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倾想了想,又否认。
“可青莲顾氏做事一向严谨,没道理将事情做得如此明目张胆。”
“也不错。所以江南嫌疑最大,却不是江南。”流光笑着道。
那顾青州与谢青城关系匪浅,与她们北上赴燕也是一路同行,若真想对她不利,初见时便可一剑杀了她再把尸体偷运大燕嫁祸完事儿,何须费这般波折?
“你可还记得今日我们进密林前遇到的那三个大燕的黑袍银甲兵?”
玄倾如当头棒喝,胸口忽的一跳。
“殿下怀疑...”
“是不得不怀疑。当日密林中除了舜英几人,便只剩他们。舜英当时在我们视野之内,且事后观她担惊的神色不像作假,嫌疑最大自然就剩那三人了。”
“这样一想,那三人出现的时机也未免太过蹊跷。”玄倾也想到许多头绪来。
“我们出发比常人早,一路循着雪狮踪迹也并未耽搁,加上平仓敏锐力胜于常人,一般来说不会有人能比我们早先一步寻到雪狮,就是熟知围场地势的舜英公主等人也在我们身后才至。可那三人好像起初就在那里,而且还拉弓惊动了雪狮,我们当时正是被狮吼声引过去的。”“他们是故意的。”平仓急急道。
流光颔首,微笑道:
“所以这三人的来历很值得深究。可本宫不管他们的主子是谁,他(她)一定非三国之人,且意图挑起三国争端,以坐收渔翁之利,野心勃勃。”
“此人如此工于心计,意图将三国玩弄于股掌,本宫如何能让他如意?”她淡道,眉目间的笑意清冷的很。
玄倾便明白了。
“所以殿下今日便也没有留下就密林受刺一事在诸国面前朝大燕兴师问罪?”
流光点头。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
她没有多说,看了一眼天色,问平仓:
“如今出了京师多久了?”
“半日多。”
树枝上串着的野兔肉也烤好了,肉香飘荡,闻着让人口舌生津。
平仓撕下后腿肉递给殿下,又将剩下的与玄倾分食。
夜色又重归寂静,幕天席地的,北方的秋意泛着寒意。
半日,路程来算也差不多了。
流光披着轻裘,篝火映照她清晰的眉眼。
漫天夜幕里,那双聪慧灵动的眸子似熠熠闪着光,流转着不可捉摸的深意。
自发生了密林刺杀一事后,未免再节外生枝,燕帝第二日便下令班师回朝。
去时春风满面,回时黯然收场。
班师回朝的队伍冗长而气压低沉,整体低落的气势便到连满街的京都百姓都依稀嗅出了这场皇家狩猎的不平静。
紧接着几日,诸国来使陆陆续续告辞。
虽然刺杀案尚未查清,但诸国来使行程是早已拟定的,纵然是燕帝,也无缘由为了这桩刺杀案将诸国使团拘留在大燕。
最早告辞离去的是谢青城和顾青州一行人。
流光离开的第二日,他们便以还有要事在身为由先行离去,如今差不多已在前往青州的路上。
这日,燕帝要送别一波海外来使,按照国礼需在宫城外相别。
这一行海外来使人数不少,其中不乏携带女眷的,燕帝例行公事地与之寒暄几句,对方便告辞。
那边有仆侍先扶女眷上车,自己退守车外,其余人兀自上了马匹,再浩浩荡荡远行。
不经意间,燕帝将此情景看在眼里,眼皮子一跳。
“当日你说元徽受了伤,她们在附近农家买了一辆马车上路?”他忽而问跟随在身侧的夙凌。
“不错。”
“她们主仆三人只一辆马车,怎么坐的?”燕帝又问。
夙凌虽不知陛下此问何意,但还是认真想了想,回道:“元徽殿下和玄倾上了马车,然后、然后由另一个护卫驾车而行。”
闻言,燕帝瞳孔一缩,忽而厉声道:“回宫!”
他甩袖便转身,不仅周围的一种内侍宫女,就是夙凌也不清楚因为何事。
“陛下”
他跟在帝王身侧,自然察觉了帝王步履间不同以往的焦躁与急促,甚至还有怒意。
燕帝沉了声音:“你觉得以元徽的身份会和护卫同乘一辆马车吗?即便她礼贤下士,不拘小节,那她也是个年轻女郎,且云英未嫁,焉能与男人同乘?”
夙凌一怔。
这样说来,倒是有点道理。
但陛下这么着急回宫,难道是怀疑......
