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到寝殿,已是天边微明。
兮茵带人侍奉她更衣梳洗。
快要熄灯时,便听一端着盆盂的侍女惊呼:
“咦,这窗怎么没有拴上?”
殿中众人循着这声看过去,果见纱幔一侧的宫窗半开了一条细微的缝。
负责侍灯的侍女笑道:
“许是你忙忘记了吧。”
“不会呀,我记得黄昏时我栓了的呀。”那侍女嘟囔着,放下手中盆盂走去了窗前。
一旁正解着纱幔的兮茵见状,眉目微动,笑道:“夜间风大,许是没拴牢,被风吹开了吧。”
也正应她的话,恰逢窗外一阵清风吹过,从动半开的缝隙里送来一缕细微的兰草香。
流光理着袖口的指尖忽而就一顿。
她抬了眸,见那侍女关好窗,淡声吩咐道:
“不用收拾了,下去吧。”
众侍女退散,兮茵走在最后,流光留下了她。
“你不是魏人。他让你来的。”她只说了这么一句。
“殿下”兮茵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你是他的人吧。嵬山慕容氏,江湖毒宗之首。若非没有必要的缘由,你一个毒宗之女怎可屈就在金陵的皇宫做一介小小的医侍。”流光淡淡道,理着袖口的动作有条不紊。
被揭穿身份,兮茵并没有慌张。
她抬首看了一眼,见殿下并不像生气的样子,试探着问:“殿下知道妾的身世?”
“玄倾不会允许望舒宫有不明底细的人。”流光道。
只是玄倾虽告诉了她兮茵的来历,却并未透露这件事和谢青城有所牵扯。
“他在金陵,对吗?”许久,兮茵听殿下轻声开口问。
兮茵犹豫了片刻,抬目对上殿下仿若能看透一切的眼睛,点了头。
“少主并没有恶意,他只是很担心殿下。”她柔声道。
流光没有应声。
“妾的确是少主安排进来的人,因为殿下身中之毒,乃慕容氏先祖所制。”兮茵道。
流光神色一动,显然是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隐情。
“江湖朝堂泾渭分明,嵬山又为何要听从谢氏调遣,甘愿冒着风险派你前来?”她问。
“少主有恩于慕容氏,但凡少主有所求,慕容氏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说到此,兮茵话语微顿,垂了眸,“且妾并非江湖之人,妾是慕容氏家主的私生女,身份从未被嵬山承认过。”
流光只知她是慕容氏的女儿,对于她的身世却并非了若指掌。
“既然嵬山薄待于你,你又为何答应他们来到金陵?”她问。
兮茵却摇了摇头,苦笑:“嵬山并未薄待于妾,妾的生父待妾也很好。妾幼年时家母故去,在外孤苦,幸得生父怜惜,凭着他和谢氏的几分交情将妾送到了苍梧。妾在苍梧习医多年,苍梧待妾亦有教导之恩,少主若有所托,妾责无旁贷。”
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
流光没再多说什么,让她起了身。
“天色不早了,退下吧。”她只说了这么一句,已翻身上了榻。
兮茵见状,连忙起身过去替她放下两侧素白的帷帐。
薄如蝉翼的纱幔落了下来,遮住了帐中景。
见她没了其它吩咐,兮茵便去熄了灯,殿内霎时乌黑一片。
她悄声往外退去,却在快要走出殿门时听到殿下恍若呓语的轻问。
“他这几日,是不是来过?”
兮茵抬眸,隔着拂晓的乌青天色和两层稀薄的帷幔,她并不能看清殿下的神情。
她低低回了声是。
“上元夜那晚,他也在,是吧?”
“是。”
帷帐后便没了声。
隔日,魏锦书在大牢中畏罪自缢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宫城。
犹如一石惊起千层浪,文官的唾沫几乎淹没了一个上午的早朝。
人归大理寺看押,如今出了事,枪打出头鸟,对大理寺卿的弹劾奏章堆叠如山。
文官们罗列的罪名,无非是玩忽职守、渎职失责,就是没有也要无中生出一个莫须有,反正人是在你大理寺没的,这其中有没有隐情暂且不论,担责肯定是你们担责......
