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叶秋去济慈书院时,昨夜要找她打听书院的人已经聚集了一堆。
叶秋同他们解释完,又贴心地挂了一张布帛,她主要表明两个意思。
一是他们济慈书院的招生规则,不收束脩,专供穷人家有天赋的学子。
二是济慈书院是公益学堂,没有营利收益,所以请各位爱心人士能够捐献银两、物资,他们济慈书院每年会将各位的善心张贴出来,以表谢意。
叶秋之所以昨日没把话说全,要等到今日解释,目的就是为了第二点,想让这些荷包鼓鼓的富商大户掏银子。
笑话,昨日济慈书院可是在众目睽睽下赢了县学,这么好的机会,她怎会放过,趁着这些大户热劲未消,她把银子捞一笔。
白得的银子它不香吗?
这些富户人家不缺银子,他们缺的是名利,而叶秋许诺将捐献者的名字公示出来,正是他们想要的名,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更害怕自家被人盯上,累积善名正好压住一些声音。
一时间,县里的大户,多多少少都捐献了一点。
叶秋满意,她手里的银子又厚了一层,之前花在济慈书院的钱一声不响的都回来了。
县学和济慈书院的比试虽然已经结束,但事情本身还未了结。
这场吸引了全县人眼球的比赛,只是为了选出岑秉安讲课的地点。
真正大家想要的,是听大儒开讲。
如今济慈书院赢了,尘埃落定,岑秉安会在济慈书院讲这一堂万众瞩目备受期待的课。
县学的人输了比赛,学子们不仅低落,夫子院长也失落,他们之前还以为岑老在县学讲课一事已经是十拿九稳,没想到最后是被不起眼的济慈书院抢走了。
岑老的课,这一生也许就碰到这一次,可惜他们错过了啊,明明再差一点就够到了,差一点点啊。
人往往会对自己本可以却未能的事情抱有深深的遗憾。
读书人都对学识广博的大儒有倾慕之感,他们在别人面前可能自诩有骨气有风度,但是在面对岑老这种当代顶级学问者,还要什么矜持风度,如果能得到岑老的一个眼神、一句问话,他们都要激动地一个月不睡。
所以在听说岑老要讲课了,一个个扼腕叹息,饭都吃不下了,多好的机会啊,他们怎么就错过了呢。
一个个眼巴巴望着济慈书院那方,望眼欲穿,不知道的还以为那边是有什么绝色佳人呢。
就在他们馋的不行的时候,叶秋又亲自跑了县学一趟,找到吕山长,告诉他明日要岑老开讲,千载难逢的机会,她不忍大家错过,于是给出一个机会,县学的夫子只需日后去济慈书院上十堂课就能换取听岑老这一节课得机会。
叶秋刚说完,吕山长就要兑换他去听课的机会。
他虽然是县学的山长,自问学问也不差,但是和岑老比起来就是小孩子面见长辈,他同样想听一听当世大儒一课的风采。
叶秋笑着答应,但是吕山长却渐渐褪去了脸上因为激动而绽放的笑纹,他好歹是县学的山长,慢慢也回过味来。
方才因为能听到仰慕已久的名师讲课而忘我忽略掉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叶秋这么做的目的,她为什么要用县学夫子到济慈书院讲十堂课作为诱饵?
这小丫头,真是处处给他挖坑啊。
她这是在明目张胆的翘县学的墙角啊!
吕山长面露古怪,他看着叶秋欲言又止,一时间不知道说些她什么好,最后憋了半天道出一句:“......你这是要把我这儿挖空啊。”
叶秋笑笑,大方承认:“我的确羡慕县学的学子有如此多的良师教导,但羡慕归羡慕,不代表我就要夺人所爱,我让夫子们去授课,只是为了济慈书院的学生能有更多的老师传授知识。”
吕山长有些气闷,语气也带上了火气:“你都让他们去济慈书院教书了,还不算夺人所爱!”
叶秋忙给他解释宽慰,
“山长莫要生气,叶秋绝没有抢夺的意思,夫子们按照承诺给济慈书院讲完十堂课后,若是他们不介意多一笔银子的收入,可以在济慈书院挂个名誉夫子的名号,闲时来济慈书院讲讲课就行,绝不是让他们离开县学。”
吕山长不再怒火高涨,他半眯着眼问:“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只需空闲时到济慈书院讲课?”