他突然就想起,派出去跟踪元徽等人的暗探至今没有任何音讯传回来。
“属下立马派人搜宫。”他脸色凝重。
燕帝脸色不比他好多少,眸色也十分阴沉。
“不仅要搜宫,皇城四方大门皆要派人驻守,并严查进出人等,不能让一只苍蝇飞出来。”
“是!”
夙凌挎剑离去,偌大的大燕宫城几乎在片刻之间兵马出动,有条不紊地喧闹起来。
而此时已在前往青州途中的谢青城忽然勒住手中的缰绳,停了下来。
“怎么了?”
顾青州和白雁飞等人本与他并肩,见他停下,也不由勒紧缰绳调转了马头。
“不对。”他喃喃道。
“什么不对?”白雁飞下意识问了一句。
“我要回京都。”谢青城突然道。
众人一愣,不明所以。
“为何?”顾青州问。
“还记得进宫前夜我们聊过什么吗?”谢青城道。
顾青州微怔,自然就想起了那夜之事。
那夜青城抱着元徽从外回来,将人送回客房后便过来逼问他此前和元徽聊过什么,以致她深夜闯宫。
他当时是如何回答来着?
——
“你可知平和之乱?”
“平和之乱?”谢青城凝眉深思,“有过耳闻,我谢氏《天下志》曾记载,这是大燕平和年间一场由文字狱引发的祸乱。”
“不错。元徽正是为此而来。”顾青州道。
他告诉青城:“昨夜她见我,告知我一件事。大魏前朝至今不过二十载,大魏境内三成命案竟与一些已归化的燕民有关,这令人不得不疑心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什么隐情?”谢青城皱了眉。
“平和之乱致大燕国乱,无数流民南下,悉数流入大魏与江南。在元徽告知我此事之前,我江南境内也发现过有些归化的燕民寻衅滋事,虽然比不上大魏那般多。”
“你的意思是这些燕民或许与大燕朝廷有关?”
顾青州点头。
“很难不让人怀疑。我曾让人探过,当年受平和之乱牵连的大燕世族,许多犯人在被判流放后悉数失去踪迹,这本身就不太正常。”
“所以我和元徽怀疑当年的大燕有意借平和之乱向南方诸国输送无数经由他们秘密训练过暗桩,甚至再大胆点猜测,平和之乱本身也许就是一场大燕针对南方诸国尤其是大魏的阴谋。”
顾青州神色郑重。
话虽如此,谢青城还有疑惑。
“那她潜入皇宫要寻的是什么?”他问。
“平和之乱是大燕先帝燕文帝一手铸就,如今他已西去,而为了让下一任帝王更好地掌控这些由他秘密布下的暗桩,燕文帝很可能留下了一份名录。”
“当然,只是很有可能,谁也不敢确定这份名录就真的存在。”顾青州道。
——
当时的交谈犹言在耳,顾青州自然记得清晰。
谢青城道:“元徽此来大燕还没有找到她认为存在的东西,断不会这样轻易离开。这样一想,那日密林受刺后她甩袖离去太不合常理,我觉得其中有诈。”
所以他要回去。
以他对她的了解,她并不是轻易放弃的性情。
她应该去做了最危险的事情。
想到此,他便心急如焚。
“我要回京都。”他神色坚决。
“我们同你一道回去。”顾青州提议,众人也跟着颔首。
“不必。”谢青城推拒。
“二哥,你要事缠身,回江南不能再耽搁。至于雁飞,你带着女眷先行,在青州等我。如果事有变故,一切按我书信行事。”
“可是”白雁飞还想反驳。
谢青城却掐断了他话尾。
“我们人数不少,一起回去目标太明显,我只身一人,反而更易于行动。”
“那我呢,我总得跟着少主。”碧砚道。
“你需前往青州调遣一支苍梧布在城中的暗卫前来寻我,这件事必须你亲自去安排。”谢青城道。
碧砚犹豫了一下,见少主神色郑重,不容违逆,到底应了下来。
众人见他心意决绝,也不再多劝。
谢青城又交待几句其它,便告了辞,调转马头朝来时的方向飞奔而去。
待他一骑远走,白雁飞才看向顾青州。
“就这样让他回去了吗?”
顾青州没吱声,目光还落在他离去的方向未曾收回来。
白雁飞叹了一口气。
“你可知,倘若他就此随我们去了青州,此次一别他和元徽便不会再有交集了。”
甚至这辈子、穷尽此生,两人也许也不会再有其他接触。
顾青州当然知道。
他又不是没见到自元徽密林离去后,弟弟一路上的心不在焉。
他们如此拼死拼活地赶路,不就是某人想碰运气来个异地他乡偶然相逢吗?
