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生气这人无耻,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谈论陈信文当众揭短,要过去赌上这人的嘴,被叶秋拉住,示意她继续往下看。
果然这人这番话说完,有的人不服气,嗤笑,“可他是你们县的案首啊,这能叫学识不扎实,那你们这些没有考过他的是什么?”
县学那人脸红,急到跳脚:“那都是他一时的运气好,你看府试的前两场,他不就不行了!”
他这么一分析,也有的人点头同意,有道理!
但也有看他不顺眼的人,故意夸赞了一番陈新文,“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也很佩服那个叫陈信文的考生,他家境贫寒却立志读书,条件艰苦却从不放弃,这样的品行不正是我们所读的圣贤之道,而从你的语气中却处处嫌弃,硬要贬低他,是小人行径!”
“对,说的好!”有人鼓掌附和。
这里面的考生虽然大部分出身富贵,但也有那么几个是家境不太好的,怎么,他们穷人不配读书呗!
也有人反对,替县学的人说话,认为刚才的人是过意解读,人家只是猜测府案首是陈信文的可能性不大,大家不要被煽动蛊惑。
吵吵闹闹间,叶秋问坐在对面的陈信文,见他一言不发,问道:“什么感觉?”
方才县学那人故意高声,他们都听得一清二楚。
陈信文慢慢松开左手握着的茶杯,身子微微后仰,姿态放松。
“他说的有道理,描述我的过去时也没有添油加醋,我谢谢他。”
声音里一派坦然,竟是毫不在意。
叶秋并不惊讶陈信文没有被别人说他出身寒门就抬不起头,如果陈信文能够轻易被人三言两语击溃,那他也不会是走到现在。
“哈哈不错,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我们派出的卧底了,竟然把你说的那么可怜,也省了我一笔银子,我还想给你宣扬宣扬读书不易,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的励志人设呢。”
叶秋笑的奸诈,县学的人这招出的好啊,今日放榜全府城赶考的学子都聚在一处,当是给陈信文免费赚名声了。
秦月在一旁怒瞪着两人,一个不温不火不以为意,一个笑的眉开眼笑没心没肺的,好哇!这两人都在看戏,只有她在干着急。
“你们太过分了,就不能提前给我透露一番。”她控诉道。
叶秋摊手,“我也没想到县学的人会在这里发难呀。”
几人笑闹间,已经有几人过来想要结识陈信文,他们之前对这位县案首不了解也不认识,只知道突然冒出了这么个人,但听方才的人说他从小家贫还读书,心下佩服,起了结交了心思。
都是年岁相当的少年人,大家又有心认识,几位年轻人很快就熟络了起来,相谈甚欢。
叶秋这桌之前冷清,现在已经有一小圈人围上来,不远处县学的学子看地恨恨咬牙,怎么会这样,这些人怎么回事,他都说了陈信文是个穷小子,这群人还围上去做什么?
县学的那位少爷不懂,很多人也不懂。
他们有高高在上的家室,一向是吊着眼睛看人,趋炎附势已经刻在骨子里。
突然一道响亮的喊声传来,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
“中了!中了!小文,你是案首!你是第一名!”
一个大汉正满头大汗地向酒楼跑进来,声音都要喊破音了。
所有人齐齐向他看过来。
这人谁啊?
谁是小文!
其他人不认识陈启,但是三河县的人却认识,毕竟陈启在三河县也算名人了,之前林知节招降时可是敲锣打鼓让衙役带着陈启游行了好几圈。
这里面的人尤其以县学的人受到的冲击力最大,一众人呢喃道:“怎么可能?他又是案首,怎么会?”
叶秋这方人当然也看到了陈启,几人欢呼,陈信文是他们济慈书院的人,力压众人又拿到了案首,这下看谁还瞧不上他们。
其他人当然也注意到这处的动静。
有些人不死心,不是说这三河县的陈信文学识不深厚,同案首无缘吗?怎么人家突然风云变幻,就是他得了案首。
会不会是弄错了!
叶秋他们这一方也再三同陈启确认,这不是小事,看榜的人那么多,万一眼花看错了也不是不可能,陈启再三保证,“我确认过三遍,看了三遍小文都是第一,才跑回来的。”
陈信文脸上不由露出笑来,府案首的含金量较之县案首又高了一个台阶,能从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证明了他的优秀。
这时,也有别的人来报喜,都确认了陈信文是榜首。
叶秋这一方喜气洋洋,陈启高兴地撒了一把铜钱,他儿子是案首,案首啊!