“没错,他们依旧是县学的夫子。”叶秋飞快点头,又面露苦涩道:“我那济慈书院不过是提供给家贫学子的一处安身地,哪能同县学相提并论,济慈书院主慈善,没有任何营利收入,全靠我自掏腰包苦苦支撑,说不定哪一天......唉,所以我怎好让夫子们舍了县学的大好前程到我那落魄小庙,那不是害人吗?”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两手在胸前一摊,无奈又心酸。
叶秋说的可怜,还有些小委屈,一番言论有理有据,目的就是让吕山长放下警惕心。
她说的都是真话,也算是真情流露,吕山长彻底哑火,想起来自己确实反应过激,面前这位不过是才到十六岁的小姑娘。。
而且叶秋这位小娘子还是为了做善事,一切都是为了她那一颗悲天悯人心。
想到这里吕山长有些好奇,更多是不解,他自问不是坏人,教书育人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林,但却没有像叶秋下这么大的心思替别人这般考虑,简直是匪夷所思,难道这天下真有不为己,一心行圣人之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呀。
“你办这济慈书院,从前只收陈信文他们,我倒可以理解,但现在你既然已经决定要收其他寒门子弟,从元宵过后,已经今非昔比,为何不多收几个富家子,至少在银钱方面要松快一些,总好过你一人往里面填补。”
他是真的不解,为何叶秋非要坚持做慈善,不收束脩,在他看来,这不是傻子才干的事吗?
叶秋深深吸了口气,长叹一声道,
“不瞒吕山长,如今济慈书院的确已今非昔比,因着元宵那日名声大噪,县里有很多富商捧着银子向送家中子弟求学,但都被我一一拒之门外。”
说到这里,叶秋沉声道,“不是我清高桀骜,不识抬举,而是怕坏了规矩后,被金银裹挟,从此忘了初心。我不是圣人,无法保证自己能够一直坚守不忘本我,既然如此,还不如一直用规矩束缚。更何况济慈书院的初衷是为寒门子弟寻找一处求学路,若我收下富贵学生,他们两方人天生的不对等,矛盾自不会少,想必又会陷入到曾经县学时的混乱,那也不是我想看到的。”
叶秋说地言辞恳切又决绝,吕山长动容。
他是县学的山长,自认为平日里做的已经问心无愧,众所周知县学的束脩高,但其教学能力是充分被认可的,偶尔也有零星几个寒门子弟,天赋是真好,他动了惜才之心会免了束脩,外间还流传着他心善的名号。
但今日听了叶秋的一番肺腑之言,深感自己觉悟不够,做的也太少,眼前的少女个子刚刚够到他肩膀那么高,看着弱不禁风的身体里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他自愧不如。
他不禁也发出了和岑秉安一样的惋惜:“若你是男子......该多好。”
叶秋俏皮地眨眨眼,语气轻快道:“女子在这世道出头虽然艰难了些,但我并不可惜作为女子的身份,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嘛,也许恰恰是我女子的身份会让我走的更远呢。”
“哈哈哈哈,那老夫拭目以待!”
吕山长被她的乐观感染,哈哈大笑。
心中却不以为然,暗道小姑娘还没有见过人心险恶,等以后她就会明白,这个世界的人生来就被划分好了三六九等,男子还可以通过科考入仕改换门庭,但女子要想出头,除了嫁一门好亲事,由丈夫或儿子挣诰命,他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
两人商谈后,意见达成一致。
叶秋前脚刚走出县学,她在县学里来去大方,并没有遮掩,有那耳聪目明的夫子就找到吕山长,想要打探情况。
不怪他们会多想,实在是叶秋这小丫头出现的时机太恰巧,明日可是岑老开讲,这小丫头平日里也不多来县学,今日怎会这么巧来找山长。
这里面肯定有事,这丫头心眼子多跟他们县学立场又不对付,突然来找吕山长肯定没好事,不会又要搞事情,让他们县学丢脸吧。
不行,不能让吕山长答应她,不然又要吃个闷亏。
叶秋在他们心里现在已经是高危人物,县学的夫子已经到了随时警惕她的程度,实在是上次元宵比试让他们太丢人了,心里已经有阴影了。
黄夫子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他脾气火爆,心里藏不住事,又被同僚怂恿,一马当先冲到吕山长面前,要问清楚叶秋来县学找他说了啥。
吕山长弄明白他的来意后,颇为无语,没想到叶秋让他们这些夫子如临大敌,视作洪水猛兽,这一群老不羞,都一把年纪了,一个小姑娘而已就怕成这样,他都替他们臊得慌。
他在心里默默吐槽完,背着手淡淡然:“正好,既然你自己找过来,我就少跑一趟。”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
黄夫子瞪着眼睛,等着他下文。
“咳咳,叶秋那丫头说可以让你们明日去听岑老讲学,不过她有一个条件......”
吕山长话还没说完,黄夫子就立刻道:
“什么条件?快答应她!”