但无论这群文官们怎么闹腾,流光始终没有表态。
那些心思转的快的,见殿下不置一词,大约也就明白了这是按下不表的意思。
于是你扯我我扯你,相互咬咬耳朵,逐渐偃旗息鼓。
魏锦书一事便算明面揭了过去。
早朝散后,闻远留在了勤政殿。
也难为他历经众臣唾沫横飞的口水仗,还能面不改色地留下继续议事。
“魏锦书的口风当真如此严密?”流光问。
闻远道:“大理寺酷刑用尽,他也并不开口。倒是莫纤纤,招了。”
流光眉目微动。
闻远道:“据莫纤纤所言,当日向她透露殿下北上和赴燕之事的正是那个送饭的老仆。”
“那她可知老仆是谁的人?”
“她不知道,但可以确定并非魏锦书的人。”
“那关于沈淮这个人,她又说了什么?”流光又问。
“她说自己从未见过此人,也不曾听闻过。”闻远语气微顿,又道:“臣也试探过,她对密折一事毫不知情。”
“那看来也正应验了我们之前的猜测,老仆是沈淮的人。”流光语气笃定。
沈淮。
这条一直蛰伏在暗处伺机吐着信子的毒蛇。
魏锦书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存在,可魏锦书却未必对他了如指掌,甚至或许他在死之前也未能彻底摸清沈淮的底细。
而沈淮呢,这个人却连上元夜魏锦书意图谋逆这样的隐秘之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否则也不会冒着折了老仆的风险也要杀莫纤纤。
“你说,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她语气极轻地问,投向殿外的眸光却像藏着霜雪。
等回到望舒宫,已近晌午。
流光行至望舒宫的万丈台阶上,便见殿门前立着一个瘦削佝偻的身影。
是大监。
流光踏上最后一层石阶,正对她的方向立在殿门处的兮茵抬目见到,像是看到了救星,她连忙迎了上来。
“殿下。”她欠身行礼。
大监听见动静,也连忙走了过来。
“老奴见过殿下。”
流光抬手扶住了他。
“大监对我何须多礼?”她声音温和。
眼前双鬓斑白的老者,说到底是看着她长大的人。
流光所有关于幼时的记忆里,这位先帝心腹陪伴嫡公主的场景远比帝王要多得多。
除了先帝,他亦是帝女很是亲近的人。
她扶起了大监。
过了年关,金陵天气回暖。
脱离了寒冬的桎梏,宫城回春,处处日朗风清。
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望舒宫内的一处长亭,刚进了亭,大监便跪倒在了流光面前。
“老奴向殿下请罪。昨夜暗牢之事,没有事先禀告殿下,是老奴的罪过。”
流光转过了身。
“大监奉的是先帝遗旨,又何罪之有?”她微扯出一抹笑,“只是本宫没想到,先帝竟会留下一道遗旨。先帝是很早便对魏锦书有所怀疑?”她问。
大监听了此话,却神色迟疑。
须臾,他欠身回道:
“禀殿下,老奴处死魏贼并非因他是敌国之人,而是”
“大监!”流光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背过了身。
大监噤了声,抬首看了一眼殿下背对的身影,敛了眸。
凉亭中安静几许。
流光的目光投向了远处。
玄倾抱剑守在亭外,兮茵领着侍女侯在不远处的垂柳下,河岸的风吹动她们碧绿的宫裙如展翅翩跹的蝶......这样的靓丽春景,若非没有糟糕的心情,当是赏心悦目至极。
“芳蕤的身份父皇从一开始便知道吗?”她收回视线,轻声问。
许是没想到她会问这个,大监神色微变。
“殿下”他唤道,张了张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流光其实并不需要他的答案。
春日明朗的天光中,这个王朝最尊贵的摄政殿下苦笑一声:
“本宫身边的人,除了玄倾,哪一个不是父皇亲自挑选的人呢?”她轻哂。
太监见她这样,如何不心疼。
“殿下,先帝他”
“大监,父皇对我是有恨的吧?”她忽而淡声问。
兮茵带人侍奉她更衣梳洗。
快要熄灯时,便听一端着盆盂的侍女惊呼:
“咦,这窗怎么没有拴上?”
