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完事,已是日暮夕沉。
宫中华灯初上,宫城四处喧嚣声渐起。
流光走出殿门,边上玄倾见状立即跟了上来。
“殿下”他拱手,两旁宫侍皆欠了身。
“走吧。”她淡淡道。
主仆两人一前一后,一路往望舒宫而去。
刚出长极殿不过数步,迎面撞上一队轿辇,前后随侍如云。
正巧这条道是宫中最窄,要想顺利通过,总得有一方先行让一让。
流光脑中正思虑事情,不妨有此一遇,还是玄倾提醒,她才抬目看向前方。
没想到没等他们这方有何反应,对方倒是先开了口。
“娘娘出行,尔等退让。”
流光脚步一顿,霎时挑了眉。
“娘娘?”
她瞧向玄倾,后者辨认了一番轿撵及宫侍的服饰,低声回道:“应当是小魏后。”
流光心中便算有了数。
只是,在看清那说话人身着的那身青羽服后,她面色便淡了下来。
“禁军?”
那个方才开口,言语无状的人可不是身着一身青羽服吗?
而且轿撵周围随侍的青羽卫竟还不少,饶是玄倾也皱了眉。
见她二人立在原地并无避让之举,那青羽卫走近几步,朗声呵斥:“娘娘出行,尔等还不避让?”
他言语无状,玄倾皱眉,刚要出声却被流光抬手阻止。
流光见对方身上的青羽服色泽要比其他人深厚一些,又见他帽翎中心镶嵌一颗翠绿的珍石,便也猜到了此人身份。
“禁军统领江澄?”
没想到对方认识自己,江澄一愣,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人,却怎么看也眼生。而且此二人服饰简单,并无身份品阶的象征,怎么也不大可能是宫中人。
他皱眉,紧盯流光,冷声问:“你是何人?”
“放肆!”
他言语冒犯,惹得玄倾便要拔剑,却还是被流光抬手阻止。
见此,江澄更加皱了眉。
“皇城重地,尔等竟敢佩剑!”
他的目光落在玄倾腰间的佩剑上,又看向流光,神色已有些怀疑。
流光任由此人打量,负手而立,背脊笔直秀挺,神色亦坦然。
江澄已察觉出不对,还不待他细想,远远传来一声尖锐低呵:“江统领,不得放肆!”
那声音喑哑艰涩,顿时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视线。
众人循声去看,是圣上身侧的常内侍。
见那内侍疾步跑过来,江澄拱手道:“内侍。”
常内侍已顾不得搭理他了,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却急着对流光弯腰赔笑道:“殿下,江统领入宫任职不久,未曾见过殿下天颜,殿下息怒。”
殿下?
江澄皱眉。
他进宫当值已有一段时日,如今圣上虽子嗣单薄,但膝下也有几个公主,可能让天子近臣都如此尊敬爱戴的,也只有......
他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在了宫巷间铺道的大理石上。
“臣等无状,殿下恕罪。”
他一跪,身后一众护在轿撵周围的禁军和宫侍也似刚刚反应过来,皆跪了下去。
霎时,整个宫巷间落针可闻。
常内侍弯着腰,偷偷去瞧殿下的脸色。
“殿下,您看”
谁知流光瞥来一眼,他立即就噤了声。
流光走到跪直的江澄身侧,瞧了一眼车辇中纱幔之后的人影,她微微侧眸看向江澄,淡道:“禁军统领,乃帝王亲卫,肩负天子安危与宫防重任,而非一家私仆,禁军更非一府私兵,江统领以后行事还需更加自重。”
此言一出,不仅江澄,便是车辇上一直未出声的小魏后都变了脸色。
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江澄额角冒汗,闻言更不敢担待,拱手道:“属下听训,必当反躬自省,绝不再犯。”
他既已做了保证,流光也没再为难他。
她看了一眼侯在身侧的常内侍,后者会意,赔笑着过来。
“殿下”
“此道狭隘,未免生惹事端,从此禁行车辇。”
“是。”
殿下之令,贵同天子,众人受令,本就低着的脑袋埋得更深了。
此事便算揭过。
瞧了一眼天色,还要赶着去大理寺提审莫纤纤,流光不愿再多耽搁,与玄倾便要离去。
谁知二人路过车辇,被人唤住。
“殿下!”
