睛鼓鼓嘴,搬了一个小杯子坐到王恒旁边。
他不理解为什么弟弟会因为这种事生气,皇上会背叛是因为他和他们家没那么亲近,但下人的卖身契在他们手里,籍贯也挂在他们家,还天天相处,那么亲近,怎么就不能信任呢?
“如果还有,那就是谤议时政,可古今那么多名士都说了那么多,不是不是……”王初开始时说得又坚定又流利,接着脸色却发白,手捂紧了汤婆子。
“祢衡击鼓骂曹后活了多久你不记得了?孔融覆巢尚无完卵,何况我们!现在朝内外还在争论我们家有没有反,把柄是绝对、绝对不能递出去的。”
“可……可父亲说过,现在所有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家里总能随心做事吧?”
“父亲什么时候和你说的?”
“二月初呀!他没和你说吗?”王初说完这一阵话,手渐渐人也自在多了,“恒弟,怎么了?”
王恒的脸越板越紧,没什么表情。
半响,屋里只响起一声轻微的吐气声:“无事。”
然后又是王初欢快的声音:“恒弟,你要吃糕吗?这是这个季节才有的,别的吃不到……”
“恒弟,把文章给我看一下吧……”
“恒弟……”
然而王恒只是不断应着,不冷不热。
也就是那么一会儿的时间,前面的回廊里闪出几个人影,为首的是顶着昭君帽——不对,现在应该叫明妃帽的王思柔,后面是提着裙追她的婢子。
“娘子!慢点!”回廊边等着的四人并后面婢子一齐喊,王思柔却充耳不闻,冲进了王初的屋子,“啪”的一声把后面的人关在门外。可怜那婢子没止住脚,一下子就撞到了门上。
那婢子揉了揉被门撞红的鼻子,鬓角的碎发还在门带起的那阵风中飘荡着。她擦了擦泪水,转身回来——毕竟王初、王恒都在屋里,不会出什么事。
“姐姐,你还好吗?”苏嬛问。
“姑娘怎么跑得这么快!甩门前也得注意门后的人啊!”流风跑到她近前,小声抱怨着。
苍柏第一时间就跑了过去,青松看着婢子,眼神剧烈挣扎一瞬,最后还是跟着苍柏跑了过去。
“没事的。”婢子笑着揉揉流风的头,和另外几个孩子对视一眼,眼睛都快弯成了月牙,“娘子就是这么咋咋呼呼的性子,从小这样,都习惯了。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可你们看我家娘子哪里柔过了!可见前人说的话也是有错的……”她喋喋不休地说了许久,苏嬛不禁觉得王思柔跑得那么快就是为了躲开这个烦人的大姐姐。
可是这大姐姐却绝口不提为什么王思柔会跑,倒是不错。
“……姐姐可以把手拿开了吗?我才不是小朋友!”流风觑着一个空当,赶紧说。
不是小朋友?可流风脸上明明是没褪去的婴儿肥,又佯装严肃老成板着张脸,偏偏他没有王恒那种成熟的气质……
婢子放下了放在流风头上的手,四面却响起笑声。
“喂!喂!别笑了!”听到四方笑声不止,流风双手叉腰,不断转身恶狠狠地盯着四人。在这种严厉的凶狠小眼神中,只有青松一人不再出声,其它三个反而笑得更欢了。但是——青松只是转过身压下了声音,他有没有在笑,谁知道呢?
外面的人们从天上的云聊到巷外的店,再从社日节的土地祭聊到上巳节的祓禊。婢子讲了大部分,四个小孩在旁边听着,偶尔捧个场。虽然不是叽叽喳喳的、还伴随着跑跳的孩子笑闹,但也别有一番乐趣。
屋内,王思柔的闭门声则像一声霹雳,引王初和王恒齐齐看了过来。她鼓着小脸跑到王初身边,盘腿坐下,抽出王初的《诗经》。
王恒艰难地把自己的思绪从泥沼里拔出,板着脸问:“柔姐姐,怎么了?”
王思柔没理他,反而把自己靠在卓子边,就枕着卓子翻起了书。
“柔姐,端庄。”
“我这可是不拘俗礼,真名士自风流!”
“柔儿妹妹说得对,大象无形,大礼无礼!”