黄夫子恨不得立刻让山长应下,眼睛都急红了。
他此刻满脑子都回荡着明日去听岑老讲学这句话,已经全然忘记叶秋是个狡猾的丫头。
吕山长被他打断话头,不悦地斜睨了他一眼,自顾自地老神在在道,
“他让你们想去听课的人,都要到她济慈书院上十节课作为报酬。”
叶秋同他们解释完,又贴心地挂了一张布帛,她主要表明两个意思。
一是他们济慈书院的招生规则,不收束脩,专供穷人家有天赋的学子。
二是济慈书院是公益学堂,没有营利收益,所以请各位爱心人士能够捐献银两、物资,他们济慈书院每年会将各位的善心张贴出来,以表谢意。
叶秋之所以昨日没把话说全,要等到今日解释,目的就是为了第二点,想让这些荷包鼓鼓的富商大户掏银子。
笑话,昨日济慈书院可是在众目睽睽下赢了县学,这么好的机会,她怎会放过,趁着这些大户热劲未消,她把银子捞一笔。
白得的银子它不香吗?
这些富户人家不缺银子,他们缺的是名利,而叶秋许诺将捐献者的名字公示出来,正是他们想要的名,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更害怕自家被人盯上,累积善名正好压住一些声音。
一时间,县里的大户,多多少少都捐献了一点。
叶秋满意,她手里的银子又厚了一层,之前花在济慈书院的钱一声不响的都回来了。
县学和济慈书院的比试虽然已经结束,但事情本身还未了结。
这场吸引了全县人眼球的比赛,只是为了选出岑秉安讲课的地点。
真正大家想要的,是听大儒开讲。
如今济慈书院赢了,尘埃落定,岑秉安会在济慈书院讲这一堂万众瞩目备受期待的课。
县学的人输了比赛,学子们不仅低落,夫子院长也失落,他们之前还以为岑老在县学讲课一事已经是十拿九稳,没想到最后是被不起眼的济慈书院抢走了。
岑老的课,这一生也许就碰到这一次,可惜他们错过了啊,明明再差一点就够到了,差一点点啊。
人往往会对自己本可以却未能的事情抱有深深的遗憾。
读书人都对学识广博的大儒有倾慕之感,他们在别人面前可能自诩有骨气有风度,但是在面对岑老这种当代顶级学问者,还要什么矜持风度,如果能得到岑老的一个眼神、一句问话,他们都要激动地一个月不睡。
所以在听说岑老要讲课了,一个个扼腕叹息,饭都吃不下了,多好的机会啊,他们怎么就错过了呢。
一个个眼巴巴望着济慈书院那方,望眼欲穿,不知道的还以为那边是有什么绝色佳人呢。
就在他们馋的不行的时候,叶秋又亲自跑了县学一趟,找到吕山长,告诉他明日要岑老开讲,千载难逢的机会,她不忍大家错过,于是给出一个机会,县学的夫子只需日后去济慈书院上十堂课就能换取听岑老这一节课得机会。
叶秋刚说完,吕山长就要兑换他去听课的机会。
他虽然是县学的山长,自问学问也不差,但是和岑老比起来就是小孩子面见长辈,他同样想听一听当世大儒一课的风采。
叶秋笑着答应,但是吕山长却渐渐褪去了脸上因为激动而绽放的笑纹,他好歹是县学的山长,慢慢也回过味来。
方才因为能听到仰慕已久的名师讲课而忘我忽略掉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叶秋这么做的目的,她为什么要用县学夫子到济慈书院讲十堂课作为诱饵?
这小丫头,真是处处给他挖坑啊。
她这是在明目张胆的翘县学的墙角啊!
吕山长面露古怪,他看着叶秋欲言又止,一时间不知道说些她什么好,最后憋了半天道出一句:“......你这是要把我这儿挖空啊。”
叶秋笑笑,大方承认:“我的确羡慕县学的学子有如此多的良师教导,但羡慕归羡慕,不代表我就要夺人所爱,我让夫子们去授课,只是为了济慈书院的学生能有更多的老师传授知识。”
吕山长有些气闷,语气也带上了火气:“你都让他们去济慈书院教书了,还不算夺人所爱!”
叶秋忙给他解释宽慰,
“山长莫要生气,叶秋绝没有抢夺的意思,夫子们按照承诺给济慈书院讲完十堂课后,若是他们不介意多一笔银子的收入,可以在济慈书院挂个名誉夫子的名号,闲时来济慈书院讲讲课就行,绝不是让他们离开县学。”
吕山长不再怒火高涨,他半眯着眼问:“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只需空闲时到济慈书院讲课?”
