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外,夙凌领着一列禁卫军刚要换班休整,路过藏书阁前,见守门的内侍睡了过去。
他皱了皱眉,立即上前推了推那内侍。
那内侍被推醒,茫然地睁开眼。
入目的是一张极严肃的脸,此时正皱眉瞪着他,小内侍顿时被吓得清醒。
“夙、夙大人”
小内侍屁滚尿流地爬起来跪好,怎么也没想到推醒他的竟然是夙大人。
夙凌今日领班巡宫也是凑巧。
因为近来燕帝睡眠不好,夜中常常惊梦,他不放心才在宫中当值。
“怎么回事?”夙凌皱眉。
“小、小人,不小心睡着了。”那内侍磕磕绊绊回道,整个人战战兢兢。
“可有异动?”
“没、没有。”
看他那唯唯诺诺的样子也不像作假,夙凌环视了眼周围,眸光在藏书阁门前一瞥,见那门上的锁扣完好才收回视线。
见四处并无异状,他带着剩下的人便要离去,谁知刚转身下了两节台阶,身后一声巨响。
一群人虎躯一震,霎时拔剑戒备地看向声源处。
原来是秋风刮过藏书阁,吹上了阁侧一扇半开的窗。
众人无端被吓了一跳,见此状况,心神便不由放松了几分。
夙凌的手却慢慢摸向腰间的刀把。
身后那小内侍吓白了脸,他颤着手指,指向那扇窗,哆嗦道:“窗、窗、窗怎么是开、开、开着的?”
夙凌眼神倏然一厉,抽刀便朝门上的锁扣劈过去。
阁内两人身形一僵,对视一眼,谢青城几乎在夙凌踹门而入的刹那儿揽紧流光的腰身从另一扇侧窗翻了出去,同时还顺走了一本离得最近的典籍。
夙凌踹门而入,见侧窗处有衣角掠过,他眼神微厉,立时运功追了上去。
此时天色已微微透亮,不消片刻,号角声和奏报声传遍了整个大燕皇宫。
宫城四处火光遍天,燕帝从睡梦中惊醒,坐了起来。
“陛下,外面出了何事呀?”
今夜侍寝的年轻妃子也被动静吵醒,吓得梨花带雨直往他怀中躲。
“报!”
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奏报声。
殿外守夜的内侍带着侍卫急急跑了进来。
“禀陛下,禁卫军来报发现有人潜入了藏书阁。”
“什么?!”
武帝眉心一跳,随即怒气冲顶。
“朕的大燕宫城,京师之地,竟能由人来去自如,守城兵是干什么吃的?”
帝王发了大怒,殿内殿外霎时跪倒一片。
内侍跪在地上,报讯的侍卫也低了头,众人畏惧不知如何答话。
武帝揉了揉发疼的眉心。
“夙凌呢?”
“夙大人追了过去,尚未归来。”
知晓夙凌已追了过去,武帝放心了几分。
他冷静下来,吩咐道:“传令下去,全宫戒备,任何人不得出入宫城,违令者斩!”
“是!”
领命的侍卫急急退了下去,殿内只剩跪着的内侍和侍寝的妃嫔。
燕帝脸色微厉,殿内宫灯暗沉衬得他神情晦暗,让人无端地生出几分恐慌来。
身侧跪在榻上的妃子见状,倚身过来,娇娇唤道:“陛下”
燕帝推开她下榻,对跪在地上内侍道:“更衣,朕要去藏书阁。”
谢青城携着流光一路向西,察觉到身后有人紧咬不放,且内力不低,他心神微动,便计上心头。他在宫城里多绕了些路,还偏往外臣禁入的內宫里绕,那人顾及內宫女眷,果然稍稍犹疑,谢青城趁机提气便甩掉那人一段距离。
此时皇宫各处已戒备重重,不时传来兵马调动的声响,宫城入门处只怕更加戒备森严,甚至还有更坏的情况,也许连人员出入都被禁止。
流光也想到这点,提醒他:“走水路。”
谢青城闻言,低眸瞧她一眼,笑道:“殿下水性如何?”
因为逃命,他揽着她,两人挨得近些,鼻息相闻。
在这样四面楚歌,黎明将至的拂晓,暧昧不可言明。
流光偏开脸。
“尚可。”
“那便好。”
他低低一笑,携她从半空而落,霎时投入內宫处一汪碧水里,激起水花无数。
夙凌赶了过来。
他盯着还微微泛着波纹的湖面看了片刻,收了刀。
随之赶过来的是禁军副统领,见他对着一汪水出神,不由纳闷。
“夙大人?”