他也不知道什么是案首,但这是第一名,那么多人想要都没有抢到,只有他儿子是!
太给他长脸了!
此刻,陈启满脸的笑,心中满是对儿子的骄傲和自豪,他觉得自己之前选择从良受降,是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陈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陈信文得了府案首,县学的人这边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陆陆续续来报喜的人那么多,就算他们再不信又如何,陈信文的榜首是客观事实。
之前来同陈信文结交的人,并没有走远,纷纷向他恭贺。
有那好事者,挑起话头,故意问县学这方,“诶?方才我听兄台说陈兄学识不深,今年与府试的榜首无缘,可还记得此话?”
“哈哈哈哈哈哈。”
周围的人也跟着笑,准备看好戏。
这话臊得县学的人闷头一声都不敢吭,打脸来的太快。
早知他们就不惹陈信文了,在县城丢脸还不够,到府城来还是丢脸。
县学的人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上去跟陈信文作对了,以后看到他就绕道走,这个瘟神每次遇上他们都输的很惨。
另外之前遇到的尹川县县案首韩晖,拿了第二名,不愧是小林津浩,资质极佳,若不是陈信文接受了林津浩的点拨,这府案首就是他的了。
这次府试除了陈信文一举夺魁,济慈书院还有五人也榜上有名。
虽然名次不算靠前,但能上榜也让叶秋惊喜了。
原计划是让他们都来府城见见世面,就算来玩的,没想到还额外收获了五个童生。
回去可要好好宣传一下,叶秋已经安排秦月回到三河县就立刻去拉横幅,写上“济慈书院陈新文荣获府案首,另有五名学子府试在榜”,这横幅一拉,想必济慈书院又能被大家惦记一阵。
若是陈信文能......在最后的院试上也拿下案首,那就是小三元了,哈哈哈,济慈书院的活招牌啊。
叶秋想的挺好,若是让陈信文知道他还没考,叶秋就已经计划好用他的名头收割一笔大户的捐款,估计要气的吐血。
地里的牛也没有这么劳累的。
府试已经结束,叶秋一行人商议着回程。
来沐川府最大的任务就是陈信文他们考试,如今试也考完,马也卖了,再没有停留的理由。
五月就是院试,叶秋问上榜的六人是否要留在府城,府城里他们已经在城西买了一处三进的院子,他们几人留下备考的话完全够用。
不过最后被几人拒绝了,府城虽然很好,但哪有家好,学堂里叶秋会监督他们温书情况,在府城可没人管他们。
他们自问也不是特别能管住自己的性格,还是算了吧。
叶秋对他们的选择不置可否,她不可能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好,那样和牵线木偶有何区别,必须让他们学着独立思考,自己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她在重大的事情前把把关就好。
众人来时浩浩荡荡,带着三十匹骏马,离开时几十人气势也不弱,马车是叶秋商队的,一驾马车坐四人,也不显拥挤。
来时孩子要考试,众人不敢打扰。
现在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回乡,也有心情掀开车帘看看府城的街道两侧的商铺,感受一下府城的繁华。
叶秋和秦月坐在一驾车上,秦月掀开帘子探头,看着喧闹的街市,还有些不舍,府城还没玩够呢就要回去了。
忽然她将头又往外伸了伸,惊呼:“那不是韩晖吗?”
叶秋原本还在闭目养神,听到她的动静也睁开了眼睛,侧头问道:“怎么了?”
街上行人多,马车走的极慢,所以即使车一直在走,还是能看清楚。
秦月伸手指着外面一处道:“那是韩晖,他好像在卖什么?”
叶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的确看到一个紫衣少年正蹲在地上,手上还拿着笔在地上比划着什么。
看身形,正是韩晖。
没办法韩晖的天真娃娃脸太有辨识度,一眼就能瞧出来。
如果没有记错,昨日张榜,这小孩儿可是第二名,他考的这样好,不赶紧回家报喜,蹲在府城的大街上做什么。
叶秋不是多事的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没有叫停马车,她回三河县还有许多事要忙。
但马车走了数十米后,她还是不放心。
想到韩晖和姐姐相依为命,还有那天看到的混子周卓,万一这小孩儿又被坑了,到时候别遇到拐子给抓走了,长得又细皮嫩肉的,人贩子最喜欢这样的小孩儿。
算了,还是去问问吧。
叶秋叫停马车,吩咐赶车的手下找个空地停下,她和秦月两人下了马车,回去找韩晖。
等走近后,才看到原来韩晖不是在地上瞎比划,而是拿着画笔在作画。
果然这人这番话说完,有的人不服气,嗤笑,“可他是你们县的案首啊,这能叫学识不扎实,那你们这些没有考过他的是什么?”