“没错,他们依旧是县学的夫子。”叶秋飞快点头,又面露苦涩道:“我那济慈书院不过是提供给家贫学子的一处安身地,哪能同县学相提并论,济慈书院主慈善,没有任何营利收入,全靠我自掏腰包苦苦支撑,说不定哪一天......唉,所以我怎好让夫子们舍了县学的大好前程到我那落魄小庙,那不是害人吗?”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两手在胸前一摊,无奈又心酸。
叶秋说的可怜,还有些小委屈,一番言论有理有据,目的就是让吕山长放下警惕心。
她说的都是真话,也算是真情流露,吕山长彻底哑火,想起来自己确实反应过激,面前这位不过是才到十六岁的小姑娘。。
而且叶秋这位小娘子还是为了做善事,一切都是为了她那一颗悲天悯人心。
想到这里吕山长有些好奇,更多是不解,他自问不是坏人,教书育人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林,但却没有像叶秋下这么大的心思替别人这般考虑,简直是匪夷所思,难道这天下真有不为己,一心行圣人之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呀。
“你办这济慈书院,从前只收陈信文他们,我倒可以理解,但现在你既然已经决定要收其他寒门子弟,从元宵过后,已经今非昔比,为何不多收几个富家子,至少在银钱方面要松快一些,总好过你一人往里面填补。”
他是真的不解,为何叶秋非要坚持做慈善,不收束脩,在他看来,这不是傻子才干的事吗?
叶秋深深吸了口气,长叹一声道,
“不瞒吕山长,如今济慈书院的确已今非昔比,因着元宵那日名声大噪,县里有很多富商捧着银子向送家中子弟求学,但都被我一一拒之门外。”
说到这里,叶秋沉声道,“不是我清高桀骜,不识抬举,而是怕坏了规矩后,被金银裹挟,从此忘了初心。我不是圣人,无法保证自己能够一直坚守不忘本我,既然如此,还不如一直用规矩束缚。更何况济慈书院的初衷是为寒门子弟寻找一处求学路,若我收下富贵学生,他们两方人天生的不对等,矛盾自不会少,想必又会陷入到曾经县学时的混乱,那也不是我想看到的。”
叶秋说地言辞恳切又决绝,吕山长动容。
他是县学的山长,自认为平日里做的已经问心无愧,众所周知县学的束脩高,但其教学能力是充分被认可的,偶尔也有零星几个寒门子弟,天赋是真好,他动了惜才之心会免了束脩,外间还流传着他心善的名号。
但今日听了叶秋的一番肺腑之言,深感自己觉悟不够,做的也太少,眼前的少女个子刚刚够到他肩膀那么高,看着弱不禁风的身体里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他自愧不如。
他不禁也发出了和岑秉安一样的惋惜:“若你是男子......该多好。”
叶秋俏皮地眨眨眼,语气轻快道:“女子在这世道出头虽然艰难了些,但我并不可惜作为女子的身份,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嘛,也许恰恰是我女子的身份会让我走的更远呢。”
“哈哈哈哈,那老夫拭目以待!”
吕山长被她的乐观感染,哈哈大笑。
心中却不以为然,暗道小姑娘还没有见过人心险恶,等以后她就会明白,这个世界的人生来就被划分好了三六九等,男子还可以通过科考入仕改换门庭,但女子要想出头,除了嫁一门好亲事,由丈夫或儿子挣诰命,他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
两人商谈后,意见达成一致。
叶秋前脚刚走出县学,她在县学里来去大方,并没有遮掩,有那耳聪目明的夫子就找到吕山长,想要打探情况。
不怪他们会多想,实在是叶秋这小丫头出现的时机太恰巧,明日可是岑老开讲,这小丫头平日里也不多来县学,今日怎会这么巧来找山长。
这里面肯定有事,这丫头心眼子多跟他们县学立场又不对付,突然来找吕山长肯定没好事,不会又要搞事情,让他们县学丢脸吧。
不行,不能让吕山长答应她,不然又要吃个闷亏。
叶秋在他们心里现在已经是高危人物,县学的夫子已经到了随时警惕她的程度,实在是上次元宵比试让他们太丢人了,心里已经有阴影了。
黄夫子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他脾气火爆,心里藏不住事,又被同僚怂恿,一马当先冲到吕山长面前,要问清楚叶秋来县学找他说了啥。
吕山长弄明白他的来意后,颇为无语,没想到叶秋让他们这些夫子如临大敌,视作洪水猛兽,这一群老不羞,都一把年纪了,一个小姑娘而已就怕成这样,他都替他们臊得慌。
他在心里默默吐槽完,背着手淡淡然:“正好,既然你自己找过来,我就少跑一趟。”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
黄夫子瞪着眼睛,等着他下文。
“咳咳,叶秋那丫头说可以让你们明日去听岑老讲学,不过她有一个条件......”
吕山长话还没说完,黄夫子就立刻道:
“什么条件?快答应她!”
黄夫子恨不得立刻让山长应下,眼睛都急红了。
他此刻满脑子都回荡着明日去听岑老讲学这句话,已经全然忘记叶秋是个狡猾的丫头。
吕山长被他打断话头,不悦地斜睨了他一眼,自顾自地老神在在道,
“他让你们想去听课的人,都要到她济慈书院上十节课作为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