王恒看着这两个不靠谱的亲哥堂姐,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里好像又放上了几座山。所以在场的几个人里到底谁才是弟弟?
“啧,大礼无礼?那这样谢家那小妮子还真给我准备了一份大礼!”
“她欺负你了?”“怎么了?”两兄弟同时开口。
王思柔翻了个白眼,把书向后一抛:“欺负我?她能行吗?王处仲(王敦)发兵清君侧,她就开始不跟我玩,还说我是叛乱的人的家人,所以……”
“你没有跟着叛乱,除了个别几个胆小的乱臣贼子,琅琊王氏无一不是殚精竭虑,就是为了平叛。”当然,殚精竭虑的另一层原因,就不必说出来了。
“叛?”王思柔挺起上身,把书放到腿上,眼睛睁大:“为什么是叛?”
“朝野上下不是都说王处仲清君侧是正义之举吗?”王初问。
“刘大连(刘隗)和刁玄亮(刁协)来建康了,他们建议陛下杀光琅琊王氏在建康的族人,所以父亲他们要去请罪,母亲也要去联络别的家族,告诉他们我们没和那些逆臣贼子一起反叛。”王恒一动没动,坐得很端正,语气中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
“刘大连、刁玄亮,又是他们两个!他们行‘刻碎之政’,没想到嘴皮子也这么碎!他们是要我们都去死!”王思柔突然站起来,引得两兄弟的目光同时看过来。
王初的脸色又白了。他喃喃道:“陛下宠信奸臣,我琅琊王氏行正道,怎会如此?”
王恒没说话。父亲清晨失踪几日后,他疑惑父亲去做什么,便去问了父亲。如今再想起当时父亲的赞赏,他的嘴角微微翘起,却还想着要喜怒不形于色。
于是他说:“柔姐姐,那谢姑娘怎么样了?”
王初回了神:“柔儿妹妹,她确实很过分诶!如果真有人叛了,我也不和他玩,可你又没有。”
“没事,反正那小妮子已经被教训过了。”
“她怎么样?”
“还怎么样,被她母亲耳提面命地说了一大段刚刚恒弟说的话。道歉是道了,可她的态度真的……不说了,提起来就气!所以她就又被教训了一顿。那小样子还真好笑。”
说着好笑,她却没笑。
王思柔又绕到王初、王恒身边,拿起王恒的文章:“你们在写这个?恒弟你再加两段?写写朝廷没有能用武将的结果。”
“柔儿妹妹,恒弟已经写完了,不过我还没写。”
“那行啊,我们一起写吧,然后你把文章一起交上去,看先生怎么评。”
二月多,江南却冷得很。从银装素裹到冰融雪消,一声惊蛩雷响万物复欣,转眼间,王家所有官诰在身的人们已经坚持清晨请罪大半个月了。天上小雨细密,远处宫阙朦胧,大风扬雨击面。
主君内心苦笑,想着幸亏王处仲叛乱没选在梅雨季。
他们说着这是叛乱,实际上也是叛乱,只是这场叛乱是世家支持的叛乱。
世家做了推手,王处仲的“清君侧”和他给刘大连罗列的罪名才会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比起陛下,百姓更向着王处仲。
但成也世家,败也世家,当王处仲展现出想取陛下而代之的野心时,世家就站在了他们的另一边。叛乱之说尘嚣直上,刘大连、刁玄亮这两个狼子野心之辈竟然得到了世家的支持!
他们也不想想这两个人能成为陛下心腹靠的是什么。这两个人手里获罪的世家子弟还少吗?
后面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人着青袍、撑青伞,路过王氏众人,最终站定在王导面前。
感受不到了雨丝砸到身上,王导只是轻叹一句:“不必如此,伯仁。”
队伍里,主人认出了来人。他是尚书左仆射周顗,曾在任丞相长史时因明知梁龛在丧期,仍去他家赴宴而被刘大连弹劾,罚俸一月。
王恒设动,眼神坚定。
“我是哥哥,现在命令你笑一下!”