夙凌回神,淡声道:“速派人马堵住宫城外所有河流要道,贼人潜水而出,快!”
皇宫禁军几乎倾巢出动。
好在谢青城识路,他们的动作明显比皇宫禁卫军要快些,天光透亮时,二人从城外的水道游了出来。
此处地处偏僻,且水道幽深,一般人不会找到这里。
即便禁卫军有心,那也得耗上些时辰。
他揽着她上岸,借着天光才发现她唇色微白,全身发抖。
这才想起她大病初愈,身子尚未养回来,又经今夜一番折腾,在入了秋的湖水里游了些时辰,身体已是强弩之末。
谢青城见状,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握紧她发凉的指尖,输送内力过去,然她全身太凉,且衣衫尽湿,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流光的确已要撑不住,快要失去意识前,她还昏昏沉沉道:“禁军不会想不到这里,此地不宜久留,快走。”
都这样了还操心,谢青城点了她睡穴。
待她安稳地睡过去,看了一眼周围地形,他抱着她,提气纵身,向北而去。
这一夜波折横生,对于整个大燕皇宫而言都是个不眠之夜。
禁卫军还在四处搜人,但直至东方拂晓,天光敞亮也没有半分喜报传来。
因出了这样的事情,早朝罢休,燕帝坐在藏书阁里,沉着脸看满殿的官员忙碌。
掌管藏书阁一切事宜的内阁大学士正领着众官员清点阁内的文史典籍,一门心思地想要查出到底丢了什么。
夙凌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
“如何?”燕帝视线转向他。
夙凌摇头。
燕帝本就暗沉的脸色更沉了。
察觉帝王的腾腾怒意,边上伺候的内侍头垂得更低,文官们也吓得胆颤心惊,手上查阅的动作更麻利了些。
“潜进来的几个人?”燕帝问。
“两个。观身形应该是一男一女。”
“你心中可有怀疑的人?”
夙凌摇头,他实话实说道:“对方修为在我之上,不好妄加猜测。”
夙凌乃是大燕数一数二的高手,也正因为他武学天赋过人,燕帝才放心将禁军统领一职交到他手上。
对方修为既在夙凌之上,那普天之下,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燕帝龙目微眯,心思微转,刚想到什么,边上内阁大学士过来奏报。
“禀陛下,有结果了。”
燕帝回过神,暂且抛去心中杂乱的思绪,问道:“丢了什么?”
“前朝遗留下来的《百草杂记》。”
“那是什么东西?”
不止燕帝,其余众人也不明所以,皆看向那名内阁大学士。
那内阁大学士回道:“一本医药宝典。”
医药宝典?
燕帝和众人一头雾水。
对方冒着生死危险来闯戒备森严的大燕皇宫,就为了偷取一本医药宝典吗?
不过,嗯...
倘若真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个理由也不是说不通啊。
眼下这状况,燕帝也不知该如何揣测。
“那宝典可有何特别之处?”他问。
百官之中走出一个白胡子的医官,恭敬回道:“禀陛下,《百草杂记》所记载的是前朝各地中草药物之药性和用途,所载所录十分详尽。若说有何特别之处,除记录了当时的天下百草,也记载了许多治病救人的良方。”
众人:“......”
难道偷盗的贼人真是为救人性命才潜入皇宫盗走药典的?
若真是这样,记一下药方不就行了吗,何必要将整本药典都偷走呢?还是说夙大人发现的太及时,人家连药方都没来得及记下,只能把药典偷走了?
越想越觉得可能。
众人胡乱猜测中,燕帝开了口:“《百草杂记》宫中只一本吗?”