流光二人侧身,车辇上一直未曾出声的小魏后终于在侍女的搀扶下姗姗下了车。
杏眼桃腮,眉如远黛。
许是因为失子的缘故,脸色苍白少了几分血色,然瘦削的身形越发显得身段风流。
小魏后在侍女的搀扶下莲步轻移过来,到了流光身前,行了一礼,语气柔和而细腻:“本宫刚入宫不久,与殿下未曾缘面,今日冒犯之处,还望殿下见谅。”
流光闻言挑眉。
瞧了一眼车辇四周身着青羽服的禁军,她目光落在眼前娇娇柔柔的女子面上,笑了笑:“魏家,果真是好样的。”
她语气凉凉,霎时令小魏后脸上温柔的笑意僵了一下。
流光淡淡瞧了她一眼,错身而过,玄倾见状,提剑跟了上去。
主仆二人抬步跨出了车辇后的圆形拱门,扬长而去。
眼见着人都走了,跪了一地的禁军和宫侍却无人敢起身。
“娘娘”常内侍走到小魏后身边。
小魏后转身看向二人离去的方向,指尖捏着袖口骤然攥紧。
“这位就是摄政殿下?”她问,语气淡淡。
“是。”
“果然。”
小魏后冷笑。
普天之下,除了殿下元徽,还有谁敢当众羞辱极受圣恩的魏氏呢?
今日之辱,她定不相忘!
流光二人自出了宫巷,一路向东,临近望舒宫,远远地便瞧见闻远一身红袍官服,负手立在宫殿外。
“怎么不进去等?”
她乍然出声,吓了闻远一跳,后者反应过来,随即行礼。
“殿下”
闻远手执臣子礼,笑道:“微臣也刚至不久。芳蕤姑娘说殿下去了圣上寝殿,微臣观天色殿下也差不多该回来了,便拒了芳蕤姑娘相邀入内的好意,在此处候着了。”
他们二人说话,殿内芳蕤听见动静,带人匆匆赶了出来。
“可有用过晚膳?”流光问。
闻远道:“不曾。”
“那便在望舒宫吃顿便饭吧。”
流光笑了笑,朝近前的芳蕤看了一眼。
芳蕤会意,转身带着身后的几个侍女移步去了膳房的方向。
用完膳,已是皓月当空。
冬夜霜色渐沉,寒意深重,明月清辉下,金陵宫城巍然矗立,散着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流光披着裘衣和玄倾在闻远的牵引下进了大理寺暗牢。
长廊幽暗,宫灯稀薄,冬夜的寒意好像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沉甸甸地落在空无一人的走道中,竟比外头的天意还要森然。
上一次踏进这里,还是为了提审岑参而来。
想到岑参,也不知他如今如何了。
“秋后褚不离既在金陵问斩,宋元之暴毙案便算结案。此案结的如何,岑参如今在哪儿?”