王恒眼珠随王初的动作移动,神色还是没变。
“你要怎么样才能笑……好了,我承认,我错了。”
“错在哪里?”王恒终于问,片刻后像想到了什么,努力弯了一下嘴角。
为什么大哥总像个小孩子,行事没章法,做事不准备!这么多年下来,他要把大哥的责任全担起来了!而且父亲还不管……
想到这些,王恒内心一痛,脸又沉了下来。
“你笑了!好吧,我错在不该在人前说那些话,可他们几个在我们身边那么多年,还信不过吗?家族和陛下较劲,不能放出把柄,可和信得过的人商量要怎么办总是可以的吧?”王初一口气说完,眯起眼睛鼓鼓嘴,搬了一个小杯子坐到王恒旁边。
他不理解为什么弟弟会因为这种事生气,皇上会背叛是因为他和他们家没那么亲近,但下人的卖身契在他们手里,籍贯也挂在他们家,还天天相处,那么亲近,怎么就不能信任呢?
“如果还有,那就是谤议时政,可古今那么多名士都说了那么多,不是不是……”王初开始时说得又坚定又流利,接着脸色却发白,手捂紧了汤婆子。
“祢衡击鼓骂曹后活了多久你不记得了?孔融覆巢尚无完卵,何况我们!现在朝内外还在争论我们家有没有反,把柄是绝对、绝对不能递出去的。”
“可……可父亲说过,现在所有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家里总能随心做事吧?”
“父亲什么时候和你说的?”
“二月初呀!他没和你说吗?”王初说完这一阵话,手渐渐人也自在多了,“恒弟,怎么了?”
王恒的脸越板越紧,没什么表情。
半响,屋里只响起一声轻微的吐气声:“无事。”
然后又是王初欢快的声音:“恒弟,你要吃糕吗?这是这个季节才有的,别的吃不到……”
“恒弟,把文章给我看一下吧……”
“恒弟……”
然而王恒只是不断应着,不冷不热。
也就是那么一会儿的时间,前面的回廊里闪出几个人影,为首的是顶着昭君帽——不对,现在应该叫明妃帽的王思柔,后面是提着裙追她的婢子。
“娘子!慢点!”回廊边等着的四人并后面婢子一齐喊,王思柔却充耳不闻,冲进了王初的屋子,“啪”的一声把后面的人关在门外。可怜那婢子没止住脚,一下子就撞到了门上。
那婢子揉了揉被门撞红的鼻子,鬓角的碎发还在门带起的那阵风中飘荡着。她擦了擦泪水,转身回来——毕竟王初、王恒都在屋里,不会出什么事。
“姐姐,你还好吗?”苏嬛问。
“姑娘怎么跑得这么快!甩门前也得注意门后的人啊!”流风跑到她近前,小声抱怨着。
苍柏第一时间就跑了过去,青松看着婢子,眼神剧烈挣扎一瞬,最后还是跟着苍柏跑了过去。
“没事的。”婢子笑着揉揉流风的头,和另外几个孩子对视一眼,眼睛都快弯成了月牙,“娘子就是这么咋咋呼呼的性子,从小这样,都习惯了。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可你们看我家娘子哪里柔过了!可见前人说的话也是有错的……”她喋喋不休地说了许久,苏嬛不禁觉得王思柔跑得那么快就是为了躲开这个烦人的大姐姐。
可是这大姐姐却绝口不提为什么王思柔会跑,倒是不错。
“……姐姐可以把手拿开了吗?我才不是小朋友!”流风觑着一个空当,赶紧说。
不是小朋友?可流风脸上明明是没褪去的婴儿肥,又佯装严肃老成板着张脸,偏偏他没有王恒那种成熟的气质……
婢子放下了放在流风头上的手,四面却响起笑声。
“喂!喂!别笑了!”听到四方笑声不止,流风双手叉腰,不断转身恶狠狠地盯着四人。在这种严厉的凶狠小眼神中,只有青松一人不再出声,其它三个反而笑得更欢了。但是——青松只是转过身压下了声音,他有没有在笑,谁知道呢?
外面的人们从天上的云聊到巷外的店,再从社日节的土地祭聊到上巳节的祓禊。婢子讲了大部分,四个小孩在旁边听着,偶尔捧个场。虽然不是叽叽喳喳的、还伴随着跑跳的孩子笑闹,但也别有一番乐趣。
屋内,王思柔的闭门声则像一声霹雳,引王初和王恒齐齐看了过来。她鼓着小脸跑到王初身边,盘腿坐下,抽出王初的《诗经》。
王恒艰难地把自己的思绪从泥沼里拔出,板着脸问:“柔姐姐,怎么了?”