县学那人脸红,急到跳脚:“那都是他一时的运气好,你看府试的前两场,他不就不行了!”
他这么一分析,也有的人点头同意,有道理!
但也有看他不顺眼的人,故意夸赞了一番陈新文,“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也很佩服那个叫陈信文的考生,他家境贫寒却立志读书,条件艰苦却从不放弃,这样的品行不正是我们所读的圣贤之道,而从你的语气中却处处嫌弃,硬要贬低他,是小人行径!”
“对,说的好!”有人鼓掌附和。
这里面的考生虽然大部分出身富贵,但也有那么几个是家境不太好的,怎么,他们穷人不配读书呗!
也有人反对,替县学的人说话,认为刚才的人是过意解读,人家只是猜测府案首是陈信文的可能性不大,大家不要被煽动蛊惑。
吵吵闹闹间,叶秋问坐在对面的陈信文,见他一言不发,问道:“什么感觉?”
方才县学那人故意高声,他们都听得一清二楚。
陈信文慢慢松开左手握着的茶杯,身子微微后仰,姿态放松。
“他说的有道理,描述我的过去时也没有添油加醋,我谢谢他。”
声音里一派坦然,竟是毫不在意。
叶秋并不惊讶陈信文没有被别人说他出身寒门就抬不起头,如果陈信文能够轻易被人三言两语击溃,那他也不会是走到现在。
“哈哈不错,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我们派出的卧底了,竟然把你说的那么可怜,也省了我一笔银子,我还想给你宣扬宣扬读书不易,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的励志人设呢。”
叶秋笑的奸诈,县学的人这招出的好啊,今日放榜全府城赶考的学子都聚在一处,当是给陈信文免费赚名声了。
秦月在一旁怒瞪着两人,一个不温不火不以为意,一个笑的眉开眼笑没心没肺的,好哇!这两人都在看戏,只有她在干着急。
“你们太过分了,就不能提前给我透露一番。”她控诉道。
叶秋摊手,“我也没想到县学的人会在这里发难呀。”
几人笑闹间,已经有几人过来想要结识陈信文,他们之前对这位县案首不了解也不认识,只知道突然冒出了这么个人,但听方才的人说他从小家贫还读书,心下佩服,起了结交了心思。
都是年岁相当的少年人,大家又有心认识,几位年轻人很快就熟络了起来,相谈甚欢。
叶秋这桌之前冷清,现在已经有一小圈人围上来,不远处县学的学子看地恨恨咬牙,怎么会这样,这些人怎么回事,他都说了陈信文是个穷小子,这群人还围上去做什么?
县学的那位少爷不懂,很多人也不懂。
他们有高高在上的家室,一向是吊着眼睛看人,趋炎附势已经刻在骨子里。
突然一道响亮的喊声传来,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
“中了!中了!小文,你是案首!你是第一名!”
一个大汉正满头大汗地向酒楼跑进来,声音都要喊破音了。
所有人齐齐向他看过来。
这人谁啊?
谁是小文!
其他人不认识陈启,但是三河县的人却认识,毕竟陈启在三河县也算名人了,之前林知节招降时可是敲锣打鼓让衙役带着陈启游行了好几圈。
这里面的人尤其以县学的人受到的冲击力最大,一众人呢喃道:“怎么可能?他又是案首,怎么会?”
叶秋这方人当然也看到了陈启,几人欢呼,陈信文是他们济慈书院的人,力压众人又拿到了案首,这下看谁还瞧不上他们。
其他人当然也注意到这处的动静。
有些人不死心,不是说这三河县的陈信文学识不深厚,同案首无缘吗?怎么人家突然风云变幻,就是他得了案首。
会不会是弄错了!
叶秋他们这一方也再三同陈启确认,这不是小事,看榜的人那么多,万一眼花看错了也不是不可能,陈启再三保证,“我确认过三遍,看了三遍小文都是第一,才跑回来的。”
陈信文脸上不由露出笑来,府案首的含金量较之县案首又高了一个台阶,能从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证明了他的优秀。
这时,也有别的人来报喜,都确认了陈信文是榜首。
叶秋这一方喜气洋洋,陈启高兴地撒了一把铜钱,他儿子是案首,案首啊!