她问。
闻远温声道:“按照殿下飞鸽传信的安排,涉案人等皆论罪处置,并无徇私。至于岑大人,则幽闭暗室,待殿下发落。”
这的确是流光的授意。
宋元之一案虽扑朔迷离,查清颇费她一番心力。
但不可否认,此案上,由始至终,有一个人是知悉较多详情的,那便是岑参。
为此,未曾北上前,她亲自提审此人,可遗憾的是,岑参念及旧情,并不愿开口。
审到最后,软硬皆施,也没能从他口中挖出一句真话。
现在想想,也总还是有些不甘心。
“此人说不准还有用处,那就先关着吧。”
“是”
主仆三人又穿过一道长廊,越往里,曲道幽深,灯烛暗淡,寒意也越深重。
闻远领着他们走过两面空荡荡的牢笼,在前方一处上了铁锁的铁栅前停下脚步,转身对流光拱手道:“殿下,前方便是莫纤纤关押之所。”
流光抬眼去看,铁栅之后还有无数相邻的牢笼,烛光昏黄,从这个角度去看,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
闻远示意两旁牢卫打开沉甸甸的锁扣。
“殿下,请。”
流光跨步进去,玄倾随后,闻远最后跟了进来。
一路安静,幽长的暗道中,只余清脆的脚步声。
临近关押之所,莫纤纤一袭白衣十分显眼,只更加消瘦,远远看去形如鬼魅。
似想到什么,流光步伐微顿。
“莫纤纤自关押暗牢,可有谁过问过此事?”她突然问。
闻远回道:“内阁和太傅都过问过。不过也只是寻常过问,并无逾矩之处。”
内阁与太傅统管六部,监察百官,大理寺暗牢莫名其妙多出一个案犯,这是谁都瞒不住的。
无论关进来的是人是物,一切都是要过了明面的。此事上,内阁和太傅爷过问便不足为奇。
相反,不盘问才有鬼。
“他们都见过莫纤纤?”
闻远却笑着摇头。
“并未。莫纤纤被遣送至金陵的时机很巧,正巧撞上江东运送周武明等贪犯的囚车,她是以江东军从犯的身份进来的,便连身份文牒也换了途中病故的女囚的,内阁和太傅自然就没有过眼的想法了。”
流光闻言,和玄倾对视一眼,彼此面上皆有讶色。
“偷梁换柱?”她挑眉。
闻远欠身,作揖道:“不得已为之,还请殿下恕罪。”
流光却笑:“做得不错。”
不管怎么说,也省去了莫纤纤身份暴露,打草惊蛇的风险。
说笑间,牢狱已近在咫尺。
宫中华灯初上,宫城四处喧嚣声渐起。
流光走出殿门,边上玄倾见状立即跟了上来。
“殿下”他拱手,两旁宫侍皆欠了身。
“走吧。”她淡淡道。
主仆两人一前一后,一路往望舒宫而去。
刚出长极殿不过数步,迎面撞上一队轿辇,前后随侍如云。
正巧这条道是宫中最窄,要想顺利通过,总得有一方先行让一让。
流光脑中正思虑事情,不妨有此一遇,还是玄倾提醒,她才抬目看向前方。
没想到没等他们这方有何反应,对方倒是先开了口。
“娘娘出行,尔等退让。”
流光脚步一顿,霎时挑了眉。
“娘娘?”
她瞧向玄倾,后者辨认了一番轿撵及宫侍的服饰,低声回道:“应当是小魏后。”
流光心中便算有了数。
只是,在看清那说话人身着的那身青羽服后,她面色便淡了下来。
“禁军?”
那个方才开口,言语无状的人可不是身着一身青羽服吗?
而且轿撵周围随侍的青羽卫竟还不少,饶是玄倾也皱了眉。
见她二人立在原地并无避让之举,那青羽卫走近几步,朗声呵斥:“娘娘出行,尔等还不避让?”
他言语无状,玄倾皱眉,刚要出声却被流光抬手阻止。
流光见对方身上的青羽服色泽要比其他人深厚一些,又见他帽翎中心镶嵌一颗翠绿的珍石,便也猜到了此人身份。
“禁军统领江澄?”
没想到对方认识自己,江澄一愣,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两人,却怎么看也眼生。而且此二人服饰简单,并无身份品阶的象征,怎么也不大可能是宫中人。
他皱眉,紧盯流光,冷声问:“你是何人?”
“放肆!”
他言语冒犯,惹得玄倾便要拔剑,却还是被流光抬手阻止。
见此,江澄更加皱了眉。
“皇城重地,尔等竟敢佩剑!”