王思柔没理他,反而把自己靠在卓子边,就枕着卓子翻起了书。
“柔姐,端庄。”
“我这可是不拘俗礼,真名士自风流!”
“柔儿妹妹说得对,大象无形,大礼无礼!”
王恒看着这两个不靠谱的亲哥堂姐,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里好像又放上了几座山。所以在场的几个人里到底谁才是弟弟?
“啧,大礼无礼?那这样谢家那小妮子还真给我准备了一份大礼!”
“她欺负你了?”“怎么了?”两兄弟同时开口。
王思柔翻了个白眼,把书向后一抛:“欺负我?她能行吗?王处仲(王敦)发兵清君侧,她就开始不跟我玩,还说我是叛乱的人的家人,所以……”
“你没有跟着叛乱,除了个别几个胆小的乱臣贼子,琅琊王氏无一不是殚精竭虑,就是为了平叛。”当然,殚精竭虑的另一层原因,就不必说出来了。
“叛?”王思柔挺起上身,把书放到腿上,眼睛睁大:“为什么是叛?”
“朝野上下不是都说王处仲清君侧是正义之举吗?”王初问。
“刘大连(刘隗)和刁玄亮(刁协)来建康了,他们建议陛下杀光琅琊王氏在建康的族人,所以父亲他们要去请罪,母亲也要去联络别的家族,告诉他们我们没和那些逆臣贼子一起反叛。”王恒一动没动,坐得很端正,语气中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
“刘大连、刁玄亮,又是他们两个!他们行‘刻碎之政’,没想到嘴皮子也这么碎!他们是要我们都去死!”王思柔突然站起来,引得两兄弟的目光同时看过来。
王初的脸色又白了。他喃喃道:“陛下宠信奸臣,我琅琊王氏行正道,怎会如此?”
王恒没说话。父亲清晨失踪几日后,他疑惑父亲去做什么,便去问了父亲。如今再想起当时父亲的赞赏,他的嘴角微微翘起,却还想着要喜怒不形于色。
于是他说:“柔姐姐,那谢姑娘怎么样了?”
王初回了神:“柔儿妹妹,她确实很过分诶!如果真有人叛了,我也不和他玩,可你又没有。”
“没事,反正那小妮子已经被教训过了。”
“她怎么样?”
“还怎么样,被她母亲耳提面命地说了一大段刚刚恒弟说的话。道歉是道了,可她的态度真的……不说了,提起来就气!所以她就又被教训了一顿。那小样子还真好笑。”
说着好笑,她却没笑。
王思柔又绕到王初、王恒身边,拿起王恒的文章:“你们在写这个?恒弟你再加两段?写写朝廷没有能用武将的结果。”
“柔儿妹妹,恒弟已经写完了,不过我还没写。”
“那行啊,我们一起写吧,然后你把文章一起交上去,看先生怎么评。”
二月多,江南却冷得很。从银装素裹到冰融雪消,一声惊蛩雷响万物复欣,转眼间,王家所有官诰在身的人们已经坚持清晨请罪大半个月了。天上小雨细密,远处宫阙朦胧,大风扬雨击面。
主君内心苦笑,想着幸亏王处仲叛乱没选在梅雨季。
他们说着这是叛乱,实际上也是叛乱,只是这场叛乱是世家支持的叛乱。
世家做了推手,王处仲的“清君侧”和他给刘大连罗列的罪名才会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比起陛下,百姓更向着王处仲。
但成也世家,败也世家,当王处仲展现出想取陛下而代之的野心时,世家就站在了他们的另一边。叛乱之说尘嚣直上,刘大连、刁玄亮这两个狼子野心之辈竟然得到了世家的支持!
他们也不想想这两个人能成为陛下心腹靠的是什么。这两个人手里获罪的世家子弟还少吗?
后面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人着青袍、撑青伞,路过王氏众人,最终站定在王导面前。
感受不到了雨丝砸到身上,王导只是轻叹一句:“不必如此,伯仁。”
队伍里,主人认出了来人。他是尚书左仆射周顗,曾在任丞相长史时因明知梁龛在丧期,仍去他家赴宴而被刘大连弹劾,罚俸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