“随他吧。平生短暂,富贵如过眼云烟,做人嘛总要任性一回的。”
何况命运已欠他许多,人生一世但求一个如花美眷又有何过错呢?
上天不仁,可以万物为刍狗。
可上天也有好生之德,不然,这偌大的人世间岂不是满地的痴男怨女了?
小山,但愿你有个好福气吧。
谢青城火急火燎地往京都赶,流光和玄倾两人却已在大燕皇宫待了近两日。
那日他们在密林休整后,天未亮流光便决意回程,并命令玄倾待在车上,平仓驾车继续赶路。
她这突然而来的旨意自然震惊了玄倾和平仓两个人。
玄倾当即不同意,并执意要与她同行。
流光下了死令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无奈之下只能带上他。
平仓也执意留下,但流光另有要事吩咐他。
且燕帝的耳目随时会再盯上他们,三人行的队伍必须要保持原样。
平仓无奈,但殿下吩咐的的确是要事,也只能不情不愿地继续驾车赶路。
二人又花了半日的时辰抵达京都,正巧半路赶上了燕帝班师回朝的队伍。
趁着整个队伍半路休整的间隙,他们打晕了队伍末梢两个外形和年纪与他们相仿的内侍和宫女,并扮做二人的模样混进了剩下的内侍和宫女中,和料想中一样轻易便躲过守城兵的排查,一路通畅地进了大燕內宫。
这两日,在满皇宫忙着送别诸国来使和盘查密林刺杀案的间隙,他们几乎探遍了皇宫任何可能的角落,但依旧没能找到那个东西的下落。
如今也只剩下最后一处了,也是这皇宫中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帝王寝宫。
“殿下,由我去吧。”玄倾低声提议。
两人身着内侍宫女服,并肩走在长廊里,远远看去也只是两个寻常的打杂宫人。
流光摇摇头,淡道:“你跟我在宫中寻了两日,尚且不知我要找的是什么。你一个人又如何能找到呢?”
提起此事,玄倾皱了眉。
“其实这两日我不是没有问过殿下,殿下到底再找什么?”
“可青莲顾氏做事一向严谨,没道理将事情做得如此明目张胆。”
“也不错。所以江南嫌疑最大,却不是江南。”流光笑着道。
那顾青州与谢青城关系匪浅,与她们北上赴燕也是一路同行,若真想对她不利,初见时便可一剑杀了她再把尸体偷运大燕嫁祸完事儿,何须费这般波折?
“你可还记得今日我们进密林前遇到的那三个大燕的黑袍银甲兵?”
玄倾如当头棒喝,胸口忽的一跳。
“殿下怀疑...”
“是不得不怀疑。当日密林中除了舜英几人,便只剩他们。舜英当时在我们视野之内,且事后观她担惊的神色不像作假,嫌疑最大自然就剩那三人了。”
“这样一想,那三人出现的时机也未免太过蹊跷。”玄倾也想到许多头绪来。
“我们出发比常人早,一路循着雪狮踪迹也并未耽搁,加上平仓敏锐力胜于常人,一般来说不会有人能比我们早先一步寻到雪狮,就是熟知围场地势的舜英公主等人也在我们身后才至。可那三人好像起初就在那里,而且还拉弓惊动了雪狮,我们当时正是被狮吼声引过去的。”“他们是故意的。”平仓急急道。
流光颔首,微笑道:
“所以这三人的来历很值得深究。可本宫不管他们的主子是谁,他(她)一定非三国之人,且意图挑起三国争端,以坐收渔翁之利,野心勃勃。”
“此人如此工于心计,意图将三国玩弄于股掌,本宫如何能让他如意?”她淡道,眉目间的笑意清冷的很。
玄倾便明白了。
“所以殿下今日便也没有留下就密林受刺一事在诸国面前朝大燕兴师问罪?”
流光点头。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
她没有多说,看了一眼天色,问平仓:
“如今出了京师多久了?”