他的目光落在玄倾腰间的佩剑上,又看向流光,神色已有些怀疑。
流光任由此人打量,负手而立,背脊笔直秀挺,神色亦坦然。
江澄已察觉出不对,还不待他细想,远远传来一声尖锐低呵:“江统领,不得放肆!”
那声音喑哑艰涩,顿时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视线。
众人循声去看,是圣上身侧的常内侍。
见那内侍疾步跑过来,江澄拱手道:“内侍。”
常内侍已顾不得搭理他了,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却急着对流光弯腰赔笑道:“殿下,江统领入宫任职不久,未曾见过殿下天颜,殿下息怒。”
殿下?
江澄皱眉。
他进宫当值已有一段时日,如今圣上虽子嗣单薄,但膝下也有几个公主,可能让天子近臣都如此尊敬爱戴的,也只有......
他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在了宫巷间铺道的大理石上。
“臣等无状,殿下恕罪。”
他一跪,身后一众护在轿撵周围的禁军和宫侍也似刚刚反应过来,皆跪了下去。
霎时,整个宫巷间落针可闻。
常内侍弯着腰,偷偷去瞧殿下的脸色。
“殿下,您看”
谁知流光瞥来一眼,他立即就噤了声。
流光走到跪直的江澄身侧,瞧了一眼车辇中纱幔之后的人影,她微微侧眸看向江澄,淡道:“禁军统领,乃帝王亲卫,肩负天子安危与宫防重任,而非一家私仆,禁军更非一府私兵,江统领以后行事还需更加自重。”
此言一出,不仅江澄,便是车辇上一直未出声的小魏后都变了脸色。
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江澄额角冒汗,闻言更不敢担待,拱手道:“属下听训,必当反躬自省,绝不再犯。”
他既已做了保证,流光也没再为难他。
她看了一眼侯在身侧的常内侍,后者会意,赔笑着过来。
“殿下”
“此道狭隘,未免生惹事端,从此禁行车辇。”
“是。”
殿下之令,贵同天子,众人受令,本就低着的脑袋埋得更深了。
此事便算揭过。
瞧了一眼天色,还要赶着去大理寺提审莫纤纤,流光不愿再多耽搁,与玄倾便要离去。
谁知二人路过车辇,被人唤住。
“殿下!”
流光二人侧身,车辇上一直未曾出声的小魏后终于在侍女的搀扶下姗姗下了车。
杏眼桃腮,眉如远黛。
许是因为失子的缘故,脸色苍白少了几分血色,然瘦削的身形越发显得身段风流。
小魏后在侍女的搀扶下莲步轻移过来,到了流光身前,行了一礼,语气柔和而细腻:“本宫刚入宫不久,与殿下未曾缘面,今日冒犯之处,还望殿下见谅。”
流光闻言挑眉。
瞧了一眼车辇四周身着青羽服的禁军,她目光落在眼前娇娇柔柔的女子面上,笑了笑:“魏家,果真是好样的。”
她语气凉凉,霎时令小魏后脸上温柔的笑意僵了一下。
流光淡淡瞧了她一眼,错身而过,玄倾见状,提剑跟了上去。
主仆二人抬步跨出了车辇后的圆形拱门,扬长而去。
眼见着人都走了,跪了一地的禁军和宫侍却无人敢起身。
“娘娘”常内侍走到小魏后身边。
小魏后转身看向二人离去的方向,指尖捏着袖口骤然攥紧。
“这位就是摄政殿下?”她问,语气淡淡。
“是。”
“果然。”
小魏后冷笑。
普天之下,除了殿下元徽,还有谁敢当众羞辱极受圣恩的魏氏呢?
今日之辱,她定不相忘!
流光二人自出了宫巷,一路向东,临近望舒宫,远远地便瞧见闻远一身红袍官服,负手立在宫殿外。
“怎么不进去等?”