他也不知道什么是案首,但这是第一名,那么多人想要都没有抢到,只有他儿子是!
太给他长脸了!
此刻,陈启满脸的笑,心中满是对儿子的骄傲和自豪,他觉得自己之前选择从良受降,是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陈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陈信文得了府案首,县学的人这边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陆陆续续来报喜的人那么多,就算他们再不信又如何,陈信文的榜首是客观事实。
之前来同陈信文结交的人,并没有走远,纷纷向他恭贺。
有那好事者,挑起话头,故意问县学这方,“诶?方才我听兄台说陈兄学识不深,今年与府试的榜首无缘,可还记得此话?”
“哈哈哈哈哈哈。”
周围的人也跟着笑,准备看好戏。
这话臊得县学的人闷头一声都不敢吭,打脸来的太快。
早知他们就不惹陈信文了,在县城丢脸还不够,到府城来还是丢脸。
县学的人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上去跟陈信文作对了,以后看到他就绕道走,这个瘟神每次遇上他们都输的很惨。
另外之前遇到的尹川县县案首韩晖,拿了第二名,不愧是小林津浩,资质极佳,若不是陈信文接受了林津浩的点拨,这府案首就是他的了。
这次府试除了陈信文一举夺魁,济慈书院还有五人也榜上有名。
虽然名次不算靠前,但能上榜也让叶秋惊喜了。
原计划是让他们都来府城见见世面,就算来玩的,没想到还额外收获了五个童生。
回去可要好好宣传一下,叶秋已经安排秦月回到三河县就立刻去拉横幅,写上“济慈书院陈新文荣获府案首,另有五名学子府试在榜”,这横幅一拉,想必济慈书院又能被大家惦记一阵。
若是陈信文能......在最后的院试上也拿下案首,那就是小三元了,哈哈哈,济慈书院的活招牌啊。
叶秋想的挺好,若是让陈信文知道他还没考,叶秋就已经计划好用他的名头收割一笔大户的捐款,估计要气的吐血。
地里的牛也没有这么劳累的。
府试已经结束,叶秋一行人商议着回程。
来沐川府最大的任务就是陈信文他们考试,如今试也考完,马也卖了,再没有停留的理由。
五月就是院试,叶秋问上榜的六人是否要留在府城,府城里他们已经在城西买了一处三进的院子,他们几人留下备考的话完全够用。
不过最后被几人拒绝了,府城虽然很好,但哪有家好,学堂里叶秋会监督他们温书情况,在府城可没人管他们。
他们自问也不是特别能管住自己的性格,还是算了吧。
叶秋对他们的选择不置可否,她不可能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好,那样和牵线木偶有何区别,必须让他们学着独立思考,自己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她在重大的事情前把把关就好。
众人来时浩浩荡荡,带着三十匹骏马,离开时几十人气势也不弱,马车是叶秋商队的,一驾马车坐四人,也不显拥挤。
来时孩子要考试,众人不敢打扰。
现在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回乡,也有心情掀开车帘看看府城的街道两侧的商铺,感受一下府城的繁华。
叶秋和秦月坐在一驾车上,秦月掀开帘子探头,看着喧闹的街市,还有些不舍,府城还没玩够呢就要回去了。
忽然她将头又往外伸了伸,惊呼:“那不是韩晖吗?”
叶秋原本还在闭目养神,听到她的动静也睁开了眼睛,侧头问道:“怎么了?”
街上行人多,马车走的极慢,所以即使车一直在走,还是能看清楚。
秦月伸手指着外面一处道:“那是韩晖,他好像在卖什么?”
叶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的确看到一个紫衣少年正蹲在地上,手上还拿着笔在地上比划着什么。
看身形,正是韩晖。
没办法韩晖的天真娃娃脸太有辨识度,一眼就能瞧出来。
如果没有记错,昨日张榜,这小孩儿可是第二名,他考的这样好,不赶紧回家报喜,蹲在府城的大街上做什么。
叶秋不是多事的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没有叫停马车,她回三河县还有许多事要忙。
但马车走了数十米后,她还是不放心。
想到韩晖和姐姐相依为命,还有那天看到的混子周卓,万一这小孩儿又被坑了,到时候别遇到拐子给抓走了,长得又细皮嫩肉的,人贩子最喜欢这样的小孩儿。
算了,还是去问问吧。
叶秋叫停马车,吩咐赶车的手下找个空地停下,她和秦月两人下了马车,回去找韩晖。
等走近后,才看到原来韩晖不是在地上瞎比划,而是拿着画笔在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