“被盗走的是孤本,不过太医院里还有拓本。”
“晌午前呈上来,朕要亲阅。”
“是。”
众人心思飘忽不定。
可相比阴谋论,燕帝更希望这就是一起突发事件。
但不论是何原因,敢闯大燕的皇宫,就是折了帝王颜面,此事必定要严查。
想到此,他吩咐夙凌:“加大人马,全城搜捕,此外要严查京都近日出没人口,不得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是。”
“臣以为不妥。”
夙凌刚接下任令,一道声音从阁外传了进来。
众人循声去看,见首辅沈琼楼领着一众官员从藏书阁外跨步进来,边上垂首立着的是尚未来得及进来禀事的内侍。
“事出突然,臣等未经宣召贸然进阁,望陛下恕罪。”
沈琼楼欠身行礼,身后的官员也依样画葫芦。
他们一群不速之客令燕帝本就阴郁的心情更加不明朗。
“沈卿何意啊?”他沉声问,语气中已有不易察觉的怒意。
沈琼楼神色不变。
他微微合袖,眉目干净而英挺,直言不讳:“臣以为不妥。不仅不能加大兵力,便连如今在街上挨家挨户搜人的禁军也要撤回来。”
他话落后,藏书阁内漫起一阵喧哗,底下官员窃窃私语。
有御史站了出来,语气慷慨而激愤:“首辅大人此意难道就放任那两个贼寇逃之夭夭,我们听之任之便不管了吗?这岂不是任由贼寇来折辱我大燕的颜面?”
“非也。”
沈琼楼不惊不怒,淡淡道:“本官之意,明日便是我朝点兵大典,如今城中客栈家家人满为患,其中不乏因驿馆客满而暂居客舍的各国来使,如此贸然搜捕,大动兵戈,轻易冒犯旁国来使不说,还会闹得京都民心不稳,于大燕非良事。”
内阁官员纷纷附奏。
“首辅大人所言不错。此番我大燕广发宴帖,相邀而来的各国使官非富即贵,轻易得罪不得。更何况,今日藏书阁药典失窃一事倘若传了出去,那落到各国来使耳中才是真正折了我大国颜面。”
京师之地,一国皇城,便任人来去自如,取物随意。
消息倘若传了出去,这不就是明晃晃地告诉众人大燕皇宫的宫防如同儿戏,如纸糊的风筝一样风一吹就散架吗?
届时不消说大燕的颜面,就是陛下和朝堂众官员的颜面也将被人踩在脚下,任由人耻笑了。
众人想明白这点,纷纷附和。
燕帝的脸色依旧暗沉。
可眼下境况,如何取舍他心中已有了抉择。
他吩咐夙凌:“宫外的禁军先撤回来,改明察为暗访。至于宫中,巡兵加倍,再出事你提着脑袋来见。”
他皱了皱眉,立即上前推了推那内侍。
那内侍被推醒,茫然地睁开眼。
入目的是一张极严肃的脸,此时正皱眉瞪着他,小内侍顿时被吓得清醒。
“夙、夙大人”
小内侍屁滚尿流地爬起来跪好,怎么也没想到推醒他的竟然是夙大人。
夙凌今日领班巡宫也是凑巧。
因为近来燕帝睡眠不好,夜中常常惊梦,他不放心才在宫中当值。
“怎么回事?”夙凌皱眉。
“小、小人,不小心睡着了。”那内侍磕磕绊绊回道,整个人战战兢兢。
“可有异动?”
“没、没有。”
看他那唯唯诺诺的样子也不像作假,夙凌环视了眼周围,眸光在藏书阁门前一瞥,见那门上的锁扣完好才收回视线。
见四处并无异状,他带着剩下的人便要离去,谁知刚转身下了两节台阶,身后一声巨响。
一群人虎躯一震,霎时拔剑戒备地看向声源处。
原来是秋风刮过藏书阁,吹上了阁侧一扇半开的窗。
众人无端被吓了一跳,见此状况,心神便不由放松了几分。
夙凌的手却慢慢摸向腰间的刀把。
身后那小内侍吓白了脸,他颤着手指,指向那扇窗,哆嗦道:“窗、窗、窗怎么是开、开、开着的?”
夙凌眼神倏然一厉,抽刀便朝门上的锁扣劈过去。
阁内两人身形一僵,对视一眼,谢青城几乎在夙凌踹门而入的刹那儿揽紧流光的腰身从另一扇侧窗翻了出去,同时还顺走了一本离得最近的典籍。
夙凌踹门而入,见侧窗处有衣角掠过,他眼神微厉,立时运功追了上去。
此时天色已微微透亮,不消片刻,号角声和奏报声传遍了整个大燕皇宫。
宫城四处火光遍天,燕帝从睡梦中惊醒,坐了起来。
“陛下,外面出了何事呀?”
今夜侍寝的年轻妃子也被动静吵醒,吓得梨花带雨直往他怀中躲。
“报!”