殿中众人循着这声看过去,果见纱幔一侧的宫窗半开了一条细微的缝。
负责侍灯的侍女笑道:
“许是你忙忘记了吧。”
“不会呀,我记得黄昏时我栓了的呀。”那侍女嘟囔着,放下手中盆盂走去了窗前。
一旁正解着纱幔的兮茵见状,眉目微动,笑道:“夜间风大,许是没拴牢,被风吹开了吧。”
也正应她的话,恰逢窗外一阵清风吹过,从动半开的缝隙里送来一缕细微的兰草香。
流光理着袖口的指尖忽而就一顿。
她抬了眸,见那侍女关好窗,淡声吩咐道:
“不用收拾了,下去吧。”
众侍女退散,兮茵走在最后,流光留下了她。
“你不是魏人。他让你来的。”她只说了这么一句。
“殿下”兮茵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你是他的人吧。嵬山慕容氏,江湖毒宗之首。若非没有必要的缘由,你一个毒宗之女怎可屈就在金陵的皇宫做一介小小的医侍。”流光淡淡道,理着袖口的动作有条不紊。
被揭穿身份,兮茵并没有慌张。
她抬首看了一眼,见殿下并不像生气的样子,试探着问:“殿下知道妾的身世?”
“玄倾不会允许望舒宫有不明底细的人。”流光道。
只是玄倾虽告诉了她兮茵的来历,却并未透露这件事和谢青城有所牵扯。
“他在金陵,对吗?”许久,兮茵听殿下轻声开口问。
兮茵犹豫了片刻,抬目对上殿下仿若能看透一切的眼睛,点了头。
“少主并没有恶意,他只是很担心殿下。”她柔声道。
流光没有应声。
“妾的确是少主安排进来的人,因为殿下身中之毒,乃慕容氏先祖所制。”兮茵道。
流光神色一动,显然是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隐情。
“江湖朝堂泾渭分明,嵬山又为何要听从谢氏调遣,甘愿冒着风险派你前来?”她问。
“少主有恩于慕容氏,但凡少主有所求,慕容氏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说到此,兮茵话语微顿,垂了眸,“且妾并非江湖之人,妾是慕容氏家主的私生女,身份从未被嵬山承认过。”
流光只知她是慕容氏的女儿,对于她的身世却并非了若指掌。
“既然嵬山薄待于你,你又为何答应他们来到金陵?”她问。
兮茵却摇了摇头,苦笑:“嵬山并未薄待于妾,妾的生父待妾也很好。妾幼年时家母故去,在外孤苦,幸得生父怜惜,凭着他和谢氏的几分交情将妾送到了苍梧。妾在苍梧习医多年,苍梧待妾亦有教导之恩,少主若有所托,妾责无旁贷。”
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
流光没再多说什么,让她起了身。
“天色不早了,退下吧。”她只说了这么一句,已翻身上了榻。
兮茵见状,连忙起身过去替她放下两侧素白的帷帐。
薄如蝉翼的纱幔落了下来,遮住了帐中景。
见她没了其它吩咐,兮茵便去熄了灯,殿内霎时乌黑一片。
她悄声往外退去,却在快要走出殿门时听到殿下恍若呓语的轻问。
“他这几日,是不是来过?”
兮茵抬眸,隔着拂晓的乌青天色和两层稀薄的帷幔,她并不能看清殿下的神情。
她低低回了声是。
“上元夜那晚,他也在,是吧?”
“是。”
帷帐后便没了声。
隔日,魏锦书在大牢中畏罪自缢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宫城。
犹如一石惊起千层浪,文官的唾沫几乎淹没了一个上午的早朝。
人归大理寺看押,如今出了事,枪打出头鸟,对大理寺卿的弹劾奏章堆叠如山。
文官们罗列的罪名,无非是玩忽职守、渎职失责,就是没有也要无中生出一个莫须有,反正人是在你大理寺没的,这其中有没有隐情暂且不论,担责肯定是你们担责......