“半日多。”
树枝上串着的野兔肉也烤好了,肉香飘荡,闻着让人口舌生津。
平仓撕下后腿肉递给殿下,又将剩下的与玄倾分食。
夜色又重归寂静,幕天席地的,北方的秋意泛着寒意。
半日,路程来算也差不多了。
流光披着轻裘,篝火映照她清晰的眉眼。
漫天夜幕里,那双聪慧灵动的眸子似熠熠闪着光,流转着不可捉摸的深意。
自发生了密林刺杀一事后,未免再节外生枝,燕帝第二日便下令班师回朝。
去时春风满面,回时黯然收场。
班师回朝的队伍冗长而气压低沉,整体低落的气势便到连满街的京都百姓都依稀嗅出了这场皇家狩猎的不平静。
紧接着几日,诸国来使陆陆续续告辞。
虽然刺杀案尚未查清,但诸国来使行程是早已拟定的,纵然是燕帝,也无缘由为了这桩刺杀案将诸国使团拘留在大燕。
最早告辞离去的是谢青城和顾青州一行人。
流光离开的第二日,他们便以还有要事在身为由先行离去,如今差不多已在前往青州的路上。
这日,燕帝要送别一波海外来使,按照国礼需在宫城外相别。
这一行海外来使人数不少,其中不乏携带女眷的,燕帝例行公事地与之寒暄几句,对方便告辞。
那边有仆侍先扶女眷上车,自己退守车外,其余人兀自上了马匹,再浩浩荡荡远行。
不经意间,燕帝将此情景看在眼里,眼皮子一跳。
“当日你说元徽受了伤,她们在附近农家买了一辆马车上路?”他忽而问跟随在身侧的夙凌。
“不错。”
“她们主仆三人只一辆马车,怎么坐的?”燕帝又问。
夙凌虽不知陛下此问何意,但还是认真想了想,回道:“元徽殿下和玄倾上了马车,然后、然后由另一个护卫驾车而行。”
闻言,燕帝瞳孔一缩,忽而厉声道:“回宫!”
他甩袖便转身,不仅周围的一种内侍宫女,就是夙凌也不清楚因为何事。
“陛下”
他跟在帝王身侧,自然察觉了帝王步履间不同以往的焦躁与急促,甚至还有怒意。
燕帝沉了声音:“你觉得以元徽的身份会和护卫同乘一辆马车吗?即便她礼贤下士,不拘小节,那她也是个年轻女郎,且云英未嫁,焉能与男人同乘?”
夙凌一怔。
这样说来,倒是有点道理。
但陛下这么着急回宫,难道是怀疑......
他突然就想起,派出去跟踪元徽等人的暗探至今没有任何音讯传回来。
“属下立马派人搜宫。”他脸色凝重。
燕帝脸色不比他好多少,眸色也十分阴沉。
“不仅要搜宫,皇城四方大门皆要派人驻守,并严查进出人等,不能让一只苍蝇飞出来。”
“是!”
夙凌挎剑离去,偌大的大燕宫城几乎在片刻之间兵马出动,有条不紊地喧闹起来。
而此时已在前往青州途中的谢青城忽然勒住手中的缰绳,停了下来。
“怎么了?”
顾青州和白雁飞等人本与他并肩,见他停下,也不由勒紧缰绳调转了马头。
“不对。”他喃喃道。
“什么不对?”白雁飞下意识问了一句。
“我要回京都。”谢青城突然道。
众人一愣,不明所以。
“为何?”顾青州问。
“还记得进宫前夜我们聊过什么吗?”谢青城道。
顾青州微怔,自然就想起了那夜之事。
那夜青城抱着元徽从外回来,将人送回客房后便过来逼问他此前和元徽聊过什么,以致她深夜闯宫。
他当时是如何回答来着?
——
“你可知平和之乱?”
“平和之乱?”谢青城凝眉深思,“有过耳闻,我谢氏《天下志》曾记载,这是大燕平和年间一场由文字狱引发的祸乱。”
“不错。元徽正是为此而来。”顾青州道。
他告诉青城:“昨夜她见我,告知我一件事。大魏前朝至今不过二十载,大魏境内三成命案竟与一些已归化的燕民有关,这令人不得不疑心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什么隐情?”谢青城皱了眉。
“平和之乱致大燕国乱,无数流民南下,悉数流入大魏与江南。在元徽告知我此事之前,我江南境内也发现过有些归化的燕民寻衅滋事,虽然比不上大魏那般多。”
“你的意思是这些燕民或许与大燕朝廷有关?”