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奏报声。
殿外守夜的内侍带着侍卫急急跑了进来。
“禀陛下,禁卫军来报发现有人潜入了藏书阁。”
“什么?!”
武帝眉心一跳,随即怒气冲顶。
“朕的大燕宫城,京师之地,竟能由人来去自如,守城兵是干什么吃的?”
帝王发了大怒,殿内殿外霎时跪倒一片。
内侍跪在地上,报讯的侍卫也低了头,众人畏惧不知如何答话。
武帝揉了揉发疼的眉心。
“夙凌呢?”
“夙大人追了过去,尚未归来。”
知晓夙凌已追了过去,武帝放心了几分。
他冷静下来,吩咐道:“传令下去,全宫戒备,任何人不得出入宫城,违令者斩!”
“是!”
领命的侍卫急急退了下去,殿内只剩跪着的内侍和侍寝的妃嫔。
燕帝脸色微厉,殿内宫灯暗沉衬得他神情晦暗,让人无端地生出几分恐慌来。
身侧跪在榻上的妃子见状,倚身过来,娇娇唤道:“陛下”
燕帝推开她下榻,对跪在地上内侍道:“更衣,朕要去藏书阁。”
谢青城携着流光一路向西,察觉到身后有人紧咬不放,且内力不低,他心神微动,便计上心头。他在宫城里多绕了些路,还偏往外臣禁入的內宫里绕,那人顾及內宫女眷,果然稍稍犹疑,谢青城趁机提气便甩掉那人一段距离。
此时皇宫各处已戒备重重,不时传来兵马调动的声响,宫城入门处只怕更加戒备森严,甚至还有更坏的情况,也许连人员出入都被禁止。
流光也想到这点,提醒他:“走水路。”
谢青城闻言,低眸瞧她一眼,笑道:“殿下水性如何?”
因为逃命,他揽着她,两人挨得近些,鼻息相闻。
在这样四面楚歌,黎明将至的拂晓,暧昧不可言明。
流光偏开脸。
“尚可。”
“那便好。”
他低低一笑,携她从半空而落,霎时投入內宫处一汪碧水里,激起水花无数。
夙凌赶了过来。
他盯着还微微泛着波纹的湖面看了片刻,收了刀。
随之赶过来的是禁军副统领,见他对着一汪水出神,不由纳闷。
“夙大人?”
夙凌回神,淡声道:“速派人马堵住宫城外所有河流要道,贼人潜水而出,快!”
皇宫禁军几乎倾巢出动。
好在谢青城识路,他们的动作明显比皇宫禁卫军要快些,天光透亮时,二人从城外的水道游了出来。
此处地处偏僻,且水道幽深,一般人不会找到这里。
即便禁卫军有心,那也得耗上些时辰。
他揽着她上岸,借着天光才发现她唇色微白,全身发抖。
这才想起她大病初愈,身子尚未养回来,又经今夜一番折腾,在入了秋的湖水里游了些时辰,身体已是强弩之末。
谢青城见状,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握紧她发凉的指尖,输送内力过去,然她全身太凉,且衣衫尽湿,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流光的确已要撑不住,快要失去意识前,她还昏昏沉沉道:“禁军不会想不到这里,此地不宜久留,快走。”
都这样了还操心,谢青城点了她睡穴。
待她安稳地睡过去,看了一眼周围地形,他抱着她,提气纵身,向北而去。
这一夜波折横生,对于整个大燕皇宫而言都是个不眠之夜。
禁卫军还在四处搜人,但直至东方拂晓,天光敞亮也没有半分喜报传来。
因出了这样的事情,早朝罢休,燕帝坐在藏书阁里,沉着脸看满殿的官员忙碌。
掌管藏书阁一切事宜的内阁大学士正领着众官员清点阁内的文史典籍,一门心思地想要查出到底丢了什么。
夙凌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
“如何?”燕帝视线转向他。
夙凌摇头。
燕帝本就暗沉的脸色更沉了。
察觉帝王的腾腾怒意,边上伺候的内侍头垂得更低,文官们也吓得胆颤心惊,手上查阅的动作更麻利了些。
“潜进来的几个人?”燕帝问。
“两个。观身形应该是一男一女。”
“你心中可有怀疑的人?”