但无论这群文官们怎么闹腾,流光始终没有表态。
那些心思转的快的,见殿下不置一词,大约也就明白了这是按下不表的意思。
于是你扯我我扯你,相互咬咬耳朵,逐渐偃旗息鼓。
魏锦书一事便算明面揭了过去。
早朝散后,闻远留在了勤政殿。
也难为他历经众臣唾沫横飞的口水仗,还能面不改色地留下继续议事。
“魏锦书的口风当真如此严密?”流光问。
闻远道:“大理寺酷刑用尽,他也并不开口。倒是莫纤纤,招了。”
流光眉目微动。
闻远道:“据莫纤纤所言,当日向她透露殿下北上和赴燕之事的正是那个送饭的老仆。”
“那她可知老仆是谁的人?”
“她不知道,但可以确定并非魏锦书的人。”
“那关于沈淮这个人,她又说了什么?”流光又问。
“她说自己从未见过此人,也不曾听闻过。”闻远语气微顿,又道:“臣也试探过,她对密折一事毫不知情。”
“那看来也正应验了我们之前的猜测,老仆是沈淮的人。”流光语气笃定。
沈淮。
这条一直蛰伏在暗处伺机吐着信子的毒蛇。
魏锦书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存在,可魏锦书却未必对他了如指掌,甚至或许他在死之前也未能彻底摸清沈淮的底细。
而沈淮呢,这个人却连上元夜魏锦书意图谋逆这样的隐秘之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否则也不会冒着折了老仆的风险也要杀莫纤纤。
“你说,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她语气极轻地问,投向殿外的眸光却像藏着霜雪。
等回到望舒宫,已近晌午。
流光行至望舒宫的万丈台阶上,便见殿门前立着一个瘦削佝偻的身影。
是大监。
流光踏上最后一层石阶,正对她的方向立在殿门处的兮茵抬目见到,像是看到了救星,她连忙迎了上来。
“殿下。”她欠身行礼。
大监听见动静,也连忙走了过来。
“老奴见过殿下。”
流光抬手扶住了他。
“大监对我何须多礼?”她声音温和。
眼前双鬓斑白的老者,说到底是看着她长大的人。
流光所有关于幼时的记忆里,这位先帝心腹陪伴嫡公主的场景远比帝王要多得多。
除了先帝,他亦是帝女很是亲近的人。
她扶起了大监。
过了年关,金陵天气回暖。
脱离了寒冬的桎梏,宫城回春,处处日朗风清。
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望舒宫内的一处长亭,刚进了亭,大监便跪倒在了流光面前。
“老奴向殿下请罪。昨夜暗牢之事,没有事先禀告殿下,是老奴的罪过。”
流光转过了身。
“大监奉的是先帝遗旨,又何罪之有?”她微扯出一抹笑,“只是本宫没想到,先帝竟会留下一道遗旨。先帝是很早便对魏锦书有所怀疑?”她问。
大监听了此话,却神色迟疑。
须臾,他欠身回道:
“禀殿下,老奴处死魏贼并非因他是敌国之人,而是”
“大监!”流光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背过了身。
大监噤了声,抬首看了一眼殿下背对的身影,敛了眸。
凉亭中安静几许。
流光的目光投向了远处。
玄倾抱剑守在亭外,兮茵领着侍女侯在不远处的垂柳下,河岸的风吹动她们碧绿的宫裙如展翅翩跹的蝶......这样的靓丽春景,若非没有糟糕的心情,当是赏心悦目至极。
“芳蕤的身份父皇从一开始便知道吗?”她收回视线,轻声问。
许是没想到她会问这个,大监神色微变。
“殿下”他唤道,张了张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流光其实并不需要他的答案。
春日明朗的天光中,这个王朝最尊贵的摄政殿下苦笑一声:
“本宫身边的人,除了玄倾,哪一个不是父皇亲自挑选的人呢?”她轻哂。
太监见她这样,如何不心疼。
“殿下,先帝他”
“大监,父皇对我是有恨的吧?”她忽而淡声问。