顾青州点头。
“很难不让人怀疑。我曾让人探过,当年受平和之乱牵连的大燕世族,许多犯人在被判流放后悉数失去踪迹,这本身就不太正常。”
“所以我和元徽怀疑当年的大燕有意借平和之乱向南方诸国输送无数经由他们秘密训练过暗桩,甚至再大胆点猜测,平和之乱本身也许就是一场大燕针对南方诸国尤其是大魏的阴谋。”
顾青州神色郑重。
话虽如此,谢青城还有疑惑。
“那她潜入皇宫要寻的是什么?”他问。
“平和之乱是大燕先帝燕文帝一手铸就,如今他已西去,而为了让下一任帝王更好地掌控这些由他秘密布下的暗桩,燕文帝很可能留下了一份名录。”
“当然,只是很有可能,谁也不敢确定这份名录就真的存在。”顾青州道。
——
当时的交谈犹言在耳,顾青州自然记得清晰。
谢青城道:“元徽此来大燕还没有找到她认为存在的东西,断不会这样轻易离开。这样一想,那日密林受刺后她甩袖离去太不合常理,我觉得其中有诈。”
所以他要回去。
以他对她的了解,她并不是轻易放弃的性情。
她应该去做了最危险的事情。
想到此,他便心急如焚。
“我要回京都。”他神色坚决。
“我们同你一道回去。”顾青州提议,众人也跟着颔首。
“不必。”谢青城推拒。
“二哥,你要事缠身,回江南不能再耽搁。至于雁飞,你带着女眷先行,在青州等我。如果事有变故,一切按我书信行事。”
“可是”白雁飞还想反驳。
谢青城却掐断了他话尾。
“我们人数不少,一起回去目标太明显,我只身一人,反而更易于行动。”
“那我呢,我总得跟着少主。”碧砚道。
“你需前往青州调遣一支苍梧布在城中的暗卫前来寻我,这件事必须你亲自去安排。”谢青城道。
碧砚犹豫了一下,见少主神色郑重,不容违逆,到底应了下来。
众人见他心意决绝,也不再多劝。
谢青城又交待几句其它,便告了辞,调转马头朝来时的方向飞奔而去。
待他一骑远走,白雁飞才看向顾青州。
“就这样让他回去了吗?”
顾青州没吱声,目光还落在他离去的方向未曾收回来。
白雁飞叹了一口气。
“你可知,倘若他就此随我们去了青州,此次一别他和元徽便不会再有交集了。”
甚至这辈子、穷尽此生,两人也许也不会再有其他接触。
顾青州当然知道。
他又不是没见到自元徽密林离去后,弟弟一路上的心不在焉。
他们如此拼死拼活地赶路,不就是某人想碰运气来个异地他乡偶然相逢吗?
“随他吧。平生短暂,富贵如过眼云烟,做人嘛总要任性一回的。”
何况命运已欠他许多,人生一世但求一个如花美眷又有何过错呢?
上天不仁,可以万物为刍狗。
可上天也有好生之德,不然,这偌大的人世间岂不是满地的痴男怨女了?
小山,但愿你有个好福气吧。
谢青城火急火燎地往京都赶,流光和玄倾两人却已在大燕皇宫待了近两日。
那日他们在密林休整后,天未亮流光便决意回程,并命令玄倾待在车上,平仓驾车继续赶路。
她这突然而来的旨意自然震惊了玄倾和平仓两个人。
玄倾当即不同意,并执意要与她同行。
流光下了死令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无奈之下只能带上他。
平仓也执意留下,但流光另有要事吩咐他。
且燕帝的耳目随时会再盯上他们,三人行的队伍必须要保持原样。
平仓无奈,但殿下吩咐的的确是要事,也只能不情不愿地继续驾车赶路。
二人又花了半日的时辰抵达京都,正巧半路赶上了燕帝班师回朝的队伍。
趁着整个队伍半路休整的间隙,他们打晕了队伍末梢两个外形和年纪与他们相仿的内侍和宫女,并扮做二人的模样混进了剩下的内侍和宫女中,和料想中一样轻易便躲过守城兵的排查,一路通畅地进了大燕內宫。
这两日,在满皇宫忙着送别诸国来使和盘查密林刺杀案的间隙,他们几乎探遍了皇宫任何可能的角落,但依旧没能找到那个东西的下落。
如今也只剩下最后一处了,也是这皇宫中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帝王寝宫。
“殿下,由我去吧。”玄倾低声提议。
两人身着内侍宫女服,并肩走在长廊里,远远看去也只是两个寻常的打杂宫人。
流光摇摇头,淡道:“你跟我在宫中寻了两日,尚且不知我要找的是什么。你一个人又如何能找到呢?”
提起此事,玄倾皱了眉。
“其实这两日我不是没有问过殿下,殿下到底再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