她乍然出声,吓了闻远一跳,后者反应过来,随即行礼。
“殿下”
闻远手执臣子礼,笑道:“微臣也刚至不久。芳蕤姑娘说殿下去了圣上寝殿,微臣观天色殿下也差不多该回来了,便拒了芳蕤姑娘相邀入内的好意,在此处候着了。”
他们二人说话,殿内芳蕤听见动静,带人匆匆赶了出来。
“可有用过晚膳?”流光问。
闻远道:“不曾。”
“那便在望舒宫吃顿便饭吧。”
流光笑了笑,朝近前的芳蕤看了一眼。
芳蕤会意,转身带着身后的几个侍女移步去了膳房的方向。
用完膳,已是皓月当空。
冬夜霜色渐沉,寒意深重,明月清辉下,金陵宫城巍然矗立,散着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流光披着裘衣和玄倾在闻远的牵引下进了大理寺暗牢。
长廊幽暗,宫灯稀薄,冬夜的寒意好像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沉甸甸地落在空无一人的走道中,竟比外头的天意还要森然。
上一次踏进这里,还是为了提审岑参而来。
想到岑参,也不知他如今如何了。
“秋后褚不离既在金陵问斩,宋元之暴毙案便算结案。此案结的如何,岑参如今在哪儿?”
她问。
闻远温声道:“按照殿下飞鸽传信的安排,涉案人等皆论罪处置,并无徇私。至于岑大人,则幽闭暗室,待殿下发落。”
这的确是流光的授意。
宋元之一案虽扑朔迷离,查清颇费她一番心力。
但不可否认,此案上,由始至终,有一个人是知悉较多详情的,那便是岑参。
为此,未曾北上前,她亲自提审此人,可遗憾的是,岑参念及旧情,并不愿开口。
审到最后,软硬皆施,也没能从他口中挖出一句真话。
现在想想,也总还是有些不甘心。
“此人说不准还有用处,那就先关着吧。”
“是”
主仆三人又穿过一道长廊,越往里,曲道幽深,灯烛暗淡,寒意也越深重。
闻远领着他们走过两面空荡荡的牢笼,在前方一处上了铁锁的铁栅前停下脚步,转身对流光拱手道:“殿下,前方便是莫纤纤关押之所。”
流光抬眼去看,铁栅之后还有无数相邻的牢笼,烛光昏黄,从这个角度去看,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
闻远示意两旁牢卫打开沉甸甸的锁扣。
“殿下,请。”
流光跨步进去,玄倾随后,闻远最后跟了进来。
一路安静,幽长的暗道中,只余清脆的脚步声。
临近关押之所,莫纤纤一袭白衣十分显眼,只更加消瘦,远远看去形如鬼魅。
似想到什么,流光步伐微顿。
“莫纤纤自关押暗牢,可有谁过问过此事?”她突然问。
闻远回道:“内阁和太傅都过问过。不过也只是寻常过问,并无逾矩之处。”
内阁与太傅统管六部,监察百官,大理寺暗牢莫名其妙多出一个案犯,这是谁都瞒不住的。
无论关进来的是人是物,一切都是要过了明面的。此事上,内阁和太傅爷过问便不足为奇。
相反,不盘问才有鬼。
“他们都见过莫纤纤?”
闻远却笑着摇头。
“并未。莫纤纤被遣送至金陵的时机很巧,正巧撞上江东运送周武明等贪犯的囚车,她是以江东军从犯的身份进来的,便连身份文牒也换了途中病故的女囚的,内阁和太傅自然就没有过眼的想法了。”
流光闻言,和玄倾对视一眼,彼此面上皆有讶色。
“偷梁换柱?”她挑眉。
闻远欠身,作揖道:“不得已为之,还请殿下恕罪。”
流光却笑:“做得不错。”
不管怎么说,也省去了莫纤纤身份暴露,打草惊蛇的风险。
说笑间,牢狱已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