夙凌摇头,他实话实说道:“对方修为在我之上,不好妄加猜测。”
夙凌乃是大燕数一数二的高手,也正因为他武学天赋过人,燕帝才放心将禁军统领一职交到他手上。
对方修为既在夙凌之上,那普天之下,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燕帝龙目微眯,心思微转,刚想到什么,边上内阁大学士过来奏报。
“禀陛下,有结果了。”
燕帝回过神,暂且抛去心中杂乱的思绪,问道:“丢了什么?”
“前朝遗留下来的《百草杂记》。”
“那是什么东西?”
不止燕帝,其余众人也不明所以,皆看向那名内阁大学士。
那内阁大学士回道:“一本医药宝典。”
医药宝典?
燕帝和众人一头雾水。
对方冒着生死危险来闯戒备森严的大燕皇宫,就为了偷取一本医药宝典吗?
不过,嗯...
倘若真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个理由也不是说不通啊。
眼下这状况,燕帝也不知该如何揣测。
“那宝典可有何特别之处?”他问。
百官之中走出一个白胡子的医官,恭敬回道:“禀陛下,《百草杂记》所记载的是前朝各地中草药物之药性和用途,所载所录十分详尽。若说有何特别之处,除记录了当时的天下百草,也记载了许多治病救人的良方。”
众人:“......”
难道偷盗的贼人真是为救人性命才潜入皇宫盗走药典的?
若真是这样,记一下药方不就行了吗,何必要将整本药典都偷走呢?还是说夙大人发现的太及时,人家连药方都没来得及记下,只能把药典偷走了?
越想越觉得可能。
众人胡乱猜测中,燕帝开了口:“《百草杂记》宫中只一本吗?”
“被盗走的是孤本,不过太医院里还有拓本。”
“晌午前呈上来,朕要亲阅。”
“是。”
众人心思飘忽不定。
可相比阴谋论,燕帝更希望这就是一起突发事件。
但不论是何原因,敢闯大燕的皇宫,就是折了帝王颜面,此事必定要严查。
想到此,他吩咐夙凌:“加大人马,全城搜捕,此外要严查京都近日出没人口,不得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是。”
“臣以为不妥。”
夙凌刚接下任令,一道声音从阁外传了进来。
众人循声去看,见首辅沈琼楼领着一众官员从藏书阁外跨步进来,边上垂首立着的是尚未来得及进来禀事的内侍。
“事出突然,臣等未经宣召贸然进阁,望陛下恕罪。”
沈琼楼欠身行礼,身后的官员也依样画葫芦。
他们一群不速之客令燕帝本就阴郁的心情更加不明朗。
“沈卿何意啊?”他沉声问,语气中已有不易察觉的怒意。
沈琼楼神色不变。
他微微合袖,眉目干净而英挺,直言不讳:“臣以为不妥。不仅不能加大兵力,便连如今在街上挨家挨户搜人的禁军也要撤回来。”
他话落后,藏书阁内漫起一阵喧哗,底下官员窃窃私语。
有御史站了出来,语气慷慨而激愤:“首辅大人此意难道就放任那两个贼寇逃之夭夭,我们听之任之便不管了吗?这岂不是任由贼寇来折辱我大燕的颜面?”
“非也。”
沈琼楼不惊不怒,淡淡道:“本官之意,明日便是我朝点兵大典,如今城中客栈家家人满为患,其中不乏因驿馆客满而暂居客舍的各国来使,如此贸然搜捕,大动兵戈,轻易冒犯旁国来使不说,还会闹得京都民心不稳,于大燕非良事。”
内阁官员纷纷附奏。
“首辅大人所言不错。此番我大燕广发宴帖,相邀而来的各国使官非富即贵,轻易得罪不得。更何况,今日藏书阁药典失窃一事倘若传了出去,那落到各国来使耳中才是真正折了我大国颜面。”
京师之地,一国皇城,便任人来去自如,取物随意。
消息倘若传了出去,这不就是明晃晃地告诉众人大燕皇宫的宫防如同儿戏,如纸糊的风筝一样风一吹就散架吗?
届时不消说大燕的颜面,就是陛下和朝堂众官员的颜面也将被人踩在脚下,任由人耻笑了。
众人想明白这点,纷纷附和。
燕帝的脸色依旧暗沉。
可眼下境况,如何取舍他心中已有了抉择。
他吩咐夙凌:“宫外的禁军先撤回来,改明察为暗访。至于宫中,巡兵加倍,再出事你提着脑袋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